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主攻在西邊!(16)
關燈
小
中
大
第816章:主攻在西邊! (16)
生。
可惜後來佛教進來,搞出什麽因果報應,一番騷操作,又不能應驗,讓華夏百姓對死後世界和因果報應失去了信任,佛教在華夏成了工具,而不是宗教。
恰恰是佛教,使得華夏百姓喪失了信仰的能力。
“用大唐道教來解決人死之後的命題,其實還是統一思想,強化民族共同體。那就不能在邏輯上有可以證偽的硬傷。”
“這事不急,交給張三豐和鄭思肖他們,完善道教關於人死後的一些理論。”李洛說道,“不能解釋人死後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宗教。死亡這麽大的命題,國教不能沒有相關表述。”
先不說唐主在為繼續完善大唐道教操心,且說關漢卿和妻兒以及珠簾秀匯合後,還沒有去驛館安歇,送達聖旨的官員和侍衛就到了。
“解州關漢卿,接旨!”
由於關漢卿一家沒有地方落腳,都無法擺下香案接旨。
“草民關漢卿,接旨!”關漢卿帶著妻兒一起跪下。
等到聖旨念完,關漢卿等人都楞在當場。
文藝寺卿!兼政事堂參議!賞銀賜宅!
一步登天!
關漢卿完全沒想到,竟然得了一個三品官位。他之前還以為,能有個五六品的官職,就頂天了。
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一時間,關家人感覺恍如夢中。可是傳旨人留下的房契和銀元,敕旨,讓他們知道這不是做夢。
直到傳旨的官員離開,關漢卿才問一臉驚喜的朱伊霜,“伊霜啊,這文藝寺卿,是何官職?”
朱伊霜笑吟吟的說道:“什麽官職?那才是真正的風流領袖,浪子班頭!這戲曲學院,民間出版印書,全國梨園劇院等等事物,都歸這文藝寺掌管!漢卿,你可是大權在握了啊。”
關漢卿聽完,肅然向皇宮方向跪下,“臣關漢卿,謝陛下隆恩!”
朱伊霜道:“漢卿現在可是朝廷大員,眼下,該先去天子賞賜的宅院,好好拾掇拾掇,沐浴更衣後進宮謝恩。”
關漢卿點頭,“好好。不過,陛下賞賜了銀元,我們先要找個館子,好好擺一桌酒席!”
此時,圍觀的人很多,看到關漢卿被封了大官,都很是羨慕。
其中有一個青年,正是張養浩。
張養浩想不到,這老先生和自己同一天來洛陽。而自己還沒找到門道,對方就一步登天,貴為寺卿了!
頓時,張養浩就動了一個心思。
找關漢卿引薦自己。
於是,張養浩立刻行動起來。
“後生末學,濟南張養浩,見過卿堂!”張養浩來到關漢卿面前,長作一禮。
關漢卿剛被封了寺卿,還沒有正式走馬上任,就有第一個人叫他“卿堂”了。
PS:身上到處疼。大家晚安,蟹蟹支持。這幾章寫的好累。好在明天就不用寫這種章節了。
第871、872章:元軍vs十字軍?
洛陽紫微宮。
“我們收覆河南江北不久,還需要時間消化,一時半會兒是不能繼續北伐了。”李洛和崔秀寧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圖邊,“甘涼地區有什麽動靜麽?”
崔秀寧搖頭:“暫時沒有。但是,元廷在加快輸送人口奴隸。要不要阻止?”
李洛冷笑:“阻止?跟元廷走的漢人,不是習慣坐穩了奴隸的人,就是漢官家族,世候家族,漢奸軍家屬。為何要阻止?再說,要阻止就必須要用騎兵和元軍打硬仗。”
“我們這次北伐,傷亡好幾萬騎兵,大唐騎兵總數下降到十八萬了。騎兵不好補充,新招募的幾萬騎兵也不能用。”
“元軍現在東方防線大大收縮,兵力反而集中了。而我們卻處處要兵,力量相對分散,如今只能暫時防守。”
“不過…”李洛的手指向南洋群島,“水師倒是可以大動,反正他們也是閑著。先拿下海宋的呂州(呂宋)!”
崔秀寧很讚同,“水師長期不打大仗,的確要動一動了。呂宋是有幾千宋軍水師,島上駐軍只有兩萬,不難打。海宋又在島上漢化治理了七八年,基礎有了,剛好收入囊中。可是打下來之後呢?怎麽安排?”
李洛看了看地圖,沈吟了一會兒,“南洋群島包含後世的馬來、印尼、菲律賓、馬六甲海峽,大唐一定要有所布置。”
“但是,不能設為本土。暫時也不能設為領土,只能設為大唐屬地。”
按照《大唐律典》中對於國土的解釋,大唐國土分為本土、領土、屬地三級。
所謂大唐屬地,名義上是大唐國土,可其實就是殖民地。但是,大唐的海外屬地不是商品傾銷地,而是資源輸出地。這些資源包括糧食、人力、礦產、木材、水產品等。
為什麽中南半島和北天竺能成為領土,而南洋群島只能成為屬地?
因為南洋群島的文明層次太低,沒有天竺那麽發達,暫時沒有資格成為領土,只能成為唐屬海外領。
李洛指著南洋群島:“這麽大一片地,絕對不能讓海宋獨占,不然就是後世一大國!”
崔秀寧的玉指也在兩處點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要拿在手裏,掌控馬六甲。這兩處離本土最近,又像是兩把鉗子,夾著印尼群島。”
“不。”李洛更加霸道的一指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這兩個島也要拿下!”
崔秀寧抱著胳膊審視地圖,瞇著眼睛,“那就是說,只給海宋留下爪哇島和蘇拉威西島?”
李洛冷笑:“要是他們識時務,就給他們留下這兩個大島,要是不識時務,就滅了。留給海宋這兩個大島,面積足有幾十萬平方公裏,也不是小國了。”
李洛的計劃,等於是吃掉海宋三分之二的疆土,只留下三分之一。
崔秀寧想了想,笑出一對梨渦,“也好,我們其實也是幫他們。他們的基本盤太弱,連滿清的基本盤都沒有,卻占了這麽大地盤,遲早要出事。也就是土著各族之間也有矛盾,不然土著早就造反了。”
“我們拿下三分之二的地盤,他們地盤小了,力量也沒有那麽分散了,土著要想造反,也不容易了。”
她這話說的也不是強詞奪理。海宋麾下,漢人、越人、東瀛人、高麗人屬於基本盤,可才有多少兵呢?滿打滿算七八萬。就這,還是兩宋合流後的兵。
就靠這七八萬基本盤,要控制二十多萬土著兵馬,再控制近兩千萬桀驁不馴的土著,六七年不出大事,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海宋能吞下南洋群島,一方面固然是文明壓制,一方面也是運氣好。土著各族之間打生打死,征戰不休,海宋的到來,也帶來了秩序,使得他們相對安定下來。
而且,海宋的統治力也不強,大部分地區只能通過分封土司間接治理,實行的是半郡縣半羈縻制。
可是,土著不可能真的認命。大規模反抗海宋的統治,是遲早的事。
“陳淑楨大軍去了恒北,北天竺也不用擔心了。我們就暫時把重點聚焦南洋。準備出動南洋水師,再加幾萬陸師,兵分兩路。一路進攻進攻後世馬來。一路進攻呂宋(菲律賓)!”李洛拳頭一握,“南洋,要成為大唐內海!”
崔秀寧道:“使者還是要派。能不大打,就不要大打,海宋的實力不宜損失太大,不然就鎮壓不了土著了。”
為何不直接滅掉海宋?
因為南洋群島太大,土著太多。要是滅了海宋,大唐就要獨自控制偌大的南洋群島,要長期在海外保持重兵,不是好事。保留海宋,就是保留漢化力量。
夫妻兩人討論了一個下午,就決定了海宋和南洋群島的命運。
這才是真正的權傾天下!
很快,一道密旨就發到軍師閣和兵部。
特務們的註意力,也轉向了海宋和南洋群島。
…………
第二日,關漢卿進宮謝恩,陛辭時獻上一篇《白雲樓賦》,說是濟南士子張養浩所寫,請陛下禦覽。
這就是舉薦了。
唐主聽說是張養浩,頓時來了興趣。他看了《白雲樓賦》,稱讚不已,遂傳旨召見張養浩。
翌日,張養浩便被任命為正七品禦前奉事,成為又一個皇帝秘書,驟為新貴,平步青雲。
唐廷雖然以科舉取士,可建國日短,科舉官員還比較稚嫩,所以薦舉制仍然存在。當然,有直接薦舉權的必須是三品以上,而且被薦舉者必須要由皇帝或宰相過目“面試”,合格者才能授官。直接向天子推薦的人,往往起步就是七品以上。
這主要是因為大唐草創未久,人才儲備仍然不足,官職空缺不少。而且很多早已成名的老牌士子,不願意和後輩一起參加科舉爭搶基層官位。
李洛這才暫時用科舉制結合薦舉制來網羅人才。
如今大唐中央到地方,需要的官員很多。可洛寧體系培養的新官員數量不足,不敷使用。
同時因為師資力量的嚴重不足,極大制約了義務教育的進度。雖說建國幾年來文盲率降低很快,可識字率仍然不到一成,其中能達到做官水平的,就更是微乎其微。
天下絕大多數的讀書人,此時還是舊體系培養的舊文人,要是不用他們,大唐王朝就難以運轉了。總不能用軍警憲特治國,搞軍政府吧?
當然,要是誰舉薦不合格的人,不但不會被錄用,還會在皇帝面前失分。於是重臣們舉薦人才都很謹慎,唯恐連累自己。
張養浩被授為禦前奉事,大感意外,卻不知道他能這麽輕易得到這個前途無量的清貴之職,完全就是靠他自己的後世名聲。
屬於簡在帝心。
…………
十一月中旬,恒北的消息一個個傳回來。
陳淑楨的大軍到恒北時,也先帖木兒的大軍就已經提前退兵了。
元軍折損七八萬人,卻沒能突破關河防線一步,最後只能灰溜溜的撤回阿姆行省。
而恒北都護府,梁國,理國境內的教民造反,也被徹底鎮壓。跳出來的反抗分子,幾乎都被剿殺。
恒北都護府徹底站穩了腳跟。
十月下旬,陳淑楨率四萬唐軍渡過恒河,支援梁國和理國,抵抗再次南下的中南天竺聯軍。
天竺聯軍三十萬,和華夏聯軍十五萬,在那格浦爾決戰。
由於兇悍的唐軍的參戰,天竺聯軍大敗,死傷十幾萬,一潰千裏。華夏聯軍追殺數日,天竺聯軍僅剩數萬人逃過溫迪亞山脈,就連最強國雅達瓦國的國王,也被唐軍斬殺。
由於那格浦爾被梁國改為格浦郡,所以這場大戰史稱“格浦之戰”。
格浦之戰影響很大。格浦之戰後,梁國和理國收覆了失地,鞏固了統治。而中南部的天竺貴族,則被唐軍嚇破了膽,再也不敢輕易北下,也沒有力量北下了。
而梁國和理國,也真正成為大唐的封國藩王。
而陳淑楨在大敗天竺聯軍後,又順便搶了海宋在天竺占據的海西道(奧裏薩)。那是海宋的一塊飛地,駐兵不多,連天竺人的反抗都難以平息,陳淑楨只打了一仗,就滅了海宋駐軍,收了奧裏薩。
“娘娘,中南天竺諸國,很可能會派出使者來大唐朝覲,他們害怕大唐會對他們繼續用兵。”李織匯報道。
“學生猜測,幾國的使者,應該已經出發了。”
崔秀寧問:“海宋有何最新的消息麽?”
李織只能先匯報海宋的消息:“婆羅洲的土著,開始造反了,還有呂宋的土著,也要造反。海宋派兵鎮壓,忙得焦頭爛額。”
“還有,從大食海商那裏得到的消息。”李織說起一個重要的情報,“元軍已經攻打拂菻(東羅馬),安西王阿難答包圍了什麽君士堡城,命漢軍火器兵轟擊。”
這的確是個很重要的消息。
李洛心頭一跳。元軍能打下堅固的君士坦丁堡麽?
雖說元軍有火器,但要打下君士坦丁堡,也絕非易事。
可李織接下來的一個消息,就更讓李洛有些興奮了。
“還是大食海商的提供的消息。極西之地的十字法皇(教皇),宣稱要組建十字大軍,來對付元軍西征。可能,是想救援拂菻(東羅馬)…聽大食商人的話,那十字軍似乎很強,元軍未必是對手。”
什麽?羅馬教皇終於坐不住了?要號召組建十字軍東征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有好戲看了啊。
等到李織匯報完情報出去,李洛問崔秀寧:“你覺得西歐出兵的可能性有多大?”
崔秀寧不假思索的說:“我推測不出意外的話,西歐一定會出兵。”
她拿出炭筆,熟練的畫了一幅圖,“你看,這是意大利,羅馬教皇的大本營,這呢,是拜占庭帝國!看到沒?兩者是接壤的。”
李洛對地圖不熟,尤其是外國地圖。他第一次知道,原來意大利是通過巴爾幹半島和拜占庭帝國連在一起。
崔秀寧很篤定的說:“元軍要是滅亡拜占庭帝國,那麽教皇就直接處於元軍的兵峰之下!所以,教皇一定會組建十字軍!”
“鑒於元軍這次西征的規模和威勢,西歐各國肯定知道消息,也肯定都害怕了。我估計,這次十字軍的規模,不會小。”
“這都是兩個月前的消息了。估計現在,十字軍已經組建起來了。畢竟元軍這次西征快一年了,西歐各國不會不知道,不準備。”
李洛道:“警察,你能畫一幅歐洲的全圖麽?大概的圖就行。”
崔秀寧點點頭,很快畫出歐洲地圖,不過,地圖上標註的是後世各國,她沒學過古代西方歷史地圖。
但是歷史,李洛就是強項了。
他拿過崔秀寧的炭筆,在德國的位置一點,然後圈了一個大圈,“這是神聖羅馬帝國。”
又在意大利中部一點,“這是教皇國…”
“這是西西裏王國,這是匈牙利王國,這裏是…”
“要是組建十字軍,主力應該是神聖羅馬帝國,主戰場麽,很可能在克羅地亞或者匈牙利。因為,西歐一定不會真的救援東羅馬。要是東羅馬完了,他們就會抵抗元軍繼續西征。”
“半年之內,東南歐可能會爆發一場東西方大戰。倘若元軍大敗,將會退出東羅馬。而要是元軍大勝,神聖羅馬帝國就危險了。”
崔秀寧饒有興趣的看著地圖,“匈牙利大平原,最有可能是戰場。這裏,很有利蒙古騎兵。”
李洛似乎很高興,“哈哈,真希望他們好好大打一架啊。十字軍還是很強的,元軍以西亞色目人為主,蒙古兵不多,未必能打的過。”
崔秀寧道:“你別忘了,元軍中還有漢奸軍,是會使用火器的。十字軍還是懸。”
李洛將圖收起來,“好了,他們在西邊打他們的,我們在東方打我們的。南征準備已經就緒,是時候出兵南洋群島了。”
很快,出兵的密令就飛出洛陽。
半個月後,待命中南半島的唐軍艦隊,兵分兩路。一路開向後世的菲律賓,一路開向後世的馬來西亞。
南洋水師兩萬人,運載陸師四萬人,水陸六萬精兵攻打海宋!
與此同時,大唐使臣姬長恭,也跟隨艦隊出發。
PS:頭重腳輕的痛苦一天,整個人都不好。這天氣,不知道何時是個頭。大家晚安,蟹蟹支持,求票票。
第873、874章:虎狼之國,實不可敵也
海宋畏懼李唐,日夜擔憂李唐南征,所以對北方的動靜極為關註。南洋都護府和象州的唐軍一動,消息立刻向海宋朝廷傳回。
海宋京都,安京(後世印尼巨港)。
此地,本叫勃林邦城,是三佛齊國的王城。海宋攻滅三佛齊國後,將其更名為安京,作為都城所在。
此時的安京,已經和多年前大不一樣了。
中原風格的建築,替代了原本南洋特有的高蹺陡脊屋(尖頂高腳屋),加上中原式樣的城墻,使得此地像是在中原。
就是城中來往的行人,也大多像是中原人。他們中有漢人,越人,高麗人,東瀛人,也是海宋的“國族”,屬於一等人。
海宋作為“外來客”,為了統治廣大土著蠻族,也只能效法蒙元,搞出種族等級制度,因為這個法子的確很好用。
但是,海宋同時也是李唐的好學生。
主要是在對土著蠻族的同化政策上,海宋受李唐的影響很大,差不多就是李唐漢化政策的翻版。
早在好幾年前,宋主趙昌就頒布《國字令》、《賜姓令》、《右衽綰發令》等一系列政令,“教化”蠻族。
反抗使用漢字,用漢姓,綰發右衽的,一個字:殺。
海宋在漢化政策上可謂深得李唐真傳,不但推行這些政策,還毀滅了蠻族本就少得可憐的文化典籍。
與此同時,海宋還在各地推行漢傳佛教,修建學堂書院。
通過好幾年時間,海宋朝廷用軟硬兼施的辦法,基本上消除了天竺文化和某某教文化對土著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海宋利用了土著各族之間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以蠻治蠻”,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總算站穩了腳跟。
如今的海宋金州(蘇門答臘)、橫州(爪哇)、羅州(婆羅洲)、呂州(呂宋)等六大州,最強勢的就屬華夏文化了。
為此,被海宋攻滅的三佛齊國、信訶沙裏、須文那國餘孽,不斷以此策劃叛亂,反抗海宋的統治。
可是他們既無財力,又無軍備,加上彼此之間勾心鬥角,根本無法成氣候。每一次換來的,無非是宋廷更兇狠的鎮壓。
這次,呂州和婆州爆發的叛亂,規模很不小,不少臣服於宋廷的蠻族土司都參與了。這使得叛亂一開始聲勢很大,就連其他幾州,也開始了叛亂。
然而,經過宋廷的分化拉攏和收買,以及武力的剿殺,不到半年叛亂就失敗了,被殺的蠻族不知道有多少。
很多人不是被宋軍殺死,而是被投靠宋軍的蠻兵殺死。這些投靠宋軍的蠻子,為了賞賜和土地,對同是蠻族的土著,下手更狠。
這多年來規模最大的蠻族起義,不但沒有推翻宋廷,反而暴露了反宋勢力,使得反宋勢力的硬骨頭,幾乎被連根拔起。
宋廷雖然鬥不過李唐和蒙元,可是對下善於玩弄權術,擅長利用金錢收買,挑撥離間,對付這些蠻族還是沒壓力。
此時的安京皇宮,突然傳來召集朝議的鐘聲,大臣們都紛紛整理冠帶,匆匆趕往新建的皇宮。
群臣入殿,山呼舞蹈之後,文左武右的排列,一起看向三墀之上的官家趙昌,以及太上皇趙良鈐。
幾年前兩宋合流之後,原來廣州宋廷的皇帝趙良鈐,退位為太上皇,而海宋皇帝趙昌,仍然是官家。
朝廷日常大事雖然是趙昌做主,但重大事務,還是要和太上皇商議。這也是趙宋的傳統了。
今日並非大朝,可太上皇也臨朝了。這說明,大宋又有大事了。
兩聖都是神色肅然,尤其是太上皇,甚至還有一絲悲哀之色。
果然,同平章事陳宜中出列,先是對著兩聖行禮,之後轉身面對百官說道:
“諸部,兵部剛接到緊急軍情,李唐南征了!”
什麽?滿殿文武嚇了一跳,唐軍南征了?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啊。
本來,蠻族叛亂被平定,朝廷應該大肆慶功才對,禮部也在籌備慶功宴了,可誰成想,李唐竟然南征了!
李唐是什麽?那是硬生生從一隅崛起,打敗不可一世的蒙元,“滅國無數”的虎狼之國啊。
屈指算來,李唐已經攻滅吞並十餘國了,兵威之盛,蒙元也要退避三舍了。
唐軍水師數萬,縱橫大洋,舉世無敵,誰不害怕?
更有犀利的火器,加上唐兵悍勇善戰,甲器精良,大宋哪裏會是對手啊。
陳宜中繼續說道:“李唐以之前大宋聯合真臘、暹羅、八百媳婦國反唐為借口,興師伐宋。水陸精銳不下六七萬,來勢洶洶。如今情勢危急,還要趕緊拿出個法子。還有,李唐已經搶了大宋在天竺的海西道了。”
什麽?海西道已經丟了?
文武大臣更是驚慌起來。
別看他們面對土著還能從容,可是面對李唐大軍,他們就真的害怕了。
太上皇,就是讓李唐趕到南洋的。說起來,大宋也和李唐水師打過兩仗,結果都是大敗。就連樞密副使、水師都統制服部丸藏,也差點被擒。
陸上,也敗得很慘。
可以說,宋廷上下,早就畏唐如虎,再也提不起和唐軍決戰的勇氣。
皇帝趙昌臉色陰沈如水,沈默著沒有說話。太上皇卻說話了:
“唐主李洛,朕深知此人。此人奸詐類魏武,隱忍類宣王,雄霸類始皇漢武,可又有昭烈仁慈之名。實在是千古罕見之梟雄。”
“此人之險,崖岸千仞。其人舉重若輕,深謀遠慮,操縱天下如國手行棋,猶如神助,實不可敵也。”
皇帝聽了太上皇的話,終於忍不住開了金口:“然則,以太上皇之言,大宋只能束手待斃麽?就不能決死一搏?”
太上皇搖頭,滿臉都是悲哀淒涼之色,“實力相差懸殊,實不可力戰也。即便僥幸取勝,也傷亡慘重,又如何能有兵馬鎮壓蠻人?而李唐強大,即便敗了一仗,仍可卷土重來,大宋還能勝第二次麽”
皇帝也露出苦笑。說起來趙昌也是一個人才了,可是面對唐軍,他也無可奈何。
唉,唐主何其貪婪啊。占了這麽多的疆土,為何還要對跑到南洋的大宋用兵?這不是貪得無厭,窮兵黷武的虎狼是什麽?
趙昌心中很是憤怒。
可是這個多年來在南洋群島稱王稱霸的男人,除了憤怒卻一籌莫展。
自己好不容易經營南洋這些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局面,李洛卻來撿便宜,而大宋竟然沒有任何辦法。
水師不如人,陸師不如人,財力物力皆不如人,怎麽打?
宰相陳宜中奏道:“官家,太上,以臣之意,莫若先稱臣納貢,送出歲幣,換取李唐退兵,方是上策。”
此言一出,有人讚同有人反對。讚同者固然理由充分,可反對者也拿不出反對的依據。
比如樞密副使服部丸藏,就反對議和稱臣,他主張動員所有力量,與唐軍決一死戰,玉石俱焚。
但很顯然,他這個極端的法子,得不到眾人支持。
就是和他關系最好的另一個東瀛官員小野良造,對此也保持謹慎態度。
樞密使陳大舉,曾經被唐軍俘虜過,又把他放了。所以他對唐軍很是了解。他出列奏道:
“官家,太上,唐軍之強,真不可敵也。我軍主力,也就是七八萬國族兵馬,其中漢軍不過五萬,越軍不到兩萬,日兵高麗兵不到萬人。就這點子兵,要是和唐軍拼光了,蠻人就能要了我等的命啊。”
服部丸藏道:“為何不能用蠻兵?就驅趕蠻兵和唐軍打。唐軍不熟悉地形,又不適應氣候,只要蠻兵夠多,未必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只要勝了,再談議和,也更有利。”
陳大舉反對道:“萬不可用蠻兵。蠻兵遇見唐軍火器,只會一觸即潰,反而會為唐軍所用,背叛大宋,這些蠻人就是如此。至於打勝了議和更有利,那是你不了解李洛。”
“我軍敗了一仗,還有可能保留社稷,大不了稱臣納貢。可要是勝了一仗,只會激怒李洛,讓他不滅大宋誓不罷休。大宋,不能勝!”
宋廷君臣商議了半天,竟然悲催的發現,除了稱臣之外,沒有任何穩妥的法子。
甚至,不敢贏。
萬一贏了,就是徹底激怒李唐,萬劫不覆啊。
“只能議和了。”太上皇神色蕭瑟的說道,“羅謖,你出海迎接唐軍,告訴他們,大宋同意稱臣納貢,先談一談,千萬不能動兵。大宋社稷恢覆不易,不能再亡。”
羅謖出列道:“遵旨!只是,若是條件太過苛刻…”
皇帝嘆息道:“那就請唐軍派人來安京談,談不攏,在派人去中原和李洛親自談。”
他已經做出割地稱臣的準備了。
關鍵是,割多少,割哪裏。能不能交換到一些好處。
第二天,羅謖就作為使者,離開安京,北上“迎接”唐軍。同時,另一個使者參知政事王宛,也乘船去呂州,“迎接”攻打呂州的唐軍。
可是,由於這段時日南洋刮北風,唐軍水師戰船的速度很快。王宛還沒有到趕到呂州,在羅州就聽到一個令他膽戰心驚的消息。
十一月十七,也就是五天前,唐軍就以獅子搏兔之力,解決駐呂州(菲律賓)的五千水師和一萬多宋軍陸師,登陸呂州!
王宛大駭之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北上,趕赴呂州。
於此同時,另外一個使臣羅謖,還沒見到唐軍的面,也驚聞唐軍擊敗北州(馬來)宋軍,已經占領了北州。
羅謖哪裏還敢耽誤?只能拼命的往北趕,希望在北州阻止唐軍繼續南下。
而此時的北州的新山府(柔佛巴魯),唐軍正在修整,準備繼續南征。
這一路的唐軍統帥是羅昱,麾下一萬水師兩萬陸師,三萬大軍虎視海峽西岸的金州(蘇門答臘)。
宋軍在北州雖然布置了兵馬,可大多數是蠻兵。唐軍軍艦上的大炮一轟擊,蠻兵便魂飛魄散的潰敗,唐軍只是象征性的打了兩仗,簡直不費吹飛灰之力就占了後世的馬來島。
僅有的上萬宋軍漢兵,也在唐軍淩厲的攻勢下潰敗,被俘數千人。唐軍的傷亡卻很小。
北州上的蠻族土著,看著高大如山的唐軍戰艦,目中滿是畏懼,根本生不出反抗的心思。
島上宋廷任命的郡縣官吏,都只能捏著鼻子投降。而那些原本就三心二意的土司,也見風使舵的紛紛背宋降唐。
不到十天,唐軍就穩住了北州的形式。土著們換了個主子,也無所謂了。
羅昱還沒有離開北州,宋使羅謖終於趕到了新山軍港。
跟隨唐軍南下的唐國使者姬長恭,當即命令傳羅謖相見。
於是,羅謖得以持節進入唐軍大營,和羅謖、姬長恭商議停戰。
雙方展開了談判。
“羅帥,你我也是故人,也算是同族。在下想知道,大唐如何才能退兵?”羅謖一上來就開門見山。
羅昱淡淡一笑,指指姬長恭,“此事,你直接問姬少卿。本帥只管打仗,這議和談判之事,是姬少卿負責。”
姬長恭撫須笑道:
“要讓大唐退兵不難,保留海宋社稷,也不是就不行。不過,你們只能保留金州和橫州,其餘四大州,全部屬於大唐。”
“當然,你們還要稱臣納貢,接受大唐冊封,去帝號,就王位,為大唐諸侯封國。如此,你們便是諸夏一員,大唐自然不會對你們用兵了。”
什麽什麽?這姓姬的說什麽胡話?
六大州割讓四個,只剩下兩個?還要去帝號,就王位?
這,這還有談判的誠意麽?
豈有此理啊!
羅謖當真是氣抖冷。
“姬少卿,羅帥。看在唐宋皆屬漢家一脈,亦曾並肩抗元的份上,還請高擡貴手啊。”羅謖拱手,淚光閃閃。
姬長恭冷笑道:“雖說,你們宋軍主力尚存,可大唐要真想滅掉你們,並不費事。甚至不需要洛陽增派援軍,只需要眼下這兩路兵,就能滅宋。這是明擺著的事。”
“可是,我等還願意和你談。陛下也願意和你們談一談。你們可知為何?不就是看在華夏一脈的份上麽?不然,我大唐完全可以一鼓作氣,獨占南洋群島。這六大州,你們不但一個都沒有,還要淪為階下之囚。”
“大唐天子已經很仁慈了。要是你等不識時務,那只能讓我大唐徹底滅了你們。”
羅謖的眼淚都下來了,“大唐天子,在下也是有幸拜見過,唐主仁慈,心胸寬廣,應不會如此苛刻。”
“你說的很對。”姬長恭笑道,“陛下的確天心仁慈,所以,看在同屬華夏一脈,看在你們多年來一直在推行漢法,也就給了你們一條康莊大道。否則,此時大軍已經南下了,你們的兩聖,又要跑路了。”
“你們的那些兵馬,在大唐面前何足恃?咹?王師一到,又能抵擋幾日?等你們的國族兵馬消耗殆盡,都不需要大唐動手,那些土著蠻子,就能生吞活剝了你們,信不信?”
姬長恭看著呆若木雞的羅謖,繼續說道:“你們最好的出路,就是投降了事。只是陛下仁慈,才給你們談判的名義。這是你們保留社稷的唯一機會了。還要討價還價,那就是不要這個機會,切莫後悔才是。”
羅謖渾身發抖,“此事實在不是在下所能做主的。還請姬少卿大駕南下安京,和我家主上商談。”
姬長恭點頭,“可。”
羅謖長嘆一聲,對羅昱拱手道:“議和期間,還請羅帥暫留新山,不要攻打金州,如何?”
羅昱笑道:“好,本帥就允了你,暫時不打金州。不過,要是議和不成,那本帥就立刻攻打金州。”
他根本不怕對方搞什麽緩兵之計,這就是實力和底氣。
當天,姬長恭就隨著羅謖南下,去安京談判。
同時,另一個海宋使者王宛,也說服了唐軍不要立刻攻打羅州,南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生。
可惜後來佛教進來,搞出什麽因果報應,一番騷操作,又不能應驗,讓華夏百姓對死後世界和因果報應失去了信任,佛教在華夏成了工具,而不是宗教。
恰恰是佛教,使得華夏百姓喪失了信仰的能力。
“用大唐道教來解決人死之後的命題,其實還是統一思想,強化民族共同體。那就不能在邏輯上有可以證偽的硬傷。”
“這事不急,交給張三豐和鄭思肖他們,完善道教關於人死後的一些理論。”李洛說道,“不能解釋人死後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宗教。死亡這麽大的命題,國教不能沒有相關表述。”
先不說唐主在為繼續完善大唐道教操心,且說關漢卿和妻兒以及珠簾秀匯合後,還沒有去驛館安歇,送達聖旨的官員和侍衛就到了。
“解州關漢卿,接旨!”
由於關漢卿一家沒有地方落腳,都無法擺下香案接旨。
“草民關漢卿,接旨!”關漢卿帶著妻兒一起跪下。
等到聖旨念完,關漢卿等人都楞在當場。
文藝寺卿!兼政事堂參議!賞銀賜宅!
一步登天!
關漢卿完全沒想到,竟然得了一個三品官位。他之前還以為,能有個五六品的官職,就頂天了。
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一時間,關家人感覺恍如夢中。可是傳旨人留下的房契和銀元,敕旨,讓他們知道這不是做夢。
直到傳旨的官員離開,關漢卿才問一臉驚喜的朱伊霜,“伊霜啊,這文藝寺卿,是何官職?”
朱伊霜笑吟吟的說道:“什麽官職?那才是真正的風流領袖,浪子班頭!這戲曲學院,民間出版印書,全國梨園劇院等等事物,都歸這文藝寺掌管!漢卿,你可是大權在握了啊。”
關漢卿聽完,肅然向皇宮方向跪下,“臣關漢卿,謝陛下隆恩!”
朱伊霜道:“漢卿現在可是朝廷大員,眼下,該先去天子賞賜的宅院,好好拾掇拾掇,沐浴更衣後進宮謝恩。”
關漢卿點頭,“好好。不過,陛下賞賜了銀元,我們先要找個館子,好好擺一桌酒席!”
此時,圍觀的人很多,看到關漢卿被封了大官,都很是羨慕。
其中有一個青年,正是張養浩。
張養浩想不到,這老先生和自己同一天來洛陽。而自己還沒找到門道,對方就一步登天,貴為寺卿了!
頓時,張養浩就動了一個心思。
找關漢卿引薦自己。
於是,張養浩立刻行動起來。
“後生末學,濟南張養浩,見過卿堂!”張養浩來到關漢卿面前,長作一禮。
關漢卿剛被封了寺卿,還沒有正式走馬上任,就有第一個人叫他“卿堂”了。
PS:身上到處疼。大家晚安,蟹蟹支持。這幾章寫的好累。好在明天就不用寫這種章節了。
第871、872章:元軍vs十字軍?
洛陽紫微宮。
“我們收覆河南江北不久,還需要時間消化,一時半會兒是不能繼續北伐了。”李洛和崔秀寧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圖邊,“甘涼地區有什麽動靜麽?”
崔秀寧搖頭:“暫時沒有。但是,元廷在加快輸送人口奴隸。要不要阻止?”
李洛冷笑:“阻止?跟元廷走的漢人,不是習慣坐穩了奴隸的人,就是漢官家族,世候家族,漢奸軍家屬。為何要阻止?再說,要阻止就必須要用騎兵和元軍打硬仗。”
“我們這次北伐,傷亡好幾萬騎兵,大唐騎兵總數下降到十八萬了。騎兵不好補充,新招募的幾萬騎兵也不能用。”
“元軍現在東方防線大大收縮,兵力反而集中了。而我們卻處處要兵,力量相對分散,如今只能暫時防守。”
“不過…”李洛的手指向南洋群島,“水師倒是可以大動,反正他們也是閑著。先拿下海宋的呂州(呂宋)!”
崔秀寧很讚同,“水師長期不打大仗,的確要動一動了。呂宋是有幾千宋軍水師,島上駐軍只有兩萬,不難打。海宋又在島上漢化治理了七八年,基礎有了,剛好收入囊中。可是打下來之後呢?怎麽安排?”
李洛看了看地圖,沈吟了一會兒,“南洋群島包含後世的馬來、印尼、菲律賓、馬六甲海峽,大唐一定要有所布置。”
“但是,不能設為本土。暫時也不能設為領土,只能設為大唐屬地。”
按照《大唐律典》中對於國土的解釋,大唐國土分為本土、領土、屬地三級。
所謂大唐屬地,名義上是大唐國土,可其實就是殖民地。但是,大唐的海外屬地不是商品傾銷地,而是資源輸出地。這些資源包括糧食、人力、礦產、木材、水產品等。
為什麽中南半島和北天竺能成為領土,而南洋群島只能成為屬地?
因為南洋群島的文明層次太低,沒有天竺那麽發達,暫時沒有資格成為領土,只能成為唐屬海外領。
李洛指著南洋群島:“這麽大一片地,絕對不能讓海宋獨占,不然就是後世一大國!”
崔秀寧的玉指也在兩處點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要拿在手裏,掌控馬六甲。這兩處離本土最近,又像是兩把鉗子,夾著印尼群島。”
“不。”李洛更加霸道的一指蘇門答臘和婆羅洲,“這兩個島也要拿下!”
崔秀寧抱著胳膊審視地圖,瞇著眼睛,“那就是說,只給海宋留下爪哇島和蘇拉威西島?”
李洛冷笑:“要是他們識時務,就給他們留下這兩個大島,要是不識時務,就滅了。留給海宋這兩個大島,面積足有幾十萬平方公裏,也不是小國了。”
李洛的計劃,等於是吃掉海宋三分之二的疆土,只留下三分之一。
崔秀寧想了想,笑出一對梨渦,“也好,我們其實也是幫他們。他們的基本盤太弱,連滿清的基本盤都沒有,卻占了這麽大地盤,遲早要出事。也就是土著各族之間也有矛盾,不然土著早就造反了。”
“我們拿下三分之二的地盤,他們地盤小了,力量也沒有那麽分散了,土著要想造反,也不容易了。”
她這話說的也不是強詞奪理。海宋麾下,漢人、越人、東瀛人、高麗人屬於基本盤,可才有多少兵呢?滿打滿算七八萬。就這,還是兩宋合流後的兵。
就靠這七八萬基本盤,要控制二十多萬土著兵馬,再控制近兩千萬桀驁不馴的土著,六七年不出大事,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海宋能吞下南洋群島,一方面固然是文明壓制,一方面也是運氣好。土著各族之間打生打死,征戰不休,海宋的到來,也帶來了秩序,使得他們相對安定下來。
而且,海宋的統治力也不強,大部分地區只能通過分封土司間接治理,實行的是半郡縣半羈縻制。
可是,土著不可能真的認命。大規模反抗海宋的統治,是遲早的事。
“陳淑楨大軍去了恒北,北天竺也不用擔心了。我們就暫時把重點聚焦南洋。準備出動南洋水師,再加幾萬陸師,兵分兩路。一路進攻進攻後世馬來。一路進攻呂宋(菲律賓)!”李洛拳頭一握,“南洋,要成為大唐內海!”
崔秀寧道:“使者還是要派。能不大打,就不要大打,海宋的實力不宜損失太大,不然就鎮壓不了土著了。”
為何不直接滅掉海宋?
因為南洋群島太大,土著太多。要是滅了海宋,大唐就要獨自控制偌大的南洋群島,要長期在海外保持重兵,不是好事。保留海宋,就是保留漢化力量。
夫妻兩人討論了一個下午,就決定了海宋和南洋群島的命運。
這才是真正的權傾天下!
很快,一道密旨就發到軍師閣和兵部。
特務們的註意力,也轉向了海宋和南洋群島。
…………
第二日,關漢卿進宮謝恩,陛辭時獻上一篇《白雲樓賦》,說是濟南士子張養浩所寫,請陛下禦覽。
這就是舉薦了。
唐主聽說是張養浩,頓時來了興趣。他看了《白雲樓賦》,稱讚不已,遂傳旨召見張養浩。
翌日,張養浩便被任命為正七品禦前奉事,成為又一個皇帝秘書,驟為新貴,平步青雲。
唐廷雖然以科舉取士,可建國日短,科舉官員還比較稚嫩,所以薦舉制仍然存在。當然,有直接薦舉權的必須是三品以上,而且被薦舉者必須要由皇帝或宰相過目“面試”,合格者才能授官。直接向天子推薦的人,往往起步就是七品以上。
這主要是因為大唐草創未久,人才儲備仍然不足,官職空缺不少。而且很多早已成名的老牌士子,不願意和後輩一起參加科舉爭搶基層官位。
李洛這才暫時用科舉制結合薦舉制來網羅人才。
如今大唐中央到地方,需要的官員很多。可洛寧體系培養的新官員數量不足,不敷使用。
同時因為師資力量的嚴重不足,極大制約了義務教育的進度。雖說建國幾年來文盲率降低很快,可識字率仍然不到一成,其中能達到做官水平的,就更是微乎其微。
天下絕大多數的讀書人,此時還是舊體系培養的舊文人,要是不用他們,大唐王朝就難以運轉了。總不能用軍警憲特治國,搞軍政府吧?
當然,要是誰舉薦不合格的人,不但不會被錄用,還會在皇帝面前失分。於是重臣們舉薦人才都很謹慎,唯恐連累自己。
張養浩被授為禦前奉事,大感意外,卻不知道他能這麽輕易得到這個前途無量的清貴之職,完全就是靠他自己的後世名聲。
屬於簡在帝心。
…………
十一月中旬,恒北的消息一個個傳回來。
陳淑楨的大軍到恒北時,也先帖木兒的大軍就已經提前退兵了。
元軍折損七八萬人,卻沒能突破關河防線一步,最後只能灰溜溜的撤回阿姆行省。
而恒北都護府,梁國,理國境內的教民造反,也被徹底鎮壓。跳出來的反抗分子,幾乎都被剿殺。
恒北都護府徹底站穩了腳跟。
十月下旬,陳淑楨率四萬唐軍渡過恒河,支援梁國和理國,抵抗再次南下的中南天竺聯軍。
天竺聯軍三十萬,和華夏聯軍十五萬,在那格浦爾決戰。
由於兇悍的唐軍的參戰,天竺聯軍大敗,死傷十幾萬,一潰千裏。華夏聯軍追殺數日,天竺聯軍僅剩數萬人逃過溫迪亞山脈,就連最強國雅達瓦國的國王,也被唐軍斬殺。
由於那格浦爾被梁國改為格浦郡,所以這場大戰史稱“格浦之戰”。
格浦之戰影響很大。格浦之戰後,梁國和理國收覆了失地,鞏固了統治。而中南部的天竺貴族,則被唐軍嚇破了膽,再也不敢輕易北下,也沒有力量北下了。
而梁國和理國,也真正成為大唐的封國藩王。
而陳淑楨在大敗天竺聯軍後,又順便搶了海宋在天竺占據的海西道(奧裏薩)。那是海宋的一塊飛地,駐兵不多,連天竺人的反抗都難以平息,陳淑楨只打了一仗,就滅了海宋駐軍,收了奧裏薩。
“娘娘,中南天竺諸國,很可能會派出使者來大唐朝覲,他們害怕大唐會對他們繼續用兵。”李織匯報道。
“學生猜測,幾國的使者,應該已經出發了。”
崔秀寧問:“海宋有何最新的消息麽?”
李織只能先匯報海宋的消息:“婆羅洲的土著,開始造反了,還有呂宋的土著,也要造反。海宋派兵鎮壓,忙得焦頭爛額。”
“還有,從大食海商那裏得到的消息。”李織說起一個重要的情報,“元軍已經攻打拂菻(東羅馬),安西王阿難答包圍了什麽君士堡城,命漢軍火器兵轟擊。”
這的確是個很重要的消息。
李洛心頭一跳。元軍能打下堅固的君士坦丁堡麽?
雖說元軍有火器,但要打下君士坦丁堡,也絕非易事。
可李織接下來的一個消息,就更讓李洛有些興奮了。
“還是大食海商的提供的消息。極西之地的十字法皇(教皇),宣稱要組建十字大軍,來對付元軍西征。可能,是想救援拂菻(東羅馬)…聽大食商人的話,那十字軍似乎很強,元軍未必是對手。”
什麽?羅馬教皇終於坐不住了?要號召組建十字軍東征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有好戲看了啊。
等到李織匯報完情報出去,李洛問崔秀寧:“你覺得西歐出兵的可能性有多大?”
崔秀寧不假思索的說:“我推測不出意外的話,西歐一定會出兵。”
她拿出炭筆,熟練的畫了一幅圖,“你看,這是意大利,羅馬教皇的大本營,這呢,是拜占庭帝國!看到沒?兩者是接壤的。”
李洛對地圖不熟,尤其是外國地圖。他第一次知道,原來意大利是通過巴爾幹半島和拜占庭帝國連在一起。
崔秀寧很篤定的說:“元軍要是滅亡拜占庭帝國,那麽教皇就直接處於元軍的兵峰之下!所以,教皇一定會組建十字軍!”
“鑒於元軍這次西征的規模和威勢,西歐各國肯定知道消息,也肯定都害怕了。我估計,這次十字軍的規模,不會小。”
“這都是兩個月前的消息了。估計現在,十字軍已經組建起來了。畢竟元軍這次西征快一年了,西歐各國不會不知道,不準備。”
李洛道:“警察,你能畫一幅歐洲的全圖麽?大概的圖就行。”
崔秀寧點點頭,很快畫出歐洲地圖,不過,地圖上標註的是後世各國,她沒學過古代西方歷史地圖。
但是歷史,李洛就是強項了。
他拿過崔秀寧的炭筆,在德國的位置一點,然後圈了一個大圈,“這是神聖羅馬帝國。”
又在意大利中部一點,“這是教皇國…”
“這是西西裏王國,這是匈牙利王國,這裏是…”
“要是組建十字軍,主力應該是神聖羅馬帝國,主戰場麽,很可能在克羅地亞或者匈牙利。因為,西歐一定不會真的救援東羅馬。要是東羅馬完了,他們就會抵抗元軍繼續西征。”
“半年之內,東南歐可能會爆發一場東西方大戰。倘若元軍大敗,將會退出東羅馬。而要是元軍大勝,神聖羅馬帝國就危險了。”
崔秀寧饒有興趣的看著地圖,“匈牙利大平原,最有可能是戰場。這裏,很有利蒙古騎兵。”
李洛似乎很高興,“哈哈,真希望他們好好大打一架啊。十字軍還是很強的,元軍以西亞色目人為主,蒙古兵不多,未必能打的過。”
崔秀寧道:“你別忘了,元軍中還有漢奸軍,是會使用火器的。十字軍還是懸。”
李洛將圖收起來,“好了,他們在西邊打他們的,我們在東方打我們的。南征準備已經就緒,是時候出兵南洋群島了。”
很快,出兵的密令就飛出洛陽。
半個月後,待命中南半島的唐軍艦隊,兵分兩路。一路開向後世的菲律賓,一路開向後世的馬來西亞。
南洋水師兩萬人,運載陸師四萬人,水陸六萬精兵攻打海宋!
與此同時,大唐使臣姬長恭,也跟隨艦隊出發。
PS:頭重腳輕的痛苦一天,整個人都不好。這天氣,不知道何時是個頭。大家晚安,蟹蟹支持,求票票。
第873、874章:虎狼之國,實不可敵也
海宋畏懼李唐,日夜擔憂李唐南征,所以對北方的動靜極為關註。南洋都護府和象州的唐軍一動,消息立刻向海宋朝廷傳回。
海宋京都,安京(後世印尼巨港)。
此地,本叫勃林邦城,是三佛齊國的王城。海宋攻滅三佛齊國後,將其更名為安京,作為都城所在。
此時的安京,已經和多年前大不一樣了。
中原風格的建築,替代了原本南洋特有的高蹺陡脊屋(尖頂高腳屋),加上中原式樣的城墻,使得此地像是在中原。
就是城中來往的行人,也大多像是中原人。他們中有漢人,越人,高麗人,東瀛人,也是海宋的“國族”,屬於一等人。
海宋作為“外來客”,為了統治廣大土著蠻族,也只能效法蒙元,搞出種族等級制度,因為這個法子的確很好用。
但是,海宋同時也是李唐的好學生。
主要是在對土著蠻族的同化政策上,海宋受李唐的影響很大,差不多就是李唐漢化政策的翻版。
早在好幾年前,宋主趙昌就頒布《國字令》、《賜姓令》、《右衽綰發令》等一系列政令,“教化”蠻族。
反抗使用漢字,用漢姓,綰發右衽的,一個字:殺。
海宋在漢化政策上可謂深得李唐真傳,不但推行這些政策,還毀滅了蠻族本就少得可憐的文化典籍。
與此同時,海宋還在各地推行漢傳佛教,修建學堂書院。
通過好幾年時間,海宋朝廷用軟硬兼施的辦法,基本上消除了天竺文化和某某教文化對土著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海宋利用了土著各族之間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以蠻治蠻”,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總算站穩了腳跟。
如今的海宋金州(蘇門答臘)、橫州(爪哇)、羅州(婆羅洲)、呂州(呂宋)等六大州,最強勢的就屬華夏文化了。
為此,被海宋攻滅的三佛齊國、信訶沙裏、須文那國餘孽,不斷以此策劃叛亂,反抗海宋的統治。
可是他們既無財力,又無軍備,加上彼此之間勾心鬥角,根本無法成氣候。每一次換來的,無非是宋廷更兇狠的鎮壓。
這次,呂州和婆州爆發的叛亂,規模很不小,不少臣服於宋廷的蠻族土司都參與了。這使得叛亂一開始聲勢很大,就連其他幾州,也開始了叛亂。
然而,經過宋廷的分化拉攏和收買,以及武力的剿殺,不到半年叛亂就失敗了,被殺的蠻族不知道有多少。
很多人不是被宋軍殺死,而是被投靠宋軍的蠻兵殺死。這些投靠宋軍的蠻子,為了賞賜和土地,對同是蠻族的土著,下手更狠。
這多年來規模最大的蠻族起義,不但沒有推翻宋廷,反而暴露了反宋勢力,使得反宋勢力的硬骨頭,幾乎被連根拔起。
宋廷雖然鬥不過李唐和蒙元,可是對下善於玩弄權術,擅長利用金錢收買,挑撥離間,對付這些蠻族還是沒壓力。
此時的安京皇宮,突然傳來召集朝議的鐘聲,大臣們都紛紛整理冠帶,匆匆趕往新建的皇宮。
群臣入殿,山呼舞蹈之後,文左武右的排列,一起看向三墀之上的官家趙昌,以及太上皇趙良鈐。
幾年前兩宋合流之後,原來廣州宋廷的皇帝趙良鈐,退位為太上皇,而海宋皇帝趙昌,仍然是官家。
朝廷日常大事雖然是趙昌做主,但重大事務,還是要和太上皇商議。這也是趙宋的傳統了。
今日並非大朝,可太上皇也臨朝了。這說明,大宋又有大事了。
兩聖都是神色肅然,尤其是太上皇,甚至還有一絲悲哀之色。
果然,同平章事陳宜中出列,先是對著兩聖行禮,之後轉身面對百官說道:
“諸部,兵部剛接到緊急軍情,李唐南征了!”
什麽?滿殿文武嚇了一跳,唐軍南征了?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啊。
本來,蠻族叛亂被平定,朝廷應該大肆慶功才對,禮部也在籌備慶功宴了,可誰成想,李唐竟然南征了!
李唐是什麽?那是硬生生從一隅崛起,打敗不可一世的蒙元,“滅國無數”的虎狼之國啊。
屈指算來,李唐已經攻滅吞並十餘國了,兵威之盛,蒙元也要退避三舍了。
唐軍水師數萬,縱橫大洋,舉世無敵,誰不害怕?
更有犀利的火器,加上唐兵悍勇善戰,甲器精良,大宋哪裏會是對手啊。
陳宜中繼續說道:“李唐以之前大宋聯合真臘、暹羅、八百媳婦國反唐為借口,興師伐宋。水陸精銳不下六七萬,來勢洶洶。如今情勢危急,還要趕緊拿出個法子。還有,李唐已經搶了大宋在天竺的海西道了。”
什麽?海西道已經丟了?
文武大臣更是驚慌起來。
別看他們面對土著還能從容,可是面對李唐大軍,他們就真的害怕了。
太上皇,就是讓李唐趕到南洋的。說起來,大宋也和李唐水師打過兩仗,結果都是大敗。就連樞密副使、水師都統制服部丸藏,也差點被擒。
陸上,也敗得很慘。
可以說,宋廷上下,早就畏唐如虎,再也提不起和唐軍決戰的勇氣。
皇帝趙昌臉色陰沈如水,沈默著沒有說話。太上皇卻說話了:
“唐主李洛,朕深知此人。此人奸詐類魏武,隱忍類宣王,雄霸類始皇漢武,可又有昭烈仁慈之名。實在是千古罕見之梟雄。”
“此人之險,崖岸千仞。其人舉重若輕,深謀遠慮,操縱天下如國手行棋,猶如神助,實不可敵也。”
皇帝聽了太上皇的話,終於忍不住開了金口:“然則,以太上皇之言,大宋只能束手待斃麽?就不能決死一搏?”
太上皇搖頭,滿臉都是悲哀淒涼之色,“實力相差懸殊,實不可力戰也。即便僥幸取勝,也傷亡慘重,又如何能有兵馬鎮壓蠻人?而李唐強大,即便敗了一仗,仍可卷土重來,大宋還能勝第二次麽”
皇帝也露出苦笑。說起來趙昌也是一個人才了,可是面對唐軍,他也無可奈何。
唉,唐主何其貪婪啊。占了這麽多的疆土,為何還要對跑到南洋的大宋用兵?這不是貪得無厭,窮兵黷武的虎狼是什麽?
趙昌心中很是憤怒。
可是這個多年來在南洋群島稱王稱霸的男人,除了憤怒卻一籌莫展。
自己好不容易經營南洋這些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局面,李洛卻來撿便宜,而大宋竟然沒有任何辦法。
水師不如人,陸師不如人,財力物力皆不如人,怎麽打?
宰相陳宜中奏道:“官家,太上,以臣之意,莫若先稱臣納貢,送出歲幣,換取李唐退兵,方是上策。”
此言一出,有人讚同有人反對。讚同者固然理由充分,可反對者也拿不出反對的依據。
比如樞密副使服部丸藏,就反對議和稱臣,他主張動員所有力量,與唐軍決一死戰,玉石俱焚。
但很顯然,他這個極端的法子,得不到眾人支持。
就是和他關系最好的另一個東瀛官員小野良造,對此也保持謹慎態度。
樞密使陳大舉,曾經被唐軍俘虜過,又把他放了。所以他對唐軍很是了解。他出列奏道:
“官家,太上,唐軍之強,真不可敵也。我軍主力,也就是七八萬國族兵馬,其中漢軍不過五萬,越軍不到兩萬,日兵高麗兵不到萬人。就這點子兵,要是和唐軍拼光了,蠻人就能要了我等的命啊。”
服部丸藏道:“為何不能用蠻兵?就驅趕蠻兵和唐軍打。唐軍不熟悉地形,又不適應氣候,只要蠻兵夠多,未必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只要勝了,再談議和,也更有利。”
陳大舉反對道:“萬不可用蠻兵。蠻兵遇見唐軍火器,只會一觸即潰,反而會為唐軍所用,背叛大宋,這些蠻人就是如此。至於打勝了議和更有利,那是你不了解李洛。”
“我軍敗了一仗,還有可能保留社稷,大不了稱臣納貢。可要是勝了一仗,只會激怒李洛,讓他不滅大宋誓不罷休。大宋,不能勝!”
宋廷君臣商議了半天,竟然悲催的發現,除了稱臣之外,沒有任何穩妥的法子。
甚至,不敢贏。
萬一贏了,就是徹底激怒李唐,萬劫不覆啊。
“只能議和了。”太上皇神色蕭瑟的說道,“羅謖,你出海迎接唐軍,告訴他們,大宋同意稱臣納貢,先談一談,千萬不能動兵。大宋社稷恢覆不易,不能再亡。”
羅謖出列道:“遵旨!只是,若是條件太過苛刻…”
皇帝嘆息道:“那就請唐軍派人來安京談,談不攏,在派人去中原和李洛親自談。”
他已經做出割地稱臣的準備了。
關鍵是,割多少,割哪裏。能不能交換到一些好處。
第二天,羅謖就作為使者,離開安京,北上“迎接”唐軍。同時,另一個使者參知政事王宛,也乘船去呂州,“迎接”攻打呂州的唐軍。
可是,由於這段時日南洋刮北風,唐軍水師戰船的速度很快。王宛還沒有到趕到呂州,在羅州就聽到一個令他膽戰心驚的消息。
十一月十七,也就是五天前,唐軍就以獅子搏兔之力,解決駐呂州(菲律賓)的五千水師和一萬多宋軍陸師,登陸呂州!
王宛大駭之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北上,趕赴呂州。
於此同時,另外一個使臣羅謖,還沒見到唐軍的面,也驚聞唐軍擊敗北州(馬來)宋軍,已經占領了北州。
羅謖哪裏還敢耽誤?只能拼命的往北趕,希望在北州阻止唐軍繼續南下。
而此時的北州的新山府(柔佛巴魯),唐軍正在修整,準備繼續南征。
這一路的唐軍統帥是羅昱,麾下一萬水師兩萬陸師,三萬大軍虎視海峽西岸的金州(蘇門答臘)。
宋軍在北州雖然布置了兵馬,可大多數是蠻兵。唐軍軍艦上的大炮一轟擊,蠻兵便魂飛魄散的潰敗,唐軍只是象征性的打了兩仗,簡直不費吹飛灰之力就占了後世的馬來島。
僅有的上萬宋軍漢兵,也在唐軍淩厲的攻勢下潰敗,被俘數千人。唐軍的傷亡卻很小。
北州上的蠻族土著,看著高大如山的唐軍戰艦,目中滿是畏懼,根本生不出反抗的心思。
島上宋廷任命的郡縣官吏,都只能捏著鼻子投降。而那些原本就三心二意的土司,也見風使舵的紛紛背宋降唐。
不到十天,唐軍就穩住了北州的形式。土著們換了個主子,也無所謂了。
羅昱還沒有離開北州,宋使羅謖終於趕到了新山軍港。
跟隨唐軍南下的唐國使者姬長恭,當即命令傳羅謖相見。
於是,羅謖得以持節進入唐軍大營,和羅謖、姬長恭商議停戰。
雙方展開了談判。
“羅帥,你我也是故人,也算是同族。在下想知道,大唐如何才能退兵?”羅謖一上來就開門見山。
羅昱淡淡一笑,指指姬長恭,“此事,你直接問姬少卿。本帥只管打仗,這議和談判之事,是姬少卿負責。”
姬長恭撫須笑道:
“要讓大唐退兵不難,保留海宋社稷,也不是就不行。不過,你們只能保留金州和橫州,其餘四大州,全部屬於大唐。”
“當然,你們還要稱臣納貢,接受大唐冊封,去帝號,就王位,為大唐諸侯封國。如此,你們便是諸夏一員,大唐自然不會對你們用兵了。”
什麽什麽?這姓姬的說什麽胡話?
六大州割讓四個,只剩下兩個?還要去帝號,就王位?
這,這還有談判的誠意麽?
豈有此理啊!
羅謖當真是氣抖冷。
“姬少卿,羅帥。看在唐宋皆屬漢家一脈,亦曾並肩抗元的份上,還請高擡貴手啊。”羅謖拱手,淚光閃閃。
姬長恭冷笑道:“雖說,你們宋軍主力尚存,可大唐要真想滅掉你們,並不費事。甚至不需要洛陽增派援軍,只需要眼下這兩路兵,就能滅宋。這是明擺著的事。”
“可是,我等還願意和你談。陛下也願意和你們談一談。你們可知為何?不就是看在華夏一脈的份上麽?不然,我大唐完全可以一鼓作氣,獨占南洋群島。這六大州,你們不但一個都沒有,還要淪為階下之囚。”
“大唐天子已經很仁慈了。要是你等不識時務,那只能讓我大唐徹底滅了你們。”
羅謖的眼淚都下來了,“大唐天子,在下也是有幸拜見過,唐主仁慈,心胸寬廣,應不會如此苛刻。”
“你說的很對。”姬長恭笑道,“陛下的確天心仁慈,所以,看在同屬華夏一脈,看在你們多年來一直在推行漢法,也就給了你們一條康莊大道。否則,此時大軍已經南下了,你們的兩聖,又要跑路了。”
“你們的那些兵馬,在大唐面前何足恃?咹?王師一到,又能抵擋幾日?等你們的國族兵馬消耗殆盡,都不需要大唐動手,那些土著蠻子,就能生吞活剝了你們,信不信?”
姬長恭看著呆若木雞的羅謖,繼續說道:“你們最好的出路,就是投降了事。只是陛下仁慈,才給你們談判的名義。這是你們保留社稷的唯一機會了。還要討價還價,那就是不要這個機會,切莫後悔才是。”
羅謖渾身發抖,“此事實在不是在下所能做主的。還請姬少卿大駕南下安京,和我家主上商談。”
姬長恭點頭,“可。”
羅謖長嘆一聲,對羅昱拱手道:“議和期間,還請羅帥暫留新山,不要攻打金州,如何?”
羅昱笑道:“好,本帥就允了你,暫時不打金州。不過,要是議和不成,那本帥就立刻攻打金州。”
他根本不怕對方搞什麽緩兵之計,這就是實力和底氣。
當天,姬長恭就隨著羅謖南下,去安京談判。
同時,另一個海宋使者王宛,也說服了唐軍不要立刻攻打羅州,南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