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魔羅 千萬載陰雲沈沈,被一掌輕輕拂開……
關燈
小
中
大
洪港渡口著實熱鬧,江上行船不易,一走許多日都得住在船上,坐船之人少不得買些吃用,有賣葦葉包的粽子的,巴掌大一個,內中只有添了堿水的江米,因便宜也是買的最好的,再有有賣米團的,內裏夾了幹菜,還甚至有賣肉脯的只是價格不低,比前面那些生意差些,端著肉脯的小販只往看著衣著齊整的商人面前湊。
易笙一貫是個手松的,見日行中天,就讓人去買了些米團來吃,去的人是個機靈的,只買了二十幾個米團,餘下都是最便宜的江米粽,回來笑著說竟然有人賣船上能用的鐵爐。
“從前船上有個泥爐就了不起,現在連鐵爐都有了。”用袍角兜著粽子的漢子驚嘆不已。
“還提那從前作甚?從前咱們想吃飽肚子都難,現在有軍餉有戰馬,傷了病了還有醫官,這等日子誰是當初敢想的。”易笙剝開個粽子一口吃了半個,含混道,“吃飽不說,上年熊六他們竄來廣濟縣,馬當家帶人下山,打得奶水都出來了,兜都兜不住,現在不光有胸兜子,還有月事巾,咱山上各位也不必夾著草木灰到處跑……真說起來可真是讓女人活得體面多了,也不用再讓你們再看笑話。”
壯漢們都笑:“將軍,咱們可不敢看笑話,胸兜子和月事巾我們自家姐妹還想要呢,就是給咱們這揣鐺褲,那揣著是挺好,可軍裏非要兩天一洗,不到兩月就洗壞了。”
“將軍,天天洗屁股,晚上睡覺那都涼颼颼的。”
“你那玩意兒洗不壞凍不壞,幹幹凈凈睡覺也省了得病。”易笙又啃了一口粽子,“揣襠褲兩月一發,一發兩條,總夠換洗吧,真不夠就來找我,我領著你們去要。”
又是一陣大笑。
易笙也並非只是玩笑話,多雲寨終年多雲,新衣上身半日就濕冷下來,年年有人得了濕病哀嚎死去,之前李充在山上搞邪祀也借口這山上濕氣奪命是因為山鬼。
等定遠軍去了人,醫官讓他們日日洗衣洗身,又用石灰到處灑,得病的也比從前少了。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從前學過的那些書早忘了大半,這句倒還記得。於微處救人,救人亦救心救志,大黎所為,大概也是聖人之行。
她和易蕭當了半輩子土匪,總算走了一條……死了之後也黃泉無愧的路。
眨了眨眼,易笙看了一眼身後的定遠軍大營,又看向拿著粽子不吃的沈秋辭。
“沈郎君,再往前趕路可少有這樣熱鬧的地方,怎不去逛逛?”
沈秋辭笑了笑:“諸位寬仁,不當在下是戴罪之身,在下自己總該記得。”
易笙挑了挑眉,突然湊近他說道:“沈郎君,你可知有多少人喜歡林隊長?”
白玉上嵌了粉瑪瑙似的嘴唇輕抿了一下,換來易笙輕笑。
“光我知道的就有數不勝數,我們寨中漢子,要是誰能和林隊長多說兩句話,那高興得都像祖墳冒了青煙。這定遠軍中更不用說了,林隊長生得好,功夫好,品性也好,前程也好,喜歡她的何止漢子?我就見過那些小女娘夜裏提著燈成群結隊來找她,嘖嘖嘖。”
易笙起身扔了粽葉,拿起水壺喝了兩口水:
“沈郎君,您比那些人,又有什麽高明之處呀?雖說是樣貌好……”
“在下確實樣貌好好。”沈秋辭笑了,剎那間如竹葉落飛旋,曇花綻暗夜,“父母蔭蔽,祖上積德,只此一條就比旁人高明許多,林大俠生得好,功夫好,品性好,前程好,在下有這一條便足堪配。”
易笙一哽:“沈郎君還真是……”
“其實在下也無需林大俠以什麽來配。”縛了白帛的雙眼“看”向易笙,“她是林昇,在下縱有世上無雙的容貌,因她是林昇便配得。”
“哈哈哈哈,阿彌陀佛,金陵一別數載,沈施主風采依舊。”
聽見佛號,見是和尚走近,易笙立時將腰間刀鞘擺正。
清瘦的和尚雖然身染塵土,容貌依舊清雋風流,對著沈秋辭合十行禮。
沈秋辭無聲無息地站了起來。
“契塵禪師,沒想到在這嘈雜渡口,你與晚生又重逢,可惜晚生如今身無長物,不能再買燈油了。”
契塵朗聲笑道:“沈施主豪買燈油兩千斤運到采石磯為故友做法事,此事仿若昨日,貧僧如今也無燈油,只有些許經文可念,些許偈語可唱,沈施主若是有餘糧,不妨布施給貧僧。”
沈秋辭手中也不過兩個從易笙那得的粽子,他也大方,都放在了契塵的缽中。
“我記得禪師是被供養北上,怎又到了此處?”
沈秋辭這“供養”二字說得甚是婉轉,契塵名揚南吳,在金陵乃是各家豪族的座上賓,十年前,為了重建牛頭山延壽院,他在牛頭山下講經以一己之力集錢數萬貫、寶珠數鬥、黃金數十斤,可謂是一日之間就成了名利雙收。
直到他北上洛陽之時,金陵岸邊彩船相送,佛幡綿延數裏不絕,衡家九郎等數十金陵名士相送之詩能攢夠百頁詩集。
這樣的和尚,只要願意,是定是一輩子吃不著苦頭的。
契塵著實比從前滄桑許多,雙手遍布老繭,只還是笑:
“汝州大水,貧僧恰好路過,去是金僧袍,走是爛草鞋。”
聽著竟是將自己從前那些錢財都舍給了汝州的災民。
“阿彌陀佛,錢財不過灰與土,人心安樂造浮屠。師弟你離大自在又近一步,當吃個粽子以歡慶之。”
契塵旁邊不知何時站了個高壯的和尚,大腹便便,穿著爛衣粗鞋挎著個極大的布袋,說話時未語先笑,極是喜人,從契塵手裏拿了個粽子吃了起來。
沈秋辭雖然沒看見他的樣貌卻也知道他是誰,對他行了一禮:“契此大師。”
契此……易笙猛地擡頭:“大師可是吳越明州的布袋和尚?”
和尚只笑。
布袋和尚契此之名流傳江南,鄂州一帶也盛傳過他的故事,易笙帶的軍漢們們連忙行禮,有抱拳的,也有學著合十的,甚是熱鬧。
契塵對自己師兄說道:“師兄,我化緣多年,沈施主在我所見之人中當排前三。”
吃著粽子的布袋和尚還是笑:“化緣本是你教化,受教之人未見佛,卻是你記人在心,誰教化,你教化,原來你被教化,阿彌陀佛,可見極樂難說,阿彌陀佛,不如插秧睡覺。”
說完,他吃完粽子把剝下的葦葉往大布袋裏一揣,伸了個懶腰,竟是真要睡了。
契塵又對沈秋辭道:“沈施主,我師兄常年在各處布施,有些見識,你的眼可願讓他看看。”
沈秋辭低頭一笑:“多謝契塵禪師美意,也不必勞煩契此大師,至今日,看不得光的沈秋辭,方是沈秋辭。”
“自忖絕崖有花開,不看身後清靜地,小郎君這雙眼當年可治不舍治,如今終是不願治,絕崖不可往,身後不可看,不如茫茫然。”說完,契此還是笑的。
契塵恍然:“師兄你見過沈郎君?”
回他話的是沈秋辭:“當年我被友人從漢水救出,友人將我送去明州隱居,巧遇契此大師。”
“阿彌陀佛,世上竟有這般巧事。”
“什麽巧事?”一柄銀鞘寶劍擋在了沈秋辭身前,穿著黑色氅衣的女子看向兩位和尚,“兩位大師,我們是奉定遠軍中令護送,既然已經化了緣就快些走吧,眼見要下雨了,二位早些投宿去,不然,就算無發可濕也小心一肚子佛家道理泡了水。”
這話實在不客氣。
契塵後退一步,擡頭一看,又垂下眼。
“阿彌陀佛,師兄,咱們早些上船過江吧。”
兩位僧人攜手往江邊走去,走了數百步,契此突然大笑起來:“魔羅化人入業火,難陀早證羅漢果,緣生崖上終無果,茫茫到頭是長嗟。”
“師兄?”
“方才那女施主就是當年那千斤燈油供奉之人。”
“什麽?”契塵強忍著沒有回頭去看,“師兄,那女施主可是……”
“不必說,不必說,人間自是有因果。”契此腳上的破爛草鞋半踩在河邊的淤泥裏,“一方白粽顯仁心,鐘鼓梵音難洗塵,人間安樂是佛國,晴天自在水田中,萬法何殊心何異,人能弘道道自成。我知你讓我來此,就是想讓我與那人說上幾句,問我佛家弟子前路,不必問,不必問,清靜守心,佛道自存。”
契塵似有所悟,不禁幽幽長嘆:“人間安樂是佛國,總要低頭種苗秧……是我著相了。”
“我的布袋在身上,你的布袋在心上。不如放下,不如放下。”契此小心避過有幾尾小魚的水窪,笑著拍了下自己的大肚子。
兩位大師在說頌間將俗事放下,俗人卻是不能免俗的,沈秋辭還被易笙問為什麽會認識那布袋和尚。
“我當年落入漢水,得救之後心郁難解,那時徐大人還顧念與我祖父的幾分情分,就將我送去了智暉大師的麓山學堂,智暉大師有心指點我,往明州講經時也帶著。”
捏著林昇給自己的肉幹,沈秋辭笑著說道。
仿佛自己不過是往明州游山玩水了一趟罷了。
夜不能寐的哀痛,喉頭不愈的嘶吼,被捆在佛堂被群僧以唱經度化……種種過往都被他隱匿在三言兩語之中。
他恨這人間連他僅有的林昇都奪走。
他恨林昇死在了他看不見的摸不到的地方。
他恨顧予歌不能讓他死在漢水裏。
他恨林昇要對自己好。
他恨林昇要讓自己活。
他恨顧予歌竟然還希望他能掙脫魔障。
胡須盡白的智暉和尚說他心有大業障,當剃度出家。
總是在笑的契此大師說他寸寸在地獄,早成魔羅。
是楊源化讓人將他接回了金陵。
他創下不留行,自認金烏一夜屠盡當年害了他全家的齊譚一家五百口。
楊源化讓他給自己取個新名字行走朝堂,他提筆寫下“沈無咎”三個字。
過往喜樂憂恨,盡數抹去。
行路至絕崖,他本無咎。
一只手在他發頂輕輕摸了下,伴隨著一句調侃。
“你剃了頭想來也好看。”
千萬載陰雲沈沈,被一掌輕輕拂開。
只能是林昇,只會是林昇。
沈秋辭擡頭,察覺發絲從林昇的掌心蹭過,他的耳邊生出了微紅。
在他發頂,恰有一滴雨落在了有長疤的手背上。
林昇低頭甩去雨滴,又將手護在了沈秋辭的頭頂,對易笙道:“還真下起雨了,找地方吃些熱飯咱們再上路吧。”
易笙自然答應,前面幾十步有一家賣魚湯馎饦的,她分了一半人去牽馬,剩下的收拾起了卸下的行囊。
“你的帕子,險些掉了。”林昇將一白色素帕從地上撿起來,放在了沈秋辭的手中。
沈秋辭捏了下,笑著說:“要不是因為我,你們是不是立時就要上馬趕路?眼睛是痼疾了,我也沒那般孱弱……”
“本是想買些粽子米團在路上吃,一下雨自然是不行的,軍中有規矩,要不是十萬火急,趕路之時飯食可以買,水必須喝燒開了的,混著雨水的飯實在不好吃,能不受罪咱們就不必急在一時。”
雨濛濛落下之前,沈秋辭已經站在了食肆的蓬下,聽見雨滴沿著蓬角落在木桶裏。
“咚,咚……”
一下來了十幾個壯漢,要了幾十碗馎饦,店家竈火大盛,蒸得水汽騰騰,漢子們也不勞店家動手,排著隊去取自己的飯食。
唯有穿著一身青衫的沈秋辭站在桶前用帕子接了水來擦手。
咚咚聲斷斷續續。
如館娃廊下,樂府堂裏,陣陣聲遠。
幾文一大碗的魚湯算不上醇厚,勝在魚鮮,馎饦是雜面所制,也無砂礫,與湯裏雜魚一同熱熱下肚,吃得五內妥帖。
雨大了又小,稀稀天光從西邊照下。
一行人終於要繼續上路。
恰好一群挑夫從店前路過,與牽著馬的漢子們打了個照面。
帶頭的挑夫見他們都有行囊,以為他們是商隊,連忙陪笑著問:“您這可有要上船的生意?下著雨,我們只求賺個晚上的柴錢。”
“我們不是商隊。”漢子擺手就要翻身上馬。
剎那間寒光一閃,一柄刀砍向漢子的腰眼。
一點流星落下,比寒光更快。
等眾人回過神,只見銀光寶劍牢牢釘在了帶頭挑夫的喉間。
挑夫臉上的笑還沒散。
手中執劍的女子未戴鬥笠,發間漸漸落了雨珠,似有一頭珠翠映襯她明眸淡唇。
未拿劍的那只手上則鎖著鐐銬,另一頭鎖了一眼罩輕帛的玉郎君。
“是不留行的烏鴉。”
女子笑著說。
在她眼前,亂刀已經撕裂雨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易笙一貫是個手松的,見日行中天,就讓人去買了些米團來吃,去的人是個機靈的,只買了二十幾個米團,餘下都是最便宜的江米粽,回來笑著說竟然有人賣船上能用的鐵爐。
“從前船上有個泥爐就了不起,現在連鐵爐都有了。”用袍角兜著粽子的漢子驚嘆不已。
“還提那從前作甚?從前咱們想吃飽肚子都難,現在有軍餉有戰馬,傷了病了還有醫官,這等日子誰是當初敢想的。”易笙剝開個粽子一口吃了半個,含混道,“吃飽不說,上年熊六他們竄來廣濟縣,馬當家帶人下山,打得奶水都出來了,兜都兜不住,現在不光有胸兜子,還有月事巾,咱山上各位也不必夾著草木灰到處跑……真說起來可真是讓女人活得體面多了,也不用再讓你們再看笑話。”
壯漢們都笑:“將軍,咱們可不敢看笑話,胸兜子和月事巾我們自家姐妹還想要呢,就是給咱們這揣鐺褲,那揣著是挺好,可軍裏非要兩天一洗,不到兩月就洗壞了。”
“將軍,天天洗屁股,晚上睡覺那都涼颼颼的。”
“你那玩意兒洗不壞凍不壞,幹幹凈凈睡覺也省了得病。”易笙又啃了一口粽子,“揣襠褲兩月一發,一發兩條,總夠換洗吧,真不夠就來找我,我領著你們去要。”
又是一陣大笑。
易笙也並非只是玩笑話,多雲寨終年多雲,新衣上身半日就濕冷下來,年年有人得了濕病哀嚎死去,之前李充在山上搞邪祀也借口這山上濕氣奪命是因為山鬼。
等定遠軍去了人,醫官讓他們日日洗衣洗身,又用石灰到處灑,得病的也比從前少了。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從前學過的那些書早忘了大半,這句倒還記得。於微處救人,救人亦救心救志,大黎所為,大概也是聖人之行。
她和易蕭當了半輩子土匪,總算走了一條……死了之後也黃泉無愧的路。
眨了眨眼,易笙看了一眼身後的定遠軍大營,又看向拿著粽子不吃的沈秋辭。
“沈郎君,再往前趕路可少有這樣熱鬧的地方,怎不去逛逛?”
沈秋辭笑了笑:“諸位寬仁,不當在下是戴罪之身,在下自己總該記得。”
易笙挑了挑眉,突然湊近他說道:“沈郎君,你可知有多少人喜歡林隊長?”
白玉上嵌了粉瑪瑙似的嘴唇輕抿了一下,換來易笙輕笑。
“光我知道的就有數不勝數,我們寨中漢子,要是誰能和林隊長多說兩句話,那高興得都像祖墳冒了青煙。這定遠軍中更不用說了,林隊長生得好,功夫好,品性也好,前程也好,喜歡她的何止漢子?我就見過那些小女娘夜裏提著燈成群結隊來找她,嘖嘖嘖。”
易笙起身扔了粽葉,拿起水壺喝了兩口水:
“沈郎君,您比那些人,又有什麽高明之處呀?雖說是樣貌好……”
“在下確實樣貌好好。”沈秋辭笑了,剎那間如竹葉落飛旋,曇花綻暗夜,“父母蔭蔽,祖上積德,只此一條就比旁人高明許多,林大俠生得好,功夫好,品性好,前程好,在下有這一條便足堪配。”
易笙一哽:“沈郎君還真是……”
“其實在下也無需林大俠以什麽來配。”縛了白帛的雙眼“看”向易笙,“她是林昇,在下縱有世上無雙的容貌,因她是林昇便配得。”
“哈哈哈哈,阿彌陀佛,金陵一別數載,沈施主風采依舊。”
聽見佛號,見是和尚走近,易笙立時將腰間刀鞘擺正。
清瘦的和尚雖然身染塵土,容貌依舊清雋風流,對著沈秋辭合十行禮。
沈秋辭無聲無息地站了起來。
“契塵禪師,沒想到在這嘈雜渡口,你與晚生又重逢,可惜晚生如今身無長物,不能再買燈油了。”
契塵朗聲笑道:“沈施主豪買燈油兩千斤運到采石磯為故友做法事,此事仿若昨日,貧僧如今也無燈油,只有些許經文可念,些許偈語可唱,沈施主若是有餘糧,不妨布施給貧僧。”
沈秋辭手中也不過兩個從易笙那得的粽子,他也大方,都放在了契塵的缽中。
“我記得禪師是被供養北上,怎又到了此處?”
沈秋辭這“供養”二字說得甚是婉轉,契塵名揚南吳,在金陵乃是各家豪族的座上賓,十年前,為了重建牛頭山延壽院,他在牛頭山下講經以一己之力集錢數萬貫、寶珠數鬥、黃金數十斤,可謂是一日之間就成了名利雙收。
直到他北上洛陽之時,金陵岸邊彩船相送,佛幡綿延數裏不絕,衡家九郎等數十金陵名士相送之詩能攢夠百頁詩集。
這樣的和尚,只要願意,是定是一輩子吃不著苦頭的。
契塵著實比從前滄桑許多,雙手遍布老繭,只還是笑:
“汝州大水,貧僧恰好路過,去是金僧袍,走是爛草鞋。”
聽著竟是將自己從前那些錢財都舍給了汝州的災民。
“阿彌陀佛,錢財不過灰與土,人心安樂造浮屠。師弟你離大自在又近一步,當吃個粽子以歡慶之。”
契塵旁邊不知何時站了個高壯的和尚,大腹便便,穿著爛衣粗鞋挎著個極大的布袋,說話時未語先笑,極是喜人,從契塵手裏拿了個粽子吃了起來。
沈秋辭雖然沒看見他的樣貌卻也知道他是誰,對他行了一禮:“契此大師。”
契此……易笙猛地擡頭:“大師可是吳越明州的布袋和尚?”
和尚只笑。
布袋和尚契此之名流傳江南,鄂州一帶也盛傳過他的故事,易笙帶的軍漢們們連忙行禮,有抱拳的,也有學著合十的,甚是熱鬧。
契塵對自己師兄說道:“師兄,我化緣多年,沈施主在我所見之人中當排前三。”
吃著粽子的布袋和尚還是笑:“化緣本是你教化,受教之人未見佛,卻是你記人在心,誰教化,你教化,原來你被教化,阿彌陀佛,可見極樂難說,阿彌陀佛,不如插秧睡覺。”
說完,他吃完粽子把剝下的葦葉往大布袋裏一揣,伸了個懶腰,竟是真要睡了。
契塵又對沈秋辭道:“沈施主,我師兄常年在各處布施,有些見識,你的眼可願讓他看看。”
沈秋辭低頭一笑:“多謝契塵禪師美意,也不必勞煩契此大師,至今日,看不得光的沈秋辭,方是沈秋辭。”
“自忖絕崖有花開,不看身後清靜地,小郎君這雙眼當年可治不舍治,如今終是不願治,絕崖不可往,身後不可看,不如茫茫然。”說完,契此還是笑的。
契塵恍然:“師兄你見過沈郎君?”
回他話的是沈秋辭:“當年我被友人從漢水救出,友人將我送去明州隱居,巧遇契此大師。”
“阿彌陀佛,世上竟有這般巧事。”
“什麽巧事?”一柄銀鞘寶劍擋在了沈秋辭身前,穿著黑色氅衣的女子看向兩位和尚,“兩位大師,我們是奉定遠軍中令護送,既然已經化了緣就快些走吧,眼見要下雨了,二位早些投宿去,不然,就算無發可濕也小心一肚子佛家道理泡了水。”
這話實在不客氣。
契塵後退一步,擡頭一看,又垂下眼。
“阿彌陀佛,師兄,咱們早些上船過江吧。”
兩位僧人攜手往江邊走去,走了數百步,契此突然大笑起來:“魔羅化人入業火,難陀早證羅漢果,緣生崖上終無果,茫茫到頭是長嗟。”
“師兄?”
“方才那女施主就是當年那千斤燈油供奉之人。”
“什麽?”契塵強忍著沒有回頭去看,“師兄,那女施主可是……”
“不必說,不必說,人間自是有因果。”契此腳上的破爛草鞋半踩在河邊的淤泥裏,“一方白粽顯仁心,鐘鼓梵音難洗塵,人間安樂是佛國,晴天自在水田中,萬法何殊心何異,人能弘道道自成。我知你讓我來此,就是想讓我與那人說上幾句,問我佛家弟子前路,不必問,不必問,清靜守心,佛道自存。”
契塵似有所悟,不禁幽幽長嘆:“人間安樂是佛國,總要低頭種苗秧……是我著相了。”
“我的布袋在身上,你的布袋在心上。不如放下,不如放下。”契此小心避過有幾尾小魚的水窪,笑著拍了下自己的大肚子。
兩位大師在說頌間將俗事放下,俗人卻是不能免俗的,沈秋辭還被易笙問為什麽會認識那布袋和尚。
“我當年落入漢水,得救之後心郁難解,那時徐大人還顧念與我祖父的幾分情分,就將我送去了智暉大師的麓山學堂,智暉大師有心指點我,往明州講經時也帶著。”
捏著林昇給自己的肉幹,沈秋辭笑著說道。
仿佛自己不過是往明州游山玩水了一趟罷了。
夜不能寐的哀痛,喉頭不愈的嘶吼,被捆在佛堂被群僧以唱經度化……種種過往都被他隱匿在三言兩語之中。
他恨這人間連他僅有的林昇都奪走。
他恨林昇死在了他看不見的摸不到的地方。
他恨顧予歌不能讓他死在漢水裏。
他恨林昇要對自己好。
他恨林昇要讓自己活。
他恨顧予歌竟然還希望他能掙脫魔障。
胡須盡白的智暉和尚說他心有大業障,當剃度出家。
總是在笑的契此大師說他寸寸在地獄,早成魔羅。
是楊源化讓人將他接回了金陵。
他創下不留行,自認金烏一夜屠盡當年害了他全家的齊譚一家五百口。
楊源化讓他給自己取個新名字行走朝堂,他提筆寫下“沈無咎”三個字。
過往喜樂憂恨,盡數抹去。
行路至絕崖,他本無咎。
一只手在他發頂輕輕摸了下,伴隨著一句調侃。
“你剃了頭想來也好看。”
千萬載陰雲沈沈,被一掌輕輕拂開。
只能是林昇,只會是林昇。
沈秋辭擡頭,察覺發絲從林昇的掌心蹭過,他的耳邊生出了微紅。
在他發頂,恰有一滴雨落在了有長疤的手背上。
林昇低頭甩去雨滴,又將手護在了沈秋辭的頭頂,對易笙道:“還真下起雨了,找地方吃些熱飯咱們再上路吧。”
易笙自然答應,前面幾十步有一家賣魚湯馎饦的,她分了一半人去牽馬,剩下的收拾起了卸下的行囊。
“你的帕子,險些掉了。”林昇將一白色素帕從地上撿起來,放在了沈秋辭的手中。
沈秋辭捏了下,笑著說:“要不是因為我,你們是不是立時就要上馬趕路?眼睛是痼疾了,我也沒那般孱弱……”
“本是想買些粽子米團在路上吃,一下雨自然是不行的,軍中有規矩,要不是十萬火急,趕路之時飯食可以買,水必須喝燒開了的,混著雨水的飯實在不好吃,能不受罪咱們就不必急在一時。”
雨濛濛落下之前,沈秋辭已經站在了食肆的蓬下,聽見雨滴沿著蓬角落在木桶裏。
“咚,咚……”
一下來了十幾個壯漢,要了幾十碗馎饦,店家竈火大盛,蒸得水汽騰騰,漢子們也不勞店家動手,排著隊去取自己的飯食。
唯有穿著一身青衫的沈秋辭站在桶前用帕子接了水來擦手。
咚咚聲斷斷續續。
如館娃廊下,樂府堂裏,陣陣聲遠。
幾文一大碗的魚湯算不上醇厚,勝在魚鮮,馎饦是雜面所制,也無砂礫,與湯裏雜魚一同熱熱下肚,吃得五內妥帖。
雨大了又小,稀稀天光從西邊照下。
一行人終於要繼續上路。
恰好一群挑夫從店前路過,與牽著馬的漢子們打了個照面。
帶頭的挑夫見他們都有行囊,以為他們是商隊,連忙陪笑著問:“您這可有要上船的生意?下著雨,我們只求賺個晚上的柴錢。”
“我們不是商隊。”漢子擺手就要翻身上馬。
剎那間寒光一閃,一柄刀砍向漢子的腰眼。
一點流星落下,比寒光更快。
等眾人回過神,只見銀光寶劍牢牢釘在了帶頭挑夫的喉間。
挑夫臉上的笑還沒散。
手中執劍的女子未戴鬥笠,發間漸漸落了雨珠,似有一頭珠翠映襯她明眸淡唇。
未拿劍的那只手上則鎖著鐐銬,另一頭鎖了一眼罩輕帛的玉郎君。
“是不留行的烏鴉。”
女子笑著說。
在她眼前,亂刀已經撕裂雨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