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祖傳玉佩
關燈
小
中
大
河柳並非垂柳,別的地方趙文武還沒有見著,也不知道學名叫什麽。
擇取其葉片,搗碎了,放在水中泡著,綠色汁液也能用來藥魚。
河沿岸多生這種樹,在河裏藥魚,隨取隨用,極為方便。
這些辦法很省事,必須源頭活水小,多用在深水坑裏。
但也並非把藥物撒下去,就萬事大吉等著撿魚,也有技術和方法的。
撒藥必須從源頭開始,讓水流帶動藥物慢慢滲透到底部。
然後估算著藥量,少了,水中的魚沒有反應,或者反應輕微,不易抓取。
多了魚冒一下子藥死了,直接沈到水底,或者在洞裏。
不多不少方好,魚被藥的昏昏沈沈,直往水面呼吸新鮮空氣,只需拿著一個網兜撈便是。
這些土法藥死的魚,有輕微的毒,不食用肚腸便無大礙。
農藥一類如敵敵畏,殺蟲雙,藥魚自然天下無敵,可是對人有害,不提也罷。
後來有特制的藥物賣,對人畜無害,拇指大小一瓶的可以藥一池水域。流毒過去,不管大魚小魚,死亡一大片。
沒多久便被禁止生產了,但藥店還有偷賣的,必須相熟的人,才能買的到。
但多為假藥,去年趙文武就買了一瓶假藥,花了六元錢,投進一個水池,莫說魚一只蝦子都沒藥到。
二為工具,釣竿一類不需多提,大家都熟悉的很,這不僅僅是個技術活,而且是個耐性活,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眼巴巴地等著願者上鉤。
竹篾制成的魚簍,密密麻麻倒插的竹篾封口,魚一旦撞了進去,便再也出不來。
簍子放一些魚餌,安置在水溝狹窄的地段,過一段時間起出來。這個是等著魚自投羅網的法門,若是心急,把水攪渾,驅趕魚群進入魚簍。
還可以用刀,此刀一根大長柄,前段像梳子的鐵針。
這是一個技術活,多在夜間行動,手電筒一照,看見了潛在水底的魚,一刀劈在魚的稍微下方,這樣才有可能劈中。
可是電魚機一出,諸多法門失去了其用武之地。
最初的電魚機,是手搖發電機,至少兩人電魚。一人拿著正負兩極竹竿在前,一人胸前吊著發電機在後。
瞧見了魚,前人拿著竹竿圍追堵截,後人跟著跑還要不斷搖動發電機,甚為不便。
目前發電機變成了電瓶,一個24伏的電瓶,一個變壓器,兩根電線穿過竹竿。
整套裝置也就二三十斤,背著裝著電瓶與變壓器的箱子,手持兩根竹竿,胸前吊著魚簍,只需一人便可以電魚。
竹竿前端是導體金屬,兩支竹竿一正一負,正級有電,負極無電。正負極必須同時在水中,並相距不過2米,也就是捕魚範圍2米方圓。
若是什麽魚都要,只圖一個樂子,即便收獲就有喜悅,什麽時候都可以去。
若是補貼一下家用,自然捕獲珍惜魚類為佳,在故鄉淡水魚珍貴的也就是泥鰍,黃鱔,鯰魚,鱉。
鱉可遇不可求,自不待言。
泥鰍,黃鱔喜歡在淤泥裏打洞,多喜夜間出沒。
其他的魚類春天回到淺水區,冬天到深水區過冬。
趙文武小時在村子裏上學,小學離村子三裏多路,穿過田間節省了路程。
不必說綠油油菜蔬,綠茵如萍的草籽,就是收割完稻谷的空地樂趣也無窮。
學校離家較遠,中午學校食堂備了白米飯,只需自帶菜肴便好。冬天無什菜肴,多為罐裏的腌菜,如又鹹又澀大頭蘿蔔菜,又辣又脆的辣椒,又酸又脆的豆角,又辣又黴的豆腐乳,好一點如腌魚腌肉。
這些菜雖然送飯,整個下學期都吃這種東西,也食不下咽。
收割完畢稻谷的稻田,早已幹涸,泥土卻相當綿軟,人一踏上去,如踩在棉花上,軟和舒適。
上邊有許多不起眼的小孔,只是牙簽一般大小,撬開洞口,頓時豁然開朗,有的拇指般大,扁平的洞穴是螞蝗住所,圓潤的才是泥鰍巢穴。
用尾指順著洞穴一路撬開,有如探索迷宮一般,到了盡頭,一條滑溜溜的家夥正在裏面呼呼大睡呢,若是稍不留神驚動了它,它尾巴一甩,跐溜一聲竄到地表來了。
放學黃昏的功夫,能夠掏摸小半口杯,回到家叫母親楊淑娥把泥鰍伴著幹豆角炒了,第二天帶到學校配飯吃。
也有黃鱔,多在濕潤的田埂裏打洞,由於大家人小力弱,黃鱔把洞穴建的又深又遠。
草根交織的田埂,結實堅固,手上沒有工具,想翻起並非易事。
卻也有聰明討巧的法子,從草垛上扯一根稻草,往洞裏輕輕搓動,就像給狗狗撓癢癢一般。
攪擾了黃鱔的清夢,它一口咬住稻草,只需把稻草輕輕地拉出來,它也隨之而出,杏目圓瞪正和稻草較勁呢。
由於黃鱔樣子像極了蛇,而且炒熟團團幾圈,趙文武心裏排斥不愛吃,因而從不抓取,只看同伴抓。
如今有了玉佩,捕魚已經易如反掌之事。
把它誘魚,都是在深更半夜,水溝裏,水井之中。
不知白天靈也不靈?
黃昏,太陽醉酒之後,趙文武背上魚簍,走在田間小道上。
“小趙,你這是去做什麽?”
“抓魚。”
“你兩手空空,就一個背簍,你這是去撿魚吧,有那本事,我跟著你去。”
“那好,來吧。”
這個點上,也是農民紛紛出動的時分。有的扛著一把鋤頭,這是到田間看水的。
有的牽著一條牛,這是去放牛的。有的擔著簸箕,這是去割草的。有的背著噴霧器,這是去殺蟲的……
鎮上就那一兩千人,遇見的認識不認識,趙文武與他們紛紛打著招呼。
楊淑娥常教導趙文武,嘴巴響亮點,逢人點頭打招呼,男的散一支煙,女的能幫則幫一下,總是沒有壞處的。
晚風送爽,走了大概三裏路,橫過水渠,到了另一邊田地。
這裏不屬於鎮上,是別的村子的,在竹林搬來一戶人家,趙文武們習慣叫這裏單家住屋。
單家租屋藏匿在一塊坡地邊緣,靠著良田,周圍是竹林和松柏,陰森森的。
只見兩層磚瓦房,裸露的磚墻苔蘚滋生,門窗邊框已成朽木,剩下黑漆漆的洞口。
偶爾見到一個弓背的老人出沒。
剛走過一道稀疏的松樹林,就看見了好幾朵白雪菇,雪白無瑕,朵朵新鮮的很。
這雪白菇做熟吃著細膩,湯也新鮮濃烈,可惜容易粘灰塵,輪子上俱都是泥沙,難以清洗,不怎麽喜歡拾起來。
出了樹林是一帶山地,山地下是水田。在靠近山林有一個瓜棚,瓜農弓著腰正揪扯雜草。
瓜地裏滾著一個個大西瓜,個個青翠水靈,讓人饞涎欲滴。
走了一路,倒有點口渴了。走上前去,問道:“老伯,你這西瓜賣嗎?”
老農楞了楞,猶豫道:“賣是賣,不過就是沒有秤。”
“哪也沒多大的事,五毛錢一斤的西瓜,上下一兩斤也就塊把兩塊錢。”
“那是,那是。”
挑了個老藤瓜,敲著梆梆響,給了老農十元錢。
老農問道:“要剖開嗎,我這裏有刀子。”
“不用,現在這瓜曬的熱乎乎的,吃著像熬得豬菜一樣。等趙文武把它放進井裏面冰鎮一會,再拿出來吃。”
告別了老農,尋到了一條水溝,這水溝裏的水都是大大小小的泉眼,尋了個幹凈大的泉眼,把瓜扔了進去,驚得泉水裏的幾尾小鯽魚亂闖,四處找藏身之地。
鯽魚刺多肉少,油炸了酥脆可口,如今對趙文武來講,如同雞肋。
四周瞧了瞧,下游幾個老農在田間勞作,附近並無並無他人。
把玉佩掏了出來,置入水中,經太陽光一照,散發出綠油油的光,就像翡翠融入水中一般,籠罩幾丈方圓。
比晚間電燈光照激發的要寬廣的多,也濃厚的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擇取其葉片,搗碎了,放在水中泡著,綠色汁液也能用來藥魚。
河沿岸多生這種樹,在河裏藥魚,隨取隨用,極為方便。
這些辦法很省事,必須源頭活水小,多用在深水坑裏。
但也並非把藥物撒下去,就萬事大吉等著撿魚,也有技術和方法的。
撒藥必須從源頭開始,讓水流帶動藥物慢慢滲透到底部。
然後估算著藥量,少了,水中的魚沒有反應,或者反應輕微,不易抓取。
多了魚冒一下子藥死了,直接沈到水底,或者在洞裏。
不多不少方好,魚被藥的昏昏沈沈,直往水面呼吸新鮮空氣,只需拿著一個網兜撈便是。
這些土法藥死的魚,有輕微的毒,不食用肚腸便無大礙。
農藥一類如敵敵畏,殺蟲雙,藥魚自然天下無敵,可是對人有害,不提也罷。
後來有特制的藥物賣,對人畜無害,拇指大小一瓶的可以藥一池水域。流毒過去,不管大魚小魚,死亡一大片。
沒多久便被禁止生產了,但藥店還有偷賣的,必須相熟的人,才能買的到。
但多為假藥,去年趙文武就買了一瓶假藥,花了六元錢,投進一個水池,莫說魚一只蝦子都沒藥到。
二為工具,釣竿一類不需多提,大家都熟悉的很,這不僅僅是個技術活,而且是個耐性活,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眼巴巴地等著願者上鉤。
竹篾制成的魚簍,密密麻麻倒插的竹篾封口,魚一旦撞了進去,便再也出不來。
簍子放一些魚餌,安置在水溝狹窄的地段,過一段時間起出來。這個是等著魚自投羅網的法門,若是心急,把水攪渾,驅趕魚群進入魚簍。
還可以用刀,此刀一根大長柄,前段像梳子的鐵針。
這是一個技術活,多在夜間行動,手電筒一照,看見了潛在水底的魚,一刀劈在魚的稍微下方,這樣才有可能劈中。
可是電魚機一出,諸多法門失去了其用武之地。
最初的電魚機,是手搖發電機,至少兩人電魚。一人拿著正負兩極竹竿在前,一人胸前吊著發電機在後。
瞧見了魚,前人拿著竹竿圍追堵截,後人跟著跑還要不斷搖動發電機,甚為不便。
目前發電機變成了電瓶,一個24伏的電瓶,一個變壓器,兩根電線穿過竹竿。
整套裝置也就二三十斤,背著裝著電瓶與變壓器的箱子,手持兩根竹竿,胸前吊著魚簍,只需一人便可以電魚。
竹竿前端是導體金屬,兩支竹竿一正一負,正級有電,負極無電。正負極必須同時在水中,並相距不過2米,也就是捕魚範圍2米方圓。
若是什麽魚都要,只圖一個樂子,即便收獲就有喜悅,什麽時候都可以去。
若是補貼一下家用,自然捕獲珍惜魚類為佳,在故鄉淡水魚珍貴的也就是泥鰍,黃鱔,鯰魚,鱉。
鱉可遇不可求,自不待言。
泥鰍,黃鱔喜歡在淤泥裏打洞,多喜夜間出沒。
其他的魚類春天回到淺水區,冬天到深水區過冬。
趙文武小時在村子裏上學,小學離村子三裏多路,穿過田間節省了路程。
不必說綠油油菜蔬,綠茵如萍的草籽,就是收割完稻谷的空地樂趣也無窮。
學校離家較遠,中午學校食堂備了白米飯,只需自帶菜肴便好。冬天無什菜肴,多為罐裏的腌菜,如又鹹又澀大頭蘿蔔菜,又辣又脆的辣椒,又酸又脆的豆角,又辣又黴的豆腐乳,好一點如腌魚腌肉。
這些菜雖然送飯,整個下學期都吃這種東西,也食不下咽。
收割完畢稻谷的稻田,早已幹涸,泥土卻相當綿軟,人一踏上去,如踩在棉花上,軟和舒適。
上邊有許多不起眼的小孔,只是牙簽一般大小,撬開洞口,頓時豁然開朗,有的拇指般大,扁平的洞穴是螞蝗住所,圓潤的才是泥鰍巢穴。
用尾指順著洞穴一路撬開,有如探索迷宮一般,到了盡頭,一條滑溜溜的家夥正在裏面呼呼大睡呢,若是稍不留神驚動了它,它尾巴一甩,跐溜一聲竄到地表來了。
放學黃昏的功夫,能夠掏摸小半口杯,回到家叫母親楊淑娥把泥鰍伴著幹豆角炒了,第二天帶到學校配飯吃。
也有黃鱔,多在濕潤的田埂裏打洞,由於大家人小力弱,黃鱔把洞穴建的又深又遠。
草根交織的田埂,結實堅固,手上沒有工具,想翻起並非易事。
卻也有聰明討巧的法子,從草垛上扯一根稻草,往洞裏輕輕搓動,就像給狗狗撓癢癢一般。
攪擾了黃鱔的清夢,它一口咬住稻草,只需把稻草輕輕地拉出來,它也隨之而出,杏目圓瞪正和稻草較勁呢。
由於黃鱔樣子像極了蛇,而且炒熟團團幾圈,趙文武心裏排斥不愛吃,因而從不抓取,只看同伴抓。
如今有了玉佩,捕魚已經易如反掌之事。
把它誘魚,都是在深更半夜,水溝裏,水井之中。
不知白天靈也不靈?
黃昏,太陽醉酒之後,趙文武背上魚簍,走在田間小道上。
“小趙,你這是去做什麽?”
“抓魚。”
“你兩手空空,就一個背簍,你這是去撿魚吧,有那本事,我跟著你去。”
“那好,來吧。”
這個點上,也是農民紛紛出動的時分。有的扛著一把鋤頭,這是到田間看水的。
有的牽著一條牛,這是去放牛的。有的擔著簸箕,這是去割草的。有的背著噴霧器,這是去殺蟲的……
鎮上就那一兩千人,遇見的認識不認識,趙文武與他們紛紛打著招呼。
楊淑娥常教導趙文武,嘴巴響亮點,逢人點頭打招呼,男的散一支煙,女的能幫則幫一下,總是沒有壞處的。
晚風送爽,走了大概三裏路,橫過水渠,到了另一邊田地。
這裏不屬於鎮上,是別的村子的,在竹林搬來一戶人家,趙文武們習慣叫這裏單家住屋。
單家租屋藏匿在一塊坡地邊緣,靠著良田,周圍是竹林和松柏,陰森森的。
只見兩層磚瓦房,裸露的磚墻苔蘚滋生,門窗邊框已成朽木,剩下黑漆漆的洞口。
偶爾見到一個弓背的老人出沒。
剛走過一道稀疏的松樹林,就看見了好幾朵白雪菇,雪白無瑕,朵朵新鮮的很。
這雪白菇做熟吃著細膩,湯也新鮮濃烈,可惜容易粘灰塵,輪子上俱都是泥沙,難以清洗,不怎麽喜歡拾起來。
出了樹林是一帶山地,山地下是水田。在靠近山林有一個瓜棚,瓜農弓著腰正揪扯雜草。
瓜地裏滾著一個個大西瓜,個個青翠水靈,讓人饞涎欲滴。
走了一路,倒有點口渴了。走上前去,問道:“老伯,你這西瓜賣嗎?”
老農楞了楞,猶豫道:“賣是賣,不過就是沒有秤。”
“哪也沒多大的事,五毛錢一斤的西瓜,上下一兩斤也就塊把兩塊錢。”
“那是,那是。”
挑了個老藤瓜,敲著梆梆響,給了老農十元錢。
老農問道:“要剖開嗎,我這裏有刀子。”
“不用,現在這瓜曬的熱乎乎的,吃著像熬得豬菜一樣。等趙文武把它放進井裏面冰鎮一會,再拿出來吃。”
告別了老農,尋到了一條水溝,這水溝裏的水都是大大小小的泉眼,尋了個幹凈大的泉眼,把瓜扔了進去,驚得泉水裏的幾尾小鯽魚亂闖,四處找藏身之地。
鯽魚刺多肉少,油炸了酥脆可口,如今對趙文武來講,如同雞肋。
四周瞧了瞧,下游幾個老農在田間勞作,附近並無並無他人。
把玉佩掏了出來,置入水中,經太陽光一照,散發出綠油油的光,就像翡翠融入水中一般,籠罩幾丈方圓。
比晚間電燈光照激發的要寬廣的多,也濃厚的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