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44進步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章:244進步
國喪乃是大事,太後崩逝,一應禮儀是少不了的了。京城內官員命婦,都要進宮行禮,若要免去這番折騰,不是報病就得報產育。權家太夫人年事已高,自然是報了病,權夫人此時也不能躲懶,和蕙娘一道,成日貪黑早起、侵晚方回,好在天氣還只在深秋,不然,恐怕權夫人就要凍出病來了。這時連良國公都要出去,倒是權仲白因無官職在身可以缺席,還能在家照看些個。
除了京城左近的各上等人家以外,還有各地藩王,也都有日夜兼程往京裏趕的。許太妃和安王當然從山西回來,閩越王等各分支,有的藩王無旨沒有進京,也令王妃日夜兼程地趕到京城行禮。內命婦除了婷娘這般產育的以外,也和外命婦一般日夜排班行禮,任是身份多麽尊貴,此時也要麻衣素服,撲在地上哀哭。頂多因為她們人數少,能給設個擋風的棚子,除此以外,自是別無優待了。
雖說全城縞素,氣氛何等肅穆,但說實話,除了牛家人以外,這烏泱泱一地的人,只有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暗自稱願的,真正為太後傷心的又有幾個?別看現在是國喪,大家頭上都光禿禿的,沒什麽裝飾,可就是這秋冬喪事專穿的黑紫羔大氅,也有人暗地裏在比高低呢:這衣服不是國喪誰也不會穿的,更是絕不儲藏,出事現做,除服立刻賞人,偏又名貴,很多人家為圖省事,買的就是那號稱黑紫羔,實則價格低廉,大家心照不宣的染色羊皮外褂。單單是一件衣服,就可看出真正家底了。往常做派再強那也沒用,一般人家,女眷有品級的越多,在這上頭花費就越大,正好這幾天又雨雪,誰要是一跪下來就染了一地的淡紫,那就露怯了,背地裏落幾句閑話那都是少的,最怕是這吝嗇寒酸的名聲傳出去了,以後家裏兒女,都不好說親事……
沒心事的低品誥命,連國喪都能尋出花頭來攀比。可似蕙娘這樣人家,她往來相與的友朋,哪個少一件皮褂子?她們關心的也都根本不是這件事了——從權家人起,楊家人、許家人、桂家人、孫家人、公主府、阜陽侯府、永寧侯府、王尚書府、秦尚書府、吳閣老府、鄭大夫府、石大夫府……這些人家的女眷,哪還顧得上攀比這個?現在也沒什麽派系之分,沒心思爭奇鬥艷互相使絆子了,彼此眼中都含了深深的疑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話就差點沒問出口了:太後這死得蹊蹺離奇啊,究竟是怎麽去的,你知道□消息麽?
不錯,太後今年雖不說正當盛年,但也絕不老邁。這幾年來,也就是有些富貴女眷常有的小毛病,隨著局勢的需要、和她自己心情的變化時增時減。但總的說來,再活十年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就是上個月宮裏有事大家進去時,看著氣色也還好呢……她出事時,進宮請安的命婦不少,個個都瞧出了不對:要不是裏頭沒有一點文章,宮裏是不會這麽行事的,鎖了宮門只進不出,擺明了就是要把消息給捂住。而這麽些天下來,各家和宮裏的線人,能接觸的也都接觸了,得到的答案,卻也都不盡如人意。
寧壽宮裏,當時在場的服侍人也不少,宮人太監,總有一百多名了。這些人,不識字的倒還罷了,聽說是灌了啞藥,送到偏遠皇莊、皇陵裏去了,太後平時比較信重的那些人,泰半都是識字的,現在全都不知去向,十有八.九,那是兇多吉少了。
說實話,今上比起之前的幾個皇帝,手段一直都還是比較溫和克制的,昭明年間,宮裏幾次腥風血雨,死的人都是成百上千。今上登基以後,宮裏基本就沒出過什麽大事。這一次殺人上百,已算是罕見的大動作。——香霧部兩個線人也跟著折在了裏面,令權世赟很郁悶。在宮裏培養個線人不易,這一次損失了兩個位置不低的細作,短時間內,鸞臺會在宮裏的影響力已是大降——可越是這樣,越顯得太後的死充滿了忌諱和嫌疑,要不是蕙娘深知底細,她甚至要往不該想的地方去聯想了。你說這皇上才剛過問牛、桂兩家私鬥的事,太後這裏就死得不明不白的,是不是太後她消息靈通,知道桂家拿出了一些牛家不能抵賴的證據,畏罪自盡呀?
有什麽罪,是連太後都不能為牛家擋著,只求一死了斷的?恐怕,只有不赦之罪了吧……
別人不說,起碼消息靈通的楊閣老、秦尚書家是有這樣懷疑的,因權家和她們的姻親關系,蕙娘也捎帶著聽了一耳朵楊太太和秦太太的對話,“早上人還一點事沒有,下午忽然就不行了。我們家那位當時過去,還有氣,皇上趕到好像還是見了最後一面,就不知道說了什麽,反正當時還是能掙紮著說出話來的。”
這時候就看出宮裏有人的好了,婷娘就算沒有身孕,知道得也不會有寧妃詳細的。秦太太聽得很入神,壓低了聲音道,“外頭有傳說,是畏罪自盡——”
“這就不知道了,”楊太太搖頭道,“急病去世,半天就撒手也不是沒有的事——”
她瞥了靈棚一眼,又壓低了聲音,“不過,據說當天晚上棺裏那還是空的,連壽衣都還沒換,是到第二天我們進來之前,才趕著小殮了放進去的……”
死後哀榮也是一個人一生成就的一部分,秦太太連連搖著頭,嘖聲道,“造孽,造孽。”
隨著棚內嗩吶聲起,眾命婦都不再說話,各自擺出哀容跪了下去,棚內頓時又響起了細細的哭聲。
天子居喪以日代月,這二十七天內,朝廷政事幾乎也是完全停擺,除了各地軍情災情以外,沒有什麽事會當即處理。桂家的兩位少將軍當然也只能繼續被軟禁在燕雲衛裏,桂少奶奶亦因此飽受眾人刺探眼神洗禮。她倒是氣定神閑,反正該拜就拜該哭就哭,禮數上挑不出什麽刺兒,背地裏臉一抹就又是滿不在乎的神色——誰叫太後和她有隙,天下皆知?現在太後去世,她要是真的動了感情,眾人心裏還不定怎麽想的,現在這樣光棍,倒有不少人佩服她的骨氣。各自暗地裏都道,“這回牛家就算得意了又如何,她們的天都塌了一半!瞧牛家人哭成那個樣子,真是難成大器。”
的確,打從牛貴妃起,牛夫人、少夫人並牛德寶將軍夫人、吳興嘉等有品級的女眷,自然是全都回來行禮,也是一個個都哭得雙目如桃,比內廷所有命婦都要動情。皇上幾次令人勸慰,方才把牛夫人給勸回去歇著了,不然,只怕還要哭出事情來呢。
她們這麽哀慟,眾人有話也不好問,連吳尚書一家,蕙娘聽風聲,他們對太後之死也都不甚了了,正自納悶呢。
就這麽著,合院人都有些疑心,又都不好說什麽,權仲白這一陣子有出診,還有人曲裏拐彎地沖他打聽消息。滿京上空,浮動的都是疑雲——現在別說桂家無人走動,就連牛家,都很少有人上門道惱了。這些官油子們,哪個不精明呀,都等著桂家那兩個少將軍的結果呢,桂家要是無事,只怕這回是真扳倒牛家了,反之桂家若有事,則只怕太後去世的文章,又不是應在這上頭。
二十七天以後,欽天監擇定吉日,百官並誥命一律往皇陵送殯,這一日自然是全城哀聲震天,白茫茫一片海寂然往京郊過去。將太後棺槨送進隆恩殿以後,眾人將繁瑣禮儀行完,俱已疲憊不堪。於是各自都去附近莊園寺廟小憩,蕙娘和權夫人本待直接回京去的,不想今日因太夫人也來了,老人疲倦,便和回京路上必經的玉馬寺打了聲招呼,一群人占了一個跨院,在院中小憩換衣。正好連楊家、許家都過來一道歇一會兒,大家也坐著吃一盅茶,用用點心。
許家的倪太夫人年紀也大了,這些年來幾乎不在外走動,聽說就連家事也是絲毫不管,一心一意只是禮佛茹素,倒是作養出了好健壯的身板,看氣色要比權太夫人還好。兩人雖昔年有些不卯,但畢竟也是同輩人,見了面不免嘆息些舊人消息,楊太太和權夫人也坐在一處說話,蕙娘對楊七娘點了點頭,笑道,“累瘦了呢。”
楊七娘的下顎果然已有些尖意,她疲憊地一笑,輕聲道,“天天烏泱泱一大群人,我受不了那個氣味……”
說著,便招呼蕙娘,搭訕著走到院子裏站著吹吹涼風,兩人把臂站著,楊七娘輕聲道,“昨兒回家,有人和我說,那一位的確是死得怪。早上皇上才打發人問她要一樣東西,當時答應得好好的,全未有一點異樣,到了下午,人忽然就去了。皇上趕到的時候,還能說話的,可她張了幾次口,連一個字都沒說……”
消息這麽詳細,來源除了封錦就不可能有別人了。蕙娘對楊七娘和封錦關系之密切,又有了新的認識,她和這位弱柳扶風的世子夫人交換了一個眼色,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驚懼,蕙娘低聲道,“應該不是自盡吧!可知道要的是什麽東西?”
“這就是最古怪的地方了……”楊七娘猶豫了一下,附在她耳邊道,“皇上要的,就是那串石珠。”
皇上要石珠,緊跟著太後就死了?
這讓人怎麽想?尤其是在皇上已經知道石珠用處的情況下——別說皇上了,就是楊七娘,此時亦都恐怕疑神疑鬼起來:難道就這麽巧?栽贓就真的栽到了正主兒身上,牛家還真是石珠案背後的元兇?她神色中的凝重,只怕也是由此而來。其實就是蕙娘,也都是瞠目結舌了,要不是極端了解事情真相,她真都要想歪了!
她正自沈思時,楊七娘已是細查她的神色,待蕙娘回過神來時,便聽她輕聲道,“看來,此事也不是嫂子暗中安排了。”
蕙娘不禁失笑道,“我要有這本事,還要尋人幫手麽?”
楊七娘淺淺一笑,細聲說,“是啊,嫂子為何介入此事,小七也是到現在都沒全想明白呢。”
她沒等蕙娘回話,便續道,“但,要說這事就有那麽巧,我看也是未必吧……越發實話和嫂子說了,這一陣子,燕雲衛的幾個老仵作也被看管了起來……只是結果如何,現在還是絕密,沒有上意,可能是漏不出一點風聲的。”
別看平時朝廷似乎稀松懶散,破綻百出,真到用心的時候,一般人根本無法對抗。楊七娘和蕙娘都算是很有辦法的人了,此時能知道的,也就是人家願意告訴出來的一點事情。真正的秘辛,封錦不願說,她們就是無從打聽。兩人互相看著,都是疑雲滿腹,蕙娘道,“你是先來尋我,還是已問過你姐姐了?”
楊七娘的眼神閃了一閃,“我先來尋的嫂子。”
蕙娘點了點頭,正要說話時,忽聽院外傳出口角之聲,她眉頭不禁就是一皺,和楊七娘說,“現在還不是時候,如今你出了小祥,無事也還能出門了。改日到廟裏……”
楊七娘忽地擺了擺手,碎步走到院門前,輕輕推開門扉,又沖蕙娘招了招手。蕙娘雖納悶,但也只好跟著過去,聽起了壁角。
此時回京路上,凡是體面些的下處,自然都滿滿當當裝了達官貴人及家眷,玉馬寺也不例外,剛才也有好幾戶人家打發人來問好。此時口角的,聽著也是兩位豪奴,其中一人罵道,“自己一家人在牢裏關著呢,丈夫官都丟了,還不閉門思過,反出來應酬,還擠我們奶奶的地兒,搶水使!真是好大的臉!分家出去那就不是你們家的兄弟了?怪道滿京人都拿你們當笑話看,也就是你們自個兒把自個兒當回事,真是陜西賤奴!一身的羊膻馬騷味兒!”
這分明罵的就是桂少奶奶麽,蕙娘不免看了楊七娘一眼——這戶人家,口氣不小啊,桂少奶奶現在處境雖然窘迫。但楊家那是陜西大族,這話可是一口氣把楊家人都給得罪了。
另一位桂家下人倒也不甘示弱,脆聲道,“哎喲餵,好大的味兒,誰的口撐得這樣大,上嘴皮子都要碰著天了!你們奶奶?你們奶奶是哪牌名上的,我怎麽不知道?我們少爺屍山血海裏給少奶奶殺出來的誥命,皇上還沒發話給奪了去呢,你輕輕巧巧一句話就要閉門思過,好姐姐,聽我一句勸,天都塌了半邊,可再不能像從前那樣,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啦!凡事都講個先來後到,我先來要水,這水先盡著我們怎麽了?”
此女話音一頓,忽地又轉了口氣,“不過若是誥命比我們家高的一品夫人手下來要,這倒也不敢爭……敢問這位姐姐,你們家奶奶,幾品誥命?”
桂含沁是告病閑住,品級還是在的,桂少奶奶的誥命肯定也沒被剝奪。他在南海立下汗馬功勞,說到品級,在年輕一輩裏倒還真是傲視群倫,貨真價實的三品大員,一般他這個年紀,很多世家子弟都還在讀書根本沒出仕呢。就算是楊七娘,因頂上還有婆婆,自己也就是三品誥命而已。這都還是頂上有人給的特殊待遇了,才堪堪和桂少奶奶打平。牛家現在除了兩個牛夫人以外,還真沒有誰的品級能和桂少奶奶比較。
這裏靠近廚房,人來人往,自然不少了看熱鬧的,此時都偷偷地笑。牛家婢女正氣不過時,忽地遠處院門吱呀一聲,一人走過來道,“什麽事什麽大聲大氣的,一條甬道兩邊,不知多少院子,敢是怕今兒不夠熱鬧,眾位太太、奶奶沒戲文看?國孝呢!都收著點吧,事兒鬧大了,沒趣的也是底下人。”
楊七娘不識得那人,還在細瞧,蕙娘卻認出來了,同楊七娘低聲道,“吳興嘉的貼身陪嫁大丫鬟。”
這大丫鬟談吐果然也十分不凡,被她這麽冷嘲熱諷一番,眾人也覺沒意思,漸漸地都四散了。那大丫鬟走來道,“一盆水,爭什麽,你在這裏和人吵,奶奶那裏都要動身了。只曉得爭這些雞毛蒜皮的閑氣,上不得大臺盤。走罷,別人爭著送水的日子,還怕沒有嗎!”
句句都在彈桂家丫頭,可桂家丫頭沒個捧哏的,又不好說什麽,只好提著水忍氣去了。——這樣的事,對蕙娘來說無味得很,不過是陪著楊七娘看熱鬧罷了,楊七娘卻看得興味盎然,走回來還在低頭思索著什麽。因此時天色已晚,兩人便約了再會,各自上車去了。
數日以後,局勢倒更加撲朔迷離了,桂家人毫無消息不說,皇上倒降旨褒揚了鎮遠侯一番,明擺著是看太後的面子,給娘家人增光添彩,以示不至於人走茶涼之意,又賞了許多金銀奴婢等物,還令內閣商議給鎮遠侯的封爵往上升一等的事。雖說正在國孝,但前往牛家賀喜兼道惱的人流,仍是絡繹不絕。文官們也是兩難,有喜的——擁護皇次子這一立長正統,有憂的——恐牛家越發跋扈,將來外戚亂國,亂紛紛也未形成統一意見。又還有些人編排太後去世,什麽離譜的事都編出來了,有人說太後是被皇帝氣死的,有人說太後是卒中去世的,有人說太後是被楊寧妃給害死的,整個京城就像是一鍋沸水,無數泡泡冒個不休。
就在這紛紛擾擾之中,婷娘安靜而低調地生下了皇六子——母子均安,據她身邊小太監報喜,皇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準時更新!!!!
話說女頻文我現在也不大看,免得萬一被啟發靈感寫不寫都說不清,最近在看*,終於不文荒了,看了個求退人間界感到還不錯,蠻好看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國喪乃是大事,太後崩逝,一應禮儀是少不了的了。京城內官員命婦,都要進宮行禮,若要免去這番折騰,不是報病就得報產育。權家太夫人年事已高,自然是報了病,權夫人此時也不能躲懶,和蕙娘一道,成日貪黑早起、侵晚方回,好在天氣還只在深秋,不然,恐怕權夫人就要凍出病來了。這時連良國公都要出去,倒是權仲白因無官職在身可以缺席,還能在家照看些個。
除了京城左近的各上等人家以外,還有各地藩王,也都有日夜兼程往京裏趕的。許太妃和安王當然從山西回來,閩越王等各分支,有的藩王無旨沒有進京,也令王妃日夜兼程地趕到京城行禮。內命婦除了婷娘這般產育的以外,也和外命婦一般日夜排班行禮,任是身份多麽尊貴,此時也要麻衣素服,撲在地上哀哭。頂多因為她們人數少,能給設個擋風的棚子,除此以外,自是別無優待了。
雖說全城縞素,氣氛何等肅穆,但說實話,除了牛家人以外,這烏泱泱一地的人,只有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暗自稱願的,真正為太後傷心的又有幾個?別看現在是國喪,大家頭上都光禿禿的,沒什麽裝飾,可就是這秋冬喪事專穿的黑紫羔大氅,也有人暗地裏在比高低呢:這衣服不是國喪誰也不會穿的,更是絕不儲藏,出事現做,除服立刻賞人,偏又名貴,很多人家為圖省事,買的就是那號稱黑紫羔,實則價格低廉,大家心照不宣的染色羊皮外褂。單單是一件衣服,就可看出真正家底了。往常做派再強那也沒用,一般人家,女眷有品級的越多,在這上頭花費就越大,正好這幾天又雨雪,誰要是一跪下來就染了一地的淡紫,那就露怯了,背地裏落幾句閑話那都是少的,最怕是這吝嗇寒酸的名聲傳出去了,以後家裏兒女,都不好說親事……
沒心事的低品誥命,連國喪都能尋出花頭來攀比。可似蕙娘這樣人家,她往來相與的友朋,哪個少一件皮褂子?她們關心的也都根本不是這件事了——從權家人起,楊家人、許家人、桂家人、孫家人、公主府、阜陽侯府、永寧侯府、王尚書府、秦尚書府、吳閣老府、鄭大夫府、石大夫府……這些人家的女眷,哪還顧得上攀比這個?現在也沒什麽派系之分,沒心思爭奇鬥艷互相使絆子了,彼此眼中都含了深深的疑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話就差點沒問出口了:太後這死得蹊蹺離奇啊,究竟是怎麽去的,你知道□消息麽?
不錯,太後今年雖不說正當盛年,但也絕不老邁。這幾年來,也就是有些富貴女眷常有的小毛病,隨著局勢的需要、和她自己心情的變化時增時減。但總的說來,再活十年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就是上個月宮裏有事大家進去時,看著氣色也還好呢……她出事時,進宮請安的命婦不少,個個都瞧出了不對:要不是裏頭沒有一點文章,宮裏是不會這麽行事的,鎖了宮門只進不出,擺明了就是要把消息給捂住。而這麽些天下來,各家和宮裏的線人,能接觸的也都接觸了,得到的答案,卻也都不盡如人意。
寧壽宮裏,當時在場的服侍人也不少,宮人太監,總有一百多名了。這些人,不識字的倒還罷了,聽說是灌了啞藥,送到偏遠皇莊、皇陵裏去了,太後平時比較信重的那些人,泰半都是識字的,現在全都不知去向,十有八.九,那是兇多吉少了。
說實話,今上比起之前的幾個皇帝,手段一直都還是比較溫和克制的,昭明年間,宮裏幾次腥風血雨,死的人都是成百上千。今上登基以後,宮裏基本就沒出過什麽大事。這一次殺人上百,已算是罕見的大動作。——香霧部兩個線人也跟著折在了裏面,令權世赟很郁悶。在宮裏培養個線人不易,這一次損失了兩個位置不低的細作,短時間內,鸞臺會在宮裏的影響力已是大降——可越是這樣,越顯得太後的死充滿了忌諱和嫌疑,要不是蕙娘深知底細,她甚至要往不該想的地方去聯想了。你說這皇上才剛過問牛、桂兩家私鬥的事,太後這裏就死得不明不白的,是不是太後她消息靈通,知道桂家拿出了一些牛家不能抵賴的證據,畏罪自盡呀?
有什麽罪,是連太後都不能為牛家擋著,只求一死了斷的?恐怕,只有不赦之罪了吧……
別人不說,起碼消息靈通的楊閣老、秦尚書家是有這樣懷疑的,因權家和她們的姻親關系,蕙娘也捎帶著聽了一耳朵楊太太和秦太太的對話,“早上人還一點事沒有,下午忽然就不行了。我們家那位當時過去,還有氣,皇上趕到好像還是見了最後一面,就不知道說了什麽,反正當時還是能掙紮著說出話來的。”
這時候就看出宮裏有人的好了,婷娘就算沒有身孕,知道得也不會有寧妃詳細的。秦太太聽得很入神,壓低了聲音道,“外頭有傳說,是畏罪自盡——”
“這就不知道了,”楊太太搖頭道,“急病去世,半天就撒手也不是沒有的事——”
她瞥了靈棚一眼,又壓低了聲音,“不過,據說當天晚上棺裏那還是空的,連壽衣都還沒換,是到第二天我們進來之前,才趕著小殮了放進去的……”
死後哀榮也是一個人一生成就的一部分,秦太太連連搖著頭,嘖聲道,“造孽,造孽。”
隨著棚內嗩吶聲起,眾命婦都不再說話,各自擺出哀容跪了下去,棚內頓時又響起了細細的哭聲。
天子居喪以日代月,這二十七天內,朝廷政事幾乎也是完全停擺,除了各地軍情災情以外,沒有什麽事會當即處理。桂家的兩位少將軍當然也只能繼續被軟禁在燕雲衛裏,桂少奶奶亦因此飽受眾人刺探眼神洗禮。她倒是氣定神閑,反正該拜就拜該哭就哭,禮數上挑不出什麽刺兒,背地裏臉一抹就又是滿不在乎的神色——誰叫太後和她有隙,天下皆知?現在太後去世,她要是真的動了感情,眾人心裏還不定怎麽想的,現在這樣光棍,倒有不少人佩服她的骨氣。各自暗地裏都道,“這回牛家就算得意了又如何,她們的天都塌了一半!瞧牛家人哭成那個樣子,真是難成大器。”
的確,打從牛貴妃起,牛夫人、少夫人並牛德寶將軍夫人、吳興嘉等有品級的女眷,自然是全都回來行禮,也是一個個都哭得雙目如桃,比內廷所有命婦都要動情。皇上幾次令人勸慰,方才把牛夫人給勸回去歇著了,不然,只怕還要哭出事情來呢。
她們這麽哀慟,眾人有話也不好問,連吳尚書一家,蕙娘聽風聲,他們對太後之死也都不甚了了,正自納悶呢。
就這麽著,合院人都有些疑心,又都不好說什麽,權仲白這一陣子有出診,還有人曲裏拐彎地沖他打聽消息。滿京上空,浮動的都是疑雲——現在別說桂家無人走動,就連牛家,都很少有人上門道惱了。這些官油子們,哪個不精明呀,都等著桂家那兩個少將軍的結果呢,桂家要是無事,只怕這回是真扳倒牛家了,反之桂家若有事,則只怕太後去世的文章,又不是應在這上頭。
二十七天以後,欽天監擇定吉日,百官並誥命一律往皇陵送殯,這一日自然是全城哀聲震天,白茫茫一片海寂然往京郊過去。將太後棺槨送進隆恩殿以後,眾人將繁瑣禮儀行完,俱已疲憊不堪。於是各自都去附近莊園寺廟小憩,蕙娘和權夫人本待直接回京去的,不想今日因太夫人也來了,老人疲倦,便和回京路上必經的玉馬寺打了聲招呼,一群人占了一個跨院,在院中小憩換衣。正好連楊家、許家都過來一道歇一會兒,大家也坐著吃一盅茶,用用點心。
許家的倪太夫人年紀也大了,這些年來幾乎不在外走動,聽說就連家事也是絲毫不管,一心一意只是禮佛茹素,倒是作養出了好健壯的身板,看氣色要比權太夫人還好。兩人雖昔年有些不卯,但畢竟也是同輩人,見了面不免嘆息些舊人消息,楊太太和權夫人也坐在一處說話,蕙娘對楊七娘點了點頭,笑道,“累瘦了呢。”
楊七娘的下顎果然已有些尖意,她疲憊地一笑,輕聲道,“天天烏泱泱一大群人,我受不了那個氣味……”
說著,便招呼蕙娘,搭訕著走到院子裏站著吹吹涼風,兩人把臂站著,楊七娘輕聲道,“昨兒回家,有人和我說,那一位的確是死得怪。早上皇上才打發人問她要一樣東西,當時答應得好好的,全未有一點異樣,到了下午,人忽然就去了。皇上趕到的時候,還能說話的,可她張了幾次口,連一個字都沒說……”
消息這麽詳細,來源除了封錦就不可能有別人了。蕙娘對楊七娘和封錦關系之密切,又有了新的認識,她和這位弱柳扶風的世子夫人交換了一個眼色,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驚懼,蕙娘低聲道,“應該不是自盡吧!可知道要的是什麽東西?”
“這就是最古怪的地方了……”楊七娘猶豫了一下,附在她耳邊道,“皇上要的,就是那串石珠。”
皇上要石珠,緊跟著太後就死了?
這讓人怎麽想?尤其是在皇上已經知道石珠用處的情況下——別說皇上了,就是楊七娘,此時亦都恐怕疑神疑鬼起來:難道就這麽巧?栽贓就真的栽到了正主兒身上,牛家還真是石珠案背後的元兇?她神色中的凝重,只怕也是由此而來。其實就是蕙娘,也都是瞠目結舌了,要不是極端了解事情真相,她真都要想歪了!
她正自沈思時,楊七娘已是細查她的神色,待蕙娘回過神來時,便聽她輕聲道,“看來,此事也不是嫂子暗中安排了。”
蕙娘不禁失笑道,“我要有這本事,還要尋人幫手麽?”
楊七娘淺淺一笑,細聲說,“是啊,嫂子為何介入此事,小七也是到現在都沒全想明白呢。”
她沒等蕙娘回話,便續道,“但,要說這事就有那麽巧,我看也是未必吧……越發實話和嫂子說了,這一陣子,燕雲衛的幾個老仵作也被看管了起來……只是結果如何,現在還是絕密,沒有上意,可能是漏不出一點風聲的。”
別看平時朝廷似乎稀松懶散,破綻百出,真到用心的時候,一般人根本無法對抗。楊七娘和蕙娘都算是很有辦法的人了,此時能知道的,也就是人家願意告訴出來的一點事情。真正的秘辛,封錦不願說,她們就是無從打聽。兩人互相看著,都是疑雲滿腹,蕙娘道,“你是先來尋我,還是已問過你姐姐了?”
楊七娘的眼神閃了一閃,“我先來尋的嫂子。”
蕙娘點了點頭,正要說話時,忽聽院外傳出口角之聲,她眉頭不禁就是一皺,和楊七娘說,“現在還不是時候,如今你出了小祥,無事也還能出門了。改日到廟裏……”
楊七娘忽地擺了擺手,碎步走到院門前,輕輕推開門扉,又沖蕙娘招了招手。蕙娘雖納悶,但也只好跟著過去,聽起了壁角。
此時回京路上,凡是體面些的下處,自然都滿滿當當裝了達官貴人及家眷,玉馬寺也不例外,剛才也有好幾戶人家打發人來問好。此時口角的,聽著也是兩位豪奴,其中一人罵道,“自己一家人在牢裏關著呢,丈夫官都丟了,還不閉門思過,反出來應酬,還擠我們奶奶的地兒,搶水使!真是好大的臉!分家出去那就不是你們家的兄弟了?怪道滿京人都拿你們當笑話看,也就是你們自個兒把自個兒當回事,真是陜西賤奴!一身的羊膻馬騷味兒!”
這分明罵的就是桂少奶奶麽,蕙娘不免看了楊七娘一眼——這戶人家,口氣不小啊,桂少奶奶現在處境雖然窘迫。但楊家那是陜西大族,這話可是一口氣把楊家人都給得罪了。
另一位桂家下人倒也不甘示弱,脆聲道,“哎喲餵,好大的味兒,誰的口撐得這樣大,上嘴皮子都要碰著天了!你們奶奶?你們奶奶是哪牌名上的,我怎麽不知道?我們少爺屍山血海裏給少奶奶殺出來的誥命,皇上還沒發話給奪了去呢,你輕輕巧巧一句話就要閉門思過,好姐姐,聽我一句勸,天都塌了半邊,可再不能像從前那樣,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啦!凡事都講個先來後到,我先來要水,這水先盡著我們怎麽了?”
此女話音一頓,忽地又轉了口氣,“不過若是誥命比我們家高的一品夫人手下來要,這倒也不敢爭……敢問這位姐姐,你們家奶奶,幾品誥命?”
桂含沁是告病閑住,品級還是在的,桂少奶奶的誥命肯定也沒被剝奪。他在南海立下汗馬功勞,說到品級,在年輕一輩裏倒還真是傲視群倫,貨真價實的三品大員,一般他這個年紀,很多世家子弟都還在讀書根本沒出仕呢。就算是楊七娘,因頂上還有婆婆,自己也就是三品誥命而已。這都還是頂上有人給的特殊待遇了,才堪堪和桂少奶奶打平。牛家現在除了兩個牛夫人以外,還真沒有誰的品級能和桂少奶奶比較。
這裏靠近廚房,人來人往,自然不少了看熱鬧的,此時都偷偷地笑。牛家婢女正氣不過時,忽地遠處院門吱呀一聲,一人走過來道,“什麽事什麽大聲大氣的,一條甬道兩邊,不知多少院子,敢是怕今兒不夠熱鬧,眾位太太、奶奶沒戲文看?國孝呢!都收著點吧,事兒鬧大了,沒趣的也是底下人。”
楊七娘不識得那人,還在細瞧,蕙娘卻認出來了,同楊七娘低聲道,“吳興嘉的貼身陪嫁大丫鬟。”
這大丫鬟談吐果然也十分不凡,被她這麽冷嘲熱諷一番,眾人也覺沒意思,漸漸地都四散了。那大丫鬟走來道,“一盆水,爭什麽,你在這裏和人吵,奶奶那裏都要動身了。只曉得爭這些雞毛蒜皮的閑氣,上不得大臺盤。走罷,別人爭著送水的日子,還怕沒有嗎!”
句句都在彈桂家丫頭,可桂家丫頭沒個捧哏的,又不好說什麽,只好提著水忍氣去了。——這樣的事,對蕙娘來說無味得很,不過是陪著楊七娘看熱鬧罷了,楊七娘卻看得興味盎然,走回來還在低頭思索著什麽。因此時天色已晚,兩人便約了再會,各自上車去了。
數日以後,局勢倒更加撲朔迷離了,桂家人毫無消息不說,皇上倒降旨褒揚了鎮遠侯一番,明擺著是看太後的面子,給娘家人增光添彩,以示不至於人走茶涼之意,又賞了許多金銀奴婢等物,還令內閣商議給鎮遠侯的封爵往上升一等的事。雖說正在國孝,但前往牛家賀喜兼道惱的人流,仍是絡繹不絕。文官們也是兩難,有喜的——擁護皇次子這一立長正統,有憂的——恐牛家越發跋扈,將來外戚亂國,亂紛紛也未形成統一意見。又還有些人編排太後去世,什麽離譜的事都編出來了,有人說太後是被皇帝氣死的,有人說太後是卒中去世的,有人說太後是被楊寧妃給害死的,整個京城就像是一鍋沸水,無數泡泡冒個不休。
就在這紛紛擾擾之中,婷娘安靜而低調地生下了皇六子——母子均安,據她身邊小太監報喜,皇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準時更新!!!!
話說女頻文我現在也不大看,免得萬一被啟發靈感寫不寫都說不清,最近在看*,終於不文荒了,看了個求退人間界感到還不錯,蠻好看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