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馬和的陰招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百二十三章 馬和的陰招
原來馬和上午見東北風刮起,便已斷定下午的東北風肯定會越刮越大。還別說,當時的情況似乎正是朝著馬和預料的那樣發展,因為燕王在鳴金收兵回營之時,已明顯地感到此時的東北風比上午又大了一些。
馬和讓劉才帶著麾下的人馬用布袋、籮筐什麽的準備幹的細土,就是準備下午開戰的時候,給南軍送上一份“大禮”。因為燕軍是順風而戰,而南軍是迎風而戰,如果到了陣前,咱們的大軍突然將早已準備好的細土撒向對面的南軍,頓時就會讓南軍的兵士睜不開眼。
這就好比兩個人打架的時候,一個人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突然撒向對方的眼睛。這個方法雖然有些下三濫,但確實是非常管用的方法。
燕王聽到這裏,十分高興。他立即問軍需官,軍中可還有生石灰。
這古代行軍作戰,生石灰是一個必備之物,因為為了防止疫病,在紮營之前,都會先將地上撒上生石灰,不僅可以防疫病,還能起到殺蟲驅蟲的效果。
軍需官不知燕王為何問起這生石灰,但既然是燕王問了,他還是老實作答,說此番南征所帶的生石灰已用了大半,剩下的約還有三十石。
燕王一聽,大手一揮,說道:“將這三十石生石灰全部交給劉才,這幹細土摻上生石灰,效果應該更佳吧!哈哈!”
眾人聞聽此言,直呼妙哉!雖然有拍馬屁之嫌,但拍與被拍之人都覺得舒服就行。
安排完生石灰的事兒,燕王才繼續問馬和道:“那要這一百匹紗布又是幹什麽呢?還得全部裁成一尺見方的小塊兒?”
馬和告訴眾人,雖然咱們是順風的一方,但一旦幹細土、生石灰什麽的被大風刮起來,也難保不會迷到咱們兵士的眼。因此,他要讓每一個士兵在面上都蒙上一塊一尺見方的紗布,如此一來,自己的士兵就不至於被這漫天的塵土搞得喪失戰鬥力。
當時的一匹布,約有四丈長、四尺寬,也就是說一匹紗布夠裝備四百八十名士兵,一百匹紗布就夠裝備四萬八千士兵,也差不多了。
馬和說完這番話,燕王朱棣是帶頭叫“好”。他立即吩咐軍需官,按照馬和的要求立即去準備,而且迅速分發到各士兵。另外,他還告訴軍需官,如果馬和還有什麽要求,盡管滿足,不用再向他來請示。
軍需官跟著馬和走後,燕王又叮囑身邊的各將領,讓每個兵士中午自行準備一條浸濕的毛巾。雖然咱們是順風,雖然咱們有紗布遮住面孔,但還是要以防萬一,如果有兵士被迷到了眼睛,身邊有一條浸濕水的毛巾,那還是相當管事兒的。
眾人又是一陣“燕王英明”的吹噓聲響起。
這日下午,東北風又刮得大了一些,雙方再度開戰。不過這一回,燕王朱棣一改往日的路數,並沒有派出他的精銳騎兵去沖擊南軍,而是讓他的部隊列著整齊的隊伍,架起盾牌,盾牌的縫隙中伸出無數根長槍,步伐整齊地向南軍推進。
這一下,讓盛庸有些看不懂了。燕王這是唱得哪一出呀?架盾牌、伸長槍,這往往是步兵防禦騎兵的慣用戰術呀!難道燕軍還怕咱們的騎兵不成?
盛庸都沒看懂,其他人也沒看懂。盛庸只得招呼麾下諸將,保持陣形,小心戒備,以不變應萬變,看燕軍搞什麽名堂。
偶爾有南軍兵士向燕軍射箭,或者用火槍攻擊,但由於燕軍架起了盾牌陣,除了浪費箭枝和彈藥,也沒有起到什麽作用。
直到燕軍的前鋒推進到了離南軍的前沿陣地不足兩丈的距離之時,燕軍突然停住了腳步,盾牌陣開始閃出一條條縫隙。
南軍正想看個究竟,突然就看見無數的燕軍揮舞著鐵鏟一類的東西,將一些黃沙、細土之類的東西灑向空中。由於燕軍是順風,南軍是逆風,頓時,南軍的前沿陣地便被漫天的黃沙、塵土所籠罩。
南軍哪會料到燕軍會出這麽個陰招,前沿陣地上的南軍兵士幾乎全部中招,頓時便喪失了戰鬥力。
燕王朱棣見狀,哪肯放過如此天賜良機,立即指揮兵士上前攻擊毫無還手之力的南軍兵士。
此時的南軍兵士,怎得一個“慘”字了得。無數南軍兵士被夾雜著生石灰的幹沙細土迷了雙眼,還沒有來得及睜開雙眼,便成了燕軍的刀下之鬼。
瞬間,南軍的前沿陣地便宣告失守,而燕軍立即是乘勝追擊。不過燕軍這個乘勝追擊的陣勢實在是古今罕見,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個用紗布蒙著面的、舉著盾牌的兵士,緊隨其後的是一個個用紗布蒙著面的、扛著一麻袋細土的兵士,再後面的是一個個紗布蒙著面的、手持鐵鍬、鐵鏟的兵士,最後面,才是用紗布蒙著面的、強大的燕軍騎兵。
如果遇上南軍前來抵抗,盾牌陣立即是閃開一道道縫隙,縫隙中立刻有大量的夾雜著生石灰的幹細土隨風撒了出去,抵抗的南軍瞬間便喪失了戰鬥力。
正所謂“一招鮮,吃遍天”,燕軍正是憑借著馬和的這個有些下三濫的戰術,打得南軍大敗。盛庸帶著殘兵退守德州,平安、吳傑等將領與盛庸走散,退守真定。
如果說當年的白河溝之戰是靖難之役的轉折點,從那之後燕軍改變了被動挨打的局面,那夾河之戰便是徹底奠定了燕王朱棣戰勝建文帝的基礎。夾河之戰後,建文帝成了被動挨打的一方,再也沒有能力向燕軍發動大規模的主動進攻了。
雖然朱棣取得了戰場的主動權,但他仍然很苦惱。建文帝畢竟還是一國之君,他擁有大片富庶之地,糧草充足、兵員充足;而自己只有北平及周邊這一畝三分地,士兵的來源少,糧草的來源更加有限。
如果雙方就這麽繼續僵持下去,朱棣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而如果主動進攻,濟南始終成了朱棣心頭繞不過的這個坎兒。
聽說那鐵鉉當上了山東布政使之後,進一步加強了濟南的城防工事。想想上次攻打濟南的慘痛教訓,朱棣的心裏就不是個滋味兒。可如果取不下濟南,自己又怎麽揮師南下,去與侄子朱允炆爭天下呢?
濟南成了朱棣心中永遠的痛,更成了他始終也繞不開的心結。為朱棣解開這個心結的是道衍和尚和他的學生馬和。
適逢應天宮中的李興、王安、馬靖等人給北平的馬和傳來了一個絕密的情報:為了抵抗燕軍的攻勢,明軍幾乎全部布防在山東、河北一線,應天周邊兵力相當空虛。
得到這個絕密情報之後,道衍和尚帶著馬和與燕王朱棣進行了一番長談。
道衍和尚告訴朱棣,眼下正是天賜良機,應當立即揮師南下,直取應天。
朱棣雙眼迷茫地看著道衍和尚和馬和,問道:“直取應天?濟南都攻不下,我如何取應天?”
道衍和尚一語點醒夢中人:“取應天,管他濟南什麽事?”
經過三人一番仔細推演,一個揮師南下、直取應天,不要後勤、不要給養、以戰養戰的偉大戰略誕生了。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月,朱棣揮師南征。
聽說燕軍來襲,盛庸、平安、鐵鉉等人也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就等著燕軍前來攻城。鐵鉉甚至還幻想著,自己要讓朱棣在同一個地方第二次跌倒。
不過出乎南軍眾將意料的是,燕軍既沒有進攻德州,也沒進攻真定,更沒進攻濟南,而是從德州和真定之間穿過,直取館陶縣。到達館陶縣之後,燕軍折向東,繞過曾經的傷心之地東昌,取下東阿縣。從東阿縣南渡黃河之後,燕軍又取下東平縣,然後一路向南,直取單縣。
由於燕軍的這條路線,全部都是南軍的防守薄弱之地,幾乎是沒有遇到過像樣的抵抗。直到燕軍集結到徐州西北兩百多裏的單縣之時,盛庸、平安、鐵鉉等人才明白過來,燕軍這次是要直取應天呀!
盛庸、平安、鐵鉉等人自然是明白,此時應天周邊的兵力實在是有限,如果放任燕軍繼續向前,後果將不堪設想。
慌亂之中,盛庸、平安、鐵鉉等人立即派兵前來追擊燕軍。平安作為南軍的先鋒官,這次也是追在了最前面。
當平安的大軍接近單縣之時,他總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氣。平安心想: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城防也是相當堅固,只要城中的守軍堅守待援,等咱的大軍殺到徐州城下,內外夾擊,定能擊敗燕軍。
可當平安抵達徐州城下之時,並沒有看見燕軍的影子。一問徐州城中的守軍,平安心下大駭,燕軍沒有在徐州做任何停留,也沒有向徐州發起任何進攻,而是南下去取宿州了。
宿州離應天只有五百裏的距離,平安徹底慌了神兒。
慌了神兒的平安,就不再是那個昔日令燕王朱棣心虛的平安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原來馬和上午見東北風刮起,便已斷定下午的東北風肯定會越刮越大。還別說,當時的情況似乎正是朝著馬和預料的那樣發展,因為燕王在鳴金收兵回營之時,已明顯地感到此時的東北風比上午又大了一些。
馬和讓劉才帶著麾下的人馬用布袋、籮筐什麽的準備幹的細土,就是準備下午開戰的時候,給南軍送上一份“大禮”。因為燕軍是順風而戰,而南軍是迎風而戰,如果到了陣前,咱們的大軍突然將早已準備好的細土撒向對面的南軍,頓時就會讓南軍的兵士睜不開眼。
這就好比兩個人打架的時候,一個人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突然撒向對方的眼睛。這個方法雖然有些下三濫,但確實是非常管用的方法。
燕王聽到這裏,十分高興。他立即問軍需官,軍中可還有生石灰。
這古代行軍作戰,生石灰是一個必備之物,因為為了防止疫病,在紮營之前,都會先將地上撒上生石灰,不僅可以防疫病,還能起到殺蟲驅蟲的效果。
軍需官不知燕王為何問起這生石灰,但既然是燕王問了,他還是老實作答,說此番南征所帶的生石灰已用了大半,剩下的約還有三十石。
燕王一聽,大手一揮,說道:“將這三十石生石灰全部交給劉才,這幹細土摻上生石灰,效果應該更佳吧!哈哈!”
眾人聞聽此言,直呼妙哉!雖然有拍馬屁之嫌,但拍與被拍之人都覺得舒服就行。
安排完生石灰的事兒,燕王才繼續問馬和道:“那要這一百匹紗布又是幹什麽呢?還得全部裁成一尺見方的小塊兒?”
馬和告訴眾人,雖然咱們是順風的一方,但一旦幹細土、生石灰什麽的被大風刮起來,也難保不會迷到咱們兵士的眼。因此,他要讓每一個士兵在面上都蒙上一塊一尺見方的紗布,如此一來,自己的士兵就不至於被這漫天的塵土搞得喪失戰鬥力。
當時的一匹布,約有四丈長、四尺寬,也就是說一匹紗布夠裝備四百八十名士兵,一百匹紗布就夠裝備四萬八千士兵,也差不多了。
馬和說完這番話,燕王朱棣是帶頭叫“好”。他立即吩咐軍需官,按照馬和的要求立即去準備,而且迅速分發到各士兵。另外,他還告訴軍需官,如果馬和還有什麽要求,盡管滿足,不用再向他來請示。
軍需官跟著馬和走後,燕王又叮囑身邊的各將領,讓每個兵士中午自行準備一條浸濕的毛巾。雖然咱們是順風,雖然咱們有紗布遮住面孔,但還是要以防萬一,如果有兵士被迷到了眼睛,身邊有一條浸濕水的毛巾,那還是相當管事兒的。
眾人又是一陣“燕王英明”的吹噓聲響起。
這日下午,東北風又刮得大了一些,雙方再度開戰。不過這一回,燕王朱棣一改往日的路數,並沒有派出他的精銳騎兵去沖擊南軍,而是讓他的部隊列著整齊的隊伍,架起盾牌,盾牌的縫隙中伸出無數根長槍,步伐整齊地向南軍推進。
這一下,讓盛庸有些看不懂了。燕王這是唱得哪一出呀?架盾牌、伸長槍,這往往是步兵防禦騎兵的慣用戰術呀!難道燕軍還怕咱們的騎兵不成?
盛庸都沒看懂,其他人也沒看懂。盛庸只得招呼麾下諸將,保持陣形,小心戒備,以不變應萬變,看燕軍搞什麽名堂。
偶爾有南軍兵士向燕軍射箭,或者用火槍攻擊,但由於燕軍架起了盾牌陣,除了浪費箭枝和彈藥,也沒有起到什麽作用。
直到燕軍的前鋒推進到了離南軍的前沿陣地不足兩丈的距離之時,燕軍突然停住了腳步,盾牌陣開始閃出一條條縫隙。
南軍正想看個究竟,突然就看見無數的燕軍揮舞著鐵鏟一類的東西,將一些黃沙、細土之類的東西灑向空中。由於燕軍是順風,南軍是逆風,頓時,南軍的前沿陣地便被漫天的黃沙、塵土所籠罩。
南軍哪會料到燕軍會出這麽個陰招,前沿陣地上的南軍兵士幾乎全部中招,頓時便喪失了戰鬥力。
燕王朱棣見狀,哪肯放過如此天賜良機,立即指揮兵士上前攻擊毫無還手之力的南軍兵士。
此時的南軍兵士,怎得一個“慘”字了得。無數南軍兵士被夾雜著生石灰的幹沙細土迷了雙眼,還沒有來得及睜開雙眼,便成了燕軍的刀下之鬼。
瞬間,南軍的前沿陣地便宣告失守,而燕軍立即是乘勝追擊。不過燕軍這個乘勝追擊的陣勢實在是古今罕見,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個用紗布蒙著面的、舉著盾牌的兵士,緊隨其後的是一個個用紗布蒙著面的、扛著一麻袋細土的兵士,再後面的是一個個紗布蒙著面的、手持鐵鍬、鐵鏟的兵士,最後面,才是用紗布蒙著面的、強大的燕軍騎兵。
如果遇上南軍前來抵抗,盾牌陣立即是閃開一道道縫隙,縫隙中立刻有大量的夾雜著生石灰的幹細土隨風撒了出去,抵抗的南軍瞬間便喪失了戰鬥力。
正所謂“一招鮮,吃遍天”,燕軍正是憑借著馬和的這個有些下三濫的戰術,打得南軍大敗。盛庸帶著殘兵退守德州,平安、吳傑等將領與盛庸走散,退守真定。
如果說當年的白河溝之戰是靖難之役的轉折點,從那之後燕軍改變了被動挨打的局面,那夾河之戰便是徹底奠定了燕王朱棣戰勝建文帝的基礎。夾河之戰後,建文帝成了被動挨打的一方,再也沒有能力向燕軍發動大規模的主動進攻了。
雖然朱棣取得了戰場的主動權,但他仍然很苦惱。建文帝畢竟還是一國之君,他擁有大片富庶之地,糧草充足、兵員充足;而自己只有北平及周邊這一畝三分地,士兵的來源少,糧草的來源更加有限。
如果雙方就這麽繼續僵持下去,朱棣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而如果主動進攻,濟南始終成了朱棣心頭繞不過的這個坎兒。
聽說那鐵鉉當上了山東布政使之後,進一步加強了濟南的城防工事。想想上次攻打濟南的慘痛教訓,朱棣的心裏就不是個滋味兒。可如果取不下濟南,自己又怎麽揮師南下,去與侄子朱允炆爭天下呢?
濟南成了朱棣心中永遠的痛,更成了他始終也繞不開的心結。為朱棣解開這個心結的是道衍和尚和他的學生馬和。
適逢應天宮中的李興、王安、馬靖等人給北平的馬和傳來了一個絕密的情報:為了抵抗燕軍的攻勢,明軍幾乎全部布防在山東、河北一線,應天周邊兵力相當空虛。
得到這個絕密情報之後,道衍和尚帶著馬和與燕王朱棣進行了一番長談。
道衍和尚告訴朱棣,眼下正是天賜良機,應當立即揮師南下,直取應天。
朱棣雙眼迷茫地看著道衍和尚和馬和,問道:“直取應天?濟南都攻不下,我如何取應天?”
道衍和尚一語點醒夢中人:“取應天,管他濟南什麽事?”
經過三人一番仔細推演,一個揮師南下、直取應天,不要後勤、不要給養、以戰養戰的偉大戰略誕生了。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月,朱棣揮師南征。
聽說燕軍來襲,盛庸、平安、鐵鉉等人也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就等著燕軍前來攻城。鐵鉉甚至還幻想著,自己要讓朱棣在同一個地方第二次跌倒。
不過出乎南軍眾將意料的是,燕軍既沒有進攻德州,也沒進攻真定,更沒進攻濟南,而是從德州和真定之間穿過,直取館陶縣。到達館陶縣之後,燕軍折向東,繞過曾經的傷心之地東昌,取下東阿縣。從東阿縣南渡黃河之後,燕軍又取下東平縣,然後一路向南,直取單縣。
由於燕軍的這條路線,全部都是南軍的防守薄弱之地,幾乎是沒有遇到過像樣的抵抗。直到燕軍集結到徐州西北兩百多裏的單縣之時,盛庸、平安、鐵鉉等人才明白過來,燕軍這次是要直取應天呀!
盛庸、平安、鐵鉉等人自然是明白,此時應天周邊的兵力實在是有限,如果放任燕軍繼續向前,後果將不堪設想。
慌亂之中,盛庸、平安、鐵鉉等人立即派兵前來追擊燕軍。平安作為南軍的先鋒官,這次也是追在了最前面。
當平安的大軍接近單縣之時,他總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氣。平安心想: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城防也是相當堅固,只要城中的守軍堅守待援,等咱的大軍殺到徐州城下,內外夾擊,定能擊敗燕軍。
可當平安抵達徐州城下之時,並沒有看見燕軍的影子。一問徐州城中的守軍,平安心下大駭,燕軍沒有在徐州做任何停留,也沒有向徐州發起任何進攻,而是南下去取宿州了。
宿州離應天只有五百裏的距離,平安徹底慌了神兒。
慌了神兒的平安,就不再是那個昔日令燕王朱棣心虛的平安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