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618章:“她請我給大王帶一句話。” (30)

關燈
到一個重要的事情。

“啟稟皇後。太子殿下今已六歲,臣聽聞,殿下一直是太上皇親自教導。可太上皇年事已高,是否按制,為殿下請大儒授課?”

“還有吳王和長安公主,都虛歲有五,是否也要請大儒授課?”

他不知道,其實太子不光是太上皇在教,皇後也在教,陛下在宮時,也會教。

吳王和長安公主也一樣。

至於更小的皇三子越王李衍,養女襄陽公主李徆,還不到學習的時候。

李簽一提,其他大臣也紛紛建議,是該給太子請老師了。

崔秀寧知道,遲早有大臣有提出來的。

太子乃國本,教育當然是大事。按照規矩,太子早就應該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等老師了。

像唐國這樣,立了太子,卻不任命東宮師父的,古來鮮見。

大臣們奏請給太子請老師,固然是出於公心,可也有私心。

要知道,太子詹事,太子洗馬,太子舍人,都是又清貴又有前途的美缺啊。更別說三師了。

這些官職,只要兼任一個,那就不同了。

所以,滿朝文武早就巴巴的等著太子正式進學,等著正式設立東宮衙門。

但是,崔秀寧和李洛都不願意這麽幹。

說句不好聽的,除了她和李洛,誰還能更適合當太子的真正老師?

尤其是那些儒臣,不但喜歡將太子教導成儒家眼中的所謂仁君,還喜歡夾帶私貨。

歷史上儒臣教導的太子,幾個有開疆拓土的進取心?幾個有華夏本位的意識?倒是多數成了保守迂腐之君,便於文臣擺弄。

孩子們的真正老師,只能是她和李洛。當然,經史子集和騎射武技這些,還是要由文臣武將來教導,可最核心的知識和道理,必須要有兩人親自教。

後世的學問,只要不是不符合古代價值觀念的,譬如經濟學,統計學,數學,物理,自然地理,環保,醫療等知識,都要教給他們。

但是,不能涉及到後世的現代思想和普世價值,以及無神論哲學。

他們身處古代,教給他們太超前的思想,絕對會害了他們,甚至會害了大唐。

那些東西,放在古達就是思想烏托邦,碰都不能碰。別說教了,就是李洛和她,也從來不對外宣揚,諱莫如深。

你在古代說人人平等,自由,民主,世間並無鬼神上帝,那不是扯麽?君主沒了權威,朝廷不再是神聖的,那還得了?國家就亂了。

現代思想,是建立在發達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之上的。一個只能靠威權治理的低效率古代農業帝國,你搞現代普世價值,那就是一個天大的火坑。

所以,崔秀寧和李洛給孩子們設計教材很小心。不能碰的領域,只字不提。

“太子和皇子老師,到明年元旦,陛下會親自選任。諸卿不必擔憂,太子乃國本,陛下與本宮都不會疏忽。”

崔秀寧給群臣吃了一顆定心丸,卻沒有馬上任命太子老師,更沒有設立東宮僚屬。

兒子這麽小,就搞一大套班子,不是什麽好事。太子容易被帶歪,過早喪失孩童的天性。

朝會快要結束時,司礦使又出列奏道:“皇後陛下,瀛洲石見等銀礦,已經煉出白銀八十二萬兩。請懿旨,是否運回?”

崔秀寧皺眉,“為何還沒運回?即刻運回!還有,以後每煉成五十萬兩,就要運回,不可過多積存。朝廷可是等著造銀元的銀子。”

…………

朝會結束後,崔秀寧和李征去了太上皇顏鐸居住的太寧殿。

顏鐸被尊為太上皇之後,平時也就是看書畫畫,教導太子和皇子,日子過得還算愜意安泰。

偶爾都烈等人也會來看望看望。他雖然七十有二,但這幾年心情愉悅,生活富貴,身體還算健朗。

“大父,今日還要臨帖嗎?”李征見到顏鐸就脆生生的問。

崔秀寧行禮道:“父親。”

顏鐸點點頭,笑著摸摸李征的頭,“當然要臨帖,這書法,八歲以前很是要緊,一輩子骨性如何,皆在此時。你是太子,首先要寫好字,練好氣,沈下心。”

書法對於磨練心性很重要。顏鐸的目的,是通過臨帖,在培養李征堅韌專註的品性。

顏鐸說完,就親自寫了一個道字,說道:“孫兒,你今日,臨摹此字十遍。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更像才成。”

顏鐸出身金國皇室,少時受過很好的教育。他的書法師從褚遂良,寫的方圓兼具,藏鋒蓄勢,既端正寬綽,又靈動遒美,深得褚氏精髓。

李征烏黑靈動的眼睛看著顏鐸寫的“道”字,偏著小腦袋問道:“大父,這是何字?”

他雖然已經頗識得一些字,也會寫自己的名字,可卻不認識這個道字。

顏鐸笑道:“小兒練字,最好先不識此字。不識,便有敬畏探究之心,如此,下筆自有鄭重,不敢隨行輕佻。你先別管這是何字,臨摹即可。”

“諾!”李征乖巧的答應一聲,拿起一只小狼毫,認認真真的臨摹起來。

崔秀寧看著兒子聚精會神的模樣,很是滿意。

征兒真的越來越懂事了。

兩個大人見小男人心無旁騖的寫字,就不再管他,自到旁邊的煖閣說話。

“如今皇帝拿了關中,可隴西,隴東,河套,還都在元廷手裏。趁著陜西元軍主力覆沒,應該出兵盡占秦地。”顏鐸說道。

崔秀寧給他倒了一杯茶,“父親放心,皇帝已經要出兵了。等到文先生回朝,會向關中增兵十萬。”

顏鐸繼續說道:“還有,這修建長安宮,木料所耗巨大。長安數百年沒有再修宮殿,山中木料是足夠的,可運輸不易。可在北上伐木,順涇水飄流到長安,在隴山伐木,順渭水飄流到長安。”

“這樣能省卻很多人力和功夫。大料在河水中浸過,再曬幹,才正好做棟梁之才。”

這些崔秀寧倒是不知道。

顏鐸又提到磚石,“長安護城河數十年前就沒了。可以挖土新開護城河,挖出的土方用來燒磚,一舉兩得。”

“疏浚八水,一定會掏出大量淤泥。淤泥可用蒿草等香草灰混合,制成香泥漿,用來刷梁柱,可防火,亦能防蛀…”

顏鐸說了很多建議,很多都非常有用,崔秀寧一一記下,準備寫信告訴李洛。

父女二人說了一會話,崔秀寧就把李征放在太寧殿,回到龍章宮,看了一會奏章,做完批示,就開始編寫《大唐律》。

她現在除了處理政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編寫《大唐律》和《皇學真典》。

《大唐律》其實就是民法,商法和刑法,程序法的綜合。如今唐國用的還是《大唐簡律》,非常不完善。很多時候,不得不沿用《宋刑統》和《唐律疏議》。

《大唐律》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完善,最合理的法典。不但體現了公正和威權,還體現了開明統治、以民為本的思想,是既領先於時代,又不脫離時代的法典。

崔秀寧可謂是掌握好了這個度,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結合古代實際,用心編寫《大唐律》。

不過,《大唐律》比較浩繁,崔秀寧斷斷續續編寫了兩年,才完成大半。估計還需要一年,才能編完付梓,頒布天下。

崔秀寧編寫了半個時辰的《大唐律》,起來活動活動,用了一碗燕窩羹,就接著編寫《皇學真典》。

《皇學真典》是給皇子皇女們用的教材。

皇家教材主要是崔秀寧編寫的。這些知識,能使皇子公主們學到不少超越時代的知識,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方法論接近現代,具有遠超其他人的視野。

但在思想上,他們仍然屬於這個時代,屬於古人。只不過,需要他們比其他古人更有思辨能力和科學的方法論。

《皇學真典》涉及了很多後世有用的知識,但每科內容都不深,比如數學,只是高中水平。物理化學只是初中水平。經濟學也只有高中常識的水品。

而唐國全國通用的學堂教材,就是最高學府的大唐學宮,數學也只相當初中水平,物理化學只有一些簡單的常識,算是格物,不求甚解。

《皇學真典》目前只準備給皇子皇女們用,並不對外公開。

這倒不是兩人太自私。因為,就算推廣《皇學真典》,誰來教?根本就沒有這個師資力量。

就這幾個孩子,兩人都需要利用好時間才能教的過來,要耗費多年時間才能慢慢教完《皇學真典》,怎麽教別人?

兩人的設想是,多年之後才能慢慢普及《皇家真典》的內容。在普及之前,先要給最高學府大唐學宮研習揣摩數年,再培養師資,從上往下的普及。

步子大了…不好。

“啟稟娘娘,文太尉回朝了,在宮外候旨。”女官顏嬋兒的聲音響起,打斷崔秀寧的思緒。

崔秀寧精神一震,放下筆揉揉手腕,“快請文先生入宮。”

“諾!”

…………

十月下旬,文天祥和陳淑楨先後回朝。

文天祥僅僅在江陵歇息了三天,就奉崔秀寧懿旨,準備率領十萬大軍,十餘俘虜,從武關道進入關中,協助李洛攻打隴西隴東和河套,同時修建長安宮。

即將隨文天祥進入關中的,還有被特察局從泰山“請來”的張志純。

出乎崔秀寧意料,張志純被“請”來,卻毫無怒意。不但毫無怒意,甚至得到崔秀寧召見後,還很恭敬。

得知大唐皇帝要重修長安宮,請他出任宮建大臣,張志純不但沒有推辭,還欣然接受。

原因說起來不值一提。因為大唐以道家為國教。作為道士,也作為漢人,張志純沒有理由抗拒大唐。

張志純拜別崔秀寧時,崔秀寧給了他一些圖紙,是關於修建城市排水排汙,以及防火防洪,和一些後世的城建規劃。

張志純見後大為讚嘆。崔秀寧提出的設計,雖然沒有顛覆他的認知,卻給了他很大的啟發。

他萬萬想不到,大唐皇後竟然也知道這麽多魯班之術。

PS:本來今天為盟主加更的,但主任突然就來事,周日下午叫我去單位,接待一個為朋友工作一年,一分錢沒拿到,一周上班七天的可憐童鞋,花了一下午時間。所以今天只能到這了。明天再加更!抱歉,蟹蟹,晚安!

第707、708章:朕要…以己為敵!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時已經十月下旬,即將入冬。關中秋風蕭瑟,霜冷長河,百草黃兮木葉下。

五陵原上,很多農夫在清晨的風霜中放火焚燒枯黃的牧草。大火處處燃起,燒暖了農夫們的心窩子。

陛下推行均田令,退牧還耕,還將方圓百裏的五陵原土地,分給數縣百姓耕種。

不論男女老幼,人均四畝。糧稅只收二成,廢除丁口稅,取消一切苛捐雜稅。

這讓做了多年牧民,勉強糊口度日,很久沒有自己田地的五陵原百姓,猶如做夢一般。

真是天恩浩蕩啊!

聖主說,小米產量低,不管飽,下令關中以小麥為主糧,還推廣石磨磨制面粉。

一向愛吃小米,固執的不願意多種小麥的關中百姓,此時沒有再違背官府的命令,而是很配合的準備種植冬小麥。

當年無論是趙官家,還是金官家,都曾多次下令推廣小麥,可關中人不聽,明知小麥產量高,也不願意多種。

現在,不同了。

聖天子趕走了橫征暴斂的韃子,罷免了欺壓他們的保長甲主,推行均田令給他們授田,還輕徭薄賦,賑濟災民…樁樁件件,讓他們無法違拗天子的意思。

大唐回來了,這關中人以後的日子,肯定比韃子在時好多了。天子是秦人,總不會虧待三秦父老。

看著牧場上的大火,農夫都是笑顏逐開。很快,這討厭的草場就不覆存在,重新變成耕地了。

等草一燒光,把根翻過來,來年就是好肥料,莊稼會長的喜人。

不過,天子有令,漢朝皇帝的陵墓,不許破壞分毫。大冢封土上面的草,不許燒。大冢周圍,也不許種地。官府已經令人在大冢周圍種樹立碑,聽說天子到時還要親自來祭祀漢朝皇陵。

“達,這地,恁個種哩,額不會整啊。”一個面黃肌瘦的漢子對一個老者說道。

那老者怒了,教訓兒子道:“慫娃!你個農人,種都不會種哩,你羞了先人了!”

那漢子不滿了,嘟囔道:“達啊,這能怪額?額沒種過地哩,哪裏知道咋弄!額只放過馬!”

這真不能怪他。從他少時,這五陵原就是養馬的草原,他成了牧奴,天天給官府養馬,光伺候馬了,不會伺候地。再說,也沒有地給他種。

像他這樣已經不會種地的農民,關中還有不少。

老者聞言更怒,恨恨吐了一口唾沫,就罵開了:“都怪天殺的韃子!好好的地不讓種,養的甚麽馬!日他先人!”

他指指腦袋,“還要剃發哩!這祖宗留下了的頭發,哪裏剃得!囊求的韃子!”

父子兩人的腦袋,都是寸頭,之前唐軍下令剪辮子,恢覆漢家發式,他們都成了和尚頭,如今頭發長出來,就成了寸頭。

天子專門下詔說,被逼剃發留辮,情有可原,剪辮束發即可。但心中萬萬不可留辮。

百姓們沒讀什麽書,不曉得太多大道理,可天子這番話,他們還是懂的。

“達,你老別惱。”年輕漢子勸解道,“韃子滾球了,大位子是漢人的天子在做哩,以後差不了。”

老者點點頭,“都是托了天子的大福氣哩,韓三娃,你也別學種地,朝廷不是在招募會騎馬的騎兵麽,你去!”

韓三娃立刻裂開大嘴笑了,“達,這可是你老說的!額就去!博個那甚麽,甚麽…”

“慫娃,那是武士!”老者道,“這都不曉得!”

“對對對!武士!”韓三娃想起來了,“額就去博個武士,給韓家漲漲臉皮!”

唐軍占領關中一個月,到處下鄉鎮反,保障新建的各級衙門推行均田令,宣傳大唐制度,和百姓打交道越來越多。

所以,唐軍的豐厚待遇早不是秘密了。

一個個神氣精神的唐軍將士,以及那看著提氣養眼的玄甲,讓關中子弟很是心動。踴躍參軍的後生,比比皆是。

即便唐軍在關中招募的主要是騎兵,也有大把的人應募而來。

八百裏秦川上,都處是送人參軍的人群。

只要當兵有錢糧,老秦人就最愛當兵,更不怕打仗。西夏精兵,半出秦地。就是明朝,也是被秦人所滅。直到明清兩代,陜甘秦兵和綠營還是最能打的軍隊之一。

明朝用來對付蒙古的勁旅,多出自秦兵。清朝平滅西北和西域叛亂的精兵,也以秦兵為主。南明抗清的主力,還是秦人。

…………

長安雖然正式被定為京都,但唐主李洛此時並不在長安城,而是在驪山的華清宮。

驪山華清宮因為有華清池,曾經是唐朝皇帝最重要的行宮,一度成為唐朝政治中心。但唐亡之後,驪山唐宮漸漸廢棄,湮沒於蒼山荒野之中。

如今的驪山殿宇,還是數十年前由大道士趙志古修建的道宮,共有八殿二閣三池。雖然與唐朝華清宮相去甚遠,可仍然是一個不小的宮殿群,遠超長安城內的平章衙門,用來做李洛的行宮足夠了。

忽必烈未登基前,以關中為封地,也多次來華清宮游樂,享用天然溫泉。

趙志古為了諂媚忽必烈,將最華麗的殿閣命名為朝元閣。

李洛來到華清宮後,道士們又恭恭敬敬的請大唐天子入主朝元閣,還主動將朝元閣改為迎天閣。

李洛老實不客氣的住進迎天閣,將芙蓉池改回華清池,日日下池泡溫泉。

於是,華清宮成了關中的政治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奏章飛進來,忙得韋素等幾個隨駕文臣累且快樂。

華清池的溫泉很大,被劃為很多區域。李洛享用的地方,當然是最上游最幹凈最幽美的地方。

這裏,真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經常享福的地方。

這日,唐主脫得幹凈。再次泡入華清池。泉水溫暖舒適,水氣氤氳,周圍奇花異石,池臺樓閣,遠看驪山蒼茫,擡頭藍天白雲,當真是愜意無比。

這是一處露天的溫泉,更有野趣。

比起當年在日國泡的溫泉,這次感覺格外不同。日國的溫泉精致幽美,而華清池的溫泉卻軒朗大氣,視野開闊。

這才是享受啊。

李洛不由想到,要是崔秀寧也在就好了。鴛鴦浴啊…不行,她不能泡這露天溫泉,不然…嗯,還是要專門在溫泉之上蓋一座封閉的湯池宮。

說這是露天溫泉也不全對,因為還是有一座亭子,但四面沒有封閉。

李洛的侍衛,就在附近戒備。池邊還有幾個大侍衛守著。整個華清宮,都被侍衛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布滿,宮外還有兵馬駐紮,安全的很。

天子行宮,怎可大意?

李洛正靠在一座水中石黿上面閉目養神,忽然侍衛統領楊栝的聲音小心的響起:“陛下,玉真子求見。”

李洛有點不悅的睜開眼睛,“他來做什麽?”

玉真子是華清宮的掌宮道人,自從李洛到來,他就處處諂媚,李洛對其沒有好印象。

楊栝露出古怪的笑容,“陛下,他帶了兩個女道士,說是伺候陛下用湯泉。那兩個女冠要解衣進來,被臣制止了。不過,玉真子和兩個女冠還賴著不走。”

“他振振有詞,說陛下乃是大唐之主,天子之尊。這用湯泉,怎可缺了女使侍奉,豈不是不敬?”

什麽?

李洛想不到玉真子竟然用女道士來陪自己洗澡,這…好麽?

糟老頭子,壞的很啊。

拿美色考驗朕?

朕…吃這套?

李洛感覺身上有點發熱,不是溫泉泡的。不過,這個大唐最尊貴的男人,還是沒有猶豫的說道:“告訴他,朕不用女子伺候,讓他把人帶回去。”

“諾!”楊栝領命離去。

李洛感受到身上的燥熱,心想要早些回江陵看崔秀寧了。長安宮和各部衙署,沒有兩年不能完工,朝廷起碼兩年內還是要待在江陵,他也不能一直留在長安。

嗯,就讓文天祥坐鎮長安,加長安留守,使持節,兼雍州牧。

華清池之外,一個老道士眼巴巴的望著出來的楊栝,“楊將軍,陛下可同意妙心和妙意進去?”

楊栝掃了一眼兩個美貌可人的女道士,搖頭道:“某就說了,陛下不需女子伺候,你還不信,偏要賴著不走。你再不把她們帶走,某就要趕你們走了。別忘了,華清宮雖然本來是你的,如今卻是陛下的行宮!”

玉真子頓時露出失望的神色,臉色尷尬無比。兩個女道士,也都露出幽怨的樣子。

玉真子訕訕的說道:“這…楊將軍,你是天子侍從,自該為陛下著想。這孤陽在外久了,若不能陰陽調和,恐怕於龍體不利啊。貧道這兩個弟子,不但精通玉女心經,還是完璧美玉……”

“走走走!休要聒噪!你們再不走,某就要拿人了!”楊栝不耐煩的揮揮手。

玉真子無奈,只好帶著兩個女弟子羞慚離開。

楊栝看他們走了,也是松了口氣。

幸虧陛下沒有讓她們進去。不然娘娘知道了,自己可能要吃掛落了。

哼,這兩個女道士的確美貌,可要比起娘娘,那就黯然失色了。陛下如此眼界,哪裏會把她們當回事?

玉真子不甘之餘,也有些奇怪。他聽說唐主已是而立之年,但觀其氣色面貌,宛若雙十年華。

唐主面色華潤生輝,氣度清明,分明就是陰陽和潤之相。可唐主身邊並無嬪妃,如何能有這陰陽和潤之相?

難道,唐主有何獨特的養生駐顏之道?

其實,別說玉真子,就是李洛自己,也覺得奇怪。

就算回到後世現代,李洛也認為他如今的樣子不像三十歲,二十四五歲頂天了。

哪怕他留起了小胡子,也不像三十歲的人。

剛剛穿越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李洛和崔秀寧都發現,他們似乎年輕了幾歲。

難道是穿越時空時帶來的影響?兩人不得而知。但他們的確比穿越前年輕了一些。

崔秀寧也完全不像三十歲的女人。她就是拿到現代,估計也就二十三四的樣子。在這個時代,完全就像是雙十年華。

這可是生過幾個孩子的女人啊。

莫名其妙的年輕幾歲固然是好事,可李洛卻不禁為自己的兒子李征擔心。

看樣子,自己的壽命短不了,兒子要當多少年太子?

三十年?四十年?

兒子會不會等不及啊?

呵呵。

李洛想到這裏,不由感到好笑。覺得自己的想法很荒唐。

算了,當皇帝太久也不是好事。真要老了,退位當太上皇不好麽?

一直霸著皇位到死,太自私了。

不能被權力控制自己的本心。

也不能被女色所誘,要管得主自己。

之前,他聽到女道士要進來陪沐,心中也微有所動。但能控制自己,那就是英雄本色。

要做一個流芳百世的千古明君,成為彪炳史冊的大人物,就要時刻以自己的欲念為敵,堅守初心。

弱水三千,吾只取其一瓢亦。

朕有江山,亦有國色,夫覆何求?

二三子,請聽吾言。男人,不要貪杯才是啊,不然會醉,會迷失花叢中,不知歸路的。

李洛全身心的泡在溫泉中,閉目修持內心。良久,才在氤氳的水氣中睜開瑩然的雙眸,堅定而有神。

八年來,他和崔秀寧夫妻同心,相濡以沫,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世界,有資格作為他對手的,已經微乎其微了。

最大的敵人不是忽必烈,不是元庭,而是他自己。

李洛泡完溫泉,神清氣爽的離開華清池,又與臣下臨驪山之巔,登高望遠,游目馳懷。

此時正是黃昏,山色滴翠,晚霞似錦,瑰麗如夢,壯美難言,不愧是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夕照”。

唐主來到晚照亭,俯瞰始皇秦陵,遙想當年此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博褒姒一笑,楊貴妃出浴侍兒扶起嬌無力,但見關中大地雄渾蒼茫,高天厚土,渭水如帶,不知隱葬了多少故事。

真是江山如畫,世事如棋。

李洛不禁很是感懷,醞釀片刻,便緩緩吟道:

王戲烽火臺,帝葬驪山陵。

妃浴華清池,人登晚照亭。

往事共天地,青山同古今。

莫留遺恨曲,再與後人聽。

李洛這首新詩平平無奇,並無佳句,但警示意味十足,大有以史為鑒,汲取古人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的自律之心。

隨行的司錄郎中孟徽立刻拱手行禮,鄭重其事的的問道:“敢問陛下,禦詩何名?”

李洛想了想,“此詩就叫《驪山懷古》。”

“諾。”孟徽聞言,立刻從革囊中取出紙筆,飛快的錄下:“二年十月二十五,上登驪山,臨晚照亭,賦《驪山懷古》,詩曰:……”

李洛顧左右道:“驪山宮,我家舊行宮也。列祖列宗,多有巡幸,玄宗尤愛之。今日,早不覆昔日盛況了。”

朱頷道:“如今我大唐再興,陛下駕臨驪山,此間必將再成勝地。”

李洛看著晚霞,感嘆道:“何斯之美也!惜乎不見古人。諸卿,殷鑒不遠,勿令後人惜乎我等啊。”

“為帝王將相者,厚德載物,應以天下為先,享樂在後。公心是從,民心為本。如此,富貴才能長盛不衰,功績才能遺澤後人,美名才能青史流轉。”

朱頷等人拱手:“陛下聖訓,震耳發聵,臣等不敢忘。”

韋素恭敬的說道:“陛下燃犀獨照,神謨聖斷,不但天資英睿,雄才大略,更兼漸仁摩義,龍德在田。便是仁民愛物的千古聖王,亦不能過也。”

隨侍臣子多是武人,他們不由側目,心道這韋素真會說話啊。

卻聽韋素繼續說道:“自古帝王,臣未聞以明君而仁君者,能留下千古憾恨的。祖龍有二世而亡之憾,幽王有身死犬戎之恨,玄宗有安史叛亂之辱。而陛下明則賢也,賢則仁也,猶一日三省聖心。向使陛下善始善終,何患後論。臣先為陛下賀之。”

這番話的確說的高明,既說了好話,也委婉的請求李洛善始善終,不要像玄宗那樣先明後暗。

這不是逢迎拍馬,而是諫言了。

李洛捋著唇邊微微上翹的胡須,鄭重點頭道:“善。卿之言,朕已具之。”

顯然,天子很有雅量。

韋素這番話雖然說得好聽委婉,但要是換了乾隆那樣的君主,估計一個喪心病狂跑不了。你一個奴才,算什麽東西,也敢讓朕善始善終?朕要你教我做皇帝?

司錄郎中孟徽立刻記載:“上以驪山故事,誡臣下先憂後樂,以公以民。禦前奉事韋素,諫上善始終。上嘉之,曰善。”

李洛下了驪山,回到迎天閣,開始處理奏章。

此處的奏章,都是關中各郡和各將領的,都是陜西的軍政要務。南方的奏章並沒有送到關中,而是江陵的崔秀寧處理。

可以說,李洛現在做的工作,不像是大唐皇帝,更像是雍州牧。

李洛拿起剛送來的田畝清查冊簿,看完後心裏踏實了不少。

他知道,所謂八百裏秦川,也就是關中平原的面積,大概是四萬平方公裏。一塊平原,比整個海東還要大。

絕對不是狹小之地。

那麽關中平原有多少耕田呢?

退牧還耕之後,經過均田令,強制豪強交出土地,清查隱田,數目是三千八百餘萬畝!

這是什麽概念?

哪怕按照平均五畝田養活一口人算,僅關中平原就能養活八百萬人口。何況不需要五畝田就能養活一個人。

就算是畝產只有八鬥的小米,五畝田也能收四石糧食,足夠一個百姓的口糧了。

那麽現在關中平原有多少人口呢?

只有兩百多萬。這可是陜西最富裕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啊。偌大的漢中只有三十餘萬人口,陜南地盤也不小,人口也不到三十萬。

這麽大一個陜西,此時估計最多只有四百萬總人口。

金朝時,陜西可是有千餘萬人口的。

為何人口少?當然是蒙元造的孽。

恢覆人口,任重而道遠啊。李洛合上冊簿,又拿起招募新兵的奏報,說是已經招募新兵四萬人,很快就要滿五萬了。

這次攻略關中,得到大量戰馬,剛好用來武裝騎兵。

關中男兒雖然善騎,是很好的騎兵苗子,但要想訓練成為合格的騎兵,起碼要苦訓一年。

處理完公事,李洛又拿出一張還沒有繪制完的圖,仔細繪制。

這赫然是長安城和皇宮的設計圖。

因為李洛不懂建築,其實這最多只能叫建議圖,而絕不能是合格的設計工程圖。

紙面上的長安城,周回七十二裏,呈方形,九門。

城墻高五丈,厚兩丈。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城內的布局構造!

第709、710章:陛下,不愧是真道天子!

李洛一拿起這個設計圖,渾身細胞都興奮起來。

這個男人,喜歡幹這種事!

也是,他可是在設計一座偉大的城市。這個城市將在他和崔秀寧的意志下,成為一座千古名城。

想想都是滿滿的成就感啊。

李洛的長安城,和前唐長安城差不多大,不過不是長方形,是正方形。

整個長安城,是大城套小城,回子套回字。最外面當然是外城,中間是皇城,做中心是宮城。

宮城也是正方形,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三大內呈品字型。整個宮城寬達七裏,城墻周回二十八裏,占地超過十平方公裏,是小家子氣的明清紫禁城的十幾倍大,比前唐三大內更大。

李洛的三大內,和前唐三大內,有相似之處,參考了不少前唐三大內的資料,可更多的是不同。比如同是興慶宮,李洛的興慶宮是太子和未成年的諸王公主居住的宮殿群。

宮城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座宮門。面南的朱雀門,是主門。

十平方公裏的宮城,除了三大內百餘座殿閣之外,還有禦花苑,太液池,馬球場,蹴鞠場,游泳池,大劇院,宮樂院,瞭望臺,禦馬廄,宮人院,內政府十六司衙門,宮市街,皇學堂,內庫,武庫,侍衛司,以及珍藏古籍原本的石渠閣等等。

三大內,皇帝皇後居住大明宮,太上皇以及太後居住太極宮,太子居住興慶宮,興慶宮就是東宮。

最大,最核心,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皇帝皇後所在的大明宮。大明宮修建在前唐大明宮的遺址龍首原上,那裏是整個長安地勢最高的地方。

大明宮有九個宮門,處於宮城最北,建築群由三大殿,五小殿,以及幾十座別殿,閣,臺,亭組成。基本上,是前唐宮殿的覆原工程。

三大殿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功能和前唐類似,都是用來舉辦大朝會和重大典禮的地方,含元殿前面,就是巨大的丹鳳廣場,以及百官進宮走的龍尾道。

宣政殿,是李洛舉辦常朝的地方。兩邊還有軍師府、政事堂、翰林院、錄事司、禦史臺、內政府、侍衛司、禁衛司、太醫院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