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小婦人位面17
關燈
小
中
大
馬奇家姐妹兩人回到家門口的時候,剛好郵差抵達,遞給羅蘭一紮信件。
羅蘭掂了掂,對貝思說:“看來我要抓緊時間寫新的故事了,最近的讀者來信簡直越來越少。”
貝思忍不住輕輕掩口而笑。
姐姐寫出來的故事,她永遠都是第一讀者。新的故事出爐的時候,她就又要飽耳福了。
羅蘭抱著信件,和貝思一起回到家裏,向馬奇太太和罕娜打過招呼,姐妹兩個暫時坐在起居室裏,一起翻看信件。
羅蘭眼尖,先發現了一封來自艾美的來信,趕緊叫上貝思一起讀信。
“哦,我們的‘小拉斐爾’。”貝思感慨著。
她們一起拆信的時候,信裏掉出一劄用緞帶紮緊的鉛筆速寫。這些鉛筆速寫雖然看起來有些潦草,筆劃簡潔,但是筆致清晰,讓人一眼就看出畫上描繪的那些風物。
艾美是姐妹中,美術天分最好的一個。因此有個“小拉斐爾”的外號。
這次艾美離開家前往歐洲大陸,她說很遺憾姐姐們不能同行,但她願意做姐姐們的眼睛,為她們畫下美好的風景。
而艾美也確實這樣做了。
她沿路畫下了各大城市的地標建築,海德公園、巴黎的凱旋門和聖母院、羅馬的鬥獸場……當然,繪制這些“速寫”也很花時間。偏偏艾美是一個很重承諾的人,對姐姐們尤其如此。
艾美的畫作很精致,雖然打著“速寫”的旗號,但是看得出來還是很用心。看她的畫,確實能夠領略到歐洲那些大城市的風情,和美國那些似乎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小城鎮完全不同。
羅蘭估計艾美每天需要陪伴馬奇姑婆很長時間,然後自己再回房修改畫作,直到深夜。
而艾美寄回來的這些速寫,她和貝思都很珍惜。她們把每一幅畫作都珍藏起來,而且打算裝裱成冊,等到艾美回來的時候,送給她一個驚喜。
誰知道貝思還在那邊欣賞艾美的畫作,羅蘭讀著艾美的信,卻皺起了眉頭。
艾美在信上說,她在意大利遇到了一大群“壯游”來到意
大利的美術生。在馬奇姑婆的鼓勵下,艾美參加了他們的繪畫訓練——誰知這樣的訓練卻令艾美迅速死心了。
“我今天才發覺,我一直引以為傲的藝術天賦,並不足以讓我成為藝術家,在競爭激烈的藝術界出人頭地……”
羅蘭有點想笑。
所謂“出人頭地”,是艾美自己對自己的希冀。馬奇一家從來沒有對她提過這樣的要求。
艾美是熱切的,也是現實的。她一旦發現一條路走不通,就會嘗試去走別的路。
果然,艾美在後面的信裏寫著:她還是會履行對姐姐們的承諾,繼續為姐姐們繪畫,但這只是為了讓姐姐們也能夠分享她見到的風景。
然後她筆鋒一轉,提到了她在旅途中結識的幾名風度翩翩的公子哥兒。
羅蘭讀著讀著,忍不住唇角上揚:她知道艾美一直都是“有準備”的那一個。什麽時候等艾美把那些年輕的公子們家世、財產、性情、喜好、脾氣都摸清楚以後,她就會準備好投入感情。
實用主義的艾美。
羅蘭揚起臉,嘆了一口氣。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天賦不足以支撐自己未來的生活,能夠幹脆利落地轉到另一個方向,似乎也不錯。
只是……好像有一點點無奈。
女孩子們為了穩定的後半生,而放棄了她們所熱愛的事業——只是因為還不夠自信;又或者是因為她們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比男人多得多的努力。
羅蘭想:但是艾美想要的,和她想要的還是有些不同。艾美更愛慕榮譽,如果她真的走上藝術這條道路,她會希望在全世界揚名,那些最豪闊的貴族們都把署有她名字的畫作收藏,掛在客廳裏。
而羅蘭想要的幸福卻是自洽的,什麽時候她可以不需要外界的讚美與掌聲,就能夠感受到富足——這就夠了,這就是她最喜歡的狀態。
當然羅蘭的特長卻是超越這一要求的,她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外界帶給她的美譽,以及豐厚的物質回報。
想到這些,羅蘭還是落筆,給艾美寫了一封回信。
她祝願艾美早日
找到如意郎君,哪怕是比兩個姐姐結婚更早,她和貝思也不會有任何反對意見。
至於繪畫,羅蘭表示:她和貝思都很感激艾美為她們作畫——在她們看來,這是最棒的畫作。正是這些畫作,讓她們這些“無法履足歐洲”的姐姐們能夠看到那些經典的建築。
她鼓勵艾美繼續畫下去:“因為繪畫也是一種表達,就和寫故事一樣,表達的是人生某個時間點的所見和所想。”
“把這些記下來,你的人生就在世界上多留了一個痕跡,而你又擁有了一個活生生、落在紙上的回憶……”
羅蘭寫完這些,忍不住問了貝思一句:“這樣說教意味是不是太重了一些?”
她其實沒好意思告訴艾美,攝影術很快就會流行並且變得發達,他們現在那些珍貴而稀有的黑白相片會變成彩色,然後越來越清晰……
後世更加會出現“朋友圈”、“照片墻”之類,擁有“回憶”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但是親手畫的,肯定紀念價值要高些,而且能給繪畫者本人帶來的滿足感才是最重要的。
貝思一個勁兒地搖頭。她說:“艾美最信服你,喬,你這封信會給艾美莫大的鼓舞!”
羅蘭在內心說:是的,艾美會因此畫下去,即便明知不會成名成家,也要畫下去。因為這會是她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意義遠高於她戴著的那些薄紗手套,和衣服上縫的蕾絲花邊。
“喬,我真是太佩服你了。”貝思摟住了羅蘭的脖子,抱了抱她,然後兩人一起繼續看信。
羅蘭“咦”了一聲,忽然從餘下的信件裏撿出一封,看了看,說:“是編輯部的來信。我還沒有給他們投新的稿件呀?”
這裏的大多數讀者來信都是她以“羅蘭”的筆名發表作品的那家刊物編輯部轉過來的。也有一部分是她回信之後對方拿到了她的地址,再次回覆感謝的。
但是她現在手中這一封,卻是以編輯部的名義直接給她的來信。
羅蘭趕緊拆開,果然是她的編輯寫來的。編輯在信中遺憾地告訴她:由於經營不善,刊物不夠賺錢,老板一時不悅,
決定停刊。他們與羅蘭的合作不得不被迫中止。
羅蘭嘆了一口氣。
好不容易有了點小小的名氣,合作方竟然倒閉了。
她的運氣好像有點兒背。
但好在,這位與羅蘭相熟的編輯向羅蘭推薦了一家新的刊物。
可巧的是,這本刊物剛好是以前給過羅蘭退稿信的一家編輯部向羅蘭推薦過的,說是他們家的內容百花齊放,各個領域都有讀者,羅蘭的投稿比較對他家的路子。
當時羅蘭因為同一篇稿件另一家過稿了,就沒有再投這家。
羅蘭深吸一口氣,表示她又要進行新的嘗試了。
貝思也安慰姐姐,表示她會做一個意見最中肯的讀者,而不是以前那個最會拍馬屁的小可愛了。
羅蘭:那敢情好!動筆!
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寫作與交流中,羅蘭已經大概摸清楚了她的讀者群是什麽樣的,他們喜歡看什麽樣的文字。
首先,他們讀到的必須是一個故事。如果寫說明文估計稿子很快就會被扔回來。
這個故事必須吸引人。按照羅蘭的經驗,如果故事的一開頭,就把主人公置於一個“不可能拯救”的環境下,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開篇最能吸引人們看下去。
所以羅蘭就在考慮,這到底是把故事的場景設置在她以前參加過的那種種田大賽的極端場景裏,瀚海戈壁、萬丈懸崖、海中孤島、甚至異界、月球、星星上。
但是貝思和馬奇夫婦都提出了異議。
做父親的說:“女孩兒們,你們想寫出好故事的心我能夠理解,但是你們想過沒有,愛看這些故事的人,或許喜好沒有那麽獵奇?他們一看,羅蘭女士的新作,在萬丈懸崖上種田,好像很厲害,但是我們似乎沒法兒從故事裏得到什麽?”
羅蘭低頭一想,忽然覺得老爸說的不無道理。
馬奇先生說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這些在報紙雜志上刊行的故事,讀者們其實是被作者的筆去引領,去經歷那樣的故事。
如果太炫酷太獵奇,一方面失去了邏
輯,難以為讀者所接受,另一方面也很難吸引到她原來的讀者群體,因為她的故事失去了那種精神——在日常中默默勞作,細水長流地收獲財富與快樂。
羅蘭考慮再三,決定寫一個在城市裏種田的故事:主人公的家庭是一個因為意外而落入困境的家庭,但盡管如此,家庭成員們依舊不離不棄,互幫互助……
這和馬奇家好像啊。
……他們居住在城市裏,沒有土地,沒辦法通過他們所擅長的“種植”來努力重振生活。
這就更像了!
但是在這裏,羅蘭筆鋒一轉,她寫到了主人公開辟了“屋頂花園”,把屋頂的空間都利用起來,種植各種花卉與蔬菜。
屋頂花園漸漸成了城市中的一景,而不斷的收獲也幫助主人公一家扭轉了生活的逆境。
然而主人公卻又面臨無數的困難。她們一家需要和房屋結構、天氣、害蟲、市政規劃等等各種阻力做鬥爭,以保證“屋頂花園”的產出能夠保證她們的生活。
終於有一天,主人公一家都倦了、累了,甚至信心動搖,感覺到撐不下去的時候,這一天夜裏,屋頂花園的藤蔓越長越高,一直長到天空中。天使沿著這條“屋頂花園”種出的藤蔓,來到了主人公的家,實現了他們長久以來一直無法實現的願望。
這個故事寫出來之後,羅蘭自己感覺很滿意。
她非常了解“屋頂花園”。因為從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很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比如巴黎,就在進行在屋頂建花園的實踐。她對這個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非常了解,寫起來非常生動。
在故事的前半截,她讓故事顯得十分寫實,主人公的每一項困難與成就都可以與現實生活裏的一一印證。
後半段則非常浪漫,一直浪漫到結局。浪漫到連馬奇先生這樣的人都連連點頭,這位牧師先生甚至覺得後半截很有點兒聖經故事的意境。他說:“只要心懷虔誠與夢想,願望一定會實現的。”
然而貝思卻非常嚴格地幫羅蘭把關,姐妹兩個商量了許久,改了好幾稿,終於在初夏時節寫出了一稿大家
都滿意的。
羅蘭滿懷信心地把沒有裝訂的稿件投入信封,按照兩家編輯不約而同的推薦寄了出去。
羅蘭在投稿時按照慣例附上了一份“投稿信”,簡要介紹了她發表文章的“履歷”,和另外兩處刊物的推薦。她將稿件遞出去的時候信心滿滿,覺得這個故事一定能夠得到編輯的青睞。
誰知道回信很快就來了——而且是厚厚一疊。
羅蘭一拿到手裏,就知道這是退稿信。
被打擊了的羅蘭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沒精打采地拆開信封,想看看有沒有退稿信可以讓她用棉線穿起來掛在寫字臺跟前,用來繼續激勵自己的。
誰知,信封裏除了她的稿件之外,就只有一張紙,上面是一行冷冰冰的回話。
“《火山周報》從不接受新英格蘭地區的郵寄投稿。確有意投稿者請親自送至編輯部,面見編輯洽談。”
羅蘭一看那編輯部的地址:哦豁……
看來她真的需要去一回紐約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羅蘭掂了掂,對貝思說:“看來我要抓緊時間寫新的故事了,最近的讀者來信簡直越來越少。”
貝思忍不住輕輕掩口而笑。
姐姐寫出來的故事,她永遠都是第一讀者。新的故事出爐的時候,她就又要飽耳福了。
羅蘭抱著信件,和貝思一起回到家裏,向馬奇太太和罕娜打過招呼,姐妹兩個暫時坐在起居室裏,一起翻看信件。
羅蘭眼尖,先發現了一封來自艾美的來信,趕緊叫上貝思一起讀信。
“哦,我們的‘小拉斐爾’。”貝思感慨著。
她們一起拆信的時候,信裏掉出一劄用緞帶紮緊的鉛筆速寫。這些鉛筆速寫雖然看起來有些潦草,筆劃簡潔,但是筆致清晰,讓人一眼就看出畫上描繪的那些風物。
艾美是姐妹中,美術天分最好的一個。因此有個“小拉斐爾”的外號。
這次艾美離開家前往歐洲大陸,她說很遺憾姐姐們不能同行,但她願意做姐姐們的眼睛,為她們畫下美好的風景。
而艾美也確實這樣做了。
她沿路畫下了各大城市的地標建築,海德公園、巴黎的凱旋門和聖母院、羅馬的鬥獸場……當然,繪制這些“速寫”也很花時間。偏偏艾美是一個很重承諾的人,對姐姐們尤其如此。
艾美的畫作很精致,雖然打著“速寫”的旗號,但是看得出來還是很用心。看她的畫,確實能夠領略到歐洲那些大城市的風情,和美國那些似乎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小城鎮完全不同。
羅蘭估計艾美每天需要陪伴馬奇姑婆很長時間,然後自己再回房修改畫作,直到深夜。
而艾美寄回來的這些速寫,她和貝思都很珍惜。她們把每一幅畫作都珍藏起來,而且打算裝裱成冊,等到艾美回來的時候,送給她一個驚喜。
誰知道貝思還在那邊欣賞艾美的畫作,羅蘭讀著艾美的信,卻皺起了眉頭。
艾美在信上說,她在意大利遇到了一大群“壯游”來到意
大利的美術生。在馬奇姑婆的鼓勵下,艾美參加了他們的繪畫訓練——誰知這樣的訓練卻令艾美迅速死心了。
“我今天才發覺,我一直引以為傲的藝術天賦,並不足以讓我成為藝術家,在競爭激烈的藝術界出人頭地……”
羅蘭有點想笑。
所謂“出人頭地”,是艾美自己對自己的希冀。馬奇一家從來沒有對她提過這樣的要求。
艾美是熱切的,也是現實的。她一旦發現一條路走不通,就會嘗試去走別的路。
果然,艾美在後面的信裏寫著:她還是會履行對姐姐們的承諾,繼續為姐姐們繪畫,但這只是為了讓姐姐們也能夠分享她見到的風景。
然後她筆鋒一轉,提到了她在旅途中結識的幾名風度翩翩的公子哥兒。
羅蘭讀著讀著,忍不住唇角上揚:她知道艾美一直都是“有準備”的那一個。什麽時候等艾美把那些年輕的公子們家世、財產、性情、喜好、脾氣都摸清楚以後,她就會準備好投入感情。
實用主義的艾美。
羅蘭揚起臉,嘆了一口氣。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天賦不足以支撐自己未來的生活,能夠幹脆利落地轉到另一個方向,似乎也不錯。
只是……好像有一點點無奈。
女孩子們為了穩定的後半生,而放棄了她們所熱愛的事業——只是因為還不夠自信;又或者是因為她們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比男人多得多的努力。
羅蘭想:但是艾美想要的,和她想要的還是有些不同。艾美更愛慕榮譽,如果她真的走上藝術這條道路,她會希望在全世界揚名,那些最豪闊的貴族們都把署有她名字的畫作收藏,掛在客廳裏。
而羅蘭想要的幸福卻是自洽的,什麽時候她可以不需要外界的讚美與掌聲,就能夠感受到富足——這就夠了,這就是她最喜歡的狀態。
當然羅蘭的特長卻是超越這一要求的,她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外界帶給她的美譽,以及豐厚的物質回報。
想到這些,羅蘭還是落筆,給艾美寫了一封回信。
她祝願艾美早日
找到如意郎君,哪怕是比兩個姐姐結婚更早,她和貝思也不會有任何反對意見。
至於繪畫,羅蘭表示:她和貝思都很感激艾美為她們作畫——在她們看來,這是最棒的畫作。正是這些畫作,讓她們這些“無法履足歐洲”的姐姐們能夠看到那些經典的建築。
她鼓勵艾美繼續畫下去:“因為繪畫也是一種表達,就和寫故事一樣,表達的是人生某個時間點的所見和所想。”
“把這些記下來,你的人生就在世界上多留了一個痕跡,而你又擁有了一個活生生、落在紙上的回憶……”
羅蘭寫完這些,忍不住問了貝思一句:“這樣說教意味是不是太重了一些?”
她其實沒好意思告訴艾美,攝影術很快就會流行並且變得發達,他們現在那些珍貴而稀有的黑白相片會變成彩色,然後越來越清晰……
後世更加會出現“朋友圈”、“照片墻”之類,擁有“回憶”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但是親手畫的,肯定紀念價值要高些,而且能給繪畫者本人帶來的滿足感才是最重要的。
貝思一個勁兒地搖頭。她說:“艾美最信服你,喬,你這封信會給艾美莫大的鼓舞!”
羅蘭在內心說:是的,艾美會因此畫下去,即便明知不會成名成家,也要畫下去。因為這會是她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意義遠高於她戴著的那些薄紗手套,和衣服上縫的蕾絲花邊。
“喬,我真是太佩服你了。”貝思摟住了羅蘭的脖子,抱了抱她,然後兩人一起繼續看信。
羅蘭“咦”了一聲,忽然從餘下的信件裏撿出一封,看了看,說:“是編輯部的來信。我還沒有給他們投新的稿件呀?”
這裏的大多數讀者來信都是她以“羅蘭”的筆名發表作品的那家刊物編輯部轉過來的。也有一部分是她回信之後對方拿到了她的地址,再次回覆感謝的。
但是她現在手中這一封,卻是以編輯部的名義直接給她的來信。
羅蘭趕緊拆開,果然是她的編輯寫來的。編輯在信中遺憾地告訴她:由於經營不善,刊物不夠賺錢,老板一時不悅,
決定停刊。他們與羅蘭的合作不得不被迫中止。
羅蘭嘆了一口氣。
好不容易有了點小小的名氣,合作方竟然倒閉了。
她的運氣好像有點兒背。
但好在,這位與羅蘭相熟的編輯向羅蘭推薦了一家新的刊物。
可巧的是,這本刊物剛好是以前給過羅蘭退稿信的一家編輯部向羅蘭推薦過的,說是他們家的內容百花齊放,各個領域都有讀者,羅蘭的投稿比較對他家的路子。
當時羅蘭因為同一篇稿件另一家過稿了,就沒有再投這家。
羅蘭深吸一口氣,表示她又要進行新的嘗試了。
貝思也安慰姐姐,表示她會做一個意見最中肯的讀者,而不是以前那個最會拍馬屁的小可愛了。
羅蘭:那敢情好!動筆!
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寫作與交流中,羅蘭已經大概摸清楚了她的讀者群是什麽樣的,他們喜歡看什麽樣的文字。
首先,他們讀到的必須是一個故事。如果寫說明文估計稿子很快就會被扔回來。
這個故事必須吸引人。按照羅蘭的經驗,如果故事的一開頭,就把主人公置於一個“不可能拯救”的環境下,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開篇最能吸引人們看下去。
所以羅蘭就在考慮,這到底是把故事的場景設置在她以前參加過的那種種田大賽的極端場景裏,瀚海戈壁、萬丈懸崖、海中孤島、甚至異界、月球、星星上。
但是貝思和馬奇夫婦都提出了異議。
做父親的說:“女孩兒們,你們想寫出好故事的心我能夠理解,但是你們想過沒有,愛看這些故事的人,或許喜好沒有那麽獵奇?他們一看,羅蘭女士的新作,在萬丈懸崖上種田,好像很厲害,但是我們似乎沒法兒從故事裏得到什麽?”
羅蘭低頭一想,忽然覺得老爸說的不無道理。
馬奇先生說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這些在報紙雜志上刊行的故事,讀者們其實是被作者的筆去引領,去經歷那樣的故事。
如果太炫酷太獵奇,一方面失去了邏
輯,難以為讀者所接受,另一方面也很難吸引到她原來的讀者群體,因為她的故事失去了那種精神——在日常中默默勞作,細水長流地收獲財富與快樂。
羅蘭考慮再三,決定寫一個在城市裏種田的故事:主人公的家庭是一個因為意外而落入困境的家庭,但盡管如此,家庭成員們依舊不離不棄,互幫互助……
這和馬奇家好像啊。
……他們居住在城市裏,沒有土地,沒辦法通過他們所擅長的“種植”來努力重振生活。
這就更像了!
但是在這裏,羅蘭筆鋒一轉,她寫到了主人公開辟了“屋頂花園”,把屋頂的空間都利用起來,種植各種花卉與蔬菜。
屋頂花園漸漸成了城市中的一景,而不斷的收獲也幫助主人公一家扭轉了生活的逆境。
然而主人公卻又面臨無數的困難。她們一家需要和房屋結構、天氣、害蟲、市政規劃等等各種阻力做鬥爭,以保證“屋頂花園”的產出能夠保證她們的生活。
終於有一天,主人公一家都倦了、累了,甚至信心動搖,感覺到撐不下去的時候,這一天夜裏,屋頂花園的藤蔓越長越高,一直長到天空中。天使沿著這條“屋頂花園”種出的藤蔓,來到了主人公的家,實現了他們長久以來一直無法實現的願望。
這個故事寫出來之後,羅蘭自己感覺很滿意。
她非常了解“屋頂花園”。因為從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很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比如巴黎,就在進行在屋頂建花園的實踐。她對這個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非常了解,寫起來非常生動。
在故事的前半截,她讓故事顯得十分寫實,主人公的每一項困難與成就都可以與現實生活裏的一一印證。
後半段則非常浪漫,一直浪漫到結局。浪漫到連馬奇先生這樣的人都連連點頭,這位牧師先生甚至覺得後半截很有點兒聖經故事的意境。他說:“只要心懷虔誠與夢想,願望一定會實現的。”
然而貝思卻非常嚴格地幫羅蘭把關,姐妹兩個商量了許久,改了好幾稿,終於在初夏時節寫出了一稿大家
都滿意的。
羅蘭滿懷信心地把沒有裝訂的稿件投入信封,按照兩家編輯不約而同的推薦寄了出去。
羅蘭在投稿時按照慣例附上了一份“投稿信”,簡要介紹了她發表文章的“履歷”,和另外兩處刊物的推薦。她將稿件遞出去的時候信心滿滿,覺得這個故事一定能夠得到編輯的青睞。
誰知道回信很快就來了——而且是厚厚一疊。
羅蘭一拿到手裏,就知道這是退稿信。
被打擊了的羅蘭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沒精打采地拆開信封,想看看有沒有退稿信可以讓她用棉線穿起來掛在寫字臺跟前,用來繼續激勵自己的。
誰知,信封裏除了她的稿件之外,就只有一張紙,上面是一行冷冰冰的回話。
“《火山周報》從不接受新英格蘭地區的郵寄投稿。確有意投稿者請親自送至編輯部,面見編輯洽談。”
羅蘭一看那編輯部的地址:哦豁……
看來她真的需要去一回紐約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