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趙儉
關燈
小
中
大
單宇、元錚談判沒談出個結果來, 公孫佳研究趙儉帶來的圖紙也沒有敲定最終的方案。
趙儉的方案太過規整了!
她對築城並不精通,趙儉在拿出藍圖之前研究了多久不好講,她的的確確是臨時抱佛腳, 在出發前半個月才把築城的步驟、要領臨時搞明白的。公孫佳本來還寄希望於趙儉能有什麽令她眼前一亮的方案, 看一看藍圖, 她覺得趙儉可能跟她是照著同一本書學的。這藍圖樣樣都合乎規範,堪稱樣本。
給它擴大個幾倍都能照著蓋座京城了。但是公孫佳並不滿意,因為這就是個照著書本硬扒下來的作業,可能比公孫佳看過的資格還少。
公孫佳還看過些邊城的資料,她心裏的新城與書本上四方規整的城池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地形的關系, 世上幾乎沒有完全方正的城池,即使是大平原, 也會因為河流的走向以及耕地、風水等原因而有些不規則。何況邊城?它接下來必然會有可能迎送大軍,也許會被敵軍圍城, 也有可能開互市榷場……這些都要考慮到。
但是新城究竟要修成什麽樣子, 公孫佳現在也無法敲定個最終的方案——她也沒實地考察過。一口否決了趙儉的提案又不太好, 公孫佳考慮怎麽讓趙儉知道,他這個圖紙並不適用。
公孫佳沈吟不語, 趙儉有些緊張, 之前他也沒幹過這樣的大工程, 圖紙是他翻了家中藏書, 比著營造範式硬扒下來的。
彼時,建造城池也就這麽些個要領,什麽築墻、排水、背風之類的。大家都這麽幹,他也就這麽幹了。他家裏也沒有人擅長這個,這個活計說是規劃,多少有點工匠的嫌疑。也不是說這活計就一準低賤, 只是……與世家子弟心裏那種指點江山不大一樣。
按照正常的邏輯推理,他這準備工作應該是做得不錯的。不過家裏對公孫佳的評價都不錯,更甚得趙儉也緊張了起來,想聽她能有什麽高見,又怕她挑刺挑得太犀利,自己太尷尬。
公孫佳看了一陣兒,問道:“這是比著營造範式做的吧?”
趙儉道:“不錯,是有什麽不合時宜的地方麽?”
公孫佳說:“我也不是很懂營造,我把隨行的匠師叫來,你聽他們說的就能知道了。他們原就是要幹這個的,不過他們吵吵了一路也沒有個定案來。”
她此行早有準備,也帶了些懂行的,流人裏也有些匠人,她手下還有那些個給她造房子的匠師,這群人已經吵了好一陣子了。畫圖紙的對工匠有要求,說工匠手藝不行,工匠說畫圖紙的這是難為人。
之前公孫佳召他們問話的時候,他們就互相吵,吵的結果是到了地頭再根據情況調整。因為一地築城,土質如何、氣候地理如何都很重要,如果選址不對,極有可能城墻蓋到一半就塌了。又或者城建好了,來年附近河流漲水,把城給淹了……
眼看將到目的地,一群人依舊吵個沒完,如今又加入了一個趙儉。趙儉與一群匠人爭了兩天,大隊人馬已經到了預定的目的地,趙儉忽然福至心靈,問公孫佳:“你的心裏是不是已經有了定論了?”
公孫佳道:“並沒有,我只有些要求。”
趙儉道:“願聞其詳。”
公孫佳道:“我不管你們什麽規制,只要不逾制,建成什麽樣子無所謂,好不好看也沒關系。只要它實用!這是邊城,將來是要打仗的。一是要正面敵軍,守住堅城,二是要預備著官軍路過的時候可以依憑,三是要便宜農墾。”
趙儉還是有他的堅持,他在家書裏寫了公孫佳不少好話,認為她對自己頗有啟發。譬如這個“實用”,就很給他沖擊。他原本是認為一切都要依著禮制而行,沒有明的律法也有潛規則。但是築城這事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城是不可能方方正正的。
這座城要考慮到居民的生活,它要盡可能的自給自足,開墾荒地需要農田水利,城市生活要用水。為了保證一個比較正的南北方向,配合水源的分配、耕地的布局以及河流的走向就讓這座城的形狀被迫拉長、扭曲。
趙儉也有他的堅持,還是覺得這形狀至少要規整一些,歪七扭八的他接受不了。他也給出了理由:“一座新城平地起,正好規劃,規劃得方正些,現在建起來也順手,日後管起來也更方便。”
最後它成了個穿靴戴帽的梯形——還修了甕城。城池本身就不規整,坊市的劃分也就沒辦法完全的四方,它也是斜線,好在中軸線還比較正。
藍圖敲定,趙儉、薛憑等人會同匠人驅使流人開始築城。薛憑還要會同汪鬥等人,再安排流人墾荒。以青壯為主力築城,老弱婦孺墾荒。也依著朝廷頒布的法令,墾荒者五年不納稅。
實在也是沒得納,就一片荒地,莊稼還沒收上來就要收稅,豈不是要將人真的逼死了?
每戶人,只要他們能墾出地來,就造圖冊,頒布給他們地契,以為產業。公孫佳自己也沒閑著,手下人正多,順手也開了些地出來,安排薛憑順便打理這一處產業。趙儉有心跟著學,只恨自己沒帶幾個人,只能飲恨。
這也是權貴們慣常的手法,每到一處新的地方,沒有別人的勢力的時候,普通人是幹不過他們的,他們又可以避開與舊族之間爭利。
趙儉每日雖有事做,然而不能給自己家族擴大產業,未免有些心痛。見公孫佳一邊數日只駐紮在曠野,忍不住去問公孫佳:“你是宣撫使,難道要在這裏看著這城築起來再走嗎?那可要白耗好些時日了。”
粗築一座城吧,只打個地基建個城墻,城裏的房屋先不建,至少也得倆月。因為他們人少,這兩、三個月還是因為新城初建,人人有房分、有地分,幹活不惜力,且是在邊地,擔心城墻修得不快會被胡騎突襲,人人奮力。
如果算上城內的規劃建設——那個比只壘墻還要費時費力,怕不要大半年了!且這大半年也只能修個雛形,剩下的它得零零碎碎的添補。趙儉此時才知道,書上簡單的一行字“明年,新城成”底下是多少麻煩事。
公孫佳要耗到修好了城池再巡邊,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了!
公孫佳笑道:“當然不是。城墻起來我就走。”城墻起來了,精壯就能緩一緩手,薛憑也就能夠組建一支守護本地的隊伍了。
趙儉道:“你這些日子就在曠野裏閑住嗎?”他冷眼看著,公孫佳在這兒就是看景。讓她下地,那是不可能的,人間疾苦她就是看看,自己是不可能沾上的。趙儉還有可能彎腰捏把土來仔細看看,學著分辨土肥不肥,阿姜絕不讓公孫佳的手沾一點灰——臟,生病了怎麽辦?
所以,公孫佳呆在這兒是不劃算的。因為汪鬥眼見的是忠心得要命,就差哭著給她牽馬了。她完全可以離開,而不用擔心本地繼續反叛。
公孫佳道:“當然不是。”
趙儉奇道:“難道是有什麽規劃不成?”
公孫佳道:“他們該來了。”
“咦?”
公孫佳等的是附近幾城的老熟人們。皇帝當初重新布局,邊地調整,公孫佳這新城選址在幾處流放的地點裏特意將點定在了這裏,也有這麽個原因。都是她的勢力範圍,協調起來也容易。
她在等著附近的人來迎她,先了解一些情況,然後再巡邊。
趙儉道:“這樣甚好,有人接應,穩妥!”
公孫佳笑道:“你再看。”有些話是不能說得太明白的,得趙儉自己去看。但是對自己人,公孫佳就沒有什麽避諱了。
她可沒有幹等著,在這裏等這些人,是她篤定這些人會來,因為她下了自己的大印,召集眾人都到她這裏來“聚一聚”。從趙儉開始研究圖紙的那一天起,榮校尉的手下已飛馳在通往各處的官道上。
公孫佳每日並不是閑看著流人開荒,她留意詢問有多少人聯系上了,有多少人在路上了,都是什麽時候能到。並且準備好了酒食,要好好與他們見一見。
到城墻築地基打完的時候,諸將齊聚帳下。邊地將領權責頗大,有些地方文官缺了,幹脆就是將領負責全部。有的地方,地方官雖是文官卻也勇異常,連武將的活計也幹了,沒有朝廷規範裏那樣經典的文武配合。
這又與趙儉的認知有了出入,他在一邊默默觀察。起初還好,趙儉只在努力地記人臉和人名,到得後面突然有人“嗷”地一聲,趙儉就開始無措,這些悍將哭得比南下的時候,受到公孫佳指點的家將們哭得還要兇。
怪不得陛下力排眾議非要她北上不可!不知當年烈侯是何等的風采……趙儉心裏打好了一會兒要往京城發的家書的腹稿。
公孫佳也陪著這些人哭,等到哭過了,再說些調解的話,眾將也就容易接受得多。公孫昂過世好些年了,這些人各幹各的也有些年了,平日裏沒有一個協調的人,積下來的毛病也不少。
趙儉冷眼看著,公孫佳給諸將調解,並非簡單的協調。而是先說:“我奉旨巡邊,只要我還在,就是保你們安定。我給你們籌劃,哪怕我不在了,只要你們抱團,也不會受太大的驚擾。”
接著問:“你們爭這些為的是什麽?”、“你們推搪是在擔心什麽?”、“爭的東西到了你的手裏,你有什麽用?給了他,對你有什麽損害?”、“你能端多大的碗?能吃進去多少飯?”
還不就是上頭沒人做主,於是自各為政,人人心裏不安,以前能配合的,現在也有些顧慮,得拼命給自己劃拉、自保,才能覺得安心麽?
問題都弄明白了,再打開地圖、拿出賬本,給他們協商清楚。
看到這裏,趙儉明白公孫佳為什麽先不走了——她要協調諸將、將這些舊部捏合起來,就要把這些人聚到一起,當面講清楚。否則一城一地的巡游,一次只見一個人,了不起是一城附近的兩三人,這能協調個什麽?
人都聚齊了還有一個好處,都是舊熟人,氣氛到了,感情就又翻著番兒的回來了!只是不知道為什麽不先巡游完了,再將人聚起?那樣更熟悉情況,協調起來豈不是更方便?
趙儉於是私下問公孫佳,公孫佳道:“要是我走到一半兒敵襲了呢?不就打斷了?”
趙儉心道:怪不得阿翁必要我來。
~~~~~~~~~~~~~~~
公孫佳聚集完諸將之後,才開始逐城的巡視,轉了一圈兒,寫了若幹的奏本。到得初秋才踏上歸途,期間,路過了新城,此時城已築完,城門上掛著新寫的名字“新開”,城外一片金黃,正是收獲的季節。
汪鬥依舊不改初心,還想跟著公孫佳走,公孫佳與他約定——汪鬥在新開住上三年,協助薛憑守好新開,三年一到,調他進京。
安頓好新開的事務,公孫佳不再耽擱,直回京城。
平靜了大半年的京城,再次湧起暗流——那個人就要回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趙儉的方案太過規整了!
她對築城並不精通,趙儉在拿出藍圖之前研究了多久不好講,她的的確確是臨時抱佛腳, 在出發前半個月才把築城的步驟、要領臨時搞明白的。公孫佳本來還寄希望於趙儉能有什麽令她眼前一亮的方案, 看一看藍圖, 她覺得趙儉可能跟她是照著同一本書學的。這藍圖樣樣都合乎規範,堪稱樣本。
給它擴大個幾倍都能照著蓋座京城了。但是公孫佳並不滿意,因為這就是個照著書本硬扒下來的作業,可能比公孫佳看過的資格還少。
公孫佳還看過些邊城的資料,她心裏的新城與書本上四方規整的城池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地形的關系, 世上幾乎沒有完全方正的城池,即使是大平原, 也會因為河流的走向以及耕地、風水等原因而有些不規則。何況邊城?它接下來必然會有可能迎送大軍,也許會被敵軍圍城, 也有可能開互市榷場……這些都要考慮到。
但是新城究竟要修成什麽樣子, 公孫佳現在也無法敲定個最終的方案——她也沒實地考察過。一口否決了趙儉的提案又不太好, 公孫佳考慮怎麽讓趙儉知道,他這個圖紙並不適用。
公孫佳沈吟不語, 趙儉有些緊張, 之前他也沒幹過這樣的大工程, 圖紙是他翻了家中藏書, 比著營造範式硬扒下來的。
彼時,建造城池也就這麽些個要領,什麽築墻、排水、背風之類的。大家都這麽幹,他也就這麽幹了。他家裏也沒有人擅長這個,這個活計說是規劃,多少有點工匠的嫌疑。也不是說這活計就一準低賤, 只是……與世家子弟心裏那種指點江山不大一樣。
按照正常的邏輯推理,他這準備工作應該是做得不錯的。不過家裏對公孫佳的評價都不錯,更甚得趙儉也緊張了起來,想聽她能有什麽高見,又怕她挑刺挑得太犀利,自己太尷尬。
公孫佳看了一陣兒,問道:“這是比著營造範式做的吧?”
趙儉道:“不錯,是有什麽不合時宜的地方麽?”
公孫佳說:“我也不是很懂營造,我把隨行的匠師叫來,你聽他們說的就能知道了。他們原就是要幹這個的,不過他們吵吵了一路也沒有個定案來。”
她此行早有準備,也帶了些懂行的,流人裏也有些匠人,她手下還有那些個給她造房子的匠師,這群人已經吵了好一陣子了。畫圖紙的對工匠有要求,說工匠手藝不行,工匠說畫圖紙的這是難為人。
之前公孫佳召他們問話的時候,他們就互相吵,吵的結果是到了地頭再根據情況調整。因為一地築城,土質如何、氣候地理如何都很重要,如果選址不對,極有可能城墻蓋到一半就塌了。又或者城建好了,來年附近河流漲水,把城給淹了……
眼看將到目的地,一群人依舊吵個沒完,如今又加入了一個趙儉。趙儉與一群匠人爭了兩天,大隊人馬已經到了預定的目的地,趙儉忽然福至心靈,問公孫佳:“你的心裏是不是已經有了定論了?”
公孫佳道:“並沒有,我只有些要求。”
趙儉道:“願聞其詳。”
公孫佳道:“我不管你們什麽規制,只要不逾制,建成什麽樣子無所謂,好不好看也沒關系。只要它實用!這是邊城,將來是要打仗的。一是要正面敵軍,守住堅城,二是要預備著官軍路過的時候可以依憑,三是要便宜農墾。”
趙儉還是有他的堅持,他在家書裏寫了公孫佳不少好話,認為她對自己頗有啟發。譬如這個“實用”,就很給他沖擊。他原本是認為一切都要依著禮制而行,沒有明的律法也有潛規則。但是築城這事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城是不可能方方正正的。
這座城要考慮到居民的生活,它要盡可能的自給自足,開墾荒地需要農田水利,城市生活要用水。為了保證一個比較正的南北方向,配合水源的分配、耕地的布局以及河流的走向就讓這座城的形狀被迫拉長、扭曲。
趙儉也有他的堅持,還是覺得這形狀至少要規整一些,歪七扭八的他接受不了。他也給出了理由:“一座新城平地起,正好規劃,規劃得方正些,現在建起來也順手,日後管起來也更方便。”
最後它成了個穿靴戴帽的梯形——還修了甕城。城池本身就不規整,坊市的劃分也就沒辦法完全的四方,它也是斜線,好在中軸線還比較正。
藍圖敲定,趙儉、薛憑等人會同匠人驅使流人開始築城。薛憑還要會同汪鬥等人,再安排流人墾荒。以青壯為主力築城,老弱婦孺墾荒。也依著朝廷頒布的法令,墾荒者五年不納稅。
實在也是沒得納,就一片荒地,莊稼還沒收上來就要收稅,豈不是要將人真的逼死了?
每戶人,只要他們能墾出地來,就造圖冊,頒布給他們地契,以為產業。公孫佳自己也沒閑著,手下人正多,順手也開了些地出來,安排薛憑順便打理這一處產業。趙儉有心跟著學,只恨自己沒帶幾個人,只能飲恨。
這也是權貴們慣常的手法,每到一處新的地方,沒有別人的勢力的時候,普通人是幹不過他們的,他們又可以避開與舊族之間爭利。
趙儉每日雖有事做,然而不能給自己家族擴大產業,未免有些心痛。見公孫佳一邊數日只駐紮在曠野,忍不住去問公孫佳:“你是宣撫使,難道要在這裏看著這城築起來再走嗎?那可要白耗好些時日了。”
粗築一座城吧,只打個地基建個城墻,城裏的房屋先不建,至少也得倆月。因為他們人少,這兩、三個月還是因為新城初建,人人有房分、有地分,幹活不惜力,且是在邊地,擔心城墻修得不快會被胡騎突襲,人人奮力。
如果算上城內的規劃建設——那個比只壘墻還要費時費力,怕不要大半年了!且這大半年也只能修個雛形,剩下的它得零零碎碎的添補。趙儉此時才知道,書上簡單的一行字“明年,新城成”底下是多少麻煩事。
公孫佳要耗到修好了城池再巡邊,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了!
公孫佳笑道:“當然不是。城墻起來我就走。”城墻起來了,精壯就能緩一緩手,薛憑也就能夠組建一支守護本地的隊伍了。
趙儉道:“你這些日子就在曠野裏閑住嗎?”他冷眼看著,公孫佳在這兒就是看景。讓她下地,那是不可能的,人間疾苦她就是看看,自己是不可能沾上的。趙儉還有可能彎腰捏把土來仔細看看,學著分辨土肥不肥,阿姜絕不讓公孫佳的手沾一點灰——臟,生病了怎麽辦?
所以,公孫佳呆在這兒是不劃算的。因為汪鬥眼見的是忠心得要命,就差哭著給她牽馬了。她完全可以離開,而不用擔心本地繼續反叛。
公孫佳道:“當然不是。”
趙儉奇道:“難道是有什麽規劃不成?”
公孫佳道:“他們該來了。”
“咦?”
公孫佳等的是附近幾城的老熟人們。皇帝當初重新布局,邊地調整,公孫佳這新城選址在幾處流放的地點裏特意將點定在了這裏,也有這麽個原因。都是她的勢力範圍,協調起來也容易。
她在等著附近的人來迎她,先了解一些情況,然後再巡邊。
趙儉道:“這樣甚好,有人接應,穩妥!”
公孫佳笑道:“你再看。”有些話是不能說得太明白的,得趙儉自己去看。但是對自己人,公孫佳就沒有什麽避諱了。
她可沒有幹等著,在這裏等這些人,是她篤定這些人會來,因為她下了自己的大印,召集眾人都到她這裏來“聚一聚”。從趙儉開始研究圖紙的那一天起,榮校尉的手下已飛馳在通往各處的官道上。
公孫佳每日並不是閑看著流人開荒,她留意詢問有多少人聯系上了,有多少人在路上了,都是什麽時候能到。並且準備好了酒食,要好好與他們見一見。
到城墻築地基打完的時候,諸將齊聚帳下。邊地將領權責頗大,有些地方文官缺了,幹脆就是將領負責全部。有的地方,地方官雖是文官卻也勇異常,連武將的活計也幹了,沒有朝廷規範裏那樣經典的文武配合。
這又與趙儉的認知有了出入,他在一邊默默觀察。起初還好,趙儉只在努力地記人臉和人名,到得後面突然有人“嗷”地一聲,趙儉就開始無措,這些悍將哭得比南下的時候,受到公孫佳指點的家將們哭得還要兇。
怪不得陛下力排眾議非要她北上不可!不知當年烈侯是何等的風采……趙儉心裏打好了一會兒要往京城發的家書的腹稿。
公孫佳也陪著這些人哭,等到哭過了,再說些調解的話,眾將也就容易接受得多。公孫昂過世好些年了,這些人各幹各的也有些年了,平日裏沒有一個協調的人,積下來的毛病也不少。
趙儉冷眼看著,公孫佳給諸將調解,並非簡單的協調。而是先說:“我奉旨巡邊,只要我還在,就是保你們安定。我給你們籌劃,哪怕我不在了,只要你們抱團,也不會受太大的驚擾。”
接著問:“你們爭這些為的是什麽?”、“你們推搪是在擔心什麽?”、“爭的東西到了你的手裏,你有什麽用?給了他,對你有什麽損害?”、“你能端多大的碗?能吃進去多少飯?”
還不就是上頭沒人做主,於是自各為政,人人心裏不安,以前能配合的,現在也有些顧慮,得拼命給自己劃拉、自保,才能覺得安心麽?
問題都弄明白了,再打開地圖、拿出賬本,給他們協商清楚。
看到這裏,趙儉明白公孫佳為什麽先不走了——她要協調諸將、將這些舊部捏合起來,就要把這些人聚到一起,當面講清楚。否則一城一地的巡游,一次只見一個人,了不起是一城附近的兩三人,這能協調個什麽?
人都聚齊了還有一個好處,都是舊熟人,氣氛到了,感情就又翻著番兒的回來了!只是不知道為什麽不先巡游完了,再將人聚起?那樣更熟悉情況,協調起來豈不是更方便?
趙儉於是私下問公孫佳,公孫佳道:“要是我走到一半兒敵襲了呢?不就打斷了?”
趙儉心道:怪不得阿翁必要我來。
~~~~~~~~~~~~~~~
公孫佳聚集完諸將之後,才開始逐城的巡視,轉了一圈兒,寫了若幹的奏本。到得初秋才踏上歸途,期間,路過了新城,此時城已築完,城門上掛著新寫的名字“新開”,城外一片金黃,正是收獲的季節。
汪鬥依舊不改初心,還想跟著公孫佳走,公孫佳與他約定——汪鬥在新開住上三年,協助薛憑守好新開,三年一到,調他進京。
安頓好新開的事務,公孫佳不再耽擱,直回京城。
平靜了大半年的京城,再次湧起暗流——那個人就要回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