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挺起一身傲骨
關燈
小
中
大
原來章惇與蘇軾還有此等淵源、此等恩怨糾葛,真是令人嘆息,李三堅聽完曾布講述後,心中是驚訝不已。
蘇軾早年與章惇關系甚密,兩人是一見如故、相交甚得,成為了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知交好友,兩人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情同手足。
兩人之間的關系在宋元祐之前均是如此,關系好的不能再好了,穿一條褲子都嫌肥。。。
已故宰相王珪因忌恨,利用蘇軾所作的詩句,給蘇軾安上了“不臣”的罪名,蘇軾也因此被下了大獄,並差點死在獄中,此就是“烏臺詩案”。
在“烏臺詩案”之中,章惇已居執政高位,但章惇卻不顧自身安危,全力營救蘇軾,與王珪發生了激烈的正面沖突,最後在章惇的周旋之下,蘇軾才安然無恙,蘇軾為此對章惇是滿懷感激之情。
兩人交惡始於元祐年間,蘇軾重返朝廷之時,蘇軾恃才傲物,說話有些口無遮攔,隔三差五的經常開章惇的玩笑,三番五次的,使得章惇心中逐漸產生了怨恨。
坊間傳聞,章惇是luan倫所生,章惇出生後差點被按在水中淹死。。。後被人勸阻,才撿回了一條命。
因此章惇對其身世是頗為諱莫如深的。
後章惇被貶黜至湖州為官,蘇軾以一首詩相送,使得章惇勃然大怒,但當時並未發作。
“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功名誰使連三捷,身世何緣得兩忘。。。”這就是蘇軾所作的詩句,蘇軾的原意本是在安慰章惇,但說者無心,聽著有意,章惇為此心中是極為不快。
其實這並不是兩人交惡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政見不同,就是因為黨爭。
章惇追隨王安石,是變法的中堅力量,而蘇軾卻始終追隨司馬光等人,使得二人經常針鋒相對的,蘇軾大大咧咧的,並不以政見不同而交友,但章惇卻是懷恨在心,最後對蘇軾是恨之入骨。
章惇最後得勢,將蘇軾是一貶再貶,使盡手段,差點將蘇軾整死在流放途中。
蘇軾與章惇之間發生的恩怨糾葛,使得李三堅心中不斷暗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時李三堅心中是異常納悶,納悶曾布為何對自己談起這些往事?
李三堅是什麽人?一名不足十七歲的少年書生而已,雖從前在學子當中闖出了一些名頭,如號“李句讀”,並且其中還多少有些調侃的意思,雖李三堅鋒芒稍露,但對於曾布此等人物來說,李三堅就是一只螻蟻,甚至連螻蟻都不如,連眼皮都不會擡一下的,更何況李三堅目前貢舉落第,而落第的舉子不如雞。。。因而此時曾布為何如此,使得李三堅心中是萬般疑惑。
“就是因為此,在下就。。。就下第了?”李三堅雖心中對此有疑問,但隨後猶豫的問了另外一個問題。
“是也不是,不完全是。”曾布答道。
李三堅聞言沈默不語,章惇當政,並且李三堅通過曾布了解到,章惇此人性情較烈,心眼還小,睚眥必報的,如此,自己被此人黜落還不是很意外的,是有其前因後果的,以章惇與蘇軾的恩怨,以章惇的性格,豈能容忍蘇軾的門下弟子朝中為官?
而同時李三堅也終於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蘇軾為何莫名其妙的將自己逐出師門。。。
是蘇軾為了保護自己,是蘇軾為了讓李三堅順利及第,除此之外,李三堅找不出任何其他理由。
恩師他老人家不知現在怎樣了?李三堅心中暗暗感動,從前心中對蘇軾的一絲怨懟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可正如曾布所言,蘇軾此舉沒有半點用處,李三堅一樣被無情的黜落,同時李三堅已經引起了章惇的註意,那麽李三堅此時已經是身處險境了。
李三堅此時身上忽然感到一陣寒冷,冷汗已經打濕了背上的棉袍。
要知道章惇此時要對李三堅下手,就跟捏死一只螞蟻差不了多少。。。
要不幹脆找個機會,帶著自己家人就此離開京師,逃之夭夭?李三堅心中暗道。
李三堅隨後就立即否定了自己這個想法,若章惇真的想下手,那麽李三堅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是死路一條。
“李解元。”曾布見李三堅一副驚魂未定的模樣,於是微微一笑問道:“李解元今後有何打算?”
曾布頓了一頓又問道:“或者。。。或者李解元心中有何抱負?”
“下第之人,哪裏敢言抱負二字?”李三堅聞言苦笑道:“要說打算,那就是在下目前只想為溫飽而奔波。”
“呵呵”曾布聞言笑道:“李解元不必如此,老夫有兩條路可供李解元擇選,不知願否?”
兩條路?李三堅聞言起身拱手說道:“請曾公明言。”
“一則就是特奏名進士,二則就是老夫舉薦你前往他處為官。”曾布撚了撚胡須說道。
“特奏名?舉薦?”李三堅聞言詫異的問道。
宋通過科舉省試,謂之正奏名。而與其相對應的就是特奏名,特奏名又名恩科或恩榜,就是朝廷賜予屢試不第或者年邁舉子出身或官銜,安撫、籠絡天下落第士子之心,使他們不會心生怨懟。
不過特奏名參與殿試的資格是極為嚴苛的,舉子參加五至六次、甚至七八次貢舉仍是不舉,且年齡在五六十歲以上,才有可能獲得特奏名資格,參加殿試。
或者說你有特殊本事,那麽得到皇帝的恩準之後,亦可參加殿試獲得功名和官職。
只不過通過這樣途徑得到的官職一般情況之下是沒有任何實權的,只是給予一定的俸祿讓其養老而已。
同時通過這樣途徑獲取功名,或被士子乃至一般百姓鄙視的,會被人瞧不起的。
而舉薦或被稱作薦舉,是宋的另一種選官制度,簡單的說就是被舉人通過舉主舉薦而獲得官職,同時實行舉官連坐之制。
舉士、舉官、舉高德、碩學、至孝、節婦,選人改官等等都包含在薦舉之制當中。
一般來說,若舉主是朝廷重臣,甚至是宰、執,那麽被舉人得官就相對容易了許多,這也是高官門前門庭若市的根本原因。
只不過通過這種途徑得到官職之人,幾乎就沒有人能夠身居高位,沒有人能夠坐上宰、執之位,宰、執唯進士科及第之人。
此時曾布若真的舉薦李三堅,那麽李三堅有很大可能入仕,只不過是官還是吏,是文官還是武官,就很難說了,並且有很大可能去偏遠之地任官吏,如回到廣南路。
此為一般人做夢都想得到的機會,此時擺在了李三堅的面前。。。
李三堅此時終於聽懂了曾布的意思。
李三堅考慮良久,對曾布深深的施了一禮道:“小子微賤之人,又是下第之人,怎堪曾公如此擡愛?小子甚為惶恐,不過在下仍是要拒絕曾公的好意了。”
“多謝曾公了。”李三堅又是深深的一禮之後,就轉身欲離開此地。
特奏名?此時章惇當道,李三堅連正奏名都撈不到,如此苛刻的特奏名哪裏還有希望?沒有一絲可能,李三堅對此是清醒無比,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再尋羞辱與煩惱?
而舉薦為官,李三堅更是不願意了,原因其一是因為李三堅還搞不清楚曾布到底是何目的,因而此時李三堅可不願意輕易聽信他人之言,其二就是李三堅家中再怎麽是貧寒之家,可這點骨氣還是有的。
被他人嘲弄、羞辱,是李三堅無法忍受的。
“你。。。你這是為何?”曾布將李三堅轉身就欲離去,於是愕然喊住李三堅問道。
曾布原本想給予了李三堅如此之大的恩惠,換做一般人早就趴在地上喊爺爺了,可李三堅卻根本不理會,轉身就欲離去,況且李三堅的處境,曾布也是清楚的,此時若自己庇佑李三堅,那麽李三堅的日子就要好過的多,可李三堅。。。此使得曾布驚訝不已。
“不知曾公可否聽到過一句話?”李三堅轉身緩緩的問道。
“何言?”曾布問道。
“在哪裏跌倒的,就從哪裏爬起來。”李三堅淡淡的說道:“我意已決,準備來年再舉。”
不就是科舉嗎?不就是考試嗎?不就是做文章嗎?李三堅心中暗暗發狠道,你章惇不是此次下拌,讓我下第嗎?那麽我來年再舉,老子看你又當如何?
跌倒了,爬起來,挺起一身傲骨!
“你就不怕再次下第?”曾布反問道。
李三堅聞言淡淡的答道:“世間自有公論。”
“在哪裏跌倒的,就從哪裏爬起來?”李三堅走後,曾布喃喃自語道。
。。。。。。。。
三個月後瓊臺儋州
“爹爹,沒有,翰韌下第了。”蘇軾之子蘇過拿著一份朝廷邸報對蘇軾說道。
蘇軾點點頭後說道:“意料之中。”
“可爹爹你為何執意要將這個孩子逐出師門啊?”蘇過聞言詫異的問道。
“此人所言你又不是沒有聽過。”蘇軾瞪了蘇過一眼道:“今後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與我無關。”
蘇過聞言沈默不語。
“不過你還是以你自己的名義給他去封書信吧。”蘇軾最後說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蘇軾早年與章惇關系甚密,兩人是一見如故、相交甚得,成為了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知交好友,兩人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情同手足。
兩人之間的關系在宋元祐之前均是如此,關系好的不能再好了,穿一條褲子都嫌肥。。。
已故宰相王珪因忌恨,利用蘇軾所作的詩句,給蘇軾安上了“不臣”的罪名,蘇軾也因此被下了大獄,並差點死在獄中,此就是“烏臺詩案”。
在“烏臺詩案”之中,章惇已居執政高位,但章惇卻不顧自身安危,全力營救蘇軾,與王珪發生了激烈的正面沖突,最後在章惇的周旋之下,蘇軾才安然無恙,蘇軾為此對章惇是滿懷感激之情。
兩人交惡始於元祐年間,蘇軾重返朝廷之時,蘇軾恃才傲物,說話有些口無遮攔,隔三差五的經常開章惇的玩笑,三番五次的,使得章惇心中逐漸產生了怨恨。
坊間傳聞,章惇是luan倫所生,章惇出生後差點被按在水中淹死。。。後被人勸阻,才撿回了一條命。
因此章惇對其身世是頗為諱莫如深的。
後章惇被貶黜至湖州為官,蘇軾以一首詩相送,使得章惇勃然大怒,但當時並未發作。
“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功名誰使連三捷,身世何緣得兩忘。。。”這就是蘇軾所作的詩句,蘇軾的原意本是在安慰章惇,但說者無心,聽著有意,章惇為此心中是極為不快。
其實這並不是兩人交惡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政見不同,就是因為黨爭。
章惇追隨王安石,是變法的中堅力量,而蘇軾卻始終追隨司馬光等人,使得二人經常針鋒相對的,蘇軾大大咧咧的,並不以政見不同而交友,但章惇卻是懷恨在心,最後對蘇軾是恨之入骨。
章惇最後得勢,將蘇軾是一貶再貶,使盡手段,差點將蘇軾整死在流放途中。
蘇軾與章惇之間發生的恩怨糾葛,使得李三堅心中不斷暗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時李三堅心中是異常納悶,納悶曾布為何對自己談起這些往事?
李三堅是什麽人?一名不足十七歲的少年書生而已,雖從前在學子當中闖出了一些名頭,如號“李句讀”,並且其中還多少有些調侃的意思,雖李三堅鋒芒稍露,但對於曾布此等人物來說,李三堅就是一只螻蟻,甚至連螻蟻都不如,連眼皮都不會擡一下的,更何況李三堅目前貢舉落第,而落第的舉子不如雞。。。因而此時曾布為何如此,使得李三堅心中是萬般疑惑。
“就是因為此,在下就。。。就下第了?”李三堅雖心中對此有疑問,但隨後猶豫的問了另外一個問題。
“是也不是,不完全是。”曾布答道。
李三堅聞言沈默不語,章惇當政,並且李三堅通過曾布了解到,章惇此人性情較烈,心眼還小,睚眥必報的,如此,自己被此人黜落還不是很意外的,是有其前因後果的,以章惇與蘇軾的恩怨,以章惇的性格,豈能容忍蘇軾的門下弟子朝中為官?
而同時李三堅也終於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蘇軾為何莫名其妙的將自己逐出師門。。。
是蘇軾為了保護自己,是蘇軾為了讓李三堅順利及第,除此之外,李三堅找不出任何其他理由。
恩師他老人家不知現在怎樣了?李三堅心中暗暗感動,從前心中對蘇軾的一絲怨懟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可正如曾布所言,蘇軾此舉沒有半點用處,李三堅一樣被無情的黜落,同時李三堅已經引起了章惇的註意,那麽李三堅此時已經是身處險境了。
李三堅此時身上忽然感到一陣寒冷,冷汗已經打濕了背上的棉袍。
要知道章惇此時要對李三堅下手,就跟捏死一只螞蟻差不了多少。。。
要不幹脆找個機會,帶著自己家人就此離開京師,逃之夭夭?李三堅心中暗道。
李三堅隨後就立即否定了自己這個想法,若章惇真的想下手,那麽李三堅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是死路一條。
“李解元。”曾布見李三堅一副驚魂未定的模樣,於是微微一笑問道:“李解元今後有何打算?”
曾布頓了一頓又問道:“或者。。。或者李解元心中有何抱負?”
“下第之人,哪裏敢言抱負二字?”李三堅聞言苦笑道:“要說打算,那就是在下目前只想為溫飽而奔波。”
“呵呵”曾布聞言笑道:“李解元不必如此,老夫有兩條路可供李解元擇選,不知願否?”
兩條路?李三堅聞言起身拱手說道:“請曾公明言。”
“一則就是特奏名進士,二則就是老夫舉薦你前往他處為官。”曾布撚了撚胡須說道。
“特奏名?舉薦?”李三堅聞言詫異的問道。
宋通過科舉省試,謂之正奏名。而與其相對應的就是特奏名,特奏名又名恩科或恩榜,就是朝廷賜予屢試不第或者年邁舉子出身或官銜,安撫、籠絡天下落第士子之心,使他們不會心生怨懟。
不過特奏名參與殿試的資格是極為嚴苛的,舉子參加五至六次、甚至七八次貢舉仍是不舉,且年齡在五六十歲以上,才有可能獲得特奏名資格,參加殿試。
或者說你有特殊本事,那麽得到皇帝的恩準之後,亦可參加殿試獲得功名和官職。
只不過通過這樣途徑得到的官職一般情況之下是沒有任何實權的,只是給予一定的俸祿讓其養老而已。
同時通過這樣途徑獲取功名,或被士子乃至一般百姓鄙視的,會被人瞧不起的。
而舉薦或被稱作薦舉,是宋的另一種選官制度,簡單的說就是被舉人通過舉主舉薦而獲得官職,同時實行舉官連坐之制。
舉士、舉官、舉高德、碩學、至孝、節婦,選人改官等等都包含在薦舉之制當中。
一般來說,若舉主是朝廷重臣,甚至是宰、執,那麽被舉人得官就相對容易了許多,這也是高官門前門庭若市的根本原因。
只不過通過這種途徑得到官職之人,幾乎就沒有人能夠身居高位,沒有人能夠坐上宰、執之位,宰、執唯進士科及第之人。
此時曾布若真的舉薦李三堅,那麽李三堅有很大可能入仕,只不過是官還是吏,是文官還是武官,就很難說了,並且有很大可能去偏遠之地任官吏,如回到廣南路。
此為一般人做夢都想得到的機會,此時擺在了李三堅的面前。。。
李三堅此時終於聽懂了曾布的意思。
李三堅考慮良久,對曾布深深的施了一禮道:“小子微賤之人,又是下第之人,怎堪曾公如此擡愛?小子甚為惶恐,不過在下仍是要拒絕曾公的好意了。”
“多謝曾公了。”李三堅又是深深的一禮之後,就轉身欲離開此地。
特奏名?此時章惇當道,李三堅連正奏名都撈不到,如此苛刻的特奏名哪裏還有希望?沒有一絲可能,李三堅對此是清醒無比,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再尋羞辱與煩惱?
而舉薦為官,李三堅更是不願意了,原因其一是因為李三堅還搞不清楚曾布到底是何目的,因而此時李三堅可不願意輕易聽信他人之言,其二就是李三堅家中再怎麽是貧寒之家,可這點骨氣還是有的。
被他人嘲弄、羞辱,是李三堅無法忍受的。
“你。。。你這是為何?”曾布將李三堅轉身就欲離去,於是愕然喊住李三堅問道。
曾布原本想給予了李三堅如此之大的恩惠,換做一般人早就趴在地上喊爺爺了,可李三堅卻根本不理會,轉身就欲離去,況且李三堅的處境,曾布也是清楚的,此時若自己庇佑李三堅,那麽李三堅的日子就要好過的多,可李三堅。。。此使得曾布驚訝不已。
“不知曾公可否聽到過一句話?”李三堅轉身緩緩的問道。
“何言?”曾布問道。
“在哪裏跌倒的,就從哪裏爬起來。”李三堅淡淡的說道:“我意已決,準備來年再舉。”
不就是科舉嗎?不就是考試嗎?不就是做文章嗎?李三堅心中暗暗發狠道,你章惇不是此次下拌,讓我下第嗎?那麽我來年再舉,老子看你又當如何?
跌倒了,爬起來,挺起一身傲骨!
“你就不怕再次下第?”曾布反問道。
李三堅聞言淡淡的答道:“世間自有公論。”
“在哪裏跌倒的,就從哪裏爬起來?”李三堅走後,曾布喃喃自語道。
。。。。。。。。
三個月後瓊臺儋州
“爹爹,沒有,翰韌下第了。”蘇軾之子蘇過拿著一份朝廷邸報對蘇軾說道。
蘇軾點點頭後說道:“意料之中。”
“可爹爹你為何執意要將這個孩子逐出師門啊?”蘇過聞言詫異的問道。
“此人所言你又不是沒有聽過。”蘇軾瞪了蘇過一眼道:“今後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與我無關。”
蘇過聞言沈默不語。
“不過你還是以你自己的名義給他去封書信吧。”蘇軾最後說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