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35章:陳啟垣的日常

關燈
林箏在商業上混的風生水起時,陳國的百姓卻過的水深火熱,這一年來,除了陳啟垣主動寫來的信外,柳頌還幫忙讓人在邊境刺探陳國消息,所以對於林箏來說,雖然遠在京城,可對陳國的情況,依舊了如指掌。

比如,早在今年五月端午時,昭明王已經率領大軍逼退了韓律的大軍,成功包圍王城!

但是一國的王城,選址都是有講究的,哪怕被敵軍包圍,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立刻落敗,早在昭明王發動戰爭時,陳王就已經增加了王城禁軍的守衛,因此哪怕昭明王攻進王城,在外城時,也必將和禁軍兩軍交戰,從而損失慘重。

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損失,昭明王選擇了圍城。

可類似王城的這種大型城市,起碼得圍困兩三年,才有見效的,這是一場拉鋸戰。

大軍圍城,陳王除了王城,其餘地方紛紛失去掌控力,被昭明王逐步蠶吞,昭明王有皇族血統,再加上他發動戰爭的那些口號,很容易迷惑人心,在無力抵擋時,大多數都會選擇投降、服軟,可也部分是堅定的陳王黨,或者這些人在為官時,曾做下不少壞事,而昭明王為了得到百姓的好感,曾承諾若是掌權,必將清理天下的這些蛀蟲!

作為蛀蟲,他們自然是不甘心讓昭明王掌權的,因而反抗戰也是接二連三的發生。

昭明王以及大公子陳子毅,自然都在圍困王城的大軍中統領大局,至於前去收服反抗軍的任務,就落在公子爺陳啟垣的身上了。

而這回,照舊是陳啟垣勢單力薄的前去打戰,昭明王給出的理由是大軍需要圍困王城,不可輕易抽調!

對於這樣的安排,不管是大公子陳子毅還是大將軍尉遲修,都是極為滿意的。陳啟垣沒有留在大軍中,這樣一來,一旦攻破王城,陳子毅就是唯一的繼承人了。

從五月到十二月,陳啟垣都帶著自己的軍隊,以及分給他的一些雜牌軍,開始了東征南討的戰爭中,除了要擊潰那些反抗軍,還需要剿匪,可以說每天都在生死線上掙紮。

對此,林箏也無可奈何,只能盡量的為陳啟垣籌集糧食,通過隱秘渠道送到陳啟垣的手上去,當然了,除了糧食,還有一些腌制的肉幹、蜜餞、曬幹的蔬菜等物,陳國處於戰亂中,青壯年大多都被拉去戰場了,田地荒蕪,除了糧食欠缺外,蔬菜、水果、肉食,也是欠缺的。

而人不可能只吃米飯,缺乏肉食和蔬菜的話,時間一長,身體就會漸漸垮下去了。

寒冬冷月最難將息,又是一場風雪,天地間白茫茫的一片。

秀水城是位於陳國西南方的一個小城市,因為城中有一條暗紅色的河流,像是生銹的水一樣,不過由於生銹的銹字並不好聽,因而改成秀麗的秀。

城中的知府是堅定不移的陳王黨,再加上為官的時候大力搜刮百姓,貪汙近萬兩,根據昭明王頒布的命令,貪汙五百兩就得流一千裏,這近萬兩的銀子,連流放都不用了,直接斬首示眾!

因而當地知府組織了民勇民兵以及衙門裏的捕快衙役等人馬,開始了反抗戰,陳啟垣所帶的人馬雖然不多,可無一不精,尤其是最初跟隨他的那些人馬,不但忠貞可靠,也十分驍勇善戰,周守貞黃貴等人也一直跟隨著他,既算是保護,又算是監督。

托林箏籌集糧食的福,當諸多地方的百姓沒有口糧時,陳啟垣的軍隊是絕對不差糧的,就為了一口吃的,陸陸續續都有不少人願意投在陳啟垣麾下當兵。

秀水城的知府貪汙腐敗,本就不得人心,陳啟垣帶兵前來後,只花費了三日的功夫,就將對方斬首示眾了,至於那些被聚集起來的民兵民勇們,陳啟垣並沒有對他們進行清算,而是放他們回家,若是無家可歸的,也可參軍入陳啟垣麾下。

昔日的知府衙門,如今已經被陳啟垣的部下占領,由於天冷,少部分住在城中空地的帳篷中,大多數都擠在衙門以及城中的空屋中。

陳國有當官不修衙的規矩,原意是想證明當官者的清廉,可隨著貪圖享樂的陳王上位,這條規矩就漸漸地被人遺忘了,雖然每一任知府只任期三年,可很多時候會連任,因而很多貪圖享受的知府在貪汙之後,就會修建衙門,前衙是不怎麽動的,可住人的後衙是越建越大,早就超出規定的大小了,並且處處都布置的十分奢華!

秀水城並非什麽富裕的城池,可這衙門,卻被打造成五步一景,十步一亭了!

原知府的花廳中,一些貴重的字畫、瓶子等物,已經被撤下去了,當兵的性格粗獷,且不說不懂得欣賞,就說一不小心給摔碎弄壞了,這可就不值當了。

都說亂世藏金,盛世古玩,這些名人字畫此時是不值錢的,可一旦朝局穩定,百姓的生活日漸富裕後,便就很值錢了,陳啟垣也沒有大公無私的全部充公,而是根據每個人的軍功來進行分配,算是有財大家一起發。

這樣的做法,越發讓人敬佩和忠誠。

花廳中燃著一盆炭火,然而特意烤火的卻沒幾個,十幾個健壯的男人聚集在一起,正聚精會神的聽著人說書呢。

說書的年約四十多,是個舉業不得志的老秀才,人雖然窮,卻不酸,一看這日子過不下去了,又看陳啟垣帶領的軍隊還算不錯,驍勇善戰不說,還鮮少搶劫百姓,因而他鋪蓋一卷,就來投靠了,因為識字,便被分在後勤給書記官打下手,每逢戰爭時,都要在後頭跟著清掃戰場,記下每個士兵的軍功,日後好論功行賞。

而今呢,他還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閑暇時,給人念報紙!

報紙可是新鮮事物,據說是從唐國那邊得來的,報紙上刊登的那些故事,個個吸引人的很,因此這些老大爺們,一旦閑暇了,立刻就要問一問有沒有新的報紙,後面的故事又怎麽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