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1章

關燈
第121章

高悅行回府便吩咐下人在廊檐下擺上取暖的火盆, 再支起爐子燒湯。派去清涼山請李弗襄回家的小廝才剛出家門,遠遠的就看見自家王爺騎馬踏雪而歸。

那小廝又忙著去牽馬。

李弗襄抖掉了自己鬥篷上的雪,踏進那小小的四方院中, 見高悅行正捂著一把銅制的小手爐,站在階上,望著他笑。

隔在他們中間的並不只有那細碎打旋的雪花,還有屋檐上雪融化了一半順著瓦片滴下來的水。

李弗襄站定, 覺得她那裙擺上的紅像是盛放在雪地裏的臘梅。

而高悅行那一身高貴且驕傲的氣質令人覺得那是用雪塑成的神女, 不可褻瀆。

外面送進來新鮮的羊腿, 王府裏的廚房將其片成薄薄的肉卷, 再成盛進鋪滿冰沙的盤子裏,遞到主桌上。

高悅行命人在上風口處擺了一面擋風的屏, 再吩咐人將肉給下人們都分了, 入冬後的第一場雪裏, 人人都有份。

傅蕓和啞姑伺候再側, 高悅行叫她們也不必侯著了,屋內避風的地方,也有給她們準備的果子。

一時之間,小院裏清清靜靜的只剩下高悅行和李弗襄相對而坐。

高悅行給李弗襄裹上一層又柔軟又漂亮的黑熊皮,李弗襄一抖肩,給拿開了。高悅行鍥而不舍地再給他披上。

李弗襄:“我不覺得冷。”

高悅行:“你忘了是誰小時候, 一到冬天便是整宿的高燒不退了?”

李弗襄沒話說了。

高悅行卻始終記得小時候身上他冬天渾身燒得火熱, 卻緊咬牙關, 除了幾句哼哼, 一句胡話也不曾從嘴裏洩出來。高悅行和皇上一起守在他身邊, 心驚膽戰, 最冷靜的人反倒是啞姑。

高悅行將熱在爐子上的櫻桃煎拿來給李弗襄斟上一碗, 好叫他在這冰天雪地裏暖暖身子。

李弗襄一飲而盡。

高悅行瞧著他並不酣暢的表情,道:“你在行伍中混了這些年,甜酒已經不能滿足你了是不是?”

李弗襄卻搖頭,道:“甜酒好,是甜酒才讓我有一種在你身邊的踏實感。”

高悅行道:“你一直以為你更喜歡在西境吃沙子的生活。”

李弗襄:“我喜歡在你身邊,但是我又知道,我出征不能帶著你,西境的風沙會摧殘你。”

高悅行:“真正能摧殘我的,從來不是什麽惡劣的氣候和環境,我的一生,只需要你的滋養。就像那水培的花,沒有了你,我也就枯萎了。”

她已經漸漸地忘了上一世的傷痛。

晚上不會再被噩夢驚醒,白日裏也不會在神游時分猛然間出一身冷汗,瑟瑟發抖。

她是那樣堅韌又脆弱的藤蔓,最初,繞著李弗襄這顆小幼苗在徘徊纏繞,萬般小心的呵護著他。可她的幼苗終會在將來長成擎天樹,反過來給她應有的依靠。她總覺得他樹梢上新發的嫩芽又嬌嫩又惹人憐愛,殊不知,他足下的根已經深紮進了泥土裏,再也無可撼動。

高悅行道:“今年這場雪落得真早啊……你都還沒來得及病。”

李弗襄再她的註視下,自覺得將自己身上的鬥篷裹緊了。

他試圖轉移話題,道:“皇上和我商量了一件事,想讓我明年開春,代替他南巡。”

高悅行點頭。

她知道這事兒。

代天巡狩,李弗襄做成了這事,他的地位便也就穩固了。

李弗襄又道:“皇上讓我自己挑選要帶的官員,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高悅行哪裏懂那些朝堂上的彎彎繞繞和黨派之爭,直接給他指了另一條路:“你不如去鄭帥府上問問。”

李弗襄道:“問了,他說不懂。”

高悅行:“我爹倒是個好人選,但他一向不肯沾黨爭的渾水,或許……我可以給你寫個帖子,你找我兄長商量商量。”

李弗襄覺得可行。

高悅行心裏又尋思到什麽,說:“但是有這裏有一個人,你明年南巡務必要帶上。”

李弗襄:“誰?”

高悅行:“孔讓塵。”

李弗襄明顯也不記得了:“那是誰?”

高悅行:“戶部尚書孔世戍的次子。”

孔讓塵聲名不顯,但他的父親孔世戍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孔世戍把自己釘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半輩子,伺候了三朝皇帝。

當年太宗於殿試上親手提拔的他,好一個才貌無雙的少年郎,那時地孔世戍真當得起一句清廉好官。

到了先帝爺在朝時,已經不是少年人的孔世戍竟然成了舉朝最大的貪官,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斂財無數,富得流油,且行事囂張倨傲,貪得明明白白。

先帝爺當然知道他貪,但是沒辦法,先帝在位後期,國庫空虛,處處都是填不上的窟窿,朝廷官員得俸祿都一年一年的欠著。

孔世戍稍微露一下指縫,就能解了國庫的困窘,先帝將他當成了錢袋子用,君維持之間著一種微妙的平衡,倒也很多年都相安無事。

當今聖上繼位時,西境的仗還沒打完,國民百姓依然缺錢缺糧,過得水深火熱。

皇上早就對這個朝廷最大的蛀蟲恨之入骨。先帝爺在病榻前拉著皇上的手,反覆叮嚀囑咐,他登基後,一時半刻不可動孔世戍的性命,他身上且有的油水撈,想殺他也得等到天下大安,國庫豐盈時。

當今皇上聽話孝順,即使早就恨透了這個朝廷蛀蟲,也還是聽從了先帝爺的遺訓,沒有立刻辦他。

孔世戍早已混成了官場上的老油子,年輕地皇帝殺心捂不住,孔世戍從容地順著自己早就準備好的退路走下去。

當今皇帝登基之初,孔世戍當即捐出了自己的所有財帛,全部運往淮河一帶,那裏曾受災嚴重,連年的戰爭又不能使他們好好的休養生息。

孔世戍地銀錢,糧食,全部用在了淮河一帶上,不到一年的時間,那裏就成了中原最富庶的地方。

孔世戍為此還變賣了自己的田地和莊子,帶著一家老小,和城外災區的難民們一起擠漏雨的破草棚。

百姓們可不管誰從前是不是貪官,誰能讓他們填飽肚子保住性命,誰就是他們天大的恩人。

淮河一帶地百姓重新建起了自己的房子,做到了耕者有其田,開始紛紛給孔世戍建功德廟。

孔世戍這一招不可謂不狠。

他那捏住了皇帝對他的憎恨,也足夠明白當今皇上仁厚的秉性。

他做到這種份上。

百姓們也擋在了他的面前。

皇帝不會再殺他了。

但是皇帝也不輕易就饒恕他。

孔世戍帶著家人們在城外衣不蔽體,狼狽地過了好多年之後,才勉強用俸祿搬回京城,蓋了一間三進的院子,比那些再京城裏安享富貴的紈絝子弟都不如。

孔世戍貪婪成性,人又膽大狠絕,定然不會輕易改過自新。他的大兒子不顯山不露水,讀書做文章,是個十足的普通人。

倒是他那位次子,十六七歲的年紀,憑借一番對水利的非凡見解,已經被惜才的皇帝破格錄用,安排到了工部。

李弗襄心裏記下了,準備明日著人去打聽一下這位大貪官之後。

但是次日未亮,他便起不來床了。

他那與初雪纏纏綿綿一年一會的喘疾趕在這天夜裏發作了。

高悅行正睡著呢,隱約聽見了他壓著嗓子的斷續的咳嗽聲,立刻驚坐起身。

果然,李弗襄正背對著她,用被子死死地蒙住了自己的口鼻。

他是怕吵到高悅行的休息。

但他這也是要憋死自己。

高悅行向外喊了一聲:“來人。”便立刻動手扒掉了李弗襄頭上蒙著的被子。

李弗襄的手無力地扯了一下,卻什麽也沒扯得住。

李弗襄用的藥都是啞姑貼身收著,絕不假手於他人。

高悅行將藥谷新調配的藥丸餵進李弗襄的嘴裏,用溫水服下去。

李弗襄咳得脖頸通紅,幾乎是拼勁全力的在喘息,也覺得自己瀕臨窒息。

高悅行扶著他的肩,要他靠在自己的懷裏。

湯藥很快也端了進來。

無時無刻都守在房頂上的錦衣衛護衛不必等吩咐,兵分兩路,一人往宮裏送消息,一人去請當值的太醫。

當值太醫不敢有任何耽擱,撂了牌子便冒雪而來。

高悅行見著他進門時,披肩上白花花一層雪,便知外面的雪又大了。

高悅行早已穿戴得體,仍舊和李弗襄互相依偎著,命太醫上前診脈。

門外緊接著又是一開一合。

風雪灌進來。

是皇上禦駕親臨。

皇上白日裏見了雪,便隱隱有不妙的感覺,日夜懸心,牽掛到了骨子裏,晚上在宮裏睡也睡不好,終於等到消息傳到耳朵裏,當即就帶著貼身近衛駕到王府。

皇上先是掀簾看了一眼,然後在外命人端了火盆,烤去了自己的一身寒意,方才搓著手靠回來,問到:“怎樣了?”

高悅行:“緩和多了。”

李弗襄的咳喘時緩下來了,但是渾身滾燙的溫度才剛燒起來。

皇帝用自己剛烤熱的手貼了貼李弗襄的臉,仍感到一股翻騰的熱。

皇帝任由裏頭的太醫和下人忙活,自己在外面的矮榻上一坐,完全沒有離開的意思,直到該上朝時分,許修德命人快馬加鞭回宮取了皇帝的朝服,又借了襄王府上的馬車,直接從王府出發,混在群臣的隊伍裏去上朝。

朝臣們路上有見了襄王的馬車,心裏嘖嘖稱奇,襄王也有參與朝會的一天,真是稀奇,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可是眼睜睜看著襄王的馬車不合規矩地駛進宮門,言官默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一筆,正等著朝會上摻他一本,可到了朝堂,諸臣望著最前頭,從頭到尾都空著的位置,逐漸一頭霧水。

人哪去了?

車上載著的是誰?

作者有話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