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32章 學堂

關燈
買地的事情辦理的非常順利,李齊把現在這棟宅子周圍的地全部買了下來,村長帶人來量了一下,一共就九畝多的地,村長是按照九畝地給他們算的,學堂這個三進的院落修的比較小,占了兩畝地。

這間學堂是完全按照成棟的想法來修建的,第一進院落全部都是挑高、沒有隔間的大房間,周圍的窗戶做的也都比較大,便於通風和采光,每個房間都有三扇窗戶,這是成棟特別要求的。正中間的正房和兩邊的廂房全部都是這樣的建築,按照成棟的想法,這三個房間正中間的是所謂的啟蒙班,東廂房是科舉班,西廂房則是算術班,啟蒙班的夫子由李良來擔任,科舉班的夫子是由李齊來擔任,算術班則是由成棟來教。

中間的院落暫時沒有人居住,但是成棟是按照現代單人公寓的模式來修建的,一共被分成六個房間,裏面有床、有衣櫃、有床頭櫃,另外還有一些可以放置個人物品的架子,架子也是成棟根據現代的一些收納櫃做的改良,這些東西實用性都很強,以致於制作這些家具的木匠師傅追著成棟想要拜成棟為師,弄的成棟也是哭笑不得。

後面的藏書閣跟第一進院落中的房屋差不多樣式,挑高的屋頂,房屋中間是一排排用來放書的書架,藏書閣的書基本上都是李管事從鎮上采買回來的,成棟特別交代如果看到一些對種地有幫助的書籍請他一起帶回來。

因為成棟的這句囑咐,李管事差點把兩條腿給跑斷了,才好不容易在一家書肆的角落裏面找到了《上農》、《任地》、《辯土》、《審時》、《齊民要術》、《陳軎農書》這六部農業方面的書籍,在翻找的時候,李管事還看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書籍,想到成棟的愛好,李管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買了回去。

成棟拿到書的時候很有些遺憾,這個地方沒有明朝,如果有明朝這個朝代,《天工開物》、《齊民要術》這些非常優秀且實用的書籍已經問世了,若是能夠買到能省下他不少麻煩,現在看來也只能自己弄了。

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成棟並沒有瞞著李若松和李若杉,確切的說,他都是把這兩個人帶在身邊的,李若松聽得多問的少,李若杉則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問個不停,成棟就很有耐心的給李若杉解釋他這麽做的原因。

這些書籍看起來似乎是沒有什麽用處,比如農業方面的書籍,村子裏沒有人不會種地,莊稼這種東西,跟人的付出是成正比的,你越是用心的侍弄莊稼,到了收獲的季節你的收獲就會越多,當然,有的時候也要看老天爺的意思,若是到了該收莊稼的時候老天爺不賞臉,一直下大雨,那這一年的收成基本上就要泡湯了。

成棟雖然沒有在鄉下待過,卻很清楚農業經驗的總結與推廣,農具的改進與普及對一個農業社會來說有多麽重要,只可惜,成棟對這些只有大概的理論概念,比如大棚養殖、種子培育、土質改造什麽的,他知道有這些事情,但是具體是怎麽弄得,他完全不清楚。

尤其是種子的培育,他打小就知道那位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的科學家,也大概了解雜交水稻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實操層面上他是一點經驗都沒有,什麽不育系什麽保持系的,他是完全弄拎不清,他只記得如果不是那位老先生,搞不好他們國家發展不了這麽快,光是吃飯問題就足以將一個國家生生拖垮掉,一個國家對於農業的重視並不是體現在有多少農民上面,也不是體現在有多少耕地上面,而是體現在農業技術的革新以及耕地保護上面。

對於這一點成棟也不著急,術業有專攻,他有想法,總有厲害的老農有經驗,兩相結合一下沒準會得到一些收獲,且當年他們的科技比現在的科技領先幾百年,就這,當年的研究還用了好多年的時間才成功,所以成棟並不心急,只要能夠先把農具進行革新,把人力解放出來,把生產力提高,其他的都可以慢慢來。

農業書籍一方面是給村民們提供一些思路,另外也是為他們後期研究提供理論依據,也便於他們進一步優化這些書籍的內容,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考慮到後期會有村民到藏書閣來借閱書籍,藏書閣所在的院落一共有兩扇門,一扇門是從前面的院落連通過來的,便於住在這裏的夫子和在前面念書的孩子們到這裏來借閱書籍,另一扇門就是專門給村民們使用的,這扇門開在右側,與前面那扇門是完全分開的,就連給村民們閱讀的書籍也都是單獨放在一間房屋中的,這間房屋跟其他兩間房屋並不相通,僅有一扇對外的側門,這也是避免村民們進進出出的對前面造成不好的影響。

由於這個院子建造起來比較簡單,所以在地買好之後,李管事就安排人先開始修建,這裏還發生了一件讓李齊非常感動的事情,當這個院子要開始修建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村子裏所有的人都來了,並不是來看的,而是來幹活的,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總角孩童,無一人沒到場,哪怕是李齊大伯家的幾個兒子、孫子也全部都來了。

能搬磚扛土的就去做力氣活,不能做力氣活的就幫忙洗菜做飯,孩子們則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遞個水拿個東西端端碗盤擦擦桌椅什麽的,因為這間學堂,整個村子都動了起來。

這些村民們每天都來幫忙,學堂以令人吃驚的速度蓋了起來,原本需要一個半月的工程硬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完成了,當學堂最後封頂完成的時候,所有在場的人全部歡呼起來,小孩子們在幾個院落中跑來跑去,一邊大聲的笑著,一邊高喊著能念書了,能念書了。

老年人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沖李齊一家人磕頭,口中直稱李齊一家人是活菩薩,是老天爺派來拯救他們的,在聽到連村裏的大人他們也會抽空教他們識字念書之後,村民們更是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讀書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誰家的孩子要是能夠送到學堂裏面念書,那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讀書也是一件非常花費銀兩的事情,每年光是先生的束脩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般的先生收的束脩大約是一年半兩白銀,好一點的先生束脩能要到一年一兩白銀。

可對於這些村民們來說,二兩銀子夠他們一家幾口人生活一年,他們辛辛苦苦在地裏忙活大半年,搞不好只能收獲幾百個銅板,所以讀書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之前劉家溝的村民們只能很羨慕的看著別人村裏的孩子們上學堂念書,對於有學堂的村子他們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劉家溝實在是太窮了,地理位置不好,太過於偏僻,山高林深,唯一一條通往外面的路還很窄,一個不留神沒準就掉進深溝,運氣不好的人可能再也爬不出來了,深山就更可怕了,一般人不敢進去,村民們最多在山根下弄點東西,之前也有人仗著有點力氣進了山,卻再也沒能出來,自那以後,村裏再也沒有人進去過。有的年月山裏還會有野豬群跑下來禍害莊稼,每到這個時候村裏人都不敢出門,只敢躲在屋裏等待野豬群離開。

不是沒有人眼饞這些野豬,可是當幾個壯年男丁結伴去獵殺野豬,結果反被野豬們頂的腸穿肚爛之後,也沒人敢再提這件事情,山裏有東西只能看著,地不多收獲也少,村裏又沒有什麽好東西能夠拿出去賣,一年一年的,村裏的人都在熬著。

幾十年前竇老爺子上京趕考經過這裏的時候,不慎遇險,怡好被李齊的爹娘給救了,在聽說劉家溝的事情後,並不缺銀兩的竇老爺子當下便給了李齊爹娘一百七十兩紋銀,讓他們拿回村裏,給村裏修一條路出來,竇老爺子覺得只要是路通了,這裏的情況自然就會好轉。

李齊爹娘原本是不收這筆巨款的,畢竟是一百七十兩紋銀,對李齊爹娘來說這何止是巨款,簡直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別說是夠他們話一輩子,就是他們兒子、孫子、曾孫子都能夠靠著這筆銀兩過上好日子。

可經過竇老爺子的勸說,他們覺得竇老爺子說的也有道理,且竇老爺子也說了,這筆銀兩就算是他借給劉家溝村民們的,等到村民們什麽時候手頭寬裕了,再把這筆銀兩還給他便是,李齊爹娘幾次推辭不成,加上竇老爺子說的又很實在,只好厚著臉皮接了過來。

懷揣巨款的李齊爹娘一路上連水都不敢喝,只顧著埋頭往家趕,一到家,李齊爹娘就把這件事情跟自己的哥哥、嫂子說了,李齊大伯勸他們把竇老爺子追回來,說是這筆銀兩不能收,為此還狠狠的訓了李齊爹娘一頓。

李齊爹娘羞愧萬分,離開李齊大伯家後,將幼子托付給李齊大伯代為照顧,夫婦倆連夜趕路想要追上竇老爺子,只可惜,夫婦倆一去不覆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