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81章梁祝永流傳

關燈
第481章梁祝永流傳

“要是我等也有一顆良種果樹,那老子就專賣枝丫,估計也能坐地收錢。”李老實突然感慨道。

突然不少人不由一楞,相互對視一眼,心照不宣,準備悄然離去。

“不用瞎忙活了,已經晚了!”青衣老者擺擺手道。

“為何!”眾人詫異道。

“昨天墨技展結束之時,早就有人前往長安城各縣,不少良種果樹恐怕已經被搶購一空了,爾等若是不怕麻煩,現在立即啟程前往大唐其他各道,或許還有發財的機會。”老者冷笑道。哪怕是前去其他各道,恐怕也要和其他人相爭,在長安城看到墨刊的人又何止上萬。

“啊!錯失良機呀!”李老實頓時懊悔道。

他原本還為自己抵制墨家,退訂墨刊而沾沾自喜,卻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失去了一次發財的機會。

很快,三原縣就傳來的消息,三原的一株超過五十年的雞心柿樹王,一個樹枝就賣百文,而且是限量出售。

不光如此,整個三原縣驚喜來得如此突然,短短一天時間一個普通的柿子樹身價暴增,一些果農一夜之間身價暴增,這樣的驚喜來得實在是太突然了。

眾人嘆息一聲,就老老實實的在那觀看墨刊。

“法家專欄!”

“韓家女案!”

不少人突然看到墨家竟然為胡家女案開辟專門的欄目,取名為法家專欄。

胡家女案可謂是眾人皆知,普通人只會從人情世故上考慮,胡韓兩家的行為可謂是喪盡天良,從來沒有人從律法的角度上考慮。

而這篇文章以胡家女案,詳細的講解了大唐的戶婚律,詳細的介紹了如何識別買賣婚姻的方法,以及如何用戶婚律保護自己,讓人不禁耳目一新。

“法家韓正!”

老者看到文章的署名不由一楞,普通人對這個名字可以說陌生的很,絕對是對老一代人來說,法家韓正可是大名鼎鼎。

“莫非老丈認識此人!”旁人詫異的問道。

“久聞大名,此人前朝之時可是大名鼎鼎,剛正不阿,乃是當之無愧的法家大賢。”老者感嘆道。

“這大唐越來越熱鬧了,竟然連法家也摻和進來。”眾人頓時有種看大戲的感覺。

“這法制專欄不錯,就是沖著這個法制專欄,在下日後定然長訂墨刊。”

在這個時代普通人不懂法,不代表他們不需要法律,在任何時代,法制專欄總能夠吸引一大批人忠實的觀眾來,而法家專欄正好迎合了這部分的需求,填補了大唐的這片空白。

“這恐怕就是墨家子的驚喜吧!”老者道。

能夠請動法家的大賢,已經足以有和儒刊抗衡的底氣了。

“不,更驚喜的還在最後!最後一篇乃是墨家子寫的。”李老實眼睛一亮,連忙翻到最後一頁。

“不可能吧!”眾人頓時不信道,要是墨家子的文章,墨刊還不直接放在頭版頭條,又豈會放在墨刊的最後。

然而當他們翻到墨刊的最後一頁,只見作者署名上果然寫著墨頓兩個字。

“梁祝?”眾人看著這兩個字頓時一頭霧水。

“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子祝英臺,兩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遂於草橋結拜為兄弟,後同到紅羅山書院就讀。………………”

“梁山伯祝英臺!”

“女扮男裝!”

眾人看到此處不由的會心一笑,祝英臺女扮男裝和梁山伯相遇,何嘗不是與墨家子在元宵之夜和女扮男裝的女子相會是何等的相似。

“沒有想到墨家子還是一個癡情種,用心良苦呀!”老者不由嘆息道,以他的閱歷自然知道墨家子的意圖,月下私會女子,在男人看來的確是風流瀟灑,但是對女子卻不然,眾人對女子更加苛刻一點,哪怕是墨家子做了如此多的努力,恐怕依然會承受眾人非議的目光,然而此書一出,恐怕風向立即轉變。

眾人點頭道:“誰也沒有想到墨家子竟然為了意中人,專門寫文為其正名。”

“此乃是真實之事。”有人驚呼道。

“在下乃是齊魯人士,小時候就聽過梁祝之故事。”

“不,梁祝乃是汝南人士,紅羅書院就在汝南。”

“小的乃是會稽人士,梁山伯乃是會稽人士。此乃東南一代眾人皆知的。”

梁祝的故事雖然在小範圍的流傳,但是並非不可考據,長安城中來自天南各北的人都有,而梁祝的故事在齊魯、河南道、甚至是東南一代都是廣為流傳,自然有人熟知。

然而他們所知道的梁祝故事,不過是一些幹巴巴的文字,而墨刊所報到的梁祝,乃是集合後世越劇和各地傳說雜糅而成,可以說是藝術上集大成者,眾人一看頓時被吸引過去。

“草橋結拜。”

“梁山伯真傻,竟然女扮男裝都分不清。”

“祝英臺的侍女很笨,差點沒有說漏嘴。”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一個個看的津津有味。

“我家有個小九妹……”

當祝英臺抱怨父母頑固,不讓女子讀書之時,不少老學究不由得皺眉,不過更多的人則是讚同。

“男女都是父母生,女子讀書明理也應該。”

當看到梁山伯和祝英臺因為女子讀書一事,志同道合遂結拜為異姓兄弟之時,所有人頓時被吸引過來,不能自拔。

“這恐怕就是墨家子的驚喜吧!”眾人恍然道,而且的確是大大的驚喜。

這一期的墨刊少了過半的gg,李夫子一不做二不休,趁機將梁祝的下一章同窗三載一同刊印出來。

“男女同窗三載,同屋相居,簡直是喪盡天倫。”不少老學究看著墨刊憤然道,可是他們嘴上罵著,手中卻絲毫沒有松開墨刊,而是一邊批判,一遍津津有味的看著。

“不知者無罪,梁山伯乃是正人君子,又不知道祝英臺是女兒身。”

“梁山伯果然是個書呆子,同屋三年竟然沒有發現祝英臺乃是女兒身。”

“祝英臺真聰明,竟然在二人擺了一盆水,梁山伯三年不敢翻身,實在是太倒黴了。”

一時之間,長安城為之一靜,全城低頭看梁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