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關燈
小
中
大
鐘應安安心心在載寧宅邸住了下來, 不問手機,不問寧明志。
學習茶道,修身養性。
他穿著一身漆黑的運動服,挺拔如松的跪坐在茶室, 聆聽茶道老師的嚴肅教學。
“茶道講究‘和、敬、清、寂’, 動作都有既定的規範。”
老師舉手投足, 都有一種舞蹈式的飄逸, 無論是點燃炭火,還是倒水抹茶,都透著他所說的和敬清寂,令人感受到閑適舒緩,又有著日本茶道特有的嚴肅嚴格。
鐘應慢慢看,慢慢學, 根本不急。
身邊的遠山,耐心的幫他做著翻譯,還在鐘應接過老師的茶碗時,空手提示道:“需要轉動茶碗, 將茶碗圖案對準主人。”
日本茶道確實已經和國內茶文化相較甚遠。
鐘應跪姿標準, 在兩位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刻板遵循著日本人受到中國茶文化影響,自行創造的“四規七則”。
他不斷領悟著“和敬清寂”, 聽茶道老師講述提前守約、備好雨具之類的茶道規矩。
與其說他是品茶、學茶, 倒不如說是閑來無事,心平氣和的學習一種謹慎、謙卑的去濁揚清。
體驗一下慕名已久的日本茶文化。
幽靜狹窄的茶室,緩緩響起輪椅沈悶壓過木制長廊的聲音。
那位認真盡責的茶道老師, 視線一轉, 就高興的說道:“載寧大師來了?正好, 鐘先生可以請大師品評一番。”
寧明志由致心推進了茶室。
眾人都跪坐於疊席之上,唯獨寧明志仗著輪椅居高臨下。
鐘應正在耐心抹茶,竹制茶匙已經攪出了一碗綠色泡沫,稍坐片刻就能請賓客品嘗。
遠山翻譯著茶道老師的話,向他的師父輕聲問候。
“師父,鐘先生學得很快,這是他第一次學習,已經完全領悟了品茶、奉茶的要義。”
說完,他和茶道老師都期待著鐘應能將第一碗茶,敬奉給尊敬的載寧大師。
然而,鐘應停了手,耐心細致的將茶碗轉了轉,看也沒看寧明志一眼,自己喝了。
遠山目瞪口呆,茶道老師更是震驚錯愕。
“鐘先生!”他們詫異出聲,想阻止卻晚了。
氣氛陷入尷尬,十分不給載寧大師面子。
可鐘應不在乎。
“好茶。”他沒規沒矩的自己抹茶自己喝。
放下茶碗,還禮貌客氣的做完了最後的致敬儀式,然後站起來,居高臨下的俯視寧明志。
兩天未見,寧明志又衰老了些。
仿佛遭受著徹夜未眠的折磨。
鐘應笑著問候道:“寧明志,睡得好嗎?”
寧明志見鐘應如此狂妄,竟不動聲色,問了一句,“日本茶道如何?”
“茶自唐傳入日本,再對比如今的中日茶道,確實差距很大。一邊講究和敬清寂,一邊又要為人考慮冬暖夏涼,安靜清幽,規矩繁瑣,反而不像是品茶了。”
鐘應不介意和他聊聊自己的感悟,平靜淡然的說道:“不過,比起抹茶道的‘四規七則’,我更好奇老師所說自由散漫一些的煎茶道。畢竟,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供奉的,日本的‘茶禪一味’已經更像是一種馴化服從的儀式,我更喜歡喝茶品茶的輕松恣意。”
他垂眸看著寧明志,勾起笑意。
“我想,你肯定很喜歡這種日本式的馴化服從,正好能有人當你的主子,教你一規一矩一言一行。”
鐘應出言不遜,頓時令遠山和致心臉色蒼白,表情震怒。
他們緊緊盯著鐘應和寧明志,似乎師父一聲令下,他們就能群起譴責這位狂妄放肆的年輕人!
然而,寧明志聽完,也只是出聲說道:“遠山,送先生出去。”
他一聲叮囑,遠山也就壓抑著怒火,請茶道老師遠離暴風雨中心。
狹窄茶室,只有三個人沈默相對,鐘應卻始終盯緊了那位行將就木氣息奄奄的老人。
“寧明志,我知道你想聽我彈琴。”
他雙手環抱,態度和語氣沒有一點兒尊重。
“可是你放在我房間的七弦,桐木斫制,琴弦生澀,少說有一兩年無人彈奏。再好的琴放久了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價值,我再不挑剔,也不會彈奏這樣的一張琴。”
他字裏行間都在嫌棄房間裏的七弦不夠好。
寧明志還沒說話,致心便聲音低沈的提醒道:“你連琴都沒有彈奏,憑什麽說那琴不好?!”
鐘應擡眸看他,這一句話就讓鐘應知道,猗蘭閣的監控轉動著。
還不止一個人見到自己沈默坐於房中,沒有擡手拂弦。
然而,他不動聲色,笑了笑。
“因為琴弦已經崩彎了岳山、龍齦,琴身頸、腰內線粗糙,斫制手法粗獷狂放。這如果是一位大師開天辟地的創新之作,我還能誇上幾句有新意有想法。如果它是一張仿唐的古琴,我只能說,斫制這琴的人,不過是依樣畫葫蘆,造了一張虛有其表的七弦琴出來。”
“這樣的琴……”
鐘應嗤笑一聲,鄙夷的看向寧明志,“你是故意放在房間裏,礙我的眼嗎?”
寧明志一派慈祥柔和,“你懂的很多。”
鐘應回答道:“我爺爺是斫琴師,我懂的都是他教的。”
“學文沒有告訴過我,他懂得這麽多。”
寧明志本想誇獎鐘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卻沒想鐘應毫不領情,徑直說道:
“因為我們斫琴師從不對牛彈琴,白費力氣。”
鐘應的爭鋒相對,寧明志已經領教了許久。
也已經學會了仔細端詳這位侄孫的孫兒,
“對。”寧明志竟然笑了。
“琴覓知音,確實要彈奏給懂琴的人才行。”
他說完這話,就叫致心推著他離開,沒能留下只言片語的吩咐。
遠山送了茶道老師回來,就只見鐘應耐心的遵照抹茶道的規矩,又攪好了一碗苦澀的茶水。
“請用。”
他恭恭敬敬遞給遠山。
遠山剛才還因為鐘應出言不遜感到憤怒,此時又因為他的禮貌恭敬,變得受寵若驚。
這位年輕的弟子端正的接過茶碗,誠惶誠恐的依照著三轉茶碗,輕品,慢飲的規矩,將這一碗苦澀緩緩飲盡。
“感謝您的招待。”
遠山客氣的歸還了茶碗,一雙澄澈的眼睛透露出茫然。
他好奇於鐘應的年輕、聰慧,又好奇於鐘應對待師父的仇視、憤恨。
載寧聞志是他記事起就崇敬的大師,能夠依靠音樂天賦,拜入載寧門下,學習中國與日本的傳統文化,是遠山這一生都值得驕傲的事情。
他不明白,他不懂。
僅僅兩天相處,鐘應對待他們態度溫和有禮,比任何一位賓客都要容易伺候。
可是……
鐘應垂眸收拾著茶具,忽然聽到遠山小聲說道:
“師父是一位很好的老人,您為什麽不試著和他平靜的溝通呢?”
鐘應拿起茶壺,下面的炭火熊熊燃燒。
他清楚載寧門徒對寧明志的憧憬,更清楚一位“傳承保護日本音樂文化”的大師,能夠怎樣被人神話。
鐘應無法和寧明志平靜溝通。
他見到寧明志蒼老長壽的軀體,聽到他卑鄙的狡辯,就會想起很多很多人。
“因為他活著的每一天,都踩在逝者的脊梁骨上。”
鐘應的聲音冰冷,漆黑的眼睛凝視單純的遠山,“你知道日本人去到中國,殘殺了數百萬數千萬的無辜百姓嗎?”
遠山臉色蒼白,聲音弱弱的說道:“知道。”
載寧靜子時常往來宅邸,他們這些日日陪伴載寧聞志的徒弟們,自然比外人更加清楚歷史。
鐘應看他萎靡不振,無奈的勾了勾嘴角,嘆息道:
“日本人殺害的,是毫無瓜葛的陌生人。可寧明志害死的,是他朝夕相處的至親摯友——”
他擡手用水澆滅了炭火,刺啦一聲灰煙彌漫。
“他比日本劊子手還要兇狠,也配做你們的師父麽。”
遠山刻板機械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活潑雀躍的心。
可惜,這顆心就像鐘應澆滅的炭火一般,病懨懨的,持續沈默的陪伴鐘應回到房間,道別告辭。
鐘應關上門,滿意的見到猗蘭閣的琴桌空蕩,只剩焚燒的香爐煙氣裊裊。
寧明志收回了那張久無人彈的七弦琴。
到了夜晚,鐘應窩在幔帳之後,盯著床頂思考人生,卻聽到了一陣禮貌的敲門聲。
“鐘先生,您睡了嗎?”
詢問他的是遠山,但是遠山並不是一個人來。
鐘應剛剛打開房門,守在寧明志身邊的徒弟致心,親自抱著一張獨特的古琴,走了進來。
那琴細頸窄箱,十三根銀弦閃爍寒光,琴身木漆暗紅,懸著淡藍的穗子,隨著致心的步伐招搖。
“這是猗蘭琴。”
致心簡單的介紹道,“師父說,你應該比任何人都要懂得它。”
鐘應看著那張本該陌生的琴,卻又對它無比熟悉。
這是遺音雅社的十三弦築,更是沈聆寄予厚望的失傳樂器。
他記得沈聆與築琴初見,歡喜異常,寫道:築琴以竹擊之,聲淒音沈,應作悲歌。
他也記得沈聆與寧明志初見,喜出望外,寫道:致遠天資聰明,又在日本留學,精通樂理,交由他研究築琴再適合不過。
致心將築琴安放於桌上,配套竹尺木色清淺。
鐘應不由自主的拿起細細琴竹,虛空垂了垂手腕,輕聲說道:“這琴已經不叫猗蘭了。”
致心和遠山不明所以,他們安靜站在一旁,不敢出聲詢問。
因為,來這裏之前,師父已經認真叮囑。
他會在監控前觀看一切,他一定要聽到鐘應拂弦擊築的樂曲!
可鐘應拿起了竹尺,絲毫不急。
他勾起淺淡笑意,仔細端詳這張離開故土多年的築琴。
“這是沈聆沈靜篤先生,八十年前贈予寧明志的十三弦築。”
“唐朝琴師仿制而成,琴身漆色穩重,音色悲戚,可做悲歌。”
“那時,沈先生與寧明志相交甚篤,友誼長存,便給它取名猗蘭,希望寧明志能擊築登臺,奏一曲《猗蘭操》。”
“後來……”
鐘應執尺輕聲笑道:“沈先生對忘恩負義之人失望透頂,便在遺書之中給了這張築琴新的期許,也給了它新的名字。”
“所以,它早就不叫猗蘭了。”
說著,鐘應手腕輕輕揚起,稍稍用力一擊,竹尺就在無聲的空氣之中,堪堪距離琴弦毫厘,又恰好懸空於他想擊響的琴弦之上。
鐘應並未停手,他憑著對築琴的熟悉,動作輕盈流暢的以尺擊弦,準確無比的在十三根弦之上反覆停留。
猗蘭閣無聲的演奏,驚嚇住了遠山和致心。
他們面面相覷,盯著鐘應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擊築,完全無法理解這樣奇特的行為藝術。
然而,鐘應卻格外滿足。
他心中有萬千律動,千年遺音。
虛空奏響的築琴,響徹君子院,震顫載寧邸。
短短一曲縱情悲歌盡,鐘應笑著放下了竹尺,像是尋求聽眾認可一般,看向遠山。
“好聽嗎?”
遠山眨著眼睛,什麽都沒聽到,只見到鐘應拿著竹尺揮擊一通。
但他想起師父的叮囑,又礙於致心在場,不得不捧場的回答道:“好聽。不過……”
遠山仍是困惑的問道:“您彈奏的是什麽?”
鐘應手握竹尺,傷口未愈的右手指尖刺目顯眼。
他朗聲吟誦——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覆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他竹尺放回原位,像是真的進行了一次酣暢淋漓的擊築而歌,恣意暢快。
下一刻,鐘應仰頭看向屋頂閃爍著紅燈的監控探頭。
“這首築琴名曲,正適合此時此刻的龍潭虎穴。”
他問寧明志,“很應景,不是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學習茶道,修身養性。
他穿著一身漆黑的運動服,挺拔如松的跪坐在茶室, 聆聽茶道老師的嚴肅教學。
“茶道講究‘和、敬、清、寂’, 動作都有既定的規範。”
老師舉手投足, 都有一種舞蹈式的飄逸, 無論是點燃炭火,還是倒水抹茶,都透著他所說的和敬清寂,令人感受到閑適舒緩,又有著日本茶道特有的嚴肅嚴格。
鐘應慢慢看,慢慢學, 根本不急。
身邊的遠山,耐心的幫他做著翻譯,還在鐘應接過老師的茶碗時,空手提示道:“需要轉動茶碗, 將茶碗圖案對準主人。”
日本茶道確實已經和國內茶文化相較甚遠。
鐘應跪姿標準, 在兩位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刻板遵循著日本人受到中國茶文化影響,自行創造的“四規七則”。
他不斷領悟著“和敬清寂”, 聽茶道老師講述提前守約、備好雨具之類的茶道規矩。
與其說他是品茶、學茶, 倒不如說是閑來無事,心平氣和的學習一種謹慎、謙卑的去濁揚清。
體驗一下慕名已久的日本茶文化。
幽靜狹窄的茶室,緩緩響起輪椅沈悶壓過木制長廊的聲音。
那位認真盡責的茶道老師, 視線一轉, 就高興的說道:“載寧大師來了?正好, 鐘先生可以請大師品評一番。”
寧明志由致心推進了茶室。
眾人都跪坐於疊席之上,唯獨寧明志仗著輪椅居高臨下。
鐘應正在耐心抹茶,竹制茶匙已經攪出了一碗綠色泡沫,稍坐片刻就能請賓客品嘗。
遠山翻譯著茶道老師的話,向他的師父輕聲問候。
“師父,鐘先生學得很快,這是他第一次學習,已經完全領悟了品茶、奉茶的要義。”
說完,他和茶道老師都期待著鐘應能將第一碗茶,敬奉給尊敬的載寧大師。
然而,鐘應停了手,耐心細致的將茶碗轉了轉,看也沒看寧明志一眼,自己喝了。
遠山目瞪口呆,茶道老師更是震驚錯愕。
“鐘先生!”他們詫異出聲,想阻止卻晚了。
氣氛陷入尷尬,十分不給載寧大師面子。
可鐘應不在乎。
“好茶。”他沒規沒矩的自己抹茶自己喝。
放下茶碗,還禮貌客氣的做完了最後的致敬儀式,然後站起來,居高臨下的俯視寧明志。
兩天未見,寧明志又衰老了些。
仿佛遭受著徹夜未眠的折磨。
鐘應笑著問候道:“寧明志,睡得好嗎?”
寧明志見鐘應如此狂妄,竟不動聲色,問了一句,“日本茶道如何?”
“茶自唐傳入日本,再對比如今的中日茶道,確實差距很大。一邊講究和敬清寂,一邊又要為人考慮冬暖夏涼,安靜清幽,規矩繁瑣,反而不像是品茶了。”
鐘應不介意和他聊聊自己的感悟,平靜淡然的說道:“不過,比起抹茶道的‘四規七則’,我更好奇老師所說自由散漫一些的煎茶道。畢竟,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供奉的,日本的‘茶禪一味’已經更像是一種馴化服從的儀式,我更喜歡喝茶品茶的輕松恣意。”
他垂眸看著寧明志,勾起笑意。
“我想,你肯定很喜歡這種日本式的馴化服從,正好能有人當你的主子,教你一規一矩一言一行。”
鐘應出言不遜,頓時令遠山和致心臉色蒼白,表情震怒。
他們緊緊盯著鐘應和寧明志,似乎師父一聲令下,他們就能群起譴責這位狂妄放肆的年輕人!
然而,寧明志聽完,也只是出聲說道:“遠山,送先生出去。”
他一聲叮囑,遠山也就壓抑著怒火,請茶道老師遠離暴風雨中心。
狹窄茶室,只有三個人沈默相對,鐘應卻始終盯緊了那位行將就木氣息奄奄的老人。
“寧明志,我知道你想聽我彈琴。”
他雙手環抱,態度和語氣沒有一點兒尊重。
“可是你放在我房間的七弦,桐木斫制,琴弦生澀,少說有一兩年無人彈奏。再好的琴放久了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價值,我再不挑剔,也不會彈奏這樣的一張琴。”
他字裏行間都在嫌棄房間裏的七弦不夠好。
寧明志還沒說話,致心便聲音低沈的提醒道:“你連琴都沒有彈奏,憑什麽說那琴不好?!”
鐘應擡眸看他,這一句話就讓鐘應知道,猗蘭閣的監控轉動著。
還不止一個人見到自己沈默坐於房中,沒有擡手拂弦。
然而,他不動聲色,笑了笑。
“因為琴弦已經崩彎了岳山、龍齦,琴身頸、腰內線粗糙,斫制手法粗獷狂放。這如果是一位大師開天辟地的創新之作,我還能誇上幾句有新意有想法。如果它是一張仿唐的古琴,我只能說,斫制這琴的人,不過是依樣畫葫蘆,造了一張虛有其表的七弦琴出來。”
“這樣的琴……”
鐘應嗤笑一聲,鄙夷的看向寧明志,“你是故意放在房間裏,礙我的眼嗎?”
寧明志一派慈祥柔和,“你懂的很多。”
鐘應回答道:“我爺爺是斫琴師,我懂的都是他教的。”
“學文沒有告訴過我,他懂得這麽多。”
寧明志本想誇獎鐘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卻沒想鐘應毫不領情,徑直說道:
“因為我們斫琴師從不對牛彈琴,白費力氣。”
鐘應的爭鋒相對,寧明志已經領教了許久。
也已經學會了仔細端詳這位侄孫的孫兒,
“對。”寧明志竟然笑了。
“琴覓知音,確實要彈奏給懂琴的人才行。”
他說完這話,就叫致心推著他離開,沒能留下只言片語的吩咐。
遠山送了茶道老師回來,就只見鐘應耐心的遵照抹茶道的規矩,又攪好了一碗苦澀的茶水。
“請用。”
他恭恭敬敬遞給遠山。
遠山剛才還因為鐘應出言不遜感到憤怒,此時又因為他的禮貌恭敬,變得受寵若驚。
這位年輕的弟子端正的接過茶碗,誠惶誠恐的依照著三轉茶碗,輕品,慢飲的規矩,將這一碗苦澀緩緩飲盡。
“感謝您的招待。”
遠山客氣的歸還了茶碗,一雙澄澈的眼睛透露出茫然。
他好奇於鐘應的年輕、聰慧,又好奇於鐘應對待師父的仇視、憤恨。
載寧聞志是他記事起就崇敬的大師,能夠依靠音樂天賦,拜入載寧門下,學習中國與日本的傳統文化,是遠山這一生都值得驕傲的事情。
他不明白,他不懂。
僅僅兩天相處,鐘應對待他們態度溫和有禮,比任何一位賓客都要容易伺候。
可是……
鐘應垂眸收拾著茶具,忽然聽到遠山小聲說道:
“師父是一位很好的老人,您為什麽不試著和他平靜的溝通呢?”
鐘應拿起茶壺,下面的炭火熊熊燃燒。
他清楚載寧門徒對寧明志的憧憬,更清楚一位“傳承保護日本音樂文化”的大師,能夠怎樣被人神話。
鐘應無法和寧明志平靜溝通。
他見到寧明志蒼老長壽的軀體,聽到他卑鄙的狡辯,就會想起很多很多人。
“因為他活著的每一天,都踩在逝者的脊梁骨上。”
鐘應的聲音冰冷,漆黑的眼睛凝視單純的遠山,“你知道日本人去到中國,殘殺了數百萬數千萬的無辜百姓嗎?”
遠山臉色蒼白,聲音弱弱的說道:“知道。”
載寧靜子時常往來宅邸,他們這些日日陪伴載寧聞志的徒弟們,自然比外人更加清楚歷史。
鐘應看他萎靡不振,無奈的勾了勾嘴角,嘆息道:
“日本人殺害的,是毫無瓜葛的陌生人。可寧明志害死的,是他朝夕相處的至親摯友——”
他擡手用水澆滅了炭火,刺啦一聲灰煙彌漫。
“他比日本劊子手還要兇狠,也配做你們的師父麽。”
遠山刻板機械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活潑雀躍的心。
可惜,這顆心就像鐘應澆滅的炭火一般,病懨懨的,持續沈默的陪伴鐘應回到房間,道別告辭。
鐘應關上門,滿意的見到猗蘭閣的琴桌空蕩,只剩焚燒的香爐煙氣裊裊。
寧明志收回了那張久無人彈的七弦琴。
到了夜晚,鐘應窩在幔帳之後,盯著床頂思考人生,卻聽到了一陣禮貌的敲門聲。
“鐘先生,您睡了嗎?”
詢問他的是遠山,但是遠山並不是一個人來。
鐘應剛剛打開房門,守在寧明志身邊的徒弟致心,親自抱著一張獨特的古琴,走了進來。
那琴細頸窄箱,十三根銀弦閃爍寒光,琴身木漆暗紅,懸著淡藍的穗子,隨著致心的步伐招搖。
“這是猗蘭琴。”
致心簡單的介紹道,“師父說,你應該比任何人都要懂得它。”
鐘應看著那張本該陌生的琴,卻又對它無比熟悉。
這是遺音雅社的十三弦築,更是沈聆寄予厚望的失傳樂器。
他記得沈聆與築琴初見,歡喜異常,寫道:築琴以竹擊之,聲淒音沈,應作悲歌。
他也記得沈聆與寧明志初見,喜出望外,寫道:致遠天資聰明,又在日本留學,精通樂理,交由他研究築琴再適合不過。
致心將築琴安放於桌上,配套竹尺木色清淺。
鐘應不由自主的拿起細細琴竹,虛空垂了垂手腕,輕聲說道:“這琴已經不叫猗蘭了。”
致心和遠山不明所以,他們安靜站在一旁,不敢出聲詢問。
因為,來這裏之前,師父已經認真叮囑。
他會在監控前觀看一切,他一定要聽到鐘應拂弦擊築的樂曲!
可鐘應拿起了竹尺,絲毫不急。
他勾起淺淡笑意,仔細端詳這張離開故土多年的築琴。
“這是沈聆沈靜篤先生,八十年前贈予寧明志的十三弦築。”
“唐朝琴師仿制而成,琴身漆色穩重,音色悲戚,可做悲歌。”
“那時,沈先生與寧明志相交甚篤,友誼長存,便給它取名猗蘭,希望寧明志能擊築登臺,奏一曲《猗蘭操》。”
“後來……”
鐘應執尺輕聲笑道:“沈先生對忘恩負義之人失望透頂,便在遺書之中給了這張築琴新的期許,也給了它新的名字。”
“所以,它早就不叫猗蘭了。”
說著,鐘應手腕輕輕揚起,稍稍用力一擊,竹尺就在無聲的空氣之中,堪堪距離琴弦毫厘,又恰好懸空於他想擊響的琴弦之上。
鐘應並未停手,他憑著對築琴的熟悉,動作輕盈流暢的以尺擊弦,準確無比的在十三根弦之上反覆停留。
猗蘭閣無聲的演奏,驚嚇住了遠山和致心。
他們面面相覷,盯著鐘應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擊築,完全無法理解這樣奇特的行為藝術。
然而,鐘應卻格外滿足。
他心中有萬千律動,千年遺音。
虛空奏響的築琴,響徹君子院,震顫載寧邸。
短短一曲縱情悲歌盡,鐘應笑著放下了竹尺,像是尋求聽眾認可一般,看向遠山。
“好聽嗎?”
遠山眨著眼睛,什麽都沒聽到,只見到鐘應拿著竹尺揮擊一通。
但他想起師父的叮囑,又礙於致心在場,不得不捧場的回答道:“好聽。不過……”
遠山仍是困惑的問道:“您彈奏的是什麽?”
鐘應手握竹尺,傷口未愈的右手指尖刺目顯眼。
他朗聲吟誦——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覆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他竹尺放回原位,像是真的進行了一次酣暢淋漓的擊築而歌,恣意暢快。
下一刻,鐘應仰頭看向屋頂閃爍著紅燈的監控探頭。
“這首築琴名曲,正適合此時此刻的龍潭虎穴。”
他問寧明志,“很應景,不是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