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大哥捉野兔怎麽都捉不著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4章 大哥捉野兔怎麽都捉不著
康熙說道:“朕許久未曾考校阿哥們的學業了。”
都將心思花在怎麽搞黨系爭鬥上,哪兒還有心思來好好溫習課業!
尤其是出宮建府了的年長皇子,早不知道將幼時學的聖人之言學到哪兒去了,大清以儒為重,以漢學籠絡天下文人,每回南巡都不忘招攬天下文人,表現出儒家聖人的敬重,自己也做文章,寫詩詞賦。
康熙眼眸深邃,他認為自己的每一位兒子都應該優秀,寫文章、考經史子集更是不在話下,別以為長大了就不用學習了,成年阿哥要求最嚴格,誰不通過,誰就再回上書房好好念書去!
他不僅要考校阿哥們,還將翰林院的文人們都集中起來一起做文章,誰答不上來,誰就當場丟人。
康熙不僅要考他們基礎知識,還要考寫文章,治國之道,安民之道,將省試、殿試的往年考題都拿出來混著考人。
胤禩眼皮子直跳。
阿哥們,年長的像大哥都三十二了,還能記得十幾歲時課業繁重那會兒強塞在腦子裏的課業嗎?
也不是誰都像胤禩這樣腦子被沖擊改造過,過目不忘的。
像九弟胤禟那樣的,大概兩三年沒讀聖賢書,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胤禩:“汗阿瑪,您這是在為難人,兒臣也有三年沒讀過聖賢書了。”
“你就算是讀了聖賢書,你也沒讀明白過,”康熙直哼哼,斥他:“君子的表象,潑猴的心。”
反正,他現在就想讓大家都難受難受!
再扯個大旗,叫重天下文人,給翰林院士人表現機會,又命皇子與文臣“同樂”,讓他們每天回家去都絞盡腦汁寫文章,再也沒精力來搗鼓些有的沒的。
胤禩:“……”
寫文章這事,似乎不會為難到自己,那沒事了,看戲看戲!
康熙這命令一下,其他阿哥們不知道什麽情況,胤禟可就頭大了:“我都三年沒讀過那些了,之前背的早就還給先生了!”
“不是,怎麽連數術都要考校,虧得我以前數術還好,做生意後沒少用到。”
儒學經義是開胃菜,有驚無險考過,接著便是策論,寫文章。
倒是難不倒老三,畢竟他本來就是個走文人路子的。
也難不倒做實事的老四,就是將實踐體悟寫到文章裏,絞盡腦汁將文章寫好費力了些。
其他人,好像就沒有那麽好運了。
往年殿試題是汗阿瑪親自出題的,天文、地理、典故、德行、民生、國計……
題幹就已經很長了,還要審題,寫文章,兒子們一個個都傻眼了。
翰林院的文士們只當有了新的機遇,盼著在此事出頭,卯足了勁寫出好文章來。
擺在以前,寫的不如他們還能說一句“兒臣善武,不善於文”,現在卻讓他們沒考過的回上書房繼續念書。
這就很丟人了。
說不是為難他們都沒人信。
有的人想到個法子,讓人給自己代筆寫文章,將近幾年的考題都背下,結果真正考的時候,康熙又出了新的題目,仿佛早就知道他們在提起那備考題似的。
如此折騰了一通,兒子們給折騰夠嗆,一個個下朝回去後看書抱佛腳,研究汗阿瑪近些年的治國之策,而文人學士又喜笑顏開。沒差事在身的逃不過,有了差事在身的還能逃過一劫。
一時間,大家都爭著為汗阿瑪分憂。
康熙:朕不是折騰兒子的人。
他那叫君父之愛如山般厚重!
文章寫得好,其中也不乏有翰林院學士因此而受到皇上賞識,他們還以為皇上是開恩提拔有才之士呢!
胤禔就是有差事在身逃過一劫的不用回去“補課”的,雖然文章寫得不好丟人,還讓太子壓了一頭,這讓他將心裏的不爽都發洩在了抄煙花柳巷上。
那座最醒目的花樓,他前去查抄時人去樓空,只留下幾個什麽都問不出來的小花娘。
花樓裏值錢的東西也被人搬走了,胤禔可以肯定那些東西還在京城裏,那麽多的東西不可能一夜之間運出城的。
忙活了一通,什麽都沒撈到,結果三教九流匯聚的煙花柳巷還出現死灰覆燃的跡象。
“簡直狡兔三窟,滅了一窩又一窩,”胤禔咬牙切齒,他本以為這件事很簡單,帶著人去查封煙花柳巷,派人巡邏禁止拉客,誰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他們不但狡兔三窟,還極會隱藏,甚至還有人假扮成良民百姓,互相對暗號以在背地裏行動。
胤禔發現從明面上走,已經行不通了,因為他的隊伍一旦離開,他們又會冒出來,他的人總不可能一直守著這裏。
再不將那些人一網打盡,就顯得他辦事不力!
胤禔絲毫不知,自己在三教九流之中還傳出了“閻王”的名聲,探子前去報信時,匆匆忙忙會叫上一句“閻王來了!”
暗線情報網在胤禩手裏,每次見胤禔玩捉迷藏,樂得與康熙分享大哥抓野兔的故事。
胤禩在等,等到那些人將“贓物”都分散在各處,等他們不斷轉移金山銀山,關鍵證據沾上他們各自府中,就是收網之時。
民間,《大秦傳奇》第四篇售賣後,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文人們讚美:“傾城的《大秦傳奇》寫至吞滅六合篇,可謂是將當年那場血雨腥風的統一之戰描繪得淋漓盡致!”
“是啊,多少典籍之中的典故躍然紙上,考據嚴謹到不像是尋常話本,倒像是著史書。”
看客們在光與影中,看到了當時的幕僚謀士、看到了出使他國的辯才,看到了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武將。
各地的百姓風貌,文人與豪客的風姿。
這裏有謀算對決,有心機比拼,有口才較量。各國之間從爾虞我詐各自拖累後腿,到警覺,外交家以唇亡齒寒之說拉攏同盟結成合縱之策以抗秦國,秦國又是如何破局的。
各國王室之間的情況對比,屢出昏君的各國王室又是如何將自己的國運葬送的,無論他們如何垂死掙紮,都擋不住秦王手下的那一支虎狼之師。
“一千九百年前還是亂世,那個造出眾多英雄的古代,帶來太多震撼,那時候的百姓窮苦啊,再看如今的盛世繁華,就更令人珍惜眼下。”
第四篇“吞滅六合”一直寫到了大秦統一疆域,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修建道路。文末出現的天真孩童身影,又預告著人們下一篇將會是怎樣的故事。
“小小的胡亥,笑著叫趙高的名字,當時的人又如何會知道,這位並不受始皇重視的紈絝公子,將會是秦二世。”
茶樓裏的說書先生說《大秦傳奇》時,每一場都賓客滿座,叫好之聲不絕於耳!
這篇頗有考古之風的話本,成了流傳最快的著作,很快便傳遍了各地。
胤禔時常在外走動,深刻體會到了八弟在民間與文人之間究竟有多麽出名!
老百姓或許不知道大清有幾位皇子又分別叫什麽名兒,但他們一定知道八貝勒“傾城”!
當初取這個名字的時候,不過是隨口一說,結果現在老百姓們以為八貝勒就叫“傾城”。這可不得了,讓人整天傾城傾城叫著,整得胤禩好像是什麽藍顏禍水似的,莫名有一種羞恥之感。
胤禩待在京城尚且被人叫著耳朵發燙,各地就更不用說了。不過,他也不忘將自己花心血寫的著作讓人送去給“書友”、“筆友”蒲留仙。
即使已經知道了他是皇子,蒲留仙仍能保持原來的交往姿態,以平常心與他探討話本、放飛想象,實在難得。胤禩也是通過他,知道了許多底層人民的生活與需求。
蒲松齡所在的濟南府淄川並不如京城那地方繁華,售賣的印書數目不多,那便手抄,還真有秀才靠著手抄《大秦傳奇》而賺了不少錢。
說書的茶樓寥寥無幾,可只要有人開堂說書,即使那地方再簡陋,也一樣有人聞訊而來。
因為總是寫超出字數與規定的八股文,蒲松齡屢試不第,只是現在生活條件改善,倒是沒那麽深的執念了。
《聊齋志異》的出名,使得他這些年來的大量詩文、戲曲及俚曲也一並出了名,鄉人們互相傳唱,便有人戲稱其為聊齋先生。
這會兒他手裏便拿著共四篇《大秦傳奇》,傾城所寫話本是出了名的高產,這篇《大秦傳奇》又一改他此前給人不拘於倫理的印象,卻也同樣驚艷世人。
他與傾城之間時常有交流,傳遞更多的,是民間的百姓百態,有些事傾城在京城看不見聽不見,那麽他可以民間的故事寫給他看。
為了方便老百姓們識字學手藝,他編寫了一些書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教百姓學會種田養蠶看病的道理。
其中《日用俗字》、《農桑經》、《藥崇書》(1)等吸引不了聞訊而來的商人,他便自己倒貼錢也要印售出去,又定價極低得賣給百姓。
自從有了皇上為傾城作序後,文人們談論傾城的尖銳聲音逐漸消失了,這是何等的諷刺,這些自詡高尚的讀書人本質上也一樣是個俗人。
最近他遇到了一位奇人,那人在各地漫游偶至淄川,聽聞聊齋先生在此,遂登門前來拜訪。
作為同樣寫過私人著作的怪才,此人頗以史才自負,於是到處走訪,以寫出佳作。
蒲松齡聽他對《大秦傳奇》頗有微詞,認為話本有“誤人子弟”之嫌,遂與他爭辯:“先生既然看不起話本,又為何要來見我這個寫鬼神話本的人呢?連寫史的話本都批判之人,難道還能看上我這種寫鬼神異志的?”
“非也,非也,”那人連番搖頭晃腦,大肆批判:“傾城之錯,在於重於考據,且招眾多文人一同考據,鬧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他寫了一本嚴謹考據的話本。”
“考據嚴謹難道不好?”
“考據嚴謹,又潤色以成故事,進行添加與刪改,全篇以讚美始皇,仿佛那是神仙人物,這能好?”他吹胡子瞪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倒是讓人分不清真假,信以為真,豈不誤人子弟,誤導後人?”
要麽就徹底寫假的,假的裏面摻合了真的,引人將假的誤認為真,這才是他罵傾城的地方。
蒲松齡作為傾城“筆友”,自為友人開脫:“那是話本,誰會以話本為史?”
“天下人都在傳唱,倒是《大秦傳奇》考據嚴謹,即使是話本,名聲傳出去,信的人還不知道有多少。”
“始皇殘暴,而百姓生活水深火熱,那是事實!若非如此,秦末又豈會生民怨,苛捐雜稅、嚴刑峻法猛於虎!”
蒲松齡嘲諷他:“看的人都知道這是話本,非史書著作,你說《大秦傳奇》有編造故事以假亂真,怎麽不說《三國演義》的不是?”
元末明初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流傳至今已經成了文人心目中的話本傳奇!
蒲松齡發現,此人批判傾城,不過是為了引出自己所寫的著作勝過傾城。
經歷了多年到處考證野史,尋找民間奇聞逸事,他自稱寫出了一部驚艷天下的大作!
那部著作一問世便引人爭相傳抄,在江南等地流傳。
然而他出現的也太晚了,江南那地方的書肆,已經被傾城、端正先生、初見給占去了,他的著作如同石頭墜入了大海,掀起一片水花後便淹沒於海水之中,名氣竟還沒有一個無名小卒“美味不用等”大。
他不甘心,他這是明珠蒙塵,是傾城擋了他的路!
他所寫的史書,他的驕傲,竟還不如傾城的話本流傳廣泛!以前傾城遭人罵,寫話本,沒動過史書,那時候他頂多酸一句“不過是一群看話本的俗人,正經文人都罵他”。
如今傾城寫個先秦,驚動世人,文人真相稱讚,將他的臉打得啪啪響。他會上門找蒲留仙,也是聽聞他與傾城有故交才特意上門。畢竟傾城難找,蒲留仙好找。
蒲松齡氣惱問他:“你持才傲物,也要拿出證明來,我倒要看看是什麽樣的著作能好被你這麽自誇自賣。”
那人便將自己花費大力氣去考據印證的著作給了蒲松齡看。
那著作的書寫方式像極了《史記》,所寫的竟是罕見的明史!
半個月後,遠在京城的胤禩,收到了來自筆友留仙的書與信,他將自己做整理的許多教民著作如《日用俗字》、《農桑經》、《藥崇書》等都為他捎了來,胤禩看看這些書都挺深入淺出的,很值得作為教化百姓的教科書來使。
隨著這些東西附贈而來的,是另一篇“驚動世人”之作,蒲留仙道“請傾城看看,此書流傳不廣,還有活路否?”
他將這麻煩書拋給了胤禩,並附信曰:“此書筆者,欲與傾城比高低。”
《南山集》。
胤禩左右要等著收網時間,抱著閑心一瞅,豁!民間還真有人敢寫明史?
我都不敢寫明朝話本,不然為什麽不寫那什麽東廠西廠錦衣衛,還不是怕被汗阿瑪揍臀穿小鞋!
大清已經在編寫明朝歷史了,有汗阿瑪指定的文官們共同完成。自明史血案發生以來,竟還又有人有這膽子來私寫明朝歷史。
胤禩翻開一看,前文有幾篇都還不錯,待看到其中幾篇,用詞犀利,有反意,易煽動民心造成大患。
他瞪大眼睛:“難怪蒲留仙要問這書還有沒有活路,這是比高低嗎?這是玩命!”
作者有話要說:??註釋(1)來自百度百科,也是蒲松齡寫的著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康熙說道:“朕許久未曾考校阿哥們的學業了。”
都將心思花在怎麽搞黨系爭鬥上,哪兒還有心思來好好溫習課業!
尤其是出宮建府了的年長皇子,早不知道將幼時學的聖人之言學到哪兒去了,大清以儒為重,以漢學籠絡天下文人,每回南巡都不忘招攬天下文人,表現出儒家聖人的敬重,自己也做文章,寫詩詞賦。
康熙眼眸深邃,他認為自己的每一位兒子都應該優秀,寫文章、考經史子集更是不在話下,別以為長大了就不用學習了,成年阿哥要求最嚴格,誰不通過,誰就再回上書房好好念書去!
他不僅要考校阿哥們,還將翰林院的文人們都集中起來一起做文章,誰答不上來,誰就當場丟人。
康熙不僅要考他們基礎知識,還要考寫文章,治國之道,安民之道,將省試、殿試的往年考題都拿出來混著考人。
胤禩眼皮子直跳。
阿哥們,年長的像大哥都三十二了,還能記得十幾歲時課業繁重那會兒強塞在腦子裏的課業嗎?
也不是誰都像胤禩這樣腦子被沖擊改造過,過目不忘的。
像九弟胤禟那樣的,大概兩三年沒讀聖賢書,也就忘的差不多了。
胤禩:“汗阿瑪,您這是在為難人,兒臣也有三年沒讀過聖賢書了。”
“你就算是讀了聖賢書,你也沒讀明白過,”康熙直哼哼,斥他:“君子的表象,潑猴的心。”
反正,他現在就想讓大家都難受難受!
再扯個大旗,叫重天下文人,給翰林院士人表現機會,又命皇子與文臣“同樂”,讓他們每天回家去都絞盡腦汁寫文章,再也沒精力來搗鼓些有的沒的。
胤禩:“……”
寫文章這事,似乎不會為難到自己,那沒事了,看戲看戲!
康熙這命令一下,其他阿哥們不知道什麽情況,胤禟可就頭大了:“我都三年沒讀過那些了,之前背的早就還給先生了!”
“不是,怎麽連數術都要考校,虧得我以前數術還好,做生意後沒少用到。”
儒學經義是開胃菜,有驚無險考過,接著便是策論,寫文章。
倒是難不倒老三,畢竟他本來就是個走文人路子的。
也難不倒做實事的老四,就是將實踐體悟寫到文章裏,絞盡腦汁將文章寫好費力了些。
其他人,好像就沒有那麽好運了。
往年殿試題是汗阿瑪親自出題的,天文、地理、典故、德行、民生、國計……
題幹就已經很長了,還要審題,寫文章,兒子們一個個都傻眼了。
翰林院的文士們只當有了新的機遇,盼著在此事出頭,卯足了勁寫出好文章來。
擺在以前,寫的不如他們還能說一句“兒臣善武,不善於文”,現在卻讓他們沒考過的回上書房繼續念書。
這就很丟人了。
說不是為難他們都沒人信。
有的人想到個法子,讓人給自己代筆寫文章,將近幾年的考題都背下,結果真正考的時候,康熙又出了新的題目,仿佛早就知道他們在提起那備考題似的。
如此折騰了一通,兒子們給折騰夠嗆,一個個下朝回去後看書抱佛腳,研究汗阿瑪近些年的治國之策,而文人學士又喜笑顏開。沒差事在身的逃不過,有了差事在身的還能逃過一劫。
一時間,大家都爭著為汗阿瑪分憂。
康熙:朕不是折騰兒子的人。
他那叫君父之愛如山般厚重!
文章寫得好,其中也不乏有翰林院學士因此而受到皇上賞識,他們還以為皇上是開恩提拔有才之士呢!
胤禔就是有差事在身逃過一劫的不用回去“補課”的,雖然文章寫得不好丟人,還讓太子壓了一頭,這讓他將心裏的不爽都發洩在了抄煙花柳巷上。
那座最醒目的花樓,他前去查抄時人去樓空,只留下幾個什麽都問不出來的小花娘。
花樓裏值錢的東西也被人搬走了,胤禔可以肯定那些東西還在京城裏,那麽多的東西不可能一夜之間運出城的。
忙活了一通,什麽都沒撈到,結果三教九流匯聚的煙花柳巷還出現死灰覆燃的跡象。
“簡直狡兔三窟,滅了一窩又一窩,”胤禔咬牙切齒,他本以為這件事很簡單,帶著人去查封煙花柳巷,派人巡邏禁止拉客,誰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他們不但狡兔三窟,還極會隱藏,甚至還有人假扮成良民百姓,互相對暗號以在背地裏行動。
胤禔發現從明面上走,已經行不通了,因為他的隊伍一旦離開,他們又會冒出來,他的人總不可能一直守著這裏。
再不將那些人一網打盡,就顯得他辦事不力!
胤禔絲毫不知,自己在三教九流之中還傳出了“閻王”的名聲,探子前去報信時,匆匆忙忙會叫上一句“閻王來了!”
暗線情報網在胤禩手裏,每次見胤禔玩捉迷藏,樂得與康熙分享大哥抓野兔的故事。
胤禩在等,等到那些人將“贓物”都分散在各處,等他們不斷轉移金山銀山,關鍵證據沾上他們各自府中,就是收網之時。
民間,《大秦傳奇》第四篇售賣後,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文人們讚美:“傾城的《大秦傳奇》寫至吞滅六合篇,可謂是將當年那場血雨腥風的統一之戰描繪得淋漓盡致!”
“是啊,多少典籍之中的典故躍然紙上,考據嚴謹到不像是尋常話本,倒像是著史書。”
看客們在光與影中,看到了當時的幕僚謀士、看到了出使他國的辯才,看到了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武將。
各地的百姓風貌,文人與豪客的風姿。
這裏有謀算對決,有心機比拼,有口才較量。各國之間從爾虞我詐各自拖累後腿,到警覺,外交家以唇亡齒寒之說拉攏同盟結成合縱之策以抗秦國,秦國又是如何破局的。
各國王室之間的情況對比,屢出昏君的各國王室又是如何將自己的國運葬送的,無論他們如何垂死掙紮,都擋不住秦王手下的那一支虎狼之師。
“一千九百年前還是亂世,那個造出眾多英雄的古代,帶來太多震撼,那時候的百姓窮苦啊,再看如今的盛世繁華,就更令人珍惜眼下。”
第四篇“吞滅六合”一直寫到了大秦統一疆域,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修建道路。文末出現的天真孩童身影,又預告著人們下一篇將會是怎樣的故事。
“小小的胡亥,笑著叫趙高的名字,當時的人又如何會知道,這位並不受始皇重視的紈絝公子,將會是秦二世。”
茶樓裏的說書先生說《大秦傳奇》時,每一場都賓客滿座,叫好之聲不絕於耳!
這篇頗有考古之風的話本,成了流傳最快的著作,很快便傳遍了各地。
胤禔時常在外走動,深刻體會到了八弟在民間與文人之間究竟有多麽出名!
老百姓或許不知道大清有幾位皇子又分別叫什麽名兒,但他們一定知道八貝勒“傾城”!
當初取這個名字的時候,不過是隨口一說,結果現在老百姓們以為八貝勒就叫“傾城”。這可不得了,讓人整天傾城傾城叫著,整得胤禩好像是什麽藍顏禍水似的,莫名有一種羞恥之感。
胤禩待在京城尚且被人叫著耳朵發燙,各地就更不用說了。不過,他也不忘將自己花心血寫的著作讓人送去給“書友”、“筆友”蒲留仙。
即使已經知道了他是皇子,蒲留仙仍能保持原來的交往姿態,以平常心與他探討話本、放飛想象,實在難得。胤禩也是通過他,知道了許多底層人民的生活與需求。
蒲松齡所在的濟南府淄川並不如京城那地方繁華,售賣的印書數目不多,那便手抄,還真有秀才靠著手抄《大秦傳奇》而賺了不少錢。
說書的茶樓寥寥無幾,可只要有人開堂說書,即使那地方再簡陋,也一樣有人聞訊而來。
因為總是寫超出字數與規定的八股文,蒲松齡屢試不第,只是現在生活條件改善,倒是沒那麽深的執念了。
《聊齋志異》的出名,使得他這些年來的大量詩文、戲曲及俚曲也一並出了名,鄉人們互相傳唱,便有人戲稱其為聊齋先生。
這會兒他手裏便拿著共四篇《大秦傳奇》,傾城所寫話本是出了名的高產,這篇《大秦傳奇》又一改他此前給人不拘於倫理的印象,卻也同樣驚艷世人。
他與傾城之間時常有交流,傳遞更多的,是民間的百姓百態,有些事傾城在京城看不見聽不見,那麽他可以民間的故事寫給他看。
為了方便老百姓們識字學手藝,他編寫了一些書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教百姓學會種田養蠶看病的道理。
其中《日用俗字》、《農桑經》、《藥崇書》(1)等吸引不了聞訊而來的商人,他便自己倒貼錢也要印售出去,又定價極低得賣給百姓。
自從有了皇上為傾城作序後,文人們談論傾城的尖銳聲音逐漸消失了,這是何等的諷刺,這些自詡高尚的讀書人本質上也一樣是個俗人。
最近他遇到了一位奇人,那人在各地漫游偶至淄川,聽聞聊齋先生在此,遂登門前來拜訪。
作為同樣寫過私人著作的怪才,此人頗以史才自負,於是到處走訪,以寫出佳作。
蒲松齡聽他對《大秦傳奇》頗有微詞,認為話本有“誤人子弟”之嫌,遂與他爭辯:“先生既然看不起話本,又為何要來見我這個寫鬼神話本的人呢?連寫史的話本都批判之人,難道還能看上我這種寫鬼神異志的?”
“非也,非也,”那人連番搖頭晃腦,大肆批判:“傾城之錯,在於重於考據,且招眾多文人一同考據,鬧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他寫了一本嚴謹考據的話本。”
“考據嚴謹難道不好?”
“考據嚴謹,又潤色以成故事,進行添加與刪改,全篇以讚美始皇,仿佛那是神仙人物,這能好?”他吹胡子瞪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倒是讓人分不清真假,信以為真,豈不誤人子弟,誤導後人?”
要麽就徹底寫假的,假的裏面摻合了真的,引人將假的誤認為真,這才是他罵傾城的地方。
蒲松齡作為傾城“筆友”,自為友人開脫:“那是話本,誰會以話本為史?”
“天下人都在傳唱,倒是《大秦傳奇》考據嚴謹,即使是話本,名聲傳出去,信的人還不知道有多少。”
“始皇殘暴,而百姓生活水深火熱,那是事實!若非如此,秦末又豈會生民怨,苛捐雜稅、嚴刑峻法猛於虎!”
蒲松齡嘲諷他:“看的人都知道這是話本,非史書著作,你說《大秦傳奇》有編造故事以假亂真,怎麽不說《三國演義》的不是?”
元末明初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流傳至今已經成了文人心目中的話本傳奇!
蒲松齡發現,此人批判傾城,不過是為了引出自己所寫的著作勝過傾城。
經歷了多年到處考證野史,尋找民間奇聞逸事,他自稱寫出了一部驚艷天下的大作!
那部著作一問世便引人爭相傳抄,在江南等地流傳。
然而他出現的也太晚了,江南那地方的書肆,已經被傾城、端正先生、初見給占去了,他的著作如同石頭墜入了大海,掀起一片水花後便淹沒於海水之中,名氣竟還沒有一個無名小卒“美味不用等”大。
他不甘心,他這是明珠蒙塵,是傾城擋了他的路!
他所寫的史書,他的驕傲,竟還不如傾城的話本流傳廣泛!以前傾城遭人罵,寫話本,沒動過史書,那時候他頂多酸一句“不過是一群看話本的俗人,正經文人都罵他”。
如今傾城寫個先秦,驚動世人,文人真相稱讚,將他的臉打得啪啪響。他會上門找蒲留仙,也是聽聞他與傾城有故交才特意上門。畢竟傾城難找,蒲留仙好找。
蒲松齡氣惱問他:“你持才傲物,也要拿出證明來,我倒要看看是什麽樣的著作能好被你這麽自誇自賣。”
那人便將自己花費大力氣去考據印證的著作給了蒲松齡看。
那著作的書寫方式像極了《史記》,所寫的竟是罕見的明史!
半個月後,遠在京城的胤禩,收到了來自筆友留仙的書與信,他將自己做整理的許多教民著作如《日用俗字》、《農桑經》、《藥崇書》等都為他捎了來,胤禩看看這些書都挺深入淺出的,很值得作為教化百姓的教科書來使。
隨著這些東西附贈而來的,是另一篇“驚動世人”之作,蒲留仙道“請傾城看看,此書流傳不廣,還有活路否?”
他將這麻煩書拋給了胤禩,並附信曰:“此書筆者,欲與傾城比高低。”
《南山集》。
胤禩左右要等著收網時間,抱著閑心一瞅,豁!民間還真有人敢寫明史?
我都不敢寫明朝話本,不然為什麽不寫那什麽東廠西廠錦衣衛,還不是怕被汗阿瑪揍臀穿小鞋!
大清已經在編寫明朝歷史了,有汗阿瑪指定的文官們共同完成。自明史血案發生以來,竟還又有人有這膽子來私寫明朝歷史。
胤禩翻開一看,前文有幾篇都還不錯,待看到其中幾篇,用詞犀利,有反意,易煽動民心造成大患。
他瞪大眼睛:“難怪蒲留仙要問這書還有沒有活路,這是比高低嗎?這是玩命!”
作者有話要說:??註釋(1)來自百度百科,也是蒲松齡寫的著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