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浦東現狀
關燈
小
中
大
第588章 浦東現狀
“這地方也太荒涼了吧?”季明光還是第一次來上海,看到眼前的景象,完全沒辦法把浦東和繁華的上海聯系在一起。
“要不人家怎麽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呢?和浦西一比,這裏差得實在是太遠了!”鄭偉明說道,“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倒也是一件好事兒,因為目前的條件太差,所以浦東人對推倒重建的接受程度要高一些,你要是在浦西規劃一個新區,光是拆遷工作就夠頭疼的了!他們可不願意輕易動遷。”
事實也是如此,陸家嘴的動遷涉及16000多戶,然而拆遷過程絲般順滑,政府並沒有遭遇任何阻礙,有人在舉家搬遷時,打出了橫幅,“再見小陸家嘴,你的明天會更好”;這些人日後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光靠拆遷房就能實現財務自由。
林樓在一旁笑了,“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說法實在是太讓人印象深刻了,那些有在浦東弄到房子的機會,卻因為種種原因放棄的,日後大多都後悔不已;要是現在在這裏有一套房的話,之後三十年時間裏,必然會迎來多次拆遷,那怕什麽都不做,只是乖乖地跟著政策走,一套拆成兩套,兩套拆成多套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三十年之後,守著好幾套浦東的房子,那日子簡直太滋潤了。
“要想開發浦東,不建橋可不行,而且一座、兩座還不夠,必須有很多座才行。”趙玉坤已經開始琢磨方案了,他指著黃浦江說道,“要不然完全沒辦法滿足正常的交通需求,黃浦江大橋位置有些偏,打浦路隧道也好不了多少,而靠輪渡公司的渡輪,又太不方便了。”
黃浦江大喬就是日後的松浦大橋,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東南部黃浦江上,連接車亭公路和鐵路金山支線,1974年4月興建,1976年6月29日建成通車,初名黃浦江大橋,前兩年年改名車亭大橋,1995年以松江縣名首字加“浦”字改名松浦大橋。
而打浦路隧道,位於上海市區南部黃浦江江底,是中國第一條水底公路隧道,包括引道在內,全長2761米,71年建成通車,當時人們覺得雙向四車道已經是綽綽有餘,但是現在再看,就算擴大一倍也不夠用啊。
“是啊,黃浦江大橋到咱們現在站的地方足有四十多公裏,靠這座橋連接浦東、浦西之間的交通幾乎不可能;打浦路隧道也有十公裏左右,來回就是二十公裏,就算一路通暢也得半個小時,而且隧道就那麽寬,以後車多了怎麽可能通暢?”
“眼下只能靠輪渡,而輪渡非常麻煩,同時也容易受天氣的影響,我記得剛回國的時候就遇到霧鎖浦江,黃浦江上所有航行的船只停航,想來往浦東、浦西之間的人急得不行,覆航時,浮橋前端的鐵絲網門一開,人流像潮水一樣沖向輪渡。”
鄭偉明繼續說道,“所以才有了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說法,要是住在浦東,每天上下班都得坐輪渡,一旦遇上壞天氣,你這班就不用上了,一次兩次還好,次數要是多了,那家單位容得下你?”
所以“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張床”的說法,不僅僅是因為浦東貧窮落後的原因,各種配套設施跟不上,就算有房也沒啥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浦東上班還好說點,頂多是不能輕松享受浦西的繁華生活而已,要是在浦西上班的話,住在浦東連正常的工作都保障不了,如此以來,誰又願意在浦東弄套房子呢!
“偉明,你要是現在就在浦東弄幾套房子,以後就不用為錢發愁了!”林樓開玩笑道,實際上就算不這麽辦,鄭偉明也不用為錢發愁,畢竟人家可是日後的院士,而且還是建築領域的院士,自然是不缺錢的。
“我記得之前看上海的規劃方案,在黃浦江上建橋已經列入規劃類,等這些橋建成之後,浦東和浦西之間的交通就順暢多了!”林樓說道。
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上海以平均每兩年一座大橋的速度,相繼建造了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奉浦大橋、徐浦大橋,再加上2003年建成通車的盧浦大橋,2005年建成的松浦二橋,2009年建成的閔浦大橋,這七座新建的跨江大橋,將浦東和上海其他城區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到那時候,人們來往浦東浦西之間非常方便,再也沒人說什麽“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事兒了,浦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翻身,成為上海最富裕的地方,浦西人也開始羨慕浦東人了,好多當年有機會在浦東弄到房子卻沒有做的,都後悔不已。
開著車在荒涼的浦東轉了一圈兒,拍了一些照片,畫了一些手繪圖,然後一行人便前往浦東新區開發辦公室,準備去那裏遞交資料,正式報名參與這個項目,順便和開發辦公室的人聊一聊,獲取一些信息和資料。
到了門口,眾人都有點嚇壞了,只見開發辦公室裏裏外外擠滿了人,中國人、外國人、紅頭發的、金頭發的,黑人、白人都一臉急切地等在那裏,這些人說著英語、法語、德語、日語、高麗語,話裏就一個意思,他們迫切地想參與到浦東的開發當中。
開發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話說得聲音都啞了,估計並不是只有今天才這樣,而是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旁邊蛋糕店的老板可是高興壞了,這才午飯時間剛過一會兒,他就在店門口掛出了售罄的招牌;看樣子,不管浦東新區的開發最後會怎麽樣,他倒是第一個發了財。
林樓估摸著,這要是排隊的話,明天都不一定能輪到,好在於濟川提前幫忙打了招呼,林樓走到門口給門衛說了幾句,不一會兒就有工作人員出來接他了,“林教授,歡迎歡迎,非常歡迎您能參與到這個項目裏面去!”
特區規劃項目讓林樓在國內城市規劃領域有了一定聲望,同時人家還是市裏領導的侄女婿,工作人員自然不敢怠慢,把他接到辦公室裏面,很快就幫他們辦好了手續,這樣林樓就算是正式參與到這個項目裏面了。
“給,這些都是咱們這兒目前收集到的資料,不過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準備的比較倉促,可能有不全的地方,剩下的那些就只能讓你們去想辦法了!其實相對於那些外國公司,你們還能好一些,畢竟接觸某些信息不像他們那麽麻煩!”工作人員抱過來一堆資料。
邀請外國規劃事務所參與浦東的規劃,上海方面其實還是冒了一些政治風險的,因為讓他們參與就意味著要披露許多國土資源的信息,而這些信息都是很敏感的。
知道那些外國規劃院,尤其是法國方面的舉動,方才打動了中國,這個項目讓令法國政府想起二戰後的巴黎重建。他們很感興趣,無償提供200萬法郎,支援陸家嘴的規劃設計;隨後,法國政府還出面,聯合大巴黎規劃設計研究院、法國最現代的中心商務區拉德芳斯地區公共建築整治局成立了“法國支援上海浦東開發集團”。
法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們打開了上海城市規劃領域通向世界的大門,幫助上海建立城市發展的歷史觀和戰略眼光,在大巴黎規劃院的幫助下,陸家嘴規劃的國際競賽也順理成章地展開了,多家國際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
辦完手續,接收了資料之後,林樓他們開始就幾個關心的問題進行詢問,趙玉坤第一個發言,“要想把陸家嘴打造成金融中心,這可是要花不少錢的,錢的問題你們準備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最為重要,規劃都是跟著預算走的,沒有充足的經費,規劃做得再好也沒用。
工作人員的回答讓他們大開眼界,上海市政府成立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公司、外高橋保稅區開發公司三家公司,通過“土地空轉”,分別給三家開發公司以平方公裏為單位的土地,這三家公司就瞬間擁有了啟動資金。
以金橋為例:市財政局通過上國投(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先開出一張2.4億元的支票,然後把這張2.4億元的支票交給金橋作為投資;金橋就用這2.4億元支票向國土局購買土地,土地局再把這2.4億元支票上交市財政局,這樣就完成了土地空轉。
同樣的方法,陸家嘴、外高橋也分別有了可待開發的土地,有地了,但還是沒錢啊;土地空轉之後,市工商局給金橋公司開了一張1億元註冊資金的工商執照,但是大家都能看出來,只是有了地,作為開發公司它們,還是沒錢。
好在還有政策,各開發公司的負責人開始積極尋找銀行資金,歷經曲折,三家開發公司以土地作價,和外資企業合資成立中外合資企業,許多看好中國發展的跨國巨頭,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他們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羅氏制藥的前中國總經理威廉-凱樂第一次到張江高科技園區時,放眼望去,一片農田,依稀有一些在建的廠房,空氣裏彌漫著青草的氣息。
浦東負責招商的人熱情地告訴他,這裏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樓群、綠地以及高爾夫球場,當這位“極富想象力”的商人,決定在其中一片農田上投資時,很多人以為他瘋了;然而,若幹年後,這筆投資成了傳奇。
日立電器在浦東的工廠開建時,謹慎的日方代表不放心地追問浦東領導人,新廠房預計多久完工。按照他們的估計,至少需要840天,領導淡定地回答:一年。
對方一臉狐疑,私下問他,“計算機出毛病了吧?”但是,就像後來震驚馬斯克的特斯拉“超級工廠”一樣,日立實現了當年開工、竣工並投產了,日立驚呆了,連續11次追加投資,他們從中國市場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1995年,上海第一家八佰伴商場在浦東開業,顧客頂著寒風湧入,單日客流107萬人次,創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個紀錄可能唯有日後Costco在上海開業,因顧客太多而被迫暫停營業可以媲美。
當然,也不是沒人看空浦東的發展,一位美國記者撰文稱之為“上海泡沫”,這代表了多數西方精英的態度。
1993年,張五常曾經帶著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大師、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軍人物、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裏德曼來到浦東,他看到了一些一層樓高的商店,立即表示反對,他們認定政府主導的策劃,硬生生造出來的曼哈頓,一定會以失敗收場。
這位自由派的經濟學家,甚至將浦東比做沙俄時代為女皇修建的“波將金村”,通俗來說就是“鬼城”,(俄軍將領波將金,為了對女皇顯示自己的領土富足,在她必經的道旁,不惜成本、勞力,修建了一些假的度假村)。
上海的領導對這一比喻耿耿於懷,以至於多年以後,在一部關於浦東的紀錄片中,有些領導還忍不住舊事重提,而到了這時候,浦東已經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區域了,大名鼎鼎的弗裏德曼錯了。
林樓對浦東的發展充滿信心,趙玉坤、季明光等人卻不知道,不過當他們看到那些草簽的投資協議時,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只要有錢,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規劃了。
“謝謝,那我們就回去開始準備工作了!我們會安排人常駐上海,直到這個項目完成,今後如果有需要的話,肯定少不了要繼續麻煩您!”打完招呼之後,林樓他們便出來了。
然後回到外灘的老洋房,這裏將成為他們近些時候的辦公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地方也太荒涼了吧?”季明光還是第一次來上海,看到眼前的景象,完全沒辦法把浦東和繁華的上海聯系在一起。
“要不人家怎麽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呢?和浦西一比,這裏差得實在是太遠了!”鄭偉明說道,“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倒也是一件好事兒,因為目前的條件太差,所以浦東人對推倒重建的接受程度要高一些,你要是在浦西規劃一個新區,光是拆遷工作就夠頭疼的了!他們可不願意輕易動遷。”
事實也是如此,陸家嘴的動遷涉及16000多戶,然而拆遷過程絲般順滑,政府並沒有遭遇任何阻礙,有人在舉家搬遷時,打出了橫幅,“再見小陸家嘴,你的明天會更好”;這些人日後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光靠拆遷房就能實現財務自由。
林樓在一旁笑了,“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說法實在是太讓人印象深刻了,那些有在浦東弄到房子的機會,卻因為種種原因放棄的,日後大多都後悔不已;要是現在在這裏有一套房的話,之後三十年時間裏,必然會迎來多次拆遷,那怕什麽都不做,只是乖乖地跟著政策走,一套拆成兩套,兩套拆成多套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三十年之後,守著好幾套浦東的房子,那日子簡直太滋潤了。
“要想開發浦東,不建橋可不行,而且一座、兩座還不夠,必須有很多座才行。”趙玉坤已經開始琢磨方案了,他指著黃浦江說道,“要不然完全沒辦法滿足正常的交通需求,黃浦江大橋位置有些偏,打浦路隧道也好不了多少,而靠輪渡公司的渡輪,又太不方便了。”
黃浦江大喬就是日後的松浦大橋,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東南部黃浦江上,連接車亭公路和鐵路金山支線,1974年4月興建,1976年6月29日建成通車,初名黃浦江大橋,前兩年年改名車亭大橋,1995年以松江縣名首字加“浦”字改名松浦大橋。
而打浦路隧道,位於上海市區南部黃浦江江底,是中國第一條水底公路隧道,包括引道在內,全長2761米,71年建成通車,當時人們覺得雙向四車道已經是綽綽有餘,但是現在再看,就算擴大一倍也不夠用啊。
“是啊,黃浦江大橋到咱們現在站的地方足有四十多公裏,靠這座橋連接浦東、浦西之間的交通幾乎不可能;打浦路隧道也有十公裏左右,來回就是二十公裏,就算一路通暢也得半個小時,而且隧道就那麽寬,以後車多了怎麽可能通暢?”
“眼下只能靠輪渡,而輪渡非常麻煩,同時也容易受天氣的影響,我記得剛回國的時候就遇到霧鎖浦江,黃浦江上所有航行的船只停航,想來往浦東、浦西之間的人急得不行,覆航時,浮橋前端的鐵絲網門一開,人流像潮水一樣沖向輪渡。”
鄭偉明繼續說道,“所以才有了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說法,要是住在浦東,每天上下班都得坐輪渡,一旦遇上壞天氣,你這班就不用上了,一次兩次還好,次數要是多了,那家單位容得下你?”
所以“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張床”的說法,不僅僅是因為浦東貧窮落後的原因,各種配套設施跟不上,就算有房也沒啥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浦東上班還好說點,頂多是不能輕松享受浦西的繁華生活而已,要是在浦西上班的話,住在浦東連正常的工作都保障不了,如此以來,誰又願意在浦東弄套房子呢!
“偉明,你要是現在就在浦東弄幾套房子,以後就不用為錢發愁了!”林樓開玩笑道,實際上就算不這麽辦,鄭偉明也不用為錢發愁,畢竟人家可是日後的院士,而且還是建築領域的院士,自然是不缺錢的。
“我記得之前看上海的規劃方案,在黃浦江上建橋已經列入規劃類,等這些橋建成之後,浦東和浦西之間的交通就順暢多了!”林樓說道。
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上海以平均每兩年一座大橋的速度,相繼建造了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奉浦大橋、徐浦大橋,再加上2003年建成通車的盧浦大橋,2005年建成的松浦二橋,2009年建成的閔浦大橋,這七座新建的跨江大橋,將浦東和上海其他城區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到那時候,人們來往浦東浦西之間非常方便,再也沒人說什麽“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事兒了,浦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翻身,成為上海最富裕的地方,浦西人也開始羨慕浦東人了,好多當年有機會在浦東弄到房子卻沒有做的,都後悔不已。
開著車在荒涼的浦東轉了一圈兒,拍了一些照片,畫了一些手繪圖,然後一行人便前往浦東新區開發辦公室,準備去那裏遞交資料,正式報名參與這個項目,順便和開發辦公室的人聊一聊,獲取一些信息和資料。
到了門口,眾人都有點嚇壞了,只見開發辦公室裏裏外外擠滿了人,中國人、外國人、紅頭發的、金頭發的,黑人、白人都一臉急切地等在那裏,這些人說著英語、法語、德語、日語、高麗語,話裏就一個意思,他們迫切地想參與到浦東的開發當中。
開發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話說得聲音都啞了,估計並不是只有今天才這樣,而是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旁邊蛋糕店的老板可是高興壞了,這才午飯時間剛過一會兒,他就在店門口掛出了售罄的招牌;看樣子,不管浦東新區的開發最後會怎麽樣,他倒是第一個發了財。
林樓估摸著,這要是排隊的話,明天都不一定能輪到,好在於濟川提前幫忙打了招呼,林樓走到門口給門衛說了幾句,不一會兒就有工作人員出來接他了,“林教授,歡迎歡迎,非常歡迎您能參與到這個項目裏面去!”
特區規劃項目讓林樓在國內城市規劃領域有了一定聲望,同時人家還是市裏領導的侄女婿,工作人員自然不敢怠慢,把他接到辦公室裏面,很快就幫他們辦好了手續,這樣林樓就算是正式參與到這個項目裏面了。
“給,這些都是咱們這兒目前收集到的資料,不過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準備的比較倉促,可能有不全的地方,剩下的那些就只能讓你們去想辦法了!其實相對於那些外國公司,你們還能好一些,畢竟接觸某些信息不像他們那麽麻煩!”工作人員抱過來一堆資料。
邀請外國規劃事務所參與浦東的規劃,上海方面其實還是冒了一些政治風險的,因為讓他們參與就意味著要披露許多國土資源的信息,而這些信息都是很敏感的。
知道那些外國規劃院,尤其是法國方面的舉動,方才打動了中國,這個項目讓令法國政府想起二戰後的巴黎重建。他們很感興趣,無償提供200萬法郎,支援陸家嘴的規劃設計;隨後,法國政府還出面,聯合大巴黎規劃設計研究院、法國最現代的中心商務區拉德芳斯地區公共建築整治局成立了“法國支援上海浦東開發集團”。
法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們打開了上海城市規劃領域通向世界的大門,幫助上海建立城市發展的歷史觀和戰略眼光,在大巴黎規劃院的幫助下,陸家嘴規劃的國際競賽也順理成章地展開了,多家國際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
辦完手續,接收了資料之後,林樓他們開始就幾個關心的問題進行詢問,趙玉坤第一個發言,“要想把陸家嘴打造成金融中心,這可是要花不少錢的,錢的問題你們準備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最為重要,規劃都是跟著預算走的,沒有充足的經費,規劃做得再好也沒用。
工作人員的回答讓他們大開眼界,上海市政府成立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公司、外高橋保稅區開發公司三家公司,通過“土地空轉”,分別給三家開發公司以平方公裏為單位的土地,這三家公司就瞬間擁有了啟動資金。
以金橋為例:市財政局通過上國投(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先開出一張2.4億元的支票,然後把這張2.4億元的支票交給金橋作為投資;金橋就用這2.4億元支票向國土局購買土地,土地局再把這2.4億元支票上交市財政局,這樣就完成了土地空轉。
同樣的方法,陸家嘴、外高橋也分別有了可待開發的土地,有地了,但還是沒錢啊;土地空轉之後,市工商局給金橋公司開了一張1億元註冊資金的工商執照,但是大家都能看出來,只是有了地,作為開發公司它們,還是沒錢。
好在還有政策,各開發公司的負責人開始積極尋找銀行資金,歷經曲折,三家開發公司以土地作價,和外資企業合資成立中外合資企業,許多看好中國發展的跨國巨頭,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他們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羅氏制藥的前中國總經理威廉-凱樂第一次到張江高科技園區時,放眼望去,一片農田,依稀有一些在建的廠房,空氣裏彌漫著青草的氣息。
浦東負責招商的人熱情地告訴他,這裏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樓群、綠地以及高爾夫球場,當這位“極富想象力”的商人,決定在其中一片農田上投資時,很多人以為他瘋了;然而,若幹年後,這筆投資成了傳奇。
日立電器在浦東的工廠開建時,謹慎的日方代表不放心地追問浦東領導人,新廠房預計多久完工。按照他們的估計,至少需要840天,領導淡定地回答:一年。
對方一臉狐疑,私下問他,“計算機出毛病了吧?”但是,就像後來震驚馬斯克的特斯拉“超級工廠”一樣,日立實現了當年開工、竣工並投產了,日立驚呆了,連續11次追加投資,他們從中國市場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1995年,上海第一家八佰伴商場在浦東開業,顧客頂著寒風湧入,單日客流107萬人次,創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個紀錄可能唯有日後Costco在上海開業,因顧客太多而被迫暫停營業可以媲美。
當然,也不是沒人看空浦東的發展,一位美國記者撰文稱之為“上海泡沫”,這代表了多數西方精英的態度。
1993年,張五常曾經帶著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大師、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軍人物、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裏德曼來到浦東,他看到了一些一層樓高的商店,立即表示反對,他們認定政府主導的策劃,硬生生造出來的曼哈頓,一定會以失敗收場。
這位自由派的經濟學家,甚至將浦東比做沙俄時代為女皇修建的“波將金村”,通俗來說就是“鬼城”,(俄軍將領波將金,為了對女皇顯示自己的領土富足,在她必經的道旁,不惜成本、勞力,修建了一些假的度假村)。
上海的領導對這一比喻耿耿於懷,以至於多年以後,在一部關於浦東的紀錄片中,有些領導還忍不住舊事重提,而到了這時候,浦東已經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區域了,大名鼎鼎的弗裏德曼錯了。
林樓對浦東的發展充滿信心,趙玉坤、季明光等人卻不知道,不過當他們看到那些草簽的投資協議時,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只要有錢,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規劃了。
“謝謝,那我們就回去開始準備工作了!我們會安排人常駐上海,直到這個項目完成,今後如果有需要的話,肯定少不了要繼續麻煩您!”打完招呼之後,林樓他們便出來了。
然後回到外灘的老洋房,這裏將成為他們近些時候的辦公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