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推算國運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百六十二章 推算國運
將汪耀南叫進來之後,我先是給汪耀南好好介紹了一下馬悅。汪耀南聽說馬悅是位風水學高手,也是立即起身給他打拱作揖。
一番客氣之後,我讓馬悅將龍頭是南龍上最重要的風水寶地一事告之了汪耀南。
汪耀南聽說龍頭是塊風水寶地,也是哈哈大笑。他還不停地向我顯擺道:“胡大哥,怎麽樣?我就說這龍頭是塊好地方吧?”
與眾人將去龍頭建海港之事捋清楚之後,九月二十二日,汪耀南帶著兩個小跟班登上了前往松江府的船只。因為他要去調沈大哥那兩艘大船來應天,一是要帶上咱們這麽多人,二是要順便帶上咱聯絡點那些屯集已久的物資。
九月二十五日晚,我帶上馬悅去專程拜訪了劉伯溫。好久不見劉伯溫,明顯感覺劉伯溫蒼老了許多。其實,當時的劉伯溫也才剛滿六十歲。
劉伯溫請我和馬悅在書房坐下之後,不待我發問,便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常遇春墓前的石象生想更換是不可能了!
雖然我早已有了這個心理準備,但這話從劉伯溫口中親口說出來,我也是一番搖頭嘆息。
劉伯溫見我這番模樣,反而安慰我,有些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不要太過於強求了……
我也明白劉伯溫這話說得在理,便立即岔開話題。我問劉伯溫,為什麽突然要向朱元璋辭官?
劉伯溫無奈地笑了笑,說道:“眼下天下大局已定,皇上已不需要我這把老骨頭咯!”
對於劉伯溫這個說法,我內心是完全讚同的。眼下,雖然邊陲之地仍有元軍殘餘,但已不成氣候,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算是基本穩固了。
到了這個時候,像劉伯溫這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的能人在朝中占據要職,始終對朱元璋是一個威脅。
話說在前一年(洪武三年)年底的大封功臣的盛大慶典中,朱元璋讓劉伯溫草擬了大封開國功臣的詳細方案。
按照劉伯溫的初衷,他制定了六公三十侯的方案,三十六人得封,正好印對了三十六天罡之說。後來,劉伯溫經過反覆斟酌,從三十侯中提溜出兩個人來,降為二伯。最終呈報給朱元璋的方案便是六公二十八侯二伯。
這由侯爵降為伯爵的二人便是劉伯溫自己和他的好友汪廣洋。
劉伯溫如此做,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其一,自己與好友汪廣洋同為浙東集團的領軍人物,自降一格,可以顯得自己較謙虛。
其二,他與汪廣洋二人只封伯爵,也是向世人表示,更是向朱元璋表示,他們浙東集團的人並無太大野心。
其三,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劉伯溫要以此來試探朱元璋。三十六天罡,“三十”和“六”排列起來,顯得更加順當,也就是六公三十侯更加合理。
而現在劉伯溫故意整出這麽一個“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的奇葩方案,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這個方案怎麽看都有些不順眼。
而以朱元璋之睿智,這麽簡單的問題怎麽會看不出來?
如果朱元璋指出這個方案的不合理之處,主動提出要將劉伯溫、汪廣洋二人並入侯爵,那說明朱元璋還是真心感念劉伯溫、汪廣洋二人昔日的功勞。當然,就算朱元璋屆時提出劉伯溫、汪廣洋二人應該並入侯爵,劉伯溫肯定也得先“推辭”一番,然後再“謝主龍恩”。
假如朱元璋根本就不提這茬事兒,或者雖然提及,但劉伯溫稍一“推辭”,朱元璋便沒有下文了,那說明什麽?
那說明朱元璋根本就不再信任劉伯溫了,或者說他不再想讓劉伯溫占據高位了……
當劉伯溫將這個“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的方案呈報給朱元璋之後,讓劉伯溫感到心寒的是,朱元璋沒有任何表示,這讓劉伯溫早就精心準備好的一番“推辭”之言,根本就沒有機會開口。
大封開國功臣盛典的那一天,劉伯溫成了所有冊封開國功臣的人員中最失落的那一個。但是,他還不得不強作歡顏……
從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年底開始,也就是劉伯溫被冊封為誠意伯之後不久,劉伯溫便開始隔三岔五地開始“生病”了。
在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年初,朱元璋與劉伯溫的一次對話之中,劉伯溫巧妙地將話題引向了王公大臣死後墓前石象生的安放問題上。
讓劉伯溫再次失望的是,朱元璋堅決表示,這個石象生的安放必須形成一項制度,什麽級別的官員死後安放什麽石象生,必須有統一的規定,由禮部盡快拿出詳盡的方案。
如果有人擅自更改,或者不按統一的規定安放,一律按犯上越制論處……
聽劉伯溫說了這些,我也明白了劉伯溫內心的苦衷。當初來應天,是懷揣著幹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業的夢想而來的;現在,這一切已經實現了,或許落葉歸根是最好的結局了……
我便問劉伯溫,準備什麽時候動身回老家青田。
劉伯溫聽我如此一問,只好搖了搖頭告訴我,朱元璋只是答應讓他辭官歸鄉,但並未答應讓他就此回鄉養老。朱元璋的說法是,劉伯溫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正所謂“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朱元璋只是給劉伯溫放了一年的假,讓其回鄉祭祭祖、會會友什麽的。一年之後,還得回應天居住。
至於回到應天之後,劉伯溫可以賦閑在家,但時不時還得幫朱元璋出出謀、劃劃策什麽的。
聽劉伯溫如此一說,我算是明白了,朱元璋這是對劉伯溫極大的不放心呀!雖然他不想再重用此人了,但也不想此人從此離開他的視線。畢竟劉伯溫的能力實在是太恐怖了,他能助朱元璋奪取天下,說不定也能助別人推翻朱元璋的大明呀……
既然是這樣,我只好寬慰劉伯溫,好歹也有一年的時間。好久未回鄉了,回去會會老友、散散心也是好的。
誰知劉伯溫又是搖了搖頭,說道:“我原本也以為即刻就可以啟程了,誰知聖上又給我出了道難題呀!”
聽聞朱元璋又給劉伯溫出了個難題,我只好細問其由。原來就在劉伯溫收拾好行裝,準備啟程之時,朱元璋突然派人傳來口諭,說是劉伯溫精通周易,想讓劉伯溫在回鄉之前先入宮一趟,替大明王朝算一算國運。
一聽是這事兒,我心中暗罵:這狗日的也太會坑人了吧!劉伯溫精通周易不假,難道還真能預知未來不成?這分明就是不想讓劉伯溫回鄉,故意出難題,刁難人嘛!
看劉伯溫一副哀聲嘆氣的模樣,我心中生起一股怒火。我問劉伯溫,那準備怎麽辦呢?你這精通天文地理,又通曉易經,能不能算出大明的國運來呢?
劉伯溫搖了搖頭,說道:“這國運豈是隨便就能算得出來的?這幾天,我也參照《推背圖》,推演過《周易》多次,始終只能得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卦象。難啊!”
聽劉伯溫提起這《推背圖》,我便說道:“這《推背圖》不是號稱預言神書嗎?以你的才學,也無法參透其中奧秘?”
劉伯溫笑了笑道:“這《推背圖》的確有其神奇的地方,但如果仔細體味,便會發現,這書中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情描繪得很具體,但對未來的事情往往是模棱兩可。真要解釋起來,往往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不同的解釋方法……”
劉伯溫這麽一說,讓我這個無神論者聽了還是十分受用的。什麽洞曉天機、什麽預知未來,往往都是編造一些故作神秘、晦澀難懂的只言片語,不管將來發生什麽事,都是可以往這上面牽強附會一番的。
想到這些,我便笑道:“那這還不簡單麽?你跟當今聖上推算這大明國運之時,也多多用這些模棱兩可之言,說得越是晦澀越好,應付一下不就行了唄?”
劉伯溫擡頭看了看我,苦笑道:“這個方法我當然是想到過,就算是說些阿諛之言,說咱大明江山萬萬年,又有什麽打緊的?但怕就怕皇上會讓人將我推算的大明國運給記錄下來,留給後世去驗證。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劉伯溫一生自負,可不想百年之後,後人指著我當年推算的大明國運,說我劉伯溫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大騙子。我劉伯溫雖不求名垂千古,但我也不想遺臭萬年呀……”
聽劉伯溫這麽一說,我倒是能體會他的心情。這古時候的讀書人,可是相當註重名聲的。
想到了這些,我突然擡頭說道:“劉兄,如果我預測一下未來發生的事,你相信嗎?你敢把我預測的這些事,編入你為當今聖上推算的大明國運之中嗎?”
此言一出,劉伯溫立即是瞪大雙眼看著我。四目相對,許久的沈默……
最終,打破沈默的還是劉伯溫。他突然朝我一拱手道:“胡老弟,自從我第一次遇見你,就覺得你絕非尋常人。算起來,你我相識也是十多年了。仔細回想起來,這些年來你每每斷言之事,似乎都會應驗。我相信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將汪耀南叫進來之後,我先是給汪耀南好好介紹了一下馬悅。汪耀南聽說馬悅是位風水學高手,也是立即起身給他打拱作揖。
一番客氣之後,我讓馬悅將龍頭是南龍上最重要的風水寶地一事告之了汪耀南。
汪耀南聽說龍頭是塊風水寶地,也是哈哈大笑。他還不停地向我顯擺道:“胡大哥,怎麽樣?我就說這龍頭是塊好地方吧?”
與眾人將去龍頭建海港之事捋清楚之後,九月二十二日,汪耀南帶著兩個小跟班登上了前往松江府的船只。因為他要去調沈大哥那兩艘大船來應天,一是要帶上咱們這麽多人,二是要順便帶上咱聯絡點那些屯集已久的物資。
九月二十五日晚,我帶上馬悅去專程拜訪了劉伯溫。好久不見劉伯溫,明顯感覺劉伯溫蒼老了許多。其實,當時的劉伯溫也才剛滿六十歲。
劉伯溫請我和馬悅在書房坐下之後,不待我發問,便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常遇春墓前的石象生想更換是不可能了!
雖然我早已有了這個心理準備,但這話從劉伯溫口中親口說出來,我也是一番搖頭嘆息。
劉伯溫見我這番模樣,反而安慰我,有些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不要太過於強求了……
我也明白劉伯溫這話說得在理,便立即岔開話題。我問劉伯溫,為什麽突然要向朱元璋辭官?
劉伯溫無奈地笑了笑,說道:“眼下天下大局已定,皇上已不需要我這把老骨頭咯!”
對於劉伯溫這個說法,我內心是完全讚同的。眼下,雖然邊陲之地仍有元軍殘餘,但已不成氣候,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算是基本穩固了。
到了這個時候,像劉伯溫這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的能人在朝中占據要職,始終對朱元璋是一個威脅。
話說在前一年(洪武三年)年底的大封功臣的盛大慶典中,朱元璋讓劉伯溫草擬了大封開國功臣的詳細方案。
按照劉伯溫的初衷,他制定了六公三十侯的方案,三十六人得封,正好印對了三十六天罡之說。後來,劉伯溫經過反覆斟酌,從三十侯中提溜出兩個人來,降為二伯。最終呈報給朱元璋的方案便是六公二十八侯二伯。
這由侯爵降為伯爵的二人便是劉伯溫自己和他的好友汪廣洋。
劉伯溫如此做,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其一,自己與好友汪廣洋同為浙東集團的領軍人物,自降一格,可以顯得自己較謙虛。
其二,他與汪廣洋二人只封伯爵,也是向世人表示,更是向朱元璋表示,他們浙東集團的人並無太大野心。
其三,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劉伯溫要以此來試探朱元璋。三十六天罡,“三十”和“六”排列起來,顯得更加順當,也就是六公三十侯更加合理。
而現在劉伯溫故意整出這麽一個“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的奇葩方案,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這個方案怎麽看都有些不順眼。
而以朱元璋之睿智,這麽簡單的問題怎麽會看不出來?
如果朱元璋指出這個方案的不合理之處,主動提出要將劉伯溫、汪廣洋二人並入侯爵,那說明朱元璋還是真心感念劉伯溫、汪廣洋二人昔日的功勞。當然,就算朱元璋屆時提出劉伯溫、汪廣洋二人應該並入侯爵,劉伯溫肯定也得先“推辭”一番,然後再“謝主龍恩”。
假如朱元璋根本就不提這茬事兒,或者雖然提及,但劉伯溫稍一“推辭”,朱元璋便沒有下文了,那說明什麽?
那說明朱元璋根本就不再信任劉伯溫了,或者說他不再想讓劉伯溫占據高位了……
當劉伯溫將這個“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的方案呈報給朱元璋之後,讓劉伯溫感到心寒的是,朱元璋沒有任何表示,這讓劉伯溫早就精心準備好的一番“推辭”之言,根本就沒有機會開口。
大封開國功臣盛典的那一天,劉伯溫成了所有冊封開國功臣的人員中最失落的那一個。但是,他還不得不強作歡顏……
從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年底開始,也就是劉伯溫被冊封為誠意伯之後不久,劉伯溫便開始隔三岔五地開始“生病”了。
在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年初,朱元璋與劉伯溫的一次對話之中,劉伯溫巧妙地將話題引向了王公大臣死後墓前石象生的安放問題上。
讓劉伯溫再次失望的是,朱元璋堅決表示,這個石象生的安放必須形成一項制度,什麽級別的官員死後安放什麽石象生,必須有統一的規定,由禮部盡快拿出詳盡的方案。
如果有人擅自更改,或者不按統一的規定安放,一律按犯上越制論處……
聽劉伯溫說了這些,我也明白了劉伯溫內心的苦衷。當初來應天,是懷揣著幹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業的夢想而來的;現在,這一切已經實現了,或許落葉歸根是最好的結局了……
我便問劉伯溫,準備什麽時候動身回老家青田。
劉伯溫聽我如此一問,只好搖了搖頭告訴我,朱元璋只是答應讓他辭官歸鄉,但並未答應讓他就此回鄉養老。朱元璋的說法是,劉伯溫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正所謂“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朱元璋只是給劉伯溫放了一年的假,讓其回鄉祭祭祖、會會友什麽的。一年之後,還得回應天居住。
至於回到應天之後,劉伯溫可以賦閑在家,但時不時還得幫朱元璋出出謀、劃劃策什麽的。
聽劉伯溫如此一說,我算是明白了,朱元璋這是對劉伯溫極大的不放心呀!雖然他不想再重用此人了,但也不想此人從此離開他的視線。畢竟劉伯溫的能力實在是太恐怖了,他能助朱元璋奪取天下,說不定也能助別人推翻朱元璋的大明呀……
既然是這樣,我只好寬慰劉伯溫,好歹也有一年的時間。好久未回鄉了,回去會會老友、散散心也是好的。
誰知劉伯溫又是搖了搖頭,說道:“我原本也以為即刻就可以啟程了,誰知聖上又給我出了道難題呀!”
聽聞朱元璋又給劉伯溫出了個難題,我只好細問其由。原來就在劉伯溫收拾好行裝,準備啟程之時,朱元璋突然派人傳來口諭,說是劉伯溫精通周易,想讓劉伯溫在回鄉之前先入宮一趟,替大明王朝算一算國運。
一聽是這事兒,我心中暗罵:這狗日的也太會坑人了吧!劉伯溫精通周易不假,難道還真能預知未來不成?這分明就是不想讓劉伯溫回鄉,故意出難題,刁難人嘛!
看劉伯溫一副哀聲嘆氣的模樣,我心中生起一股怒火。我問劉伯溫,那準備怎麽辦呢?你這精通天文地理,又通曉易經,能不能算出大明的國運來呢?
劉伯溫搖了搖頭,說道:“這國運豈是隨便就能算得出來的?這幾天,我也參照《推背圖》,推演過《周易》多次,始終只能得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卦象。難啊!”
聽劉伯溫提起這《推背圖》,我便說道:“這《推背圖》不是號稱預言神書嗎?以你的才學,也無法參透其中奧秘?”
劉伯溫笑了笑道:“這《推背圖》的確有其神奇的地方,但如果仔細體味,便會發現,這書中對已經發生的歷史事情描繪得很具體,但對未來的事情往往是模棱兩可。真要解釋起來,往往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不同的解釋方法……”
劉伯溫這麽一說,讓我這個無神論者聽了還是十分受用的。什麽洞曉天機、什麽預知未來,往往都是編造一些故作神秘、晦澀難懂的只言片語,不管將來發生什麽事,都是可以往這上面牽強附會一番的。
想到這些,我便笑道:“那這還不簡單麽?你跟當今聖上推算這大明國運之時,也多多用這些模棱兩可之言,說得越是晦澀越好,應付一下不就行了唄?”
劉伯溫擡頭看了看我,苦笑道:“這個方法我當然是想到過,就算是說些阿諛之言,說咱大明江山萬萬年,又有什麽打緊的?但怕就怕皇上會讓人將我推算的大明國運給記錄下來,留給後世去驗證。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劉伯溫一生自負,可不想百年之後,後人指著我當年推算的大明國運,說我劉伯溫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大騙子。我劉伯溫雖不求名垂千古,但我也不想遺臭萬年呀……”
聽劉伯溫這麽一說,我倒是能體會他的心情。這古時候的讀書人,可是相當註重名聲的。
想到了這些,我突然擡頭說道:“劉兄,如果我預測一下未來發生的事,你相信嗎?你敢把我預測的這些事,編入你為當今聖上推算的大明國運之中嗎?”
此言一出,劉伯溫立即是瞪大雙眼看著我。四目相對,許久的沈默……
最終,打破沈默的還是劉伯溫。他突然朝我一拱手道:“胡老弟,自從我第一次遇見你,就覺得你絕非尋常人。算起來,你我相識也是十多年了。仔細回想起來,這些年來你每每斷言之事,似乎都會應驗。我相信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