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治國之策
關燈
小
中
大
宋皇宮偏殿之中,趙佶、曾布逼迫李三堅講述治國之道,使得李三堅措手不及,一時之間,是仿徨無計、左右為難。
“陛下”李三堅為難的對趙佶說道:“微臣實在是不知該從何說起啊?”
在他們如此相逼之下,只要他們起個頭,那麽自己再胡亂說一番不就完了?李三堅心中暗暗盤算道,反正是他們逼的,說的不好,也不是自己的錯,就算是說的天馬行空,說的一塌糊塗,料趙佶也不會降罪的。
“朕自承大統以來,無時無刻不想著承父兄之志。”趙佶聞言緩緩的說道:“洎總威柄,發揮強剛,黜除奸回,修覆法度。懷柔以文,震疊有武,繼而憺威四夷,拓土千裏。”
趙佶頓了一頓後接著說道:“章卿家時常對朕說起,當下當行無為而治,可有人對朕提起,無為而治乃是黃老之道,當行法家治國之道,當行嚴刑峻法。不知李卿家對此有何見解?只管說便是,今日無論你說什麽,朕絕不會降罪於你。”
“陛下,請容微臣思慮片刻。”李三堅聞言說道。
趙佶口中所言的治國之策,無非就是歷朝歷代的三種治國學說,其一就是法家的“法治”,主張以嚴刑峻法來治理天下;其二就是儒家的“人治”,主張施行仁政,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作用;最後的就是道家的“無為而治”,順時勢和民心,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自李三堅來到這個世上以來,八年的讀書生涯,不說是博覽群書、通曉古今,書也是讀了不少了,因此對此也多少有些了解了。
此時趙佶讓李三堅說說治國之策,李三堅也多少能說些了。
可此時令李三堅驚訝的並不是趙佶、曾布讓李三堅說什麽治國之策,而是趙佶口中所言的無時無刻不想著承父兄之志,他欲勵精圖治、革故鼎新、開疆拓土?這還是宋徽宗嗎?李三堅心中暗道。
在李三堅的印象之中,宋徽宗乃是個昏君,是亡國zhi君,是荒淫之君,可面前的這位,從前李三堅視作是師是兄的哥們,他還是宋徽宗嗎?若趙佶一直能夠這樣下去,宋還會亡國嗎?
是不是搞錯了?是不是重名啊?李三堅此時心中是萬般疑惑,可心中又實在想不起來是否有人與蔡京重名?
管他的了,李三堅心中暗道,既然想不明白就不去想他了,今後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於是李三堅考慮良久後開口道:“陛下,微臣以為當外儒內法,劑之以道,此為微臣拙見,望陛下不要怪罪。”
“外儒內法,劑之以道?何人怪罪你了?快快說來聽聽。”趙佶搖頭道。
李三堅就是有些過於謹小慎微了,哪裏像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官員?青年官員是年輕,富有朝氣,敢打敢說,敢於評擊朝政,他就像個久經世故的老人?此時的趙佶與曾布均有這種感覺。
“如此,微臣就班門弄斧了?”李三堅謙恭的態度使得趙佶、曾布有了一種想將他按在地上狠揍一頓的沖動。。。
“儒學治國之道無非就是‘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其乃是中庸之道。而法家是以‘法’‘術’‘勢’為其道。‘以道立天下’‘無為而治’,此乃道家之君人南面之術。
臣竊以為無論是何種治國之道,當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李三堅隨後一字一句、緩緩的說道:“微臣以為治國當有四道。治國有道,得道大安,一也,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木,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創業守成,文武並用,二也,文武之道,各隨其時,取也,守也,各有其宜,文武如人之雙足,缺一或殘次不齊均不可取;多難興邦,逸豫亡身,三也。。。”
李三堅說興奮了,站起身來在殿中來回踱步,走來走去的,趙佶也不在意,與曾布一起聽入了神。
“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本朝文忠公亦雲,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此三也;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李卿家,且慢,且慢。”趙佶忽然打斷了李三堅的話,轉頭對梁師成、楊戩說道:“為何不謄錄?”
“陛下。。。奴婢。。。奴婢。。。” 梁師成、楊戩也聽入了神,趙佶忽然開口詢問,頓時嚇了一跳,支支吾吾的半響未說出話來。
“還不速速準備筆墨,謄錄下來?”趙佶沈下臉說道。
梁師成、楊戩等內臣聞言頓時就手忙腳亂的取了一些筆墨紙硯過來,放在案上,看著李三堅。
李三堅點點頭接著說道:“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此四也,《易》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方能身安而家國可保。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爝火之方微也,一指之所能息也。及其燎原。雖江河之水,弗能救矣。鴻鵠之未孚也,可俯而窺也,及其翺翔浮雲,雖蒲且之巧,弗能加矣。”
“陛下”李三堅說完之後,拱手說道:“此為微臣治國四道,誠請陛下、曾相公斧正。”
“如何?”趙佶與曾布對視了一眼後問道。
“李狀元果然大才也!”曾布點點頭後對李三堅說道:“外儒內法,劑之以道?凡事總有其緊要之處,李翰韌的緊要住處又在哪裏?”
李三堅看了看趙佶,又看了看曾布,隨後答道:“臣竊以為當行‘無為而治’,當廣立博士、輕民徭役、重本抑末、發展生產,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賦斂無度,天下多事,仁義不施,百姓困苦而主不收恤,必然會引起天下動蕩。”
其實李三堅心中此時根本是不太讚同純粹無為而治的,無為而治是在什麽情況之下可以實施的?是在天下太平之時。
而目前來講,整個宋也許只有李三堅明白遽變將至,此時當以無為而治加上霸道為國策,也就是王霸道雜之,甚至施行極端的軍功授爵制,整軍備戰,以全國之力,數十年之功,抵禦北方強虜的崛起。
可目前到底是什麽時候,李三堅又被弄糊塗了,同時李三堅若放出此言,定將會引起朝野震動,皇帝趙佶也許會‘龍顏大怒’,自己小命也許不保,至少會被罷官免職,那麽自己八年的努力豈不是付諸東流?
同時無為而治是新任副相曾布提出的治國之道,自己豈能輕易改之?
李三堅此時心中是苦惱之極。。。
“廣立博士、輕民徭役、重本抑末、發展生產,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賦斂無度,天下多事。”趙佶聞言對曾布笑道:“李翰韌所言倒是與卿家不謀而合啊。”
“老朽已垂垂老矣,李翰韌正當青春年少,真乃是後生可畏也。”曾布聞言也笑道。
“卿家說的是。”趙佶微笑著點點頭,似乎是不經意的對李三堅說道:“李翰韌去送別老相國章惇了?”
糟糕,糟糕,糟天下之糕!完了,完了,完天下之蛋!趙佶不經意的一句話將李三堅嚇出了一身白毛汗。。。
他怎麽知道了?僅僅隔了一天啊?李三堅心中暗暗叫苦道。
此時的李三堅背心已經濕透了,綠色官袍背心處出現了一大塊的汗漬,但並不是因為是夏季炎熱的緣故,在皇宮殿中,雖夏季炎熱,但卻是異常涼爽。
自己太冒失了,太小覷了皇城司的能力了,太小覷了趙佶的手段了。。。李三堅此時大腦急速運轉著,思考著對策或者措辭。
若稍有不慎,李三堅之前的努力必將會是付諸東流,罷官免職也許還是輕的,抄家流放都有可能。同時引起皇帝厭惡,今後還有李三堅什麽好果子吃?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此時李三堅忽然想起了自己偶爾得之的鬼谷子兵法十三篇,其中就有這麽一段文字,意思就是怎麽說服他人或者君王,而要想說服他人,務必要先悄悄的揣測,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徹辨明所得所失。
趙佶是什麽人?自幼父母雙亡,與李三堅自幼喪父有些相同,因此可以以此來打動他?李三堅心中暗暗分析道。
“陛下,臣非送別相國,還是送別一位老人。”這些念頭只在李三堅的腦海之中轉了片刻,片刻之後李三堅神情淡然的說道:“微臣自幼喪父,與母相依為命,因此臣是見不得一位老人晚年淒涼,臣也因此冒死送別我大宋一位老人而已。”
不知道趙佶是否了解自己與章惇談話的內容?李三堅心中暗道,應該不會吧?當時十裏長亭中只自己與章惇二人,難不成亭頂還有皇城司之人?他娘的,當時也沒註意亭頂是否有人啊啊啊???
“李翰韌真乃是個厚道人也。”趙佶聞言果然心中大慰,不由得嘆道。
“冒死?李卿家何談死字?”趙佶隨後似笑非笑的問道。
“李狀元不計前嫌,真是宅心仁厚。”曾布也說道。
宋以孝治天下,李三堅終於以“仁孝”二字蒙混過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陛下”李三堅為難的對趙佶說道:“微臣實在是不知該從何說起啊?”
在他們如此相逼之下,只要他們起個頭,那麽自己再胡亂說一番不就完了?李三堅心中暗暗盤算道,反正是他們逼的,說的不好,也不是自己的錯,就算是說的天馬行空,說的一塌糊塗,料趙佶也不會降罪的。
“朕自承大統以來,無時無刻不想著承父兄之志。”趙佶聞言緩緩的說道:“洎總威柄,發揮強剛,黜除奸回,修覆法度。懷柔以文,震疊有武,繼而憺威四夷,拓土千裏。”
趙佶頓了一頓後接著說道:“章卿家時常對朕說起,當下當行無為而治,可有人對朕提起,無為而治乃是黃老之道,當行法家治國之道,當行嚴刑峻法。不知李卿家對此有何見解?只管說便是,今日無論你說什麽,朕絕不會降罪於你。”
“陛下,請容微臣思慮片刻。”李三堅聞言說道。
趙佶口中所言的治國之策,無非就是歷朝歷代的三種治國學說,其一就是法家的“法治”,主張以嚴刑峻法來治理天下;其二就是儒家的“人治”,主張施行仁政,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作用;最後的就是道家的“無為而治”,順時勢和民心,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自李三堅來到這個世上以來,八年的讀書生涯,不說是博覽群書、通曉古今,書也是讀了不少了,因此對此也多少有些了解了。
此時趙佶讓李三堅說說治國之策,李三堅也多少能說些了。
可此時令李三堅驚訝的並不是趙佶、曾布讓李三堅說什麽治國之策,而是趙佶口中所言的無時無刻不想著承父兄之志,他欲勵精圖治、革故鼎新、開疆拓土?這還是宋徽宗嗎?李三堅心中暗道。
在李三堅的印象之中,宋徽宗乃是個昏君,是亡國zhi君,是荒淫之君,可面前的這位,從前李三堅視作是師是兄的哥們,他還是宋徽宗嗎?若趙佶一直能夠這樣下去,宋還會亡國嗎?
是不是搞錯了?是不是重名啊?李三堅此時心中是萬般疑惑,可心中又實在想不起來是否有人與蔡京重名?
管他的了,李三堅心中暗道,既然想不明白就不去想他了,今後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於是李三堅考慮良久後開口道:“陛下,微臣以為當外儒內法,劑之以道,此為微臣拙見,望陛下不要怪罪。”
“外儒內法,劑之以道?何人怪罪你了?快快說來聽聽。”趙佶搖頭道。
李三堅就是有些過於謹小慎微了,哪裏像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官員?青年官員是年輕,富有朝氣,敢打敢說,敢於評擊朝政,他就像個久經世故的老人?此時的趙佶與曾布均有這種感覺。
“如此,微臣就班門弄斧了?”李三堅謙恭的態度使得趙佶、曾布有了一種想將他按在地上狠揍一頓的沖動。。。
“儒學治國之道無非就是‘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其乃是中庸之道。而法家是以‘法’‘術’‘勢’為其道。‘以道立天下’‘無為而治’,此乃道家之君人南面之術。
臣竊以為無論是何種治國之道,當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李三堅隨後一字一句、緩緩的說道:“微臣以為治國當有四道。治國有道,得道大安,一也,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木,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創業守成,文武並用,二也,文武之道,各隨其時,取也,守也,各有其宜,文武如人之雙足,缺一或殘次不齊均不可取;多難興邦,逸豫亡身,三也。。。”
李三堅說興奮了,站起身來在殿中來回踱步,走來走去的,趙佶也不在意,與曾布一起聽入了神。
“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本朝文忠公亦雲,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此三也;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李卿家,且慢,且慢。”趙佶忽然打斷了李三堅的話,轉頭對梁師成、楊戩說道:“為何不謄錄?”
“陛下。。。奴婢。。。奴婢。。。” 梁師成、楊戩也聽入了神,趙佶忽然開口詢問,頓時嚇了一跳,支支吾吾的半響未說出話來。
“還不速速準備筆墨,謄錄下來?”趙佶沈下臉說道。
梁師成、楊戩等內臣聞言頓時就手忙腳亂的取了一些筆墨紙硯過來,放在案上,看著李三堅。
李三堅點點頭接著說道:“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此四也,《易》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方能身安而家國可保。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爝火之方微也,一指之所能息也。及其燎原。雖江河之水,弗能救矣。鴻鵠之未孚也,可俯而窺也,及其翺翔浮雲,雖蒲且之巧,弗能加矣。”
“陛下”李三堅說完之後,拱手說道:“此為微臣治國四道,誠請陛下、曾相公斧正。”
“如何?”趙佶與曾布對視了一眼後問道。
“李狀元果然大才也!”曾布點點頭後對李三堅說道:“外儒內法,劑之以道?凡事總有其緊要之處,李翰韌的緊要住處又在哪裏?”
李三堅看了看趙佶,又看了看曾布,隨後答道:“臣竊以為當行‘無為而治’,當廣立博士、輕民徭役、重本抑末、發展生產,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賦斂無度,天下多事,仁義不施,百姓困苦而主不收恤,必然會引起天下動蕩。”
其實李三堅心中此時根本是不太讚同純粹無為而治的,無為而治是在什麽情況之下可以實施的?是在天下太平之時。
而目前來講,整個宋也許只有李三堅明白遽變將至,此時當以無為而治加上霸道為國策,也就是王霸道雜之,甚至施行極端的軍功授爵制,整軍備戰,以全國之力,數十年之功,抵禦北方強虜的崛起。
可目前到底是什麽時候,李三堅又被弄糊塗了,同時李三堅若放出此言,定將會引起朝野震動,皇帝趙佶也許會‘龍顏大怒’,自己小命也許不保,至少會被罷官免職,那麽自己八年的努力豈不是付諸東流?
同時無為而治是新任副相曾布提出的治國之道,自己豈能輕易改之?
李三堅此時心中是苦惱之極。。。
“廣立博士、輕民徭役、重本抑末、發展生產,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賦斂無度,天下多事。”趙佶聞言對曾布笑道:“李翰韌所言倒是與卿家不謀而合啊。”
“老朽已垂垂老矣,李翰韌正當青春年少,真乃是後生可畏也。”曾布聞言也笑道。
“卿家說的是。”趙佶微笑著點點頭,似乎是不經意的對李三堅說道:“李翰韌去送別老相國章惇了?”
糟糕,糟糕,糟天下之糕!完了,完了,完天下之蛋!趙佶不經意的一句話將李三堅嚇出了一身白毛汗。。。
他怎麽知道了?僅僅隔了一天啊?李三堅心中暗暗叫苦道。
此時的李三堅背心已經濕透了,綠色官袍背心處出現了一大塊的汗漬,但並不是因為是夏季炎熱的緣故,在皇宮殿中,雖夏季炎熱,但卻是異常涼爽。
自己太冒失了,太小覷了皇城司的能力了,太小覷了趙佶的手段了。。。李三堅此時大腦急速運轉著,思考著對策或者措辭。
若稍有不慎,李三堅之前的努力必將會是付諸東流,罷官免職也許還是輕的,抄家流放都有可能。同時引起皇帝厭惡,今後還有李三堅什麽好果子吃?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此時李三堅忽然想起了自己偶爾得之的鬼谷子兵法十三篇,其中就有這麽一段文字,意思就是怎麽說服他人或者君王,而要想說服他人,務必要先悄悄的揣測,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徹辨明所得所失。
趙佶是什麽人?自幼父母雙亡,與李三堅自幼喪父有些相同,因此可以以此來打動他?李三堅心中暗暗分析道。
“陛下,臣非送別相國,還是送別一位老人。”這些念頭只在李三堅的腦海之中轉了片刻,片刻之後李三堅神情淡然的說道:“微臣自幼喪父,與母相依為命,因此臣是見不得一位老人晚年淒涼,臣也因此冒死送別我大宋一位老人而已。”
不知道趙佶是否了解自己與章惇談話的內容?李三堅心中暗道,應該不會吧?當時十裏長亭中只自己與章惇二人,難不成亭頂還有皇城司之人?他娘的,當時也沒註意亭頂是否有人啊啊啊???
“李翰韌真乃是個厚道人也。”趙佶聞言果然心中大慰,不由得嘆道。
“冒死?李卿家何談死字?”趙佶隨後似笑非笑的問道。
“李狀元不計前嫌,真是宅心仁厚。”曾布也說道。
宋以孝治天下,李三堅終於以“仁孝”二字蒙混過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