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章 安化王府

關燈
月歷七月初,正值夏末秋初。

安化城裏降過一場雨,沖走大半暑氣,顯出幾分秋日清涼。

安化郡王府的主院裏,幾個大丫鬟手裏拿著竹篾掃帚,刷拉刷拉地掃著青磚地上的水窪,將滲不下磚縫裏去的浮水都掃進墻根下的導流陰溝裏去。

這活兒又累又臟,往日都是分派做粗活的小內宦去做,今日卻是主屋伺候的幾個大丫鬟爭著搶著上手,就為了借這機會,聽聽主屋裏的熱鬧。

此刻主屋裏男子的厲聲數落、女子的哭鬧之聲纏作一團,兩個未當值的大丫鬟都被引了過來,一過穿堂便向掃積水的幾個同伴小聲打聽:“這是怎的了?王爺怎至於對鄭娘娘都發這麽大的火兒?”

這話倒不是說鄭娘娘有多受寵,不會惹王爺動怒,只不過闔府盡知,安化王性情溫雅,又素愛讀書,尤其近些年迷上了臨摹籀篆墨跡,性子愈發斯文和順,一年也難得見他發怒訓一回人,如這般對人大聲喝罵,都是這些年少丫鬟們平生頭回聽見。

且鄭側妃如今已是王府妃妾當中僅存的老人了,擔著側妃的名頭卻有著近乎王妃的體面,平日對王爺也是恭順小意,等閑不該會惹王爺動怒才對。

“還不是因為榧園那位主兒的婚事?”因鄭側妃今日帶來的隨身下人都等在堂屋,跟前沒有外人,一個掃水的丫鬟就毫無顧忌地顯露出鄙夷之色,朝東邊努了努嘴,“說是前日王爺於壽宴之上,看中了一個寧夏衛的年輕軍校,想招為女婿,將榧園那位嫁過去,鄭娘娘這就跟王爺鬧上了。”

新過來的兩個丫鬟俱是了然,其中一個亦是鄙夷嗤笑:“可見鄭娘娘嘴上不認,心裏打的還是那種主意。”

所謂“那種主意”,此時主屋裏的安化王也同樣猜著了。

他難得一次動了大氣,臉色通紅地指著鄭側妃切齒道:“你別當我猜不透你打的什麽主意,你想叫奕嵐也學那些宗室女兒一般,隨手招個儀賓放在家中當擺設,另養上幾個面首,成日花天酒地胡作非為?我教你趁早死了這條心,別人家的女兒如何我管不來,我朱寘鐇的女兒就決計不可如此!”

鄭側妃跪坐於地,以絲帕掩著口鼻嚶嚶哭泣,面上一副淒婉哀憐,眼皮之下卻滿滿盡是不以為然:你嫡親的妹妹都是恁過的,憑什麽女兒就不成?

宗室不得幹政,平日只可另尋他途打發時光,文雅些的舞文弄墨,結詩社,臨碑帖,粗陋些的或斂財置地,或欺男霸女,縱是弄出人命官司,但凡不涉政事,朝廷就多是含混了事。

因著朝廷縱容,近年來宗室子女行止愈加放蕩無形,不但男子不肖,郡主、縣主、鄉君們也多有放浪形骸者,如安化王所言,招個儀賓做擺設,另養面首花天酒地的並不罕見。只消不弄出太過出格的醜事,朝廷也無心理睬。

那些儀賓都是小民家招來的男子,空擔著一個丈夫的頭銜,地位卻連尋常人家的入贅女婿都不如,哪裏管的來自家的皇室媳婦?

鄭側妃聽多了宗室女兒的自在傳聞,一直艷羨不已,想著自己出身所限,只能一輩子看夫主臉色熬日子,自己女兒總能好過得多了。

她生了三個孩子,夭了前兩個,只留下了朱奕嵐這一個小女兒平安長到了十四歲,眼看著再過一半年便可招個儀賓辟府別居,過上如她姑姑那般的逍遙日子,養不養面首另說,誰不愛過自己做主的日子?哪想到前日安化王辦了次壽宴,竟然就給女兒挑來了個武將女婿。

那是個武將世家子,聽說是武功出眾,還有著不錯的前程,女兒嫁給那種人,還如何當的了家?將來別說什麽逍遙自在,能不反受欺負就是不錯的了。

不過心裏如何想,面上總是不能說的,就像那些養了面首的郡主縣主們,自然也不會明著宣揚自己如何逍遙快活。

鄭側妃悲悲切切地道:“王爺說的哪裏話?我不過是想著,那仇鉞論年紀,論人才,都遠遠配不上咱家奕嵐,何況還是個鰥夫,奕嵐堂堂的金枝玉葉,如何能去為人家做續弦?”

“要我說上幾回你才明白?”安化王煩躁不堪,手在炕桌上頻頻拍著,“人家是定過親事沒等成親女方便過世了,哪裏算得鰥夫?年紀又如何,二十九歲也算不得大,況且人家二十九歲便做上了游擊將軍,這人才還算不得好?你也不睜眼看看,近年來周遭的宗室女兒選上來的儀賓都是些什麽貨色,我為奕嵐物色這樁婚事,明明是為她好!”

國朝對外戚自來限制頗多,弘治年間,朝廷纂修《問刑條例》,更是明文限定,凡是官員、軍民之家與王府結親,不拘其女嫁入王府,或其子娶王府郡主成為儀賓之類,其子弟入仕就不可再選任京職,故一些詩禮之家或衣冠世族,都不敢再與王府結親,惟恐拖累子孫前程。

於是,近年來各處王府選來的夫人、儀賓,大多出身於市井白丁或田野愚夫之家。這位鄭側妃入府之前就是個舉家目不識丁的農戶之女,連數年前過世的王妃連氏也只出身於小鄉紳之家。

女人難選,男人更難選。品行端正的男兒郎有幾個情願葬送前程、來吃這口軟飯?

安化是西北小城,安化王又只是一介郡王,屬寧夏慶王府旁支,要在周邊地帶選儀賓也要先緊著慶王府那幾位與奕嵐年歲相若的郡主,安化王自知想給女兒選個好儀賓出來是難上加難。

難得上次壽宴上看中寧夏衛游擊將軍仇鉞年輕有為又正好無妻,待他流露出嫁女之意,仇鉞也恭謹以對沒有推辭,這是多難得的好女婿?偏鄭側妃還看不上。

鄭側妃還在就仇鉞年歲“直比奕嵐大了一番兒”絮叨個沒完,安化王不勝其煩,索性擺手道:“此事本就尚未定下,你無需再多聒噪,趕快退下了吧,別等我叫下人動手,給你沒臉。”

鄭側妃見他話說到了這份上,再鬧下去只能落個沒臉,只好起身退出。

庭院裏一眾聽熱鬧的丫鬟們見到鄭側妃帶著兩個隨身丫鬟從主屋出來了,立刻都規規矩矩地垂著眼站作兩排,鄭側妃也一改在主屋梢間裏的可憐相,早早擦凈了涕淚,昂首挺胸地從她們面前行過。

待她走遠,一個丫鬟睨著她撇嘴罵了聲“德性。”

另一大丫鬟低聲警告:“留神你的嘴,管她是何德性,這王府後宅還是她的天下。”

王爺統共就立過一個正妃與兩個側妃,如今正妃與另一側妃過世,另外兩個沒上妃位的夫人被鄭側妃壓得不敢露頭,王爺又不好女色,眼見是沒了再選新妃的希望,王府後宅可不就是鄭側妃一手把持?

鄭側妃近年來苛待下人多次鬧出人命,還公然擺弄王府資財周濟娘家,早被王府諸下人看不過眼,可除非王爺自己處置她,不然這宅院裏沒女人能越得過她去。看王爺這種性子,連多過問幾句後宅事務都嫌心煩,還會有心思去理睬她?

前一丫鬟有些悻悻:“說句實在話,她最好能把這門親事攪黃了,不然那位武將大人娶了她閨女,怕也是倒黴一輩子的事兒……”

且說鄭側妃出了王府主院,本先去了女兒所住的榧園,剛到院門便被仆婦告知,縣主已然去了柳園等她,鄭側妃又踅身回了自己所住的柳園。

安化王想招個武將為婿的消息已傳遍王府,寧裕縣主朱奕嵐自然也聽見了,照鄭側妃想著,女兒定也是五雷轟頂,說不定都要打算著尋短見了。

果然匆匆進了宅院,就看見奕嵐裊裊婷婷地站在屋門臺階上,一張俊秀小臉上淚痕縱橫。

一見面,母女倆就湊在一處抱頭痛哭。知道了內情,再看她倆哭得跟生離死別似地,周圍下人們心裏多多少少都覺得好笑,明明是門好婚事,何至於的呢?只沒人敢顯露在臉上,有老道的仆婦還在一旁溫言相勸。

等相攜進了屋,扶鄭側妃坐到梢間炕上,奕嵐把方才想好的說辭又在心頭滾了兩個兒,方忍住淚道:“女兒不孝,帶累得娘為我操心。自古兒女婚事皆由父母做主,既然父親主意已定,娘也不必再為此事與父親頂撞,不如就……依從了父親吧。”

言畢眼淚又如斷線珠子一般滾滾而落。

鄭側妃怔了怔,繼而就嚎啕出來,摟過奕嵐在懷裏“心啊肝啊”地哀泣了一陣,方道:“奕嵐你放心,這門親事才剛提了個頭,八字還沒一撇呢,但凡娘還有一口氣,絕不叫那仇鉞做成你丈夫!”

語氣堅定,便如賭咒發誓。

奕嵐暗中松了口氣,方才賣了這一出乖巧懂事,自是會叫母親更心疼她、更舍不得她步入火坑,但也說不定母親從父親那邊碰壁而回,已然沒了主意,聽她如此一說,再就坡下驢,真應下親事可就壞了。好在她對母親的揣測沒錯。

她緊挨著鄭側妃坐上炕沿,挽著母親手臂道:“娘,父親一心想要招那個武夫做女婿,想必只是借機拉攏討好邊將,既然如此,若可以找個人替女兒嫁過去,遂了父親這一心願,不也就好了?”

“替?能找誰替?”鄭側妃苦笑,“縱是咱們府中丫鬟能選出個王昭君來,你父親也不是皇帝啊。”

奕嵐壓低了些聲音:“娘怎忘了?咱不是早就聽說過我另有一個姐姐在京城的麽?倘若著人上京去將那個姐姐找回家來,正經歸了宗,叫她替我嫁過去,不是正好?”

鄭側妃聽的心頭一動,安化王也曾有過年輕好美色的時候,早年她剛入府那時,王爺曾經寵過一個美貌婢女。那女子因是樂戶除籍來的,出身過低封不成妃,出身雖低,性子卻很烈,七個不服八個不忿,仗著王爺寵幸攪得闔府不得安寧,最後終於在一眾女眷合謀之下,挑唆得王爺也對其生了厭,結果那女子與王爺鬧翻了之後,沒等他們動手,反倒自己主動離了王府,一走了之。

橫豎是個沒名分的通房,安化王當時還在負氣,也沒當回事去找,反倒是王妃著人留意她的下落。

鄭側妃也不明白王妃那會子是良心發現,還是真心為王爺考慮,竟還細細地探聽來那女子懷著身孕,跟了個戲班子去到京城,幾個月後生了個閨女,然後王妃還將這消息原原本本報給了王爺知道。

安化王當時有子有女,聽說只是個閨女,又遠在京城,也沒叫人接回來相認,此事就那麽擱下了。倒是王妃因此博了個賢德名聲。

如今十好幾年過去,王妃都已作古,府裏曉得這樁舊事的人所剩不到一半,更是不知多少年都沒聽過京城那對母女的消息,一聽奕嵐提及,鄭側妃便苦笑道:“虧你想得起這茬兒,這都十多年過去了,你那姐姐怕是早都死了化灰了,上哪兒去找來替你嫁人?”

皇家子嗣還要夭亡一半,一個女戲子生下的私孩子怎保能養得大?

奕嵐將挽著她手臂的手緊了緊:“娘,我聽劉嬤嬤都說過,頭些年王妃娘娘在世時,分明還常著人關照京師那對母女,可見我那姐姐至少是養活大了,並沒小小的就夭亡。再說了,這許多年過去了,實在找不見了,便是隨手買個年歲相當的京師女孩回來冒充,父親又怎會認得出來……”

見到鄭側妃斜過來的眼神露出疑義,奕嵐怯怯地縮了縮身,“娘別怪我多話,是我聽說了父親提及這門婚事心中煩惱,被劉嬤嬤看見了,她才為我出的這個主意。”

事到如今誰出的主意還何須計較,鄭側妃思忖片刻,道:“你且細細與我說來,劉嬤嬤都說了些什麽……罷了,香兒,去叫劉嬤嬤過來,讓她親口與我細說。”

當年見到王爺無心再去接那女戲子回來,鄭側妃也便沒去留心過那對母女後來下落如何,這劉嬤嬤是曾經近身服侍王妃的人,若是王妃曾多關照過那對母女一些年,劉嬤嬤確實應當知情。

鄭側妃喚來劉嬤嬤一直說了半晌,於當日傍晚時分,又去到主屋找安化王說話。

安化王今日新尋來一張籀書古帖要臨,開了兩次頭,均被鄭側妃打斷,本就煩悶,耐著性子聽完她所述來意,更是鄙夷冷笑:“你倒打得好算盤,算起來少說也有十七年斷了聯絡,你有法子尋得人回來?別說尋不著,縱是真被你尋著了,那女孩子如今都有十九了,總也是嫁了人的,還如何替你閨女另嫁他人?”

鄭側妃初聽奕嵐提起時,還當是王妃一直在關照那對母女,直至三年前去世才作罷,那樣最多才斷了三四年的聯絡,結果尋來劉嬤嬤一問,才知那女戲子早在十七年前就帶著兩歲的幼女嫁了人,王妃也是在那之後就沒再與之聯絡。

如此看來,那女孩子是否真養大了,又是否還能尋得回來,確實渺茫得很,鄭側妃也是心涼了半截。她硬著頭皮道:“聽說那白玉簪嫁的是個窮漢,她閨女嫁人也高攀不到什麽好人家,倘若真能尋她回來歸宗,大可以叫她和離……”

見到安化王面色不善,鄭側妃緊接著道:“王爺千萬不要誤會,我也是為那女孩著想。畢竟她與奕嵐一樣,都是王爺的親骨肉,恁多年流落在外,必是受盡了委屈,若是真能尋她回來,叫她與王爺父女團聚,再為她安排一門好親事,是為她好,也是為王爺好。妾身知道王爺當年對玉簪妹妹動過真情,一朝別離,近二十年過去,王爺心裏,難道就沒……沒牽掛過她?”

這番話她雖說得違心,對安化王卻並非全無觸動。

牽掛自然是有的,而且是近二十年來,就沒斷過。

當年年少氣盛,覺得自己是皇親貴胄,對方一個女戲子蒙他看中便該感恩戴德,知足常樂,既然是她不識擡舉,自行出走,那便由她去,自己想要女人大可信手拈來,難道還要勞心費力尋她回來?

最初是這般慪氣,後來聽說她生下孩子,也曾有心至少接孩子回來,只是覺得那孩子齒齡尚幼,怕禁不住路途勞頓,就暫時拖著。再後來聽說孩子娘另嫁了人,他重又氣憤起來,索□□待王妃再不要搭理那個女人,任其自生自滅,對那孩子也不再理會。

可是一年年下來,時不常地總會去想,那個女子如何了,那個女兒如何了,至少至少,一年也會想上個幾十回。

等到年深日久,上了歲數,心態也與從前漸漸不同,這份牽掛沒能淡去,反而歷久彌新,愈加強烈,他只好拿“反正再想找也找不見了”來搪塞自己,一天天一年年地挨著,就真的再也沒去找過。

說不定著人去找找,真能找的來呢?

要真能找回來就好了,就如鄭氏所言,父女團聚,再為女兒尋一門好親事……

“……想那仇鉞便是死了未婚妻也要落個克妻的名聲,年歲又那麽大了,若能攀上咱王府的親事必是知足得很,哪裏還會在意縣主是個和離過的。您也說了,他近日還要巡防邊務,親事也不忙定下……”鄭側妃還在絮絮叨叨,都未留意安化王早已沒在聽。

“也好,”安化王忽然出聲打斷,“就叫知情的下人們聚到一處細致說說,對玉簪母女尚且知曉哪些下落,安排人去找找看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