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蟄伏
關燈
小
中
大
明德門外的野山亭實則不遠, 快馬過去,二刻間就能到。
只是還未出得明德門,周沈的步伐便被急忙追來的晏府府兵馬隊拖慢了進度。
馬車極速行來, 全然顧不上顛簸不適。
裏頭坐著的晏青早就難受得面如土色,他一手緊緊趴在車框上, 顫巍巍大叫:“周少尹, 且慢!”
周沈旋即勒馬停在原地, 只留了兩個隨從護衛在旁, 其餘的人依然全速往明德門外搜人。
他好整以暇, 揶揄問:“晏侍郎, 這是要阻止我救您兒子?”
晏青急忙擺手,“我府上的幾個胡人殺手不見了,八成是已經給殿下通風報信去了……若此刻去登聞鼓前,我必定遭他們毒手啊!”
方才周沈帶著京兆府的人離開晏府後,府中的胡人殺手便消失了大半。
剩餘的還欲限制晏青行動, 若非他一直拽著那幾名金吾衛, 怕是早就被五花大綁, 動彈不得了。
他驚懼萬分,“我就知善一個獨苗,我實在不知該如何救他!”
周沈挑眉, 並不打算猜忌身為父親的晏青。只調轉了馬頭,揮鞭道,“那就速速跟來!”
京兆府的隊伍和晏府府兵合二為一,浩浩蕩蕩朝著明德門外大步流星。
與此同時, 從趙士謙處得知消息的端王也已經全速抵達宮城。
報信的金吾衛前腳踏出梁帝所在的兩儀殿, 二人打過照面, 端王後腳便請太監為他通傳。
今日旬休, 梁帝要處理的政務不多,比往常來信的速度快了許多。
端王整理好打馬時弄亂的衣冠,急不可耐地踏了進去。
他原以為,自己從王府一路趕來,必會比東宮太子早到。可甫一進去,便看著太子嚴濯正伸著纖長細嫩若蔥白的手指,為梁帝沏茶。
案臺上的熏香裊裊娜娜,將嚴濯蒙在半霧中,教人難以看清他的神色。
端王喉頭攢動,暗道不好,面上卻強撐出一副笑吟吟的懶散模樣。
他與梁帝請了安,又借口送前朝名家的真跡畫作,說了一圈,才把話題繞回到正事上:“父皇,今日旬休,怎麽還有沒眼色的金吾衛來叨擾您呢?”
梁帝半垂著眼眸,嚴濯正為他揉捏著肩頸處的肌肉。
聽見端王有此一問,梁帝驀地嗤笑一聲:“戶部晏侍郎的兒子,新婚當日教匪徒給抓起來了,那匪徒還說什麽……十二年前的真相?”
梁帝扭頭看向身後的太子,“什麽縣來著?”
嚴濯目色斂在深眉下,面不紅心不跳:“回父皇,是封丘縣。”
梁帝咂嘴,笑呵呵的,“真是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啊!”
如梁帝的反應,他早就忘記十二年前那場令整個衛州都水深火熱的澇災。
端王微楞片刻,才掐著掌心說道:“這案子……真是滑稽。不若就交給兒臣的京兆府去辦吧!”
說到此處,嚴濯瞇起眼睛,盯著端王,卻是與梁帝溫言:“父皇,兒子覺得還是交給刑部去辦合適,刑部人手充足,辦事也利索。”
梁帝略有納罕:“這麽個小案子,你們還著爭起來了?”
端王:“京兆府也能……”
“為父皇分憂,”嚴濯借著他與梁帝站得更近的優勢,溫和地打斷了端王所言,幾乎算是耳語道:“這些,都是兒子份內的事。”
端王一時啞口。
自打衛州水澇後,嚴濯憑著病癆惹得梁帝愧疚,又巧言令色、極善討好之辭,恩寵漸盛。
先前在朝堂上咳了幾聲,就將本該由戶部負責的賑災事宜,一股腦交給了京兆府,險些搬空京兆府十年的糧倉儲備。
思及此事,端王豁然開朗。
端王微微蹙眉,作關切狀:“父皇,太子殿下身體虛弱,得好好將養著。這等瑣事怎好讓他費心勞神?”
話畢,梁帝果然鎖起眉頭,也不等嚴濯再狡辯,當即下了決定:“瑣事而已,交給京兆府吧。”
端王目的達成,謝了恩便轉身告退。
臨走前,還聽著他那父皇輕聲軟語地與嚴濯關切道:“一樁小事而已,隨他去吧。今日旬休,你就躲躲清閑,和朕好好下兩盤棋……”
端王心頭陣陣惡寒,嘴角溢出一聲慘笑。
可轉念間,他斂起笑來,平心靜氣地想著:還得多虧了父皇,替他拖住嚴濯的行動。
明德門外的丘陵說起來是比北面的鶴歸山脈平坦許多,但搜起人來,也是不盡的麻煩事。
雍州的初春,風並不和煦。
鶴歸山擋去了風沙,到達京兆城外的風透著山雪的冷冽。
細皮嫩肉的孩童最易在初春皴紅了臉蛋,大人們也不多好受。這感覺到了城郊尤為明顯,特別是他們還要迎著風在山坡密林裏尋人,舉著長戟的手不一會兒就又幹又疼。
別處有晏府府兵和其他的武侯,周沈按照自己的想法率先去了最高坡的野山亭上。
這野山亭經年失修,破敗不堪,臺階都埋在了厚實的枯葉中。
裏頭,空無一人。
周沈快步行來,險些踩空了階梯。
雖然未能如願發現晏知善和“封丘茍活人”的蹤跡,但此處野山亭是附近地形最高之處。立在這裏眺望四周,風景盡收眼底。
以北,是京兆巍峨的城門,明德門三字依稀可辨。城內熙熙攘攘的人流縮成了螞蟻大小,整整齊齊地沿著朱雀大道移動。
登聞鼓鼓面直徑五尺,架高三尺有餘,比起壯漢的身量都長。如此龐然大物,現下看過去也不過一枚銅錢似得。
東南方向則是溝通大梁東西兩地的澤河,河岸自北向東南方向拐了彎,狹窄的河道將一彎春水逼地湍急許多。
再往下.流眺望,便能看見河道漸漸開闊起來,約莫四裏地外,就有船只往來的渡口。身在此處,還能隱隱聽到渡口附近雜亂的勞作聲響。
西南則是無邊的村鎮,炊煙已經升起,將遠處的村莊都蒙上了一層矜持的霧氣。
其餘方向看去,都是形狀相似且叫不出名字的低緩土坡。
他們不在此處,要麽是乘船上了澤河,沿河而下,去往了更遠處的縣城。要麽就是逃去了近處的村鎮,要麽還是在丘陵山坡裏藏匿著。
無論哪一種,都令周沈感到毫無頭緒。
孫亮順著周沈的目光也環視了野山亭一圈,嘆道:“這些山坡看著低緩,找起人來也跟大海撈針似得……”
他說的沒錯,若還找不到線索,他們無異於到處亂轉的無頭蒼蠅。
周沈又深深看了眼北面的登聞鼓,末了,頗有些不甘地轉身。
正欲離去,密林裏響起幾聲簌簌的腳步聲,灌木林子的地面上俱是枯枝敗葉,踩上去那些樹葉便會發出一聲脆響。
周沈警覺地停駐了腳步,並示意孫亮切莫打草驚蛇。
他們靜靜聽著,可春風吹過卷起落葉,又是一陣嘈雜。
腳步聲暫歇,沒了蹤跡。
周沈緊抿雙唇,知會道:“走吧,去澤河渡口那裏找找。”
孫亮看著周沈的神色,便知這句不是說給他的,而是哄騙那腳步聲的主人的。
孫亮應了聲是,跟在周沈身後,他們先是故意將自己的腳步聲踩得極重,走得卻並不快。
找到合適的石塊藏身後,便躡手躡腳著,生怕弄出大聲響來……
聽上去聲音由近至遠,像是人漸漸走遠了。實則他們只是隱沒了身形藏於幾顆灌木叢和山石背後,不遠處的野山亭還是能透過亂糟糟的樹枝窺伺一二。
片刻過去,那簌簌的腳步聲又重新響了起來。
對方顯然放松了警惕,腳步裏摻雜著依稀可辨的沈重呼吸聲。
周沈盯著野山亭,果然看見一名白發老者自灌木叢裏顯出身形,老者後頭還跟著個五花大綁的男子,連嘴裏都塞著厚實的布料。
正是他們尋找許久的二人!
老者推就著晏知善,一門心思地往野山亭裏走。
晏知善皮肉上倒還算完整,只臉色蒼白,華貴的綢緞沾滿了草木碎屑,還被勾破了幾處絲線。整個人顯得憔悴虛弱,喉嚨只能掙紮著發出極為沙啞的氣音。
周沈蟄伏原地,沒急著撲出去,遠遠地聽著二人的動向。
老者遠眺北方京兆城內,看清登聞鼓附近毫無動向後,便沈了氣,整個背影看上去都滿是怒意。
他盤腿坐在臺階上,晏知善後肩和手肘的繩索也被他困在了低矮的柱石上。
只能低伏著上身的晏知善,一雙眼球都瞬間憋得通紅,呼吸也變得急促。
老者幽幽問他:“難受嗎?”
晏知善嘴裏塞著布團,淚水不受控制地往外溢出,他只能嗚嗚地哀求。
那老者卻往後閃身,蔑然看去,像是在觀賞晏知善搖尾乞憐的姿態,冷言道:“這才到哪啊,就受不了?”
接著,老者沈下眉頭,低聲道:“對了,方才那舊事我還沒同你說完。”
那老者所說,正是封丘縣內無人知曉的內情。
周沈不自覺攥緊了手心,側耳細聽。
老者聲色喑啞,揭開蒙塵的最後真相:“那場疫病來勢洶洶,當年的齊王嚴濯非但沒有尋求支援,反而下令棄城。城門一閉,糧食藥材盡絕,疫病同饑荒一同襲來……太醫蘇汲熬死了自己,他開設的醫院卻已經挽救了百餘人性命。”
老者所講的事情,大約發生在蘇汲放藥童離開封丘縣之後。
當時,年青壯年的人能逃進深山的,都隨著藥童離開,餘下的六七十人都是有經年沈屙的重患。
老者即是當年的封丘縣令,他病癥雖輕,卻仍選擇與封丘縣共存亡。
也正因此,目睹了這場疫病最為駭人的時刻。
嚴濯棄城而逃後的第二十七天,活著的人已不足三十,日夜勞累又病情反覆的蘇汲,沒能活著挺過日出之際。
同日正午,封閉許久的城門竟久違地打開了。
城內茍延殘喘著的人都以為自己熬過了苦難,希望的曙光隨著大開的城門映照進每個人眼中心中。
進城而來的卻是一名胡人所領的隊伍,其中便包括著晏青和幾名官員,他們都對那棕發碧眼的胡人馬首是瞻。
他們,帶來了藥和食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只是還未出得明德門,周沈的步伐便被急忙追來的晏府府兵馬隊拖慢了進度。
馬車極速行來, 全然顧不上顛簸不適。
裏頭坐著的晏青早就難受得面如土色,他一手緊緊趴在車框上, 顫巍巍大叫:“周少尹, 且慢!”
周沈旋即勒馬停在原地, 只留了兩個隨從護衛在旁, 其餘的人依然全速往明德門外搜人。
他好整以暇, 揶揄問:“晏侍郎, 這是要阻止我救您兒子?”
晏青急忙擺手,“我府上的幾個胡人殺手不見了,八成是已經給殿下通風報信去了……若此刻去登聞鼓前,我必定遭他們毒手啊!”
方才周沈帶著京兆府的人離開晏府後,府中的胡人殺手便消失了大半。
剩餘的還欲限制晏青行動, 若非他一直拽著那幾名金吾衛, 怕是早就被五花大綁, 動彈不得了。
他驚懼萬分,“我就知善一個獨苗,我實在不知該如何救他!”
周沈挑眉, 並不打算猜忌身為父親的晏青。只調轉了馬頭,揮鞭道,“那就速速跟來!”
京兆府的隊伍和晏府府兵合二為一,浩浩蕩蕩朝著明德門外大步流星。
與此同時, 從趙士謙處得知消息的端王也已經全速抵達宮城。
報信的金吾衛前腳踏出梁帝所在的兩儀殿, 二人打過照面, 端王後腳便請太監為他通傳。
今日旬休, 梁帝要處理的政務不多,比往常來信的速度快了許多。
端王整理好打馬時弄亂的衣冠,急不可耐地踏了進去。
他原以為,自己從王府一路趕來,必會比東宮太子早到。可甫一進去,便看著太子嚴濯正伸著纖長細嫩若蔥白的手指,為梁帝沏茶。
案臺上的熏香裊裊娜娜,將嚴濯蒙在半霧中,教人難以看清他的神色。
端王喉頭攢動,暗道不好,面上卻強撐出一副笑吟吟的懶散模樣。
他與梁帝請了安,又借口送前朝名家的真跡畫作,說了一圈,才把話題繞回到正事上:“父皇,今日旬休,怎麽還有沒眼色的金吾衛來叨擾您呢?”
梁帝半垂著眼眸,嚴濯正為他揉捏著肩頸處的肌肉。
聽見端王有此一問,梁帝驀地嗤笑一聲:“戶部晏侍郎的兒子,新婚當日教匪徒給抓起來了,那匪徒還說什麽……十二年前的真相?”
梁帝扭頭看向身後的太子,“什麽縣來著?”
嚴濯目色斂在深眉下,面不紅心不跳:“回父皇,是封丘縣。”
梁帝咂嘴,笑呵呵的,“真是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啊!”
如梁帝的反應,他早就忘記十二年前那場令整個衛州都水深火熱的澇災。
端王微楞片刻,才掐著掌心說道:“這案子……真是滑稽。不若就交給兒臣的京兆府去辦吧!”
說到此處,嚴濯瞇起眼睛,盯著端王,卻是與梁帝溫言:“父皇,兒子覺得還是交給刑部去辦合適,刑部人手充足,辦事也利索。”
梁帝略有納罕:“這麽個小案子,你們還著爭起來了?”
端王:“京兆府也能……”
“為父皇分憂,”嚴濯借著他與梁帝站得更近的優勢,溫和地打斷了端王所言,幾乎算是耳語道:“這些,都是兒子份內的事。”
端王一時啞口。
自打衛州水澇後,嚴濯憑著病癆惹得梁帝愧疚,又巧言令色、極善討好之辭,恩寵漸盛。
先前在朝堂上咳了幾聲,就將本該由戶部負責的賑災事宜,一股腦交給了京兆府,險些搬空京兆府十年的糧倉儲備。
思及此事,端王豁然開朗。
端王微微蹙眉,作關切狀:“父皇,太子殿下身體虛弱,得好好將養著。這等瑣事怎好讓他費心勞神?”
話畢,梁帝果然鎖起眉頭,也不等嚴濯再狡辯,當即下了決定:“瑣事而已,交給京兆府吧。”
端王目的達成,謝了恩便轉身告退。
臨走前,還聽著他那父皇輕聲軟語地與嚴濯關切道:“一樁小事而已,隨他去吧。今日旬休,你就躲躲清閑,和朕好好下兩盤棋……”
端王心頭陣陣惡寒,嘴角溢出一聲慘笑。
可轉念間,他斂起笑來,平心靜氣地想著:還得多虧了父皇,替他拖住嚴濯的行動。
明德門外的丘陵說起來是比北面的鶴歸山脈平坦許多,但搜起人來,也是不盡的麻煩事。
雍州的初春,風並不和煦。
鶴歸山擋去了風沙,到達京兆城外的風透著山雪的冷冽。
細皮嫩肉的孩童最易在初春皴紅了臉蛋,大人們也不多好受。這感覺到了城郊尤為明顯,特別是他們還要迎著風在山坡密林裏尋人,舉著長戟的手不一會兒就又幹又疼。
別處有晏府府兵和其他的武侯,周沈按照自己的想法率先去了最高坡的野山亭上。
這野山亭經年失修,破敗不堪,臺階都埋在了厚實的枯葉中。
裏頭,空無一人。
周沈快步行來,險些踩空了階梯。
雖然未能如願發現晏知善和“封丘茍活人”的蹤跡,但此處野山亭是附近地形最高之處。立在這裏眺望四周,風景盡收眼底。
以北,是京兆巍峨的城門,明德門三字依稀可辨。城內熙熙攘攘的人流縮成了螞蟻大小,整整齊齊地沿著朱雀大道移動。
登聞鼓鼓面直徑五尺,架高三尺有餘,比起壯漢的身量都長。如此龐然大物,現下看過去也不過一枚銅錢似得。
東南方向則是溝通大梁東西兩地的澤河,河岸自北向東南方向拐了彎,狹窄的河道將一彎春水逼地湍急許多。
再往下.流眺望,便能看見河道漸漸開闊起來,約莫四裏地外,就有船只往來的渡口。身在此處,還能隱隱聽到渡口附近雜亂的勞作聲響。
西南則是無邊的村鎮,炊煙已經升起,將遠處的村莊都蒙上了一層矜持的霧氣。
其餘方向看去,都是形狀相似且叫不出名字的低緩土坡。
他們不在此處,要麽是乘船上了澤河,沿河而下,去往了更遠處的縣城。要麽就是逃去了近處的村鎮,要麽還是在丘陵山坡裏藏匿著。
無論哪一種,都令周沈感到毫無頭緒。
孫亮順著周沈的目光也環視了野山亭一圈,嘆道:“這些山坡看著低緩,找起人來也跟大海撈針似得……”
他說的沒錯,若還找不到線索,他們無異於到處亂轉的無頭蒼蠅。
周沈又深深看了眼北面的登聞鼓,末了,頗有些不甘地轉身。
正欲離去,密林裏響起幾聲簌簌的腳步聲,灌木林子的地面上俱是枯枝敗葉,踩上去那些樹葉便會發出一聲脆響。
周沈警覺地停駐了腳步,並示意孫亮切莫打草驚蛇。
他們靜靜聽著,可春風吹過卷起落葉,又是一陣嘈雜。
腳步聲暫歇,沒了蹤跡。
周沈緊抿雙唇,知會道:“走吧,去澤河渡口那裏找找。”
孫亮看著周沈的神色,便知這句不是說給他的,而是哄騙那腳步聲的主人的。
孫亮應了聲是,跟在周沈身後,他們先是故意將自己的腳步聲踩得極重,走得卻並不快。
找到合適的石塊藏身後,便躡手躡腳著,生怕弄出大聲響來……
聽上去聲音由近至遠,像是人漸漸走遠了。實則他們只是隱沒了身形藏於幾顆灌木叢和山石背後,不遠處的野山亭還是能透過亂糟糟的樹枝窺伺一二。
片刻過去,那簌簌的腳步聲又重新響了起來。
對方顯然放松了警惕,腳步裏摻雜著依稀可辨的沈重呼吸聲。
周沈盯著野山亭,果然看見一名白發老者自灌木叢裏顯出身形,老者後頭還跟著個五花大綁的男子,連嘴裏都塞著厚實的布料。
正是他們尋找許久的二人!
老者推就著晏知善,一門心思地往野山亭裏走。
晏知善皮肉上倒還算完整,只臉色蒼白,華貴的綢緞沾滿了草木碎屑,還被勾破了幾處絲線。整個人顯得憔悴虛弱,喉嚨只能掙紮著發出極為沙啞的氣音。
周沈蟄伏原地,沒急著撲出去,遠遠地聽著二人的動向。
老者遠眺北方京兆城內,看清登聞鼓附近毫無動向後,便沈了氣,整個背影看上去都滿是怒意。
他盤腿坐在臺階上,晏知善後肩和手肘的繩索也被他困在了低矮的柱石上。
只能低伏著上身的晏知善,一雙眼球都瞬間憋得通紅,呼吸也變得急促。
老者幽幽問他:“難受嗎?”
晏知善嘴裏塞著布團,淚水不受控制地往外溢出,他只能嗚嗚地哀求。
那老者卻往後閃身,蔑然看去,像是在觀賞晏知善搖尾乞憐的姿態,冷言道:“這才到哪啊,就受不了?”
接著,老者沈下眉頭,低聲道:“對了,方才那舊事我還沒同你說完。”
那老者所說,正是封丘縣內無人知曉的內情。
周沈不自覺攥緊了手心,側耳細聽。
老者聲色喑啞,揭開蒙塵的最後真相:“那場疫病來勢洶洶,當年的齊王嚴濯非但沒有尋求支援,反而下令棄城。城門一閉,糧食藥材盡絕,疫病同饑荒一同襲來……太醫蘇汲熬死了自己,他開設的醫院卻已經挽救了百餘人性命。”
老者所講的事情,大約發生在蘇汲放藥童離開封丘縣之後。
當時,年青壯年的人能逃進深山的,都隨著藥童離開,餘下的六七十人都是有經年沈屙的重患。
老者即是當年的封丘縣令,他病癥雖輕,卻仍選擇與封丘縣共存亡。
也正因此,目睹了這場疫病最為駭人的時刻。
嚴濯棄城而逃後的第二十七天,活著的人已不足三十,日夜勞累又病情反覆的蘇汲,沒能活著挺過日出之際。
同日正午,封閉許久的城門竟久違地打開了。
城內茍延殘喘著的人都以為自己熬過了苦難,希望的曙光隨著大開的城門映照進每個人眼中心中。
進城而來的卻是一名胡人所領的隊伍,其中便包括著晏青和幾名官員,他們都對那棕發碧眼的胡人馬首是瞻。
他們,帶來了藥和食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