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985章墻頭草和心懷不軌

關燈
第985章 墻頭草和心懷不軌

滅百濟後,唐朝大軍自然是高高興興的回家了,但是這百濟這塊地方已經是大明地盤了,所以也是留下郎將劉仁願率數千唐兵留守百濟城,並派遣了左衛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誰承想王文度赴任半途,病死死了,所以大唐才讓劉仁軌取代王文度,出任新的熊津都督。

而當時的百濟王扶餘義慈的堂弟扶餘福信本來已經降服唐軍,待他看到唐軍主力回國,萌生賊心,並與一個叫道琛的和尚聯手,在周留城聚百濟舊民造反。可以說半島之上的那些人,兩面三刀的性格早就有了。

當時大明剛剛占領百濟,還沒來得及鞏固,所以扶餘福信和那個和尚也就成功了,當時百濟“西部皆應”,紛紛據城造反,支持扶餘豐。結果別看這些人都是烏合之眾,但是畢竟數量眾多,唐軍人少,所以百濟的人反而把唐軍劉仁願的留守軍團團包圍於百濟城。

得到了消息之後,大唐也是趕緊處置,於是唐廷下詔,任劉仁軌檢校帶方刺史,統王文度舊部與新羅軍合勢救援劉仁願。於是在蜜月期的唐、新聯軍一路廝殺戰鬥,直殺百濟城。和尚道琛在熊津江邊建兩座巨大的兵壘,劉仁軌率眾猛攻,百濟軍不敵,退保任孝城。

相比於中華的和尚們,似乎倭國和半島上面的和尚更能搞事,中華的和尚們也就是能多吃多占,搞些不法之事,但是半島和倭國的和尚們更是能搞事,地位都不低,倭國的和尚們那更是趁著軍隊的。

美國幾年,大唐又是派遣唐將蘇定方又攻打高句麗,但是卻遇到了遇大雪酷寒,在那個時代,打仗的是候一定是要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前就是因為天氣寒冷,所以才從安市城退了回去,所以這次唐軍也是不得不班師。但是劉仁軌還是向著朝廷上表,表示要繼續堅守在百濟,畢竟剛剛得到的百濟,要是不抓緊機會,恐怕到手的地盤又沒了,唐高宗深覺劉仁軌言之有理,便讓唐軍繼續留在百濟城堅守。

在百濟的劉仁軌當時不會老實的呆著,被動防禦可是不是大唐的風格,於是劉仁軌先出奇兵,首發制人,率軍先端掉扶餘福信派人修建的真峴城,雖然此城“臨江高陸”,接著唐軍又是連夜奇襲,一舉攻破,“遂通新羅運糧之路”。畢竟當時百濟的人和大唐有著滅國之恨,從當地征集糧草也是有些難度的,再加上當時為了相求大唐幫助自己打敗百濟和高句麗,所以新羅也就是主要負責了大唐的後勤任務了。

而當時的百濟也是沒有認真的覆國,反而是在內部發生了火並。百濟王子扶餘豐越來越不能忍受堂叔扶餘福信的跋扈,於是對扶餘福信下手了,扶餘福信被殺。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劉仁軌自然是不會像是那個爭霸的宋王一樣,守著什麽亂七八糟的規矩,於是,劉仁師、劉仁願以及新羅王金法敏率陸軍,劉仁軌以及先前降附的百濟王子扶餘隆率水軍,從熊津江出發,水陸並進,直趨白江口,準備合軍直搗固周堅城。

這時候,百濟自然是不會束手待斃了,所以不斷的向高句麗和倭國求救,想著靠著三國的力量和大唐扳手腕,但是高句麗卻是被蘇定方給盯著,哪敢輕舉妄動,但是倭國就不一樣了,當時的倭國可是跟著中原學了不少東西了,自以為學到家了,就想著對大唐進行試探,撈點油水。

所以當劉仁軌水軍率先行至白江口的時候,遇見的就不只是百濟的軍隊,還有倭國的軍隊。很快,倭國水軍四百餘艘也綿延駛至。寬闊水面上,唐、倭兩路水軍對峙。

當時倭國人有四萬多,看上去聲勢浩大,大唐只有一萬多人,似乎是差距不小,但是打起來就不是那樣了。

等到雙方真正動起手了,大唐的唐軍四戰皆捷,水陸連勝。雖然唐軍軍船在數量上占絕對劣勢,但隋唐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還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堅,設計精良,日本的兵船與之相較,自然簡陋寒酸,就像是小舢板一樣的。

而且當時,倭奴從中原學的那些東西可是不包括造船打仗這些本事,未從中國偷師學藝,技術方面自然是十分的落後,兵將甲胄質量又不好,相比於大唐軍隊就像是民兵一樣,所以碰到了箭雨,那些倭兵倭將往往被射得透心涼。

最後一點,那就是當初的“火燒赤壁”似乎是深入人心,劉仁軌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自然是通曉“火燒赤壁”之事,倭奴當時還不像唐以後那樣精通中華典故、兵書,四百多艘破木船蛆一樣擠在一起,因為船小,又不敢害怕太過分散,本來就打不過大唐的軍隊,分開更是不是對手了,還不如湊在一起顯得更加的由氣勢。所以當唐軍連發火箭,順風投火,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燒死嗆死外加棄船跳水淹死,上千倭奴軍全都沈到白江口水底。

海上戰鬥的大敗,百濟、倭奴陸軍那就更是抗不住唐、新聯軍的進攻,被殺得人仰馬翻。扶餘豐脫身而逃,唐軍最終是“獲其寶劍”,人卻是找不到了,顯得有些美中不足了。

而周留城內拒守的百濟王室扶餘忠勝、扶餘忠志兄弟知道大勢已去,自己又不是沒有投降過,所以很是幹脆的率城內守軍、士女以及未被殺掉的倭奴兵將,“一時並降”,絲毫沒有了當初搞事的硬氣了。

當時,那些倭人好像還沒養成臨敗自己用刀掏肚子的習慣,個頭更是不高,所以一系列小矬個子軍將,通通跪伏於泥淖之中,像是沒長大的孩子一樣,跪了一地,聽憑唐軍與新羅軍發落。

這就是白江口的大勝了。

別看戰鬥是勝利了,但是其中有些事情確實值得思考,比如說,墻頭草一樣的半島小國和一心想要從中原撈油水的倭國。

半島上面這兩個小國,一個新羅一個百濟,整天想的是什麽?不就是想從大唐這個龐然大物身上分些好處嗎?只不過兩者的選擇有些不同罷了。

百濟是選擇和大唐硬剛,聯和高句麗和倭國,明目張膽的對大唐下手,但是選的時機太爛,那時候大唐還沒走下坡路,別的不說,起碼能打的將軍多的是,不說劉仁軌這樣出將入相的,先有蘇定方這個狠人,滅了三個國家,三個國家的老大都被活捉了,還有白衣小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從東北那疙瘩創下赫赫威名,尤其是脫帽退敵更是被人傳的神乎其神,這樣的情況下想從大唐這裏得到好處,無異於癡人說夢。

再說新羅,手段上倒是委婉了許多,不同於百濟的硬來,新羅一開始就認準了自己的位置,打不過大唐,所以新羅就直接來個曲線救國,給大唐當小弟,雖然被百濟和高句麗聯手打過,但是這三個地方小政權,還真就是新羅最後得到好處了。

當時高句麗沒了,百濟也沒了,但是土地在啊,原本應該是大唐的土地結果都被新羅這個臭不要臉的給弄走了,然後一邊跪舔大唐,一面從大唐手裏偷地,百濟的地盤後來可都歸了新羅,大同江以南本來是大唐的戰利品結果也被新羅給竊取了,大唐還沒把新羅怎麽著,可以說也是奇葩,不過和現在情況也差不多,東北奴兒幹都司的地盤李朝可是也偷了不少。

所以百濟就是一個自不量力總想搞事的王八蛋,新羅就是一邊打長工一邊從主家偷東西的內賊,這兩者的文化還真是就留下來了,到了後世被南棒完全繼承,面對中華這個宗主國,既想搞事,又想撈好處,每天嘰嘰歪歪的煩人不停。

但是真要是對他們動手了,他們又沒多大尿了,三下兩下就縮了,李朝也是一樣,沐澤了解的那次發生在大明年間,倭國打李朝的事情,只用了一個月倭國就把李朝收拾的差不多了,簡直像是不設防一樣。

說完這兩個墻頭草,再說一直賊心不死的倭國,別看現在倭國老老實實的的,但是沐澤心裏清楚,倭國可就是一點都沒放棄中華大地這片富饒的土地,真要是放松了對倭國的警惕,那代價可是慘烈的。

這個時空還只有倭國的白江口之戰,被大唐懟回去了,但是沐澤覺得,用不了兩年,大明絕對能和倭國對上。

倭國對中華大地的覬覦可謂是不擇手段,崖山之後無中華就是這些人說出來的,故意的引導老百姓往別處想,就是想著攪亂民心,而且倭國還自稱中華正統,純屬扯淡,一個把從大唐那學的東西用了上千年的國家,那裏比得上中華民族不守舊不妥協的精神!

最可氣的還真有人信,真是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了。

所以在沐澤心中,那是覺得不會讓倭國好過的,老早就提出直接打上倭國的事情,只不過現在實力還差著,倒是可能利用倭國和李朝,削弱這兩方的實力,到時候一網打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