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關燈
小
中
大
賀緣聲沒有音樂天賦, 但他一生都活在音樂裏,自然能夠懂得一首曲子的優劣。
在他心裏,馮元慶的樂曲, 永遠是最好的。
他常常聆聽馮元慶奏響二胡,也常常欣賞柏輝聲的演奏。
但他還是第一次, 在兩個人都過世之後, 通過視頻錄像,去傾聽柏輝聲演奏馮元慶的樂器,還有古琴、二胡、編鐘為之伴奏。
樊成雲的古琴,被稱為世界級的藝術瑰寶。他只用七根琴弦,就能奏響流傳華夏五千年的韻律。
方蘭的二胡自小練就,又在與柏輝聲相識之後,學習了馮元慶的按弓揉弦, 自然深得馮派精髓。
更不用說鐘應敲響的編鐘, 古往今來,金石之聲以編鐘為尊,他敲響了那套覆制於戰國的青銅樂器,這方天地就當受他掌控。
舞臺上三個人用樂器奏響的音律, 都應該讓人忘記樂器本身, 只能記住他們喚醒的春色。
然而, 在賀緣聲蒼老的耳朵裏, 他總能辨別出柏輝聲的二胡弦音。
柏輝聲的顫弓, 與他記憶裏的馮元慶一模一樣。
柏輝聲的滑音, 有著和馮元慶相似的圓潤回旋。
即使這首樂曲,由四位音樂家完成, 在賀緣聲眼裏, 仍是他心愛的師侄, 在重奏馮元慶的曲譜,歌頌著一場看不見的人,重新看見的春天。
漸漸,《萬家春色》溫暖明媚的演奏結束,柏輝聲笑著收回了二胡的琴弓。
賀緣聲迫不及待的想要錄像繼續,想要聽早逝的師侄說些什麽。
可是,柏輝聲停在那裏,視線溫柔看他。
那雙眼睛,仿佛真的透過了投影幕布,見到了端坐於舞臺下的賀緣聲。
禮堂裏仍舊回蕩著淺淡旋律,但賀緣聲之前急切想要離開的心情,已經被投影上的溫柔凝視擊碎。
他只想等著演奏結束,帶走這段錄像。
去認真聽一聽,他沒能了解過的事情。
“叮!”
清脆的編鐘響聲,好似一種信號,讓古琴與二胡變得激昂。
鐘應不再持續地敲擊鐘體,而是靜靜站在編鐘旁邊,等待著琴弦掀起狂風驟雨,等待著二胡發出嘶鳴咆哮!
剛才如沐春風的演奏,忽然變換了一種與之相反的旋律。
沈浸在自己思緒裏的賀緣聲,被驚得驟然轉頭,直楞楞的看向舞臺,盯著這群瘋狂的演奏者。
樊成雲的手指,於七弦之上,撫出懸崖絕壁,萬丈深淵。
而方蘭長弓頓勾於銀弦,宛如飛禽走獸,輕盈越過絕壁,居高臨下的呼喝。
他們演奏的旋律,毫無疑問的攝住了禮堂老人的全部身心。
可這樂曲激昂高亢,卻誰也擋不住,鐘應擡眸舉槌,毅然敲下的聲響。
叮!
叮叮!
咚!
簡潔有力的鐘聲,勝過了古琴萬千弦動和二胡縷縷白絲。
仿佛有人立於懸崖峭壁,面對劈頭蓋臉襲來的暴雨,面對露出鋒利獠牙的猛獸,作出了擲地有聲的回答。
賀緣聲沒法忽略編鐘。
哪怕古琴與二胡編織出了心弦顫抖的危機,他也能準確的抓住編鐘傳遞的堅定。
那一聲聲的堅定,猶如矗立於山巔懸崖的可靠脊梁,令他恍恍惚惚的想起了年輕時候的馮元慶。
“Mi、Sol、La。”
“角、徵、羽。”
遺落在記憶裏的音樂,曾在殘缺的希聲上反覆敲響。
年輕而高大的馮元慶,拿著鐘槌,每敲下一個音,都會模仿出下一個音的調子。
斷斷續續、時響時哼的曲調,伴隨著馮元慶對他的教導。
師父說,這首樂曲勸告著遠在他鄉的游子,秉承高潔的志向。
師父說,無論遭遇什麽苦難,面對怎樣的狂風驟雨,都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無愧於心。
鐘應敲響的編鐘,發出獨特清脆的鐘響,和馮元慶親手敲動編鐘的記憶,逐漸重疊。
賀緣聲坐在那裏,聽著舞臺上的演奏,想的卻是馮元慶的教誨。
他幾乎就要在震耳的音樂裏問出聲——
“這是什麽曲子?”
他的回憶卻率先回答道——
“《猛虎行》。”
鐘應在古琴二胡合奏之中,泠泠敲響的,是《猛虎行》的旋律。
更是馮元慶教導賀緣聲,不能屈服於強權艱險,不能妥協於旁門左道,一定要秉承信念的聲音。
賀緣聲忘記了。
他忘記了師父秉承的信念,他只記住了仇恨,恨那天道不公,傷害了他最珍視的人。
賀緣聲孤零零的坐在禮堂,他的情緒隨著樂曲變得恍惚茫然。
他對遙遠的東方大地,充斥著怨懟。
可是他為之鳴不平的人,卻叫他:“向前走,去看光。”
即使,那個人早已見不到光明。
音樂擾亂了他的心神,編鐘清晰的調子,在一片紛亂雜蕪之中,緩緩改變了演奏的方式。
它從一聲一頓的旋律,逐漸連續成一段長音。
又悠悠閑閑的降低了音調,難以辨明。
很快,古琴與二胡合奏的樂曲,恢覆了最初的溫柔和煦。
好像一個人,走出了猛虎低哮的山林,度過了艱難困苦的黑暗,視線重新開闊,見到了大地回春的美景。
賀緣聲茫然的情緒得到了緩和。
他能聽到藍天,聽到白雲,聽到潤物無聲的春雨,一滴一滴地滋潤路邊的野草。
鐘聲輕柔震顫的鐘聲,不再是清晰的回響。
堅硬的青銅樂器,蕩起難以想象的柔和,宛如一陣千年前的微風,拂過一片草原,在無情又繾綣的沙沙風聲之中,卷起了更為弱小的生命。
賀緣聲的視線,不由自主的去尋找鐘應的動作。
因為,除了動作,他無法確定這套編鐘還在演奏。
鐘槌輕輕掠過青銅鐘體,將它的響動,藏在了如沐春風的古琴弦裏,隱匿在了湖水波蕩的二胡弦中。
賀緣聲必須很努力,用眼睛去凝視,才能感受到若隱若現的旋律,才能找出比風聲還要輕微的聲音。
它細細碎碎,仿若細細碎碎的絨毛……
不,更像是比摩擦絨毛更輕的動作,才能發出的聲音。
在賀緣聲的心中,編鐘就該氣勢恢宏、震懾四方。
但鐘應的演奏,偏偏在春風細雨之中,讓他聽到了青銅樂器的溫柔。
他好像看到了無數擁有絨毛的小動物,經歷了長久苦難的寒冬,從冬眠中蘇醒。
它們招搖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皮毛,在古琴錚錚弦樂中舒展四肢,又在二胡連續快弓裏拔足狂奔。
柔軟絨毛刮過路邊渾身倒鉤的蒼耳,沾染上了許許多多粗糙的種子,讓堅硬外殼保護的脆弱生命,得以去往想去的土壤。
足蹄間沓出的微微清風,又吹散了湖泊旁顫顫巍巍撐起絨球的蒲公英,讓白皙勝雪的冠毛,飄向很遠很遠的前方。
賀緣聲止不住腦海裏的想象。
動物們途徑蒼耳、蒲公英,似乎見到了更多更奇特的植物。
它們都無聲無息的散播著種子,就像在無聲無息的傳遞著希望。
樊成雲指尖劃過絲弦,春色依然在禮堂回旋。
方蘭手中銀弦,也隨之弓長吟,為這美好的美景,增添歡聲笑語。
唯獨那套龐大宏偉的編鐘,聲音清淺如水、淺淡如風,始終令賀緣聲想起那些微不足道的植物,在春天進行著微不足道的播種。
有垂髫楊柳,迎著春風,柳絮紛飛。
有鼓囊豌豆,沐浴陽光,莢果四濺。
賀緣聲的眼睛,離不開鐘應的動作。
他甚至期望編鐘的聲音更清晰一些,更明確一些,告訴他這首曲子到底想表達什麽!
賀緣聲越聽越急,越想越氣。
他急著想知道這場音樂到底在演奏什麽,他生氣的猜測樂曲在諷刺他這個常居於美國的家夥,不懂得中國人的情懷!
當他忍不住想要出聲打斷演奏的時候,音樂突然漸漸淡去。
停留著柏輝聲笑容的屏幕,被一個陌生人取代。
他頭發稀疏、垂垂老矣,賀緣聲確定自己不認識他。
但他閉著眼睛拉開了手中的琴弓,演奏出了熟悉的旋律。
可惜,屏幕上的老人,實在沒有什麽才華。
旋律仍是《萬家春色》的旋律,他演奏出來,簡直是突兀又刺耳的噪音!
賀緣聲皺著眉,惡狠狠的盯著這個不速之客。
他寧願聽舞臺上抓心撓肺的演奏,也不想聽一個陌生的老頭子,糟蹋師父的曲譜!
對方渾然不覺,沈醉的享受自己比拉鋸子好不了多少的樂曲,完整的奏完了《萬家春色》最著名的弦音。
放下琴弓,他才睜開眼睛,緩緩說道:
“我六十六了,拉不好二胡了。但是我年輕的時候,本來也拉不好。”
他笑得見牙不見眼,“我還記得,那年考進清泠湖學院都是稀裏糊塗的,什麽都不懂。是馮老師說,音樂是為了讓人快樂,拉不好二胡,就學好樂理、通曉樂律,一樣能做懂音樂的人。”
他笑聲爽朗,視線真誠,“馮老師,感謝您,我很快樂。”
賀緣聲楞在座位上,握著手杖發呆。
他心中隱隱有了猜測,又不能完全確定。
很快,屏幕上再次出現了一個陌生人。
他看起來四十多歲,同樣拿著二胡,演奏了馮元慶創作的樂曲。
這位先生的演奏,比之前的老人好了許多,聽得出專業水準。
優美悅耳的曲子短暫,他看向禮堂,笑道:“我應該是馮老師帶的最後一屆學生,當時,他老人家都七十了,拿起琴弓,拉開琴弦,就像只有二十歲。”
“那時候我就想,等我七十,我也要像馮老師一樣,從二胡裏找回我的青春。”
一段一段視頻,帶著這些陌生人對“馮老師”的回憶,出現在禮堂巨大的投影幕布上。
他們說,馮老師的樂曲,永遠能讓人感受到希望與春天。
他們說,馮老師教導的樂理樂律,即使離開了二胡,也能受用終身。
賀緣聲見到了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他視線震驚的揣度著陌生人的歲數,驚訝的發現,竟然有年歲不過三十的人,認真的拿著二胡,演奏著馮元慶的曲目,說道——
我也是馮老師的學生。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馮元慶早在九十年代退休,最後一屆學生的歲數,直至今日怎麽也要超過四十歲。
可是,他看到了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聽出了他們未經風霜的稚嫩。
他們卻口口聲聲,說著“馮老師”“馮老師”,仿佛真的是馮元慶的學生。
賀緣聲怒不可遏。
他認為這是一場騙局!
舞臺上狡猾陰險的家夥,找了一群不知廉恥的演員,要騙他感動,騙他相信這種不可能的事情。
視頻中的陌生人,框在了許許多多方格裏,像是數量眾多的學生們相聚一堂,爭相向面前的老人,講述自己和馮老師的過去。
賀緣聲卻站了起來,無心再聽,無心再看!
他要找舞臺上的人算賬,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沒有老糊塗——
忽然,交織在一起響起了熟悉的旋律。
二胡清晰的奏響了曾經敲擊在希聲上的殘缺樂譜。
賀緣聲扶著椅背,站在那裏,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巨大的投影屏幕之中,傳來的《猛虎行》,有著與編鐘的演奏截然不同的音色,依然透著遮掩不住的鏗鏘堅毅。
而演奏它的,竟然是一個小女孩。
她可能十歲,可能更小。
紮著兩只嬌俏的小辮,專註於懷中比她還要高出幾分的弦樂器。
她的演奏,遠比之前視頻裏所有人都要深邃、廣闊,不像是一位年紀小小的稚童,能夠奏出的樂思。
但她每一縷長音短顫,都準確的表達出了《猛虎行》的主旨,甚至將那決不屈服於命運的樂思,奏出別樣輝煌。
賀緣聲站在原地,扶著座椅,努力傾聽這曲從編鐘轉到二胡銀弦上的漢樂府。
聲聲陣陣都與編鐘敲響的音色截然不同,又完完全全的傳遞著馮元慶始終期望的旋律。
人立於猛虎之前,面不改色。
人制於野雀勸說,不忘初心。
一首承載著千難萬險的詠志古曲,流淌在小女孩的二胡弦上,沒有絲毫的違和。
賀緣聲甚至覺得,這孩子是真的懂得《猛虎行》,也真的懂得馮元慶。
如幻覺一般的認同,撫平了賀緣聲幻想中的怒火。
小女孩的演奏結束,她的眼睛明亮,臉頰稚嫩。
她說:“剛才我演奏的,是我看過馮老師的教學視頻之後,學會的《猛虎行》。”
“馮老師沒有見過我,但在我的心裏,他依然是我尊敬的老師。曾經,我以為他是喜歡墨鏡,想做一位年輕又時髦的音樂家,才會在教學視頻裏戴著墨鏡上課。”
小女孩童音稚氣未脫,卻說得格外鄭重。
“後來,方老師告訴我,這是因為馮老師的眼睛看不見了,才會用墨鏡遮住眼睛,免得學生們太過傷心。”
她講述起沈重的事實,仍舊有著孩童的天真爛漫。
那雙漂亮的眼睛眨了眨,穿越了時光與距離,凝視著屏幕外的賀緣聲。
“馮老師沒有和我說過什麽,但我一直想對他說——”
“我們的每一支弓,每一根弦,奏響您的樂曲時,都是您的眼睛。”
賀緣聲的眼淚忽然流了下來。
時隔四十四年,他重新明白了馮元慶的感嘆——
多好啊。
輝聲長大了,會彈奏二胡了,多好啊。
高考恢覆了,學生能讀書了,多好啊。
這山這水這春色,多好啊。
這人這物這世界,多好啊。
賀緣聲在安靜的禮堂失聲痛哭,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保護自己的眼睛。
因為,他的師父擁有了許許多多的眼睛,如春風拂過的嫩芽一般,舒展枝葉,好奇的看著這嶄新的世界。
每一雙眼睛的主人,都會拉響二胡的琴弦,替失去光明的老師,看看今天湛藍的天空,看看今年美好的春色。
再看一看,那遠山層雲裏點點泛橙的金輝,與那東方大地緩緩升起的太陽。
在淚水與啜泣之中,賀緣聲不需要去問編鐘奏響的是什麽樂曲。
這視頻裏每一個學生、每一句話,都在告訴他——
他聽到的,是蒲公英、是蒼耳、是楊柳飛絮、是豆莢鼓囊。
更是桃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他心裏,馮元慶的樂曲, 永遠是最好的。
他常常聆聽馮元慶奏響二胡,也常常欣賞柏輝聲的演奏。
但他還是第一次, 在兩個人都過世之後, 通過視頻錄像,去傾聽柏輝聲演奏馮元慶的樂器,還有古琴、二胡、編鐘為之伴奏。
樊成雲的古琴,被稱為世界級的藝術瑰寶。他只用七根琴弦,就能奏響流傳華夏五千年的韻律。
方蘭的二胡自小練就,又在與柏輝聲相識之後,學習了馮元慶的按弓揉弦, 自然深得馮派精髓。
更不用說鐘應敲響的編鐘, 古往今來,金石之聲以編鐘為尊,他敲響了那套覆制於戰國的青銅樂器,這方天地就當受他掌控。
舞臺上三個人用樂器奏響的音律, 都應該讓人忘記樂器本身, 只能記住他們喚醒的春色。
然而, 在賀緣聲蒼老的耳朵裏, 他總能辨別出柏輝聲的二胡弦音。
柏輝聲的顫弓, 與他記憶裏的馮元慶一模一樣。
柏輝聲的滑音, 有著和馮元慶相似的圓潤回旋。
即使這首樂曲,由四位音樂家完成, 在賀緣聲眼裏, 仍是他心愛的師侄, 在重奏馮元慶的曲譜,歌頌著一場看不見的人,重新看見的春天。
漸漸,《萬家春色》溫暖明媚的演奏結束,柏輝聲笑著收回了二胡的琴弓。
賀緣聲迫不及待的想要錄像繼續,想要聽早逝的師侄說些什麽。
可是,柏輝聲停在那裏,視線溫柔看他。
那雙眼睛,仿佛真的透過了投影幕布,見到了端坐於舞臺下的賀緣聲。
禮堂裏仍舊回蕩著淺淡旋律,但賀緣聲之前急切想要離開的心情,已經被投影上的溫柔凝視擊碎。
他只想等著演奏結束,帶走這段錄像。
去認真聽一聽,他沒能了解過的事情。
“叮!”
清脆的編鐘響聲,好似一種信號,讓古琴與二胡變得激昂。
鐘應不再持續地敲擊鐘體,而是靜靜站在編鐘旁邊,等待著琴弦掀起狂風驟雨,等待著二胡發出嘶鳴咆哮!
剛才如沐春風的演奏,忽然變換了一種與之相反的旋律。
沈浸在自己思緒裏的賀緣聲,被驚得驟然轉頭,直楞楞的看向舞臺,盯著這群瘋狂的演奏者。
樊成雲的手指,於七弦之上,撫出懸崖絕壁,萬丈深淵。
而方蘭長弓頓勾於銀弦,宛如飛禽走獸,輕盈越過絕壁,居高臨下的呼喝。
他們演奏的旋律,毫無疑問的攝住了禮堂老人的全部身心。
可這樂曲激昂高亢,卻誰也擋不住,鐘應擡眸舉槌,毅然敲下的聲響。
叮!
叮叮!
咚!
簡潔有力的鐘聲,勝過了古琴萬千弦動和二胡縷縷白絲。
仿佛有人立於懸崖峭壁,面對劈頭蓋臉襲來的暴雨,面對露出鋒利獠牙的猛獸,作出了擲地有聲的回答。
賀緣聲沒法忽略編鐘。
哪怕古琴與二胡編織出了心弦顫抖的危機,他也能準確的抓住編鐘傳遞的堅定。
那一聲聲的堅定,猶如矗立於山巔懸崖的可靠脊梁,令他恍恍惚惚的想起了年輕時候的馮元慶。
“Mi、Sol、La。”
“角、徵、羽。”
遺落在記憶裏的音樂,曾在殘缺的希聲上反覆敲響。
年輕而高大的馮元慶,拿著鐘槌,每敲下一個音,都會模仿出下一個音的調子。
斷斷續續、時響時哼的曲調,伴隨著馮元慶對他的教導。
師父說,這首樂曲勸告著遠在他鄉的游子,秉承高潔的志向。
師父說,無論遭遇什麽苦難,面對怎樣的狂風驟雨,都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無愧於心。
鐘應敲響的編鐘,發出獨特清脆的鐘響,和馮元慶親手敲動編鐘的記憶,逐漸重疊。
賀緣聲坐在那裏,聽著舞臺上的演奏,想的卻是馮元慶的教誨。
他幾乎就要在震耳的音樂裏問出聲——
“這是什麽曲子?”
他的回憶卻率先回答道——
“《猛虎行》。”
鐘應在古琴二胡合奏之中,泠泠敲響的,是《猛虎行》的旋律。
更是馮元慶教導賀緣聲,不能屈服於強權艱險,不能妥協於旁門左道,一定要秉承信念的聲音。
賀緣聲忘記了。
他忘記了師父秉承的信念,他只記住了仇恨,恨那天道不公,傷害了他最珍視的人。
賀緣聲孤零零的坐在禮堂,他的情緒隨著樂曲變得恍惚茫然。
他對遙遠的東方大地,充斥著怨懟。
可是他為之鳴不平的人,卻叫他:“向前走,去看光。”
即使,那個人早已見不到光明。
音樂擾亂了他的心神,編鐘清晰的調子,在一片紛亂雜蕪之中,緩緩改變了演奏的方式。
它從一聲一頓的旋律,逐漸連續成一段長音。
又悠悠閑閑的降低了音調,難以辨明。
很快,古琴與二胡合奏的樂曲,恢覆了最初的溫柔和煦。
好像一個人,走出了猛虎低哮的山林,度過了艱難困苦的黑暗,視線重新開闊,見到了大地回春的美景。
賀緣聲茫然的情緒得到了緩和。
他能聽到藍天,聽到白雲,聽到潤物無聲的春雨,一滴一滴地滋潤路邊的野草。
鐘聲輕柔震顫的鐘聲,不再是清晰的回響。
堅硬的青銅樂器,蕩起難以想象的柔和,宛如一陣千年前的微風,拂過一片草原,在無情又繾綣的沙沙風聲之中,卷起了更為弱小的生命。
賀緣聲的視線,不由自主的去尋找鐘應的動作。
因為,除了動作,他無法確定這套編鐘還在演奏。
鐘槌輕輕掠過青銅鐘體,將它的響動,藏在了如沐春風的古琴弦裏,隱匿在了湖水波蕩的二胡弦中。
賀緣聲必須很努力,用眼睛去凝視,才能感受到若隱若現的旋律,才能找出比風聲還要輕微的聲音。
它細細碎碎,仿若細細碎碎的絨毛……
不,更像是比摩擦絨毛更輕的動作,才能發出的聲音。
在賀緣聲的心中,編鐘就該氣勢恢宏、震懾四方。
但鐘應的演奏,偏偏在春風細雨之中,讓他聽到了青銅樂器的溫柔。
他好像看到了無數擁有絨毛的小動物,經歷了長久苦難的寒冬,從冬眠中蘇醒。
它們招搖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皮毛,在古琴錚錚弦樂中舒展四肢,又在二胡連續快弓裏拔足狂奔。
柔軟絨毛刮過路邊渾身倒鉤的蒼耳,沾染上了許許多多粗糙的種子,讓堅硬外殼保護的脆弱生命,得以去往想去的土壤。
足蹄間沓出的微微清風,又吹散了湖泊旁顫顫巍巍撐起絨球的蒲公英,讓白皙勝雪的冠毛,飄向很遠很遠的前方。
賀緣聲止不住腦海裏的想象。
動物們途徑蒼耳、蒲公英,似乎見到了更多更奇特的植物。
它們都無聲無息的散播著種子,就像在無聲無息的傳遞著希望。
樊成雲指尖劃過絲弦,春色依然在禮堂回旋。
方蘭手中銀弦,也隨之弓長吟,為這美好的美景,增添歡聲笑語。
唯獨那套龐大宏偉的編鐘,聲音清淺如水、淺淡如風,始終令賀緣聲想起那些微不足道的植物,在春天進行著微不足道的播種。
有垂髫楊柳,迎著春風,柳絮紛飛。
有鼓囊豌豆,沐浴陽光,莢果四濺。
賀緣聲的眼睛,離不開鐘應的動作。
他甚至期望編鐘的聲音更清晰一些,更明確一些,告訴他這首曲子到底想表達什麽!
賀緣聲越聽越急,越想越氣。
他急著想知道這場音樂到底在演奏什麽,他生氣的猜測樂曲在諷刺他這個常居於美國的家夥,不懂得中國人的情懷!
當他忍不住想要出聲打斷演奏的時候,音樂突然漸漸淡去。
停留著柏輝聲笑容的屏幕,被一個陌生人取代。
他頭發稀疏、垂垂老矣,賀緣聲確定自己不認識他。
但他閉著眼睛拉開了手中的琴弓,演奏出了熟悉的旋律。
可惜,屏幕上的老人,實在沒有什麽才華。
旋律仍是《萬家春色》的旋律,他演奏出來,簡直是突兀又刺耳的噪音!
賀緣聲皺著眉,惡狠狠的盯著這個不速之客。
他寧願聽舞臺上抓心撓肺的演奏,也不想聽一個陌生的老頭子,糟蹋師父的曲譜!
對方渾然不覺,沈醉的享受自己比拉鋸子好不了多少的樂曲,完整的奏完了《萬家春色》最著名的弦音。
放下琴弓,他才睜開眼睛,緩緩說道:
“我六十六了,拉不好二胡了。但是我年輕的時候,本來也拉不好。”
他笑得見牙不見眼,“我還記得,那年考進清泠湖學院都是稀裏糊塗的,什麽都不懂。是馮老師說,音樂是為了讓人快樂,拉不好二胡,就學好樂理、通曉樂律,一樣能做懂音樂的人。”
他笑聲爽朗,視線真誠,“馮老師,感謝您,我很快樂。”
賀緣聲楞在座位上,握著手杖發呆。
他心中隱隱有了猜測,又不能完全確定。
很快,屏幕上再次出現了一個陌生人。
他看起來四十多歲,同樣拿著二胡,演奏了馮元慶創作的樂曲。
這位先生的演奏,比之前的老人好了許多,聽得出專業水準。
優美悅耳的曲子短暫,他看向禮堂,笑道:“我應該是馮老師帶的最後一屆學生,當時,他老人家都七十了,拿起琴弓,拉開琴弦,就像只有二十歲。”
“那時候我就想,等我七十,我也要像馮老師一樣,從二胡裏找回我的青春。”
一段一段視頻,帶著這些陌生人對“馮老師”的回憶,出現在禮堂巨大的投影幕布上。
他們說,馮老師的樂曲,永遠能讓人感受到希望與春天。
他們說,馮老師教導的樂理樂律,即使離開了二胡,也能受用終身。
賀緣聲見到了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他視線震驚的揣度著陌生人的歲數,驚訝的發現,竟然有年歲不過三十的人,認真的拿著二胡,演奏著馮元慶的曲目,說道——
我也是馮老師的學生。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馮元慶早在九十年代退休,最後一屆學生的歲數,直至今日怎麽也要超過四十歲。
可是,他看到了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聽出了他們未經風霜的稚嫩。
他們卻口口聲聲,說著“馮老師”“馮老師”,仿佛真的是馮元慶的學生。
賀緣聲怒不可遏。
他認為這是一場騙局!
舞臺上狡猾陰險的家夥,找了一群不知廉恥的演員,要騙他感動,騙他相信這種不可能的事情。
視頻中的陌生人,框在了許許多多方格裏,像是數量眾多的學生們相聚一堂,爭相向面前的老人,講述自己和馮老師的過去。
賀緣聲卻站了起來,無心再聽,無心再看!
他要找舞臺上的人算賬,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沒有老糊塗——
忽然,交織在一起響起了熟悉的旋律。
二胡清晰的奏響了曾經敲擊在希聲上的殘缺樂譜。
賀緣聲扶著椅背,站在那裏,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巨大的投影屏幕之中,傳來的《猛虎行》,有著與編鐘的演奏截然不同的音色,依然透著遮掩不住的鏗鏘堅毅。
而演奏它的,竟然是一個小女孩。
她可能十歲,可能更小。
紮著兩只嬌俏的小辮,專註於懷中比她還要高出幾分的弦樂器。
她的演奏,遠比之前視頻裏所有人都要深邃、廣闊,不像是一位年紀小小的稚童,能夠奏出的樂思。
但她每一縷長音短顫,都準確的表達出了《猛虎行》的主旨,甚至將那決不屈服於命運的樂思,奏出別樣輝煌。
賀緣聲站在原地,扶著座椅,努力傾聽這曲從編鐘轉到二胡銀弦上的漢樂府。
聲聲陣陣都與編鐘敲響的音色截然不同,又完完全全的傳遞著馮元慶始終期望的旋律。
人立於猛虎之前,面不改色。
人制於野雀勸說,不忘初心。
一首承載著千難萬險的詠志古曲,流淌在小女孩的二胡弦上,沒有絲毫的違和。
賀緣聲甚至覺得,這孩子是真的懂得《猛虎行》,也真的懂得馮元慶。
如幻覺一般的認同,撫平了賀緣聲幻想中的怒火。
小女孩的演奏結束,她的眼睛明亮,臉頰稚嫩。
她說:“剛才我演奏的,是我看過馮老師的教學視頻之後,學會的《猛虎行》。”
“馮老師沒有見過我,但在我的心裏,他依然是我尊敬的老師。曾經,我以為他是喜歡墨鏡,想做一位年輕又時髦的音樂家,才會在教學視頻裏戴著墨鏡上課。”
小女孩童音稚氣未脫,卻說得格外鄭重。
“後來,方老師告訴我,這是因為馮老師的眼睛看不見了,才會用墨鏡遮住眼睛,免得學生們太過傷心。”
她講述起沈重的事實,仍舊有著孩童的天真爛漫。
那雙漂亮的眼睛眨了眨,穿越了時光與距離,凝視著屏幕外的賀緣聲。
“馮老師沒有和我說過什麽,但我一直想對他說——”
“我們的每一支弓,每一根弦,奏響您的樂曲時,都是您的眼睛。”
賀緣聲的眼淚忽然流了下來。
時隔四十四年,他重新明白了馮元慶的感嘆——
多好啊。
輝聲長大了,會彈奏二胡了,多好啊。
高考恢覆了,學生能讀書了,多好啊。
這山這水這春色,多好啊。
這人這物這世界,多好啊。
賀緣聲在安靜的禮堂失聲痛哭,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保護自己的眼睛。
因為,他的師父擁有了許許多多的眼睛,如春風拂過的嫩芽一般,舒展枝葉,好奇的看著這嶄新的世界。
每一雙眼睛的主人,都會拉響二胡的琴弦,替失去光明的老師,看看今天湛藍的天空,看看今年美好的春色。
再看一看,那遠山層雲裏點點泛橙的金輝,與那東方大地緩緩升起的太陽。
在淚水與啜泣之中,賀緣聲不需要去問編鐘奏響的是什麽樂曲。
這視頻裏每一個學生、每一句話,都在告訴他——
他聽到的,是蒲公英、是蒼耳、是楊柳飛絮、是豆莢鼓囊。
更是桃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