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關燈
小
中
大
經過威尼斯一役《走近伊拉克》的名頭徹底打響了文藝圈。
各大發行商陸續聯系了普萊瑞思, 可此時普萊瑞思已經沒有了當時將《走近伊拉克》推向各大院線的想法了。
這是一部以大銀幕為生的電影, 但同樣的, 這也是一部“反戰宣傳片”, 與所有的紀錄片一樣, 他需要的不是少數的願意掏錢看的觀眾,而是大眾、任何一個存在的大眾。
這部電影的制作經費一共只有120w美元, 而威尼斯的點映場已經凈賺了490w, 除去先前同埃迪說好的150w片酬, 還餘下了220w的純盈利,與保羅商議後, 普萊瑞思決定將這筆錢捐給聯合國貧困兒童基金。
“現在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是純粹按照紀錄片的宣發方式, 將《走近伊拉克》發到網上,第二個是二者各取一半, 院線有之, 網絡傳播有之。”普萊瑞思頓了頓看向保羅“要是你, 你選哪個?”
“如果是第二個方案,你怎麽能讓觀眾放棄免費的網絡播放走向影院?要知道在家可比去外頭輕松的多。”保羅皺著眉。
“這就是我接下來想征求你同意的。”普萊瑞思拿出一份資料。
保羅挑了挑眉。
還是接過。
這是一封捐款單, 受益方是聯合國戰區基金會。
保羅看向普萊瑞思。
陽光下,她說道。
“如果你同意的話, 我希望將全部院線收益所得捐給他們。”
保羅同意了。
在好萊塢當了這麽多年的編劇,其實錢對他來說沒有什麽多大的吸引力了, 相比較票房最後分給他的那幾百萬美金, 在某種層面上對他而言可能並沒有捐給有需要的人來的快樂。
得到保羅同意的普萊瑞思將這個決定通知了經紀人傑瑞。
很快在傑瑞的操作下, 普萊瑞思便取得了幾位熱衷公益的慈善人士的電話。
看到其中一位的名字時,普萊瑞思楞了一下。
因為她也認識這位女士,甚至在某這程度上算得上有交情。
“梅麗爾·斯特裏普?您確定嗎?”普萊瑞思不可思議的問。
“當然。”傑瑞挑了挑眉“並且我認為她是這些人中最有可能借錢給你發行的。”
普萊瑞思遲疑的皺了皺眉。
傑瑞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
“梅麗爾·斯特裏普去年一共捐獻了2400w美元,其他一大部分都是捐給了好萊塢演職人員工會,專門資助那些窮困潦倒的導演或者是幕後工作人員,從這點而言,可以看出她對於電影制作方面的回饋,更何況——”
傑瑞頓了頓。
“更何況什麽?”普萊瑞思問。
“更何況據小道消息,她喜歡極了你的《硫磺島來信》,甚至對你的《走近伊拉克》也很有興趣。”
“對我的《走近伊拉克》也很有興趣?可她甚至都沒看過它。”普萊瑞思有些不解。
“只要夠純正就夠了。”
“夠純正?”
“不玩花架子,純粹的藝術電影,政治觀點正確,符合學院那群老古董的口味。”傑瑞解釋道。
“可我這部電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抨擊美國政府的,畢竟伊拉克戰爭說到底就是美國少部分人對個人利益訴求造成的。”
“哦,甜心,好萊塢可不是英國,這點程度可算不上什麽,更何況,美國的大多數人、包括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大導演都有些反政府傾向,不然《蝙蝠俠》系列就憑他對美國政府的醜化,能名垂青史?”傑瑞漫不經心的說。
“可是1970柏林電影節上的《O`K》呢?那部記錄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所犯罪行的紀錄片還不是被強制退賽了。”
“那是1970年,現在已經2009了,相信我親愛的,奧巴馬政府的容忍度可比尼克松政府要高得多,更何況,現在是網絡時代,號稱‘自由’的美國可不會對你這部‘網絡媒介’為承載體剛獲得金獅獎的電影明面上做些什麽。”
普萊瑞思仍有些猶豫。
傑瑞又說道e on,瑞思,你就去問問梅麗爾,我真的覺得她對你這部電影挺感興趣的。”
猶豫過後,普萊瑞思最終還是點了頭。
撥通了梅麗爾·斯特裏普的私人電話。
出人意料的,梅麗爾·斯特裏普對她十分熱切。
她親切的叫她瑞思,並在得知普萊瑞思的來意後表示,她願意給普萊瑞思500w作為購買院線的發行資金。
在聊完投資後,梅麗爾又聊起了普萊瑞思的電影。
首先是演員。
“我喜歡極了你的電影,純正的藝術氣息,對演員極大程度的挖掘,朱莉亞·比諾什在你的鏡頭下簡直是脫胎換骨了。”
再後是題材。
“《走近伊拉克》究竟是什麽樣的片子?紀錄片?故事片?又或是兩者結合?聽說你們劇組只有三個人,是切切實實的到戰場裏拍的?”
最後是普萊瑞思接下來的電影計劃。
“下一部電影你打算繼續延續現在的拍攝風格嗎?戰爭?傳記?紀實?不知道你是否有意再拍一部女性視角的文藝片?”
最後一句話說出的時候,普萊瑞思便明白了梅麗爾的心思。
這已經是變向的向她發出片約了。
梅麗爾·斯特裏普、法定必須提名的梅麗爾·斯特裏普向她發出了電影邀約!
——簡直是不可想象。
無可置否的,普萊瑞思心動了。
但她明白,銀行賬戶裏只剩下四位數的她並不能給梅麗爾想要的答案。
離投入她全部身家的《阿凡達》上映還有大半年的時間。
四位數的積蓄光是宣發電影所需的來回機票都支撐不了,更何況是要靠這些錢在高消費好萊塢活大半年的她。
下部電影,拍什麽都不能再拍文藝片了。
咬了咬牙,普萊瑞思說。
“很抱歉,斯特裏普女士。我短時間內,並不打算再拍文藝片了。”
“哦?”梅麗爾的語氣裏帶著些許遺憾。
但很快便又恢覆了心情。
“雖然有些冒昧,不過我是否可以知道你下部電影是什麽類型。”
“商業。高票房的商業。”普萊瑞思答。
**
《走近伊拉克》的院線定檔定在了聖誕節後,網絡先於院線發行,網絡發行的一周後,北美、歐洲、亞太同步上映。全球一共有92家院線負責宣發。
出普萊瑞思意料的,亞洲最快接納《走近伊拉克》的竟不是亞洲電影業最為發達的日本、韓國,而是一向對引進電影有嚴格標準的中國,並且中國駐伊拉克領事館表示願意為《走近伊拉克》免費貢獻12家院線用作《走近伊拉克》在中國的宣發。
向傑瑞咨詢後,普萊瑞思順理成章的接納了中國的好意。
將網絡訂檔時間和全球上映時間公布後,普萊瑞思便開始為電影的宣傳奔走。
首先是推特。
與聯合國接洽過後,他們表示願意為普萊瑞思推廣。
“《走近伊拉克》將會於2010年1月初於網絡上映,一周後將會在各大城市的中心院線上映,院線上映索得將全部捐獻給戰區人民。您的點擊與轉發就等同於多讓一個人看到這世界上還有這麽一群人、常年生活在防空洞、人均活動地區不足一平方米、每日聽著炮彈醒來、每日聽著轟炸而息……《走近伊拉克》帶你體會真正的戰爭。”
各國主流媒體也聞風而動。
與先前的《太陽報》、《電影周刊》不同,這次來采訪的記者多出了許多新鮮面孔,他們大部分都是來自各國主流媒體。
“5美元的票價,10個瀕臨餓死孩子的救命一餐。”——《泰晤士報》
“利潤為0的良心之作,喚醒人類良知。”——《自由主義報》
“用生命拍的作品,真正的反戰電影!——帶你走近戰地記者的伊拉克世界。”——《今日美國》。
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一條來自《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評論。
在這條評論被轉載到網上的第一刻便被迅速置頂,原因無他,就因為撰寫這條評論的是瑪麗·科爾文——本世紀最負盛名的戰地記者——那個從斯裏蘭卡到前南斯拉夫,從伊拉克到利比亞,號稱哪裏有戰場,哪裏就有她的身影的傳奇女性。
“我們的使命是準確客觀地報道戰爭和災難,我經常會問自己,我寫出來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得冒生命的危險?”
“我為什麽要報道戰爭?在過去幾天裏,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並不是典型的戰地記者,因為我註重的是戰爭中的人性,我想告訴人們戰爭究竟是個什麽樣子。幾個世紀過去了,戰爭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戰場上依舊炮聲隆隆,血肉橫飛;戰場外妻離子散;交戰雙方都不肯公開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戰爭證人。”
——盡管時至多年,普萊瑞思依然記得這些前世科爾文的名句,這些註定寫入史冊的人生箋言。
科爾文對於《走近伊拉克》的發聲無疑是將《走近伊拉克》的熱度又推廣到了又一高度。
幾乎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句話。
“The real war.”
真正的戰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各大發行商陸續聯系了普萊瑞思, 可此時普萊瑞思已經沒有了當時將《走近伊拉克》推向各大院線的想法了。
這是一部以大銀幕為生的電影, 但同樣的, 這也是一部“反戰宣傳片”, 與所有的紀錄片一樣, 他需要的不是少數的願意掏錢看的觀眾,而是大眾、任何一個存在的大眾。
這部電影的制作經費一共只有120w美元, 而威尼斯的點映場已經凈賺了490w, 除去先前同埃迪說好的150w片酬, 還餘下了220w的純盈利,與保羅商議後, 普萊瑞思決定將這筆錢捐給聯合國貧困兒童基金。
“現在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是純粹按照紀錄片的宣發方式, 將《走近伊拉克》發到網上,第二個是二者各取一半, 院線有之, 網絡傳播有之。”普萊瑞思頓了頓看向保羅“要是你, 你選哪個?”
“如果是第二個方案,你怎麽能讓觀眾放棄免費的網絡播放走向影院?要知道在家可比去外頭輕松的多。”保羅皺著眉。
“這就是我接下來想征求你同意的。”普萊瑞思拿出一份資料。
保羅挑了挑眉。
還是接過。
這是一封捐款單, 受益方是聯合國戰區基金會。
保羅看向普萊瑞思。
陽光下,她說道。
“如果你同意的話, 我希望將全部院線收益所得捐給他們。”
保羅同意了。
在好萊塢當了這麽多年的編劇,其實錢對他來說沒有什麽多大的吸引力了, 相比較票房最後分給他的那幾百萬美金, 在某種層面上對他而言可能並沒有捐給有需要的人來的快樂。
得到保羅同意的普萊瑞思將這個決定通知了經紀人傑瑞。
很快在傑瑞的操作下, 普萊瑞思便取得了幾位熱衷公益的慈善人士的電話。
看到其中一位的名字時,普萊瑞思楞了一下。
因為她也認識這位女士,甚至在某這程度上算得上有交情。
“梅麗爾·斯特裏普?您確定嗎?”普萊瑞思不可思議的問。
“當然。”傑瑞挑了挑眉“並且我認為她是這些人中最有可能借錢給你發行的。”
普萊瑞思遲疑的皺了皺眉。
傑瑞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
“梅麗爾·斯特裏普去年一共捐獻了2400w美元,其他一大部分都是捐給了好萊塢演職人員工會,專門資助那些窮困潦倒的導演或者是幕後工作人員,從這點而言,可以看出她對於電影制作方面的回饋,更何況——”
傑瑞頓了頓。
“更何況什麽?”普萊瑞思問。
“更何況據小道消息,她喜歡極了你的《硫磺島來信》,甚至對你的《走近伊拉克》也很有興趣。”
“對我的《走近伊拉克》也很有興趣?可她甚至都沒看過它。”普萊瑞思有些不解。
“只要夠純正就夠了。”
“夠純正?”
“不玩花架子,純粹的藝術電影,政治觀點正確,符合學院那群老古董的口味。”傑瑞解釋道。
“可我這部電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抨擊美國政府的,畢竟伊拉克戰爭說到底就是美國少部分人對個人利益訴求造成的。”
“哦,甜心,好萊塢可不是英國,這點程度可算不上什麽,更何況,美國的大多數人、包括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大導演都有些反政府傾向,不然《蝙蝠俠》系列就憑他對美國政府的醜化,能名垂青史?”傑瑞漫不經心的說。
“可是1970柏林電影節上的《O`K》呢?那部記錄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所犯罪行的紀錄片還不是被強制退賽了。”
“那是1970年,現在已經2009了,相信我親愛的,奧巴馬政府的容忍度可比尼克松政府要高得多,更何況,現在是網絡時代,號稱‘自由’的美國可不會對你這部‘網絡媒介’為承載體剛獲得金獅獎的電影明面上做些什麽。”
普萊瑞思仍有些猶豫。
傑瑞又說道e on,瑞思,你就去問問梅麗爾,我真的覺得她對你這部電影挺感興趣的。”
猶豫過後,普萊瑞思最終還是點了頭。
撥通了梅麗爾·斯特裏普的私人電話。
出人意料的,梅麗爾·斯特裏普對她十分熱切。
她親切的叫她瑞思,並在得知普萊瑞思的來意後表示,她願意給普萊瑞思500w作為購買院線的發行資金。
在聊完投資後,梅麗爾又聊起了普萊瑞思的電影。
首先是演員。
“我喜歡極了你的電影,純正的藝術氣息,對演員極大程度的挖掘,朱莉亞·比諾什在你的鏡頭下簡直是脫胎換骨了。”
再後是題材。
“《走近伊拉克》究竟是什麽樣的片子?紀錄片?故事片?又或是兩者結合?聽說你們劇組只有三個人,是切切實實的到戰場裏拍的?”
最後是普萊瑞思接下來的電影計劃。
“下一部電影你打算繼續延續現在的拍攝風格嗎?戰爭?傳記?紀實?不知道你是否有意再拍一部女性視角的文藝片?”
最後一句話說出的時候,普萊瑞思便明白了梅麗爾的心思。
這已經是變向的向她發出片約了。
梅麗爾·斯特裏普、法定必須提名的梅麗爾·斯特裏普向她發出了電影邀約!
——簡直是不可想象。
無可置否的,普萊瑞思心動了。
但她明白,銀行賬戶裏只剩下四位數的她並不能給梅麗爾想要的答案。
離投入她全部身家的《阿凡達》上映還有大半年的時間。
四位數的積蓄光是宣發電影所需的來回機票都支撐不了,更何況是要靠這些錢在高消費好萊塢活大半年的她。
下部電影,拍什麽都不能再拍文藝片了。
咬了咬牙,普萊瑞思說。
“很抱歉,斯特裏普女士。我短時間內,並不打算再拍文藝片了。”
“哦?”梅麗爾的語氣裏帶著些許遺憾。
但很快便又恢覆了心情。
“雖然有些冒昧,不過我是否可以知道你下部電影是什麽類型。”
“商業。高票房的商業。”普萊瑞思答。
**
《走近伊拉克》的院線定檔定在了聖誕節後,網絡先於院線發行,網絡發行的一周後,北美、歐洲、亞太同步上映。全球一共有92家院線負責宣發。
出普萊瑞思意料的,亞洲最快接納《走近伊拉克》的竟不是亞洲電影業最為發達的日本、韓國,而是一向對引進電影有嚴格標準的中國,並且中國駐伊拉克領事館表示願意為《走近伊拉克》免費貢獻12家院線用作《走近伊拉克》在中國的宣發。
向傑瑞咨詢後,普萊瑞思順理成章的接納了中國的好意。
將網絡訂檔時間和全球上映時間公布後,普萊瑞思便開始為電影的宣傳奔走。
首先是推特。
與聯合國接洽過後,他們表示願意為普萊瑞思推廣。
“《走近伊拉克》將會於2010年1月初於網絡上映,一周後將會在各大城市的中心院線上映,院線上映索得將全部捐獻給戰區人民。您的點擊與轉發就等同於多讓一個人看到這世界上還有這麽一群人、常年生活在防空洞、人均活動地區不足一平方米、每日聽著炮彈醒來、每日聽著轟炸而息……《走近伊拉克》帶你體會真正的戰爭。”
各國主流媒體也聞風而動。
與先前的《太陽報》、《電影周刊》不同,這次來采訪的記者多出了許多新鮮面孔,他們大部分都是來自各國主流媒體。
“5美元的票價,10個瀕臨餓死孩子的救命一餐。”——《泰晤士報》
“利潤為0的良心之作,喚醒人類良知。”——《自由主義報》
“用生命拍的作品,真正的反戰電影!——帶你走近戰地記者的伊拉克世界。”——《今日美國》。
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一條來自《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評論。
在這條評論被轉載到網上的第一刻便被迅速置頂,原因無他,就因為撰寫這條評論的是瑪麗·科爾文——本世紀最負盛名的戰地記者——那個從斯裏蘭卡到前南斯拉夫,從伊拉克到利比亞,號稱哪裏有戰場,哪裏就有她的身影的傳奇女性。
“我們的使命是準確客觀地報道戰爭和災難,我經常會問自己,我寫出來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得冒生命的危險?”
“我為什麽要報道戰爭?在過去幾天裏,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並不是典型的戰地記者,因為我註重的是戰爭中的人性,我想告訴人們戰爭究竟是個什麽樣子。幾個世紀過去了,戰爭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戰場上依舊炮聲隆隆,血肉橫飛;戰場外妻離子散;交戰雙方都不肯公開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戰爭證人。”
——盡管時至多年,普萊瑞思依然記得這些前世科爾文的名句,這些註定寫入史冊的人生箋言。
科爾文對於《走近伊拉克》的發聲無疑是將《走近伊拉克》的熱度又推廣到了又一高度。
幾乎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句話。
“The real war.”
真正的戰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