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這是資敵
關燈
小
中
大
小皇帝的心意,王霄自是比旁人都看得清楚。
這種內心的憂切,他雖然沒有表露在臉上,但杜卓華是他一手扶持上來的臂助,彼此之間政見相同,自然也更能領會他的想法。見王霄不說話,便道,“陛下年幼,難免喜威勢、重武力,咱們身為臣子,該多勸諫才是。”
“聖心獨斷,豈容置喙?”王霄終於開了口,卻是慢騰騰的說出了這八個字。
杜卓華眉頭一跳,正要細問,然而內閣官署已在眼前,而本來遠遠綴在二人身後的顏錦泉,也已經快步趕了上來。見此情形,他也只得作罷,將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接下來內閣要忙著往各地發明旨,曉諭裁軍之事,忙得腳不沾地。而三位閣老雖然都有各自的房間,但總有負責整理各種文書的書記官、通政司的官員和殿中省的內侍進出,根本不是說話的地方,杜卓華滿心的想法,卻始終找不到機會開口。
等散了衙,王霄又是第一個離開的。杜卓華追出去時,已經不見了人影。想上門求見,可到了他這個身份,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人盯著,與其他重臣的交往更要時刻註意避嫌。在衙中說兩句話還無礙,跑去登門拜訪王霄,那明日京中必定遍傳此事。
再說,杜卓華雖是王黨,可到了他這個地位,自重臉面,也不願再做眾人眼中的“攀附”之事。
何況他聽下頭的人稟報,王相閉門謝客已久,不管是真心如此還是做給皇帝看,只怕都不會輕易破例,去了也只會吃閉門羹。
這麽一想,也只能歇了念頭,自己召了幾個幕僚和親信,在書房裏商議至半夜。
小皇帝這種勢頭,自然是要遏制的,不過究竟要怎麽做,從哪裏入手,還要不將自己牽扯進來,杜卓華就有些頭疼了。
雖然下面的人各有心思,但在裁軍之事處理完畢之前,卻都不會有什麽異動。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日,朝廷雖然陷入忙碌之中,氣氛卻始終平穩,就連底層的官員和文書們都能察覺到,朝中氣氛不似之前那般緊繃了。
有路可以走,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孤註一擲去冒險。所以雖然對小皇帝到底有幾分誠意十分懷疑,但各路反饋回來的,卻基本上都是好消息。大部分駐軍都願意提供“裁軍名單”,解決此事。
而有了一家同意,其他觀望的人便也紛紛解除戒備,跟上了這一波形勢。這個時候,就算心裏還有別的想法,也沒有另一條路能走了。
李定宸兵不血刃,就將一場危機化解於無形。
剩下的事就順理成章了。
數月之後,各地的數據發回京城,歸攏到了內閣,然後內閣三位大臣帶著這封奏折,聯袂求見李定宸,又跟他關在一起開了一下午的小會。
因為絕了用老弱病殘充數的路子,情況比他們預想的還要糟糕。
除了九邊,其他駐軍基本上都已經名存實亡了。
大部分地方實際上擁有的兵員,只堪堪足夠滿額的一半,好一些的有七成,最糟糕的只有三成。而每一年朝廷的糧餉,卻從來都是足額發放的。多餘的都去了哪裏,自不用說。
但李定宸說到做到,看完之後雖然臉色不好,但還是對這個數據點了頭。不管是真是假,下面報了那麽多,以後就得有這麽多人。確定他沒有秋後算賬的意思,三位閣臣也不由放松了少許。
李定宸見狀,便道,“少了這幾十萬人,想來往後國庫每年當可省下上百萬軍費了。”
杜卓華連忙道,“陛下,話雖如此,但各地卻不能沒有駐軍震懾。如今裁撤了人員,將來只怕還是要慢慢添上。這筆錢,卻是不能輕動的。”
“為何要添上?”李定宸神色冷淡,“既然如今這些人能鎮壓各州,將來自然也能。既如此,又何必空耗錢糧?”
這話說得有些誅心,但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軍備廢弛之事,也早有端倪,是這一百五十年的太平日子,一點點滋生出來的。從前給足錢糧,真正做事的其實也只有這麽些人。既如此,憑什麽說他們守不住?
不過是在地方負責治安糾察而已,又不是戍守九邊。
以前皇帝不知道也就罷了,就是被下面的人糊弄了,也只能咬牙忍了。如今既然查實,而且已經把腐肉割掉,又怎麽可能再眼看著它長出來?
王霄就從不糾纏這些小節,他上前一步,沈聲道,“陛下,各州之事雖然情形嚴峻,但只要按照聖命處置,倒也不難。難的是九邊。”
“王相此言何意?”李定宸果然立刻被轉開了註意,問道。
王霄取出另一份密折遞上。
李定宸翻看一看,頓時又驚又怒,沒想到情況竟已壞到這個地步了。他的臉色逐漸嚴肅起來,沈著臉將一本薄薄的奏折翻完,記住了下面那個名字,對王霄道,“此國之肱骨,當護持之。”
王霄微微一楞,然後才躬身道,“臣領旨。”
他沒想到皇帝第一在意的不是奏折之中的內容,而是送上這份奏折的人。這般愛護之心,若是讓餘敏程那個一腔熱血的小子知道,只怕真是為他拋頭顱灑熱血都甘心。
王霄再次感覺自己從李定宸身上看到了類似於世宗皇帝的東西。
但那並不值得高興。
世宗皇帝李長聿,王霄從不否認他乃一代英明雄主,令許多良臣悍將誠心追隨。然而過於霸道,聽不進臣下的意見,獨斷專行,導致的結果就是永初末期長達十數年的朝綱崩壞,萬事皆決於帝心。偏偏皇帝喜怒不定,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有幾年時間,朝政一度陷入廢弛!
作為親身經歷,親眼看到這一切發生的人,王霄直至如今仍舊心有餘悸,他偏向保守的政見,可以說一大半都是源自於此。
所以看著李定宸越長越像那一位,王霄心中滋味可想而知。他明明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帝王標準去教導他,可李氏的血脈天性如此頑固,師生之間的氣氛從來沒有愉快過。
而現在,他終於無法阻擋這個孩子的步伐,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與自己背道而馳,大步走上不被他期待的那條道路。
顏錦泉和杜卓華沒有看過這封密折,這會兒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視線掃過王霄,心下都有些疑惑,又忍不住暗罵一聲老狐貍。原以為他只是因為裁軍的事拿不定主意,又怕皇帝變卦,才拉著他們過來,卻不想還有別的事。
有別的事偏又不先通氣,這可真是……
“兩位卿家也看看吧。”李定宸合上折子,遞給李元,微一停頓,便道。
他已經從他們的表情上看出來事先恐怕並不知情,如此,王霄便將是否告知的權利交到了李定宸手中。眼前這三人已經是大秦朝堂之上除了他之外最尊貴的三個人,在這件事上,立場必定一致,李定宸也沒什麽可猶豫的。
而顏錦泉和杜卓華接了折子,湊在一起翻看,面色也立刻凝重起來。
九邊戰事吃緊,環境艱苦,所以朝廷的錢糧大部分都是用在這裏。本來李定宸也好,朝堂重臣也好,都不覺得吃空餉之類的事情會跟他們有關。因為就算足額有時候也會覺得人不夠用,沒必要弄這種玄虛。
然而事實上,這種情況卻還是存在,只不過目前還是小打小鬧,情況並不嚴重。
沒有吃空餉,卻有比吃空餉更可恨、更嚴重一百倍的罪過!
——倒賣軍械。
而且不是倒賣給別人,就是賣給在邊境線上與他們僵持、敵對、征戰的草原部族!
這是資敵!
草原上鐵礦稀少,而且這些部族也並不掌握高級的冶鐵技能,打個鐵鍋之類的沒問題,要制作兵器就略顯不足了。所以他們作戰從來都是靠騎兵沖陣。中原因為養馬的地方少,所以騎兵並不多,而步兵被騎兵沖上幾個回合,基本上就潰散得差不多了。
所以野地作戰,從來都是他們取勝。
不過中原軍隊也不用跟他們拼野地作戰,因為我們有高墻嚴關可守。
所以歷朝歷代,除非裏應外合,否則少數民族很少能夠沖破封鎖線南下,偶爾有漏網之魚進來了,也很難打破州縣,多是劫掠一陣就退去。
因為這個緣故,朝中始終都有主和的聲音,認為草原部族之所以南下劫掠,是因為草原上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沒吃的,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而他們搶了東西就走,只要能及時將百姓撤出護住,損失並不大,不值得投入軍隊去跟他們血拼。
畢竟他們騎著馬來去如風,很難被堵到。朝廷這邊則很有可能耗時耗力,還是一場空。
這種想法,甚至很多邊軍都有。
畢竟要拿命去拼的,是他們。而劫掠這種事,又是永無休止的。如果能保住一些人命,有什麽不好呢?
所以李定宸一向知道,邊境上有一些將領跟異族暗中來往,對方劫掠之前給個信號,他們撤出百姓,相互配合得十分默契。甚至有時候互相扔出幾個人頭去給對面砍,給對方送一場軍功,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
但他沒有想到,他們膽子那麽大!
將朝廷供給的軍械都倒賣給自己的敵人,這意味著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種內心的憂切,他雖然沒有表露在臉上,但杜卓華是他一手扶持上來的臂助,彼此之間政見相同,自然也更能領會他的想法。見王霄不說話,便道,“陛下年幼,難免喜威勢、重武力,咱們身為臣子,該多勸諫才是。”
“聖心獨斷,豈容置喙?”王霄終於開了口,卻是慢騰騰的說出了這八個字。
杜卓華眉頭一跳,正要細問,然而內閣官署已在眼前,而本來遠遠綴在二人身後的顏錦泉,也已經快步趕了上來。見此情形,他也只得作罷,將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接下來內閣要忙著往各地發明旨,曉諭裁軍之事,忙得腳不沾地。而三位閣老雖然都有各自的房間,但總有負責整理各種文書的書記官、通政司的官員和殿中省的內侍進出,根本不是說話的地方,杜卓華滿心的想法,卻始終找不到機會開口。
等散了衙,王霄又是第一個離開的。杜卓華追出去時,已經不見了人影。想上門求見,可到了他這個身份,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人盯著,與其他重臣的交往更要時刻註意避嫌。在衙中說兩句話還無礙,跑去登門拜訪王霄,那明日京中必定遍傳此事。
再說,杜卓華雖是王黨,可到了他這個地位,自重臉面,也不願再做眾人眼中的“攀附”之事。
何況他聽下頭的人稟報,王相閉門謝客已久,不管是真心如此還是做給皇帝看,只怕都不會輕易破例,去了也只會吃閉門羹。
這麽一想,也只能歇了念頭,自己召了幾個幕僚和親信,在書房裏商議至半夜。
小皇帝這種勢頭,自然是要遏制的,不過究竟要怎麽做,從哪裏入手,還要不將自己牽扯進來,杜卓華就有些頭疼了。
雖然下面的人各有心思,但在裁軍之事處理完畢之前,卻都不會有什麽異動。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日,朝廷雖然陷入忙碌之中,氣氛卻始終平穩,就連底層的官員和文書們都能察覺到,朝中氣氛不似之前那般緊繃了。
有路可以走,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孤註一擲去冒險。所以雖然對小皇帝到底有幾分誠意十分懷疑,但各路反饋回來的,卻基本上都是好消息。大部分駐軍都願意提供“裁軍名單”,解決此事。
而有了一家同意,其他觀望的人便也紛紛解除戒備,跟上了這一波形勢。這個時候,就算心裏還有別的想法,也沒有另一條路能走了。
李定宸兵不血刃,就將一場危機化解於無形。
剩下的事就順理成章了。
數月之後,各地的數據發回京城,歸攏到了內閣,然後內閣三位大臣帶著這封奏折,聯袂求見李定宸,又跟他關在一起開了一下午的小會。
因為絕了用老弱病殘充數的路子,情況比他們預想的還要糟糕。
除了九邊,其他駐軍基本上都已經名存實亡了。
大部分地方實際上擁有的兵員,只堪堪足夠滿額的一半,好一些的有七成,最糟糕的只有三成。而每一年朝廷的糧餉,卻從來都是足額發放的。多餘的都去了哪裏,自不用說。
但李定宸說到做到,看完之後雖然臉色不好,但還是對這個數據點了頭。不管是真是假,下面報了那麽多,以後就得有這麽多人。確定他沒有秋後算賬的意思,三位閣臣也不由放松了少許。
李定宸見狀,便道,“少了這幾十萬人,想來往後國庫每年當可省下上百萬軍費了。”
杜卓華連忙道,“陛下,話雖如此,但各地卻不能沒有駐軍震懾。如今裁撤了人員,將來只怕還是要慢慢添上。這筆錢,卻是不能輕動的。”
“為何要添上?”李定宸神色冷淡,“既然如今這些人能鎮壓各州,將來自然也能。既如此,又何必空耗錢糧?”
這話說得有些誅心,但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軍備廢弛之事,也早有端倪,是這一百五十年的太平日子,一點點滋生出來的。從前給足錢糧,真正做事的其實也只有這麽些人。既如此,憑什麽說他們守不住?
不過是在地方負責治安糾察而已,又不是戍守九邊。
以前皇帝不知道也就罷了,就是被下面的人糊弄了,也只能咬牙忍了。如今既然查實,而且已經把腐肉割掉,又怎麽可能再眼看著它長出來?
王霄就從不糾纏這些小節,他上前一步,沈聲道,“陛下,各州之事雖然情形嚴峻,但只要按照聖命處置,倒也不難。難的是九邊。”
“王相此言何意?”李定宸果然立刻被轉開了註意,問道。
王霄取出另一份密折遞上。
李定宸翻看一看,頓時又驚又怒,沒想到情況竟已壞到這個地步了。他的臉色逐漸嚴肅起來,沈著臉將一本薄薄的奏折翻完,記住了下面那個名字,對王霄道,“此國之肱骨,當護持之。”
王霄微微一楞,然後才躬身道,“臣領旨。”
他沒想到皇帝第一在意的不是奏折之中的內容,而是送上這份奏折的人。這般愛護之心,若是讓餘敏程那個一腔熱血的小子知道,只怕真是為他拋頭顱灑熱血都甘心。
王霄再次感覺自己從李定宸身上看到了類似於世宗皇帝的東西。
但那並不值得高興。
世宗皇帝李長聿,王霄從不否認他乃一代英明雄主,令許多良臣悍將誠心追隨。然而過於霸道,聽不進臣下的意見,獨斷專行,導致的結果就是永初末期長達十數年的朝綱崩壞,萬事皆決於帝心。偏偏皇帝喜怒不定,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有幾年時間,朝政一度陷入廢弛!
作為親身經歷,親眼看到這一切發生的人,王霄直至如今仍舊心有餘悸,他偏向保守的政見,可以說一大半都是源自於此。
所以看著李定宸越長越像那一位,王霄心中滋味可想而知。他明明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帝王標準去教導他,可李氏的血脈天性如此頑固,師生之間的氣氛從來沒有愉快過。
而現在,他終於無法阻擋這個孩子的步伐,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與自己背道而馳,大步走上不被他期待的那條道路。
顏錦泉和杜卓華沒有看過這封密折,這會兒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視線掃過王霄,心下都有些疑惑,又忍不住暗罵一聲老狐貍。原以為他只是因為裁軍的事拿不定主意,又怕皇帝變卦,才拉著他們過來,卻不想還有別的事。
有別的事偏又不先通氣,這可真是……
“兩位卿家也看看吧。”李定宸合上折子,遞給李元,微一停頓,便道。
他已經從他們的表情上看出來事先恐怕並不知情,如此,王霄便將是否告知的權利交到了李定宸手中。眼前這三人已經是大秦朝堂之上除了他之外最尊貴的三個人,在這件事上,立場必定一致,李定宸也沒什麽可猶豫的。
而顏錦泉和杜卓華接了折子,湊在一起翻看,面色也立刻凝重起來。
九邊戰事吃緊,環境艱苦,所以朝廷的錢糧大部分都是用在這裏。本來李定宸也好,朝堂重臣也好,都不覺得吃空餉之類的事情會跟他們有關。因為就算足額有時候也會覺得人不夠用,沒必要弄這種玄虛。
然而事實上,這種情況卻還是存在,只不過目前還是小打小鬧,情況並不嚴重。
沒有吃空餉,卻有比吃空餉更可恨、更嚴重一百倍的罪過!
——倒賣軍械。
而且不是倒賣給別人,就是賣給在邊境線上與他們僵持、敵對、征戰的草原部族!
這是資敵!
草原上鐵礦稀少,而且這些部族也並不掌握高級的冶鐵技能,打個鐵鍋之類的沒問題,要制作兵器就略顯不足了。所以他們作戰從來都是靠騎兵沖陣。中原因為養馬的地方少,所以騎兵並不多,而步兵被騎兵沖上幾個回合,基本上就潰散得差不多了。
所以野地作戰,從來都是他們取勝。
不過中原軍隊也不用跟他們拼野地作戰,因為我們有高墻嚴關可守。
所以歷朝歷代,除非裏應外合,否則少數民族很少能夠沖破封鎖線南下,偶爾有漏網之魚進來了,也很難打破州縣,多是劫掠一陣就退去。
因為這個緣故,朝中始終都有主和的聲音,認為草原部族之所以南下劫掠,是因為草原上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沒吃的,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而他們搶了東西就走,只要能及時將百姓撤出護住,損失並不大,不值得投入軍隊去跟他們血拼。
畢竟他們騎著馬來去如風,很難被堵到。朝廷這邊則很有可能耗時耗力,還是一場空。
這種想法,甚至很多邊軍都有。
畢竟要拿命去拼的,是他們。而劫掠這種事,又是永無休止的。如果能保住一些人命,有什麽不好呢?
所以李定宸一向知道,邊境上有一些將領跟異族暗中來往,對方劫掠之前給個信號,他們撤出百姓,相互配合得十分默契。甚至有時候互相扔出幾個人頭去給對面砍,給對方送一場軍功,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
但他沒有想到,他們膽子那麽大!
將朝廷供給的軍械都倒賣給自己的敵人,這意味著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