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大爭再起(4K)
關燈
小
中
大
第681章大爭再起(4K)
呂武在“新鄭”逗留了八天,主要是跟子產聊一些“法”上面的話題。
總的來說,子產要變法以圖鄭國變強,大部分制定的“法”是用來限制和剝削貴族,少部分的“法”則是給泥濘階層打開了上進的通道。
在任何一個國家之中,肯定是普通人占了多數,一旦作為多數的普通人爆發出某種熱情,能夠使得國家興盛,也能讓國家陷入萬丈深淵。
呂武跟子產的交流得出一個結論,真的要讓子產在鄭國變法成功,太久遠的未來不好說,短時間內鄭國必然會得到極強的國力增漲。
“侯氏所求攜土歸晉,彼土仍歸己有。”士匄以一種侯晉是個傻子的表情講了那麽一句。
侯晉之前只是不滿意在鄭國的上進通道被關上,近期子產變法一再損害鄭國貴族階層的利益,作為鄭國公族的那一批“主人翁”明白國家好了他們才能更好,公族封主願意忍耐一時的吃虧。
鄭國那些不是公族一員的貴族,國家變得強大他們當然能夠得利,心態方面跟公族封主則是不一樣的。
說白了,鄭國是公族的鄭國,輪不到他們這些外姓貴族掌握鄭國的話語權。
另外一點,鄭國跟很多由公族來主政的諸侯國一樣,外姓的天花板太低,日常遭受的各種剝削則是非常嚴重。沒有能力反抗只能默默忍受,有了別的出路誰還不懂用腳投票?
士匄說道:“我聽聞鄭執政弄法,公族多有漏洞,苦僅在外姓。”
用詞是“弄法”,不是“變法”。
說起制定律法,老範家是專業的呀。
晉國的很多律法就是出自範氏,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並執行,但也僅是在國家層面上,管不到有自己封地的貴族。
在這個“臣下之臣非君之臣”的時代,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國中之國”,每一名有封地的貴族都有權在自己的地盤選擇執行什麽律法,外人是無法也沒有理由進行幹涉的。
所謂的“國家層面”可以理解為,一國之君有權力在既定框架上指使和約束眾貴族,也就是貴族的稅、賦和禮儀,一旦貴族完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一國之君無權幹涉眾貴族想在自己的領地上玩什麽。
同理,貴族一旦自己也搞了“分封”,他們的“臣下之臣”也就有了自己的“小王國”,一樣是在“臣下之臣”完成自己的任務後,無法也不能去強加幹涉。
在這種“宗法”之下,玩的就是一種“套娃”的游戲,一層管理著一層來維持整個國家的運作和協同。
那麽玩其實也沒有毛病,誰讓通信困難,道路交通又堪憂呢。
任何時期都有符合當代的制度,條件不成熟非要去玩太先進的玩法,最大的可能性是把自己折騰死。
呂武就沒有玩太多“先進”的玩意,陰氏內部執行的制度也是一種循環漸進的方式。
總不能在要求通訊會耗費至少半個月的時間前提下,要求每一處封地的負責人一旦出事在下一秒就進行匯報吧?完全不可能的嘛!
他們已經回到“新田”,各自休息了半個月才覆工。
範氏現在主導南方,並且呂武還將鄭國、宋國和吳國的邦交權給了他們,等於說在南方事務上有著壓倒性的話語權。
士匄對於呂武的“饋贈”自然是滿意到不能再滿意,範氏也很想像陰氏打崩秦國和兼並白翟、狐氏那般來玩弄鄭國,可能會加上曹國,達到獨霸的目標。
鄭國侯氏還是呂武搭橋牽線才跟範氏聯絡上,侯晉開出來的價碼明顯有些高了。
侯氏並不是對鄭國有異心的五個氏族之首,作為真正大佬的其實是尉氏。
這個尉氏有一個叫尉止的人擔任司馬(不是管軍事,算是執法官),他在子駟當政期間沒少提出異議,但也只能是一再反對無果罷了。
另外三個氏族是司氏、堵氏、子師氏,僅是看“氏”多少能明白他們的出身。拿“子師氏”來說,其實就是某任國君或儲君的老師。
這個“子師氏”是鄭國公族的一員,血脈關系上遠一些,同時也沒落了。
為什麽尉氏明明才是真大佬,反而讓侯晉那麽活躍?聽說過
“幕後之人”這個稱呼嗎?尉氏顯然想扮演這個角色。
呂武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心態在聽士匄述說鄭國那邊的情況,大體上並沒有什麽內心波瀾。
事實上,一應是公族政治的列國,他們內部的矛盾並不比晉國這邊小,只是列國的矛盾跟晉國掉了個而已。
晉國這邊是卿族壓制了公族。
各個諸侯國則是公族對非公族的貴族形成全面壓制。
認真說起來,晉國這邊的情況在當前時代才是一種不對勁,偏偏晉國非但沒有霸權即將衰弱的跡象,反而變得越來越興盛,給予很多人一種錯覺。
什麽錯覺?各國的公族以為自己是錯的,非公族的貴族則是認為公族封主已經腐朽,到了應該“換新天”的階段了。
呂武聽完士匄的講述,問道:“你欲如何?”
士匄連猶豫都沒有,直接說道:“不可使子產‘弄法’功成。”
沒什麽意外。
從國家的角度,鄭國變法圖強對晉國一是有利,長遠角度則是對晉國有害。
現階段晉國在楚國的爭霸游戲中用得上鄭國,也就是所謂的一是有利。
晉國不可能永遠跟楚國糾纏不輕,不管是晉國在爭霸中勝了或敗了,乃至於是出現一個不敗不勝的局面卻是不再繼續爭霸,有一個強大的鄭國當臨時都不是好事。
所以,長遠角度思考下來,鄭國變強對晉國明顯是有害的。
範氏卻沒想那麽遠,他們對鄭國已經產生野心,哪能容忍鄭國圖強的嘛!
士匄覺得自己大體上能了解呂武的執政方針,說道:“鄭不可強,亦不宜過弱。我可驅之與楚相爭?”
呂武補了一句:“宋與楚乃世仇。我觀吳亦敗之不甘。”
鄭國弱嗎?那是相對於晉國和楚國而言。
換作衛國、曹國、等等一些三流國家對上鄭國,一下子就會顯得鄭國很強大了。
強或者弱,要列上相爭的所有對象,不然單純講強弱就是在瞎幾把扯淡。
鄭國和宋國是公認的二流強國。
吳國有點不好單純從國力角度來評價強弱,要看看他們到底有多會玩。
宋國和鄭國這兩個二流強國再搭配一個不講規矩的吳國,有中原霸主在後面虎視眈眈,怎麽都能跟楚國掰一掰腕子的吧?
士匄當然有那麽想過,也就是讓鄭國、宋國和吳國能合作一塊搞楚國。
想法是有了,怎麽去操作很考驗智商,甚至關乎到交際手腕。
現在沒縱橫家,該怎麽不實際出力,單純依靠一張嘴巴去“遙控”別人,沒有成套的理論架構來支撐,一切從空白自己搞出方法,簡直是太難了!
範氏是玩“法”的。讓他們整出一套又一套的律法框架是本職工作,將律法成型再自己使用起來都未必能百分百執行,何況是去玩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呂武一聽士匄求助,怎麽來讓鄭國、宋國和吳國聽話,詫異道:“你乃中軍佐,攜伯國之勢,有何難處?”
有那能力就操作得大家都認為有必要,心甘情願地去付出。
不懂玩太覆雜的操作,以勢壓人還不懂怎麽玩嗎?
讓呂武去制作出玩法的策略,再分出該怎麽玩的步驟,到底是範氏負責,還是陰氏負責?產生了能夠收割的利益,怎麽處理?
範氏肯定不想陰氏在南方插一腳,想平白無故得到陰氏的幫助,有點想多了。
跟普通人為人處世的道理沒什麽區別,貴族與貴族的交往不是那麽一回事,有來有往才能友誼長久。
呂武送走了士匄,看著士匄的背影想道:“如果範氏玩不來,陷入泥潭對我也不是壞事。”
這個跟什麽呂武心理陰暗沒什麽關系,換作陰氏陷入泥潭的話,其餘的卿位家族也會是那樣的心態。
畢竟,晉國的卿位家族既是合作也是競爭的關系,真不是什麽關系上無比單純的朋友。
時間在大家都有事情做的過程中流逝。
又是一年的秋去冬來,再迎來春暖花開。
呂武一直捉摸不透自己所處的年代到底是公元前多少年,後來也就不再瞎琢磨了。
在這一段時間裏面,楚國對吳國的戰爭一直在持續。
宋國那邊給晉國遞了消息,傳聞中楚軍進行了分散,大肆地攻掠吳國人的定居點,雙方並沒有因為第三次“蕪湖之戰”分出勝負而減少流血,相反是流的血更多了。
這一次楚軍表現得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殘暴,卻也因為楚軍的殘暴而讓吳人的抵抗更堅決。
雙方在森林之中,在山地之上,在河流駕舟,在農田泥濘,一處處都有互相搏殺的身影。總的來說,楚軍的傷亡遠比吳人更少。
吳人後來不再跟楚軍正面搏殺,搞起了各種零零散散的破壞和暗殺,包括在水源下毒,有預謀和計劃地偷襲落單的楚軍,或是趁著夜色放火什麽的。
“此等戰事,見所未見也。”士匄覺得很震驚。
除了呂武之外,其餘人同樣吃驚。
那是跟他們理解中的戰爭屬於完全不同的風格,過於血腥和殘酷,再來就是亂成一鍋粥了。
中行吳問道:“鄭、宋坐視吳國慘狀?”
楚國對吳國的用兵沒有減少,相反是越投入越多,有點要將吳國從地圖上徹底抹去的狠勁。
士匄說道:“鄭、宋皆被楚驚嚇,不敢妄動。”
他們為什麽聚起來?不就是現在不允許吳國從地圖消失嘛!
沒有了吳國在邊上一直給楚國搗亂,難道要指望鄭國或宋國像吳國那樣不講規矩的亂玩?
呂武很失望地看了士匄一眼,看得士匄很是羞愧,再說道:“為今之計,我需出兵南下矣。”
去尼瑪的。
小弟不頂用。
老範家好像也能力不足。
無法坐視吳國亡國,晉國再不樂意也要上了。
他們已經修生養息了兩年,於當前這種大爭之世很難得。
太平日子不能過得太久,長時間不上戰場的話,一大幫人就要被養廢了。
元戎要搞團建活動啦?雖然是跟另一個霸主剛正面,一個個也是期待了起來。
兩年沒有納賦,大家夥光交稅,再不獲取一些戰利品,哪怕是小日子過得舒坦,關鍵是心裏不舒服啊!
呂武盯著士匄的眼睛,說道:“範氏出四‘師’,兩‘師’留駐‘虎牢’,餘下歸建。”
自知有愧的士匄站起來行禮應:“諾!”
呂武掃視其餘人一眼,不緊不慢地再次開口,說道:“餘‘卿’各出兩‘師’,每‘軍’空缺一‘師’使諸家補全。如何分配,各‘將’自處。”
所以,又是一次四個軍團齊出動?
魏絳欲言又止,最終還是不敢說話。
別說是兩年,哪怕是一天都能讓很多時間發生改變。
在這兩年的時間裏,陰氏和魏氏沒有了魏琦做主魏氏時期的親密,兩家算是徹底變得陌生,甚至還在“大荔”那邊出現了矛盾。
呂武有看到魏絳的異狀,懶得理罷了。
他看向中行吳,說道:“你率上軍先行往東,巡視衛、曹、魯、齊、紀、莒、譚諸國,親邀列國於‘虎牢’會盟。”
目前晉國的東面很熱鬧,衛國和曹國、魯國已經打了一年多,齊國還在不斷內部平亂,覆立不久的紀國和譚國忙著站穩腳跟,莒國則是欺負淮夷諸聯盟上癮了。
現在老大來活了,不管是正在開戰的衛國和曹國、魯國,還是其餘在幹什麽的列國,老老實實將自己手頭的事情摁下暫停鍵,乖乖等著老大安排。
這一下,魏絳的臉色更加不對勁;趙武則是露出了嫉妒的表情。
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趙氏在呂武的放縱下去了東面跑馬圈地,先後對長狄有了自己的動作。
看看呂武是怎麽個安排法,明顯是獨寵中行吳呀!
上軍去東面逛一圈,少不了禮物受到手軟,還能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禮物什麽的是其次,影響力才是至關重要!
趙武作為上軍佐可以撈到一些湯湯水水,心裏則是想道:“怎麽讓元戎更加支持我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呂武在“新鄭”逗留了八天,主要是跟子產聊一些“法”上面的話題。
總的來說,子產要變法以圖鄭國變強,大部分制定的“法”是用來限制和剝削貴族,少部分的“法”則是給泥濘階層打開了上進的通道。
在任何一個國家之中,肯定是普通人占了多數,一旦作為多數的普通人爆發出某種熱情,能夠使得國家興盛,也能讓國家陷入萬丈深淵。
呂武跟子產的交流得出一個結論,真的要讓子產在鄭國變法成功,太久遠的未來不好說,短時間內鄭國必然會得到極強的國力增漲。
“侯氏所求攜土歸晉,彼土仍歸己有。”士匄以一種侯晉是個傻子的表情講了那麽一句。
侯晉之前只是不滿意在鄭國的上進通道被關上,近期子產變法一再損害鄭國貴族階層的利益,作為鄭國公族的那一批“主人翁”明白國家好了他們才能更好,公族封主願意忍耐一時的吃虧。
鄭國那些不是公族一員的貴族,國家變得強大他們當然能夠得利,心態方面跟公族封主則是不一樣的。
說白了,鄭國是公族的鄭國,輪不到他們這些外姓貴族掌握鄭國的話語權。
另外一點,鄭國跟很多由公族來主政的諸侯國一樣,外姓的天花板太低,日常遭受的各種剝削則是非常嚴重。沒有能力反抗只能默默忍受,有了別的出路誰還不懂用腳投票?
士匄說道:“我聽聞鄭執政弄法,公族多有漏洞,苦僅在外姓。”
用詞是“弄法”,不是“變法”。
說起制定律法,老範家是專業的呀。
晉國的很多律法就是出自範氏,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並執行,但也僅是在國家層面上,管不到有自己封地的貴族。
在這個“臣下之臣非君之臣”的時代,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國中之國”,每一名有封地的貴族都有權在自己的地盤選擇執行什麽律法,外人是無法也沒有理由進行幹涉的。
所謂的“國家層面”可以理解為,一國之君有權力在既定框架上指使和約束眾貴族,也就是貴族的稅、賦和禮儀,一旦貴族完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一國之君無權幹涉眾貴族想在自己的領地上玩什麽。
同理,貴族一旦自己也搞了“分封”,他們的“臣下之臣”也就有了自己的“小王國”,一樣是在“臣下之臣”完成自己的任務後,無法也不能去強加幹涉。
在這種“宗法”之下,玩的就是一種“套娃”的游戲,一層管理著一層來維持整個國家的運作和協同。
那麽玩其實也沒有毛病,誰讓通信困難,道路交通又堪憂呢。
任何時期都有符合當代的制度,條件不成熟非要去玩太先進的玩法,最大的可能性是把自己折騰死。
呂武就沒有玩太多“先進”的玩意,陰氏內部執行的制度也是一種循環漸進的方式。
總不能在要求通訊會耗費至少半個月的時間前提下,要求每一處封地的負責人一旦出事在下一秒就進行匯報吧?完全不可能的嘛!
他們已經回到“新田”,各自休息了半個月才覆工。
範氏現在主導南方,並且呂武還將鄭國、宋國和吳國的邦交權給了他們,等於說在南方事務上有著壓倒性的話語權。
士匄對於呂武的“饋贈”自然是滿意到不能再滿意,範氏也很想像陰氏打崩秦國和兼並白翟、狐氏那般來玩弄鄭國,可能會加上曹國,達到獨霸的目標。
鄭國侯氏還是呂武搭橋牽線才跟範氏聯絡上,侯晉開出來的價碼明顯有些高了。
侯氏並不是對鄭國有異心的五個氏族之首,作為真正大佬的其實是尉氏。
這個尉氏有一個叫尉止的人擔任司馬(不是管軍事,算是執法官),他在子駟當政期間沒少提出異議,但也只能是一再反對無果罷了。
另外三個氏族是司氏、堵氏、子師氏,僅是看“氏”多少能明白他們的出身。拿“子師氏”來說,其實就是某任國君或儲君的老師。
這個“子師氏”是鄭國公族的一員,血脈關系上遠一些,同時也沒落了。
為什麽尉氏明明才是真大佬,反而讓侯晉那麽活躍?聽說過
“幕後之人”這個稱呼嗎?尉氏顯然想扮演這個角色。
呂武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心態在聽士匄述說鄭國那邊的情況,大體上並沒有什麽內心波瀾。
事實上,一應是公族政治的列國,他們內部的矛盾並不比晉國這邊小,只是列國的矛盾跟晉國掉了個而已。
晉國這邊是卿族壓制了公族。
各個諸侯國則是公族對非公族的貴族形成全面壓制。
認真說起來,晉國這邊的情況在當前時代才是一種不對勁,偏偏晉國非但沒有霸權即將衰弱的跡象,反而變得越來越興盛,給予很多人一種錯覺。
什麽錯覺?各國的公族以為自己是錯的,非公族的貴族則是認為公族封主已經腐朽,到了應該“換新天”的階段了。
呂武聽完士匄的講述,問道:“你欲如何?”
士匄連猶豫都沒有,直接說道:“不可使子產‘弄法’功成。”
沒什麽意外。
從國家的角度,鄭國變法圖強對晉國一是有利,長遠角度則是對晉國有害。
現階段晉國在楚國的爭霸游戲中用得上鄭國,也就是所謂的一是有利。
晉國不可能永遠跟楚國糾纏不輕,不管是晉國在爭霸中勝了或敗了,乃至於是出現一個不敗不勝的局面卻是不再繼續爭霸,有一個強大的鄭國當臨時都不是好事。
所以,長遠角度思考下來,鄭國變強對晉國明顯是有害的。
範氏卻沒想那麽遠,他們對鄭國已經產生野心,哪能容忍鄭國圖強的嘛!
士匄覺得自己大體上能了解呂武的執政方針,說道:“鄭不可強,亦不宜過弱。我可驅之與楚相爭?”
呂武補了一句:“宋與楚乃世仇。我觀吳亦敗之不甘。”
鄭國弱嗎?那是相對於晉國和楚國而言。
換作衛國、曹國、等等一些三流國家對上鄭國,一下子就會顯得鄭國很強大了。
強或者弱,要列上相爭的所有對象,不然單純講強弱就是在瞎幾把扯淡。
鄭國和宋國是公認的二流強國。
吳國有點不好單純從國力角度來評價強弱,要看看他們到底有多會玩。
宋國和鄭國這兩個二流強國再搭配一個不講規矩的吳國,有中原霸主在後面虎視眈眈,怎麽都能跟楚國掰一掰腕子的吧?
士匄當然有那麽想過,也就是讓鄭國、宋國和吳國能合作一塊搞楚國。
想法是有了,怎麽去操作很考驗智商,甚至關乎到交際手腕。
現在沒縱橫家,該怎麽不實際出力,單純依靠一張嘴巴去“遙控”別人,沒有成套的理論架構來支撐,一切從空白自己搞出方法,簡直是太難了!
範氏是玩“法”的。讓他們整出一套又一套的律法框架是本職工作,將律法成型再自己使用起來都未必能百分百執行,何況是去玩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呂武一聽士匄求助,怎麽來讓鄭國、宋國和吳國聽話,詫異道:“你乃中軍佐,攜伯國之勢,有何難處?”
有那能力就操作得大家都認為有必要,心甘情願地去付出。
不懂玩太覆雜的操作,以勢壓人還不懂怎麽玩嗎?
讓呂武去制作出玩法的策略,再分出該怎麽玩的步驟,到底是範氏負責,還是陰氏負責?產生了能夠收割的利益,怎麽處理?
範氏肯定不想陰氏在南方插一腳,想平白無故得到陰氏的幫助,有點想多了。
跟普通人為人處世的道理沒什麽區別,貴族與貴族的交往不是那麽一回事,有來有往才能友誼長久。
呂武送走了士匄,看著士匄的背影想道:“如果範氏玩不來,陷入泥潭對我也不是壞事。”
這個跟什麽呂武心理陰暗沒什麽關系,換作陰氏陷入泥潭的話,其餘的卿位家族也會是那樣的心態。
畢竟,晉國的卿位家族既是合作也是競爭的關系,真不是什麽關系上無比單純的朋友。
時間在大家都有事情做的過程中流逝。
又是一年的秋去冬來,再迎來春暖花開。
呂武一直捉摸不透自己所處的年代到底是公元前多少年,後來也就不再瞎琢磨了。
在這一段時間裏面,楚國對吳國的戰爭一直在持續。
宋國那邊給晉國遞了消息,傳聞中楚軍進行了分散,大肆地攻掠吳國人的定居點,雙方並沒有因為第三次“蕪湖之戰”分出勝負而減少流血,相反是流的血更多了。
這一次楚軍表現得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殘暴,卻也因為楚軍的殘暴而讓吳人的抵抗更堅決。
雙方在森林之中,在山地之上,在河流駕舟,在農田泥濘,一處處都有互相搏殺的身影。總的來說,楚軍的傷亡遠比吳人更少。
吳人後來不再跟楚軍正面搏殺,搞起了各種零零散散的破壞和暗殺,包括在水源下毒,有預謀和計劃地偷襲落單的楚軍,或是趁著夜色放火什麽的。
“此等戰事,見所未見也。”士匄覺得很震驚。
除了呂武之外,其餘人同樣吃驚。
那是跟他們理解中的戰爭屬於完全不同的風格,過於血腥和殘酷,再來就是亂成一鍋粥了。
中行吳問道:“鄭、宋坐視吳國慘狀?”
楚國對吳國的用兵沒有減少,相反是越投入越多,有點要將吳國從地圖上徹底抹去的狠勁。
士匄說道:“鄭、宋皆被楚驚嚇,不敢妄動。”
他們為什麽聚起來?不就是現在不允許吳國從地圖消失嘛!
沒有了吳國在邊上一直給楚國搗亂,難道要指望鄭國或宋國像吳國那樣不講規矩的亂玩?
呂武很失望地看了士匄一眼,看得士匄很是羞愧,再說道:“為今之計,我需出兵南下矣。”
去尼瑪的。
小弟不頂用。
老範家好像也能力不足。
無法坐視吳國亡國,晉國再不樂意也要上了。
他們已經修生養息了兩年,於當前這種大爭之世很難得。
太平日子不能過得太久,長時間不上戰場的話,一大幫人就要被養廢了。
元戎要搞團建活動啦?雖然是跟另一個霸主剛正面,一個個也是期待了起來。
兩年沒有納賦,大家夥光交稅,再不獲取一些戰利品,哪怕是小日子過得舒坦,關鍵是心裏不舒服啊!
呂武盯著士匄的眼睛,說道:“範氏出四‘師’,兩‘師’留駐‘虎牢’,餘下歸建。”
自知有愧的士匄站起來行禮應:“諾!”
呂武掃視其餘人一眼,不緊不慢地再次開口,說道:“餘‘卿’各出兩‘師’,每‘軍’空缺一‘師’使諸家補全。如何分配,各‘將’自處。”
所以,又是一次四個軍團齊出動?
魏絳欲言又止,最終還是不敢說話。
別說是兩年,哪怕是一天都能讓很多時間發生改變。
在這兩年的時間裏,陰氏和魏氏沒有了魏琦做主魏氏時期的親密,兩家算是徹底變得陌生,甚至還在“大荔”那邊出現了矛盾。
呂武有看到魏絳的異狀,懶得理罷了。
他看向中行吳,說道:“你率上軍先行往東,巡視衛、曹、魯、齊、紀、莒、譚諸國,親邀列國於‘虎牢’會盟。”
目前晉國的東面很熱鬧,衛國和曹國、魯國已經打了一年多,齊國還在不斷內部平亂,覆立不久的紀國和譚國忙著站穩腳跟,莒國則是欺負淮夷諸聯盟上癮了。
現在老大來活了,不管是正在開戰的衛國和曹國、魯國,還是其餘在幹什麽的列國,老老實實將自己手頭的事情摁下暫停鍵,乖乖等著老大安排。
這一下,魏絳的臉色更加不對勁;趙武則是露出了嫉妒的表情。
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趙氏在呂武的放縱下去了東面跑馬圈地,先後對長狄有了自己的動作。
看看呂武是怎麽個安排法,明顯是獨寵中行吳呀!
上軍去東面逛一圈,少不了禮物受到手軟,還能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禮物什麽的是其次,影響力才是至關重要!
趙武作為上軍佐可以撈到一些湯湯水水,心裏則是想道:“怎麽讓元戎更加支持我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