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常平倉(上)
關燈
小
中
大
常平倉是為了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置的糧倉,為朝廷所置,是一種倉儲。其目的就是平抑、穩定糧價及賑濟災民。
常平倉源於戰國時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糴倉,即朝廷於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谷賤傷農,歉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
宋常平倉始置於宋太宗皇帝淳化三年。
淳化三年,“京畿大穰,物價至賤”,於是宋太宗皇帝趙光義下詔於京師開封府置常平倉,以平抑糧價,此時止開封府有常平倉。
宋真宗皇帝景德三年,才在京東西、河北、河東、陜西、江南、淮南、兩浙等路置常平倉,宋常平倉之制也始於此。
不過此時一些偏遠路府州軍縣,如福建路、廣南東西兩路,仍是沒有置常平倉。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宋真宗皇帝天禧四年,才在偏遠之地,如荊湖、廣南、福建等路置常平倉。
宋神宗皇帝年間,常平倉甚至設置到了縣一級,不過也是一些大縣。
此時福建路也置有常平倉,而泉州常平倉規模較大。
“狄管勾,快開倉放糧吧?”
“米價踴貴,饑死者相望,再不開倉賑糧,平抑糧價,後果難料啊!”
“大是,大是也!若不立即開倉賑糧、平抑糧價,恐激起民變啊!”
“我德化縣,因大風、水患,壞廨宇、民舍千八十七處,水漂民廬,壞田稼,人畜溺死者甚眾。士庶百姓流離失所、衣食無著,饑民萬餘求賑廩,如久旱望甘露啊!”
“一些縣、鄉、鎮,已有惡少、刁民之輩,持器掠脅富室及其廩倉,剽谷而去,甚於寇攘啊。”
“狄管勾,快快開倉放糧,平抑糧價,否則後果何人也擔當不起啊!”
“。。。。。。。。。”
李三堅趕到泉州州衙之後,聽聞泉州州衙崔通判等人聚在泉州常平倉之時,就立即趕往常平倉。
李三堅等人趕到常平倉之時,只見泉州州衙及諸縣、鄉的許多的官府之人,聚集在了常平倉之前,眾人是紛紛要求打開糧倉立即賑災,是七嘴八舌的,吵成了一鍋粥。一些情緒激動之人,甚至擼起了袖子,躍躍欲試的,大有一副準備親自動手的模樣。
“諸位。。。諸位。。。”此時一名身穿綠色官袍,年約三十餘歲的中年漢子慌得連連拱手道:“本官是掌泉州常平倉之事,可其一本官並未接到提舉司打開常平倉之命啊,其二就是新任泉州知州李知州還在路上啊,由此本官無論如何也不敢擅開倉稟,擅開倉稟,上頭怪罪下來,本官長幾個腦袋啊?啊?你們倒是說說看啊,本官長幾顆腦袋?若本官多長一顆腦袋,就砍下一個送給你們便是。”
狄管勾越說越生氣,越說越委屈,越說越激動,老大一個人了,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宋常平倉初歸朝廷司農寺專管,直至元豐三年,宋神宗皇帝下詔罷三司歸戶部左、右曹,自此三司之權就歸於戶部,三司之名也就不存在了。
而此時常平事務劃給戶部右曹主管,右曹專領於右曹侍郎,而右曹侍郎又為宰相所制,因此朝廷主管常平倉之事的實為宰相。
宋地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因此戶部右曹是不可能對宋各路、各州府對常平倉事務面面俱到的,特別是一些偏遠之地,如川陜、廣南、福建等地,更是鞭長莫及,因此又在路一級置主管常平倉事務的衙門與官員。
宋熙寧二年以前,轉運司或提刑司兼領各路常平倉事務,直到熙寧二年,王安石變法,詔令向各路派遣提舉官、同管勾官,自此就由提舉司主管常平倉事務,當然,提舉司並不專管常平倉事,同時也兼領農田、水利、差役等事。
而州府一級的常平倉事務是由知州、知府、通判或其幕職官兼領,或由常平管勾官專管。
一般來說,各路府州軍需差官一員主管常平錢谷,十縣以上州軍差官二員分管,沒有置通判的州府,才由知州兼領常平倉事務。
因此此時泉州常平倉事務是常平管勾官專管,但知州或通判負有監管之責,這其中一般是由通判監管,知州輔之。
此時欲打開泉州常平倉,開倉賑災、平抑糧價,不但需管勾官準許,還要知州或通判準許,最後還需由福建路提舉司準許,因京城距離泉州遙遠,災情似火,因此開倉賑糧之事可事後奏報朝廷,但奏報必須詳實,且朝廷還會派專使下來核查此事。
李三堅讀書八年,為官一年有餘,對於這些還是多少有些了解的,但卻不了解泉州的具體情況。
“我管你長幾顆腦袋啊,耽誤了大事,激起了民變,你長十顆腦袋也不夠砍的。”
“李知州不在,可崔通判在啊,由崔通判簽書便是啊。”
“黃縣丞所言甚是,京城距離此地有數千裏之遙,誰知道李知州何時才能到啊?百姓失所,災情似火,可不能耽擱啊。”
“就是,就是,江南風景如畫,李知州指不定在哪裏流連忘返呢,此所謂遠水解不了近火。。。”
“。。。。。。。。。。”
泉州眾官聞言仍是不依,叫叫嚷嚷的不肯罷休。
“爾等休得聒噪!”此時一名身穿緋色官袍、年四十上下的中年漢子自門內轉了出來,並擡了把椅子,幹脆坐在了常平倉門前,摸著顎下黑須說道:“連日暴雨,我泉州水患甚重,百姓流離失所,災情嚴重,這些本官如何不知道?但常平倉為國之重倉,不得不小心謹慎,你們都先回去吧,本官許你們打開縣倉,盡力賑濟災民,安撫百姓,待可以開倉之後,本官即使人將錢、谷等物運往各縣、各鄉便是。”
“崔通判啊,縣倉早已告罄,下官等拿什麽賑濟災民?又拿什麽安撫百姓?”
“就是,就是,兄臺所言大是,讓我等回去開倉放糧,不如將我這身肉剮了,分給災民算了。”
“你個矮瘦矬,將你剮了也分不了幾兩肉。崔通判啊,何時可以開倉放糧,你總得給個準信吧?”
“誰說不是啊?一天兩天還是一候二候?總要給個準信啊!”
“一候二候?我晉江縣連三日都堅持不住了啊。”
除了路府州軍有常平倉之外,縣裏也有常平倉,是由知縣或縣令或縣丞兼領縣常平倉事務。
不過縣常平倉為小倉,倉儲極少,大多數倉中的那些可憐的錢、谷等物在這幾日早已是消耗殆盡,因此各縣、鄉的各級官吏今日才心急如焚的趕到泉州,求助於泉州州衙。
縣常平倉開倉也需知州或通判準許方可。
因此在泉州崔通判的準許之下,有個三十歲上下的人站了出來,也只有他自人群之中站了出來,拱手對崔通判道:“下官遵通判相公之命!”
此人隨後就轉身離去了。
“此人為何人?”一直在一旁靜靜的註視這一切的李三堅見狀轉頭低聲問向,陪同自己一同前來的一名州衙胥吏道。
李三堅等人於半個時辰之前就趕到了泉州常平倉。
李三堅到了之後就悄悄下令不許聲張,並悄悄的躲在人群之後觀察著這一切。
李三堅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詳情,知道得越詳細越好,如此方能正確而又準確的作出判斷,並能夠布置救災之事。
不了解實情,就沒有言語權,李三堅是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的。
泉州水患,無論怎樣,最後還得落在一州之長吏,李三堅的身上,任何人都無法替代,若一不小心,不但李三堅頭上的烏紗帽難保,也許項上人頭都保不住的。
因此李三堅不得不小心謹慎,不得不如履薄冰。
同時李三堅也萬萬沒有料到,剛至泉州就遇到如此天一般大的難題。
造化弄人,何至於此?此時李三堅心中哀嘆道。
“此人為南安縣知縣,姓楊名正,字執白。紹聖四年同進士。”一名州衙胥吏討好答道。
李三堅聞言點了點頭,又回頭看了一眼楊正離去的背影。
怪不得如此年輕,就為南安縣知縣,李三堅心中暗道,此人年齡最多不會超過二十七八歲,個子不高,且有些黑瘦,但精神、氣質還不錯,氣宇軒昂的。
南安縣知縣為楊正,為何忽然離去?難道他家有餘糧?李三堅心中暗暗猜測道。
“為何不立即開倉賑糧,賑濟災民、平抑米價?”李三堅隨後深深的吸了口氣,大聲問道。
李三堅還未蠢到立即下令,令打開常平倉,開倉放糧的地步。
按照常理,如此緊急的災情,當立即打開常平倉,給各縣、鄉發放錢、谷,當立即安撫百姓,以免生變,可崔判官、狄管勾等人卻推三阻四的,那麽這其中必有隱情,否則他們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汝為何人?公府議事,你也敢插嘴?”
“哈哈,哪裏來的乳臭未幹的小兒,也敢妄議州府之事?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泉州眾官吏聞言一起轉過身來,隨後就有人開口斥責李三堅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兒。
李三堅微微一笑,尚未開口,與李三堅一同前來的諂媚之輩,已經將泉州知州的旗牌在李三堅身後舉了起來。
此時的李三堅就如孔雀開屏般的,又如立了個長生牌位一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常平倉源於戰國時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糴倉,即朝廷於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谷賤傷農,歉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
宋常平倉始置於宋太宗皇帝淳化三年。
淳化三年,“京畿大穰,物價至賤”,於是宋太宗皇帝趙光義下詔於京師開封府置常平倉,以平抑糧價,此時止開封府有常平倉。
宋真宗皇帝景德三年,才在京東西、河北、河東、陜西、江南、淮南、兩浙等路置常平倉,宋常平倉之制也始於此。
不過此時一些偏遠路府州軍縣,如福建路、廣南東西兩路,仍是沒有置常平倉。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宋真宗皇帝天禧四年,才在偏遠之地,如荊湖、廣南、福建等路置常平倉。
宋神宗皇帝年間,常平倉甚至設置到了縣一級,不過也是一些大縣。
此時福建路也置有常平倉,而泉州常平倉規模較大。
“狄管勾,快開倉放糧吧?”
“米價踴貴,饑死者相望,再不開倉賑糧,平抑糧價,後果難料啊!”
“大是,大是也!若不立即開倉賑糧、平抑糧價,恐激起民變啊!”
“我德化縣,因大風、水患,壞廨宇、民舍千八十七處,水漂民廬,壞田稼,人畜溺死者甚眾。士庶百姓流離失所、衣食無著,饑民萬餘求賑廩,如久旱望甘露啊!”
“一些縣、鄉、鎮,已有惡少、刁民之輩,持器掠脅富室及其廩倉,剽谷而去,甚於寇攘啊。”
“狄管勾,快快開倉放糧,平抑糧價,否則後果何人也擔當不起啊!”
“。。。。。。。。。”
李三堅趕到泉州州衙之後,聽聞泉州州衙崔通判等人聚在泉州常平倉之時,就立即趕往常平倉。
李三堅等人趕到常平倉之時,只見泉州州衙及諸縣、鄉的許多的官府之人,聚集在了常平倉之前,眾人是紛紛要求打開糧倉立即賑災,是七嘴八舌的,吵成了一鍋粥。一些情緒激動之人,甚至擼起了袖子,躍躍欲試的,大有一副準備親自動手的模樣。
“諸位。。。諸位。。。”此時一名身穿綠色官袍,年約三十餘歲的中年漢子慌得連連拱手道:“本官是掌泉州常平倉之事,可其一本官並未接到提舉司打開常平倉之命啊,其二就是新任泉州知州李知州還在路上啊,由此本官無論如何也不敢擅開倉稟,擅開倉稟,上頭怪罪下來,本官長幾個腦袋啊?啊?你們倒是說說看啊,本官長幾顆腦袋?若本官多長一顆腦袋,就砍下一個送給你們便是。”
狄管勾越說越生氣,越說越委屈,越說越激動,老大一個人了,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宋常平倉初歸朝廷司農寺專管,直至元豐三年,宋神宗皇帝下詔罷三司歸戶部左、右曹,自此三司之權就歸於戶部,三司之名也就不存在了。
而此時常平事務劃給戶部右曹主管,右曹專領於右曹侍郎,而右曹侍郎又為宰相所制,因此朝廷主管常平倉之事的實為宰相。
宋地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因此戶部右曹是不可能對宋各路、各州府對常平倉事務面面俱到的,特別是一些偏遠之地,如川陜、廣南、福建等地,更是鞭長莫及,因此又在路一級置主管常平倉事務的衙門與官員。
宋熙寧二年以前,轉運司或提刑司兼領各路常平倉事務,直到熙寧二年,王安石變法,詔令向各路派遣提舉官、同管勾官,自此就由提舉司主管常平倉事務,當然,提舉司並不專管常平倉事,同時也兼領農田、水利、差役等事。
而州府一級的常平倉事務是由知州、知府、通判或其幕職官兼領,或由常平管勾官專管。
一般來說,各路府州軍需差官一員主管常平錢谷,十縣以上州軍差官二員分管,沒有置通判的州府,才由知州兼領常平倉事務。
因此此時泉州常平倉事務是常平管勾官專管,但知州或通判負有監管之責,這其中一般是由通判監管,知州輔之。
此時欲打開泉州常平倉,開倉賑災、平抑糧價,不但需管勾官準許,還要知州或通判準許,最後還需由福建路提舉司準許,因京城距離泉州遙遠,災情似火,因此開倉賑糧之事可事後奏報朝廷,但奏報必須詳實,且朝廷還會派專使下來核查此事。
李三堅讀書八年,為官一年有餘,對於這些還是多少有些了解的,但卻不了解泉州的具體情況。
“我管你長幾顆腦袋啊,耽誤了大事,激起了民變,你長十顆腦袋也不夠砍的。”
“李知州不在,可崔通判在啊,由崔通判簽書便是啊。”
“黃縣丞所言甚是,京城距離此地有數千裏之遙,誰知道李知州何時才能到啊?百姓失所,災情似火,可不能耽擱啊。”
“就是,就是,江南風景如畫,李知州指不定在哪裏流連忘返呢,此所謂遠水解不了近火。。。”
“。。。。。。。。。。”
泉州眾官聞言仍是不依,叫叫嚷嚷的不肯罷休。
“爾等休得聒噪!”此時一名身穿緋色官袍、年四十上下的中年漢子自門內轉了出來,並擡了把椅子,幹脆坐在了常平倉門前,摸著顎下黑須說道:“連日暴雨,我泉州水患甚重,百姓流離失所,災情嚴重,這些本官如何不知道?但常平倉為國之重倉,不得不小心謹慎,你們都先回去吧,本官許你們打開縣倉,盡力賑濟災民,安撫百姓,待可以開倉之後,本官即使人將錢、谷等物運往各縣、各鄉便是。”
“崔通判啊,縣倉早已告罄,下官等拿什麽賑濟災民?又拿什麽安撫百姓?”
“就是,就是,兄臺所言大是,讓我等回去開倉放糧,不如將我這身肉剮了,分給災民算了。”
“你個矮瘦矬,將你剮了也分不了幾兩肉。崔通判啊,何時可以開倉放糧,你總得給個準信吧?”
“誰說不是啊?一天兩天還是一候二候?總要給個準信啊!”
“一候二候?我晉江縣連三日都堅持不住了啊。”
除了路府州軍有常平倉之外,縣裏也有常平倉,是由知縣或縣令或縣丞兼領縣常平倉事務。
不過縣常平倉為小倉,倉儲極少,大多數倉中的那些可憐的錢、谷等物在這幾日早已是消耗殆盡,因此各縣、鄉的各級官吏今日才心急如焚的趕到泉州,求助於泉州州衙。
縣常平倉開倉也需知州或通判準許方可。
因此在泉州崔通判的準許之下,有個三十歲上下的人站了出來,也只有他自人群之中站了出來,拱手對崔通判道:“下官遵通判相公之命!”
此人隨後就轉身離去了。
“此人為何人?”一直在一旁靜靜的註視這一切的李三堅見狀轉頭低聲問向,陪同自己一同前來的一名州衙胥吏道。
李三堅等人於半個時辰之前就趕到了泉州常平倉。
李三堅到了之後就悄悄下令不許聲張,並悄悄的躲在人群之後觀察著這一切。
李三堅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詳情,知道得越詳細越好,如此方能正確而又準確的作出判斷,並能夠布置救災之事。
不了解實情,就沒有言語權,李三堅是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的。
泉州水患,無論怎樣,最後還得落在一州之長吏,李三堅的身上,任何人都無法替代,若一不小心,不但李三堅頭上的烏紗帽難保,也許項上人頭都保不住的。
因此李三堅不得不小心謹慎,不得不如履薄冰。
同時李三堅也萬萬沒有料到,剛至泉州就遇到如此天一般大的難題。
造化弄人,何至於此?此時李三堅心中哀嘆道。
“此人為南安縣知縣,姓楊名正,字執白。紹聖四年同進士。”一名州衙胥吏討好答道。
李三堅聞言點了點頭,又回頭看了一眼楊正離去的背影。
怪不得如此年輕,就為南安縣知縣,李三堅心中暗道,此人年齡最多不會超過二十七八歲,個子不高,且有些黑瘦,但精神、氣質還不錯,氣宇軒昂的。
南安縣知縣為楊正,為何忽然離去?難道他家有餘糧?李三堅心中暗暗猜測道。
“為何不立即開倉賑糧,賑濟災民、平抑米價?”李三堅隨後深深的吸了口氣,大聲問道。
李三堅還未蠢到立即下令,令打開常平倉,開倉放糧的地步。
按照常理,如此緊急的災情,當立即打開常平倉,給各縣、鄉發放錢、谷,當立即安撫百姓,以免生變,可崔判官、狄管勾等人卻推三阻四的,那麽這其中必有隱情,否則他們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汝為何人?公府議事,你也敢插嘴?”
“哈哈,哪裏來的乳臭未幹的小兒,也敢妄議州府之事?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泉州眾官吏聞言一起轉過身來,隨後就有人開口斥責李三堅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兒。
李三堅微微一笑,尚未開口,與李三堅一同前來的諂媚之輩,已經將泉州知州的旗牌在李三堅身後舉了起來。
此時的李三堅就如孔雀開屏般的,又如立了個長生牌位一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