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火炮成型
關燈
小
中
大
第257章火炮成型
八天後,李嘯全軍,順利返回山東赤鳳城。
返回城中後,心情大好的李嘯下令,對全軍有功將士另行嘉賞,而全體出征將士,在得到賞銀後,覆放假三天,讓他們去和家人團聚,以示慰勞。
李嘯的命令下達後,出征將士無不喜悅。
接下來,李嘯便向朝廷兵部撰寫奏捷文稿,他在信中詳細寫明了自已是如何打敗清軍,守衛海洋島,又是如何率軍東援朝鮮,大破清軍水陸兩軍,救出朝鮮皇族,並強迫清酋皇太極簽訂停戰協議等事。
現在李嘯已是左都督,官階已至品階之頂,故他再不必如以前一般,要與別人分潤功勞。所以李嘯在信中,毫不客氣地為自已表功,濃墨重彩地描述了自已的決策及作戰經過。
李嘯在信中,盡展自已的忠君愛國之心,不過,在慷慨表述自已的報國之情後,他在信的末尾,還是加上了自已的一點希望。
那就是,他希望,為更好地組建船廠,經營水師,他希望朝廷能把登州府城一地,交給自已經營管理,以便如以前的登萊一般,成為明朝重要的軍事基地。那麽,將來不論是北攻清朝,還是東援朝鮮,皆是十分便利快捷。
登州城池結構特殊,這座分為陸城與水城兩處的沿海重城,實是發展水師的優良場地。選擇登州城,作為水師基地以及船廠新的建設地點,李嘯是有經過慎重考慮的。
雖然在經過那場殘酷血腥的孔有德叛亂後,現在的登州城,還是一片殘破荒蕪,人口寥落,但裏面的各類軍事設施,卻還有殘跡可尋,重新翻建不算太困難。尤其是那極適合駐紮水師的登州水城,因叛軍撤退匆忙,基本保存完好,若加以整修與擴展,怕是泊駐數百艘千料大船,都綽綽有餘。
這樣的話,外面的水城可駐紮水師,陸城內則可建立大型的造船廠和船只修理廠,有登州城那高峻的城池護衛,和外面的水師屏護,李嘯的船廠當可在登州城穩定快速地發展,再不會與在海洋島上一般,有被清軍突襲而徹底毀滅的危險。
李嘯自認為,自已這個要求當不過分,畢竟自已立得這般大功,得到登州城,也是為了組建水師之用,朝廷於情於理,當不會拒絕才是。
而且,為了表示自已的誠懇態度,李嘯在信中表示,整修建造登州城的全部費用,皆由自已自行籌備,並不要朝廷出哪怕一分銀子。而且,每年還可向朝廷交納登州城的全部稅賦,以向朝廷表明,自已絕不是白占便宜的心思。
寫信完畢後,李嘯派出親兵隊長李浩然,親自率領一眾輕騎前往京師報捷。
接下來,李嘯便開始重點籌劃濟州島的開發工作。
他隨即安排,讓赤鳳城總管許秀清等人,派出手下吏員,去山東、河南、北直隸等地,要他們在這半個月內,招攬至少8萬名流民,作為先期前往濟州島拓殖的主力。
李嘯相信,這批流民趕到濟州島後,所開墾的荒田,即使趕不上種植春小麥,也可以立即開始耕種粟子了。
接著李嘯將鐵龍城總管吳亮調出,擔任濟州島拓殖團長,全面負責濟州島的行政機構組建與當地各項工作治理。
畢竟,濟州島對李嘯來說太過重要,不容有失,故李嘯覺得,自遼東時便忠心耿耿跟隨自已,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的吳亮,當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濟州島的行政規劃,李嘯考慮到全島尚是荒僻,人口不足,便決定采取精兵簡政的管理模式,即整座濟州鳥上,只設一座濟州城統管全島,原有的朝鮮編制的大靜縣與旌義縣撤消,再於濟州城中設立諸如民政司、商業司、工業司、農牧司、安全司等各類行政部門。
同時,全島共劃為十個鄉鎮,每個鄉鎮分別設有民政分所進行管理。
然後,李嘯任命了在本次海洋島守衛戰中,表現突出的靳統武,擔任濟州島守衛將領,軍職也提拔為總長,全權負責濟州島的安全守衛工作。
隨後,李嘯讓靳統武從赤鳳營中挑選了約500名軍兵,作為骨幹力量,再配上1000名輔兵,組成總共1500人的濟州駐守軍,乘船前往海洋島,接替赤鳳營留在濟州島的一哨軍兵返回。
受到重用的靳統武,十分欣喜,他向李嘯大聲宣誓,定將濟州島守得固若金湯之後,便帶著選出的軍兵們,先行出發前往濟州島。
靳統武出發之後幾天,吳亮在挑選齊了各類行政文官後,又帶上數千名建築工匠和大批的建築物料,亦乘船前往濟州島。準備在組建行政機構之時,便按李嘯的規劃,立即開始擴建一座全新的濟州城。
望著那些前往濟州島的船隊,逶迤東去,李嘯一臉欣然,心頭滿是感慨。
如果濟州島開發成功的話,李嘯將擁有五座主城,即赤鳳城,鐵龍城,金湯城,彰化城,以及濟州城。這些主城,有如一個個有機的部位,共同組成了李嘯軍的龐大身軀。
這些城池中,業已建成了多項李嘯軍的支柱產業,諸如鋼鐵、呢絨、生絲、綢緞、卷煙、鹽業、礦業等等,每天都在為李嘯產出巨額的商品與財富。
而且,若等到李嘯據有的臺灣土地,與濟州全島開發完畢的話,李嘯會總共擁有340多萬畝耕地,50多萬畝桑田,1萬八千多畝鹽田,糧食供應將會極大豐富,足以支持李嘯的下一步擴軍計劃。
不過,現在的李嘯,暫時沒有大肆擴軍的打算。
畢竟,以上的規劃,很多還在實施階段,濟州島的開發才剛剛起步。而象臺灣等地,更是還有臺南臺北兩地分別為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占據,連全島統一,都還尚未完成。
自已那些難心勃勃的計劃,還是需要有時間來完成的。
在安排完畢濟州島開發的任務後,李嘯交給了自已最信任與倚重的軍前讚畫陳子龍,一項獨特的人才延攬工作。
那就是,去把那去年年底時,被首輔溫體仁排擠回鄉的兵部員外郎華允誠,招攬到自已手下。
去年夏天,李嘯率軍駐屯京師永定門甕城時,兵部員外郎華允誠對李嘯軍的細排安排與照顧,讓李嘯對其印象頗佳,故現在的李嘯,出於愛惜人才之意,願意專門派出陳子龍,卻把華允誠延請到自已帳下。
李嘯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把明末時期一些此時尚無官職賦閑在家的有名人士,招攬到自已手下,讓這些能在歷史上留下名聲的傑出人才,特別是那些頗有名望的文人名士,不至於就此埋沒,而是能為自已效力,發揮出更大的功效。
不管在哪個年代,精英人才,都是寶貴稀缺之物,若這些人物,只能寂寂無聞地老於山野,實在是一種莫大的浪費。
當然,這些有名人士,多為清高之輩,李嘯未必能延請得動,但是,凡事盡人事聽天命,有了這番真誠的邀請,李嘯至少可以讓自已不會後悔。
象這位前兵部員外郎華允誠,其實說起來,與明末清初那些大家相比,可能名聲才學還算不上特別有名,但李嘯這般熱情延請,卻是存了個千金買馬骨的心思。
如果連一個不太出名的華允誠,這位李都督都能熱情延請,那李嘯相信,那些自命不凡的名士大家們,怕也會悄然心動吧。
況且,李嘯還交待陳子龍,若還在江南一帶還有其他有名望的賦閑人士,大可一並招攬過來,李嘯一定會厚待這些前來投靠的名士。
陳子龍應諾而去,一臉歡喜之狀。
華允誠家在蘇州,離陳子龍老家松江府卻是極近,陳子龍這次去延請華允誠,正好順便回家探親一趟。
安排完陳子龍去招攬人材後,只過了三天,從鐵龍城中風塵仆仆趕來的火器總頭趙傑,帶給了李嘯一個最讓他歡喜與振奮的消息。
那就是,經過反覆試驗,用上好精鋼制作,采用內模水冷技術,和多層嵌套技術的大口徑重型龍擊炮,終於定制成型了。
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歐洲火炮的彈重一般區分是6、8、12、16、24、32、42磅。李嘯為了讓工匠與炮手更好掌握尺寸,將8磅以上的炮彈轉換成明市制,即6、9、12、18、24、32斤等各種規格,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習慣。
這種結合了十九世紀羅德曼炮與克虜伯炮雙方優點的龍擊炮,研發的進度是一個逐層遞進的過程。
趙傑與一眾葡萄牙工匠,在反覆試驗後,先是在去年年底時,制出了能打6斤與8斤實心炮彈的小型龍擊炮,然後,便是在今年二月初時,制出了能打12斤與18斤鐵彈的中型龍擊炮,而在現在的五月下旬,最讓李嘯為之渴盼的,可用於攻打堅城,能打24斤與32斤的重型龍擊炮,終於研制成功了!
當李嘯站到那門昂然聳立,黑洞洞的炮口有如巨獸張開的口吻,重量達2500斤,可打放32斤的重型龍擊炮身前時,他一臉的笑容,有如天上的艷陽一般燦爛。
他看到,這門火炮,外表為後粗前細的多層嵌套形狀,有如用大小竹節相套一般,外現呈現精制鋼材獨有的銀亮色,但並不是特別的光滑。
其實並不是趙傑他們不能將炮身打磨光滑,而是這樣的外形,可以增加炮管表面積,從而更有利於散熱。
而炮管內部,卻是鉆鏜得幹幹凈凈,極其的平整光滑,裏外通直,且在炮管內部,按李嘯當日的吩咐,細細地抹了一層菜油,以保養炮膛,防止生銹。另外,還在炮口處加裝了一個密封炮蓋,防止在平時或搬運過程中,進入沙塵與水氣。
相比於李嘯對火炮的細心與愛護,當時的明軍炮兵與清軍炮兵,卻還完全沒有這樣保養武器的概念。
雖然平時他們直接拿大紅緞子打結,給炮身覆以炮衣以示尊敬,但卻很少清洗保養炮管,也沒有密封炮口之類的措施,因此其火炮很容易受濕氣侵蝕而生銹,進而影響其射程與精度,並且導致火炮壽命大幅降低。
而龍擊炮除了設計上引領了時代潮流外,它也完整地繼承了現在的紅夷大炮的全部優點。
這種炮和紅夷大炮一增,炮管長,那有如竹節狀環環相套的管壁,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而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皆設有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另外還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從而大幅提高射擊精度。
相比老式的紅夷大炮,采用精鋼鑄制和新法鑄造的龍擊炮,有一個紅夷大炮永遠不會具備的優點,那就是重量輕省太多。
按趙傑等人的估算,這門能打放32斤重型鐵彈的龍擊炮,若按孫元化的銅胎鐵芯炮制法來做的話,估計要達將近7000斤!(當然,能做出來的概率亦是極低。)
可以看出,在打放同樣的炮彈之際,龍擊炮比紅夷大炮的重量,竟減輕了60%之多!
趙傑等人,在改進火炮的同時,亦對火炮使用的彈藥量,進行了定裝處理。
在旁邊的一個大鐵盒中,整齊地放著一包包放到鐵盒裏保存的火藥,這些火藥均已事先按所使的火炮規格進行了定量稱取,從而大大方便了炮手在戰場上實際使用。
定裝火炮火藥,是趙傑等人從魯密銃定裝火藥中得來的靈感。這種事先測好份量,用油紙包裹,分別保存使用的定裝火藥,本身並沒有什麽特別高深的技術,但這點小小改進,卻讓炮手在操作時,更加簡便安心。這種定裝火炮彈藥的方法,可完全杜絕了裝藥過多而導致炸膛的可怕情況。畢竟,如果在緊張的戰鬥環境下,讓炮手還要去親自測算份量再倒火藥,壓力極大的炮手,在操作過程中極易產生失誤。
而且,哪怕不打仗,就是在平時訓練炮手時,要讓這些基本都是文盲的炮手,去了解不同型號火炮的火藥配比,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只會徒增炮手學習的畏難情緒。
而除了改進了定裝火炮火藥外,趙傑還與車馬行的工匠們進行了合作,生產出了適合火炮搬運拉行的四輪炮車。
這種四輪炮車,雖然車身主體,亦是由厚重實木制成,但全身包鐵皮,以增加火炮搬運時的耐磨度,且所有的輪子與承軸,皆是由用標準件組成的中碳鋼制成,以便於在磨損時,可以及時更換。
有了這種炮車,一般只有400至500多斤重的輕型龍擊炮,可由單馬拉行,有1000斤至1600斤重的中型龍擊炮,可由雙馬拉行,而最重的2000斤至2500斤重型龍擊炮,則可由4匹大馬同時拉動行走。
趙傑對火炮性能的介紹之後,又喜孜孜地對李嘯說道,經過他們實際試驗,一門普通的龍擊炮,經測試,在打至3000多發時,炮膛才開始出現裂痕而淘汰更換。
3000發!
一個多麽驚人的數字!
要知道,現在歐洲的鐵炮,一般僅能打600發便會淘汰報廢。而現在明清雙方,所制作的火炮,不過僅能打放不到300發。(註:康熙20年時,清朝曾拿南懷仁監制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進行了大規模測試,動用240門炮於3個月實彈射擊21,600發。《康熙實錄》中記載,有幾門大炮射擊300~400發以後依然完好。也就是說,明清時代的火炮,壽命一般不超過300發。)
李嘯心下暗想,這樣的龍擊炮制作出來,那麽至少可以經歷數十次戰爭,都不會被淘汰。這樣堅固耐久的火炮,卻是能更好地支持,李嘯將來那跨越千裏的長途遠征。
聽完了趙傑的介紹,接下來,李嘯自然是要親自測試火炮的射擊性能了。
“拉至城外山崖之處,給本官試炮。”
李嘯一臉喜色地昂然下令道具。
“在下遵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八天後,李嘯全軍,順利返回山東赤鳳城。
返回城中後,心情大好的李嘯下令,對全軍有功將士另行嘉賞,而全體出征將士,在得到賞銀後,覆放假三天,讓他們去和家人團聚,以示慰勞。
李嘯的命令下達後,出征將士無不喜悅。
接下來,李嘯便向朝廷兵部撰寫奏捷文稿,他在信中詳細寫明了自已是如何打敗清軍,守衛海洋島,又是如何率軍東援朝鮮,大破清軍水陸兩軍,救出朝鮮皇族,並強迫清酋皇太極簽訂停戰協議等事。
現在李嘯已是左都督,官階已至品階之頂,故他再不必如以前一般,要與別人分潤功勞。所以李嘯在信中,毫不客氣地為自已表功,濃墨重彩地描述了自已的決策及作戰經過。
李嘯在信中,盡展自已的忠君愛國之心,不過,在慷慨表述自已的報國之情後,他在信的末尾,還是加上了自已的一點希望。
那就是,他希望,為更好地組建船廠,經營水師,他希望朝廷能把登州府城一地,交給自已經營管理,以便如以前的登萊一般,成為明朝重要的軍事基地。那麽,將來不論是北攻清朝,還是東援朝鮮,皆是十分便利快捷。
登州城池結構特殊,這座分為陸城與水城兩處的沿海重城,實是發展水師的優良場地。選擇登州城,作為水師基地以及船廠新的建設地點,李嘯是有經過慎重考慮的。
雖然在經過那場殘酷血腥的孔有德叛亂後,現在的登州城,還是一片殘破荒蕪,人口寥落,但裏面的各類軍事設施,卻還有殘跡可尋,重新翻建不算太困難。尤其是那極適合駐紮水師的登州水城,因叛軍撤退匆忙,基本保存完好,若加以整修與擴展,怕是泊駐數百艘千料大船,都綽綽有餘。
這樣的話,外面的水城可駐紮水師,陸城內則可建立大型的造船廠和船只修理廠,有登州城那高峻的城池護衛,和外面的水師屏護,李嘯的船廠當可在登州城穩定快速地發展,再不會與在海洋島上一般,有被清軍突襲而徹底毀滅的危險。
李嘯自認為,自已這個要求當不過分,畢竟自已立得這般大功,得到登州城,也是為了組建水師之用,朝廷於情於理,當不會拒絕才是。
而且,為了表示自已的誠懇態度,李嘯在信中表示,整修建造登州城的全部費用,皆由自已自行籌備,並不要朝廷出哪怕一分銀子。而且,每年還可向朝廷交納登州城的全部稅賦,以向朝廷表明,自已絕不是白占便宜的心思。
寫信完畢後,李嘯派出親兵隊長李浩然,親自率領一眾輕騎前往京師報捷。
接下來,李嘯便開始重點籌劃濟州島的開發工作。
他隨即安排,讓赤鳳城總管許秀清等人,派出手下吏員,去山東、河南、北直隸等地,要他們在這半個月內,招攬至少8萬名流民,作為先期前往濟州島拓殖的主力。
李嘯相信,這批流民趕到濟州島後,所開墾的荒田,即使趕不上種植春小麥,也可以立即開始耕種粟子了。
接著李嘯將鐵龍城總管吳亮調出,擔任濟州島拓殖團長,全面負責濟州島的行政機構組建與當地各項工作治理。
畢竟,濟州島對李嘯來說太過重要,不容有失,故李嘯覺得,自遼東時便忠心耿耿跟隨自已,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的吳亮,當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濟州島的行政規劃,李嘯考慮到全島尚是荒僻,人口不足,便決定采取精兵簡政的管理模式,即整座濟州鳥上,只設一座濟州城統管全島,原有的朝鮮編制的大靜縣與旌義縣撤消,再於濟州城中設立諸如民政司、商業司、工業司、農牧司、安全司等各類行政部門。
同時,全島共劃為十個鄉鎮,每個鄉鎮分別設有民政分所進行管理。
然後,李嘯任命了在本次海洋島守衛戰中,表現突出的靳統武,擔任濟州島守衛將領,軍職也提拔為總長,全權負責濟州島的安全守衛工作。
隨後,李嘯讓靳統武從赤鳳營中挑選了約500名軍兵,作為骨幹力量,再配上1000名輔兵,組成總共1500人的濟州駐守軍,乘船前往海洋島,接替赤鳳營留在濟州島的一哨軍兵返回。
受到重用的靳統武,十分欣喜,他向李嘯大聲宣誓,定將濟州島守得固若金湯之後,便帶著選出的軍兵們,先行出發前往濟州島。
靳統武出發之後幾天,吳亮在挑選齊了各類行政文官後,又帶上數千名建築工匠和大批的建築物料,亦乘船前往濟州島。準備在組建行政機構之時,便按李嘯的規劃,立即開始擴建一座全新的濟州城。
望著那些前往濟州島的船隊,逶迤東去,李嘯一臉欣然,心頭滿是感慨。
如果濟州島開發成功的話,李嘯將擁有五座主城,即赤鳳城,鐵龍城,金湯城,彰化城,以及濟州城。這些主城,有如一個個有機的部位,共同組成了李嘯軍的龐大身軀。
這些城池中,業已建成了多項李嘯軍的支柱產業,諸如鋼鐵、呢絨、生絲、綢緞、卷煙、鹽業、礦業等等,每天都在為李嘯產出巨額的商品與財富。
而且,若等到李嘯據有的臺灣土地,與濟州全島開發完畢的話,李嘯會總共擁有340多萬畝耕地,50多萬畝桑田,1萬八千多畝鹽田,糧食供應將會極大豐富,足以支持李嘯的下一步擴軍計劃。
不過,現在的李嘯,暫時沒有大肆擴軍的打算。
畢竟,以上的規劃,很多還在實施階段,濟州島的開發才剛剛起步。而象臺灣等地,更是還有臺南臺北兩地分別為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占據,連全島統一,都還尚未完成。
自已那些難心勃勃的計劃,還是需要有時間來完成的。
在安排完畢濟州島開發的任務後,李嘯交給了自已最信任與倚重的軍前讚畫陳子龍,一項獨特的人才延攬工作。
那就是,去把那去年年底時,被首輔溫體仁排擠回鄉的兵部員外郎華允誠,招攬到自已手下。
去年夏天,李嘯率軍駐屯京師永定門甕城時,兵部員外郎華允誠對李嘯軍的細排安排與照顧,讓李嘯對其印象頗佳,故現在的李嘯,出於愛惜人才之意,願意專門派出陳子龍,卻把華允誠延請到自已帳下。
李嘯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把明末時期一些此時尚無官職賦閑在家的有名人士,招攬到自已手下,讓這些能在歷史上留下名聲的傑出人才,特別是那些頗有名望的文人名士,不至於就此埋沒,而是能為自已效力,發揮出更大的功效。
不管在哪個年代,精英人才,都是寶貴稀缺之物,若這些人物,只能寂寂無聞地老於山野,實在是一種莫大的浪費。
當然,這些有名人士,多為清高之輩,李嘯未必能延請得動,但是,凡事盡人事聽天命,有了這番真誠的邀請,李嘯至少可以讓自已不會後悔。
象這位前兵部員外郎華允誠,其實說起來,與明末清初那些大家相比,可能名聲才學還算不上特別有名,但李嘯這般熱情延請,卻是存了個千金買馬骨的心思。
如果連一個不太出名的華允誠,這位李都督都能熱情延請,那李嘯相信,那些自命不凡的名士大家們,怕也會悄然心動吧。
況且,李嘯還交待陳子龍,若還在江南一帶還有其他有名望的賦閑人士,大可一並招攬過來,李嘯一定會厚待這些前來投靠的名士。
陳子龍應諾而去,一臉歡喜之狀。
華允誠家在蘇州,離陳子龍老家松江府卻是極近,陳子龍這次去延請華允誠,正好順便回家探親一趟。
安排完陳子龍去招攬人材後,只過了三天,從鐵龍城中風塵仆仆趕來的火器總頭趙傑,帶給了李嘯一個最讓他歡喜與振奮的消息。
那就是,經過反覆試驗,用上好精鋼制作,采用內模水冷技術,和多層嵌套技術的大口徑重型龍擊炮,終於定制成型了。
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歐洲火炮的彈重一般區分是6、8、12、16、24、32、42磅。李嘯為了讓工匠與炮手更好掌握尺寸,將8磅以上的炮彈轉換成明市制,即6、9、12、18、24、32斤等各種規格,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習慣。
這種結合了十九世紀羅德曼炮與克虜伯炮雙方優點的龍擊炮,研發的進度是一個逐層遞進的過程。
趙傑與一眾葡萄牙工匠,在反覆試驗後,先是在去年年底時,制出了能打6斤與8斤實心炮彈的小型龍擊炮,然後,便是在今年二月初時,制出了能打12斤與18斤鐵彈的中型龍擊炮,而在現在的五月下旬,最讓李嘯為之渴盼的,可用於攻打堅城,能打24斤與32斤的重型龍擊炮,終於研制成功了!
當李嘯站到那門昂然聳立,黑洞洞的炮口有如巨獸張開的口吻,重量達2500斤,可打放32斤的重型龍擊炮身前時,他一臉的笑容,有如天上的艷陽一般燦爛。
他看到,這門火炮,外表為後粗前細的多層嵌套形狀,有如用大小竹節相套一般,外現呈現精制鋼材獨有的銀亮色,但並不是特別的光滑。
其實並不是趙傑他們不能將炮身打磨光滑,而是這樣的外形,可以增加炮管表面積,從而更有利於散熱。
而炮管內部,卻是鉆鏜得幹幹凈凈,極其的平整光滑,裏外通直,且在炮管內部,按李嘯當日的吩咐,細細地抹了一層菜油,以保養炮膛,防止生銹。另外,還在炮口處加裝了一個密封炮蓋,防止在平時或搬運過程中,進入沙塵與水氣。
相比於李嘯對火炮的細心與愛護,當時的明軍炮兵與清軍炮兵,卻還完全沒有這樣保養武器的概念。
雖然平時他們直接拿大紅緞子打結,給炮身覆以炮衣以示尊敬,但卻很少清洗保養炮管,也沒有密封炮口之類的措施,因此其火炮很容易受濕氣侵蝕而生銹,進而影響其射程與精度,並且導致火炮壽命大幅降低。
而龍擊炮除了設計上引領了時代潮流外,它也完整地繼承了現在的紅夷大炮的全部優點。
這種炮和紅夷大炮一增,炮管長,那有如竹節狀環環相套的管壁,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而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皆設有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另外還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從而大幅提高射擊精度。
相比老式的紅夷大炮,采用精鋼鑄制和新法鑄造的龍擊炮,有一個紅夷大炮永遠不會具備的優點,那就是重量輕省太多。
按趙傑等人的估算,這門能打放32斤重型鐵彈的龍擊炮,若按孫元化的銅胎鐵芯炮制法來做的話,估計要達將近7000斤!(當然,能做出來的概率亦是極低。)
可以看出,在打放同樣的炮彈之際,龍擊炮比紅夷大炮的重量,竟減輕了60%之多!
趙傑等人,在改進火炮的同時,亦對火炮使用的彈藥量,進行了定裝處理。
在旁邊的一個大鐵盒中,整齊地放著一包包放到鐵盒裏保存的火藥,這些火藥均已事先按所使的火炮規格進行了定量稱取,從而大大方便了炮手在戰場上實際使用。
定裝火炮火藥,是趙傑等人從魯密銃定裝火藥中得來的靈感。這種事先測好份量,用油紙包裹,分別保存使用的定裝火藥,本身並沒有什麽特別高深的技術,但這點小小改進,卻讓炮手在操作時,更加簡便安心。這種定裝火炮彈藥的方法,可完全杜絕了裝藥過多而導致炸膛的可怕情況。畢竟,如果在緊張的戰鬥環境下,讓炮手還要去親自測算份量再倒火藥,壓力極大的炮手,在操作過程中極易產生失誤。
而且,哪怕不打仗,就是在平時訓練炮手時,要讓這些基本都是文盲的炮手,去了解不同型號火炮的火藥配比,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只會徒增炮手學習的畏難情緒。
而除了改進了定裝火炮火藥外,趙傑還與車馬行的工匠們進行了合作,生產出了適合火炮搬運拉行的四輪炮車。
這種四輪炮車,雖然車身主體,亦是由厚重實木制成,但全身包鐵皮,以增加火炮搬運時的耐磨度,且所有的輪子與承軸,皆是由用標準件組成的中碳鋼制成,以便於在磨損時,可以及時更換。
有了這種炮車,一般只有400至500多斤重的輕型龍擊炮,可由單馬拉行,有1000斤至1600斤重的中型龍擊炮,可由雙馬拉行,而最重的2000斤至2500斤重型龍擊炮,則可由4匹大馬同時拉動行走。
趙傑對火炮性能的介紹之後,又喜孜孜地對李嘯說道,經過他們實際試驗,一門普通的龍擊炮,經測試,在打至3000多發時,炮膛才開始出現裂痕而淘汰更換。
3000發!
一個多麽驚人的數字!
要知道,現在歐洲的鐵炮,一般僅能打600發便會淘汰報廢。而現在明清雙方,所制作的火炮,不過僅能打放不到300發。(註:康熙20年時,清朝曾拿南懷仁監制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進行了大規模測試,動用240門炮於3個月實彈射擊21,600發。《康熙實錄》中記載,有幾門大炮射擊300~400發以後依然完好。也就是說,明清時代的火炮,壽命一般不超過300發。)
李嘯心下暗想,這樣的龍擊炮制作出來,那麽至少可以經歷數十次戰爭,都不會被淘汰。這樣堅固耐久的火炮,卻是能更好地支持,李嘯將來那跨越千裏的長途遠征。
聽完了趙傑的介紹,接下來,李嘯自然是要親自測試火炮的射擊性能了。
“拉至城外山崖之處,給本官試炮。”
李嘯一臉喜色地昂然下令道具。
“在下遵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