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54章家天下,了解?

關燈
第454章家天下,了解?

如果事情有變,上位者答應了下位者什麽,做出什麽改變叫事急從權。

要是同級別的人物,沒事的時候撇到一邊,有事之時進行召喚,幹的實際上就是“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套路。

韓厥還不是元戎,作為中軍佐實際上也就是晉國的“常務卿大夫”之一,跟下軍將……,也就是他跟呂武實際上是處於同一個級別。

都是一個級別,不存在上對下的關系,說到底就是同僚而已,遇到事情可以商量著來,直接下達命令什麽的,屬於一種不符合制度的行為。

當然,一切還是看得到命令的人願不願意做低伏小,你情我願這種事情也就不再是命令形式,算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了。

呂武爭取了好幾次,一次明明得到三年不納賦的資格卻沒真正地享受到。

不過,他是主動地又加入到納賦中去,並不是屈服於誰的權威。

這一次不一樣的!

他幾乎可以說是費盡心思才從漩渦脫離出來,不可能再自己跳進去,要趁難得的“空閑”來解決自家的事情。

而作為晉國的八“卿”之一,根本不存在“空閑”這種事情,只是想不想做事,又願不願意去做。

簡單的道理就是,身為國家的管理者之一,怎麽可能有閑著的時候,要是責任心足夠強甚至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春秋中葉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家天下”,跟“帝國時代”存在區別的是“家”將的是家族,每一名貴族都以“家”為重,能照顧自“家”再追求其它。

而“帝國時代”的階段,“家天下”所指的是整個國家歸於皇帝一人,負責任的皇帝為了自己的“家”會盡心盡力;皇帝想胡作非為地拆“家”的話,會造成等於包括百官在內的眾生,他們跟皇帝都是一種對立關系。

“都在各自為政,我憑什麽要單獨無條件付出呢?”呂武覺得自己活得足夠清醒。

事實上不正是那樣嗎?

現在能看到貴族為了國家犧牲自己(個體),卻是絕對看不到貴族願意為國家犧牲自己的家族。

他們將事情分得很清楚,輪到自己必須去進行犧牲的時候,為了某種大義和信念不會退縮;可是犧牲整個家族來保證國家利益這種事情,說什麽都是不願意去幹的。

晉國現在的情況並不覆雜,能夠自己做主的家族不是完全無視了國家,只是沒有一家願意為國家犧牲更多。

若是完全的無視,八個卿位家族不用分別集結一個“師”南下,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做到了該做的極限。關於這點得到了國君的認可。

很多家族明明不止能夠集結起一個“師”,只是拿出一個“師”而已,怎麽會得到國君的認可?說明這就是春秋中葉“家天下”的一種特性。

那種特性就是,凡事需要商量著來,哪怕是國君與眾臣這種統屬關系都不例外。

而這種“特性”並不止發生在晉國。

其實,目前各個諸侯國都是一樣的。

因此,看的是國家被逼到什麽份上,再來看看貴族有多大的覺悟。

呂武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走了“陰”、“呂”、“霍”、“楊”一圈,又去了“呂”的北邊進行視察。

在各個泛控制區,也就是北邊和西邊,一直以來分別有一個陰氏的“旅”在進行服役。

這種服役並不是進行固定地點的駐紮,進行的是游弋著巡邏,發現威脅及時清除。

因為是這種方式,等於陰氏長期在進行騎兵相關的訓練,並且每一個季度就會對服役人員進行一次輪換,保證後續人員的訓練能夠跟上。

上次攻打秦國結束歸國之後,晉國的很多家族開始搞起了對騎兵建設的探索。

比較大的家族之中,智氏的智罃突然病重,再加上智朔也病了一次,導致智氏對騎兵的探索出現中斷。

根據呂武得到的情報,範氏對北部進行了一部分的人口遷徙,大約三千多範氏的武士攜帶家人前往“瓜衍”定居,又從“瓜衍”的狄人中進行挑選,已經初步組建起一支實驗性質的騎兵部隊,規模在五千左右。

很令呂武感到滿意的是範氏並沒有對陰氏進行侵權,也就是制作馬鞍、馬鐙和馬蹄鐵。

同時,範氏沒有前來尋找陰氏要求獲得馬鞍、馬鐙、馬蹄鐵的制作權。

當然了,範氏知道馬鞍和馬鐙,暫時不知道馬蹄鐵的存在。

他們不找陰氏獲得制作權又沒私下仿制的理由相當簡單,不是純粹的不想跟陰氏起沖突這個原因,尊重的是當下貴族與貴族之間交往的規則。

這種規則有一個基礎條件,擁有“專利”的家族不能衰弱,等於還是用實力來說了算。

某個家族沒有經過同意,對一個家族的“專利”進行了侵權,知道事情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展開嗎?

比如,某個家族侵害陰氏的“專利”了,導致呂武對那個家族發動私戰,任誰看來都會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同一個國家的家族,互相之間擡頭不見低頭見,不想惹眾怒為前提,沒有家族會肆意幹“侵權”的事情。

像是晉國的趙、魏、韓三家,他們不知道對方擅長於什麽嗎?肯定知道的!

然而,包括智、範、郤、欒……等等家族,他們不清楚對方的“專利”是什麽嗎?

他們都有那個能力去進行模仿,對“專利”的尊重卻是一直保持到“戰國時代”才被打破。

不是他們傻,沒看到某項“專利”的好處,一來是“侵權”的代價太大,再來則是貴族之間對規則的遵守。

進入“戰國時代”等於到了大爭之世,互相之間沒矛盾都會開打,誰還管那麽多呢。

所以,範氏明明知道了馬鞍和馬鐙的好處,仿制起來的難度不大,自家已經開始在探索騎兵的建設卻沒有仿制,看上去有那麽些傻乎乎,真實情況則是仿制帶來的代價太大。

不止是範氏會跟陰氏的關系變得惡劣,還有範氏要顧忌其他家族會怎麽看待他們。

從這裏完全能夠看到一點,任何的遵守規則都是建立在越線會遭到裁決的基礎之上,有威懾才能使人尊重規則。

“我家征召三‘師’,再集結五千騎士。”呂武接下來要幹的事情是讓破壞規則的秦國付出代價。

宋彬問道:“魏氏出兵多寡?”

回答問題的人是梁興,道:“亦為三‘師’。”

響應國家號召只是出動一個“師”南下,自家有所行動卻要出兵三個“師”,會不會被人側目?

那麽就要再次強調現在是個什麽歲月,是“家天下”的時代啊!

各自出動一個“師”南下是眾“卿”的提議,並且得到了國君的認可。

陰氏和魏氏已經完成了對國家的義務,法理上對國家並不存在虧欠,動用再多的兵力去幹私活,誰還能管得著?

呂武說道:“我家與魏氏先攻‘大荔之戎’,分而食之再行進擊秦國。”

這一次陰氏和魏氏並沒有主動對晉國各家進行邀請。

如果其他家族想要再次參與西征,算是他們主動請求,有什麽鍋都不能算在陰氏或魏氏的腦袋上。

上述一點很像是脫了褲子放屁,卻是顯得非常重要!

宋彬又問道:“何時出兵?”

回答的人變成葛存,說道:“約為秋收之後。”

秋收再用兵能減少自家的很多顧慮,免得將士心裏掛念自家的收成,再來就是等敵人秋收完成過去能美美地搶上一把。

對於陰氏來說,秋季用兵的好處之一是戰馬的膘已經養起來,能夠經得起更多的折騰。

另外一點因素,楚國既然已經出兵北上,晉國必然需要再征召軍隊南下增援。

陰氏和魏氏需要的是等待國君提出每家需要再出多少兵力納賦,先完成對國家的出兵義務,再幹私活才能令人無從指摘。

很矛盾是吧?然而事實就是這麽一個回事。說明做什麽事情的先後順序無比重要,沒有貴族會一點不顧忌自家的名聲。

“君上到了何處?”呂武問道。

國君要來是一個月前就已經通知了的事情。

呂武還知道國君已經先後去了智氏、範氏、韓氏、中行氏、魏氏和解氏,找完了卿位家族又召幾乎所有中等貴族的家主。

國君找那些家族聊了之後,各家並沒有出現什麽動作,很難令人猜測到底都聊了一些什麽。

有一點倒是能夠看得出來,也就是國君又進入了活躍期。

國君在六天後抵達“陰”地。

呂武出十裏進行了迎接,看到國君的同時也看到了趙武。

擔任“閽衛”的趙武保護國君出行,算是職責範圍內的事情,沒什麽好覺得意外。

“陰卿欲築城?”國君邀請呂武跟自己同車,遭到拒絕問了那麽一句。

呂武先觀察國君的臉色,無法看出一點什麽,說道:“‘楊’地廣也,荒廢豈不可惜。”

國君點了點頭,說道:“楚覆增兵三萬,有克覆‘虎牢’奪土歸鄭之意。”

那就是楚國一共出兵八萬增援鄭國,使得鄭國生出克服國土的信心,要跟晉國玩一場大的咯?

國君這是什麽意思?

晉國的戰將都死絕了是吧!?

怎麽每一次國戰都要呂武出征???

他到底是應該感到驕傲,還是應該覺得郁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