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釣魚執法
關燈
小
中
大
正德皇帝很留戀去塞北打仗的那段經歷, 很喜歡當時在漠北氈帳裏鋪著毯子席地而坐的感覺, 於是這次出巡就特意叫人卷了幾床大羊毛毯帶著, 不論夜宿哪裏, 都要在他屋裏鋪上一床。
是夜,皇帝、邵良宸、錢寧以及被叫了十年江彬的朱臺漣四個人, 就不分地位地圍坐在羊毛毯上, 連夜商議對策。
此時朱臺漣三十六歲,錢寧三十五歲, 兩人都依著這時代人們的習慣續了胡須。邵良宸還記得易中天說過古人三十歲就可以自稱“老夫”了,看著這倆人果然一副老夫姿態,他都覺得要認不出他們來了。
正德皇帝剛開始續須,與十年前相較還變化不大, 而邵良宸一根胡子沒留,臉上幹幹凈凈,除了面上看起來更成熟穩重了些,模樣幾乎與十年前沒有分別。那三個人見他的頭一眼想到的都是同一句話:怎還是那副兔子樣兒?
邵良宸對他們這眼神十分反感:少見多怪,三十歲長得像二十歲有什麽奇怪?你們三十五六就長得像老頭子才奇怪呢!
聽皇帝時不時地輕輕咳嗽,邵良宸忍不住勸道:“皇上,咱們要商議對策也不急於這一時,不如您先去歇息吧。”
皇帝沒好氣地翻了他一眼:“你是怕朕死了, 還是怕他們倆死啊?”
邵良宸只好蔫頭不吭聲了。
之前皇帝少不得要詢問他究竟為什麽突然跑來, 邵良宸仗著自己與皇帝不同尋常的交情也沒隱瞞,直說是擔憂皇上近期便會隱遁,想求皇上在走前為錢寧和朱臺漣也安排一條生路。
他是不會說自己本打算拿洩露消息來要挾皇帝, 但皇帝何其精明,一想也就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原來他不是關心聖駕才來的,而是害怕大舅哥和好朋友被丟下!
皇帝當然對此很不滿意。他一直以來最信任的就是面前這三個人,真打算隱遁的時候必定還要指望他們幫著安排,怎可能把那兩人撇下不管?邵良宸這純粹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真真兒是枉費了自己對他多年的信任!哼!
朱臺漣看看他們,忽開口道:“皇上,臣倒是有一個主意。”
皇帝煩躁地擺擺手:“快說快說。”
朱臺漣緩緩道:“您覺得,十年過去,倘若咱們還用臣當年對付楊英的那一招來對付楊廷和,他會否上鉤?”
對付楊英的那一招就是欲擒故縱,釣魚執法,現在用這招對付楊廷和,難道是叫皇上以自己為餌,引楊廷和主動出招自暴行跡?
邵良宸立感不妥:“那樣豈非讓皇上置身於險境?”
十年前朱臺漣引楊英來評判不會冒很大的風險,但讓皇帝以自己為誘餌等著人家出手來謀害,這風險可就大多了,畢竟他們根本不清楚對方會用什麽招數。
皇帝卻是一笑:“能有多險?楊廷和那麽謹小慎微的人,朕還真想不出他敢使出什麽行刺下毒的大膽招數。就依江彬說的辦吧,朕倒要看看,他們能膽大包天到什麽地步!”
那三人互相看看,也只有應了下來。
其實邵良宸憂慮之餘,也覺得有些好笑,十年了,二哥仍然想用這一招,這說起來似乎有點荒誕,可想象起來,又不失高明。對付有著犯法嫌疑的人,釣魚執法當然是個好招數,二哥這招一直通用到現代,也不過時……
是夜定好了對策,邵良宸很快通過錦衣衛渠道為何菁去了密信,告知她自己需要隨同皇帝回京處理一些重要事宜,暫時不能回去安陸。對興王府方面的說法,則是他要到南京打理一下自家生意。
正德十五年臘月初,親征大軍抵達京畿,停駐通州,皇帝留宿通州行在,傳旨下去,逮捕京內京外一系列涉嫌協助寧王謀反的官員,其中官職最高的是禮部尚書陸完,另包括豹房當值的幾個地位煊赫的宦官,以及某些外地官員等,不包括楊廷和。
以王守仁從寧王府繳獲來的證據看,這些人要麽是直接為寧王謀取過好處,要麽是隨時為寧王通報京城局勢,都是有著直接協同謀反的傾向,而楊廷和沒有,他只是收過寧王賄賂,在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上給過寧王府關照。看起來是皇上擔憂朝野動蕩,對涉事不深的官員就揭過不計了。
得知皇帝這一判決結果後,楊廷和私下裏與心腹幕僚說:“我就說過,他也害怕朝野動蕩。”語氣頗有幾分料敵於先的得意。
幕僚進言:“大人不可掉以輕心,焉知皇上沒有秋後算賬的打算呢?”
“我知道,”楊廷和微微冷笑,“我又不會為他這一次沒有對我動手,便掉以輕心,放棄先機。聽說他已經病得不輕,這一次,可是最好的機會。”
楊廷和也感覺得出,小皇帝這些年是對他一邊提防一邊奴役。他曾是東宮講讀,是皇帝的老師,早在李東陽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皇帝便多次有意提拔他,委以重任。這令他曾經自以為與皇帝的感情很好,很得皇帝信任。
但說不清是後來皇帝轉變了態度,還是早先那些好處都是裝出來騙他的,反正近年來楊廷和越來越能察覺得出,小皇帝留著他身在其位只是為了壓榨他的能力,什麽感情,什麽信任,都是虛的。
他也曾懷疑過是那回楊英的案子留下了自己的手筆,引起皇帝的猜疑,但他還是自信自己撇得夠清,皇帝不可能拿到過什麽切實指向他的證據,也就不該會因那點事對他轉變態度。那麽,只能解釋為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信任過他,當初的那些好都是裝的。
自己竟然被個小孩子騙了,楊廷和自然會為此惱怒,尤其不能容忍的是,皇帝一邊利用他出力治國,一邊又對他大加掣肘,簡直就是拿他當了一頭拉磨的驢,只許他賣力往前走,不許他隨便修改一點方向。
飽讀聖賢書又天資過人的文臣,總會有種超脫常人的自信,相信自己的遠大抱負才是最崇高、最正確的,國家只有完全依照自己的方案去治理,才能長治久安。有了這番自我洗腦墊底,他們排除異己、爭權奪利使出再卑鄙再極端的手段,也可以向自己解釋為是為國為民,不能算作惡行。
所以在楊廷和看來,犧牲安化王府鏟除劉瑾是為國為民,往日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政敵是為國為民,這一次想要幹的那件大事,自然也是為國為民。
一個我行我素、行徑荒唐的小皇帝,十多年來寵信奸佞,為所欲為,多留他活著一天就是讓天下蒼生多受一天的荼毒,鏟除他,當然是為國為民!
總之,清除所有自己走上權力巔峰的障礙,全都是為國為民沒錯!
待得錦衣衛將那一眾人犯押入詔獄之後,皇帝仍停留通州不進京,而是下旨招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錦衣衛、六科、十三道,每衙門只留佐二官一名,餘者並內閣、皇親、公侯、駙馬、伯俱赴行在。
皇帝不進京,卻把大臣都招到通州行在去議事,這反常行徑引發了京城的動蕩與甚囂塵上的種種猜測。
“他們都說什麽了?”
聽到皇帝這聲問,錢寧歪頭去看朱臺漣,朱臺漣隱著一絲苦笑回答:“大多是猜測,臣有意謀反。”
隨著戰功累積,如今朱臺漣已受命掌握十二團營,另以掌刑千戶身份統東廠大權,總體而言已經比錢寧掌握的權力更大,尤其還手裏掌兵,被傳說為居心叵測有意謀反也就好想象了。
皇帝聽後啞然失笑,緊接著卻又連連咳嗽。
站立一旁的邵良宸看得滿心憂慮。
回京這一路,皇帝的病況日漸加重,太醫們的說法也越來越不樂觀。皇帝原先的身體狀況確實很好,可一次落水之後患上肺部感染也不奇怪,在古代肺部炎癥很可能會致命的。現今他們雖然對外人謀害有了防範,但能否將皇帝的生命順利延續下去,或者能延續多久,還未可知。
害皇帝落水的事已被查明,確是有人蓄意操縱,但主謀是那個因私通朱宸濠而被捕的禮部尚書陸完,而非楊廷和。至此他們對楊廷和有意弒君的嫌疑,還只停留於猜測。
陸完是當年借平叛劉六劉七的功勞由楊廷和一手扶植起來的親信,既然是親信,那弒君一事有沒有楊廷和參與就很值得商榷,按照邵良宸的意思,如果皇上已經覺得楊廷和的嫌疑夠重,就將這案子直接交給楊廷和的政敵王瓊,將其牽連下馬也就得了。
但皇帝沒有同意,還想將釣魚計策進行下去,看看楊廷和是不是真會繼續對他動手。
邵良宸明白,皇帝其實是個很重情義的人,他還是不相信楊老師真會對他無情到那個地步,想要親眼見證一番。
這個見證的步驟,就難免要冒險了。
皇帝落水已成事實,因此染病也成事實,即使將來沒再受到進一步的謀害,都不知還能否病愈。誰知會不會等到他們一番籌劃之後,皇上還是在不久的將來病死了呢?
就像十年前他們費盡心力阻止了朱臺漣謀反、結果朱臺漣還是發了檄文、扳倒了劉瑾一樣,好像歷史總在頑固地堅持依照從前的軌跡發展,想要讓其偏離方向,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些天來邵良宸一直十分懊悔,那時如果自己能早到一天,就有望阻止皇上落水,此時的狀況也就完全不同了。
陸完指示宦官弒君的事並未公開,逮捕他的罪名僅限於私通反王。皇帝招群臣來通州,面上用的理由是找大家來討論對反王朱宸濠的論罪,其實為的就是給群臣點個名。畢竟皇帝已經離開京城一年有餘,其間又出了京官私通反王的事,在入京之前有必要對京內局勢先摸個透。
楊廷和等曾受過賄賂的臣下雖然心裏嘀咕,也沒敢抗命,都領旨來了通州。皇帝果然只是與他們討論了對朱宸濠一家的處置方案,之後便決定班師回京。此舉進一步安撫了楊廷和,令其認定局勢盡在掌握。
正德十五年臘月十三,因皇帝南巡而一再推遲的郊祭大典在北京南郊舉行,皇帝抱病到場,行四拜禮時,皇帝才拜了一拜便伏地不起,跟前內侍扶起他,見到這位九五之尊竟已嘔血昏迷。
消息很快傳開,皇上已病入膏肓。
正德十六年的春節,何菁守著兩個女兒在安陸州過了年。
正月初九,一名監察禦史上了一道奏疏,建議皇上以社稷為重,從宗親當中選擇親而賢者,過繼過來,立為東宮太子。
正德皇帝沒有搭理。
當日錢寧就為豹房帶來錦衣衛秘密打探來的消息:楊廷和已經統領一些重臣與張太後就皇位繼承人的事密議停當,人選就是興王朱厚熜。
“你們看,他們當初也曾提議為我過繼一個兒子,可見都是說說而已。”皇帝說這話時一臉的嘲諷。
原興王朱佑杬已於去年過世,現今由朱厚熜繼任興王。回想去年張太後一反常態地為朱佑杬之死多爭取了不少異於舊例的好處,便可推想,很可能是早在那時,張太後已經與楊廷和他們就立朱厚熜為皇位繼承人的事有過協議了。
皇上人還活著,別人已經在討論他死後的事宜,其中包括他的親媽在內,而且很明顯,那些人都不希望選定的這個繼承人有一點受他的操控,所以在符合《皇明祖訓》的“兄終弟及”與“過繼”之間,選擇了前者。換言之,連他的親媽都已經很不喜歡他,不希望下一個繼任者沿襲他的什麽作風。
看出這一點,邵良宸、錢寧與朱臺漣都不禁為皇上慨嘆了一番。
邵良宸尤其悵然,這位皇上總體而言決計可算的是功大於過,一些政令對未來的明朝中興有著重要作用,可惜只因為他個性太不馴服,行事太過不拘常理,說白了就是太不聽話,便落得如此眾叛親離的下場。
據說,那位寡居宮中的張太後在很早前便與正德皇帝感情疏離,這十多年來一定也沒少因為皇帝移居豹房等出格的事規勸管控,以致與皇帝進一步關系惡化。
這年代的嬪妃大多出身不高,眼界與見識都很受局限,這會兒的張太後說不定正打算著等親兒子死了,把十五歲的小朱厚熜招來宮裏,她繼續做著她的皇太後,還能有個比親兒子更好掌控的小“幹兒子”可依傍,是件挺好的事——即使張太後自己沒這麽想,楊廷和也很可能會忽悠她這麽想。
這一點,從正史上迎來朱厚熜之後張太後多次試圖把控後宮的記載便可見一斑。她是這些年受夠了兒子不聽話的煩惱,想要借機翻身做主一把。楊廷和也是一樣,他也是受夠了被皇帝壓制其下,想換個好管教的小皇帝來翻身做主。
可惜的是,人家朱厚熜小朋友沒他們想得那麽好管教,剛進京不久便接來了自己的生母尊為皇太後,那位出賣了兒子的張太後處處被新太後壓著一頭,景況還不如從前,只落得一個孤獨淒涼的結局。
“皇上,臣還有句話想對您說。”
現在外人都不知道東莞侯回了京,邵良宸往日都扮作內侍貼身守護在皇帝跟前,這天錢寧與江彬告退之後,他又對皇帝進言道,“您看臣與內子合力阻攔二哥謀反的那件事,為何臣等當時那般堅持,其實根源還是在於內子對二哥與父親等人的親情使然。正所謂血濃於水,親人之間天然便比外人多一份信賴,偶爾有了嫌隙,也會比旁人更易解開……”
“哦,”皇帝已猜到他想說什麽,淡漠地出聲打斷了他,“那這些年,怎沒見江彬有多思念他父親呢?”
“……”那倒黴催的二哥!拿他當親情的例子只能是反面典型。邵良宸只得臨時轉折:“皇上,咱不談親情,只談利弊也是一樣。太後娘娘是您的生母,與您骨肉相連,您若有心將她爭取回來,總比楊廷和拉攏她要容易多了。咱們何必要將這個強援推到外人一邊呢?”
從歷史記載上來看,這一段張太後與楊廷和的合作比比皆是,在皇帝死前密議繼承人,在皇帝死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拆了豹房,殺了江彬,掃除一切皇帝曾經信任和喜愛的人與物,這些事裏處處都是張太後在幫楊廷和。那是皇帝的親媽,幹什麽要讓她淪為外人的利用工具?
皇帝一時沈默不語,他已經記不起多少年都未與母親說過套話之外的話了,這一次得知母親竟然背著他與他的敵人商討他死後的事宜,他都不覺得有什麽意外。印象裏,母親一直都與那些討人厭的大臣觀點一致,一見面就不停地嘮叨他這個不妥那個不當,漸漸也就變得像那些大臣一樣令他討厭。
多少年了,總是外人說什麽,母親都覺得有理,他說了什麽,母親都覺得荒唐,這樣的人,真還有希望爭取得回來麽?隨便想一想,皇帝便覺得頭皮發緊。
“讓我想想吧……”多年的隔膜,不是輕易想解除就能解除的。
其實能否爭取來太後幫忙並不是邵良宸很關心的,眼下他只盼著皇帝的病能好起來,不要落得歷史所載那樣的淒慘結局。郊祭上吐血暈厥那一幕是他們假造的,是安撫楊廷和、引他出手的一個步驟,可皇帝實際的病情也並不十分樂觀。
據胡太醫說,皇上能否好得起來,現在只能看天意,他的醫術已經沒了把握。
剛出正月,刑科給事中上奏,稱皇帝一人在豹房養病不妥,應招內閣及各部院官員輪值侍疾,既可負責監督藥膳等事,亦可及時聽取皇上諭示——皇帝未允。
皇帝既沒有準許大臣輪值侍疾,也沒叫錢寧與江彬兩個近臣守在跟前,看起來他並不擔憂自己身邊有什麽危險,反而更怕外面局勢不穩,錢寧負責監管京城內的治安,江彬則被派去留駐京營,管控京營軍隊。
皇帝跟前留下的人前所未有地少,夜間時常才有一兩個宦官值班,比尋常大戶人家的主人排場還要小。
二月間,皇帝纏綿病榻,向內閣提出對跟前的太醫醫術有所質疑,想換兩個人來為自己診治,內閣首輔楊廷和沒有應允,反而告誡皇帝檢點私生活,杜絕往日惡習,自然病就會好了。
一個病得起不來床的人,竟然還在被教訓私生活不檢點。
皇帝跟前能聽從支配的人手越來越少,好像豹房內外的人們都已不再拿他當回事,甚至都在等著他死,就等他一咽氣,好迎接新的主子,開展新的生活。
一位皇帝在病況危急、隨時可能斃命的時候,跟前沒有親人,沒有大臣,沒有心腹,甚至連可支配的下人都少得可憐,這種景況說起來似乎駭人聽聞,卻是完全符合歷史記載的事實。
邵良宸與皇帝他們故意松懈了防禦等待楊廷和出招,時至此時,其實人家的招數已經能明顯看得出來了。
楊廷和為人極度謹慎,他想要謀害皇帝的手段不是下毒或行刺,甚至不是錯用藥物,而只是讓太醫和下人們玩忽職守,疏於照料,把皇帝晾死,對於一個重病病人這般處置,自然是既奏效又穩妥的方式,很難會授人以柄。
現今皇帝的病況沒有楊廷和以為的那麽重,但也已經不輕,想要繼續這麽與楊廷和對耗下去,很多行為就要對外保密,也就難以讓皇帝得到最佳的醫治與照料,再這麽下去,恐怕不等他們拿到什麽楊廷和切實的把柄,皇帝的病已經回天乏力。
某日深夜,皇帝被一陣劇烈的咳嗽咳醒,一睜眼就看見邵良宸坐在臥榻邊上。
“你還沒睡呢?又不用你值夜。”皇帝接過他遞來的水喝了一口,勉強平覆住咳嗽。
邵良宸滿面憂慮:“您不能再這麽跟他們耗下去了,再不妥善醫治,會把病耽誤了的。”
皇帝沒所謂地道:“現在退縮,豈非功虧一簣?那我前面受的罪也白受了。”
“可再這樣下去,您說不定會把命都搭上!”邵良宸語調不覺間高了些,“有何必要拿性命去與他們較勁?”
皇帝靜靜望了他一陣,忽含笑道:“你該盼著我死了才對。朱厚熜可是你看著長大的,他做了皇帝,難道不會比我對你更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是夜,皇帝、邵良宸、錢寧以及被叫了十年江彬的朱臺漣四個人, 就不分地位地圍坐在羊毛毯上, 連夜商議對策。
此時朱臺漣三十六歲,錢寧三十五歲, 兩人都依著這時代人們的習慣續了胡須。邵良宸還記得易中天說過古人三十歲就可以自稱“老夫”了,看著這倆人果然一副老夫姿態,他都覺得要認不出他們來了。
正德皇帝剛開始續須,與十年前相較還變化不大, 而邵良宸一根胡子沒留,臉上幹幹凈凈,除了面上看起來更成熟穩重了些,模樣幾乎與十年前沒有分別。那三個人見他的頭一眼想到的都是同一句話:怎還是那副兔子樣兒?
邵良宸對他們這眼神十分反感:少見多怪,三十歲長得像二十歲有什麽奇怪?你們三十五六就長得像老頭子才奇怪呢!
聽皇帝時不時地輕輕咳嗽,邵良宸忍不住勸道:“皇上,咱們要商議對策也不急於這一時,不如您先去歇息吧。”
皇帝沒好氣地翻了他一眼:“你是怕朕死了, 還是怕他們倆死啊?”
邵良宸只好蔫頭不吭聲了。
之前皇帝少不得要詢問他究竟為什麽突然跑來, 邵良宸仗著自己與皇帝不同尋常的交情也沒隱瞞,直說是擔憂皇上近期便會隱遁,想求皇上在走前為錢寧和朱臺漣也安排一條生路。
他是不會說自己本打算拿洩露消息來要挾皇帝, 但皇帝何其精明,一想也就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原來他不是關心聖駕才來的,而是害怕大舅哥和好朋友被丟下!
皇帝當然對此很不滿意。他一直以來最信任的就是面前這三個人,真打算隱遁的時候必定還要指望他們幫著安排,怎可能把那兩人撇下不管?邵良宸這純粹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真真兒是枉費了自己對他多年的信任!哼!
朱臺漣看看他們,忽開口道:“皇上,臣倒是有一個主意。”
皇帝煩躁地擺擺手:“快說快說。”
朱臺漣緩緩道:“您覺得,十年過去,倘若咱們還用臣當年對付楊英的那一招來對付楊廷和,他會否上鉤?”
對付楊英的那一招就是欲擒故縱,釣魚執法,現在用這招對付楊廷和,難道是叫皇上以自己為餌,引楊廷和主動出招自暴行跡?
邵良宸立感不妥:“那樣豈非讓皇上置身於險境?”
十年前朱臺漣引楊英來評判不會冒很大的風險,但讓皇帝以自己為誘餌等著人家出手來謀害,這風險可就大多了,畢竟他們根本不清楚對方會用什麽招數。
皇帝卻是一笑:“能有多險?楊廷和那麽謹小慎微的人,朕還真想不出他敢使出什麽行刺下毒的大膽招數。就依江彬說的辦吧,朕倒要看看,他們能膽大包天到什麽地步!”
那三人互相看看,也只有應了下來。
其實邵良宸憂慮之餘,也覺得有些好笑,十年了,二哥仍然想用這一招,這說起來似乎有點荒誕,可想象起來,又不失高明。對付有著犯法嫌疑的人,釣魚執法當然是個好招數,二哥這招一直通用到現代,也不過時……
是夜定好了對策,邵良宸很快通過錦衣衛渠道為何菁去了密信,告知她自己需要隨同皇帝回京處理一些重要事宜,暫時不能回去安陸。對興王府方面的說法,則是他要到南京打理一下自家生意。
正德十五年臘月初,親征大軍抵達京畿,停駐通州,皇帝留宿通州行在,傳旨下去,逮捕京內京外一系列涉嫌協助寧王謀反的官員,其中官職最高的是禮部尚書陸完,另包括豹房當值的幾個地位煊赫的宦官,以及某些外地官員等,不包括楊廷和。
以王守仁從寧王府繳獲來的證據看,這些人要麽是直接為寧王謀取過好處,要麽是隨時為寧王通報京城局勢,都是有著直接協同謀反的傾向,而楊廷和沒有,他只是收過寧王賄賂,在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上給過寧王府關照。看起來是皇上擔憂朝野動蕩,對涉事不深的官員就揭過不計了。
得知皇帝這一判決結果後,楊廷和私下裏與心腹幕僚說:“我就說過,他也害怕朝野動蕩。”語氣頗有幾分料敵於先的得意。
幕僚進言:“大人不可掉以輕心,焉知皇上沒有秋後算賬的打算呢?”
“我知道,”楊廷和微微冷笑,“我又不會為他這一次沒有對我動手,便掉以輕心,放棄先機。聽說他已經病得不輕,這一次,可是最好的機會。”
楊廷和也感覺得出,小皇帝這些年是對他一邊提防一邊奴役。他曾是東宮講讀,是皇帝的老師,早在李東陽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皇帝便多次有意提拔他,委以重任。這令他曾經自以為與皇帝的感情很好,很得皇帝信任。
但說不清是後來皇帝轉變了態度,還是早先那些好處都是裝出來騙他的,反正近年來楊廷和越來越能察覺得出,小皇帝留著他身在其位只是為了壓榨他的能力,什麽感情,什麽信任,都是虛的。
他也曾懷疑過是那回楊英的案子留下了自己的手筆,引起皇帝的猜疑,但他還是自信自己撇得夠清,皇帝不可能拿到過什麽切實指向他的證據,也就不該會因那點事對他轉變態度。那麽,只能解釋為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信任過他,當初的那些好都是裝的。
自己竟然被個小孩子騙了,楊廷和自然會為此惱怒,尤其不能容忍的是,皇帝一邊利用他出力治國,一邊又對他大加掣肘,簡直就是拿他當了一頭拉磨的驢,只許他賣力往前走,不許他隨便修改一點方向。
飽讀聖賢書又天資過人的文臣,總會有種超脫常人的自信,相信自己的遠大抱負才是最崇高、最正確的,國家只有完全依照自己的方案去治理,才能長治久安。有了這番自我洗腦墊底,他們排除異己、爭權奪利使出再卑鄙再極端的手段,也可以向自己解釋為是為國為民,不能算作惡行。
所以在楊廷和看來,犧牲安化王府鏟除劉瑾是為國為民,往日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政敵是為國為民,這一次想要幹的那件大事,自然也是為國為民。
一個我行我素、行徑荒唐的小皇帝,十多年來寵信奸佞,為所欲為,多留他活著一天就是讓天下蒼生多受一天的荼毒,鏟除他,當然是為國為民!
總之,清除所有自己走上權力巔峰的障礙,全都是為國為民沒錯!
待得錦衣衛將那一眾人犯押入詔獄之後,皇帝仍停留通州不進京,而是下旨招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錦衣衛、六科、十三道,每衙門只留佐二官一名,餘者並內閣、皇親、公侯、駙馬、伯俱赴行在。
皇帝不進京,卻把大臣都招到通州行在去議事,這反常行徑引發了京城的動蕩與甚囂塵上的種種猜測。
“他們都說什麽了?”
聽到皇帝這聲問,錢寧歪頭去看朱臺漣,朱臺漣隱著一絲苦笑回答:“大多是猜測,臣有意謀反。”
隨著戰功累積,如今朱臺漣已受命掌握十二團營,另以掌刑千戶身份統東廠大權,總體而言已經比錢寧掌握的權力更大,尤其還手裏掌兵,被傳說為居心叵測有意謀反也就好想象了。
皇帝聽後啞然失笑,緊接著卻又連連咳嗽。
站立一旁的邵良宸看得滿心憂慮。
回京這一路,皇帝的病況日漸加重,太醫們的說法也越來越不樂觀。皇帝原先的身體狀況確實很好,可一次落水之後患上肺部感染也不奇怪,在古代肺部炎癥很可能會致命的。現今他們雖然對外人謀害有了防範,但能否將皇帝的生命順利延續下去,或者能延續多久,還未可知。
害皇帝落水的事已被查明,確是有人蓄意操縱,但主謀是那個因私通朱宸濠而被捕的禮部尚書陸完,而非楊廷和。至此他們對楊廷和有意弒君的嫌疑,還只停留於猜測。
陸完是當年借平叛劉六劉七的功勞由楊廷和一手扶植起來的親信,既然是親信,那弒君一事有沒有楊廷和參與就很值得商榷,按照邵良宸的意思,如果皇上已經覺得楊廷和的嫌疑夠重,就將這案子直接交給楊廷和的政敵王瓊,將其牽連下馬也就得了。
但皇帝沒有同意,還想將釣魚計策進行下去,看看楊廷和是不是真會繼續對他動手。
邵良宸明白,皇帝其實是個很重情義的人,他還是不相信楊老師真會對他無情到那個地步,想要親眼見證一番。
這個見證的步驟,就難免要冒險了。
皇帝落水已成事實,因此染病也成事實,即使將來沒再受到進一步的謀害,都不知還能否病愈。誰知會不會等到他們一番籌劃之後,皇上還是在不久的將來病死了呢?
就像十年前他們費盡心力阻止了朱臺漣謀反、結果朱臺漣還是發了檄文、扳倒了劉瑾一樣,好像歷史總在頑固地堅持依照從前的軌跡發展,想要讓其偏離方向,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些天來邵良宸一直十分懊悔,那時如果自己能早到一天,就有望阻止皇上落水,此時的狀況也就完全不同了。
陸完指示宦官弒君的事並未公開,逮捕他的罪名僅限於私通反王。皇帝招群臣來通州,面上用的理由是找大家來討論對反王朱宸濠的論罪,其實為的就是給群臣點個名。畢竟皇帝已經離開京城一年有餘,其間又出了京官私通反王的事,在入京之前有必要對京內局勢先摸個透。
楊廷和等曾受過賄賂的臣下雖然心裏嘀咕,也沒敢抗命,都領旨來了通州。皇帝果然只是與他們討論了對朱宸濠一家的處置方案,之後便決定班師回京。此舉進一步安撫了楊廷和,令其認定局勢盡在掌握。
正德十五年臘月十三,因皇帝南巡而一再推遲的郊祭大典在北京南郊舉行,皇帝抱病到場,行四拜禮時,皇帝才拜了一拜便伏地不起,跟前內侍扶起他,見到這位九五之尊竟已嘔血昏迷。
消息很快傳開,皇上已病入膏肓。
正德十六年的春節,何菁守著兩個女兒在安陸州過了年。
正月初九,一名監察禦史上了一道奏疏,建議皇上以社稷為重,從宗親當中選擇親而賢者,過繼過來,立為東宮太子。
正德皇帝沒有搭理。
當日錢寧就為豹房帶來錦衣衛秘密打探來的消息:楊廷和已經統領一些重臣與張太後就皇位繼承人的事密議停當,人選就是興王朱厚熜。
“你們看,他們當初也曾提議為我過繼一個兒子,可見都是說說而已。”皇帝說這話時一臉的嘲諷。
原興王朱佑杬已於去年過世,現今由朱厚熜繼任興王。回想去年張太後一反常態地為朱佑杬之死多爭取了不少異於舊例的好處,便可推想,很可能是早在那時,張太後已經與楊廷和他們就立朱厚熜為皇位繼承人的事有過協議了。
皇上人還活著,別人已經在討論他死後的事宜,其中包括他的親媽在內,而且很明顯,那些人都不希望選定的這個繼承人有一點受他的操控,所以在符合《皇明祖訓》的“兄終弟及”與“過繼”之間,選擇了前者。換言之,連他的親媽都已經很不喜歡他,不希望下一個繼任者沿襲他的什麽作風。
看出這一點,邵良宸、錢寧與朱臺漣都不禁為皇上慨嘆了一番。
邵良宸尤其悵然,這位皇上總體而言決計可算的是功大於過,一些政令對未來的明朝中興有著重要作用,可惜只因為他個性太不馴服,行事太過不拘常理,說白了就是太不聽話,便落得如此眾叛親離的下場。
據說,那位寡居宮中的張太後在很早前便與正德皇帝感情疏離,這十多年來一定也沒少因為皇帝移居豹房等出格的事規勸管控,以致與皇帝進一步關系惡化。
這年代的嬪妃大多出身不高,眼界與見識都很受局限,這會兒的張太後說不定正打算著等親兒子死了,把十五歲的小朱厚熜招來宮裏,她繼續做著她的皇太後,還能有個比親兒子更好掌控的小“幹兒子”可依傍,是件挺好的事——即使張太後自己沒這麽想,楊廷和也很可能會忽悠她這麽想。
這一點,從正史上迎來朱厚熜之後張太後多次試圖把控後宮的記載便可見一斑。她是這些年受夠了兒子不聽話的煩惱,想要借機翻身做主一把。楊廷和也是一樣,他也是受夠了被皇帝壓制其下,想換個好管教的小皇帝來翻身做主。
可惜的是,人家朱厚熜小朋友沒他們想得那麽好管教,剛進京不久便接來了自己的生母尊為皇太後,那位出賣了兒子的張太後處處被新太後壓著一頭,景況還不如從前,只落得一個孤獨淒涼的結局。
“皇上,臣還有句話想對您說。”
現在外人都不知道東莞侯回了京,邵良宸往日都扮作內侍貼身守護在皇帝跟前,這天錢寧與江彬告退之後,他又對皇帝進言道,“您看臣與內子合力阻攔二哥謀反的那件事,為何臣等當時那般堅持,其實根源還是在於內子對二哥與父親等人的親情使然。正所謂血濃於水,親人之間天然便比外人多一份信賴,偶爾有了嫌隙,也會比旁人更易解開……”
“哦,”皇帝已猜到他想說什麽,淡漠地出聲打斷了他,“那這些年,怎沒見江彬有多思念他父親呢?”
“……”那倒黴催的二哥!拿他當親情的例子只能是反面典型。邵良宸只得臨時轉折:“皇上,咱不談親情,只談利弊也是一樣。太後娘娘是您的生母,與您骨肉相連,您若有心將她爭取回來,總比楊廷和拉攏她要容易多了。咱們何必要將這個強援推到外人一邊呢?”
從歷史記載上來看,這一段張太後與楊廷和的合作比比皆是,在皇帝死前密議繼承人,在皇帝死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拆了豹房,殺了江彬,掃除一切皇帝曾經信任和喜愛的人與物,這些事裏處處都是張太後在幫楊廷和。那是皇帝的親媽,幹什麽要讓她淪為外人的利用工具?
皇帝一時沈默不語,他已經記不起多少年都未與母親說過套話之外的話了,這一次得知母親竟然背著他與他的敵人商討他死後的事宜,他都不覺得有什麽意外。印象裏,母親一直都與那些討人厭的大臣觀點一致,一見面就不停地嘮叨他這個不妥那個不當,漸漸也就變得像那些大臣一樣令他討厭。
多少年了,總是外人說什麽,母親都覺得有理,他說了什麽,母親都覺得荒唐,這樣的人,真還有希望爭取得回來麽?隨便想一想,皇帝便覺得頭皮發緊。
“讓我想想吧……”多年的隔膜,不是輕易想解除就能解除的。
其實能否爭取來太後幫忙並不是邵良宸很關心的,眼下他只盼著皇帝的病能好起來,不要落得歷史所載那樣的淒慘結局。郊祭上吐血暈厥那一幕是他們假造的,是安撫楊廷和、引他出手的一個步驟,可皇帝實際的病情也並不十分樂觀。
據胡太醫說,皇上能否好得起來,現在只能看天意,他的醫術已經沒了把握。
剛出正月,刑科給事中上奏,稱皇帝一人在豹房養病不妥,應招內閣及各部院官員輪值侍疾,既可負責監督藥膳等事,亦可及時聽取皇上諭示——皇帝未允。
皇帝既沒有準許大臣輪值侍疾,也沒叫錢寧與江彬兩個近臣守在跟前,看起來他並不擔憂自己身邊有什麽危險,反而更怕外面局勢不穩,錢寧負責監管京城內的治安,江彬則被派去留駐京營,管控京營軍隊。
皇帝跟前留下的人前所未有地少,夜間時常才有一兩個宦官值班,比尋常大戶人家的主人排場還要小。
二月間,皇帝纏綿病榻,向內閣提出對跟前的太醫醫術有所質疑,想換兩個人來為自己診治,內閣首輔楊廷和沒有應允,反而告誡皇帝檢點私生活,杜絕往日惡習,自然病就會好了。
一個病得起不來床的人,竟然還在被教訓私生活不檢點。
皇帝跟前能聽從支配的人手越來越少,好像豹房內外的人們都已不再拿他當回事,甚至都在等著他死,就等他一咽氣,好迎接新的主子,開展新的生活。
一位皇帝在病況危急、隨時可能斃命的時候,跟前沒有親人,沒有大臣,沒有心腹,甚至連可支配的下人都少得可憐,這種景況說起來似乎駭人聽聞,卻是完全符合歷史記載的事實。
邵良宸與皇帝他們故意松懈了防禦等待楊廷和出招,時至此時,其實人家的招數已經能明顯看得出來了。
楊廷和為人極度謹慎,他想要謀害皇帝的手段不是下毒或行刺,甚至不是錯用藥物,而只是讓太醫和下人們玩忽職守,疏於照料,把皇帝晾死,對於一個重病病人這般處置,自然是既奏效又穩妥的方式,很難會授人以柄。
現今皇帝的病況沒有楊廷和以為的那麽重,但也已經不輕,想要繼續這麽與楊廷和對耗下去,很多行為就要對外保密,也就難以讓皇帝得到最佳的醫治與照料,再這麽下去,恐怕不等他們拿到什麽楊廷和切實的把柄,皇帝的病已經回天乏力。
某日深夜,皇帝被一陣劇烈的咳嗽咳醒,一睜眼就看見邵良宸坐在臥榻邊上。
“你還沒睡呢?又不用你值夜。”皇帝接過他遞來的水喝了一口,勉強平覆住咳嗽。
邵良宸滿面憂慮:“您不能再這麽跟他們耗下去了,再不妥善醫治,會把病耽誤了的。”
皇帝沒所謂地道:“現在退縮,豈非功虧一簣?那我前面受的罪也白受了。”
“可再這樣下去,您說不定會把命都搭上!”邵良宸語調不覺間高了些,“有何必要拿性命去與他們較勁?”
皇帝靜靜望了他一陣,忽含笑道:“你該盼著我死了才對。朱厚熜可是你看著長大的,他做了皇帝,難道不會比我對你更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