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沒有華夏文明,就沒有文藝覆興?(29)
關燈
小
中
大
第908章:沒有華夏文明,就沒有文藝覆興? (29)
後世西方人以歐洲中心論作為世界地理觀,把人口最多,文明最悠久的東方貶稱為亞洲。
亞洲之名,是何肺腑?
就是次等,老二。
後世東方人對此不爽的大有人在,可卻無可奈何,只能捏著鼻子接受。
同樣捏著鼻子接受的,還有公元紀年。
堂堂東方文明古國,卻用西元紀年,不得不說是個悲哀。
哼,朕偏偏要讓歐洲變成亞洲,讓後世全部向大唐一樣使用黃帝紀年。
“好吧,”崔秀寧讚同,“那我就讓他們在新的世界地圖上,標註新的洲名。以後就這麽稱呼了。”
李洛露出不滿的神色,“清末民初那幫混蛋,真是一群棒槌。全部用最美好的詞匯翻譯西方列強。”
“什麽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什麽好聽就用哪個,不是扯淡麽?那些列強,把中國欺負到家了,美麽,英俊麽,有德麽?”
“就算將來亞洲各國推翻蒙元獨立,也不能用好名字翻譯他們。”
“歷史上再過五六十年,亞洲就要開始文藝覆興了。可惜啊,他們被蒙元統治了,成了蒙元的殖民地。我倒要看看,在蒙元的統治下,亞洲的白人們還能不能開始文藝覆興。”
崔秀寧笑道:“要是能就見鬼了。蒙元已經在意大利征收沈重的商稅,歐洲…亞洲不可能像歷史上那樣順利。”
“我覺得吧,蒙古入侵西方,就像滅宋那樣,徹底打社會的歷史進度。亞洲大倒退是肯定的。”
李洛道:“哼,什麽大倒退?他們還是中世紀,其實還是很野蠻,不比蒙元文明,哪裏說的是倒退?後世要是沒有東羅馬和阿拉伯的典籍,他們能文藝覆興?沒有阿拉伯人,他們屁都不是。”
崔秀寧搖頭,“瞎說。西方文明難道不是發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嗎?再瞧不起他們,也不用這麽貶低。”
“我可沒有貶低。”李洛冷笑,“西方人的虛偽,那是一貫的。他們偽造歷史的本事也真是厲害,但破綻還是太多太多。只是後世西方文明一家獨大,徹底把持了話語權,別人再質疑也是蚍蜉撼樹。”
“就連黑格爾自己都說,阿拉伯是歐洲文明之父。這人還是比較公正的,他說了實話。所謂希臘文明,其實就是八世紀西遷到西班牙半島的阿拉伯人搞出來的,他們帶去了先進的知識和技術。這才是西方文明的源頭。這一點,很多西方學者自己都承認。”
“是阿拉伯人在希臘和意大利建立了最早的大學,把大量的東方著作包括唐朝的知識翻譯過去,帶去了先進的數學、醫學、哲學、天文地理、自然科學,還有造船、造紙、司南、印刷術、建築學、抽象數論等等。”
“知道雅典衛城麽?被西方人吹上天的古希臘建築,其實最開始就是阿拉伯人的穆思寺廟,後來才被改成所謂的雅典衛城。南歐很多的古建築,其實都是阿拉伯人搞出來的。”
“西方有一千年的黑暗時代。從邏輯上講,一個千年黑暗時代的地區,會突然搞出文藝覆興,成為世界文明的老大哥?根本說不通。西方文明發源於阿拉伯文明,這根本就是事實,只是假話說的太多,就成了真話。最主要的是說假話的人還掌握了全球話語權。”
“至於古羅馬…不好意思,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古羅馬和馬其頓真的存在過。你是不是覺得我在信口雌黃?真的沒有。西方人想否定商朝和周朝的存在,可是他們無法否認,因為鐵證太多太多。”
“可是古羅馬和馬其頓的歷史,根本沒有一件鐵證能夠證明。所有的東西,都是文藝覆興時期突然出現的。更別說古希臘了。所有的遺跡,都無法證明是那個時代的東西,所有的文字載體,也無法證明就是那個時代的東西。”
崔秀寧瞪大眼睛,“媽蛋,真的麽?他們為何這麽幹?最初的動機呢?就大規模的偽造歷史?我不信。”
李洛搖頭,“你問到點子上了。當時西方人這麽幹,還真不是為了建立自信。說起來可笑,他們是為了反抗教會!為了打破教會的權威!”
“他們要偽造教會出現之前的輝煌歷史,以此來證明,教會是錯的。為何教會出現前有輝煌的文明,教會出現後就進入千年黑暗?那難道不是因為教會的黑暗統治麽?”
崔秀寧很無語的說道:“我懂了。按照你的說法,學者們為了打破教會桎梏而必須搞出來一整套理論和輿論,但是理論需要歷史驗證。這才是大規模偽造歷史的動機。可是,教會不是傻子,難道不知道反駁麽?”
李洛搖頭:“教會反駁了啊,所以在文藝覆興時代,教會以異端邪說為名,燒死了很多人。可問題是,打破教會桎梏是大勢所趨,百姓們都對教會反感了。學者們偽造的歷史,他們也願意相信。所以,從國王到貴族到學者,都自覺造假。假話說多了,過個幾百年,就成為真的了。”
“不對。”崔秀寧忽然想到了什麽,“有東羅馬帝國啊。東羅馬總不是家的吧。要是沒有羅馬帝國,那麽東羅馬怎麽來的?”
李洛哈的一笑,“怎麽證明拜占庭真的自稱羅馬?拜占庭滅亡之後,典籍都被毀滅了,他的歷史怎麽說,還不是西方人說了算?首先稱拜占庭是羅馬延續的,是羅斯人,他們這麽幹當然別有用心。”
“沒有鐵證證明,拜占庭帝國是那什麽羅馬的延續。還說拜占庭是千年王朝。扯淡,世界上有千年王朝麽?根本就沒有好吧。拜占庭滅亡之後,其真實歷史根本就是個迷。”
“拜占庭大概率上,是歐洲和阿拉伯雜交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是真實存在的,但時和羅馬應該沒關系,也絕對不是千年王朝。只是西方人希望拜占庭是羅馬的延續而已。”
崔秀寧捂起耳朵,“王八念經,不聽不聽。我還是不太相信。雖然我願意相信。”
李洛呵呵一笑,“來人,傳李雍進宮!”
“遵旨!”
崔秀寧訝然道:“你傳李雍進宮幹嘛……我明白了,你是要問他西方的一些東西?”
李洛捏捏她的鼻子,“聰明。西方現在是大安府的工作重點。大安府搜集了很多關於西方的資料。我們一問便知。”
“說吧。敢不敢和我打個賭?我賭西方現在根本沒有古希臘文明的說法,你信不信?”
崔秀寧擡眸看著男人篤定的眼神,竟然不敢打賭。
過了一會兒,李雍來到大殿。
“李雍,朕問你,西方黃頭色目的底細,你搜集了多少?”李洛直接問道。
李雍想都不想的回答:“回陛下,收集的不少了。他們的風俗民情,人口地理,歷史教化等等,大安府已經很清楚了。”
崔秀寧問:“他們的史書,可說了他們是何等文明,有何淵源?”
李雍道:“啟稟娘娘,西方色目人,並無史書。他們的淵源,倒是有個什麽希臘神話,不過也都是神靈之類。要說史書,不知道他們的十字教經書算不算。不過以臣看,那經書倒也算不上什麽史書,多半也是杜撰之言。”
什麽?
崔秀寧一楞,難道著名的《荷馬史詩》,《希臘史》,《希波戰爭史》都是不存在的?
“你們搜集的書籍名目,就沒有任何史書麽”崔秀寧繼續問道。
李雍想了想,“倒是有。不過卻是大食和波斯和拂林(拜占庭)的史書,就連天竺的史書也有,還有翻譯我們的《唐書》,可西方色目人自己的史書,卻是沒有。”
崔秀寧道:“好了,我都知道了。你下去吧。”
“諾!”李雍領命告退。
李洛笑道:“你現在相信了?西方人的文明,就是來源於中東。後世那麽輝煌的歷史,都是在幾百年間逐步完善起來的。其初衷尚屬高尚,是為了反抗教會。只是到了後來,才為了文化自信,為自己塗脂抹粉。”
“你是對的。”崔秀寧也露出輕松的笑容,“我巴不得是假的。不過,我有些不解,既然西方並沒有輝煌的古文明,為何反而後世是他們領先於世?”
李洛坐下來說道:“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歷史包袱,更容易吸收東方的精華,迅速形成自己的體系。他們迫切需要東方的文明來取代單調落後的基督教文明。這是第一。就像一個空容器,更容易裝滿東西。”
“第二,西方人的冒險精神最強,這來源於他們的海盜基因。這個基因讓他們開始了地理大發現,最先打開了世界視野,嘗到了甜頭。可以說,地理大發現是西方崛起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時機幹的好。那時的華夏,被蒙古人統治過倒退了,思想變得更加保守。而在中東,經過蒙古人的侵略之後,某某教也變得保守起來,開始禁錮思想。可以說,西方崛起,蒙古人功不可沒。”
“東方輝煌過了,處在大沒落時代,夕陽西下。而西方具有後發優勢,輕裝上陣,反而進入了青壯年。一步領先,就步步領先。歷史的先發優勢一旦確立,那就是幾百年上千年的大周期。”
崔秀寧這次沒有捂起耳朵,而是露出迷惘的神色,“真是太吊詭了,所謂先進,其實說起來不值一提,無非是歷史的安排,而不是西方真有那麽優秀。”
李洛道:“歷史競賽一旦落後,可能就是幾百年的落後。所以,光設計好大唐的領先制度還不夠,還要加個保險,壓制西方。”
“元廷要是能壓得住,我們就樂見其成。要是壓不住,就只能萬裏遠征了。必要的時候,要想辦法幹涉西方的事務。”
“我們用心良苦的做了這麽多,要是後世還是落後,那也活該如此。我們盡力了。”
崔秀寧拉起李洛的手,“是啊,我們盡力了。”
“陛下,娘娘。”侍衛石珊瑚帶著一身風雪進來,“太子殿下讓臣代他向陛下娘娘請罪,說他不孝,不能回長安陪伴陛下娘娘過年了。太子殿下說,他想留在義陵,過完年再回長安。”
“太子殿下一邊為太上皇守陵,一邊日日手不釋卷,還要練習弓馬。”
石珊瑚是派往嵯峨山接太子李征回長安過年的。
太上皇葬入義陵後,李征就請求留在嵯峨山,守陵數月。
想不到,過年也不回來啊。
“知道了,快些下去暖和暖和,這一路上風雪這麽大。”崔秀寧說道。
“謝娘娘!”
等到石珊瑚退下,李洛和崔秀寧對視一眼,都是露出欣慰的神色。
征兒真的懂事了。
雖然他不回來陪父母過年,崔秀寧和李洛也很是想念,可是心中其實巴不得他不回來。
之所以派石珊瑚去接他,就是看看這個孩子懂事到什麽地步。
太上皇帶了他十年。這十年,和征兒最親密的人不是忙碌的崔秀寧,更不是經常在外的李洛,而是太上皇顏鐸。
李征斷奶之後,大多數時間都是太上皇來管的。
祖孫之間的感情很深。
他這次執意守陵不回,一方面是寄托哀思,一方面也是做給滿朝文武看的。
既有孝心,又有心眼。
這難道不是懂事了?
…………
姑蘇郡,吳縣,滸墅鄉,金灣村。
江南的雪花,與北國不同。北國之雪是灑落,江南之雪卻是飄落。
雪花飄舞中的江南水鄉,少了雨恨雲愁、小橋流水的繾綣風情,多了不少遼闊高遠的壯美。
村公所附近的幾個道社,不時有村民前來祭祀祈禱,取了新年的平安符回家。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快要除夕了。家家戶戶都沈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
只是,因為今年太上皇駕崩,所以沒有人燃放鞭炮。
今日是村公所封印的日子,村正官人和治安使以及司婦使,很快就要回家了。
村正孫永達,穿著黑色官服,披著羊皮大氅,站在村公所院中的廊下,看著漫天大雪笑道:“如此好雪,明年又該是個好年景啊。”
治安使劉奮跺跺腳:“我這右腳,一到冬天就麻。下大雪就更麻了。不過,我倒也巴不得雪大些,不然害蟲的蟲卵凍不死啊。”
劉奮是退役唐軍,因為腿腳傷殘退役。他在軍中只是猛士軍銜,連銳士還沒有升到就退役了。
不過,按照大唐制度,傷殘退役的士卒,軍銜再低也要繼續安排差事吃皇糧。
所以,劉奮從中原戰場退役後,輕輕松松回原籍當了從十品的治安使。
莫看從十品是最卑微的官吏,可那也是官身,每季度要領四塊銀圓的。旱澇保收,足夠養活兩三口人,不比地裏刨食強得多?
村正孫永達也是傷殘退役唐軍,他的軍銜是銳士,退役後就當了村正,每季度要領五塊銀圓。
“哎,還是懷念打仗的日子啊。”孫永達說道,“最後一場仗,是跟著陛下打關中。說起來四年多了啊,從那以後,就再也沒見到陛下了。”
孫永達露出緬懷的神色。
“誰說不是。退役之後,再也沒見到陛下了。”劉奮也很是感慨。
孫永達道:“咱是見不到陛下了,心中記著就成。我們雖然做著微末小吏,卻也主管一村民政治安。不能打仗,就替陛下管好金灣村,也是一樣的。”
金灣村有一百五十多戶百姓,八百多口人。別看小小一村,民不滿千,可是這事物還真不少。
收稅,治安,發布告示,勸課農桑,督查田畝,調解糾紛…村公所其實就是一個微型的官府。官小而責重。
兩人說了一會兒軍中舊事,正準備離開村公所回家,就看到大雪之中一個身垮唐刀的英武身影踏雪而來。
武士!
兩人頓時看出來人的身份。不為其他,只為來人的唐刀。
按照大唐制度,只有華夏武士,才有資格佩戴唐刀。這武士的唐刀是黑鞘,屬於下武士的佩刀。
孫永達和劉奮雖然是退役士卒,可因為他們沒有武士功名,當的又是村官屬於文職,所以佩戴的是漢劍。
兩人有點羨慕了。他們最大的遺憾,就是在軍中沒有得到武士功名。
武士功名並不好得。就是什長,大多數也得不到武士功名。一般三四個什長當中,才能有一個是武士。
來人沒有穿盔甲,也沒有乘馬,顯然是回家探親的。
按照大唐軍制,現役將士,可以定期申請回鄉探親。
那武士身穿軍中常服,頭戴水獺皮帽,足下皮靴,顯得精神抖擻,行動間分外爽利。就是村正和治安使這兩個退役唐軍見了,也心中讚了一聲。
那武士堪堪走到村公所門口,卻忽然轉頭,看向一箭之外的忠武道社。
那忠武道社約莫三丈方圓,大小不過一所民居,可因為是道社,所以規格不同,雖然很小,卻是重檐的,而且看上去很是肅穆。
此時,大雪越發的緊了,忠武道社門口除了腳印,也不再有村民。
“叮叮…”一陣寒風吹來,送過來道社重檐下風鈴的聲音。
武士掉頭,手一扶腰間唐刀,向著忠武道社而去。
很顯然,他本來是來村公所辦事的,可是在看到忠武道社的時候,沒有任何猶豫就放棄村公所,先去忠武道社。
完全就是自然而然,說明對忠武道廟的敬重,已經深入骨髓。
他在忠武道社門口脫下水獺皮帽,按照祭祀流程走完了一邊,在後院連射五支彩箭,這才恭恭敬敬的出來。
前後花了一刻鐘功夫。
結束了在小小道社的祭祀儀式,他才取了一道平安符,掛在脖子上出來,再次往村公所而來。
“我乃都頭趙慶,正是本村人士,回鄉探親,來此叨擾村正官人了!”武士進入村公所的院子聲音爽朗的說道。
都頭是正九品武官,和鄉正是一個級別,當然要比村正大。所有趙慶才能又這個姿態。
不然的話,見到村正少不得自稱一聲在下的。
“原來是趙都頭,請!”村正不敢怠慢,立刻做出一個手勢。
趙都頭一看對方的動作,就知道村正是退役唐軍出身,他的神色頓時客氣了很多。
“原來兩位鄉老官人,倒還是我大唐軍中袍澤啊,失敬失敬!”趙慶啪的一聲右手擊胸,行了一個禮。
對弈傷殘退役的戰士,哪怕軍銜最低,也要有所禮遇,這同樣是道。
“趙都頭客氣,我等如何敢當。”村正和治安使也習慣性的以拳擊胸行禮。
“下官孫永達,本村村正。”
“下官劉奮,本村治安使。”
趙慶拱手,“原來是孫村正,劉治安。不知兩位袍澤,是哪年入伍?”
孫永達道:“下官是唐三年入伍。”
趙慶立刻露出一絲驚訝之色,“哎呀,原來還是前輩!唐三年,陛下還是唐公,那可是很早了!比兄弟還要早了一年啊。”
第1011、1012章:原來是她
村正孫永達給趙慶倒了一杯茶,請他在公所室上座,說道:“武長官人家在古松莊,距離村公所尚有五裏,這大雪難行,下官的馬就借與你騎。”
武長官人,是對大唐武士階層的尊稱。村之下,分為若幹莊,但不設官吏。
雖然本村有七八個莊子,八百多人口,但孫永達幾年村正當下來,當然每個莊子,每戶人家都熟悉。
金灣村只出了一個武士,就是眼前的趙慶。
孫永達當然知道,趙慶的家在哪個莊子。
“謝村正官人。今日封衙,村公所也要關門了,村正官人也要騎馬回家,兄弟心領了。”趙慶拒絕道。
“為何不在縣中借馬?以武長官人的身份,縣衙必然會借的。”劉子奮說道。
趙慶苦笑:“縣衙沒有馬了,就是馬車也沒了。眼下年關,馬匹馬車緊張的很,騾子都沒有。在縣城驛站下車,只能走著回鄉,哈哈!”
趙慶的軍職是火器兵都頭。所謂都頭,乃是統帶五十兵馬的小軍官。所以趙慶不但是武士,還是校尉軍銜。
但因為村正入伍比他早,所以就算他地位比對方高,也要禮讓三分。
趙慶入伍六年,是在軍中考中大唐陸師學堂,兩年後畢業,才授予校尉軍銜,當都頭已經兩年了,而且還是在長安禁軍系統任職,因為立了丙等戰功,敘功很快就要升為隊正了,提都尉軍銜了,連升兩級。
等回到長安,新的任命就能下來。
按照制度,只要到了隊正級別的禁軍武官,就能在長安分到一套居所,將家人接來同住。
他這次回來,就是接父母的。
“武長官人來村公所,是開具回鄉文書吧。”村正從公案抽屜裏取出一方木制小印簽,上面是小小的六個字:吳縣滸墅金灣。
唐軍將士回鄉探親,除了要在縣衙開具返鄉文書,還必須要去村公所開具返鄉文書,要由村公所蓋印簽字,證明該員某年某月某日的確回鄉探親了。
“正是如此。”趙慶笑道,“還請村正官人開具返鄉文書。”
“武長官人稍待,下官這便辦理。請出示告身憑據。”孫永達說道。
趙慶從懷中掏出軍職證件,卻是一本小小的魚皮冊子,上面記載著他的姓名,年紀,籍貫,入伍日期,所在營伍,軍職軍銜,相貌特征等等。
上面還蓋著兩個印章。一個兵部印章,一個是旅部印章。
身為退役唐軍的孫永達很熟悉這個告身,他一入手就知道東西是真的,打開一看,相貌描述也對的上。
當下村正官人拿出一頁公函,用拙劣的書法寫下:“今日有長安禁軍火器左營右旅中聯中隊中都都頭趙慶,回本村探親,特此證明。洪武六年臘月二十八酉時。金灣村公所。”
寫完之後,村正用印,簽下“孫永達”三字。然後吹吹墨跡,小心的遞給趙慶,“武長官人請收訖。”
他的字雖然寫的不好,可辦事速度很快,幹脆利落,又不失細心,顯示出退役唐軍的幹練之風。
“謝過村正官人。”趙慶接過來收好,“兄弟這次回鄉,看見鄉中變化不小啊。馬路從縣城一直修到鄉中,蓄水塘也變成了大水庫,鄉親們的日子也好多了不少。”
孫永達笑道,“可不是麽?村中老人都說,就是當年前宋光景好的時候,也沒有眼下聖天子在位來的好過。”
“這百姓日子好過還不止,就是這鄉中人心,也清正肅然了不少。百姓們沒有再溺殺女嬰的,沒有橫行鄉裏的,更沒有山匪水盜了。我管著一村之政,可從未有人給我送禮行賄,也無人敢向鄉正縣令行賄,這天下教化,可謂大變啊。”
能不大變麽?行賄可是害官罪,可是失貞叛道、降籍為奴的罪名。誰敢向官員教師送禮,一旦被軍報查實,就徹底完了。而得利的卻是舉報者。
至於受賄,同樣是失貞叛道,不但官職不保,就是一等國民的身份也要被剝奪。同僚舉報你,卻立刻能以衛道鋤奸的功勞升官。
禦史臺和大安府,州牧府,警部等衙門的銅簋,設到了縣一級。郡守衙門的銅簋,設到了鄉一級。縣衙的銅簋設到村一級。
誰敢造次?
唐廷用天下人的耳目,以利益為動力,通過天道教的理教道德,設下綿密到極點的全民監察體系。
絕大多數叛道違反行為,無論是行賄受賄,還是以權謀私、貪汙瀆職、打擊報覆、超額納妾、不孝不義、坑蒙拐騙、通奸不貞、溺殺女嬰、吃絕戶、賭博等都很難隱瞞。
當然,投遞銅簋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寫下相關的依據,不能信口雌黃的捏造。
每天,光是處理各種銅簋的人,整個大唐就需要動用數千人手。於是,大唐官員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處理銅簋。
倘若通過銅簋舉報查實了案件,不但舉報者有獎勵,經手的官員也有獎勵。
相反,如果是冤案,那就要受到懲罰。
這使得,大唐官員的在編數量,比所有朝代都要多。但是,大唐的官員俸祿開支占比卻不高。
為何?
因為歷朝歷代的官員數量雖然不多,可那是沒有計算吃官糧的廣大吏員。吏員就是不入流,也沒有官身,可是他們的數量龐大,仍然要吃俸祿。只不過俸祿不是朝廷支出,而是各級衙門的稅收截留。
看似朝廷沒有支付他們俸祿,可是朝廷的稅收卻少了一大塊,而且還不透明。說起來,還不是朝廷養的?還不是百姓的賦稅養的?有區別麽?
李洛的大唐只不過把廣大吏員變成了官,也就是後世的公務員,全部走財部預算。如此一來,既調動了吏員的積極性,又增加了稅收,抑制了腐敗。
俸祿占比反而降低了。因為更透明了,地方沒有借口截留稅收。而且,將廣大沒有前途,只想撈錢的吏員納入官員體系,也加強了對整個天下的控制。
如今的銅簋舉報數量越來越少,說明叛道違法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
趙慶很關心的問道:“民間尚武之風如何?”
孫永達回答:“百姓以從軍為榮,就連鄉間兒童,也開始練習射箭。忠武道社也日日有人來祭祀。民間尚武之風,和前宋大為不同了。前段時日,鄉中還有人去縣城依法決鬥,一死一傷,猶如先秦之時啊。這在以前,哪裏敢想?”
“哦?依法決鬥?”趙慶來了興趣,“為何決鬥啊?按照決鬥法規,沒有正當理由,縣衙和警堂是不能審批的。”
治安使劉子嘆息道:“為何?就為了一個女子。”
“武長是本地人士,自然知道我吳縣之弊,最大的問題便是男多女少。因為當年溺殺女嬰成風,導致十個男子,最少三四個娶不上渾家,窮人難有後啊。”
“鄰鄉青橋村,兩男爭娶吳家女。吳家女屬意張家子,不喜王家子。本來已經訂了婚的。可偏偏在要辦喜事時,女子害了大病,臥床不起。張家便退了婚,這也正常,畢竟沒有幾個人願娶快死的人,也不算違道,更不犯法。”
“可是吳家女本就重病,得知張家退婚,慪氣了幾個月,竟然不治而亡。她病重期間,王家子反而來看過幾次,倒是個重情之人。偏偏吳家女是個有心氣的,死前說要有來生,願嫁王家子,不嫁張家郎。還央人給王家子道歉,說不識有情人,對他不起。”
“王家子本就喜愛吳家女。吳家女死後,王家子聽到女子死前的話,竟然一怒之下,找到張家。說吳家女本來能治好,就是因為張家退婚,使得吳家女不治身亡,罵張家子無情無義,乃是失貞無道之人。”
“失貞無道這樣的帽子,張家子如何肯戴?他一怒之下,就和上門討伐的王家子大打出手,這便接下了仇。之後,兩人在村中猶如冰炭,數次鬥毆,都被治安使以鬥毆懲處。”
趙慶喝了一口茶,“女方大病,男方退婚,這雖然有失無情,卻不算叛道失貞,畢竟還沒有成親,還不許別人退婚了?誰能保證,娶過門後女子能好起來?張家子頂多就是薄情罷了,說不上叛道失貞。”
劉子奮道:“可不是麽?可是這兩人在村中結仇,別人也難以阻止。為了臉面,誰也不低頭。於是幾個月後,王家子突然找到張家子,當著眾人的面,發起決鬥之約,要是張家子不敢決鬥,就要當眾認錯。”
為何發起決鬥?因為這樣的私人矛盾,誰也沒有犯罪,誰也沒有叛道,根本無法處置。
按照大唐決鬥條格的規定,倘若因為私人之間不可化解的矛盾發起決鬥,不敢接受決鬥的,就要答應對方的要求。
“張家子如何肯當眾認錯?就答應了決鬥。眾人苦勸無果,於是決鬥書寫好,交到鄉村公所,又交到縣衙。”
“兩人帶著村中證人,一起來到縣衙。縣令和和警堂的司警縣尉,一起審核決鬥是否能夠通過。兩人當眾表示生死有命,無怨無悔。兩人的體格年紀也都差不多,也都沒有病患,都是符合決鬥條格規定的。”
要是兩人的身體素質和年紀差距較大,或者接受決鬥的人身體有病患,就不允許決鬥。倘若一個身強力壯的人對一個瘦弱的人發起決鬥,就算瘦弱者接受決鬥,也不會被允許。
相反,身體瘦弱的,卻可以主動向強壯的發起決鬥。
“最後,吳縣第一起決鬥通過。兩人就在縣城忠武廟的廣場上,當著數千人的面,再次宣布自願決鬥,簽下生死狀,決鬥了。”
“兩人都選擇了漢劍搏殺。漢劍何等鋒利?兩人沒鬥兩下,張家子就被王家子刺穿胸膛,當場死亡。而王家子被張家子刺傷了肚子,腸子都流出來了,幸好沒死,醫治之後撿了條命。”
“此事之後,鄉中習射習劍之風更是大盛,因為誰也不敢保證,這一輩子就遇不到別人對自己發起決鬥。而且鄉中禮節也更好了,為小事爭吵鬥毆的也少了,因為要是無禮挑釁,保不齊就會發展到決鬥。”
趙慶道:“決鬥一死一傷,雖然不是好事,可也是解決私人恩怨的法子。先秦時,猛士慷慨悲歌,動輒拔劍而起,決鬥於市井者大有人在,眼下,不過撿回來用罷了。蒙古人在草原上也動輒決鬥。”
“敢於決鬥,固然是勇。可不接受決鬥者,也未必真是懦夫。淮陰侯韓信,曾經被人挑戰,但他沒有接受決鬥,但不能說他不是英雄。”
大唐武士的教育,可不光是匹夫之勇,武德之中,還要有智。
幾人說了一會兒話,趙慶就離開村公所,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家趕去。
離家越近,他的心情就越是激動。
數年未歸,雖然從村正口中得知父母都還好,可他仍然近鄉情更怯。
忠孝不能兩全啊。既然選擇了從軍,就六年沒有侍奉雙親,膝下盡孝了。
趙慶看著大雪中的祥和村莊,看著裊裊升起的炊煙,看著在雪地中奔跑嬉戲打雪仗的孩童,以及熟悉的鄉音,不禁心中溫暖無比。就連漫天大雪,也冷卻不了他的心。
家鄉雖然與天城般的京都長安差若雲泥,可卻有長安城沒有的江南風情,有長安城沒有的田園風光,更沒有他的家人。
“咦?那不是,那不是趙大郎麽?”一家農戶的院門口,站著一個中年男子,看到趙慶頓時訝然出聲。
“啥個物事?”一個中年婦女出門問道。
中年男子手一指,批了批狗屁大襖,“趙家大郎啊,儂弗認識了?”
“喔唷!可弗是趙大麽,真是伊呀!”中年婦女很誇張的尖聲道,“好幾年不見,簡直認弗得伊了,伊倒是出落的這般威風哉!我的娘喲。”
中年男子一跺腳,“儂弗要高聲!讓趙大郎聽見,弗要怪儂!儂曉得吧,他是武士!是大唐軍中武官,有品級的。阿拉要敬重,曉得伐?”
“喔唷。”中年婦女拍拍身上的雪花,“伊倌兒做的再大,弗是阿拉鄉親麽?伊也是金灣村的人好伐!”
一個少年站在後面,羨慕萬分的看著武士挎著的唐刀,“娘,過兩年阿拉也去參軍。”
中年婦女看了看少年,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後世西方人以歐洲中心論作為世界地理觀,把人口最多,文明最悠久的東方貶稱為亞洲。
亞洲之名,是何肺腑?
就是次等,老二。
後世東方人對此不爽的大有人在,可卻無可奈何,只能捏著鼻子接受。
同樣捏著鼻子接受的,還有公元紀年。
堂堂東方文明古國,卻用西元紀年,不得不說是個悲哀。
哼,朕偏偏要讓歐洲變成亞洲,讓後世全部向大唐一樣使用黃帝紀年。
“好吧,”崔秀寧讚同,“那我就讓他們在新的世界地圖上,標註新的洲名。以後就這麽稱呼了。”
李洛露出不滿的神色,“清末民初那幫混蛋,真是一群棒槌。全部用最美好的詞匯翻譯西方列強。”
“什麽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什麽好聽就用哪個,不是扯淡麽?那些列強,把中國欺負到家了,美麽,英俊麽,有德麽?”
“就算將來亞洲各國推翻蒙元獨立,也不能用好名字翻譯他們。”
“歷史上再過五六十年,亞洲就要開始文藝覆興了。可惜啊,他們被蒙元統治了,成了蒙元的殖民地。我倒要看看,在蒙元的統治下,亞洲的白人們還能不能開始文藝覆興。”
崔秀寧笑道:“要是能就見鬼了。蒙元已經在意大利征收沈重的商稅,歐洲…亞洲不可能像歷史上那樣順利。”
“我覺得吧,蒙古入侵西方,就像滅宋那樣,徹底打社會的歷史進度。亞洲大倒退是肯定的。”
李洛道:“哼,什麽大倒退?他們還是中世紀,其實還是很野蠻,不比蒙元文明,哪裏說的是倒退?後世要是沒有東羅馬和阿拉伯的典籍,他們能文藝覆興?沒有阿拉伯人,他們屁都不是。”
崔秀寧搖頭,“瞎說。西方文明難道不是發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嗎?再瞧不起他們,也不用這麽貶低。”
“我可沒有貶低。”李洛冷笑,“西方人的虛偽,那是一貫的。他們偽造歷史的本事也真是厲害,但破綻還是太多太多。只是後世西方文明一家獨大,徹底把持了話語權,別人再質疑也是蚍蜉撼樹。”
“就連黑格爾自己都說,阿拉伯是歐洲文明之父。這人還是比較公正的,他說了實話。所謂希臘文明,其實就是八世紀西遷到西班牙半島的阿拉伯人搞出來的,他們帶去了先進的知識和技術。這才是西方文明的源頭。這一點,很多西方學者自己都承認。”
“是阿拉伯人在希臘和意大利建立了最早的大學,把大量的東方著作包括唐朝的知識翻譯過去,帶去了先進的數學、醫學、哲學、天文地理、自然科學,還有造船、造紙、司南、印刷術、建築學、抽象數論等等。”
“知道雅典衛城麽?被西方人吹上天的古希臘建築,其實最開始就是阿拉伯人的穆思寺廟,後來才被改成所謂的雅典衛城。南歐很多的古建築,其實都是阿拉伯人搞出來的。”
“西方有一千年的黑暗時代。從邏輯上講,一個千年黑暗時代的地區,會突然搞出文藝覆興,成為世界文明的老大哥?根本說不通。西方文明發源於阿拉伯文明,這根本就是事實,只是假話說的太多,就成了真話。最主要的是說假話的人還掌握了全球話語權。”
“至於古羅馬…不好意思,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古羅馬和馬其頓真的存在過。你是不是覺得我在信口雌黃?真的沒有。西方人想否定商朝和周朝的存在,可是他們無法否認,因為鐵證太多太多。”
“可是古羅馬和馬其頓的歷史,根本沒有一件鐵證能夠證明。所有的東西,都是文藝覆興時期突然出現的。更別說古希臘了。所有的遺跡,都無法證明是那個時代的東西,所有的文字載體,也無法證明就是那個時代的東西。”
崔秀寧瞪大眼睛,“媽蛋,真的麽?他們為何這麽幹?最初的動機呢?就大規模的偽造歷史?我不信。”
李洛搖頭,“你問到點子上了。當時西方人這麽幹,還真不是為了建立自信。說起來可笑,他們是為了反抗教會!為了打破教會的權威!”
“他們要偽造教會出現之前的輝煌歷史,以此來證明,教會是錯的。為何教會出現前有輝煌的文明,教會出現後就進入千年黑暗?那難道不是因為教會的黑暗統治麽?”
崔秀寧很無語的說道:“我懂了。按照你的說法,學者們為了打破教會桎梏而必須搞出來一整套理論和輿論,但是理論需要歷史驗證。這才是大規模偽造歷史的動機。可是,教會不是傻子,難道不知道反駁麽?”
李洛搖頭:“教會反駁了啊,所以在文藝覆興時代,教會以異端邪說為名,燒死了很多人。可問題是,打破教會桎梏是大勢所趨,百姓們都對教會反感了。學者們偽造的歷史,他們也願意相信。所以,從國王到貴族到學者,都自覺造假。假話說多了,過個幾百年,就成為真的了。”
“不對。”崔秀寧忽然想到了什麽,“有東羅馬帝國啊。東羅馬總不是家的吧。要是沒有羅馬帝國,那麽東羅馬怎麽來的?”
李洛哈的一笑,“怎麽證明拜占庭真的自稱羅馬?拜占庭滅亡之後,典籍都被毀滅了,他的歷史怎麽說,還不是西方人說了算?首先稱拜占庭是羅馬延續的,是羅斯人,他們這麽幹當然別有用心。”
“沒有鐵證證明,拜占庭帝國是那什麽羅馬的延續。還說拜占庭是千年王朝。扯淡,世界上有千年王朝麽?根本就沒有好吧。拜占庭滅亡之後,其真實歷史根本就是個迷。”
“拜占庭大概率上,是歐洲和阿拉伯雜交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是真實存在的,但時和羅馬應該沒關系,也絕對不是千年王朝。只是西方人希望拜占庭是羅馬的延續而已。”
崔秀寧捂起耳朵,“王八念經,不聽不聽。我還是不太相信。雖然我願意相信。”
李洛呵呵一笑,“來人,傳李雍進宮!”
“遵旨!”
崔秀寧訝然道:“你傳李雍進宮幹嘛……我明白了,你是要問他西方的一些東西?”
李洛捏捏她的鼻子,“聰明。西方現在是大安府的工作重點。大安府搜集了很多關於西方的資料。我們一問便知。”
“說吧。敢不敢和我打個賭?我賭西方現在根本沒有古希臘文明的說法,你信不信?”
崔秀寧擡眸看著男人篤定的眼神,竟然不敢打賭。
過了一會兒,李雍來到大殿。
“李雍,朕問你,西方黃頭色目的底細,你搜集了多少?”李洛直接問道。
李雍想都不想的回答:“回陛下,收集的不少了。他們的風俗民情,人口地理,歷史教化等等,大安府已經很清楚了。”
崔秀寧問:“他們的史書,可說了他們是何等文明,有何淵源?”
李雍道:“啟稟娘娘,西方色目人,並無史書。他們的淵源,倒是有個什麽希臘神話,不過也都是神靈之類。要說史書,不知道他們的十字教經書算不算。不過以臣看,那經書倒也算不上什麽史書,多半也是杜撰之言。”
什麽?
崔秀寧一楞,難道著名的《荷馬史詩》,《希臘史》,《希波戰爭史》都是不存在的?
“你們搜集的書籍名目,就沒有任何史書麽”崔秀寧繼續問道。
李雍想了想,“倒是有。不過卻是大食和波斯和拂林(拜占庭)的史書,就連天竺的史書也有,還有翻譯我們的《唐書》,可西方色目人自己的史書,卻是沒有。”
崔秀寧道:“好了,我都知道了。你下去吧。”
“諾!”李雍領命告退。
李洛笑道:“你現在相信了?西方人的文明,就是來源於中東。後世那麽輝煌的歷史,都是在幾百年間逐步完善起來的。其初衷尚屬高尚,是為了反抗教會。只是到了後來,才為了文化自信,為自己塗脂抹粉。”
“你是對的。”崔秀寧也露出輕松的笑容,“我巴不得是假的。不過,我有些不解,既然西方並沒有輝煌的古文明,為何反而後世是他們領先於世?”
李洛坐下來說道:“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歷史包袱,更容易吸收東方的精華,迅速形成自己的體系。他們迫切需要東方的文明來取代單調落後的基督教文明。這是第一。就像一個空容器,更容易裝滿東西。”
“第二,西方人的冒險精神最強,這來源於他們的海盜基因。這個基因讓他們開始了地理大發現,最先打開了世界視野,嘗到了甜頭。可以說,地理大發現是西方崛起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時機幹的好。那時的華夏,被蒙古人統治過倒退了,思想變得更加保守。而在中東,經過蒙古人的侵略之後,某某教也變得保守起來,開始禁錮思想。可以說,西方崛起,蒙古人功不可沒。”
“東方輝煌過了,處在大沒落時代,夕陽西下。而西方具有後發優勢,輕裝上陣,反而進入了青壯年。一步領先,就步步領先。歷史的先發優勢一旦確立,那就是幾百年上千年的大周期。”
崔秀寧這次沒有捂起耳朵,而是露出迷惘的神色,“真是太吊詭了,所謂先進,其實說起來不值一提,無非是歷史的安排,而不是西方真有那麽優秀。”
李洛道:“歷史競賽一旦落後,可能就是幾百年的落後。所以,光設計好大唐的領先制度還不夠,還要加個保險,壓制西方。”
“元廷要是能壓得住,我們就樂見其成。要是壓不住,就只能萬裏遠征了。必要的時候,要想辦法幹涉西方的事務。”
“我們用心良苦的做了這麽多,要是後世還是落後,那也活該如此。我們盡力了。”
崔秀寧拉起李洛的手,“是啊,我們盡力了。”
“陛下,娘娘。”侍衛石珊瑚帶著一身風雪進來,“太子殿下讓臣代他向陛下娘娘請罪,說他不孝,不能回長安陪伴陛下娘娘過年了。太子殿下說,他想留在義陵,過完年再回長安。”
“太子殿下一邊為太上皇守陵,一邊日日手不釋卷,還要練習弓馬。”
石珊瑚是派往嵯峨山接太子李征回長安過年的。
太上皇葬入義陵後,李征就請求留在嵯峨山,守陵數月。
想不到,過年也不回來啊。
“知道了,快些下去暖和暖和,這一路上風雪這麽大。”崔秀寧說道。
“謝娘娘!”
等到石珊瑚退下,李洛和崔秀寧對視一眼,都是露出欣慰的神色。
征兒真的懂事了。
雖然他不回來陪父母過年,崔秀寧和李洛也很是想念,可是心中其實巴不得他不回來。
之所以派石珊瑚去接他,就是看看這個孩子懂事到什麽地步。
太上皇帶了他十年。這十年,和征兒最親密的人不是忙碌的崔秀寧,更不是經常在外的李洛,而是太上皇顏鐸。
李征斷奶之後,大多數時間都是太上皇來管的。
祖孫之間的感情很深。
他這次執意守陵不回,一方面是寄托哀思,一方面也是做給滿朝文武看的。
既有孝心,又有心眼。
這難道不是懂事了?
…………
姑蘇郡,吳縣,滸墅鄉,金灣村。
江南的雪花,與北國不同。北國之雪是灑落,江南之雪卻是飄落。
雪花飄舞中的江南水鄉,少了雨恨雲愁、小橋流水的繾綣風情,多了不少遼闊高遠的壯美。
村公所附近的幾個道社,不時有村民前來祭祀祈禱,取了新年的平安符回家。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快要除夕了。家家戶戶都沈浸在節日的喜慶之中。
只是,因為今年太上皇駕崩,所以沒有人燃放鞭炮。
今日是村公所封印的日子,村正官人和治安使以及司婦使,很快就要回家了。
村正孫永達,穿著黑色官服,披著羊皮大氅,站在村公所院中的廊下,看著漫天大雪笑道:“如此好雪,明年又該是個好年景啊。”
治安使劉奮跺跺腳:“我這右腳,一到冬天就麻。下大雪就更麻了。不過,我倒也巴不得雪大些,不然害蟲的蟲卵凍不死啊。”
劉奮是退役唐軍,因為腿腳傷殘退役。他在軍中只是猛士軍銜,連銳士還沒有升到就退役了。
不過,按照大唐制度,傷殘退役的士卒,軍銜再低也要繼續安排差事吃皇糧。
所以,劉奮從中原戰場退役後,輕輕松松回原籍當了從十品的治安使。
莫看從十品是最卑微的官吏,可那也是官身,每季度要領四塊銀圓的。旱澇保收,足夠養活兩三口人,不比地裏刨食強得多?
村正孫永達也是傷殘退役唐軍,他的軍銜是銳士,退役後就當了村正,每季度要領五塊銀圓。
“哎,還是懷念打仗的日子啊。”孫永達說道,“最後一場仗,是跟著陛下打關中。說起來四年多了啊,從那以後,就再也沒見到陛下了。”
孫永達露出緬懷的神色。
“誰說不是。退役之後,再也沒見到陛下了。”劉奮也很是感慨。
孫永達道:“咱是見不到陛下了,心中記著就成。我們雖然做著微末小吏,卻也主管一村民政治安。不能打仗,就替陛下管好金灣村,也是一樣的。”
金灣村有一百五十多戶百姓,八百多口人。別看小小一村,民不滿千,可是這事物還真不少。
收稅,治安,發布告示,勸課農桑,督查田畝,調解糾紛…村公所其實就是一個微型的官府。官小而責重。
兩人說了一會兒軍中舊事,正準備離開村公所回家,就看到大雪之中一個身垮唐刀的英武身影踏雪而來。
武士!
兩人頓時看出來人的身份。不為其他,只為來人的唐刀。
按照大唐制度,只有華夏武士,才有資格佩戴唐刀。這武士的唐刀是黑鞘,屬於下武士的佩刀。
孫永達和劉奮雖然是退役士卒,可因為他們沒有武士功名,當的又是村官屬於文職,所以佩戴的是漢劍。
兩人有點羨慕了。他們最大的遺憾,就是在軍中沒有得到武士功名。
武士功名並不好得。就是什長,大多數也得不到武士功名。一般三四個什長當中,才能有一個是武士。
來人沒有穿盔甲,也沒有乘馬,顯然是回家探親的。
按照大唐軍制,現役將士,可以定期申請回鄉探親。
那武士身穿軍中常服,頭戴水獺皮帽,足下皮靴,顯得精神抖擻,行動間分外爽利。就是村正和治安使這兩個退役唐軍見了,也心中讚了一聲。
那武士堪堪走到村公所門口,卻忽然轉頭,看向一箭之外的忠武道社。
那忠武道社約莫三丈方圓,大小不過一所民居,可因為是道社,所以規格不同,雖然很小,卻是重檐的,而且看上去很是肅穆。
此時,大雪越發的緊了,忠武道社門口除了腳印,也不再有村民。
“叮叮…”一陣寒風吹來,送過來道社重檐下風鈴的聲音。
武士掉頭,手一扶腰間唐刀,向著忠武道社而去。
很顯然,他本來是來村公所辦事的,可是在看到忠武道社的時候,沒有任何猶豫就放棄村公所,先去忠武道社。
完全就是自然而然,說明對忠武道廟的敬重,已經深入骨髓。
他在忠武道社門口脫下水獺皮帽,按照祭祀流程走完了一邊,在後院連射五支彩箭,這才恭恭敬敬的出來。
前後花了一刻鐘功夫。
結束了在小小道社的祭祀儀式,他才取了一道平安符,掛在脖子上出來,再次往村公所而來。
“我乃都頭趙慶,正是本村人士,回鄉探親,來此叨擾村正官人了!”武士進入村公所的院子聲音爽朗的說道。
都頭是正九品武官,和鄉正是一個級別,當然要比村正大。所有趙慶才能又這個姿態。
不然的話,見到村正少不得自稱一聲在下的。
“原來是趙都頭,請!”村正不敢怠慢,立刻做出一個手勢。
趙都頭一看對方的動作,就知道村正是退役唐軍出身,他的神色頓時客氣了很多。
“原來兩位鄉老官人,倒還是我大唐軍中袍澤啊,失敬失敬!”趙慶啪的一聲右手擊胸,行了一個禮。
對弈傷殘退役的戰士,哪怕軍銜最低,也要有所禮遇,這同樣是道。
“趙都頭客氣,我等如何敢當。”村正和治安使也習慣性的以拳擊胸行禮。
“下官孫永達,本村村正。”
“下官劉奮,本村治安使。”
趙慶拱手,“原來是孫村正,劉治安。不知兩位袍澤,是哪年入伍?”
孫永達道:“下官是唐三年入伍。”
趙慶立刻露出一絲驚訝之色,“哎呀,原來還是前輩!唐三年,陛下還是唐公,那可是很早了!比兄弟還要早了一年啊。”
第1011、1012章:原來是她
村正孫永達給趙慶倒了一杯茶,請他在公所室上座,說道:“武長官人家在古松莊,距離村公所尚有五裏,這大雪難行,下官的馬就借與你騎。”
武長官人,是對大唐武士階層的尊稱。村之下,分為若幹莊,但不設官吏。
雖然本村有七八個莊子,八百多人口,但孫永達幾年村正當下來,當然每個莊子,每戶人家都熟悉。
金灣村只出了一個武士,就是眼前的趙慶。
孫永達當然知道,趙慶的家在哪個莊子。
“謝村正官人。今日封衙,村公所也要關門了,村正官人也要騎馬回家,兄弟心領了。”趙慶拒絕道。
“為何不在縣中借馬?以武長官人的身份,縣衙必然會借的。”劉子奮說道。
趙慶苦笑:“縣衙沒有馬了,就是馬車也沒了。眼下年關,馬匹馬車緊張的很,騾子都沒有。在縣城驛站下車,只能走著回鄉,哈哈!”
趙慶的軍職是火器兵都頭。所謂都頭,乃是統帶五十兵馬的小軍官。所以趙慶不但是武士,還是校尉軍銜。
但因為村正入伍比他早,所以就算他地位比對方高,也要禮讓三分。
趙慶入伍六年,是在軍中考中大唐陸師學堂,兩年後畢業,才授予校尉軍銜,當都頭已經兩年了,而且還是在長安禁軍系統任職,因為立了丙等戰功,敘功很快就要升為隊正了,提都尉軍銜了,連升兩級。
等回到長安,新的任命就能下來。
按照制度,只要到了隊正級別的禁軍武官,就能在長安分到一套居所,將家人接來同住。
他這次回來,就是接父母的。
“武長官人來村公所,是開具回鄉文書吧。”村正從公案抽屜裏取出一方木制小印簽,上面是小小的六個字:吳縣滸墅金灣。
唐軍將士回鄉探親,除了要在縣衙開具返鄉文書,還必須要去村公所開具返鄉文書,要由村公所蓋印簽字,證明該員某年某月某日的確回鄉探親了。
“正是如此。”趙慶笑道,“還請村正官人開具返鄉文書。”
“武長官人稍待,下官這便辦理。請出示告身憑據。”孫永達說道。
趙慶從懷中掏出軍職證件,卻是一本小小的魚皮冊子,上面記載著他的姓名,年紀,籍貫,入伍日期,所在營伍,軍職軍銜,相貌特征等等。
上面還蓋著兩個印章。一個兵部印章,一個是旅部印章。
身為退役唐軍的孫永達很熟悉這個告身,他一入手就知道東西是真的,打開一看,相貌描述也對的上。
當下村正官人拿出一頁公函,用拙劣的書法寫下:“今日有長安禁軍火器左營右旅中聯中隊中都都頭趙慶,回本村探親,特此證明。洪武六年臘月二十八酉時。金灣村公所。”
寫完之後,村正用印,簽下“孫永達”三字。然後吹吹墨跡,小心的遞給趙慶,“武長官人請收訖。”
他的字雖然寫的不好,可辦事速度很快,幹脆利落,又不失細心,顯示出退役唐軍的幹練之風。
“謝過村正官人。”趙慶接過來收好,“兄弟這次回鄉,看見鄉中變化不小啊。馬路從縣城一直修到鄉中,蓄水塘也變成了大水庫,鄉親們的日子也好多了不少。”
孫永達笑道,“可不是麽?村中老人都說,就是當年前宋光景好的時候,也沒有眼下聖天子在位來的好過。”
“這百姓日子好過還不止,就是這鄉中人心,也清正肅然了不少。百姓們沒有再溺殺女嬰的,沒有橫行鄉裏的,更沒有山匪水盜了。我管著一村之政,可從未有人給我送禮行賄,也無人敢向鄉正縣令行賄,這天下教化,可謂大變啊。”
能不大變麽?行賄可是害官罪,可是失貞叛道、降籍為奴的罪名。誰敢向官員教師送禮,一旦被軍報查實,就徹底完了。而得利的卻是舉報者。
至於受賄,同樣是失貞叛道,不但官職不保,就是一等國民的身份也要被剝奪。同僚舉報你,卻立刻能以衛道鋤奸的功勞升官。
禦史臺和大安府,州牧府,警部等衙門的銅簋,設到了縣一級。郡守衙門的銅簋,設到了鄉一級。縣衙的銅簋設到村一級。
誰敢造次?
唐廷用天下人的耳目,以利益為動力,通過天道教的理教道德,設下綿密到極點的全民監察體系。
絕大多數叛道違反行為,無論是行賄受賄,還是以權謀私、貪汙瀆職、打擊報覆、超額納妾、不孝不義、坑蒙拐騙、通奸不貞、溺殺女嬰、吃絕戶、賭博等都很難隱瞞。
當然,投遞銅簋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寫下相關的依據,不能信口雌黃的捏造。
每天,光是處理各種銅簋的人,整個大唐就需要動用數千人手。於是,大唐官員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處理銅簋。
倘若通過銅簋舉報查實了案件,不但舉報者有獎勵,經手的官員也有獎勵。
相反,如果是冤案,那就要受到懲罰。
這使得,大唐官員的在編數量,比所有朝代都要多。但是,大唐的官員俸祿開支占比卻不高。
為何?
因為歷朝歷代的官員數量雖然不多,可那是沒有計算吃官糧的廣大吏員。吏員就是不入流,也沒有官身,可是他們的數量龐大,仍然要吃俸祿。只不過俸祿不是朝廷支出,而是各級衙門的稅收截留。
看似朝廷沒有支付他們俸祿,可是朝廷的稅收卻少了一大塊,而且還不透明。說起來,還不是朝廷養的?還不是百姓的賦稅養的?有區別麽?
李洛的大唐只不過把廣大吏員變成了官,也就是後世的公務員,全部走財部預算。如此一來,既調動了吏員的積極性,又增加了稅收,抑制了腐敗。
俸祿占比反而降低了。因為更透明了,地方沒有借口截留稅收。而且,將廣大沒有前途,只想撈錢的吏員納入官員體系,也加強了對整個天下的控制。
如今的銅簋舉報數量越來越少,說明叛道違法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
趙慶很關心的問道:“民間尚武之風如何?”
孫永達回答:“百姓以從軍為榮,就連鄉間兒童,也開始練習射箭。忠武道社也日日有人來祭祀。民間尚武之風,和前宋大為不同了。前段時日,鄉中還有人去縣城依法決鬥,一死一傷,猶如先秦之時啊。這在以前,哪裏敢想?”
“哦?依法決鬥?”趙慶來了興趣,“為何決鬥啊?按照決鬥法規,沒有正當理由,縣衙和警堂是不能審批的。”
治安使劉子嘆息道:“為何?就為了一個女子。”
“武長是本地人士,自然知道我吳縣之弊,最大的問題便是男多女少。因為當年溺殺女嬰成風,導致十個男子,最少三四個娶不上渾家,窮人難有後啊。”
“鄰鄉青橋村,兩男爭娶吳家女。吳家女屬意張家子,不喜王家子。本來已經訂了婚的。可偏偏在要辦喜事時,女子害了大病,臥床不起。張家便退了婚,這也正常,畢竟沒有幾個人願娶快死的人,也不算違道,更不犯法。”
“可是吳家女本就重病,得知張家退婚,慪氣了幾個月,竟然不治而亡。她病重期間,王家子反而來看過幾次,倒是個重情之人。偏偏吳家女是個有心氣的,死前說要有來生,願嫁王家子,不嫁張家郎。還央人給王家子道歉,說不識有情人,對他不起。”
“王家子本就喜愛吳家女。吳家女死後,王家子聽到女子死前的話,竟然一怒之下,找到張家。說吳家女本來能治好,就是因為張家退婚,使得吳家女不治身亡,罵張家子無情無義,乃是失貞無道之人。”
“失貞無道這樣的帽子,張家子如何肯戴?他一怒之下,就和上門討伐的王家子大打出手,這便接下了仇。之後,兩人在村中猶如冰炭,數次鬥毆,都被治安使以鬥毆懲處。”
趙慶喝了一口茶,“女方大病,男方退婚,這雖然有失無情,卻不算叛道失貞,畢竟還沒有成親,還不許別人退婚了?誰能保證,娶過門後女子能好起來?張家子頂多就是薄情罷了,說不上叛道失貞。”
劉子奮道:“可不是麽?可是這兩人在村中結仇,別人也難以阻止。為了臉面,誰也不低頭。於是幾個月後,王家子突然找到張家子,當著眾人的面,發起決鬥之約,要是張家子不敢決鬥,就要當眾認錯。”
為何發起決鬥?因為這樣的私人矛盾,誰也沒有犯罪,誰也沒有叛道,根本無法處置。
按照大唐決鬥條格的規定,倘若因為私人之間不可化解的矛盾發起決鬥,不敢接受決鬥的,就要答應對方的要求。
“張家子如何肯當眾認錯?就答應了決鬥。眾人苦勸無果,於是決鬥書寫好,交到鄉村公所,又交到縣衙。”
“兩人帶著村中證人,一起來到縣衙。縣令和和警堂的司警縣尉,一起審核決鬥是否能夠通過。兩人當眾表示生死有命,無怨無悔。兩人的體格年紀也都差不多,也都沒有病患,都是符合決鬥條格規定的。”
要是兩人的身體素質和年紀差距較大,或者接受決鬥的人身體有病患,就不允許決鬥。倘若一個身強力壯的人對一個瘦弱的人發起決鬥,就算瘦弱者接受決鬥,也不會被允許。
相反,身體瘦弱的,卻可以主動向強壯的發起決鬥。
“最後,吳縣第一起決鬥通過。兩人就在縣城忠武廟的廣場上,當著數千人的面,再次宣布自願決鬥,簽下生死狀,決鬥了。”
“兩人都選擇了漢劍搏殺。漢劍何等鋒利?兩人沒鬥兩下,張家子就被王家子刺穿胸膛,當場死亡。而王家子被張家子刺傷了肚子,腸子都流出來了,幸好沒死,醫治之後撿了條命。”
“此事之後,鄉中習射習劍之風更是大盛,因為誰也不敢保證,這一輩子就遇不到別人對自己發起決鬥。而且鄉中禮節也更好了,為小事爭吵鬥毆的也少了,因為要是無禮挑釁,保不齊就會發展到決鬥。”
趙慶道:“決鬥一死一傷,雖然不是好事,可也是解決私人恩怨的法子。先秦時,猛士慷慨悲歌,動輒拔劍而起,決鬥於市井者大有人在,眼下,不過撿回來用罷了。蒙古人在草原上也動輒決鬥。”
“敢於決鬥,固然是勇。可不接受決鬥者,也未必真是懦夫。淮陰侯韓信,曾經被人挑戰,但他沒有接受決鬥,但不能說他不是英雄。”
大唐武士的教育,可不光是匹夫之勇,武德之中,還要有智。
幾人說了一會兒話,趙慶就離開村公所,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家趕去。
離家越近,他的心情就越是激動。
數年未歸,雖然從村正口中得知父母都還好,可他仍然近鄉情更怯。
忠孝不能兩全啊。既然選擇了從軍,就六年沒有侍奉雙親,膝下盡孝了。
趙慶看著大雪中的祥和村莊,看著裊裊升起的炊煙,看著在雪地中奔跑嬉戲打雪仗的孩童,以及熟悉的鄉音,不禁心中溫暖無比。就連漫天大雪,也冷卻不了他的心。
家鄉雖然與天城般的京都長安差若雲泥,可卻有長安城沒有的江南風情,有長安城沒有的田園風光,更沒有他的家人。
“咦?那不是,那不是趙大郎麽?”一家農戶的院門口,站著一個中年男子,看到趙慶頓時訝然出聲。
“啥個物事?”一個中年婦女出門問道。
中年男子手一指,批了批狗屁大襖,“趙家大郎啊,儂弗認識了?”
“喔唷!可弗是趙大麽,真是伊呀!”中年婦女很誇張的尖聲道,“好幾年不見,簡直認弗得伊了,伊倒是出落的這般威風哉!我的娘喲。”
中年男子一跺腳,“儂弗要高聲!讓趙大郎聽見,弗要怪儂!儂曉得吧,他是武士!是大唐軍中武官,有品級的。阿拉要敬重,曉得伐?”
“喔唷。”中年婦女拍拍身上的雪花,“伊倌兒做的再大,弗是阿拉鄉親麽?伊也是金灣村的人好伐!”
一個少年站在後面,羨慕萬分的看著武士挎著的唐刀,“娘,過兩年阿拉也去參軍。”
中年婦女看了看少年,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