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反骨 “當不當定遠公,元帥終究會帶著……
關燈
小
中
大
說是住在敕造郡主府中,除了外面的看著頗為豪奢,裏面也只不過只有木床而已,這還是因為從前這裏當過薊州的孤兒院和醫藥局,直到前年才陸續搬了出去。
知道衛薔要帶著新科進士們來,薊州刺史於成預先使人將院子裏外都清掃了幹凈。
春雨淅瀝,一群穿著靛色的少年少女幫著進士們撐傘搬行李。
這些孩子從前就是在孤兒院呆過的,現在每日跟著讀書,州縣衙門裏有什麽零散差事他們也願意接了賺點零用。
崔瑤看他們一個個失了父母還能衣著整齊、行止有度,心中極為憐愛,從行囊中取了一包散錢要給他們。
十歲上下的孩子們排著隊一人取了一枚,領頭的少年笑著說:“州衙的郎君是特意給我們安排了這個差事,就是為了沾進士們的才氣,一人一枚銅錢就夠了,進士娘子給的錢,得藏在懷裏才行。”
崔瑤笑著說:“那你們且等等。”
正好今科狀元元婦德拿著書冊路過,崔瑤一把把她拉了過來。
“崔、崔博士……”
崔瑤笑著說:“狀元娘子,這些孩子要沾沾你的才氣,來,你把這些銅錢發給他們。”
元婦德看看這些聽見她是狀元就眼睛發光的孩子們,再看看對著自己笑的崔瑤,低頭老老實實開始發起了銅錢,那些孩子們一個個喜笑顏開,有個小姑娘還大著膽子在元婦德的手臂上抱了一下。
“狀元娘子,我一天看六個時辰的書,能跟你一樣考上狀元嗎?”
新科狀元誠實地回答道:“我平日看書看八個時辰。”
八個時辰!
有小孩子瞪大了眼睛。
“我看不了八個時辰,是不是就考不上狀元了?”
元婦德就算再如何不通人情,也知道自己不能說:“是。”
她想了想,對那小姑娘說:“認真看,就算六個時辰,也行的。”
崔瑤在一旁看著,臉上的笑更深了兩分,她道:“你們有狀元親手給你們的銅錢,只要認真治學,肯定能得中進士。”
大門外有人撐著傘叫他們,孩子們披著蓑衣戴著鬥笠刷剌剌地跑遠了。
崔瑤恍惚聽見地上一聲響,就見元婦德將書放在廊下,自己跑了出去。
一雙深青色線靴踩在水裏,北疆第一位狀元彎下腰從雨地裏撿了一枚銅錢,她笑了笑,又去往大門口,將銅錢還給了一個小孩子。
看見這一幕的崔瑤撐起一支傘去接元婦德,臉上還是笑著的。
“北疆第一次科舉有元婦德這麽一個狀元,可真是再好不過了。”晚上在衛薔的房裏,崔瑤如此說道,“不僅才華橫溢,還溫善可靠,不僅有一副好胸懷,還能彎得下腰去,元正道恃才傲物,乖張了一輩子,實在想不到,他女兒竟然是這般性情,仿佛是一棵歪脖子松樹上生出一棵蘭。”
元正道,可謂是名滿天下的狂生,凡是見過之人,無不說他狂氣與才華皆有懾人之勢,先帝曾幾度派人請他出仕為官,他堅辭不肯受,甚至將一頭驢綁了眼睛,又在其頭前捆了一把青草道:
“在朝中為官,就如此驢,明知什麽也看不見,只知道面前有草料,能如何呢?”
那驢停在原地嘶鳴不已,元正道問帶了官服來請他出仕之人:“若我去當了這官,不是連這驢都不如?”
此事傳遍天下,元正道也被人稱為“元瞎驢”。
這也是二十多年前的舊事了,衛薔卻知道,因為那次奉命召元正道出仕的正是同樣才名滿天下的她外公姜清玄。
衛薔突然一笑,說:“如今想想,當初我外祖還未回京覆命,“元瞎驢”的綽號已經天南海北叫得響亮,惹得先帝也一句‘不必與一瞎驢計較’就將此事輕輕放過,未必不是我外祖為了保元正道的性命而在其中運作。”
她的裘衣破了個洞,崔瑤拿在手裏細細補著,點點頭笑著道:“你外祖救了他性命,他女兒也成了咱們北疆的人,這就是她與你的緣分。”
說完,崔瑤又是一嘆:“我幼時好讀書,我祖父甚喜,巴不得我也能當個崔家的謝詠絮,可我娘卻總與我說,女子好讀書本不是錯,錯在以為讀了書,便失了自己為女子的本分,以為自己就是書中之人了。我初時不懂我阿娘所說,後來嫁了人,夫家守規矩,郎君也敬重,我卻還是,一點點,一次次,明白了我阿娘真正想說的。讀書識字又如何,這人間本不是讓女子講理的地方,越是知道了太多道理,越發知道女子是在道理之外的……我出身世家,家資厚重,半生無災無難,尚且如此,那元婦德能有今日,一步一步走到你的面前,只怕比我更難千萬倍。”
“我知道您的意思,放心,元婦德此人,我有大用。”衛薔說完,將手上的信收了起來,她拙於針線,卻有一把好力氣,修補裘衣她做不來,卻能給李若靈寶把馬鞍給修了。
只見她手裏拿著鉚釘兩指摁進去,連錘子都不用,就把馬鞍上翹起來的地方給壓了回去。
“好了。”
將馬鞍放在一旁,衛薔打開窗,看見廊下還是細雨不斷。
“崔姨你看過了元婦德的詩文,還沒看過她的策論吧?之前教部要將她的策論刊發北疆各處,被我攔了下來。”
說話間,衛薔站起身,從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了裝在信封中的幾張紙:
“這是我讓李若靈寶抄下來的。”
崔瑤剛好補完了裘衣,手指一轉一扯,取了頭上的扁簪劃斷了連著針的線,將針收好,才展開了那幾張紙。
看完之後,她徐徐出了一口氣。
“元婦德的文章還真不像她本人,通篇讀完如飲茱萸水,這春雨夜裏本有幾分涼意,我竟然看出了熱汗。”
衛薔笑著說:“評卷的幾位大儒也這般說,都以為這人是一五十多歲見過各處興衰的老辣刀筆吏,名字一揭開全傻眼了。”
崔瑤哈哈大笑,好容易斂住了笑容,她道:“你是想用她的辦法?”
衛薔又找出了兩封紅色封條的信,都是衛燕歌派人送來的。
“無論黑水靺鞨還是粟末靺鞨,皆剛毅非常,元婦德明明沒有去過白山黑水一帶,卻斷言靺鞨一族善戰堅毅,若有朝一日各部一統,也必有揮師南下的一日,光她的這份本事,我就得好好想想她的法子能不能用。”
元婦德在策論中說蠻族已經被打怕,不足為懼,海東國逃民愈多,國亦將亂,黑水靺鞨各部卻在山水嚴寒之中變得愈發善戰,應派使者與之修好,在想盡辦法將他們內遷漢化。她還說對東北應徐徐圖之,伺機而動。
這些說法與衛薔所想的、與定遠軍內議定的幾乎相合。
可她後面說的,也是真正讓人驚詫的部分。
她說定遠軍應該先西進攻下烏護、甘州烏護,然後南下平定韓逆之亂,自北向南,占下黃河沿岸綏州延州等地,逼迫韓逆繼續向西部逃竄,沿著黃河到隴州鳳州一代,逆黨占下的地方算是大梁失地,定遠軍搶回來,按照定遠公的“征地令”就是她的地盤,定遠軍不需要占下所有的地,只需要占了綏州和延州,再屯兵鳳州,只要將北疆的安民法照頒通行,幾年間就能在中原召足夠多的百姓,可“進而謀天下”。
她甚至還評判了一下如今的朝廷對韓氏逆黨久攻不下,只會讓各處人心浮動,定遠軍只要陳兵在北,就有被朝廷求著南下的機會,縱然大梁內部無人擅動,南吳的楊氏也非易於之輩。
而北疆可以趁機從鳳州開始沿著西線經營,取漢中,下巴蜀。
只要定遠軍不稱王,沒有向大梁動兵,便不是逆臣,等大梁分崩,還能舉著給大梁報仇的名號打下去。
比起藺岐生的中規中矩聯合各部的細處,房雲卿的以蠻族攪亂東北各部……甚至崔瑤自己的策論,元婦德的策論更大膽,也更長遠,她仿佛不是在考試,而是在講自己所想的一條路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
能選中這篇文章為策論之首,衛薔的很多想法已經不言自明。
“具體如何做,還要看時事變化,去年此時我還想親領大軍與蠻族胡度堇決戰,如今已經有些不將蠻族放在眼中,北疆走的比我想得更快……先將自己的立足之地經營妥當,再謀取他處,至於是哪一處,說不定得等那處撞到我們手中,我們才能知道。”
第二日,衛薔帶著一百多名進士登上了一座山,這山當地人曾叫作是母子山,被先帝改了名叫“救駕山”。
山算不上陡,也不高,俯視四周,能看見山谷裏生出了一片片的小花。
春風一動,去歲冬天剩下的酸棗已經幹癟了,在幹枯的枝頭輕晃。
看著山頂生出的小樹,衛薔笑著說:“先帝在這裏被困了多日,原來的樹都被砍了生火,這些樹都是後來長的。”
藺岐生摸了摸一棵樹的樹幹,笑著說:“此一戰,救了大梁。”
衛薔看向他:“此一戰只救了大梁麽?若非此戰,我也不會當定遠公……”
“當不當定遠公,元帥終究會帶著自己麾下鐵騎救了北疆。”
藺岐生如此說著,面色帶著淡淡的笑。
“藺兄說的沒錯,大梁沒派兵,沒給錢,北疆如此局面還是定遠軍打下來的。”說話之人叫楚平疆,麟州人,這次科舉,她名列第四。
沒錯,叫了“楚平疆”的人也是女的,她原本想投軍,可小時候一條腿被蠻族踩斷過,走路略有些跛,才發奮讀書至今日,今科考試,她的律令、詩文兩科都在前三,算學只錯了一題比總榜第二的藺岐生好不少,若不是策論差了些,崔瑤還坐不穩第三的位置。
衛薔看向其他人,竟然也都覺得藺岐生和楚平疆說的沒錯。
她恍然大悟,這十多年間,北疆不認大梁的人,遠不止她所知那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知道衛薔要帶著新科進士們來,薊州刺史於成預先使人將院子裏外都清掃了幹凈。
春雨淅瀝,一群穿著靛色的少年少女幫著進士們撐傘搬行李。
這些孩子從前就是在孤兒院呆過的,現在每日跟著讀書,州縣衙門裏有什麽零散差事他們也願意接了賺點零用。
崔瑤看他們一個個失了父母還能衣著整齊、行止有度,心中極為憐愛,從行囊中取了一包散錢要給他們。
十歲上下的孩子們排著隊一人取了一枚,領頭的少年笑著說:“州衙的郎君是特意給我們安排了這個差事,就是為了沾進士們的才氣,一人一枚銅錢就夠了,進士娘子給的錢,得藏在懷裏才行。”
崔瑤笑著說:“那你們且等等。”
正好今科狀元元婦德拿著書冊路過,崔瑤一把把她拉了過來。
“崔、崔博士……”
崔瑤笑著說:“狀元娘子,這些孩子要沾沾你的才氣,來,你把這些銅錢發給他們。”
元婦德看看這些聽見她是狀元就眼睛發光的孩子們,再看看對著自己笑的崔瑤,低頭老老實實開始發起了銅錢,那些孩子們一個個喜笑顏開,有個小姑娘還大著膽子在元婦德的手臂上抱了一下。
“狀元娘子,我一天看六個時辰的書,能跟你一樣考上狀元嗎?”
新科狀元誠實地回答道:“我平日看書看八個時辰。”
八個時辰!
有小孩子瞪大了眼睛。
“我看不了八個時辰,是不是就考不上狀元了?”
元婦德就算再如何不通人情,也知道自己不能說:“是。”
她想了想,對那小姑娘說:“認真看,就算六個時辰,也行的。”
崔瑤在一旁看著,臉上的笑更深了兩分,她道:“你們有狀元親手給你們的銅錢,只要認真治學,肯定能得中進士。”
大門外有人撐著傘叫他們,孩子們披著蓑衣戴著鬥笠刷剌剌地跑遠了。
崔瑤恍惚聽見地上一聲響,就見元婦德將書放在廊下,自己跑了出去。
一雙深青色線靴踩在水裏,北疆第一位狀元彎下腰從雨地裏撿了一枚銅錢,她笑了笑,又去往大門口,將銅錢還給了一個小孩子。
看見這一幕的崔瑤撐起一支傘去接元婦德,臉上還是笑著的。
“北疆第一次科舉有元婦德這麽一個狀元,可真是再好不過了。”晚上在衛薔的房裏,崔瑤如此說道,“不僅才華橫溢,還溫善可靠,不僅有一副好胸懷,還能彎得下腰去,元正道恃才傲物,乖張了一輩子,實在想不到,他女兒竟然是這般性情,仿佛是一棵歪脖子松樹上生出一棵蘭。”
元正道,可謂是名滿天下的狂生,凡是見過之人,無不說他狂氣與才華皆有懾人之勢,先帝曾幾度派人請他出仕為官,他堅辭不肯受,甚至將一頭驢綁了眼睛,又在其頭前捆了一把青草道:
“在朝中為官,就如此驢,明知什麽也看不見,只知道面前有草料,能如何呢?”
那驢停在原地嘶鳴不已,元正道問帶了官服來請他出仕之人:“若我去當了這官,不是連這驢都不如?”
此事傳遍天下,元正道也被人稱為“元瞎驢”。
這也是二十多年前的舊事了,衛薔卻知道,因為那次奉命召元正道出仕的正是同樣才名滿天下的她外公姜清玄。
衛薔突然一笑,說:“如今想想,當初我外祖還未回京覆命,“元瞎驢”的綽號已經天南海北叫得響亮,惹得先帝也一句‘不必與一瞎驢計較’就將此事輕輕放過,未必不是我外祖為了保元正道的性命而在其中運作。”
她的裘衣破了個洞,崔瑤拿在手裏細細補著,點點頭笑著道:“你外祖救了他性命,他女兒也成了咱們北疆的人,這就是她與你的緣分。”
說完,崔瑤又是一嘆:“我幼時好讀書,我祖父甚喜,巴不得我也能當個崔家的謝詠絮,可我娘卻總與我說,女子好讀書本不是錯,錯在以為讀了書,便失了自己為女子的本分,以為自己就是書中之人了。我初時不懂我阿娘所說,後來嫁了人,夫家守規矩,郎君也敬重,我卻還是,一點點,一次次,明白了我阿娘真正想說的。讀書識字又如何,這人間本不是讓女子講理的地方,越是知道了太多道理,越發知道女子是在道理之外的……我出身世家,家資厚重,半生無災無難,尚且如此,那元婦德能有今日,一步一步走到你的面前,只怕比我更難千萬倍。”
“我知道您的意思,放心,元婦德此人,我有大用。”衛薔說完,將手上的信收了起來,她拙於針線,卻有一把好力氣,修補裘衣她做不來,卻能給李若靈寶把馬鞍給修了。
只見她手裏拿著鉚釘兩指摁進去,連錘子都不用,就把馬鞍上翹起來的地方給壓了回去。
“好了。”
將馬鞍放在一旁,衛薔打開窗,看見廊下還是細雨不斷。
“崔姨你看過了元婦德的詩文,還沒看過她的策論吧?之前教部要將她的策論刊發北疆各處,被我攔了下來。”
說話間,衛薔站起身,從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了裝在信封中的幾張紙:
“這是我讓李若靈寶抄下來的。”
崔瑤剛好補完了裘衣,手指一轉一扯,取了頭上的扁簪劃斷了連著針的線,將針收好,才展開了那幾張紙。
看完之後,她徐徐出了一口氣。
“元婦德的文章還真不像她本人,通篇讀完如飲茱萸水,這春雨夜裏本有幾分涼意,我竟然看出了熱汗。”
衛薔笑著說:“評卷的幾位大儒也這般說,都以為這人是一五十多歲見過各處興衰的老辣刀筆吏,名字一揭開全傻眼了。”
崔瑤哈哈大笑,好容易斂住了笑容,她道:“你是想用她的辦法?”
衛薔又找出了兩封紅色封條的信,都是衛燕歌派人送來的。
“無論黑水靺鞨還是粟末靺鞨,皆剛毅非常,元婦德明明沒有去過白山黑水一帶,卻斷言靺鞨一族善戰堅毅,若有朝一日各部一統,也必有揮師南下的一日,光她的這份本事,我就得好好想想她的法子能不能用。”
元婦德在策論中說蠻族已經被打怕,不足為懼,海東國逃民愈多,國亦將亂,黑水靺鞨各部卻在山水嚴寒之中變得愈發善戰,應派使者與之修好,在想盡辦法將他們內遷漢化。她還說對東北應徐徐圖之,伺機而動。
這些說法與衛薔所想的、與定遠軍內議定的幾乎相合。
可她後面說的,也是真正讓人驚詫的部分。
她說定遠軍應該先西進攻下烏護、甘州烏護,然後南下平定韓逆之亂,自北向南,占下黃河沿岸綏州延州等地,逼迫韓逆繼續向西部逃竄,沿著黃河到隴州鳳州一代,逆黨占下的地方算是大梁失地,定遠軍搶回來,按照定遠公的“征地令”就是她的地盤,定遠軍不需要占下所有的地,只需要占了綏州和延州,再屯兵鳳州,只要將北疆的安民法照頒通行,幾年間就能在中原召足夠多的百姓,可“進而謀天下”。
她甚至還評判了一下如今的朝廷對韓氏逆黨久攻不下,只會讓各處人心浮動,定遠軍只要陳兵在北,就有被朝廷求著南下的機會,縱然大梁內部無人擅動,南吳的楊氏也非易於之輩。
而北疆可以趁機從鳳州開始沿著西線經營,取漢中,下巴蜀。
只要定遠軍不稱王,沒有向大梁動兵,便不是逆臣,等大梁分崩,還能舉著給大梁報仇的名號打下去。
比起藺岐生的中規中矩聯合各部的細處,房雲卿的以蠻族攪亂東北各部……甚至崔瑤自己的策論,元婦德的策論更大膽,也更長遠,她仿佛不是在考試,而是在講自己所想的一條路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
能選中這篇文章為策論之首,衛薔的很多想法已經不言自明。
“具體如何做,還要看時事變化,去年此時我還想親領大軍與蠻族胡度堇決戰,如今已經有些不將蠻族放在眼中,北疆走的比我想得更快……先將自己的立足之地經營妥當,再謀取他處,至於是哪一處,說不定得等那處撞到我們手中,我們才能知道。”
第二日,衛薔帶著一百多名進士登上了一座山,這山當地人曾叫作是母子山,被先帝改了名叫“救駕山”。
山算不上陡,也不高,俯視四周,能看見山谷裏生出了一片片的小花。
春風一動,去歲冬天剩下的酸棗已經幹癟了,在幹枯的枝頭輕晃。
看著山頂生出的小樹,衛薔笑著說:“先帝在這裏被困了多日,原來的樹都被砍了生火,這些樹都是後來長的。”
藺岐生摸了摸一棵樹的樹幹,笑著說:“此一戰,救了大梁。”
衛薔看向他:“此一戰只救了大梁麽?若非此戰,我也不會當定遠公……”
“當不當定遠公,元帥終究會帶著自己麾下鐵騎救了北疆。”
藺岐生如此說著,面色帶著淡淡的笑。
“藺兄說的沒錯,大梁沒派兵,沒給錢,北疆如此局面還是定遠軍打下來的。”說話之人叫楚平疆,麟州人,這次科舉,她名列第四。
沒錯,叫了“楚平疆”的人也是女的,她原本想投軍,可小時候一條腿被蠻族踩斷過,走路略有些跛,才發奮讀書至今日,今科考試,她的律令、詩文兩科都在前三,算學只錯了一題比總榜第二的藺岐生好不少,若不是策論差了些,崔瑤還坐不穩第三的位置。
衛薔看向其他人,竟然也都覺得藺岐生和楚平疆說的沒錯。
她恍然大悟,這十多年間,北疆不認大梁的人,遠不止她所知那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