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兄妹
關燈
小
中
大
唐解憂的事被壓得波紋不起, 除了祖孫三人和楊氏派去的心腹仆婦, 連韓墨兄弟都不知內情。入殮等事也是楊氏安排人一手操持, 沒經過旁人的手,老太爺親自請了高僧為她誦經入棺。
她尚未出閣,住在韓家也是客居, 而今年弱喪命,還需扶柩回鄉。
唐敦是她本家堂兄, 曾提過此事, 因韓蟄說另有要事安排給他,最終議定由韓征在太夫人出殯後送她回鄉,隨行人手由楊氏安排。
韓鏡原本因韓墨重傷、太夫人過世的事傷心了一陣, 那日眼睜睜瞧著韓蟄除掉唐解憂,更是受驚不小。誰知連番打擊, 心中劇痛之下, 反倒激起相爺潛藏許久的鬥志來——在穩握相權之前,韓鏡也曾浮沈跌宕, 歷盡兇險, 而今形勢危殆、死者已矣, 慘痛代價跟前,穩住朝堂便是當務之急。
五月底太夫人出殯, 途徑之處, 不少高門貴戶又路祭致哀。
隨後, 慶遠堂裏被唐解憂買通的仆婦也被派去守靈, 徹底從相府消失。
喪事一畢, 韓家祖孫在朝堂的去留,便被推到了眾人跟前。
韓鏡跟太夫人是結發夫妻,哀痛過後,權位如常,餘下的韓墨和韓硯兄弟、韓蟄、韓徽、韓征兄弟三人按禮都需丁憂,只是時日長短不同罷了。為太夫人的喪事,放下艱難奪來的權柄,韓家當然不樂意。
最先表態的是韓蟄。
南邊馮璋攻勢兇猛,短短一月之間,便已攻破河陰節度使的防守,渡淮北上,占據東南邊的大片江山,令朝野震動。河陰算京城門戶,倘若有失,賊兵攻破汴州,距離京城也只兩日之遙,危及京城。
近日朝堂上人心惶惶,也正為此驚恐不安。
韓蟄眼見河山落入賊兵之手,朝廷力不能敵,當即主動請命,願親赴戰場,率軍退敵。既是為平定叛賊、安穩朝堂,也是為報馮璋部眾重傷相爺、辱沒朝廷顏面之仇——韓墨重傷半殘,太夫人受驚逝世,韓家的情形百官皆知,倘若韓蟄真能退敵報仇,也算是為太夫人盡孝了。
丁憂之禮多為文官而設,倘若戰事緊急,武將哪怕剛死了父親,仍需提刀上陣。
韓蟄素來冷厲剛硬,曾在軍中歷練,進錦衣司後鐵腕厲手震懾朝堂。而今朝廷節節敗退,無將可用,他主動請命掛帥退敵,倒讓不少人燃起期望,就連惶恐不安的永昌帝都立馬意動。
可天下之大,公私之間,總還有人取舍不定。
——譬如範家。
範貴妃在宮中得寵,若非甄皇後懷孕,風頭幾乎蓋過正宮皇後。饒是如此,永昌帝也對她寵愛有加,因甄皇後懷著孩子,十天之內有九天都是宿在貴妃宮中。甚至在兩情正濃,範貴妃撒嬌勾人,床榻上伺候得永昌帝瘋狂貪歡、幾乎想縱欲死在她身上時,說出過願等她誕下皇子,看過孩子品行後再立東宮之類的話。
這些話永昌帝未必放在心上,範貴妃卻牢牢記在了心裏。
甄皇後出身高貴,身後站著中書令甄嗣宗,她雖是鹽商之女,背後卻也有手握兵權的河東節度使範通。朝堂上甄嗣宗的權勢不及韓家顯赫,但範通手裏卻是實打實的兵權,仗著財力權勢雄踞一方。
而今天下動蕩,背靠兵權的貴妃未必遜色於皇後,若走到爭儲的地步,輸贏未定。
甄家看得清楚,才會跟韓家聯手,除掉被範貴妃拉攏過去的田保。
範家自然也知道甄家的意圖,怎可能放任韓家輕易染指軍權?
且韓家還有個手握京畿軍權的姻親,韓鏡縱然沈穩持重,韓蟄卻是鋒芒畢露,甚至曾在群臣跟前公然抗旨不遵——即便那是永昌帝荒唐,也可見他暗藏的不臣之心。
若果真讓韓蟄率兵退敵,出將而入相,往後的韓家,恐怕比節度使還要尾大不掉。若韓家不安分,鋒芒直逼帝位,自是養虎為患。即便韓家安分,有了軍權在手,永昌帝立儲時,勢必要掣肘。
範貴妃得了府裏授意,在永昌帝跟前婉轉進言。
永昌帝左右搖擺,既害怕韓家勢大,又害怕賊兵攻到京城,他的性命不保。
猶豫權衡之間,馮璋的戰火燃遍半個河陰,至抵汴州。
永昌帝慌了手腳,欲令範家出手,河東以北也有流民作亂,官兵應付得捉襟見肘,哪怕派過去,也未必能擊退馮璋。屆時延誤了戰機,就真是要入絕境了。事關性命,永昌帝總算好好動腦子斟酌權衡了下,選了看起來更值得信任的韓蟄。
但在此之前,仍單獨召韓鏡進宮,商議門下侍郎的事,委婉提出想任命範貴妃的兄長。
一邊是韓家亟需的軍權,一邊是被他和甄嗣宗壓得死死的相權,哪怕暫時給了範家,也未必能坐得安穩。
韓鏡毫不遲疑,仍是持重之態,躬身道:“皇上既有此意,微臣自然從命。”
永昌帝龍顏大悅,當即允了韓蟄所請。
旁的事也隨之塵埃落定——韓蟄與韓征兄弟上陣,韓墨重傷在身,自請辭官,帶著侄兒韓徽丁憂在家。至於韓硯,按著韓鏡給永昌帝的建議,在府丁憂盡孝至六月底,而後奪情回朝,仍然主掌禦史臺的事,在這動蕩關頭,先忠後孝,輔佐君主。
錦衣司是個硬骨頭,裏頭盡是錚錚鐵漢,副使樊衡更是只肯向韓蟄低頭,難以駕馭。
韓蟄出言謙虛,說他此次請命只為退敵,永昌帝順水推舟,勉勵他盡快退敵,錦衣司的事還需他為君分憂雲雲,遂叫樊衡暫代韓蟄主事。
……
韓蟄啟程南下的日子定在六月十八,受命親持魚符,率領從京畿守軍和山南節度使帳下抽調的三千精銳隨行——永昌帝在皇宮安穩享樂,禁軍的兵將他仍沒舍得動,京畿守將是韓蟄的舅舅,所選的兩千餘人皆是精銳,山南節度使那一千人卻是普通,略給朝廷顏面的。
皇帝當久了,永昌帝也算看清這些節度使的德行——
各自擁兵盤踞,不肯割損勢力,除非火燒到家門前迫在眉睫,否則不會輕易聽調。
這邊人馬調撥妥當,永昌帝又收到了一封來自河陽節度使楊裕的表文。
先前馮璋攻入河陰,情勢日漸危機,永昌帝也試著給臨近的河陽下聖旨,命他出兵支援。誰知楊裕雖不像先前的裴烈父子那樣目無王法、對抗朝廷,卻也是個滑頭,大抵是怕折損麾下兵力,只說河陽境內亦有流民生亂,他既要加緊北邊防備,還要鎮壓流民,應付得捉襟見肘,訴說了一堆苦楚,便算是把朝廷糊弄了過去。
永昌帝雖生氣,奈何無力壓制,只能生悶氣。
誰知時隔十數日,楊裕又上了道表文,說聽聞馮璋逆賊逼近汴州,朝廷竟調京畿守軍平叛,他甚為汗顏,於窘迫危機處境中調撥三千兵馬,願供朝廷調度,協助韓將軍一道討賊。
南下平叛的事,前方有節節敗退的河陽節度使,朝廷派出的兵馬是由韓蟄掛帥,這天上掉下的三千兵馬便順理成章地歸到了韓蟄麾下。
永昌帝喜出望外,韓蟄淡然應對,遂整肅兵馬待發。
六月十七日,韓蟄南下的前一天,被薦為先鋒小將的傅益特地抽空,來相府探望令容。
他回金州住了一陣,六月初便回京城,聽候差遣。
這幾日韓蟄忙碌,他領了差事,也忙著練武籌備,跟韓蟄去守軍駐地,先瞧瞧那三千兵馬的底細。臨行前掛念妹妹,特地跟韓蟄稟報過,這才過來的。
令容請他在花廳坐下,奉茶後邊叫枇杷紅菱在外伺候。
這花廳建得闊敞,四面通透,遮掩甚少,拿來說話,既安靜又不易被人偷聽去。
令容先問家中爹娘近況,傅益說了,又道:“你請祖父辦的事也妥了。”遂將靖寧伯查探的唐敦底細說給她聽,細節雖未必清晰,卻將唐敦的仕途經歷、平常明面上往來的人、家世底細等探得清清楚楚。
這個輪廓理出來,令容心裏大約就有數了。
她原以為唐敦跟唐解憂是極親的堂兄妹,卻原來唐敦的曾祖父跟唐解憂的曾祖父是兄弟,算起來已隔了數輩。
不過兩人的父親交情甚好,後來唐敦少年失怙,寄養在唐解憂家裏,算是看著唐解憂長大的。再後來唐解憂先喪母,後喪父,因唐敦身手出眾,根骨也不錯,跟唐解憂又交情深厚,才得韓鏡青睞,迅速提拔進錦衣司,有了如今的前程。
傅益見她沈吟思索,道:“那唐敦跟你井水不犯河水,查這些做什麽?”
“誰說的。”令容低聲,“那個人……恨著我呢。”
“恨你?”傅益目光微緊。
令容也沒瞞著哥哥,“有些事我沒敢告訴爹娘,怕他們擔心,卻能告訴你聽。我進了這府裏就跟唐解憂不對付,她心思深,三番四次使絆子,因做得不周密,被夫人察知,重罰了幾回——這大半年被罰去道觀思過,也是因我而起。”
傅益先前從沒聽誰提過這些事,見令容淡然道來,微覺心驚,“她傷到過你嗎?”
“那倒沒有。但她心裏恨我,唐敦必定知道。去年六月時,他兄妹還裏應外合,想誣陷我,幸虧我應變得快,夫君也沒冤屈好人。”令容寬慰似的笑了笑,“唐解憂出事那天,我跟夫君還碰到過他,後來再碰見,唐敦那眼神……實在沒法叫我放心。”
傅益瞧著她,眉頭緊皺。
十四歲嬌滴滴的妹妹,在家裏何等嬌生慣養,傅家雖式微,卻沒有窩裏鬥的齷齪事,令容算是蜜水裏泡大的,不太會藏心機,也不屑去爭鬥害人。
誰知嫁到韓家,卻遭遇這些?
那唐家兄妹,著實可恨!
傅益含恨咬牙,“可恨還得跟他共事。這趟平叛回來,我定不饒他!”
令容微詫,“他不是錦衣司的人嗎,也要南下?”
“妹夫安排的——”傅益忽然頓住,“他知道唐敦的心思嗎?”
“夫君?”令容沈吟了下,有點遲疑,“應該不知道。”
傅益頷首,“國事為重,這回先平叛,回到京城再清算!”
“唐敦是相爺器重的心腹,錦衣司的虎狼也不好招惹,可不能意氣用事。既然要同行,哥哥正好瞧瞧他的性情,等外邊的事安定了再說。”令容微微一笑,取過旁邊一副鎖子甲,“戰場上刀槍無人,這是夫君尋來的,貼身穿著,也算一層防護。爹娘和我都等著呢,哥哥千萬保重!”
“放心,我還得留下性命,護著你。”傅益朗然一笑,語氣篤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她尚未出閣,住在韓家也是客居, 而今年弱喪命,還需扶柩回鄉。
唐敦是她本家堂兄, 曾提過此事, 因韓蟄說另有要事安排給他,最終議定由韓征在太夫人出殯後送她回鄉,隨行人手由楊氏安排。
韓鏡原本因韓墨重傷、太夫人過世的事傷心了一陣, 那日眼睜睜瞧著韓蟄除掉唐解憂,更是受驚不小。誰知連番打擊, 心中劇痛之下, 反倒激起相爺潛藏許久的鬥志來——在穩握相權之前,韓鏡也曾浮沈跌宕, 歷盡兇險, 而今形勢危殆、死者已矣, 慘痛代價跟前,穩住朝堂便是當務之急。
五月底太夫人出殯, 途徑之處, 不少高門貴戶又路祭致哀。
隨後, 慶遠堂裏被唐解憂買通的仆婦也被派去守靈, 徹底從相府消失。
喪事一畢, 韓家祖孫在朝堂的去留,便被推到了眾人跟前。
韓鏡跟太夫人是結發夫妻,哀痛過後,權位如常,餘下的韓墨和韓硯兄弟、韓蟄、韓徽、韓征兄弟三人按禮都需丁憂,只是時日長短不同罷了。為太夫人的喪事,放下艱難奪來的權柄,韓家當然不樂意。
最先表態的是韓蟄。
南邊馮璋攻勢兇猛,短短一月之間,便已攻破河陰節度使的防守,渡淮北上,占據東南邊的大片江山,令朝野震動。河陰算京城門戶,倘若有失,賊兵攻破汴州,距離京城也只兩日之遙,危及京城。
近日朝堂上人心惶惶,也正為此驚恐不安。
韓蟄眼見河山落入賊兵之手,朝廷力不能敵,當即主動請命,願親赴戰場,率軍退敵。既是為平定叛賊、安穩朝堂,也是為報馮璋部眾重傷相爺、辱沒朝廷顏面之仇——韓墨重傷半殘,太夫人受驚逝世,韓家的情形百官皆知,倘若韓蟄真能退敵報仇,也算是為太夫人盡孝了。
丁憂之禮多為文官而設,倘若戰事緊急,武將哪怕剛死了父親,仍需提刀上陣。
韓蟄素來冷厲剛硬,曾在軍中歷練,進錦衣司後鐵腕厲手震懾朝堂。而今朝廷節節敗退,無將可用,他主動請命掛帥退敵,倒讓不少人燃起期望,就連惶恐不安的永昌帝都立馬意動。
可天下之大,公私之間,總還有人取舍不定。
——譬如範家。
範貴妃在宮中得寵,若非甄皇後懷孕,風頭幾乎蓋過正宮皇後。饒是如此,永昌帝也對她寵愛有加,因甄皇後懷著孩子,十天之內有九天都是宿在貴妃宮中。甚至在兩情正濃,範貴妃撒嬌勾人,床榻上伺候得永昌帝瘋狂貪歡、幾乎想縱欲死在她身上時,說出過願等她誕下皇子,看過孩子品行後再立東宮之類的話。
這些話永昌帝未必放在心上,範貴妃卻牢牢記在了心裏。
甄皇後出身高貴,身後站著中書令甄嗣宗,她雖是鹽商之女,背後卻也有手握兵權的河東節度使範通。朝堂上甄嗣宗的權勢不及韓家顯赫,但範通手裏卻是實打實的兵權,仗著財力權勢雄踞一方。
而今天下動蕩,背靠兵權的貴妃未必遜色於皇後,若走到爭儲的地步,輸贏未定。
甄家看得清楚,才會跟韓家聯手,除掉被範貴妃拉攏過去的田保。
範家自然也知道甄家的意圖,怎可能放任韓家輕易染指軍權?
且韓家還有個手握京畿軍權的姻親,韓鏡縱然沈穩持重,韓蟄卻是鋒芒畢露,甚至曾在群臣跟前公然抗旨不遵——即便那是永昌帝荒唐,也可見他暗藏的不臣之心。
若果真讓韓蟄率兵退敵,出將而入相,往後的韓家,恐怕比節度使還要尾大不掉。若韓家不安分,鋒芒直逼帝位,自是養虎為患。即便韓家安分,有了軍權在手,永昌帝立儲時,勢必要掣肘。
範貴妃得了府裏授意,在永昌帝跟前婉轉進言。
永昌帝左右搖擺,既害怕韓家勢大,又害怕賊兵攻到京城,他的性命不保。
猶豫權衡之間,馮璋的戰火燃遍半個河陰,至抵汴州。
永昌帝慌了手腳,欲令範家出手,河東以北也有流民作亂,官兵應付得捉襟見肘,哪怕派過去,也未必能擊退馮璋。屆時延誤了戰機,就真是要入絕境了。事關性命,永昌帝總算好好動腦子斟酌權衡了下,選了看起來更值得信任的韓蟄。
但在此之前,仍單獨召韓鏡進宮,商議門下侍郎的事,委婉提出想任命範貴妃的兄長。
一邊是韓家亟需的軍權,一邊是被他和甄嗣宗壓得死死的相權,哪怕暫時給了範家,也未必能坐得安穩。
韓鏡毫不遲疑,仍是持重之態,躬身道:“皇上既有此意,微臣自然從命。”
永昌帝龍顏大悅,當即允了韓蟄所請。
旁的事也隨之塵埃落定——韓蟄與韓征兄弟上陣,韓墨重傷在身,自請辭官,帶著侄兒韓徽丁憂在家。至於韓硯,按著韓鏡給永昌帝的建議,在府丁憂盡孝至六月底,而後奪情回朝,仍然主掌禦史臺的事,在這動蕩關頭,先忠後孝,輔佐君主。
錦衣司是個硬骨頭,裏頭盡是錚錚鐵漢,副使樊衡更是只肯向韓蟄低頭,難以駕馭。
韓蟄出言謙虛,說他此次請命只為退敵,永昌帝順水推舟,勉勵他盡快退敵,錦衣司的事還需他為君分憂雲雲,遂叫樊衡暫代韓蟄主事。
……
韓蟄啟程南下的日子定在六月十八,受命親持魚符,率領從京畿守軍和山南節度使帳下抽調的三千精銳隨行——永昌帝在皇宮安穩享樂,禁軍的兵將他仍沒舍得動,京畿守將是韓蟄的舅舅,所選的兩千餘人皆是精銳,山南節度使那一千人卻是普通,略給朝廷顏面的。
皇帝當久了,永昌帝也算看清這些節度使的德行——
各自擁兵盤踞,不肯割損勢力,除非火燒到家門前迫在眉睫,否則不會輕易聽調。
這邊人馬調撥妥當,永昌帝又收到了一封來自河陽節度使楊裕的表文。
先前馮璋攻入河陰,情勢日漸危機,永昌帝也試著給臨近的河陽下聖旨,命他出兵支援。誰知楊裕雖不像先前的裴烈父子那樣目無王法、對抗朝廷,卻也是個滑頭,大抵是怕折損麾下兵力,只說河陽境內亦有流民生亂,他既要加緊北邊防備,還要鎮壓流民,應付得捉襟見肘,訴說了一堆苦楚,便算是把朝廷糊弄了過去。
永昌帝雖生氣,奈何無力壓制,只能生悶氣。
誰知時隔十數日,楊裕又上了道表文,說聽聞馮璋逆賊逼近汴州,朝廷竟調京畿守軍平叛,他甚為汗顏,於窘迫危機處境中調撥三千兵馬,願供朝廷調度,協助韓將軍一道討賊。
南下平叛的事,前方有節節敗退的河陽節度使,朝廷派出的兵馬是由韓蟄掛帥,這天上掉下的三千兵馬便順理成章地歸到了韓蟄麾下。
永昌帝喜出望外,韓蟄淡然應對,遂整肅兵馬待發。
六月十七日,韓蟄南下的前一天,被薦為先鋒小將的傅益特地抽空,來相府探望令容。
他回金州住了一陣,六月初便回京城,聽候差遣。
這幾日韓蟄忙碌,他領了差事,也忙著練武籌備,跟韓蟄去守軍駐地,先瞧瞧那三千兵馬的底細。臨行前掛念妹妹,特地跟韓蟄稟報過,這才過來的。
令容請他在花廳坐下,奉茶後邊叫枇杷紅菱在外伺候。
這花廳建得闊敞,四面通透,遮掩甚少,拿來說話,既安靜又不易被人偷聽去。
令容先問家中爹娘近況,傅益說了,又道:“你請祖父辦的事也妥了。”遂將靖寧伯查探的唐敦底細說給她聽,細節雖未必清晰,卻將唐敦的仕途經歷、平常明面上往來的人、家世底細等探得清清楚楚。
這個輪廓理出來,令容心裏大約就有數了。
她原以為唐敦跟唐解憂是極親的堂兄妹,卻原來唐敦的曾祖父跟唐解憂的曾祖父是兄弟,算起來已隔了數輩。
不過兩人的父親交情甚好,後來唐敦少年失怙,寄養在唐解憂家裏,算是看著唐解憂長大的。再後來唐解憂先喪母,後喪父,因唐敦身手出眾,根骨也不錯,跟唐解憂又交情深厚,才得韓鏡青睞,迅速提拔進錦衣司,有了如今的前程。
傅益見她沈吟思索,道:“那唐敦跟你井水不犯河水,查這些做什麽?”
“誰說的。”令容低聲,“那個人……恨著我呢。”
“恨你?”傅益目光微緊。
令容也沒瞞著哥哥,“有些事我沒敢告訴爹娘,怕他們擔心,卻能告訴你聽。我進了這府裏就跟唐解憂不對付,她心思深,三番四次使絆子,因做得不周密,被夫人察知,重罰了幾回——這大半年被罰去道觀思過,也是因我而起。”
傅益先前從沒聽誰提過這些事,見令容淡然道來,微覺心驚,“她傷到過你嗎?”
“那倒沒有。但她心裏恨我,唐敦必定知道。去年六月時,他兄妹還裏應外合,想誣陷我,幸虧我應變得快,夫君也沒冤屈好人。”令容寬慰似的笑了笑,“唐解憂出事那天,我跟夫君還碰到過他,後來再碰見,唐敦那眼神……實在沒法叫我放心。”
傅益瞧著她,眉頭緊皺。
十四歲嬌滴滴的妹妹,在家裏何等嬌生慣養,傅家雖式微,卻沒有窩裏鬥的齷齪事,令容算是蜜水裏泡大的,不太會藏心機,也不屑去爭鬥害人。
誰知嫁到韓家,卻遭遇這些?
那唐家兄妹,著實可恨!
傅益含恨咬牙,“可恨還得跟他共事。這趟平叛回來,我定不饒他!”
令容微詫,“他不是錦衣司的人嗎,也要南下?”
“妹夫安排的——”傅益忽然頓住,“他知道唐敦的心思嗎?”
“夫君?”令容沈吟了下,有點遲疑,“應該不知道。”
傅益頷首,“國事為重,這回先平叛,回到京城再清算!”
“唐敦是相爺器重的心腹,錦衣司的虎狼也不好招惹,可不能意氣用事。既然要同行,哥哥正好瞧瞧他的性情,等外邊的事安定了再說。”令容微微一笑,取過旁邊一副鎖子甲,“戰場上刀槍無人,這是夫君尋來的,貼身穿著,也算一層防護。爹娘和我都等著呢,哥哥千萬保重!”
“放心,我還得留下性命,護著你。”傅益朗然一笑,語氣篤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