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世外桃園(三)
關燈
小
中
大
梁曉樂震驚的張大了嘴巴:幾百年了……沒有死亡……這樣的話,養老院裏得有多少人?!老人們又有多大年紀?!
怪不得說把養老院裏的老人都攆出來,個挨個站在二十畝地的空地上,人摞人也有九層樓房高。幾百年光進不出,不死不滅,還真能達到這個程度。
可是,田野裏的墳地又如何解釋呢?!
女團支書十分機敏,見梁曉樂望著一片墳地沈思,又解釋道:“墳地裏埋的都是未進養老院就夭折的人。我們這裏七十歲進養老院。只要活到七十歲,進了養老院就算進了保險櫃,永遠不死不滅。七十歲以前死了的,就都埋到墳地裏。因為沒有老墳,也不見得有後代跟穴,所以,這裏大多都是孤墳。墳地也就成了亂葬崗。這是人們都不願意落的歸宿。為這,每一個人都十分愛惜自己的生命,拼命地活著,以期活到七十歲。”
梁曉樂點點頭,表示領會:活到七十歲進了養老院,就可以不死不滅。養老院豈不是人間仙境?!不拼命活著那才是傻帽一個呢?!
一進養老院,那對中年夫婦就被她們跟丟了。梁曉樂想了解一下他們的住房,便建議到他們住的五樓5088房間去看看。
二人離開千畝農場,沿著養老院外圍,來到了一處居民樓,乘電梯去了五樓。
那對中年夫婦還沒有來。但門沒有上鎖,女團支書一推便開了。
“門怎麽沒有上鎖呢?”梁曉樂好奇地問。
“上鎖?”這一回輪到女團支書感到驚奇了:“我們這裏的門從來就沒安過鎖。”
“來了小偷怎麽辦?”
“小偷?”女團支書“格格”地笑起來:“什麽小偷?我們這裏根本就沒有。”
沒有小偷?!
梁曉樂為這裏的治安很是感慨了一番,隨即走進了屋裏。
這是一個一室一廳一衛的單元樓。裏面擺設十分簡陋:客廳裏有兩對沙發,中間擺著一個大茶幾。茶幾上放著一個托盤,裏面有一個熱水瓶。一把茶壺和幾只水杯。臥室裏靠北面有一張雙人床,南面窗臺底下有一對簡易的藤圈椅和一張小圓桌。小圓桌的東面有一個簡易的梳妝臺。上面只有一把梳子、一把篦子和一面不是很大的鏡子。
與雙人床對著的墻上有一個壁櫥。梁曉樂拉開看了看,裏面空空的,什麽也沒有。
洗漱間(衛生間)則在臥室的北面,裏面有一個浴盆、一個坐便器和一個洗臉池。衣架上搭著幾條毛巾,坐便器旁邊的墻上釘著一個衛生紙盒。
“這也太簡單了吧?!”梁曉樂驚嘆道。
“你再看看這邊。”女團支書說著,又推開了旁邊一戶樓門:“這家是常住人口。你看看有什麽區別?!”
梁曉樂走進去一看,格式和剛才看的“客房”一個樣,東西也不見多。只是在壁櫥裏放了三幾件衣服。
“住宅樓裏的人們外出都不鎖門。只是把門帶上防止風往裏鉆就行。夜裏也是如此。居民不用擔心家裏會丟東西。因為各家各戶都是如此,需要什麽,可以隨便去刷卡取。”女團支書解釋道。
“怪不得你說這裏沒有小偷。還真沒有值得小偷偷的東西。”梁曉樂讚嘆了一句。又問道:“人們的財富呢?居民們每天都在幹活、拼搏,總不能一點兒財富也積攢不下吧?!“
“都在積分卡裏。這裏實行按需供應。需要什麽就刷卡拿什麽。如果是以舊換新或者以物換物,則不需要再刷卡。”女團支書說。
“積分卡?什麽樣的積分卡呀?”梁曉樂好奇地問。
“哦,說白了,就是工分卡。我們叫它積分卡。”女團支書又說:“隨身帶著自己的積分卡。想要什麽有什麽,誰還往家裏放東西?!“
梁曉樂又是一頭霧水:家裏沒有東西,財產全在積分卡裏?!一張積分卡容納了全部家產,而且還可以隨時帶在身上!真的是輕裝上陣吔!這得省卻多少心思啊!
梁曉樂在屋裏轉了一圈,卻沒發現鍋竈。整個居室就像梁曉樂前世現代的賓館(旅館)標準套間。一點兒也沒“家”的感覺。
“怎麽沒有鍋竈?居民們不自己做飯吃呀?”梁曉樂終於沒忍住自己的好奇,又問道。
“居民家裏不設鍋竈。吃飯一律去餐館。”女團支書回答。
“一律去餐館?那得多少餐館呀?再說了,天天吃餐館,飯菜能合口味嗎?”梁曉樂又是好奇地問。
“餐館每五百米設置一個,居民們憑積分卡進入。就近用餐。”女團支書解釋道:“餐館裏一律是自選餐。主食菜肴上百種,用餐者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喜歡吃什麽盛什麽,喜歡吃幾樣取幾樣。”
這情景與梁家屯村裏的陽光養老院差不多。可是,那是養老院,老人們帶著地和房子住進來。就是為了養老的。但這裏是居民,一家人都去吃餐館,天天、頓頓如此,那得多浪費呀?
“人們進餐有沒有標準啊?”
“沒有。吃多少盛多少。吃飽時一定要盤凈碗空,不得浪費。”
“如果眼大肚子小,盛的多了,吃不了怎麽辦?”
“如果有誰不註意盛多了,吃不了,懲罰你的辦法是把你的剩菜剩飯保存在餐館的冰箱裏,下頓飯你再繼續吃,直到不再剩為止。”
“這麽多人,註意過來嗎?”
“因為這是一項制度,居民們都自覺遵守。何況飯吃八分飽有利於身體健康,大家都寧願肚子欠一分,絕不讓飯菜剩一口。厲行節約在餐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女團支書不無驕傲地又說:
“如果這些飯菜還不合口味,任何人都可以親自到廚房,為自己或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
“啊呵,原來是既民主又獨立呀?!”梁曉樂十分佩服起來。
女團支書笑笑,繼續說:“吃飯既能解決肚子問題,也是街坊鄰居聚會的美好時刻。大家圍坐一桌,邊吃邊說說笑笑,相互交流生活和工作中的經驗體會。晚飯時,大家共同商討飯後要去的消遣場所。年輕人或成雙結對,或三五成群,一撥撥走出餐館,享受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年長的或溜溜彎,或打打牌下下象棋,或到娛樂場所聽聽歌曲音樂,看看節目。不想活動的,就回家看電視,玩電腦。無論年長年幼,業餘生活豐富多彩。”
女團支書說完擡腕看了看手表,對梁曉樂說:“現在已經到了開午飯的時候了,我們到那裏去,你可以一邊觀看,一邊進餐。”
“好的。”梁曉樂痛快地答應著。
…………………………
這是一座五層樓高的餐館。上下樓都有電梯。餐館門前有很多人,有的互相打著招呼,有的相約結伴兒而進餐廳。仔細看,卻又秩序井然,一點兒也沒有擁擠現象。
每個餐廳都有二至三個入口,每個入口都有一根橫棍與積分刷卡機相連。人們進入時,把積分卡往刷卡機裏一插,顯示已積分(當天的,早餐按頭一天的積分),橫棍自動落下。人就可以進入餐廳了。
而每進一個人,餐廳門楣上的電子顯示屏上,就會減去一個數,告訴人們這個餐廳還可以進多少多少人。
“真科學。”梁曉樂讚嘆了一句,不由又問到:“如果積分卡裏沒積分呢?”
“如果刷卡機沒顯示積分,橫棍就一直在那裏擋著。”女團支書說。
“眾目睽睽之下,那得多難堪呀?”梁曉樂首先鄙視了一下。
“像這種情況,眾人沒有一個同情的。反倒嗤之以鼻。”女團支書也撇了一下嘴:“因為換取一頓飯的報酬很簡單,就是在家裏編織幾十個食品袋交到收貨點,一頓飯就大功告成了。”
“什麽?編織食品袋?用什麽編織?”梁曉樂吃驚地問。
“馬蓮草呀!”
“你們這裏也用馬蓮草編織包裝袋啊?”
梁曉樂的驚訝程度不亞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要知道,編織包裝袋可是由野雀林村裏的啞巴(當然現在已經會說話了)竇金平發明、梁曉樂參考前世普遍使用的食品包裝袋的靈感,運用空間分層馬蓮草而發起的?!她一直認為這是自己的專利而引以自豪!想不到這裏竟然如此普遍。
“怎麽?你們那裏是不是也用這個編織?!”
“嗯。”梁曉樂點點頭:“你們編了往哪裏賣呀?”
“不賣。拿到商店裏,用以包裝。”女團支書臉上爬上欣喜之色:“完全是自給自足。”
梁曉樂佩服地點了點頭。
“如果出去旅游或走親戚,或者別人來這裏,或者在任何地方住留一天以上,每人就在當地幹自己那一行的活,或者進行手到擒來的編織,然後他(她)受到夥食款待。”女團支書繼續說:“一個人只要遵守這個條件,可以隨意走訪新城內任何地方。這樣,他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像在自己的小區內一樣進行勞動,而且有可口的飯菜。”
梁曉樂恍然大悟:“可不可以這樣說:不管你在那裏,都不容許浪費時間或借口逃避工作?!”
“你理解的很對!”女團支書誇獎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怪不得說把養老院裏的老人都攆出來,個挨個站在二十畝地的空地上,人摞人也有九層樓房高。幾百年光進不出,不死不滅,還真能達到這個程度。
可是,田野裏的墳地又如何解釋呢?!
女團支書十分機敏,見梁曉樂望著一片墳地沈思,又解釋道:“墳地裏埋的都是未進養老院就夭折的人。我們這裏七十歲進養老院。只要活到七十歲,進了養老院就算進了保險櫃,永遠不死不滅。七十歲以前死了的,就都埋到墳地裏。因為沒有老墳,也不見得有後代跟穴,所以,這裏大多都是孤墳。墳地也就成了亂葬崗。這是人們都不願意落的歸宿。為這,每一個人都十分愛惜自己的生命,拼命地活著,以期活到七十歲。”
梁曉樂點點頭,表示領會:活到七十歲進了養老院,就可以不死不滅。養老院豈不是人間仙境?!不拼命活著那才是傻帽一個呢?!
一進養老院,那對中年夫婦就被她們跟丟了。梁曉樂想了解一下他們的住房,便建議到他們住的五樓5088房間去看看。
二人離開千畝農場,沿著養老院外圍,來到了一處居民樓,乘電梯去了五樓。
那對中年夫婦還沒有來。但門沒有上鎖,女團支書一推便開了。
“門怎麽沒有上鎖呢?”梁曉樂好奇地問。
“上鎖?”這一回輪到女團支書感到驚奇了:“我們這裏的門從來就沒安過鎖。”
“來了小偷怎麽辦?”
“小偷?”女團支書“格格”地笑起來:“什麽小偷?我們這裏根本就沒有。”
沒有小偷?!
梁曉樂為這裏的治安很是感慨了一番,隨即走進了屋裏。
這是一個一室一廳一衛的單元樓。裏面擺設十分簡陋:客廳裏有兩對沙發,中間擺著一個大茶幾。茶幾上放著一個托盤,裏面有一個熱水瓶。一把茶壺和幾只水杯。臥室裏靠北面有一張雙人床,南面窗臺底下有一對簡易的藤圈椅和一張小圓桌。小圓桌的東面有一個簡易的梳妝臺。上面只有一把梳子、一把篦子和一面不是很大的鏡子。
與雙人床對著的墻上有一個壁櫥。梁曉樂拉開看了看,裏面空空的,什麽也沒有。
洗漱間(衛生間)則在臥室的北面,裏面有一個浴盆、一個坐便器和一個洗臉池。衣架上搭著幾條毛巾,坐便器旁邊的墻上釘著一個衛生紙盒。
“這也太簡單了吧?!”梁曉樂驚嘆道。
“你再看看這邊。”女團支書說著,又推開了旁邊一戶樓門:“這家是常住人口。你看看有什麽區別?!”
梁曉樂走進去一看,格式和剛才看的“客房”一個樣,東西也不見多。只是在壁櫥裏放了三幾件衣服。
“住宅樓裏的人們外出都不鎖門。只是把門帶上防止風往裏鉆就行。夜裏也是如此。居民不用擔心家裏會丟東西。因為各家各戶都是如此,需要什麽,可以隨便去刷卡取。”女團支書解釋道。
“怪不得你說這裏沒有小偷。還真沒有值得小偷偷的東西。”梁曉樂讚嘆了一句。又問道:“人們的財富呢?居民們每天都在幹活、拼搏,總不能一點兒財富也積攢不下吧?!“
“都在積分卡裏。這裏實行按需供應。需要什麽就刷卡拿什麽。如果是以舊換新或者以物換物,則不需要再刷卡。”女團支書說。
“積分卡?什麽樣的積分卡呀?”梁曉樂好奇地問。
“哦,說白了,就是工分卡。我們叫它積分卡。”女團支書又說:“隨身帶著自己的積分卡。想要什麽有什麽,誰還往家裏放東西?!“
梁曉樂又是一頭霧水:家裏沒有東西,財產全在積分卡裏?!一張積分卡容納了全部家產,而且還可以隨時帶在身上!真的是輕裝上陣吔!這得省卻多少心思啊!
梁曉樂在屋裏轉了一圈,卻沒發現鍋竈。整個居室就像梁曉樂前世現代的賓館(旅館)標準套間。一點兒也沒“家”的感覺。
“怎麽沒有鍋竈?居民們不自己做飯吃呀?”梁曉樂終於沒忍住自己的好奇,又問道。
“居民家裏不設鍋竈。吃飯一律去餐館。”女團支書回答。
“一律去餐館?那得多少餐館呀?再說了,天天吃餐館,飯菜能合口味嗎?”梁曉樂又是好奇地問。
“餐館每五百米設置一個,居民們憑積分卡進入。就近用餐。”女團支書解釋道:“餐館裏一律是自選餐。主食菜肴上百種,用餐者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喜歡吃什麽盛什麽,喜歡吃幾樣取幾樣。”
這情景與梁家屯村裏的陽光養老院差不多。可是,那是養老院,老人們帶著地和房子住進來。就是為了養老的。但這裏是居民,一家人都去吃餐館,天天、頓頓如此,那得多浪費呀?
“人們進餐有沒有標準啊?”
“沒有。吃多少盛多少。吃飽時一定要盤凈碗空,不得浪費。”
“如果眼大肚子小,盛的多了,吃不了怎麽辦?”
“如果有誰不註意盛多了,吃不了,懲罰你的辦法是把你的剩菜剩飯保存在餐館的冰箱裏,下頓飯你再繼續吃,直到不再剩為止。”
“這麽多人,註意過來嗎?”
“因為這是一項制度,居民們都自覺遵守。何況飯吃八分飽有利於身體健康,大家都寧願肚子欠一分,絕不讓飯菜剩一口。厲行節約在餐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女團支書不無驕傲地又說:
“如果這些飯菜還不合口味,任何人都可以親自到廚房,為自己或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
“啊呵,原來是既民主又獨立呀?!”梁曉樂十分佩服起來。
女團支書笑笑,繼續說:“吃飯既能解決肚子問題,也是街坊鄰居聚會的美好時刻。大家圍坐一桌,邊吃邊說說笑笑,相互交流生活和工作中的經驗體會。晚飯時,大家共同商討飯後要去的消遣場所。年輕人或成雙結對,或三五成群,一撥撥走出餐館,享受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年長的或溜溜彎,或打打牌下下象棋,或到娛樂場所聽聽歌曲音樂,看看節目。不想活動的,就回家看電視,玩電腦。無論年長年幼,業餘生活豐富多彩。”
女團支書說完擡腕看了看手表,對梁曉樂說:“現在已經到了開午飯的時候了,我們到那裏去,你可以一邊觀看,一邊進餐。”
“好的。”梁曉樂痛快地答應著。
…………………………
這是一座五層樓高的餐館。上下樓都有電梯。餐館門前有很多人,有的互相打著招呼,有的相約結伴兒而進餐廳。仔細看,卻又秩序井然,一點兒也沒有擁擠現象。
每個餐廳都有二至三個入口,每個入口都有一根橫棍與積分刷卡機相連。人們進入時,把積分卡往刷卡機裏一插,顯示已積分(當天的,早餐按頭一天的積分),橫棍自動落下。人就可以進入餐廳了。
而每進一個人,餐廳門楣上的電子顯示屏上,就會減去一個數,告訴人們這個餐廳還可以進多少多少人。
“真科學。”梁曉樂讚嘆了一句,不由又問到:“如果積分卡裏沒積分呢?”
“如果刷卡機沒顯示積分,橫棍就一直在那裏擋著。”女團支書說。
“眾目睽睽之下,那得多難堪呀?”梁曉樂首先鄙視了一下。
“像這種情況,眾人沒有一個同情的。反倒嗤之以鼻。”女團支書也撇了一下嘴:“因為換取一頓飯的報酬很簡單,就是在家裏編織幾十個食品袋交到收貨點,一頓飯就大功告成了。”
“什麽?編織食品袋?用什麽編織?”梁曉樂吃驚地問。
“馬蓮草呀!”
“你們這裏也用馬蓮草編織包裝袋啊?”
梁曉樂的驚訝程度不亞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要知道,編織包裝袋可是由野雀林村裏的啞巴(當然現在已經會說話了)竇金平發明、梁曉樂參考前世普遍使用的食品包裝袋的靈感,運用空間分層馬蓮草而發起的?!她一直認為這是自己的專利而引以自豪!想不到這裏竟然如此普遍。
“怎麽?你們那裏是不是也用這個編織?!”
“嗯。”梁曉樂點點頭:“你們編了往哪裏賣呀?”
“不賣。拿到商店裏,用以包裝。”女團支書臉上爬上欣喜之色:“完全是自給自足。”
梁曉樂佩服地點了點頭。
“如果出去旅游或走親戚,或者別人來這裏,或者在任何地方住留一天以上,每人就在當地幹自己那一行的活,或者進行手到擒來的編織,然後他(她)受到夥食款待。”女團支書繼續說:“一個人只要遵守這個條件,可以隨意走訪新城內任何地方。這樣,他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像在自己的小區內一樣進行勞動,而且有可口的飯菜。”
梁曉樂恍然大悟:“可不可以這樣說:不管你在那裏,都不容許浪費時間或借口逃避工作?!”
“你理解的很對!”女團支書誇獎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