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熱血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3章.熱血
軍事學院這邊,正在排練節目。
這是為“元旦”匯演準備的,有音樂、舞蹈、曲藝、相聲等等。
指揮系搞了一個大合唱,全體師生都參加了。
趕著下午,就拉到操場上列隊排練,黑壓壓的,有二百多號人,聲勢很浩大。手風琴伴奏,男女聲領唱,還有一位指揮家揮舞著指揮棒,雄壯有力地打著拍子。
柳冬生也是其中的一員。
他站在最後一排,昂首挺胸,目視前方,唱得可有勁兒了。
文藝匯演是要評比的,競爭很激烈。
各系都在忙乎,誰都不想落後。尤其是指揮系,畢業了個個都是指揮官,意氣風發的,若是連對手都贏不了,哪行啊?
這一排練,就是半個月。
還專門拉到大禮堂裏彩排了幾遍。那歌聲一起,把屋頂都快掀翻了。
演出服裝也準備好了。
柳冬生跟其他學員一樣,洗了衣服,曬幹後疊好,壓在枕頭下面,板板正正的,跟熨燙過一樣。負責排練的同志還弄了幾盒油彩,說要給學員們畫個妝。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登臺表演。
這時,柳冬生的生日也到了。
十二月三十號,正好是星期天。蘇紅霞和梅子來軍校探望,提著一只軍綠色的旅行包。門衛做了登記,讓二人在傳達室等著。
柳冬生接到口信,就急匆匆地趕來了。
蘇紅霞把提包一遞,說:“冬子,這是吃的和穿的……”
柳冬生接過來,嘿嘿一笑。
“謝謝蘇阿姨……”
“不用謝我,是你爹準備的,還有你孫姑姑……”
蘇紅霞心直口快。
她知道柳進原想念冬子,說唱歌排練累嗓子,可自個兒卻不肯露面,她就自告奮勇地跑一趟。小梅要跟著,被她哄著交給了柳進原。
梅子瞅瞅柳冬生。曬黑了,更精神了。
她從挎包裏掏出一個信封。
“哥,這是小苗寄來的,祝你生日快樂!”
柳冬生接過信封,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
可蘇紅霞和梅子一走,柳冬生就躥到了操場上。
他打開賀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
高高的山崗上,五星紅旗迎風招展,一位解放軍戰士手握鋼.槍,昂首駐立。這是專門為他設計的,跟往年都不同,雖然是抽象畫,卻惟妙惟肖。
柳冬生喜滋滋的。
他在操場上轉了幾圈,才跑回宿舍。
一進門,就從提包裏掏出話梅和餅幹。
“來來來,吃話梅了,潤潤嗓子!”
學員們一擁而上,抓著就吃,一點都不客氣。
動靜太大,把隔壁也給招來了。
柳冬生給學員們散了散零食,提包也掏了個底朝天。過集體生活,甭管誰家來探望,只要是吃的見者有份,一律共享。
“冬生,你家裏要經常來人哦!”
“好!”柳冬生答應著。
他試了一下護膝、護肘,心裏暖暖的。
十九歲生日,就這麽過去了。
柳冬生在日記中寫道:“這是在軍校過得第一個生日,格外有意義。”
就在同一天,田小苗也在參加排練。
這是一年一度的文藝匯演,高校的一大盛事。外語系人才濟濟,本來輪不到田小苗這樣不愛熱鬧的,可系裏搞了一個大合唱,只要是女生都要上場。
田小苗被拉到隊伍中充數,成了合唱隊的一員。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註1)
雄壯有力的歌曲,激蕩人心。
田小苗唱著歌,想起了後世。
念大學那會兒,年年搞“元旦”晚會。最精彩的莫過於流行歌曲、時尚表演,而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革命歌曲聯唱,師生們共同參與,輪唱,合唱,氣勢磅礴。
而現在唱著同一首歌,感受著集體的力量。
歌曲傳唱,就是從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吧?不管是學校還是工廠,城市還是農村,到處都是嘹亮的歌聲,歡樂的人海。
物質雖然匱乏,可精神世界卻很富足。
在這個年代裏,不管是工人、農民還是士兵,都肩負著責任,擔當著使命。這是時代所賦予的,令人豪情萬丈,熱血沸騰。
在嘹亮的歌聲中,迎來了新年。
一九六三年開始了,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上面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在不遠的將來,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註2)
看到這則消息,田小苗激動萬分。
長遠的規劃,美好的願景,可實現起來卻很不容易。
西方搞經濟封鎖,蘇聯撤走了專家,東南沿海不太平,還有周邊敵對勢力虎視眈眈,隨時都想上來撕咬幾口。
在這種情況下,唯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才能突出重圍,打破困局。
沿著自主創新的路子,江南造船廠成功研制出了“萬噸水壓機”,一舉進入世界前列。8個部門、21個省市協同會戰,試制成功了火車車輪輪箍,改寫了依賴進口的歷史。還有蘭新鐵路全線通車,形成了貫穿東西的大動脈,為邊疆建設和國防鞏固提供了有力支持。(註3)
而這一切,都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咬緊牙關創造出來的。身處這個時代,沒有什麽悲情可言,唯有奮發圖強。
工業在發展,農業也在進步。
就在這個冬季,農田水利建設掀起了熱潮。
臨水公社集中青壯勞動力,投入到了水庫建設中。靠山村也派出了一支戰隊,參與其中。開鑿石頭、修理堤壩,熱火朝天,幹勁十足。
直到“春節”前夕,才歇工。
田大旺一家回老家過年,親眼目睹了家鄉的變化。
道路修整了,平坦了不少。河溝裏架起了水車,修了引水渠。田間地頭打了機井,買了柴油發電機和抽水機,用來灌溉。拿田秋山的話說:“蓄水儲水,旱澇保收,就不用為糧食發愁了……”
家裏一切都好。庫裏有糧食,爹娘身體硬朗,沒什麽可擔心的。
在老家住了三天,田大旺一家就返程了。
對孫梅英來說,家鄉已經很遙遠了。若不是有爹娘健在,沒有一點想回來的意思。她想去探望江隊長和餘□□,可時間緊,不順道,只好擱下了。
五一和三子對老家很陌生。如果不是父親經常提起,恐怕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田小苗呢,明年就要大學畢業了,回鄉的機會越來越少,借著寒假回來看看,算是了卻了一樁心願。
一路奔波,回到滬上。
孫梅英把帶回來的山貨分了分。
有柳大哥的,有進軍的,還有老何家的。
“小苗,給你何伯伯家送過去?”
“娘……”
田小苗搖搖頭,說啥都不肯去。
孫梅英只好自己跑一趟。
心說,又不是送禮,聯絡一下感情而已,臉皮咋這麽薄呢?
田小苗不是臉皮薄,而是不想見曹玉英。
曹玉英對她太過熱情,讓她覺得不自在。再說,也不想跟何有慧照面,嬌裏嬌氣的,讓人膩歪。
趕著去部隊大院,田小苗二話不說,就跟著去了。
柳進軍對家鄉很關註,問了好些事兒。本來,他想跟大旺一起回鄉,可孫玉華懷孕了,只好往後推延了。
說到懷孕,是個意外。
孫玉華有點不好意思,跟孫梅英咬咬耳朵說:“本來沒打算要的,不小心有了,就留下了……”
“玉華,你還年輕,多生一個挺好的……”孫梅英哈哈笑著。
“梅英姐,我都三十二了,不小了……”
“玉華,可不管這麽說,瞧瞧大姐都四十了,還覺得挺年輕的……”
孫梅英性格開朗,看著不過三十歲,保養得還不錯。
她想起生三子的時候,正好三十一。
小苗說:“娘,不能再生了,不然,老得快……”
她跟大旺就沒再要娃娃。
現在提倡計劃生育,宣傳口號是:“一個不少,兩個剛好,三個多了”。可提倡歸提倡,日子好了,還是想多生幾個。
說到計劃生育,早在1956年節育委員會就成立了,采取的是動員方式,在觀念上加以引導。
田小苗心說,人口計劃早就有,哪跟後世說得那樣,不加節制的生娃娃?甚至把人口增長過快,作為抹黑這個年代的手段之一。
觀念是逐步改變的,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在鼓勵女性就業。
城鎮職工忙著上班,自然沒那麽多時間生孩子。可即便如此,家裏五六個娃娃的大有人在。而農村更不得了,為了多幾個壯勞力,都是可著肚子生,七八個娃娃的都有。
金陵城那邊。
軍校沒放寒假,學員們都下到基層實習。柳冬生去了某海島,封閉一個月。大年初一在島上過的,包了餃子,很熱鬧。
柳進原外出開會,脫不開身。蘇紅霞在醫院值班,顧不上回來。而梅子念高三,忙著覆習功課。只有小梅嗷嗷著,要回滬上探望外公外婆。
孫梅英寄了一個包裹過去。這是家鄉的土特產,一點心意。
“春節”就這麽過去了。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開始了清理整頓。
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清理賬目、倉庫、財務、工分,鼓勵縣、公社、大隊、生產隊幹部參加勞動。城市厲行增產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反對貪汙盜竊、反對官僚主義等等。(註3)
這是上面下來調研發現的問題,很有必要。
這麽一來,糧店裏要核賬,孫梅英加班加點,忙得腳不沾地。田大旺也忙著開會、調研、寫報告,一點空閑都沒有。
相比起來,田小苗算是輕松的。
看書學習,做做家務,督促五一和三子寫作業。
開學那天,正好是農歷二月初六。
田小苗迎來了十九歲生日。她穿著紅方格外套,挎著書包,胸前別著一枚校徽,青春洋溢,神采飛揚。
走在校園裏,迎面撞見了何有才。
“田小苗……”何有才打著招呼。
“何有才……”田小苗點點頭。
他們是好朋友,除了在圖書館,碰面的機會並不多。
其實,何有才等了好久。
這是返校必經之路,一定能碰到小苗的。可見了小苗,卻裝著偶遇的樣子,連句話都不敢多說,生怕人家誤會了。
開學後,畢業班忙著實習。
江黎明去了外貿局,還專門跟小苗打了個招呼。田小苗也未多想,上德語課時常碰面,相互借筆記,比其他同學的關系近一點。
“大四”同學一走,有點冷清,跟少了點什麽似的。
田小苗繼續“三點一線”,埋頭學習。
趕在周末,實習同學回來了。
田小苗要回家,往往碰不到面。江黎明想跟小苗說點什麽,卻始終沒有機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軍事學院這邊,正在排練節目。
這是為“元旦”匯演準備的,有音樂、舞蹈、曲藝、相聲等等。
指揮系搞了一個大合唱,全體師生都參加了。
趕著下午,就拉到操場上列隊排練,黑壓壓的,有二百多號人,聲勢很浩大。手風琴伴奏,男女聲領唱,還有一位指揮家揮舞著指揮棒,雄壯有力地打著拍子。
柳冬生也是其中的一員。
他站在最後一排,昂首挺胸,目視前方,唱得可有勁兒了。
文藝匯演是要評比的,競爭很激烈。
各系都在忙乎,誰都不想落後。尤其是指揮系,畢業了個個都是指揮官,意氣風發的,若是連對手都贏不了,哪行啊?
這一排練,就是半個月。
還專門拉到大禮堂裏彩排了幾遍。那歌聲一起,把屋頂都快掀翻了。
演出服裝也準備好了。
柳冬生跟其他學員一樣,洗了衣服,曬幹後疊好,壓在枕頭下面,板板正正的,跟熨燙過一樣。負責排練的同志還弄了幾盒油彩,說要給學員們畫個妝。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登臺表演。
這時,柳冬生的生日也到了。
十二月三十號,正好是星期天。蘇紅霞和梅子來軍校探望,提著一只軍綠色的旅行包。門衛做了登記,讓二人在傳達室等著。
柳冬生接到口信,就急匆匆地趕來了。
蘇紅霞把提包一遞,說:“冬子,這是吃的和穿的……”
柳冬生接過來,嘿嘿一笑。
“謝謝蘇阿姨……”
“不用謝我,是你爹準備的,還有你孫姑姑……”
蘇紅霞心直口快。
她知道柳進原想念冬子,說唱歌排練累嗓子,可自個兒卻不肯露面,她就自告奮勇地跑一趟。小梅要跟著,被她哄著交給了柳進原。
梅子瞅瞅柳冬生。曬黑了,更精神了。
她從挎包裏掏出一個信封。
“哥,這是小苗寄來的,祝你生日快樂!”
柳冬生接過信封,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
可蘇紅霞和梅子一走,柳冬生就躥到了操場上。
他打開賀卡,一遍又一遍地看著。
高高的山崗上,五星紅旗迎風招展,一位解放軍戰士手握鋼.槍,昂首駐立。這是專門為他設計的,跟往年都不同,雖然是抽象畫,卻惟妙惟肖。
柳冬生喜滋滋的。
他在操場上轉了幾圈,才跑回宿舍。
一進門,就從提包裏掏出話梅和餅幹。
“來來來,吃話梅了,潤潤嗓子!”
學員們一擁而上,抓著就吃,一點都不客氣。
動靜太大,把隔壁也給招來了。
柳冬生給學員們散了散零食,提包也掏了個底朝天。過集體生活,甭管誰家來探望,只要是吃的見者有份,一律共享。
“冬生,你家裏要經常來人哦!”
“好!”柳冬生答應著。
他試了一下護膝、護肘,心裏暖暖的。
十九歲生日,就這麽過去了。
柳冬生在日記中寫道:“這是在軍校過得第一個生日,格外有意義。”
就在同一天,田小苗也在參加排練。
這是一年一度的文藝匯演,高校的一大盛事。外語系人才濟濟,本來輪不到田小苗這樣不愛熱鬧的,可系裏搞了一個大合唱,只要是女生都要上場。
田小苗被拉到隊伍中充數,成了合唱隊的一員。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註1)
雄壯有力的歌曲,激蕩人心。
田小苗唱著歌,想起了後世。
念大學那會兒,年年搞“元旦”晚會。最精彩的莫過於流行歌曲、時尚表演,而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革命歌曲聯唱,師生們共同參與,輪唱,合唱,氣勢磅礴。
而現在唱著同一首歌,感受著集體的力量。
歌曲傳唱,就是從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吧?不管是學校還是工廠,城市還是農村,到處都是嘹亮的歌聲,歡樂的人海。
物質雖然匱乏,可精神世界卻很富足。
在這個年代裏,不管是工人、農民還是士兵,都肩負著責任,擔當著使命。這是時代所賦予的,令人豪情萬丈,熱血沸騰。
在嘹亮的歌聲中,迎來了新年。
一九六三年開始了,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上面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在不遠的將來,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註2)
看到這則消息,田小苗激動萬分。
長遠的規劃,美好的願景,可實現起來卻很不容易。
西方搞經濟封鎖,蘇聯撤走了專家,東南沿海不太平,還有周邊敵對勢力虎視眈眈,隨時都想上來撕咬幾口。
在這種情況下,唯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才能突出重圍,打破困局。
沿著自主創新的路子,江南造船廠成功研制出了“萬噸水壓機”,一舉進入世界前列。8個部門、21個省市協同會戰,試制成功了火車車輪輪箍,改寫了依賴進口的歷史。還有蘭新鐵路全線通車,形成了貫穿東西的大動脈,為邊疆建設和國防鞏固提供了有力支持。(註3)
而這一切,都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咬緊牙關創造出來的。身處這個時代,沒有什麽悲情可言,唯有奮發圖強。
工業在發展,農業也在進步。
就在這個冬季,農田水利建設掀起了熱潮。
臨水公社集中青壯勞動力,投入到了水庫建設中。靠山村也派出了一支戰隊,參與其中。開鑿石頭、修理堤壩,熱火朝天,幹勁十足。
直到“春節”前夕,才歇工。
田大旺一家回老家過年,親眼目睹了家鄉的變化。
道路修整了,平坦了不少。河溝裏架起了水車,修了引水渠。田間地頭打了機井,買了柴油發電機和抽水機,用來灌溉。拿田秋山的話說:“蓄水儲水,旱澇保收,就不用為糧食發愁了……”
家裏一切都好。庫裏有糧食,爹娘身體硬朗,沒什麽可擔心的。
在老家住了三天,田大旺一家就返程了。
對孫梅英來說,家鄉已經很遙遠了。若不是有爹娘健在,沒有一點想回來的意思。她想去探望江隊長和餘□□,可時間緊,不順道,只好擱下了。
五一和三子對老家很陌生。如果不是父親經常提起,恐怕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田小苗呢,明年就要大學畢業了,回鄉的機會越來越少,借著寒假回來看看,算是了卻了一樁心願。
一路奔波,回到滬上。
孫梅英把帶回來的山貨分了分。
有柳大哥的,有進軍的,還有老何家的。
“小苗,給你何伯伯家送過去?”
“娘……”
田小苗搖搖頭,說啥都不肯去。
孫梅英只好自己跑一趟。
心說,又不是送禮,聯絡一下感情而已,臉皮咋這麽薄呢?
田小苗不是臉皮薄,而是不想見曹玉英。
曹玉英對她太過熱情,讓她覺得不自在。再說,也不想跟何有慧照面,嬌裏嬌氣的,讓人膩歪。
趕著去部隊大院,田小苗二話不說,就跟著去了。
柳進軍對家鄉很關註,問了好些事兒。本來,他想跟大旺一起回鄉,可孫玉華懷孕了,只好往後推延了。
說到懷孕,是個意外。
孫玉華有點不好意思,跟孫梅英咬咬耳朵說:“本來沒打算要的,不小心有了,就留下了……”
“玉華,你還年輕,多生一個挺好的……”孫梅英哈哈笑著。
“梅英姐,我都三十二了,不小了……”
“玉華,可不管這麽說,瞧瞧大姐都四十了,還覺得挺年輕的……”
孫梅英性格開朗,看著不過三十歲,保養得還不錯。
她想起生三子的時候,正好三十一。
小苗說:“娘,不能再生了,不然,老得快……”
她跟大旺就沒再要娃娃。
現在提倡計劃生育,宣傳口號是:“一個不少,兩個剛好,三個多了”。可提倡歸提倡,日子好了,還是想多生幾個。
說到計劃生育,早在1956年節育委員會就成立了,采取的是動員方式,在觀念上加以引導。
田小苗心說,人口計劃早就有,哪跟後世說得那樣,不加節制的生娃娃?甚至把人口增長過快,作為抹黑這個年代的手段之一。
觀念是逐步改變的,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在鼓勵女性就業。
城鎮職工忙著上班,自然沒那麽多時間生孩子。可即便如此,家裏五六個娃娃的大有人在。而農村更不得了,為了多幾個壯勞力,都是可著肚子生,七八個娃娃的都有。
金陵城那邊。
軍校沒放寒假,學員們都下到基層實習。柳冬生去了某海島,封閉一個月。大年初一在島上過的,包了餃子,很熱鬧。
柳進原外出開會,脫不開身。蘇紅霞在醫院值班,顧不上回來。而梅子念高三,忙著覆習功課。只有小梅嗷嗷著,要回滬上探望外公外婆。
孫梅英寄了一個包裹過去。這是家鄉的土特產,一點心意。
“春節”就這麽過去了。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開始了清理整頓。
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清理賬目、倉庫、財務、工分,鼓勵縣、公社、大隊、生產隊幹部參加勞動。城市厲行增產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反對貪汙盜竊、反對官僚主義等等。(註3)
這是上面下來調研發現的問題,很有必要。
這麽一來,糧店裏要核賬,孫梅英加班加點,忙得腳不沾地。田大旺也忙著開會、調研、寫報告,一點空閑都沒有。
相比起來,田小苗算是輕松的。
看書學習,做做家務,督促五一和三子寫作業。
開學那天,正好是農歷二月初六。
田小苗迎來了十九歲生日。她穿著紅方格外套,挎著書包,胸前別著一枚校徽,青春洋溢,神采飛揚。
走在校園裏,迎面撞見了何有才。
“田小苗……”何有才打著招呼。
“何有才……”田小苗點點頭。
他們是好朋友,除了在圖書館,碰面的機會並不多。
其實,何有才等了好久。
這是返校必經之路,一定能碰到小苗的。可見了小苗,卻裝著偶遇的樣子,連句話都不敢多說,生怕人家誤會了。
開學後,畢業班忙著實習。
江黎明去了外貿局,還專門跟小苗打了個招呼。田小苗也未多想,上德語課時常碰面,相互借筆記,比其他同學的關系近一點。
“大四”同學一走,有點冷清,跟少了點什麽似的。
田小苗繼續“三點一線”,埋頭學習。
趕在周末,實習同學回來了。
田小苗要回家,往往碰不到面。江黎明想跟小苗說點什麽,卻始終沒有機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