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九百九十六章蒲鮮萬奴墓

關燈
第九百九十六章 蒲鮮萬奴墓

馬騏、山壽被特赦之後,不知所終。這王通被特赦之後的事跡,倒是有些意思。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景帝朱祁鈺即位後,竟然起用王通為都督僉事,負責京城的防衛。很快,蒙古大汗也先入侵,王通因為禦敵有功,被升為同知,並將二十多年前抄沒的家產,全部又返還給了他。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王通去世。天順元年(1457年),朱祁鎮覆位,詔令王通的兒子王琮承襲了成山伯的爵位,從此還將這個爵給世襲下來,直到明朝滅亡。

這就還真有些意思了,翻開王通的履歷咱們仔細一瞧,這哥們兒其實並沒有立下過什麽大功,他早年間得封為伯爵,還是沾了他父親王真的光。

王真在靖難之役中表現相當突出,朱棣登基之後,追封其為金鄉侯。王通成年之後,便襲了爵位,被封為伯爵。

雖然失去交趾並非王通一個人的過錯,但在黎利率軍開始大舉反攻之時,王通作為征夷將軍,還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說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父子宅心仁厚,不肯殺功臣之後也就罷了,但竟然讓這哥們兒的子孫後代世襲了爵位,著實有些讓人看不懂。

再來說說龍頭這邊。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夏,馬悅夫婦先後亡故。此時的汪振海由於明朝早已遷都北京,已回到龍頭數年。隨著馬悅夫婦的亡故,汪振海將其靈柩置於水底墓中。

這年冬天,在陳思漢、胡瑾等人的協助之下,汪振海將那個巨大的水底墓正式沈入大海之中。

當初,馬悅曾讓汪振海將龍頭朱允炆水底墓的具體位置及墓室結構圖記錄下來,以便留與後世的有緣人,好讓那塊刻有“華夏之域,大明之疆。犯我華夏,雖遠必誅。”的金碑能在合適的時機重見天日。汪振海對此事自然是不敢怠慢。

汪振海找人用上好的青銅,精心雕刻了幾條蛇眉神魚。而朱允炆水底墓的秘密,全部被汪振海記錄在其中一條銅制的蛇眉神魚之上。當然,這條蛇眉神魚被汪振海置於西礁水底墓的主墓室之中,隨著水底墓一起被沈入茫茫的西礁大海之中。

西礁水底墓之事辦妥之後,汪振海離開了龍頭,回到了大明。因為幫同胞弟弟吳中修建北京城數年,汪振海已經有些留戀大明這塊故土了。

汪振海到了北京之後,時逢當時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交給了吳中一項十分特殊的任務。這個任務便是秘密前往東北長白山中,去尋找昔日東夏皇帝蒲鮮萬奴的墓葬,將其破壞。

破壞東夏皇帝蒲鮮萬奴的墓葬?這是要幹什麽?

這事兒還得從當初劉伯溫所作的那首《燒餅歌》說起。當年劉伯溫在朱元璋面前作下《燒餅歌》之後,朱元璋得知明朝將被北方的胡人所取代,便問劉伯溫,如何能破解天命,讓大明的朱氏江山萬世相傳。

劉伯溫搖了搖頭,說此事無法破解。

朱元璋堅持不懈,非要劉伯溫說出個辦法來。

劉伯溫被逼無奈,總算是想出了一個應付朱元璋的辦法。

劉伯溫告訴朱元璋,按這天命中所說,未來取代朱氏江山之人正是昔日東夏皇帝蒲鮮萬奴的後裔。這蒲鮮萬奴死後葬於長白山中,他的墓葬正是守護這個家族龍脈的穴眼所在。如果破壞了蒲鮮萬奴的墓葬,這個家族的皇氣將不再聚集,最終就不會對明朝構成威脅。

聽了劉伯溫這個說法,朱元璋很是興奮。他立即追問劉伯溫,那長白山那麽大,如何能尋著蒲鮮萬奴的墓葬。

為了把這事兒給唬弄過去,劉伯溫便開始講故事。他告訴朱元璋,那蒲鮮萬奴據說生於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這一年也是庚戌年。

蒲鮮萬奴於公元1215年稱帝,建立東夏,1233年被蒙古大軍所敗,被俘身亡。蒲鮮萬奴死後,只知道他的後裔將其安葬在長白山中,具體葬在什麽位置誰也不知道。

朱元璋一聽這話,頓時有些洩氣。

劉伯溫見此情景,立即是話風一轉。他告訴朱元璋,如果這蒲鮮萬奴死後真能集聚皇氣,當在他誕辰之後的第四個甲子開始顯現。

一個甲子是六十年,四個甲子便是二百四十年。1190年加上240年,那就是1430年。也就是說,從公元1430年開始,就可以派人在長白山中探尋,發現有終年不散之黃雲所在,定是蒲鮮萬奴的葬身之地。

嘿嘿!這就不得不說當初劉伯溫應對此事的巧妙之處。

當時他給朱元璋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這離公元1430年,還有59年。當時的朱元璋已是四十三歲,再過59年,朱元璋就是一百零二歲了。這朱元璋能活到一百零二歲?

既然朱元璋活不到一百零二歲,那這派人去長白山中尋找蒲鮮萬奴墓葬之事,朱元璋就沒辦法去完成了。

既然朱元璋沒辦法去完成,那他就無從辨別劉伯溫講的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了,劉伯溫也就可以過這一關了。

雖然朱元璋沒有辦法驗證劉伯溫講的這個故事,但他卻在心中牢牢地記住了這個故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馬皇後病逝,朱元璋將這個故事告訴了前來奔喪的諸皇子。

朱元璋在這個時間點兒講這個事,那是告訴在場的諸皇子,這是一件關系到朱氏子孫後代的大事,不論將來是誰在當皇帝,每一個朱氏子孫都有去尋找蒲鮮萬奴墓葬、並將其毀掉的義務……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作為皇帝的朱瞻基不得不開始謀劃這件事情。雖然當年劉伯溫講的這個故事過於神秘,但作為朱氏子孫,這種事情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

要在長白山中尋找到蒲鮮萬奴墓葬,對風水堪輿之術不精通,肯定是辦不到的。自從道衍和尚亡故之後,朝中最精通風水堪輿之術之人,那自然是非吳中莫屬了。吳中又是當時的工部尚書,讓其借勘察地形、興修水利之名,去長白山中轉一轉,也不會引起別人過多的懷疑。

當朱瞻基秘密召見了吳中,並授予了這個秘密任務之後,吳中的頭都快大了。吳中心中十分清楚,當年重修北平城的豐功偉績雖然是都記在了自己的頭上,但這其實是自己同胞哥哥的功勞,另外還有道衍和尚的鼎立支持。這一會兒,皇上讓自己去那茫茫長白山中執行這個特殊任務,尋找傳說中的蒲鮮萬奴墓葬,這可從哪裏找起呀!

可是皇帝已經安排了這個任務,此時的吳中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他總不能在這個時候說,當初修建北平城,都是自己雙胞胎哥哥的功勞,自己只是冒名領功而已吧!

就在吳中急得六神無主之際,汪振海來到了北京。難道這就是雙胞胎兄弟之間特有的心靈感應?哥哥知道弟弟有困難,立即就出現了?

反正汪振海是來得正好。聽了弟弟吳中領受的這個秘密任務,汪振海也是吃驚不小。這蒲鮮萬奴是何許人也,汪振海是一無所知,如果不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就這麽冒冒失失地跑去長白山中,估計到死也難以有半點兒發現。

於是乎,兄弟兩個開始緊急補課。

好在吳中是當朝工部尚書,要調閱一些官方珍藏的典籍,倒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經過一番補課,兄弟兩個對這蒲鮮萬奴總算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這蒲鮮萬奴是金國貴族出身,年輕時被金王任命為一個從五品的尚廄局使。這尚廄局使是個什麽官呢?其實就是一個管理金國皇家禦馬的官員。打個比方的話,就跟孫悟空曾經擔任過的“弼馬溫”差不多。

在金國與宋朝的戰爭中,蒲鮮萬奴立下不少戰功,便不斷加官進爵。

再後來,蒙古與契丹聯合向金國發起進攻,金兵數次被打得大敗,金國開始顯現頹敗之勢。雖然金軍在與蒙軍的交戰中敗多勝少,但蒲鮮萬奴的官職卻連連攀升。

恰逢此時,金國又發生了政變,金國衛紹王被弒,叛臣胡沙虎扶持金宣宗上臺,金國再次元氣大傷。眼見著金國靠不住了,蒲鮮萬奴便開始暗中招兵買馬、積蓄自己的實力。

金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五月,金宣宗迫於蒙古大軍的壓力,放棄京城中都(今北京市),南遷南京(今河南開封)以避蒙古大軍的鋒芒。

蒙古成吉思汗聞知,馬上行動,一面發兵進圍中都,一面派出大將木華黎統軍進擊遼西,從而切斷了東北地區與金政府的聯系。

成吉思汗這一下子算是幫了蒲鮮萬奴的大忙,待蒙古大軍攻下中都之後,蒲鮮萬奴便於金貞佑三年(公1215年)十月稱王,國號大真,史稱東真。

蒲鮮萬奴雖然自立為王,但還得在蒙古、金國、東遼的夾縫中求生存。金貞佑四年(公元1216年)七月,蒙古大將木華黎率軍征遼東,一路勢如破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