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宦途自此心長別(四)
關燈
小
中
大
宦途自此心長別(四)
徐三淡淡笑著,看著面前兩人, 心裏頭很不是滋味兒。
薛鸞的表弟被人強辱, 徐三過來打抱不平, 可薛鸞卻說, 她不懂京中世家的規矩。崔金釵更還在旁幫腔,說甚麽家醜不可外揚, 那薛小郎被糟蹋了身子, 自己也有錯, 該要領教訓。
兩個人言談之間,眉眼帶笑,輕描淡寫, 好似不可理喻的人是徐挽瀾,絕不是她們二人。
徐三笑了笑,低下頭來, 並未多言, 心中卻不由想道:這薛鸞、崔金釵、賈文燕三人立在一塊兒,是巧合?還是說, 她們已然走得親近?
她隨口將話頭扯開, 轉而又與這幾人玩笑了幾句, 聊的不過是晌午吃的齋菜, 以及方才來時, 看見的寺中景致。但在她心中,卻是不由深思起來。
崔鈿說過,薛鸞乃是岐國公之女, 岐國公近來與蔣家走的極近,引起天子忌憚猜疑。徐三原本想的簡單,只當薛與蔣好,就是與崔不好,畢竟人人都說,左右二相,政見相反,勢如水火。可是如今看來,怕不是這麽回事兒。
她忽而憶起去年在宮中當值之時,每日上朝之前,都能見到蔣沅與崔博,兩個上了年紀的婦人,言笑往來,閑話家常。可待到上朝之後,兩人卻是時常唇槍舌劍,就朝中政令,爭個不可開交。
徐三思及此處,心中一團亂絮,只又暗暗想道:在這個封建王朝,最要緊的就算押中下一任繼承人。現如今官家心意未決,局勢未明,她用不著管那些派系甚麽的,只管跟官家表明,她絕對是站在天子手心裏的。天子說甚麽便是甚麽,其餘人等,都不作數。
徐三笑了笑,由宮人引著,到自己位置上站好,眼觀鼻,鼻觀心,甚麽事也不再多想。
她與一眾臣子立於殿前,候了半晌,便見官家緩步而來,登上石階,身後跟隨二人,一是周文棠,一是柴荊。之後官家手擎香燭,口誦佛號,與寺中的女主持高談佛理,接著又率領百官,祈福於天。
官家處事,最重平衡之道,在大相國寺拜過佛後,轉而又率著眾人,去了開封西南的重陽道觀。徐三面上不說,心中卻忍不住腹誹道:在同一日裏,又是求佛,又是問道,兩邊都照顧,兩邊都不虔誠,那天上的神仙,就不會跟著打架麽?
官家在重陽觀中待的時候不短,徐三見這道觀,遠不如大相國寺那般宏偉巍峨,心中也有些疑惑不解,不知這小小道觀,到底有何妙處,竟能引得官家專程來此,還待上這麽長的工夫。
她心中才生出疑惑,便聽得何采苓在旁壓低聲音,快言快語地道:“官家來這小道觀,還不是為了那棲真子?”
棲真子。
徐三微微蹙眉,稍稍一想,總算憶起了曾在何處聽過這名字。
當年崔鈿曾說,京中有一女道,道號棲真子,她管她叫作曹姑。這個曹姑能掐會算,料事如神,曾說崔鈿能活到八十餘歲,讓那小娘子嘚瑟的很,行事之間全無顧忌。
徐三忽地又想起,二十年前,曾有一落魄女道,途經壽春,又是給她算命,說她“紫綬朱衣夢裏身”,日後將位極人臣,又是給蔡老兒的後山寶地下了定語,說是“龍蟠之穴,萬年吉壌”。
現如今她已經身入仕途,而蔡老兒那龍蟠之穴,再過幾年,或也將興建皇陵。如此看來,那道姑算的,也頗有幾分準頭。
只是盡管如此,徐三卻仍是不大相信。命在她自己手裏,哪是別人三言兩語,便能給定死了的?總不能她甚麽都不幹,最後也能“紫綬朱衣”,飛黃騰達吧?
說到底,還是事在人為。
徐三耷拉著眼兒,在道觀前立了小半個時辰,總算是等得官家從靜室之中,緩步而出。一行人馬,離了道觀,又巡街巡了一個多時辰,待到月上黃昏,總算是回了宮中。
徐三平日練劍習武,體力不錯,折騰了一整日,卻仍是精神抖擻。反觀胡微與何采苓,卻都已然面帶菜色,腿腳酸痛。胡微是個悶葫蘆,話不多,而那何采苓,卻已經呶呶不休,抱怨起來。
相較之下,徐三還是更願意和蔣平釧待在一塊兒。這小娘子行止有禮,為人溫和,最要緊的,就是她話不多,縱是說話,也從不說那等沒營養的廢話。
幾人由宮人引著,坐入席間,不多時,便聽得絲管紛紛,簫鼓弦歌,香獸煙濃之中,杏林宮宴已開。聖人入座之後,舉酒說了些場面話,接著便有身裹輕紗的纖腰郎君,隨歌踏拍,簪花起舞。
這宋朝宮宴,倒是還算自由,眾人可以起身離席,去找其餘人等敘話相談。徐三作為新科狀元,自然有不少人前來獻殷勤,她聽著那些個奉承話兒,面上帶笑,心裏頭卻忍不住想道:
若論給人家拍馬屁,她徐三才是個中行家。這些人說的奉承話,不夠好聽,也沒甚麽新意,實在讓她聽得耳中生膩。
她笑呵呵地,手捧杯盞,正與人隨口敷衍之際,忽地聽得身側有人沈聲笑道:“三娘,許久未見了。”
那人聲音渾厚,中氣十足,說起話來也是言簡意賅,沒甚麽客套之語。徐三一聽,心上一頓,回頭過來,便見眼前之人,方臉寬額,濃眉大眼,一身褐衫,正是她的弟妹鄭七。
徐三的笑容之中,頓時多了幾分真心。她一把拉住鄭七的手,溫聲笑道:“七姐,見著你平安歸來,我這心,總算是咽到肚子裏來了。”
鄭七微微一笑,沈聲說道:“只可惜我此次上京,再待不過幾日,便又要回西北去了。”
二人閑話一番,旁人看在眼中,大多識趣,只暫且退下。鄭七眼見得徐三身邊清靜不少,眉頭微蹙,對著徐三沈聲說道:“三娘,你莫怪我多嘴。只是我能有今日,全都要靠侯將軍賞識。她的吩咐,我不能不聽。”
徐三一笑,只淡淡說道:“七姐有話,不妨敞開直說。你我二人,乃是親眷,與旁人不同,沒甚麽不能說的。”
鄭七聞言,眉眼稍緩,口中則低低說道:“薛氏女賢明達禮,素負盛名,有命世之才,我等當輔佐之。”
徐三眼瞼低垂,靜靜凝視著那案上燭火,半晌過後,卻是勾唇一哂,輕輕搖頭,低聲說道:“七姐,官家年才五十餘歲,憑我之淺見,起碼還要當政二十餘載。薛氏女也好,侯將軍也罷,未免有些心急了罷?”
她稍稍擡眼,一邊打量著鄭七的神色,一邊緩緩將手按在她那略顯粗糙的手上。她目光灼灼,輕聲說道:
“七姐,如此妄語,我不會說與旁人,但你此後可要慎言。你雖說已是五品大將,而我亦是新科狀元,但咱二人皆乃寒門薄宦,若真是出了甚麽事兒,人家倒能全身而退,可咱兩個呢,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她微微一頓,又蹙眉勸道:“七姐,再等等罷。過上幾年,情勢或許有變。”
鄭七細細聽著,心中亦有幾分煩躁。
徐三中了狀元,她自然是高興不已,想著從此以後,她在朝中便有了倚仗。只可惜徐三才入仕途,不成氣候,鄭七一時半會兒,還只能唯侯氏馬首是瞻。
徐三說的道理,她也不是不懂。但是一來,侯氏旗幟鮮明,她跟著侯大將軍,便不能不隨之站隊;二來,便是再過幾年,這情勢還能怎麽變?
她眉頭越皺越緊,壓低聲音,對著徐三說道:“三娘,我不和你說那虛的,但與你直言了罷。官家年近六十,膝下無女,日後還能再生個女兒不成?便是生了,待到養成,又要過上多少年?至於那山大王,不成體統,還是個帶把兒的,根本不可能登基為帝。官家只能從宗族過繼一人,立為太女,而世族之中,唯有薛鸞,當得此任。”
鄭七稍稍一頓,有些氣急,只抿了口酒,又對著徐三語重心長地道:“三娘,人家微末之時,滴水之恩才算是恩,待到人家顯達了,你再去送金山銀山,半點兒用處都頂不上了。這官場之中,誰上誰下,考驗的就是眼力。你若不趕早,就要讓別人占去了。”
二人言及此處,已然有些不歡。徐三心下一嘆,只又抿唇一笑,輕聲說道:“我知七姐夾在中間,很是難做。你回去之後,只管跟那人說,我是個迂腐的,誰當天子我就認誰,至於其餘的,我絕不偏幫。”
她頓了頓,為了緩和氣氛,又玩笑道:“再說了,我算是甚麽人,又能出幾分力?小小一個文官,不打緊的,何需在意我這麽個無名小卒?七姐回了西北,若能再立軍功,可比我頂用多了。有你在,甭管是這泱泱大宋,還是我跟貞哥兒,定然都是平安無恙。”
鄭七垂眸,心中暗想道:假如徐三真如她所說的那般,只認天子,絕不偏幫,那麽她就絕不會站在自己的對立面上,那便也無需計較了。
況且她說得也對,她幫不幫,也沒那麽要緊。文官升的慢,政績也虛得很,比不得這武將的軍功實在。
思及此處,鄭七一笑,語氣緩和了不少,眼見得又有人過來,便岔開了話頭,和徐三閑話起家常來。徐三心裏頭掛念貞哥兒,生怕他在鄭七這裏受了委屈,言談之間,自然多有提及。
鄭七自是會意,一邊給她斟滿酒盞,一邊緩聲說道:“三娘放心,無論如何,我不會虧待貞哥兒。待我在西北安頓下來,便將貞哥兒接過去。至於阿母,便要看你何時安頓了,只要你這邊妥了,給我送信,我便會著人送阿母上京享福。”
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最近吞評論真的很厲害……亂碼也很厲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徐三淡淡笑著,看著面前兩人, 心裏頭很不是滋味兒。
薛鸞的表弟被人強辱, 徐三過來打抱不平, 可薛鸞卻說, 她不懂京中世家的規矩。崔金釵更還在旁幫腔,說甚麽家醜不可外揚, 那薛小郎被糟蹋了身子, 自己也有錯, 該要領教訓。
兩個人言談之間,眉眼帶笑,輕描淡寫, 好似不可理喻的人是徐挽瀾,絕不是她們二人。
徐三笑了笑,低下頭來, 並未多言, 心中卻不由想道:這薛鸞、崔金釵、賈文燕三人立在一塊兒,是巧合?還是說, 她們已然走得親近?
她隨口將話頭扯開, 轉而又與這幾人玩笑了幾句, 聊的不過是晌午吃的齋菜, 以及方才來時, 看見的寺中景致。但在她心中,卻是不由深思起來。
崔鈿說過,薛鸞乃是岐國公之女, 岐國公近來與蔣家走的極近,引起天子忌憚猜疑。徐三原本想的簡單,只當薛與蔣好,就是與崔不好,畢竟人人都說,左右二相,政見相反,勢如水火。可是如今看來,怕不是這麽回事兒。
她忽而憶起去年在宮中當值之時,每日上朝之前,都能見到蔣沅與崔博,兩個上了年紀的婦人,言笑往來,閑話家常。可待到上朝之後,兩人卻是時常唇槍舌劍,就朝中政令,爭個不可開交。
徐三思及此處,心中一團亂絮,只又暗暗想道:在這個封建王朝,最要緊的就算押中下一任繼承人。現如今官家心意未決,局勢未明,她用不著管那些派系甚麽的,只管跟官家表明,她絕對是站在天子手心裏的。天子說甚麽便是甚麽,其餘人等,都不作數。
徐三笑了笑,由宮人引著,到自己位置上站好,眼觀鼻,鼻觀心,甚麽事也不再多想。
她與一眾臣子立於殿前,候了半晌,便見官家緩步而來,登上石階,身後跟隨二人,一是周文棠,一是柴荊。之後官家手擎香燭,口誦佛號,與寺中的女主持高談佛理,接著又率領百官,祈福於天。
官家處事,最重平衡之道,在大相國寺拜過佛後,轉而又率著眾人,去了開封西南的重陽道觀。徐三面上不說,心中卻忍不住腹誹道:在同一日裏,又是求佛,又是問道,兩邊都照顧,兩邊都不虔誠,那天上的神仙,就不會跟著打架麽?
官家在重陽觀中待的時候不短,徐三見這道觀,遠不如大相國寺那般宏偉巍峨,心中也有些疑惑不解,不知這小小道觀,到底有何妙處,竟能引得官家專程來此,還待上這麽長的工夫。
她心中才生出疑惑,便聽得何采苓在旁壓低聲音,快言快語地道:“官家來這小道觀,還不是為了那棲真子?”
棲真子。
徐三微微蹙眉,稍稍一想,總算憶起了曾在何處聽過這名字。
當年崔鈿曾說,京中有一女道,道號棲真子,她管她叫作曹姑。這個曹姑能掐會算,料事如神,曾說崔鈿能活到八十餘歲,讓那小娘子嘚瑟的很,行事之間全無顧忌。
徐三忽地又想起,二十年前,曾有一落魄女道,途經壽春,又是給她算命,說她“紫綬朱衣夢裏身”,日後將位極人臣,又是給蔡老兒的後山寶地下了定語,說是“龍蟠之穴,萬年吉壌”。
現如今她已經身入仕途,而蔡老兒那龍蟠之穴,再過幾年,或也將興建皇陵。如此看來,那道姑算的,也頗有幾分準頭。
只是盡管如此,徐三卻仍是不大相信。命在她自己手裏,哪是別人三言兩語,便能給定死了的?總不能她甚麽都不幹,最後也能“紫綬朱衣”,飛黃騰達吧?
說到底,還是事在人為。
徐三耷拉著眼兒,在道觀前立了小半個時辰,總算是等得官家從靜室之中,緩步而出。一行人馬,離了道觀,又巡街巡了一個多時辰,待到月上黃昏,總算是回了宮中。
徐三平日練劍習武,體力不錯,折騰了一整日,卻仍是精神抖擻。反觀胡微與何采苓,卻都已然面帶菜色,腿腳酸痛。胡微是個悶葫蘆,話不多,而那何采苓,卻已經呶呶不休,抱怨起來。
相較之下,徐三還是更願意和蔣平釧待在一塊兒。這小娘子行止有禮,為人溫和,最要緊的,就是她話不多,縱是說話,也從不說那等沒營養的廢話。
幾人由宮人引著,坐入席間,不多時,便聽得絲管紛紛,簫鼓弦歌,香獸煙濃之中,杏林宮宴已開。聖人入座之後,舉酒說了些場面話,接著便有身裹輕紗的纖腰郎君,隨歌踏拍,簪花起舞。
這宋朝宮宴,倒是還算自由,眾人可以起身離席,去找其餘人等敘話相談。徐三作為新科狀元,自然有不少人前來獻殷勤,她聽著那些個奉承話兒,面上帶笑,心裏頭卻忍不住想道:
若論給人家拍馬屁,她徐三才是個中行家。這些人說的奉承話,不夠好聽,也沒甚麽新意,實在讓她聽得耳中生膩。
她笑呵呵地,手捧杯盞,正與人隨口敷衍之際,忽地聽得身側有人沈聲笑道:“三娘,許久未見了。”
那人聲音渾厚,中氣十足,說起話來也是言簡意賅,沒甚麽客套之語。徐三一聽,心上一頓,回頭過來,便見眼前之人,方臉寬額,濃眉大眼,一身褐衫,正是她的弟妹鄭七。
徐三的笑容之中,頓時多了幾分真心。她一把拉住鄭七的手,溫聲笑道:“七姐,見著你平安歸來,我這心,總算是咽到肚子裏來了。”
鄭七微微一笑,沈聲說道:“只可惜我此次上京,再待不過幾日,便又要回西北去了。”
二人閑話一番,旁人看在眼中,大多識趣,只暫且退下。鄭七眼見得徐三身邊清靜不少,眉頭微蹙,對著徐三沈聲說道:“三娘,你莫怪我多嘴。只是我能有今日,全都要靠侯將軍賞識。她的吩咐,我不能不聽。”
徐三一笑,只淡淡說道:“七姐有話,不妨敞開直說。你我二人,乃是親眷,與旁人不同,沒甚麽不能說的。”
鄭七聞言,眉眼稍緩,口中則低低說道:“薛氏女賢明達禮,素負盛名,有命世之才,我等當輔佐之。”
徐三眼瞼低垂,靜靜凝視著那案上燭火,半晌過後,卻是勾唇一哂,輕輕搖頭,低聲說道:“七姐,官家年才五十餘歲,憑我之淺見,起碼還要當政二十餘載。薛氏女也好,侯將軍也罷,未免有些心急了罷?”
她稍稍擡眼,一邊打量著鄭七的神色,一邊緩緩將手按在她那略顯粗糙的手上。她目光灼灼,輕聲說道:
“七姐,如此妄語,我不會說與旁人,但你此後可要慎言。你雖說已是五品大將,而我亦是新科狀元,但咱二人皆乃寒門薄宦,若真是出了甚麽事兒,人家倒能全身而退,可咱兩個呢,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她微微一頓,又蹙眉勸道:“七姐,再等等罷。過上幾年,情勢或許有變。”
鄭七細細聽著,心中亦有幾分煩躁。
徐三中了狀元,她自然是高興不已,想著從此以後,她在朝中便有了倚仗。只可惜徐三才入仕途,不成氣候,鄭七一時半會兒,還只能唯侯氏馬首是瞻。
徐三說的道理,她也不是不懂。但是一來,侯氏旗幟鮮明,她跟著侯大將軍,便不能不隨之站隊;二來,便是再過幾年,這情勢還能怎麽變?
她眉頭越皺越緊,壓低聲音,對著徐三說道:“三娘,我不和你說那虛的,但與你直言了罷。官家年近六十,膝下無女,日後還能再生個女兒不成?便是生了,待到養成,又要過上多少年?至於那山大王,不成體統,還是個帶把兒的,根本不可能登基為帝。官家只能從宗族過繼一人,立為太女,而世族之中,唯有薛鸞,當得此任。”
鄭七稍稍一頓,有些氣急,只抿了口酒,又對著徐三語重心長地道:“三娘,人家微末之時,滴水之恩才算是恩,待到人家顯達了,你再去送金山銀山,半點兒用處都頂不上了。這官場之中,誰上誰下,考驗的就是眼力。你若不趕早,就要讓別人占去了。”
二人言及此處,已然有些不歡。徐三心下一嘆,只又抿唇一笑,輕聲說道:“我知七姐夾在中間,很是難做。你回去之後,只管跟那人說,我是個迂腐的,誰當天子我就認誰,至於其餘的,我絕不偏幫。”
她頓了頓,為了緩和氣氛,又玩笑道:“再說了,我算是甚麽人,又能出幾分力?小小一個文官,不打緊的,何需在意我這麽個無名小卒?七姐回了西北,若能再立軍功,可比我頂用多了。有你在,甭管是這泱泱大宋,還是我跟貞哥兒,定然都是平安無恙。”
鄭七垂眸,心中暗想道:假如徐三真如她所說的那般,只認天子,絕不偏幫,那麽她就絕不會站在自己的對立面上,那便也無需計較了。
況且她說得也對,她幫不幫,也沒那麽要緊。文官升的慢,政績也虛得很,比不得這武將的軍功實在。
思及此處,鄭七一笑,語氣緩和了不少,眼見得又有人過來,便岔開了話頭,和徐三閑話起家常來。徐三心裏頭掛念貞哥兒,生怕他在鄭七這裏受了委屈,言談之間,自然多有提及。
鄭七自是會意,一邊給她斟滿酒盞,一邊緩聲說道:“三娘放心,無論如何,我不會虧待貞哥兒。待我在西北安頓下來,便將貞哥兒接過去。至於阿母,便要看你何時安頓了,只要你這邊妥了,給我送信,我便會著人送阿母上京享福。”
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最近吞評論真的很厲害……亂碼也很厲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