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宣文十六年。
東屠國攻陷了大魏朝的京城。大軍並沒有搬師回朝。相反,君王劉長石留在了這一座鄴都城裏。
次年。
東屠國借著去年的大勝一展神威,又是借機拿下了大魏朝原本疆域裏靠近了東屠國的二州之地。
宣文十七年大魏朝疆域,並不是一片平靜。這北方的中原之地,那是處處鋒煙。
若論哪兒稍稍平靜些,唯有東屠國治下的這二州之地。當然,更多的太平,還是已經早早在東屠國治下的黑山白水間的土地。以及那半島的長治之地。
宣文十七年的初秋。
漢京城。
王宮裏的榮娘已經知道了前線的情況。
這個春夏之季,東屠國的前線是大勝,又是得了一州之地入懷。
可謂是春風得意,正是東屠國的無限大勝之機。
至於榮娘更在意的事情,那便是長子伯玉寄回了家書。家書裏自然是說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其中的一條,便是王室與朝中的重臣,將會遷往鄴都城。
鄴都城,那將會東屠國的新京城。至於漢京城?
漢京城只能淪為了一座舊都,一座君王起家時的潛龍之邸。
“這一回去了鄴都城,想來漢京城往後是見不到了。”榮娘與夫君劉之燁閑聊時,自然談了這等小事兒。
“母後倒是頗想去瞧一瞧鄴都城的。榮娘你這意思是不想嗎?”劉之燁心情非常愉快的。他的心情好的,任何人都能瞧出來。
“怎麽會?”榮娘搖搖頭,回道:“能去了鄴都城,我也挺歡喜。”
“更何況……”榮娘話到這兒停頓了一下,她思考了一下後,方才又說道:“漢京城裏的一些風聲,你也是知道的。我啊,也不可能是真裝聾做啞了。”
“伯玉如今打得大魏朝的嫡系往草原那邊逃竄。那剩下來的不過是些流民勢力。大魏朝曾經的疆域,早早晚晚也是要落到了伯玉的治理之下。”榮娘說這話時,同樣是於有榮焉的樣子。當然,她也真覺得長子了不得。
“朝裏朝外的,總有風聲想著成了從龍之功,上了勸進的奏章。”榮娘這話一說了。劉之燁也是沈默了。
稍後,劉之燁才說道:“人心如廝。”
“不過,想來伯玉有計較的。”劉之燁對於長子伯玉那是信心實足的。
榮娘聽後,亦然是點了點頭,同意了夫君的說法。
宣文十七年,秋末。
王室與重臣在禁衛軍的護領下,倒是真的來了一回長途的遷移。從漢京城到鄴都城,整整花了兩月餘。
在初冬之前,這一只隊伍才是到了鄴都城。
宣文十八年,春。
這個春三月初一日,榮娘五十周歲的壽辰。
也是這一年的秋,東屠國在又得了曾經的大魏朝的二州之地後。在大勝之威下,朝中重臣紛紛上奏章,請君王劉長石晉位。
從大王上晉王?
還能是什麽?
那自然是普天之下的主宰,被奉為了帝王。
皇帝。
自然是天子稱尊,道寡稱孤的九五至尊。
君王劉長石沒拒絕,當然,也沒同意了。而是連連壓了兩回重臣的群情請晉位之事。這等事情,有些動作大家看一看就明白了。
既然沒有拒絕,只是壓下了。
群臣哪還不懂了君王的心思?
於是。
又一次的大祥瑞事件後,群臣再度的上了請君王登基為帝的奏章。在大朝會上,那更是群情兇兇,全是忠臣要上了諫言的模式。
真是一派的君臣同心,合臺演了一場好戲給天下看一看。
不過,讓群臣驚訝的是,這一回君王劉長石還是拒絕了。當然,在拒絕之後,君王招見了心腹重臣好好的談一談。
然後……
自然就是有風聲傳了出去。
登基的事情,君王是默許的那可以上奏章的。不過,如今的局面讓君王不太滿意。為何?那是連北面的半個中原都沒拿下來。
真要做皇帝,至少得有北面的半壁江山。若不然,豈不會弱了君王的神聖?
君權天授。
可不是誰登基了,就真是天下人認可的君王。至少,那也要當了半壁江山的主人,才算的一個正統的帝王。
這樣的江山方得長久。若不然,急烘烘就上位了,那是要被史書上記了一筆的。
劉長石如今正是壯年,他的精力甚好。能上馬開弓,能下馬治政。既然心力甚足,何苦急了呢?
倒是君王的意思一透露,前線的將軍那是更加的動力滿滿。
東屠國可是軍功受爵的。這等軍功的爵位,太多人肖想了。
便是劉長石的三個弟弟,這一位君王都是給了機會,想讓親兄弟也是領一些功勞的。至少,是給了相關方面的差事。
鄴都城的王宮中。
劉長石忙碌了一天。他這位君王是真忙碌。
事實上,若說不想登基稱帝?那是假話。
只是,劉長石心中有數著。他是想熬了火候。治大若烹小鮮,不必要太急的。有些東西已經是囊中之物。
劉長石自然更要愛護了君權神授這個名聲。
天下,有德者居之。
這個德,可不是道德,而是德行。
天子,唯兵強馬壯者得之。
可同樣的,有時候大義的名份這一名旗幟,那也是要在手裏牢牢的占領住。因為,這等重要的大義,君王不拿穩了,那會出亂子的。
“……”
擱下了手中的奏章,又是入了毛筆於毛洗上。
這時候的劉長石坐了禦案後的椅子上,他是微微閉目養神。良久後,劉長石睜開了眼睛。那一份擺那兒的奏章,那是在那兒。
上面的內容劉長石當然知道。
這是一份秘奏,上面說的自然是龍衛司抓捕到了一直通輯的犯人。
那秘奏上,一個血紅的“殺”字,更是力透紙背。說起來,也簡單了。對於那一位曾經的高麗國和淑公主,這個如今被捕獲的階下之囚。
劉長石只是簡單的給了一個解決的法子。那就是送了敵人去死。
這不過是一件往事,解決後得了心安。劉長石想得更多的還是朝堂上的政事。大魏朝內的流民勢力,曾經他這位君王扶持起來的。
當然,也是因為如此。
那大魏朝的部族軍才會打了敗仗後,幹脆的往草原逃跑。為何不留下來,繼續的跟東屠國繼續作戰?
很簡單,大魏朝在中原的統治根基很薄弱的。
那些流民勢力其實更是已經燎原的大火。這等頭疼的麻煩,如今倒是落了君王劉長石的頭上。而事實就是劉長石並不打算了,給這些流民勢力太多的仁政。
至少,對於流民勢力的上層,劉長石並不打算給太多的恩惠。而那些卷入其中的底層呢?
劉長石同樣的,沒法子給了太多的恩惠。除非對方投降,否則的話,他這位君王只能站在了東屠國的利益上。
因為,這些見了血,已經銳變成了新軍閥的流民勢力,豈會認輸了?
這些起來造反的家夥,那可是奔著坐江山的目的才走到這了步的。至於那些沒奔著大好前途的野望著的勢力,早已經被大魏朝之前的那些年動亂與撕殺中,盡數的淘汰掉了。
宣文十九年。
春。
劉長石在朝臣的又一回勸進下,終於接受了群臣的賀表。
由欽天監算了吉日,劉長石這位君王親自圈定了日子,在宣文十九年的八月初八日登基稱帝。
瞧著似乎時間還要隔了一個夏季?
實則,朝中的重臣們都有默契。這是君王在給陸軍的大佬們以壓力。帝王要登基,何等的大事?
那肯定需要了大吉大利。
陸軍這等軍國利器,豈能不拿了大捷,以為君王賀嗎?
宣文十九年,秋。
一場大勝。
曾經的大魏朝疆域,東屠國已經占了三分之二。
剩下來的那些疆域,不過早晚,全是東屠國的囊中之物。
八月初八日。
這一天,劉長石登基稱帝,改東屠國的國號為漢。年號依然是宣文。
其後。
宣文帝奉祖母劉王氏為太皇太後。
至於榮娘夫妻?
自然也是奉為太上皇、太上皇後。
至於曾經的付王後,更是被宣文追封為元後,付氏一族更是多有恩寵。至於三個弟弟,宣文帝也是多加恩寵,盡數的冊封了郡王爵位。
王爵,非是皇室子弟不可得。
軍功爵位,卻是酬謝了那些在大漢朝的建立裏,立下了功勳的有功之士。
宣文二十年,開春。
宣文帝頗是大喜,因為大魏朝治下的敵對勢力,不是被打敗了,就是沈服了。如此的大勝之下,豈能不樂哉?
得了中原的半壁江山,宣文帝這帝王之位,自然是堂堂正正。
也是這個春,宣文帝知道了大晉朝的消息。大晉朝換了一位新天子。那一位太元帝司馬元曜已經駕崩了。
大晉朝新的天子是太元帝唯一的子嗣,那位當這監國小太子的嫡皇子承位。
對此,宣文帝是看了秘奏之後,一翻大笑。
為何?
主弱臣強,非是好兆頭。
敵勢漸弱,於旭日東升一般的大漢朝而言,真是最美妙之事。
……
後記:
《漢之世家.序》
數列代之帝王,賢者莫過於(漢.太.祖)宣文帝,三十載一統天下社稷。治九州,平西域,征草原,威四海八荒,開五百年漢世之太平。
一一數之,後世景仰。
……
(全文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東屠國攻陷了大魏朝的京城。大軍並沒有搬師回朝。相反,君王劉長石留在了這一座鄴都城裏。
次年。
東屠國借著去年的大勝一展神威,又是借機拿下了大魏朝原本疆域裏靠近了東屠國的二州之地。
宣文十七年大魏朝疆域,並不是一片平靜。這北方的中原之地,那是處處鋒煙。
若論哪兒稍稍平靜些,唯有東屠國治下的這二州之地。當然,更多的太平,還是已經早早在東屠國治下的黑山白水間的土地。以及那半島的長治之地。
宣文十七年的初秋。
漢京城。
王宮裏的榮娘已經知道了前線的情況。
這個春夏之季,東屠國的前線是大勝,又是得了一州之地入懷。
可謂是春風得意,正是東屠國的無限大勝之機。
至於榮娘更在意的事情,那便是長子伯玉寄回了家書。家書裏自然是說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其中的一條,便是王室與朝中的重臣,將會遷往鄴都城。
鄴都城,那將會東屠國的新京城。至於漢京城?
漢京城只能淪為了一座舊都,一座君王起家時的潛龍之邸。
“這一回去了鄴都城,想來漢京城往後是見不到了。”榮娘與夫君劉之燁閑聊時,自然談了這等小事兒。
“母後倒是頗想去瞧一瞧鄴都城的。榮娘你這意思是不想嗎?”劉之燁心情非常愉快的。他的心情好的,任何人都能瞧出來。
“怎麽會?”榮娘搖搖頭,回道:“能去了鄴都城,我也挺歡喜。”
“更何況……”榮娘話到這兒停頓了一下,她思考了一下後,方才又說道:“漢京城裏的一些風聲,你也是知道的。我啊,也不可能是真裝聾做啞了。”
“伯玉如今打得大魏朝的嫡系往草原那邊逃竄。那剩下來的不過是些流民勢力。大魏朝曾經的疆域,早早晚晚也是要落到了伯玉的治理之下。”榮娘說這話時,同樣是於有榮焉的樣子。當然,她也真覺得長子了不得。
“朝裏朝外的,總有風聲想著成了從龍之功,上了勸進的奏章。”榮娘這話一說了。劉之燁也是沈默了。
稍後,劉之燁才說道:“人心如廝。”
“不過,想來伯玉有計較的。”劉之燁對於長子伯玉那是信心實足的。
榮娘聽後,亦然是點了點頭,同意了夫君的說法。
宣文十七年,秋末。
王室與重臣在禁衛軍的護領下,倒是真的來了一回長途的遷移。從漢京城到鄴都城,整整花了兩月餘。
在初冬之前,這一只隊伍才是到了鄴都城。
宣文十八年,春。
這個春三月初一日,榮娘五十周歲的壽辰。
也是這一年的秋,東屠國在又得了曾經的大魏朝的二州之地後。在大勝之威下,朝中重臣紛紛上奏章,請君王劉長石晉位。
從大王上晉王?
還能是什麽?
那自然是普天之下的主宰,被奉為了帝王。
皇帝。
自然是天子稱尊,道寡稱孤的九五至尊。
君王劉長石沒拒絕,當然,也沒同意了。而是連連壓了兩回重臣的群情請晉位之事。這等事情,有些動作大家看一看就明白了。
既然沒有拒絕,只是壓下了。
群臣哪還不懂了君王的心思?
於是。
又一次的大祥瑞事件後,群臣再度的上了請君王登基為帝的奏章。在大朝會上,那更是群情兇兇,全是忠臣要上了諫言的模式。
真是一派的君臣同心,合臺演了一場好戲給天下看一看。
不過,讓群臣驚訝的是,這一回君王劉長石還是拒絕了。當然,在拒絕之後,君王招見了心腹重臣好好的談一談。
然後……
自然就是有風聲傳了出去。
登基的事情,君王是默許的那可以上奏章的。不過,如今的局面讓君王不太滿意。為何?那是連北面的半個中原都沒拿下來。
真要做皇帝,至少得有北面的半壁江山。若不然,豈不會弱了君王的神聖?
君權天授。
可不是誰登基了,就真是天下人認可的君王。至少,那也要當了半壁江山的主人,才算的一個正統的帝王。
這樣的江山方得長久。若不然,急烘烘就上位了,那是要被史書上記了一筆的。
劉長石如今正是壯年,他的精力甚好。能上馬開弓,能下馬治政。既然心力甚足,何苦急了呢?
倒是君王的意思一透露,前線的將軍那是更加的動力滿滿。
東屠國可是軍功受爵的。這等軍功的爵位,太多人肖想了。
便是劉長石的三個弟弟,這一位君王都是給了機會,想讓親兄弟也是領一些功勞的。至少,是給了相關方面的差事。
鄴都城的王宮中。
劉長石忙碌了一天。他這位君王是真忙碌。
事實上,若說不想登基稱帝?那是假話。
只是,劉長石心中有數著。他是想熬了火候。治大若烹小鮮,不必要太急的。有些東西已經是囊中之物。
劉長石自然更要愛護了君權神授這個名聲。
天下,有德者居之。
這個德,可不是道德,而是德行。
天子,唯兵強馬壯者得之。
可同樣的,有時候大義的名份這一名旗幟,那也是要在手裏牢牢的占領住。因為,這等重要的大義,君王不拿穩了,那會出亂子的。
“……”
擱下了手中的奏章,又是入了毛筆於毛洗上。
這時候的劉長石坐了禦案後的椅子上,他是微微閉目養神。良久後,劉長石睜開了眼睛。那一份擺那兒的奏章,那是在那兒。
上面的內容劉長石當然知道。
這是一份秘奏,上面說的自然是龍衛司抓捕到了一直通輯的犯人。
那秘奏上,一個血紅的“殺”字,更是力透紙背。說起來,也簡單了。對於那一位曾經的高麗國和淑公主,這個如今被捕獲的階下之囚。
劉長石只是簡單的給了一個解決的法子。那就是送了敵人去死。
這不過是一件往事,解決後得了心安。劉長石想得更多的還是朝堂上的政事。大魏朝內的流民勢力,曾經他這位君王扶持起來的。
當然,也是因為如此。
那大魏朝的部族軍才會打了敗仗後,幹脆的往草原逃跑。為何不留下來,繼續的跟東屠國繼續作戰?
很簡單,大魏朝在中原的統治根基很薄弱的。
那些流民勢力其實更是已經燎原的大火。這等頭疼的麻煩,如今倒是落了君王劉長石的頭上。而事實就是劉長石並不打算了,給這些流民勢力太多的仁政。
至少,對於流民勢力的上層,劉長石並不打算給太多的恩惠。而那些卷入其中的底層呢?
劉長石同樣的,沒法子給了太多的恩惠。除非對方投降,否則的話,他這位君王只能站在了東屠國的利益上。
因為,這些見了血,已經銳變成了新軍閥的流民勢力,豈會認輸了?
這些起來造反的家夥,那可是奔著坐江山的目的才走到這了步的。至於那些沒奔著大好前途的野望著的勢力,早已經被大魏朝之前的那些年動亂與撕殺中,盡數的淘汰掉了。
宣文十九年。
春。
劉長石在朝臣的又一回勸進下,終於接受了群臣的賀表。
由欽天監算了吉日,劉長石這位君王親自圈定了日子,在宣文十九年的八月初八日登基稱帝。
瞧著似乎時間還要隔了一個夏季?
實則,朝中的重臣們都有默契。這是君王在給陸軍的大佬們以壓力。帝王要登基,何等的大事?
那肯定需要了大吉大利。
陸軍這等軍國利器,豈能不拿了大捷,以為君王賀嗎?
宣文十九年,秋。
一場大勝。
曾經的大魏朝疆域,東屠國已經占了三分之二。
剩下來的那些疆域,不過早晚,全是東屠國的囊中之物。
八月初八日。
這一天,劉長石登基稱帝,改東屠國的國號為漢。年號依然是宣文。
其後。
宣文帝奉祖母劉王氏為太皇太後。
至於榮娘夫妻?
自然也是奉為太上皇、太上皇後。
至於曾經的付王後,更是被宣文追封為元後,付氏一族更是多有恩寵。至於三個弟弟,宣文帝也是多加恩寵,盡數的冊封了郡王爵位。
王爵,非是皇室子弟不可得。
軍功爵位,卻是酬謝了那些在大漢朝的建立裏,立下了功勳的有功之士。
宣文二十年,開春。
宣文帝頗是大喜,因為大魏朝治下的敵對勢力,不是被打敗了,就是沈服了。如此的大勝之下,豈能不樂哉?
得了中原的半壁江山,宣文帝這帝王之位,自然是堂堂正正。
也是這個春,宣文帝知道了大晉朝的消息。大晉朝換了一位新天子。那一位太元帝司馬元曜已經駕崩了。
大晉朝新的天子是太元帝唯一的子嗣,那位當這監國小太子的嫡皇子承位。
對此,宣文帝是看了秘奏之後,一翻大笑。
為何?
主弱臣強,非是好兆頭。
敵勢漸弱,於旭日東升一般的大漢朝而言,真是最美妙之事。
……
後記:
《漢之世家.序》
數列代之帝王,賢者莫過於(漢.太.祖)宣文帝,三十載一統天下社稷。治九州,平西域,征草原,威四海八荒,開五百年漢世之太平。
一一數之,後世景仰。
……
(全文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