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5章 .炸油條賣

關燈
人一旦忙乎起來,就容易忽略時間,時間就會過得飛快。黃家人剛把炸油條需要的材料準備齊全,就又到了逢一的大集。

這次趕集,黃豆腐只帶了媳婦和兒子,三人一大早趕著驢車就出門了。

黃豆芽倒是想跟著去趕集炸油條,但奈何哥嫂都不同意,就只能帶著小侄女守在家裏了。

黃豆腐可不想讓自家還沒出嫁的小妹拋頭露面,做買賣啥樣人都能碰到,要再碰見個像李寶財一樣的臭無賴,這個家可算是白搬了。

被無賴纏上,最後倒黴的永遠是女兒家。

要不是人手實在不夠,黃豆腐都不想帶著媳婦。黃豆腐已經打算好了,要把兒子培養出徒,以後父子倆人,一個炸油條,一個收錢。

讓家裏的女人們要麽在家呆著,要麽出門趕集,不讓她們在外面風吹日曬的,接觸這幫三教九流。

炸油條也不是啥特別難學的手藝,比較難掌控的發面,在家就已經發好了。到了集市上,只要直接把油鍋燒開了,掌握好炸油條的火候就行。

不確定炸油條這買賣到底能不能賺錢,黃豆腐沒敢冒然置辦東西,自家除了準備油面之外,火爐是去村長家借的。

黃豆腐去村長家借爐子時,村長立馬就答應了,孫大娘也很是大方,在存放雜物的下屋裏翻出了冬天取暖用的火爐。

這火爐一看就有些年頭了,不過好在保存得還不錯,沒有破漏的地方。黃豆腐道謝後就把火爐帶回了家,想著用完了,給村長送兩塊大豆腐當謝禮。

因為要提前去集市上占位置,還要生爐子,三人早早就出發了。

面是前一天晚上就發好了的,早上也沒啥事需要她做,黃豆芽跟自家小侄女在炕上睡了個飽覺,睜眼睛時,天已經大亮了。

黃豆芽起身穿好衣服,舀了半盆麥麩餵家裏的小家禽們,驢兒不用餵,食槽裏還有青草,應該是大哥出發前順便餵的。

早上走得早,黃家三人也沒在家吃飯,打算到鎮上炸油條吃。黃豆芽睡得太久,一大早肚子就餓得咕咕叫。

也不知道是因為長身體,還是什麽其他的原因,黃豆芽最近經常餓,而且飯量也大了不少。以前一頓也就能吃半碗飯,現在卻能一頓吃兩碗。

金氏剛開始還害怕小姑子撐到,現在對小姑子的飯量已經習慣了,早就見怪不怪了。

昨晚發面時,黃豆芽順手發了半盆雜糧面,早上面正好也發好了。

黃豆芽去菜園子裏摘了七八根嫩茄子,割了一大把韭菜,打算跟小侄女早上吃茄子韭菜餡的大包子。

茄子洗幹凈後切成丁,放鹽殺出水後,把水擠幹凈,放在韭菜末中,再往餡子裏面倒點熱油,包子餡就算做好了。

茄子韭菜餡裏若是再加上用黃豆醬炒過的豬肉碎,那可老香了,不過家裏條件實在有限,能這麽吃也算不錯啦。

茄子吸足了油水,口感鹹香滑嫩,與韭菜的辛辣味相搭配,十分的可口。

姑侄兩人飽餐一頓後,就拉著同樣留守在家的驢兒幹活。炸油條需要不少的小麥面粉,這幾天一直忙著磨小麥,家裏的雜糧面和高粱米已經快空了,再不磨,一家子可就得直接吃帶皮的糧食了。

家裏常吃的雜糧面是帶皮的高粱、黍谷和小麥磨出來的,金氏做飯時常把做豆腐剩下的豆渣摻在裏面,能讓雜糧面吃起來不那麽拉嗓子。

黃家人吃的雜糧面,是過了一次篩子後,篩子裏剩下的帶皮的糧食研磨的。

第一遍研磨留下的糧食都是細糧,高粱和黍谷溜糠後,留下高粱米和小米,小麥過了篩子留下了面粉。細糧都是留著過節或者家裏來人串門時吃。

為了節約時間,細糧剩下的部分就被一股腦地倒進石磨裏,連著糠麩皮一起研磨,最後再把過不了篩子的大塊糠麩皮刨除,剩下的就是雜糧面了。

部分糠麩皮跟著糧食一起被過篩,不過大家對此也不怎麽在意了,正好家裏的糧食還不夠吃呢,摻點細糠怕啥的,也就是吃時有些拉嗓子,不過習慣了也就適應了。

在百姓眼中,有的吃就好了。小孩子的嗓子眼小,吃這種雜糧面需要適應的時間長點,大人吃上幾頓雜糧面,也就適應了這種口感。

前一世,黃豆芽想吃摻著細糠的雜糧面都沒有機會,她在張家吃的是沒過了篩子的大塊糠麩皮。

之所以這一世黃豆芽吃著雜面做的餅子有些拉嗓子,那是因為這具身體從小就是吃細糧長大的,高粱米粥和小米粥換了樣的吃。

黃豆芽有時候都感慨自己的好命,要是放在旁人家,上頭公婆都不在了,哪有嫂子會為了小姑子費心費力地做好吃的。

本來家底就不厚實,還天天給小姑子吃細糧,旁的嫂子,早就把小姑子嫁出去了,打發得越遠越好,哪會像金氏這樣,把小姑子當親妹妹疼。

黃豆芽跟嫂子金氏尤其要好,也是因為感受到了嫂子是真心對待自己的。

前一世是沒得吃,這一世有得吃了,黃豆芽自然就不將就了。

雖說開荒的地還沒長糧食呢,但家裏現在的條件還是挺好的,五口人都隨便吃,就是哥嫂舍不得吃細糧。

一家子就要有苦一起吃,有福一起享,沒理由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讓哥嫂吃糠咽菜。

哥嫂之所以挑著粗糧吃,說到底還是家裏細糧難得,每次過篩就得那麽一點點,其實要想多得點細糧,就得用石磨磨一次,就往出挑一次糠麩皮,不光費時間,也特別考驗耐心。

尤其是高粱米,不能像面粉那樣過篩,需要挑個有風的天,反反覆覆地溜糠。

沒風的天氣要想得到高粱米,就得用簸箕簸糠。兩手端著簸箕,有節奏地小幅度地上下顛簸,速度要快,不然糠皮顛不出來。看著不累,實際操作時需要手臂十分有力量。

簸糠對於黃豆芽來說太難了,雖然最近糧食沒少吃,但光長個子了,身上還是那麽瘦。

很顯然,黃豆芽除了沒長肉之外,也沒長多少力氣,要讓她端著半簸箕的糧食簸半柱香的糠,估計明天連穿衣服都擡不起手了。

身體剛剛養好了一些,黃豆芽可不想自虐,果斷地選擇了溜糠。

今天是個好天氣,天空瓦藍瓦藍的,萬裏無雲,也沒風。

沒風就沒法溜糠,但沒風卻可以創造風,而這個風的來源就只能靠黃念花了。畢竟整個院子除了姑侄倆就剩下一頭驢和若幹小家禽了。

黃豆芽把家裏的大塊破麻布鋪在了院子裏,這樣溜糠時就不用擔心糧食落在院子裏沾土了。黃豆芽又搬了一個凳子,站在凳子上面以彌補身高的不足。

黃豆芽也就敢趁著哥嫂不在家時才敢這麽幹,要是哥嫂在的話,肯定會絮叨。

“小姑娘家家的,咋能爬這麽高呢,又不是猴。”黃豆芽都能想象得到自家大哥會說什麽話阻止自己爬高,一旦自己做了什麽超出大哥認知範圍的事,大哥就會說自己像某種動物。

黃豆芽站在凳子上往下慢慢地倒研磨了一遍的高粱米,黃念花則在小姑的指示下拿塊小木板賣力地扇風,小孩子力氣小,真的是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

姑侄兩人忙活一上午,來來回回溜了三遍的糠,可算是把家裏三十多斤的高粱米全都去了皮。

活計幹完時,兩人的胳膊都不自主地發抖了,早上吃的大包子也早就消化掉了。

不過看時間,趕集的三人快回來了,姑侄兩人倒也沒著急吃飯,在菜園子裏一人摘了根嫩黃瓜,坐在陰涼的地方,張望著自家驢車何時歸來。

“小花骨朵,你家今天發啦!集上的人把你家攤子圍得嚴嚴實實的!”

楊老七挑著兩個柳筐,跟在自家哥哥後面,路過黃家時,見黃念花正伸著脖子往村口瞅,就忍不住打趣了一下。但等看到了黃豆芽後,立馬紅了臉,不敢擡頭了。

“六哥、七哥,你倆咋沒跟我家車一起回來呢,東西那麽沈,放我家車上多好,何苦費力氣呢?”

黃豆芽見楊家兄弟的樣子,應該是買了不少東西,就跟他倆客套地打了聲招呼。至於楊老七打趣自家侄女的話茬,黃豆芽沒接,畢竟涉及錢財問題,能少說點話就少說點,省得別人眼紅。

“一點都不沈,這可比咱們移民時輕巧多了!你家車上的東西也不老少,你哥他們得一會兒才能回來呢。我倆從鎮上回來時還沒散集呢,你哥他們估計得等到散集時才能往家來。”

楊老六是黃家的鄰居,跟黃家人都很熟悉,倒不像他弟弟那樣,見著黃豆芽就不好意思說話了。

楊老六把黃豆芽當成小妹妹看待,畢竟兩人相差的年歲還蠻大的。

但楊老七跟黃豆芽年歲相當,跟黃豆芽說話時就不自覺得帶著幾分羞澀,平時都不太好意思搭話,這次是沒看到黃豆芽,才敢逗她家小孩。

楊老七稱呼黃念花為小花骨朵,其實是對黃豆芽的變相調戲。

黃念花的玩伴起先都是叫她“花兒”或者“小花”。

黃念花“小花骨朵”這個外號還是村裏那邊小夥子先叫起來的,而楊老七正是這幫小夥中的一員。

村裏的小夥們沒事就聚在一起給村裏人起外號。長相好看、家境富裕、寡言少語、不愛笑,這種“高冷”的氣質讓黃豆芽成了村裏小夥們討論的主要話題。

村裏小夥們背地裏管黃豆芽叫“一枝花”。小姑是“花”,侄女自然得比花小,所以就變成了“小花骨朵”。

本來只是這幫小夥背地裏這麽稱呼黃豆芽,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後來黃豆芽的外號還是傳開了。

礙於黃豆芽的高冷人設,沒人敢當面喊黃豆芽一枝花,但他們敢逗小孩,一些膽子大的,在村裏喊黃念花為“小花骨朵”,傳來傳去,漸漸地村裏人後來就都這麽稱呼黃念花了。

倒也不怪這幫大小夥子閑來無聊逗小孩,實在是村裏適齡的姑娘太少了,他們想議論別人,也沒人可議論啊。

而且黃豆芽的長相確實出挑,除了瘦一些,黑一些,長相是村裏的一等好看,跟別的村的姑娘比,那也是出挑的。

小夥睡冷炕,全靠火力旺!這幫血氣方剛的小夥,也沒有媳婦管著,就只能背地裏偷偷議論村裏的漂亮姑娘了。

黃豆芽要是知道自己是因為“高冷”成了村裏小夥的話題,她肯定會感慨表象與事實嚴重不符。

說黃豆芽長相好看倒是沒話說,在老家時要不是因為長得好看,也不至於被人盯上。

說黃家家境富裕這點倒讓人覺得有些好笑,黃家這種農具自家備,糧種自家買,家裏還做小買賣的人家,在種子農具還要租借的村民眼裏,確實算是家底豐厚了。

在蓮花山村這個小窮村裏,家裏有兩頭驢兒,就已經躋身於富人階級了。

但說黃豆芽寡言少語、不愛笑,為人高冷這一點確實是村裏的小夥們誤會了。

黃豆芽不是寡言少語不愛笑,是出了門才寡言少語不愛笑。

黃豆芽為了捂白自己,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沒事就躺在炕上小憩一下。要不是為了身體著想,都不想出屋門曬太陽了。

就算是曬太陽,黃豆芽也是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戴著草帽,草帽兩邊還帶布簾,生怕自己被曬黑了。

前世沒白過,也沒被人誇過漂亮,倒也不怪別人發現不了黃豆芽的美。實在是沒有人會認真打量一個穿著破衣爛衫、手腳長凍瘡、臉上皸裂得嚴重的“小叫花子”。

不過這也讓黃豆芽在前世安全了許多,上山下河時,也不用害怕身邊有男人,只要在有人的地方待著,就不會出事情。

這一世好不容易漂亮一回,黃豆芽作為女孩子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小姑娘哪有不愛俏的,自是想盡辦法讓自己更好看一些。

黃豆芽一出門就是去幹活,要麽就是去幹活的路上,走一陣子就發虛的身體,自然要好好養護。

黃豆芽寡言少語、不愛笑是為了保存體力,這才給村裏人留下了她為人高冷的錯覺。

沒想到村裏人竟然喜歡高冷的,這倒讓黃豆芽沒想到。黃豆芽喜歡那種愛笑愛鬧的人,感覺跟這樣的人一起玩或者過日子才有意思。

楊老七逗一下小孩還行,真對上了黃豆芽,立馬就歇菜了,楊老六跟黃豆芽說話的間隙,楊老七趁機腳底抹油溜了。

送走了楊家哥倆,得知自家人還要晚一些回家,黃豆芽也沒著急進屋,家裏沒安窗紗,窗戶現在還用窗板子擋著呢,即使是白天,屋裏也發暗,倒是很適合睡覺。

不過今天這樣好的天氣,黃豆芽自然舍不得睡覺,尤其聽楊老七說自家買賣很火爆之後,那更是睡不著了。

黃豆芽姑侄倆在家裏翹首企盼,在鎮上趕集的三人則不慌不忙地逛街買東西。

因為買賣好,賺了不少錢,就連黃念文說要買飴糖的“無理要求”也得到了滿足,黃豆腐一口氣買了半斤的飴糖,把黃念文高興得都蹦跶起來了。

黃家炸油條的價格是一文錢一根,油條做得比黃豆芽在家第一次做時長粗一些,炸起來會膨得又長又粗,看著就很實惠。

十斤油能炸十五斤白面,一斤白面能出十七八根油條,也就是說,十斤油加上十五斤面,差不多能炸出二百五六十根油條。

白面是自家用小麥磨的,小麥是在糧鋪裏按照三文錢一斤買的。

一斤小麥能出六七兩面粉,黃家為了做買賣,面粉留的都是最好的,一斤小麥大概出了五兩半的面粉。

十五斤面粉需要用大概二十八斤小麥,約莫八十四文錢。

榨油的黃豆是自家賣豆腐換的,跟市面上的黃豆價格差不多。

十斤黃豆八文錢,十斤豆油頂多能用九十斤黃豆,九十斤黃豆也才七十二文錢。

油和面是大頭,其他的材料可以忽略不計了,油面的成本往多了算也就一百五十六文錢。

十斤油加上十五斤面做的油條若是全都賣光了,能凈賺了一百文錢。

不過這只是黃家人在家算的賬,第一次可不敢做這麽多油條,實際上第一回 就做了五斤油和七斤面,全賣光了,賺了近五十文錢。

不過幸好黃家人比較理智,沒有多做,七斤面的油條,將近散集才賣光。

雖說百姓愛吃,但是畢竟人數有限,舍得花錢的人更少了,這回是吃個新鮮,油條才賣得快,等下個集,可能連七斤面的油條都賣不完了。

不過因為油條吸引人,豆皮和草鞋也賣得不錯,黃家這三樣買賣加在一起,賺了一百多文錢,可謂是收獲滿滿。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