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廖化當先鋒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百一十二章 廖化當先鋒
從武定侯郭英同志的履歷中,咱們可以看出他擔任不了此次北伐的主帥,他沒這個實力。相信咱們能夠看出的問題,朱允炆同志也能看出來。正是因為如此,老將耿炳文便成了此次出征平亂的不二人選。
那麽,我們也不得不介紹一下耿炳文同志。耿炳文生於大元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耿炳文同志一生最光高光的時刻是從大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開始後的約十年時間。
大元至正十七年,耿炳文率軍攻取張士誠的地盤兒長興。耿炳文不僅打敗張士誠的大將趙打虎,繳獲戰船三百餘艘,生擒敵軍守將李福安等人,還順利地攻克了長興。長興地處太湖口,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攻克長興之後,朱元璋任命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守衛長興。此後的近十年時間裏,長興成了張士誠多次謀劃欲攻克的地盤兒。可咱們的耿炳文同志就是穩如老狗,任憑他張士誠調集多少軍隊,就是啃不下長興這塊骨頭。
在《明史》裏面,朱文正被描述成朱元璋麾下最擅長防守的將領。但如果要找一個在防守作戰方面能跟朱文正媲美的人物出來,那非耿炳文莫屬。
既然耿炳文善守,那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同志當年是多麽地用心良苦。那麽多開國名將都死在了他的前面,唯獨留下耿炳文。
為什麽要留下耿炳文?
因為這哥們兒擅長防守呀!一旦有人圖謀不軌,想起兵攻打我的孫子朱允炆,有耿炳文來防守,當保無虞。另外,讓朱元璋十分放心的是,耿炳文這哥們兒擅守不擅攻,他真是有什麽異心,他也攻不下一畝三分地,不足為慮!
反正從歷史的結局來看,老謀深算的朱元璋這一回可是坑了親孫子。
就這樣,時年六十五歲高齡的耿炳文同志毫無爭議地成了明軍平亂的主帥。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耿炳文同志擅長的是防守,不是進攻。而小皇帝朱允炆交給他的任務是平亂,那可是要進攻的呀?耿炳文平亂,似乎還沒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八月,耿炳文率大軍抵達真定(今河北正定),沿滹沱河的南北兩岸分營紮寨,號稱大軍三十萬。據史料記載,當時耿炳文的人馬只有約十三萬。不過即使是十三萬,他的兵力顯然要比燕王朱棣多很多。
耿炳文到達真定之後,並沒有貿然發起進攻。這位老同志知道,燕王朱棣曾兩次掛帥北伐,不是這麽好對付的,還是穩紮穩打,等待其他各路人馬都匯集齊之後再進攻,較為妥當。
於是,耿炳文讓先鋒楊松進駐雄縣,另派徐凱、潘忠二將分別領兵進駐河間和莫州(今河北任丘市)。如此一來,一個在幾何學上最穩定的三角陣形便擺好了。楊松、徐凱、潘忠三將處於三角形的一條邊上,而耿炳文親率的大軍則處於三角形的另一個頂點。
聽說領兵前來的南軍主帥是耿炳文,朱棣可不敢怠慢。畢竟耿炳文可是出了名了老將,自己還沒有出生,這哥們兒就已經打出了名頭。為了穩妥起見,朱棣讓麾下第一猛將張玉率領一支輕騎人馬,前去雄縣、莫州、河間一帶好好偵察一番,看看這位老將有沒有留下什麽破綻。
張玉只比耿炳文小了九歲,經過一番偵察之後,他告訴燕王朱棣一個十分令人吃驚的結論: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張玉對朱棣說,你讓我去找耿炳文的破綻,我可以告訴你,這破綻沒法找,因為在我看來,處處是破綻!雄縣的楊松部、莫州的潘忠部,還有河間徐凱部,都是軍紀不嚴、防守松懈。依我的意見,咱們率先偷襲雄縣的楊松部,其必然向身後的潘忠部求援。
這個時候,咱們可以做兩手準備。如果能迅速攻下雄縣,吃掉楊松部,就立即埋伏在潘忠出兵救援的路上,再打潘忠一個伏擊戰。如果吃不下雄縣,那也不要緊,咱們只需要留少量兵力在雄縣牽制楊松,其餘的主力仍舊去打潘忠的伏擊戰。只要擊敗了潘忠,雄縣的楊松部必然軍心渙散、不戰自潰。
只要擊敗了楊松、潘忠這兩路人馬,南軍士氣必然衰落,咱們趁著士氣正旺,直取真定,將耿炳文這老兒給收拾了!
雖然張玉這話有些狂妄,但其長年處於對北元征戰的第一線,朱棣還是十分信任這位麾下第一王牌的。
於是,偷襲雄縣的計劃就這樣誕生了。而偷襲的時間就在中秋之夜。
張玉的話雖然有些狂妄,但張玉並沒有騙朱棣。果然如張玉所言,楊松的防守確實相當松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的名是“松”字,為了對得起這個名字,故意為之。
中秋之夜,處於對燕王軍隊作戰最前線的先鋒楊松部竟然開起了中秋茶話會。你說這開茶話會,吃吃月餅、賞賞月,頂多再找幾個美女表演表演節目,那也無可厚非,可楊松這哥們兒竟然準許士兵們飲酒。不知楊松這哥們兒是不是蘇軾的忠實粉絲,看到了中秋的圓月,不禁想起了那句千古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這下好了!燕王朱棣告訴他,對於他來說,明月幾時都不會有了!因為今天晚上的月亮,將是他人生之中看到的最後一個月亮。
當張玉親率的敢死隊攀上雄縣城頭之時,楊松的部隊竟然還不知情。因為守城的兵士,不是喝多了,東倒西歪倒在城頭睡著了,便是借著酒勁兒,在城頭嬉鬧呢。
就這樣,張玉為燕王親自設計的第一套方案順利達成。燕王的軍隊是一頓操作猛如虎,順利地攻下了雄縣。
不過在斬殺楊松、全殲雄縣明軍之前,朱棣和張玉還是故意賣了個破綻,他們竟然讓楊松派去莫州向潘忠求援的人馬順利地出了城。
楊松派出的求援小分隊,沖出了雄縣的南門,一路避過燕王軍隊的“圍追堵截”,如有神助地直奔莫州而去。
見求援小分隊已走遠,燕王命麾下軍隊迅速發力,很快便全殲了雄縣的守軍。占領雄縣之後,燕王並沒有更換城頭的明軍旗幟,只留下少量傷兵扮成明軍守城,而他自己則帶著張玉、譚淵、朱能等人迅速去潘忠前來救援的必經之地——月漾橋設伏。
雄縣距莫州約六十裏,楊松派出的求援小分隊也就用了差不多一個時辰的功夫,便見到了莫州的潘忠。
潘忠驚聞雄縣遭襲,也來不及細想,立即點起兵馬,前去救援。潘忠心裏清楚,雄縣若失,他的莫州也不可能守住,救楊松就是救自己。況且他平日裏與楊松的私交也不錯,此時不出手相求,更待何時?
天將發白之際,潘忠的援軍全部通過了月漾橋,早已埋伏在此的燕王軍隊突然殺出。
對於潘忠來說,遭遇伏擊不可怕,可怕的是燕王斷了他的歸路。月漾橋已被燕王的軍隊控制,自己想要走回頭路是不可能了。為今之計,只有迅速向前,去與雄縣的楊松合兵一處。在這個指導思想之下,潘忠號令軍隊跟著他向雄縣方向猛殺。
潘忠能想到的,燕王朱棣都替他想到了。讓潘忠心有不甘的是,直到他被生擒、帶領的援軍全軍覆沒,他也沒有見著雄縣的城頭。
燕王想勸降潘忠,沒想到這哥們兒跟先前的宋忠一樣,拒絕投降,也算對得起自己的名字“忠”字。當然,潘忠的下場跟宋忠一樣,都是被斬首。
連克雄縣、莫州二地之後,燕王麾下將領紛紛建議立即南取河間的徐凱部。
朱棣搖了搖頭,說道:“南取河間倒不是問題,想取徐凱部估計是不可能了。如果我估計得不錯,這哥們兒早溜號了。”
就在朱棣說這話的當晚,一員南軍的將領帶著上百個親兵來降,此人名叫張保,正是先前隨徐凱駐守河間的明軍將領。
張保告訴朱棣,聽聞雄縣、莫州二地已失,徐凱二話沒說,點起兵馬便向西邊的真定移動。張保正是因為看不慣徐凱貪生怕死的舉動,索性帶著親信在半道上開了小差,直接來投降燕王了。
張保還告訴朱棣及眾人一個消息,耿炳文號稱在真定集結大軍三十萬,其實大部分軍隊都還在路上,有的甚至還沒開拔呢,此時的真定頂多只有十萬人馬,在滹沱河沿岸駐紮。因此,張保建議燕王朱棣,立即領兵前去襲擊真定。
眾將聽聞張保此言,也是紛紛附和。真定周邊是一展平陽,耿炳文的十萬人馬不可能都駐紮到真定城中,這沿滹沱河布防也是無奈之舉。
耿炳文的軍隊以步兵居多,而燕王的軍隊因為長年與北元的蒙古騎兵交手,以騎兵居多。騎兵對步兵,那是有天然的優勢。此時,在滹沱河沿岸的平坦地帶,正是有利於發揮燕王軍隊的長處,直接去沖擊耿炳文的大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從武定侯郭英同志的履歷中,咱們可以看出他擔任不了此次北伐的主帥,他沒這個實力。相信咱們能夠看出的問題,朱允炆同志也能看出來。正是因為如此,老將耿炳文便成了此次出征平亂的不二人選。
那麽,我們也不得不介紹一下耿炳文同志。耿炳文生於大元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耿炳文同志一生最光高光的時刻是從大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開始後的約十年時間。
大元至正十七年,耿炳文率軍攻取張士誠的地盤兒長興。耿炳文不僅打敗張士誠的大將趙打虎,繳獲戰船三百餘艘,生擒敵軍守將李福安等人,還順利地攻克了長興。長興地處太湖口,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攻克長興之後,朱元璋任命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守衛長興。此後的近十年時間裏,長興成了張士誠多次謀劃欲攻克的地盤兒。可咱們的耿炳文同志就是穩如老狗,任憑他張士誠調集多少軍隊,就是啃不下長興這塊骨頭。
在《明史》裏面,朱文正被描述成朱元璋麾下最擅長防守的將領。但如果要找一個在防守作戰方面能跟朱文正媲美的人物出來,那非耿炳文莫屬。
既然耿炳文善守,那我們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同志當年是多麽地用心良苦。那麽多開國名將都死在了他的前面,唯獨留下耿炳文。
為什麽要留下耿炳文?
因為這哥們兒擅長防守呀!一旦有人圖謀不軌,想起兵攻打我的孫子朱允炆,有耿炳文來防守,當保無虞。另外,讓朱元璋十分放心的是,耿炳文這哥們兒擅守不擅攻,他真是有什麽異心,他也攻不下一畝三分地,不足為慮!
反正從歷史的結局來看,老謀深算的朱元璋這一回可是坑了親孫子。
就這樣,時年六十五歲高齡的耿炳文同志毫無爭議地成了明軍平亂的主帥。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耿炳文同志擅長的是防守,不是進攻。而小皇帝朱允炆交給他的任務是平亂,那可是要進攻的呀?耿炳文平亂,似乎還沒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八月,耿炳文率大軍抵達真定(今河北正定),沿滹沱河的南北兩岸分營紮寨,號稱大軍三十萬。據史料記載,當時耿炳文的人馬只有約十三萬。不過即使是十三萬,他的兵力顯然要比燕王朱棣多很多。
耿炳文到達真定之後,並沒有貿然發起進攻。這位老同志知道,燕王朱棣曾兩次掛帥北伐,不是這麽好對付的,還是穩紮穩打,等待其他各路人馬都匯集齊之後再進攻,較為妥當。
於是,耿炳文讓先鋒楊松進駐雄縣,另派徐凱、潘忠二將分別領兵進駐河間和莫州(今河北任丘市)。如此一來,一個在幾何學上最穩定的三角陣形便擺好了。楊松、徐凱、潘忠三將處於三角形的一條邊上,而耿炳文親率的大軍則處於三角形的另一個頂點。
聽說領兵前來的南軍主帥是耿炳文,朱棣可不敢怠慢。畢竟耿炳文可是出了名了老將,自己還沒有出生,這哥們兒就已經打出了名頭。為了穩妥起見,朱棣讓麾下第一猛將張玉率領一支輕騎人馬,前去雄縣、莫州、河間一帶好好偵察一番,看看這位老將有沒有留下什麽破綻。
張玉只比耿炳文小了九歲,經過一番偵察之後,他告訴燕王朱棣一個十分令人吃驚的結論: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張玉對朱棣說,你讓我去找耿炳文的破綻,我可以告訴你,這破綻沒法找,因為在我看來,處處是破綻!雄縣的楊松部、莫州的潘忠部,還有河間徐凱部,都是軍紀不嚴、防守松懈。依我的意見,咱們率先偷襲雄縣的楊松部,其必然向身後的潘忠部求援。
這個時候,咱們可以做兩手準備。如果能迅速攻下雄縣,吃掉楊松部,就立即埋伏在潘忠出兵救援的路上,再打潘忠一個伏擊戰。如果吃不下雄縣,那也不要緊,咱們只需要留少量兵力在雄縣牽制楊松,其餘的主力仍舊去打潘忠的伏擊戰。只要擊敗了潘忠,雄縣的楊松部必然軍心渙散、不戰自潰。
只要擊敗了楊松、潘忠這兩路人馬,南軍士氣必然衰落,咱們趁著士氣正旺,直取真定,將耿炳文這老兒給收拾了!
雖然張玉這話有些狂妄,但其長年處於對北元征戰的第一線,朱棣還是十分信任這位麾下第一王牌的。
於是,偷襲雄縣的計劃就這樣誕生了。而偷襲的時間就在中秋之夜。
張玉的話雖然有些狂妄,但張玉並沒有騙朱棣。果然如張玉所言,楊松的防守確實相當松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的名是“松”字,為了對得起這個名字,故意為之。
中秋之夜,處於對燕王軍隊作戰最前線的先鋒楊松部竟然開起了中秋茶話會。你說這開茶話會,吃吃月餅、賞賞月,頂多再找幾個美女表演表演節目,那也無可厚非,可楊松這哥們兒竟然準許士兵們飲酒。不知楊松這哥們兒是不是蘇軾的忠實粉絲,看到了中秋的圓月,不禁想起了那句千古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這下好了!燕王朱棣告訴他,對於他來說,明月幾時都不會有了!因為今天晚上的月亮,將是他人生之中看到的最後一個月亮。
當張玉親率的敢死隊攀上雄縣城頭之時,楊松的部隊竟然還不知情。因為守城的兵士,不是喝多了,東倒西歪倒在城頭睡著了,便是借著酒勁兒,在城頭嬉鬧呢。
就這樣,張玉為燕王親自設計的第一套方案順利達成。燕王的軍隊是一頓操作猛如虎,順利地攻下了雄縣。
不過在斬殺楊松、全殲雄縣明軍之前,朱棣和張玉還是故意賣了個破綻,他們竟然讓楊松派去莫州向潘忠求援的人馬順利地出了城。
楊松派出的求援小分隊,沖出了雄縣的南門,一路避過燕王軍隊的“圍追堵截”,如有神助地直奔莫州而去。
見求援小分隊已走遠,燕王命麾下軍隊迅速發力,很快便全殲了雄縣的守軍。占領雄縣之後,燕王並沒有更換城頭的明軍旗幟,只留下少量傷兵扮成明軍守城,而他自己則帶著張玉、譚淵、朱能等人迅速去潘忠前來救援的必經之地——月漾橋設伏。
雄縣距莫州約六十裏,楊松派出的求援小分隊也就用了差不多一個時辰的功夫,便見到了莫州的潘忠。
潘忠驚聞雄縣遭襲,也來不及細想,立即點起兵馬,前去救援。潘忠心裏清楚,雄縣若失,他的莫州也不可能守住,救楊松就是救自己。況且他平日裏與楊松的私交也不錯,此時不出手相求,更待何時?
天將發白之際,潘忠的援軍全部通過了月漾橋,早已埋伏在此的燕王軍隊突然殺出。
對於潘忠來說,遭遇伏擊不可怕,可怕的是燕王斷了他的歸路。月漾橋已被燕王的軍隊控制,自己想要走回頭路是不可能了。為今之計,只有迅速向前,去與雄縣的楊松合兵一處。在這個指導思想之下,潘忠號令軍隊跟著他向雄縣方向猛殺。
潘忠能想到的,燕王朱棣都替他想到了。讓潘忠心有不甘的是,直到他被生擒、帶領的援軍全軍覆沒,他也沒有見著雄縣的城頭。
燕王想勸降潘忠,沒想到這哥們兒跟先前的宋忠一樣,拒絕投降,也算對得起自己的名字“忠”字。當然,潘忠的下場跟宋忠一樣,都是被斬首。
連克雄縣、莫州二地之後,燕王麾下將領紛紛建議立即南取河間的徐凱部。
朱棣搖了搖頭,說道:“南取河間倒不是問題,想取徐凱部估計是不可能了。如果我估計得不錯,這哥們兒早溜號了。”
就在朱棣說這話的當晚,一員南軍的將領帶著上百個親兵來降,此人名叫張保,正是先前隨徐凱駐守河間的明軍將領。
張保告訴朱棣,聽聞雄縣、莫州二地已失,徐凱二話沒說,點起兵馬便向西邊的真定移動。張保正是因為看不慣徐凱貪生怕死的舉動,索性帶著親信在半道上開了小差,直接來投降燕王了。
張保還告訴朱棣及眾人一個消息,耿炳文號稱在真定集結大軍三十萬,其實大部分軍隊都還在路上,有的甚至還沒開拔呢,此時的真定頂多只有十萬人馬,在滹沱河沿岸駐紮。因此,張保建議燕王朱棣,立即領兵前去襲擊真定。
眾將聽聞張保此言,也是紛紛附和。真定周邊是一展平陽,耿炳文的十萬人馬不可能都駐紮到真定城中,這沿滹沱河布防也是無奈之舉。
耿炳文的軍隊以步兵居多,而燕王的軍隊因為長年與北元的蒙古騎兵交手,以騎兵居多。騎兵對步兵,那是有天然的優勢。此時,在滹沱河沿岸的平坦地帶,正是有利於發揮燕王軍隊的長處,直接去沖擊耿炳文的大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