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給劉伯溫“挖坑”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
書房裏李善長、胡惟庸、李存義似乎已經恭候多時了。難道李善長已經猜到我來找他是為了秦淮河覆工之事?不然,怎麽胡惟庸、李存義這兩個當事人也在場?如果說只是巧合,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嘿嘿!這李善長也快成我肚子裏的蛔蟲了!
既然這三人都在場,我也就不過多地繞彎子了。我先是恭喜吳國公大人擊敗了來犯的漢軍,接下來當然就提起了秦淮河治理的覆工之事。
說到這事兒,李善長也是來了精神。他告訴我,今天就是我不來找他說這事兒,他也會找我說這事兒。
眼下,應天危機已解,吳國公大人正在催促著他迅速恢覆戰前應天城內的各項事宜呢!那這秦淮河治理的事宜自然也就在應當迅速恢覆之列。
既然雙方對於這事兒都是有些迫不及待,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李善長、胡惟庸、李存義三人先後表示,他們會立即讓那幾位老板帶人來覆工。至於這覆工有什麽需要他們幫著協調的事情,可以盡管找他們。
有了李善長他們這番話,我也就放心了。同時,我也告之李善長他們,我近日準備回錐子山處理一些事宜。估計這次回錐子山需要一些時日,如果有什麽事情,可以直接找咱們應天聯絡點的鄭有功。即使是有他處理不了的事情,他也會即時派人去錐子山通知我的。
接下來,李善長又給我介紹了一下西線的最新戰況。東線的張士誠似乎也要準備找事了,不過有徐達在,沒什麽好擔心的。
從李府回來,我就籌備著第二天去請朱升老爺子和劉伯溫到我府上吃晚飯的事兒。
因為此去錐子山,得好幾個月。我走後的一些事情,我也得跟他們二位做一些溝通。
第二天晚上,朱老爺子和朱同,還有劉伯溫是如約而至。
酒過三巡之後,咱們四人就又開始議論時政了。
說著說著,劉伯溫忽然又提起當初我瞎編的那句偈語“大哉乾元,傳世百年。誰可代之,明珠當先。”來了。
劉伯溫再次鄭重地問我,這“明珠”二字中的“珠”字是不是就代表著朱元璋的“朱”字?那這“明”字又作何解?
我本想又打個太極,來個“天機不可洩漏”雲雲,給唬弄過去,可朱老爺子父子這會兒也借著酒勁兒,非讓我把這事兒給說清楚。
在場這三人,一個是老丈人,一個是小舅子,還有一個是好兄弟。在他們那渴求的眼神下,加上我又喝了點兒酒,便決定再次點撥他們一下。
我反問他們三人,當今天下,論領兵作戰、駕馭下屬、治理民政的綜合能力,他們還見過誰比朱元璋更強嗎?
我這一問,三人都是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他們三個都是聰明人,我這一問,也就是給他們傳達了很明確的意思,此“朱”就是彼“珠”嘛!
借著酒勁兒,朱同這小子又補了一句,那這“明”字又作何解呢?
我抿了一口酒,看了看朱升老爺子和劉伯溫。只見二人還是直楞楞地看著我,在等我的答案呢!
我笑著道:“二位吳國公府上的高參,你們敢不敢賭一把,去慫恿朱元璋稱帝呢?這國號就定為‘大明’怎麽樣?”
嘿嘿!我這話一出,他們三人都是為之變色。
朱老爺子首先說道:“當初我可是提出了‘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而且吳國公大人對這個方針也是十分滿意。這兩年來,幾乎都是按照這個方針來行事。此時,我忽然改口勸他稱帝,似乎是自相矛盾呀!”
我點了點頭,這勸朱元璋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明”的意見還真不能由朱升老爺子提出來。我便轉頭瞧了瞧劉伯溫。
劉伯溫深吸了一口氣,說道:“當初在應天之戰未開打之前,我都敢說那番議和之人都該殺的話,這話我沒什麽不敢說的。只是,只是……”
我見劉伯溫欲言又止的樣子,便追問道:“只是什麽?今天在場的都不是外人,劉大哥有話但講無妨。”
劉伯溫告訴我們,他是有兩個擔心。
這其一,他如果說出勸朱元璋稱帝之言,這就與朱老爺子先前提出的九字方針相違背。他怕朱升老爺子多心,認為這是在針對他。或者說他有取代朱老爺子成為朱元璋身邊第一謀士之位的嫌疑。
這其二,朱元璋既然十分信賴朱升老爺子提出的九字方針,並且這兩年都是按照這個方針來行事。現在勸他稱帝,估計收效甚微,很難得到他的同意。
我笑著告訴劉伯溫,這第一點他是多慮了。朱老爺子是我岳父,而且今天我是當著他的面說出這話,自然就不會因為劉伯溫的勸進之言對他有看法了。
我說完這話,朱升老爺子也是沖劉伯溫點點頭,表示支持我的說法。同時,朱升老爺子也表示,吳國公大人遲早是要稱王的,他那個九字方針以後肯定也得跟著改變的。
朱升老爺子把這番話說開之後,劉伯溫明顯是少了些顧慮。但他還是擔心眼下朱元璋不會急著稱帝,勸進這些言論是不是會引起他的反感。
我笑著告訴劉伯溫,他這次勸朱元璋稱帝,並將國號定為“大明”,朱元璋肯定不會同意。
劉伯溫聽我如此一說,十分詫異地問我道:“胡兄,你這是什麽意思?你都估摸著吳國公大人不會答應這事兒,你還如此慫恿我。你這不是故意挖坑給我跳嗎?”
我笑著說道:“從名義上來講,眼下咱吳國公大人歸龍鳳政權領導。但實質上,咱吳國公大人是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也有自己的地盤兒。
吳國公大人要想從龍鳳政權獨立出來,也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但在沒有足夠的聲望之前,或者說在沒有人反覆勸他獨立出來之前,他肯定是不會自己主動提出來要稱王稱帝的。
但是在他最終下定決心獨立出來之前,這些反覆勸說他獨立之人,肯定會被他視為心腹。
另外,這事兒大家其實也都是心知肚明,只要有人起了頭,肯定會有人跟著支持獨立的意見。
當然,吳國公大人最先聽到了這些勸進之言,肯定在嘴上是極力反對的。甚至這最先勸進之人,還有可能遭到吳國公大人的責罰的。
不過,我可以肯定,即使吳國公大人要責罰這些勸進之人,必然也是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因為在吳國公大人的內心深處,必定會十分感激這些勸進之人的。”
話說到了這裏,以劉伯溫的聰明睿智,自然是明白了一切。
就在我與朱老爺子父子、劉伯溫邊喝酒、邊謀劃未來之際,此時的朱元璋也正在思謀著下一步的人事變動。
從應天之戰之前開始,朱元璋就有了提拔朱文正之心。現在,應天之戰不僅是勝了,而且是勝得幹脆利落。他便開始琢磨著如何提拔朱文正這小子了。
經過這次應天事件之後,朱元璋認為還是血緣關系更加靠得住。只是眼下自己的兒子都還小,目前只好指望朱文正這個親侄子和李文忠這個親外甥了。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朱文正跟常遇春走得近,也跟著他學了些東西,行軍作戰有股狠勁兒。以後最好讓他主外,爭取經過幾年的歷練,讓他攢取一些政治資本,然後逐步將他提拔成大都督,讓他節制在外的諸軍。
而李文忠心思縝密,最好讓他主內。以後這親衛隊、拱衛隊、禁軍什麽的,都由他來指揮。
既然有了這番想法,朱元璋決定要先跟李文忠先談一談。
為什麽要跟李文忠談,而不是跟朱文正談呢?
因為朱文正這小子本就一天到晚想著去外面領兵作戰,因此這事兒根本無需多言。
而李文忠就不一樣了,眼下他在外面領兵作戰,搞得也是有模有樣,一下子讓他回來主內,怕他心中有些什麽想法。如果能將他的思想工作做通,那便是再好不過了。
就這樣,一場舅舅與外甥之間的談話就開始了。
朱元璋跟外甥也不繞彎子,他直接問李文忠:“你覺得是在外領兵作戰,為我開疆拓土重要?還是替我守住應天,給我一個穩固的大本營重要?”
李文忠可沒料到舅舅突然問他這麽一個問題,他還真不知如何作答。
朱元璋見這個外甥不作聲,就笑瞇瞇地盯著他。朱元璋想著,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看看這個外甥的臨場應變能力。
李文忠一時結巴,見舅舅就這麽笑瞇瞇地看著自己,是非得自己說出個所以然來,只好硬著頭皮回答這個問題。
李文忠告訴朱元璋,要說這兩個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就是一個普通人,那穩固後方必定是更加重要一些。畢竟後方不穩,一出亂子,那就十分危險了。前方攻下再多的地盤兒也就成了徒勞。
但是舅舅不一樣,舅舅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不會甘心一輩子偏安於應天一隅。那麽對於舅舅來說,這兩個方面自然是同樣重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書房裏李善長、胡惟庸、李存義似乎已經恭候多時了。難道李善長已經猜到我來找他是為了秦淮河覆工之事?不然,怎麽胡惟庸、李存義這兩個當事人也在場?如果說只是巧合,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嘿嘿!這李善長也快成我肚子裏的蛔蟲了!
既然這三人都在場,我也就不過多地繞彎子了。我先是恭喜吳國公大人擊敗了來犯的漢軍,接下來當然就提起了秦淮河治理的覆工之事。
說到這事兒,李善長也是來了精神。他告訴我,今天就是我不來找他說這事兒,他也會找我說這事兒。
眼下,應天危機已解,吳國公大人正在催促著他迅速恢覆戰前應天城內的各項事宜呢!那這秦淮河治理的事宜自然也就在應當迅速恢覆之列。
既然雙方對於這事兒都是有些迫不及待,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李善長、胡惟庸、李存義三人先後表示,他們會立即讓那幾位老板帶人來覆工。至於這覆工有什麽需要他們幫著協調的事情,可以盡管找他們。
有了李善長他們這番話,我也就放心了。同時,我也告之李善長他們,我近日準備回錐子山處理一些事宜。估計這次回錐子山需要一些時日,如果有什麽事情,可以直接找咱們應天聯絡點的鄭有功。即使是有他處理不了的事情,他也會即時派人去錐子山通知我的。
接下來,李善長又給我介紹了一下西線的最新戰況。東線的張士誠似乎也要準備找事了,不過有徐達在,沒什麽好擔心的。
從李府回來,我就籌備著第二天去請朱升老爺子和劉伯溫到我府上吃晚飯的事兒。
因為此去錐子山,得好幾個月。我走後的一些事情,我也得跟他們二位做一些溝通。
第二天晚上,朱老爺子和朱同,還有劉伯溫是如約而至。
酒過三巡之後,咱們四人就又開始議論時政了。
說著說著,劉伯溫忽然又提起當初我瞎編的那句偈語“大哉乾元,傳世百年。誰可代之,明珠當先。”來了。
劉伯溫再次鄭重地問我,這“明珠”二字中的“珠”字是不是就代表著朱元璋的“朱”字?那這“明”字又作何解?
我本想又打個太極,來個“天機不可洩漏”雲雲,給唬弄過去,可朱老爺子父子這會兒也借著酒勁兒,非讓我把這事兒給說清楚。
在場這三人,一個是老丈人,一個是小舅子,還有一個是好兄弟。在他們那渴求的眼神下,加上我又喝了點兒酒,便決定再次點撥他們一下。
我反問他們三人,當今天下,論領兵作戰、駕馭下屬、治理民政的綜合能力,他們還見過誰比朱元璋更強嗎?
我這一問,三人都是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他們三個都是聰明人,我這一問,也就是給他們傳達了很明確的意思,此“朱”就是彼“珠”嘛!
借著酒勁兒,朱同這小子又補了一句,那這“明”字又作何解呢?
我抿了一口酒,看了看朱升老爺子和劉伯溫。只見二人還是直楞楞地看著我,在等我的答案呢!
我笑著道:“二位吳國公府上的高參,你們敢不敢賭一把,去慫恿朱元璋稱帝呢?這國號就定為‘大明’怎麽樣?”
嘿嘿!我這話一出,他們三人都是為之變色。
朱老爺子首先說道:“當初我可是提出了‘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而且吳國公大人對這個方針也是十分滿意。這兩年來,幾乎都是按照這個方針來行事。此時,我忽然改口勸他稱帝,似乎是自相矛盾呀!”
我點了點頭,這勸朱元璋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明”的意見還真不能由朱升老爺子提出來。我便轉頭瞧了瞧劉伯溫。
劉伯溫深吸了一口氣,說道:“當初在應天之戰未開打之前,我都敢說那番議和之人都該殺的話,這話我沒什麽不敢說的。只是,只是……”
我見劉伯溫欲言又止的樣子,便追問道:“只是什麽?今天在場的都不是外人,劉大哥有話但講無妨。”
劉伯溫告訴我們,他是有兩個擔心。
這其一,他如果說出勸朱元璋稱帝之言,這就與朱老爺子先前提出的九字方針相違背。他怕朱升老爺子多心,認為這是在針對他。或者說他有取代朱老爺子成為朱元璋身邊第一謀士之位的嫌疑。
這其二,朱元璋既然十分信賴朱升老爺子提出的九字方針,並且這兩年都是按照這個方針來行事。現在勸他稱帝,估計收效甚微,很難得到他的同意。
我笑著告訴劉伯溫,這第一點他是多慮了。朱老爺子是我岳父,而且今天我是當著他的面說出這話,自然就不會因為劉伯溫的勸進之言對他有看法了。
我說完這話,朱升老爺子也是沖劉伯溫點點頭,表示支持我的說法。同時,朱升老爺子也表示,吳國公大人遲早是要稱王的,他那個九字方針以後肯定也得跟著改變的。
朱升老爺子把這番話說開之後,劉伯溫明顯是少了些顧慮。但他還是擔心眼下朱元璋不會急著稱帝,勸進這些言論是不是會引起他的反感。
我笑著告訴劉伯溫,他這次勸朱元璋稱帝,並將國號定為“大明”,朱元璋肯定不會同意。
劉伯溫聽我如此一說,十分詫異地問我道:“胡兄,你這是什麽意思?你都估摸著吳國公大人不會答應這事兒,你還如此慫恿我。你這不是故意挖坑給我跳嗎?”
我笑著說道:“從名義上來講,眼下咱吳國公大人歸龍鳳政權領導。但實質上,咱吳國公大人是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也有自己的地盤兒。
吳國公大人要想從龍鳳政權獨立出來,也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但在沒有足夠的聲望之前,或者說在沒有人反覆勸他獨立出來之前,他肯定是不會自己主動提出來要稱王稱帝的。
但是在他最終下定決心獨立出來之前,這些反覆勸說他獨立之人,肯定會被他視為心腹。
另外,這事兒大家其實也都是心知肚明,只要有人起了頭,肯定會有人跟著支持獨立的意見。
當然,吳國公大人最先聽到了這些勸進之言,肯定在嘴上是極力反對的。甚至這最先勸進之人,還有可能遭到吳國公大人的責罰的。
不過,我可以肯定,即使吳國公大人要責罰這些勸進之人,必然也是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因為在吳國公大人的內心深處,必定會十分感激這些勸進之人的。”
話說到了這裏,以劉伯溫的聰明睿智,自然是明白了一切。
就在我與朱老爺子父子、劉伯溫邊喝酒、邊謀劃未來之際,此時的朱元璋也正在思謀著下一步的人事變動。
從應天之戰之前開始,朱元璋就有了提拔朱文正之心。現在,應天之戰不僅是勝了,而且是勝得幹脆利落。他便開始琢磨著如何提拔朱文正這小子了。
經過這次應天事件之後,朱元璋認為還是血緣關系更加靠得住。只是眼下自己的兒子都還小,目前只好指望朱文正這個親侄子和李文忠這個親外甥了。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朱文正跟常遇春走得近,也跟著他學了些東西,行軍作戰有股狠勁兒。以後最好讓他主外,爭取經過幾年的歷練,讓他攢取一些政治資本,然後逐步將他提拔成大都督,讓他節制在外的諸軍。
而李文忠心思縝密,最好讓他主內。以後這親衛隊、拱衛隊、禁軍什麽的,都由他來指揮。
既然有了這番想法,朱元璋決定要先跟李文忠先談一談。
為什麽要跟李文忠談,而不是跟朱文正談呢?
因為朱文正這小子本就一天到晚想著去外面領兵作戰,因此這事兒根本無需多言。
而李文忠就不一樣了,眼下他在外面領兵作戰,搞得也是有模有樣,一下子讓他回來主內,怕他心中有些什麽想法。如果能將他的思想工作做通,那便是再好不過了。
就這樣,一場舅舅與外甥之間的談話就開始了。
朱元璋跟外甥也不繞彎子,他直接問李文忠:“你覺得是在外領兵作戰,為我開疆拓土重要?還是替我守住應天,給我一個穩固的大本營重要?”
李文忠可沒料到舅舅突然問他這麽一個問題,他還真不知如何作答。
朱元璋見這個外甥不作聲,就笑瞇瞇地盯著他。朱元璋想著,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看看這個外甥的臨場應變能力。
李文忠一時結巴,見舅舅就這麽笑瞇瞇地看著自己,是非得自己說出個所以然來,只好硬著頭皮回答這個問題。
李文忠告訴朱元璋,要說這兩個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就是一個普通人,那穩固後方必定是更加重要一些。畢竟後方不穩,一出亂子,那就十分危險了。前方攻下再多的地盤兒也就成了徒勞。
但是舅舅不一樣,舅舅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不會甘心一輩子偏安於應天一隅。那麽對於舅舅來說,這兩個方面自然是同樣重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