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7章 .安家蓮花山村

關燈
把眾人護送到了吉德縣後,張趙二人就押著兩個犯人離開了。

這一幫人被安排在離縣衙不遠處的一個名叫安民屋的地方。負責接待的衙差,為每家人都發放了號碼牌。

衙差按號碼喊人,被叫到號碼的人跟著衙差走,沒被叫到的人,則需要老老實實地待在屋子裏,屋外有衙差看守,屋裏人不可以隨意進出!

黃家拿到的是一號牌,衙差引著黃家五口人出了安民屋,走了一段路後,進入一個寬敞的屋子裏。

有三個人坐在屋子的正中央,最中間的人執筆,應該是文書。

黃豆腐把自家五口人的戶籍和路引都拿了出來,交給了文書!文書一邊記錄黃家人戶籍上的信息,一邊跟黃家人依次確認。

“你家有做豆腐的手藝?”確認並記錄完黃家人的基本信息後,文書開始問詢一些其他信息。

“有手藝,我家做豆腐的手藝是祖傳的。”黃豆腐一臉正色地點頭回應文書的問詢。

金氏偷偷瞄了一眼自家男人,暗道這老爺們真能吹牛。明明家裏是從公公那一輩才開始學做豆腐的,總共才傳了兩代,就敢說是祖傳的。

黃家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在縣城的豆腐店做學徒,做了十年的學徒,這才學會了做豆腐。

就是因為這做豆腐的手藝來之不易,才給自家大兒子起了名字叫黃豆腐。

雖然黃家兄妹二人的名字常被村裏的小孩取笑,但這兩個名字真的是黃老爺子精挑細選出來的。

黃豆芽的名字聽著土,但是來歷卻頗具浪漫色彩。

“種生”是把豆芽用紅藍彩縷束之。七月七,女人用“種生”祀天孫以乞巧。

黃老爺子在縣裏見到那些有錢人家的女兒們,在七夕這天用豆芽乞巧,豆芽在他心中那可是有錢人的象征。

所以生了閨女後,黃老爺子給閨女起名豆芽。給閨女起這個名字,也是希望閨女以後能富貴。

本來黃老爺子還給子女們留了黃豆苗,黃豆皮、黃豆醬……等一堆的名字,但奈何這麽多孩子,就大兒子和小閨女站住了。

“你們家的戶籍現在落在吉昌鎮的蓮花山村!你家記一下,以後你家的豆腐只可以往吉昌鎮下面的蓮花山村、雙頂山村、葦子溝村、陳家村和大荒地村賣,只有趕集時才可以去鎮上賣。”

“這是為啥啊?”黃家人對文書說的話很是不解,但只有黃豆芽初生牛犢不怕虎,敢直接發問。

“因為吉昌鎮已經有一家賣豆腐的了,他家先來的,以前負責整個鎮子的豆腐,現在你家來了!吉昌鎮的十個村子,你兩家就各自負責五個。這五個村子是離你家最近的五個村子,也能少走些路。”

對於黃豆芽的疑惑,文書不僅沒生氣,反而非常耐心地說明了緣由。

“那要是別的村的人跑到我家來買,那我們可以賣嗎?”因為文書這隨和的語氣,讓黃豆芽壯了膽子,涉及到家裏的買賣,她打算把該問的都問個明白。

“當然可以賣了,人家都跑你家去了,你還不賣,也不怕挨削?”黃豆芽的問題把文書在內的衙差們都逗笑了。

“之所以不讓你們去其他五個村子,一來是路遠,二來是怕你們兩家因為買賣的事情再打起來。所以給你們兩家劃了地盤。”

官爺們平和的待人方式和歡樂的氣氛,讓黃家人瞬間就喜歡上關外了。

尤其是黃豆腐,這些年一直出門在外做買賣,見人就得笑三分,在鎮上賣豆腐受了不少委屈,為了賣塊豆腐總要低人一等,鎮上管點事的人都敢跟他吆五喝六的。

縣衙的官爺們竟然對自己和顏悅色,而且還有問必答,這讓黃豆腐有些受寵若驚,可把這個大老爺們感動壞了。

黃家的人口信息簡單,不大一會就登記完了。之後,黃家人被安排到了一個屋子裏,今晚就在這個屋子休息,明天就可以去戶籍所在地了。

趕了二十多天的路,移民隊伍大多數的時間要麽走在官道上,要麽是走在荒無人煙的小路上。

雖說偶爾也路過各地的縣城和鎮子,但都是去迎接新移民。

大家都忙著趕路,不會在縣城和鎮子裏久待。

基本上都是接完新人後,就馬不停蹄地繼續趕路。畢竟這一群人中,還沒有哪戶人家能富裕到在縣裏住宿吃飯。

頂多是嘴饞了,咬咬牙買點好吃的解解饞。

但大家帶在身上的錢少之又少,舍不得買太多好吃的,也就只給家裏的老人和小孩嘗嘗,大人們就只有暗自咽口水的份。

跟黃家一起來到吉德縣的人家都需要登記信息,按照這個速度,估計縣衙的官爺們要忙到很晚。

畢竟像黃家這種人口簡單的人家,還要被問詢好久,恨不得查到祖宗八代,而且還要簽各種地契、房契、借款單等。

黃豆腐作為黃家的當家人,在各類契據上按手印,就按得大拇指生疼,可見流程之繁瑣。

在衙門裏落了戶,黃家人就徹底成了吉德縣人了,有了新家,黃家人心裏的石頭也算是落地了。

官爺也提議讓黃家人在縣裏好好逛一逛,把該買的東西都備全了,免得以後買東西費勁。

人家官爺都這麽說了,黃家人自然是十分認同的,一家五口把家當都安排妥當後,就去縣城閑逛了。

吉德縣雖說是個縣,但繁榮程度還不如黃家以前所在的鎮子呢。

整個吉德縣只有兩條街是商鋪,而且所售商品少之又少,就連街邊賣吃食的地方也沒什麽新鮮花樣,看得人毫無食欲。

至於酒樓裏的吃食是否能勾出饞蟲,黃家人是沒有底氣去瞧的。

好不容易進城了,本想吃點好的慶祝一下,卻沒啥好吃的,最後五口人找了個面館,一人要了碗素面,打算先把肚子填飽,再置辦東西。

吉德縣沿街的商鋪大多都帶有“官”字,這讓黃豆芽很是好奇,至於黃家其他人,鬥大的字不識一筐,倒也沒註意到這個細節。

不過黃家需要置辦的東西,商鋪裏倒是都有賣的。就是貨品種類有些少,基本沒啥可選擇性。

黃家一行人逛到一個雜貨鋪,被裏面的東西吸引住了目光,黃豆芽率先進了店鋪。

雜貨鋪裏有不少黃家人沒見過的東西,貌似是關外的特產,尤其是一種名為“肥皂”的東西,放在最為顯眼的地方。眾人只要進了鋪子,就能看到。

除了黃豆芽之外,黃家其他人都沒見過這東西,黃豆芽則是在前世見過。

這東西被張家那個老虔婆當成寶貝似的,只有他兒子洗澡時才能用,別人碰一下就會挨她罵。當初娘親不小心把肥皂碰掉在了地上,就被那個老虔婆打了一頓。

“這個賣多少錢啊?”想起了前世的種種,黃豆芽沒忍住,還是問了肥皂的價格,就算是現在買不起,以後也要為娘親買上兩塊,只為彌補前世的遺憾和不甘。

“買這個得有肥皂牌子,有牌子的話,就十文錢一塊,沒有牌子的話,就五十文一塊。”掌櫃見有顧客上門,笑呵呵地介紹著價格。

“是這個嗎?”黃豆腐一聽要牌子,突然想起文書給的一堆牌子。文書說拿牌子可以買東西,當時他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現在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牌子的用處。

黃豆腐把裝在布袋裏的牌子全都拿了出來,讓掌櫃翻看。掌櫃翻看黃豆腐的牌子後,從其中拿出了三塊。

“這塊是肥皂牌子,這塊是鹽牌子,這塊是毛線牌子,這三樣在我這店裏都能買,你們要用這牌子買嗎?”

黃豆芽順著掌櫃的講解,仔細地觀察這三塊牌子,才發現每個牌子的圖案都不一樣,圖案下面還有字,字很小,容易被忽略掉。

但牌子上的每個字都刻得方方正正的,很好認。黃豆芽認字也不多,不過這些字倒是都認識。

這個木牌的背面還有吉德縣的字樣,寫了一堆字,基本上就是為了增加牌子的權威性,防止有心之人仿造。

鹽是必買的,用鹽牌子買鹽,價格十分的實惠,一斤粗鹽的價格才八文錢,細鹽也才要十五文錢。

這要是在黃家老家,一斤粗鹽要賣到二十多文錢,細鹽更是有錢人家才能買得起的,反正黃豆腐打記事起,就沒見過家裏買細鹽。

黃家的鹽牌子是兩斤的,金氏毫不猶豫地掏錢買了兩斤粗鹽。這麽便宜的鹽,此時不買更待何時啊。反正鹽這個東西也放不壞,多買點,柴米油鹽,哪樣都不怕多。

毛線就算用了牌子,價格也不便宜,而且黃家人暫時對毛線的需求還不大,最主要的是,黃家人不太明白這個毛線能用來做什麽。

要說用這個毛線做線吧,這個毛線都趕上繩子粗了,家裏也沒有這麽大針眼的針啊!要說用這毛線做繩子吧,麻繩不僅結實,價格也便宜,而且自家就能搓,誰會那麽大腦袋買這不實用的毛線啊。

相比於黃家人對毛線的嫌棄,大家對肥皂卻是十分的喜愛。肥皂的功效尤其招金氏的喜歡。女人嘛,對於這種清潔用品,總是迷之喜歡。

黃豆腐從老家帶過來不少錢,花十文錢給媳婦買個肥皂還是很舍得的,見媳婦喜歡,就非常痛快地掏錢了。

掌櫃是個熱心腸,就算黃家人摳摳搜搜地只買了兩斤粗鹽和一塊肥皂,掌櫃也沒有輕視。

當得知黃家是剛從關內搬來關外的,掌櫃更是非常貼心地跟黃家人解釋其他牌子的用處,還幫著指路。

文書給了黃家六塊牌子,除了這三塊牌子外,還有三個牌子全都是用來買鐵器的鐵牌子。

鐵制品難得,黃豆腐當初離家時,寧願少拉兩袋糧食,也要把家裏的各種鐵制品帶到關外來。

黃家帶過來一個大鐵鍋和所有的鐵質農具。這些鐵質農具倒是足夠開荒用了,把兩個娃娃都算上,黃家人手一個還有剩餘呢。

不過現在手裏有了可以買鐵的牌子,黃家人倒是不介意去鐵鋪逛一逛。

跟雜貨鋪的掌櫃道別後,黃家人又去了鐵鋪,這個鋪子的牌匾上也帶有“官”的字樣。

進了這個賣鐵的鋪子,黃家人的眼睛都快不夠用了,除了常用的農具外,各式刀具、武器,應有盡有,全都擺在明面上,看得人瑟瑟發抖。

在鐵鋪裏,只要你想買,就沒有買不到的,好些東西,黃家人都猜不到是用來幹嘛的。

環顧了一圈,金氏相中了一把切菜刀,黃豆腐相中了一桿短&槍,經過鐵鋪人的同意,拿在手上,像模像樣地舞了幾下。

跟哥嫂不同,黃豆芽就比較實惠了,她相中了一口大鐵鍋。

黃家的大鐵鍋都用了好些年了,壞了補,補了壞,壞了再補,鍋底全是補丁。饒是如此,家裏也舍不得把這口“祖傳”的大鐵鍋賣到鐵鋪去,畢竟離了這口鐵鍋,一家人就沒法做豆腐了。

鐵鍋就是黃家人的飯碗啊。

金氏和黃豆腐兩口子把目光從菜刀和短&槍上移開,見小妹正盯著一口鋥亮的大鐵鍋發呆,兩人心裏甚是羞愧。

羞愧自己這麽大歲數了,還不如小妹懂事呢,兩人想想現在家裏的情況,咬咬牙,決定還是先買口鍋。

這一口大鐵鍋就要用掉三個鐵牌子,而且鐵鍋的價格也不便宜,一口二尺二的大鍋,重達二十二斤,按照一斤鐵二十五文錢算,就要五百五十文錢,再加上五十文錢的打鐵費,一口鍋正好六百文錢。

剛出了雜貨鋪,黃豆腐還跟家人們感慨物價便宜,驕傲地說家裏的錢還能用好久。現在到了鐵鋪,已經飄了心思的黃豆腐又灰溜溜地落地了,果然自己還是窮人啊。

這一口鐵鍋的價格確實很貴,不過也確實值這個價格。黃豆芽相中的這個大鐵鍋要比黃家“祖傳”的鐵鍋厚實多了,一看就是個耐用的。

不過好在鐵鋪也回收廢鐵,價格還非常的公道。一斤廢鐵竟然能給十五文錢,這可是在黃家老家,想都不敢想的價格。

當初黃家老爺子買鍋時,可是花了一千多文錢呢,按五十文一斤的鐵價買的大鐵鍋,但到了賣廢鐵時,鐵鋪卻最多按照八文錢一斤回收。

想想家裏那口破鍋,再用一段時間估計又得補了,與其補來補去,還不如趁現在鐵價合適,直接換成錢,再貼補點錢,還能換個小鍋,方便家裏做飯。

平時家裏只敢用鐵鍋做豆腐,做飯則是用陶鍋,就怕做飯把這口祖傳的老鍋弄壞了,畢竟補鍋也要花不少錢啊。

黃豆腐和金氏商量了一下,決定把老鍋賣了,換個新鍋用,也讓家裏人嘗嘗鐵鍋做的菜。

二十六斤的老鍋換了三百九十文錢,黃豆腐又添了八十五文錢,買了個重十七斤的一尺七鐵鍋,足夠家裏人吃飯做菜了。

黃家的三塊鐵牌子,能買三十斤的鐵制品,反正都花了那麽多錢了,大家也不介意再多花一些,於是就又買了把菜刀和砍柴刀,又在掌櫃的推薦下買了兩個鐵鍬頭,據說這種工具十分適合開荒。

雖說買的這些鐵制品已經超過了三十斤,但是因為黃家又賣了二十六斤的鐵,掌櫃也都是按照有牌子的鐵價賣給黃家人的。

因為要帶著鐵鋪的小二回安民屋放置鐵鍋,所以黃豆腐就一個人回去了。

金氏和黃豆芽姑嫂二人則帶著兩個孩子在縣裏繼續逛,順便買一些日用品,好在縣裏的東西都十分的實惠,兩人買起東西來,倒也不太心疼。

買齊了東西,又給兩個孩子一人買了個小糖人,讓小孩子也跟著高興高興。一行人買了一堆東西後,才回到安民屋。此時大部分的人家已經都登記完畢了。

有不少人家跟黃家一樣,都被分到了蓮花山村,其餘的人家也大多分到了吉昌鎮下面的其他村子,基本上都是黃豆腐可以去賣豆腐的村子。

大家得知跟黃家住得很近後,稍顯沈悶的氣氛終於有了點熱乎勁。一路過來,這一幫人也算是患難與共的兄弟了,眼看著就要安家了,家跟前有熟人,總比自家孤零零地在村子裏落戶強。

跟黃家人對於搬新家的興奮相比,其他人家的沈悶氣氛主要是因為他們分家了。

像老楊家這種兒子成家,但雙親健在的人家,也被縣衙的官爺給強行拆分了,就連還未成家的楊老七,因為到了婚配年紀,也被強制分了出去。

除了長子要奉養老人,需要跟老人住在一起外,其他的兒子都各自分家了,戶籍都不在一起了。

不過分了家的兒子也不是完全就不管父母了,衙門強制要求這些分出去的兒子,在年底前必須要給爹娘孝敬糧和孝敬錢。

每個兒子年底給爹娘,一人一百斤糧食和二十文錢。要是雙親健在,每個分家出去的兒子就要供奉二百斤糧食和四十文錢。

像老楊家這種情況,兄弟七人分出去了六個,楊家二老一年光從兒子處收到的糧食,就能得一千二百斤,還能得二百四十文錢。

這麽多糧食和錢,兩個老人肯定是花不了的,最後肯定是便宜楊家老大了。

對於分家的事,肯定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就算是真的歡喜,也不會有人在這時候沒有眼力見,這要是當著老人的面樂出聲來,那還不得招老人恨一輩子。

黃豆芽真的是打心底佩服制定這項法規的人。

這項法規不就是鼓勵大家多生孩子嘛,孩子多了,等你以後老了,養老錢就多。家裏的長子肯定也盼著爹娘多生弟弟,為了以後的收益,家裏的老大肯定會幫著爹娘養孩子的,畢竟弟弟們只要成家了,就有源源不斷的孝敬糧和錢。

分了家之後,各家過各家的日子,收的糧賺的錢都握在自己手裏,大家肯定是有多大力出多大力,開荒種地肯定是越多越好。

而且分家還能減少很多家庭糾紛,婆媳都不在一個村子了,婆婆不用看媳婦不順眼,媳婦也不用看婆婆的臭臉,關系還能融洽點。以前在老家互相看不順眼的妯娌,更是有理由互相不來往。

最重要的是把一大家子分到了不同的村子,就不會形成氏族,也就能減少村霸的形成。

以前村裏誰家兒子多,誰說話就橫,現在就算兒子多也沒用了,兒子們住得遠了,等把兒子們都找全了,腦袋瓜都被人用石頭給開瓢了。

對於習慣於氏族的農人來說,這樣強制拆分確實有些不近人情,不過卻很方便統治。人只要不聚堆,就鬧不起事來。

眾人各懷心思,在安民屋休整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眾人就跟著縣裏的官爺往各自所在的村子走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