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雄猜之主
關燈
小
中
大
“恩相,陛下突然下這麽一封旨意,究竟是怎麽個意思?”翰林學士陳淵跟在次相顏錦泉身後,一面擡手拂開擋在二人面前的花枝,口中一面問道。
二人此刻是在顏錦泉家中花園裏。大概也只有在這裏,陳淵能毫無後顧之憂的稱一聲“恩相”。
顏錦泉聞言,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繼續往前漫步。陳淵也沒有追問,跟在他身後,直到快走完了這段路,顏錦泉才反問他,“依你看呢?”
“都說永和宮那位精明強勢,對陛下一向要求嚴苛,因而母子之間有些嫌隙,”陳淵沈吟著道,“如今看來,畢竟是親生母子,哪有隔夜的仇?”
而江太後對王霄的態度,這麽多年,朝堂上自然也看得分明。皇帝從前多次因為王相之事,與太後起了齟齬,如今母子和睦,卻不知是誰會退一步?
陳淵心下轉著這個問題,卻不好明言。不過他既然站在了這裏,顏錦泉倒也不至於聽不懂這弦外之音。
眼看前面出現一座涼亭,顏錦泉快走幾步,入了亭內坐下,擦了一把頭上的汗,這才頗為感嘆道,“咱們這位陛下,是個雄猜之主!如今看來,倒與世宗皇帝有幾分肖似。”
陳淵聞言,面上也不由露出幾分覆雜的神色。世宗皇帝李長聿,沒有人能夠否認他是一代雄主,這樣的君主,對臣子而言,好又不好。
好在他英明睿智,在位期間做了好幾件大事,這樣的君王正是所有讀書人理想中的模樣。不好的卻是他過於霸道強勢,容不下第二個聲音,以至於滿朝齊喑,至今回想起來,都仍是心驚膽戰。
朝臣們懷念他,卻又畏懼他。
聽到顏錦泉這樣評價李定宸,陳淵有些意外和驚訝。他早知道顏錦泉看好皇帝,卻沒想到他會這麽有信心。
“陛下恩旨加封,只怕滿朝都以為這是與西宮和好之意,都知道慈聖娘娘對王相看重,有她老人家支持,王相的位置短時間內必然很穩,只怕有許多人又要著急了。”顏錦泉道。
“難道不是?”陳淵問。
顏錦泉搖頭,“據我看來,陛下此舉,與當下的局勢倒沒有太大的關系。”
他看向陳淵,“去年陛下才加封了寧德伯越安,今年又晉封昌國公,你就沒看出些什麽?”
陳淵聞言不由一驚。當今陛下少年心性,沖動跳脫,這封旨意又來得突然,在所有人的想法中,必然都是心血來潮,自然不會回頭去看他下過的其他旨意,彼此聯系對照。
而被顏錦泉這麽一提醒,他才意識到,皇帝的確年輕,沖動卻未必。
本朝從前並沒有外戚封爵之事,開國之初和世宗年間倒是封過幾個,但都是以軍功而非外戚的身份。所以上一次,加封越安的旨意,才會引來那麽多的反對。結果皇帝用一個馬球賽將所有人的註意力引開,竟是辦成了此事。
也是自那時起,從前在朝堂上只負責點頭說“就依王相所言”的小皇帝,開始漸漸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也為顏錦泉等朝中重臣看在眼裏,認為是個可以抓住的機會,不動聲色的支持著他跟王霄打擂臺。
如今看來,這固然是自己等人的打算,但小皇帝未必毫不知情。
平順侯江長茂,乃是江太後的生父。當年小皇帝沖齡即位,兩宮太後垂簾聽政,為了穩固朝政,以王霄為首的朝臣請封了兩位太後的母族,多少也算在以功加封之中。但是如今晉為國公之爵,就是全憑聖眷了。
有意思的是,如今人人都在猜想這道旨意會帶來什麽影響,竟沒有一個打算阻止的,局勢與一年前相比,可是大不相同。
有一有二,難道以後不會有三?
陳淵捏著手指,斟酌道,“莫非陛下想將外戚加封定為成例?”
法度、規矩、儀制,這些都是人制定的。雖然都說要效“祖宗成法”,但又有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實際上每一個皇帝上臺之後,多少都會在政策上留下一些屬於自己的痕跡。即便軟弱如宣宗,在位八年,也是做了不少事的。
這種事情,越是位高權重,接近皇權,也就越是看得清楚。所以這些重臣們並不會像普通臣子那樣喊著“不合規矩”,除非是他們要利用規矩來打壓誰。
因此對陳淵而言,皇帝要定下外戚封爵的規矩,倒也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民間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皇後人選定下之後,本就有封贈官職,如今皇帝看重,再加個爵位也沒什麽。反正只是沒實權的散官勳職,無非是國庫多出一份俸祿罷了。陳淵又不是戶部尚書,自是不會在意。
令他在意的,卻是這其中用心。
被恩師一提醒,陳淵立刻想到,去年皇後才入宮,陛下就有降恩越家之意,那如今中宮有喜,待得誕下麟兒,封賞自然更不會少。如今加封江氏,是為太後,卻也未嘗不是為之後鋪路。
如果這個猜想是真的,那麽陛下的心思,恐怕非常人所能揣度、左右。雖然只是後宮之事,但也足見皇帝的性子,果然如世宗皇帝一般,他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誰也攔不住。最重要的是他知道運用手段,而非一味仗著身份蠻橫。
這份心思用在朝政上,假日時日,誰還能壓得住他?
以小見大,恩師說陛下乃雄猜之主,倒也十分恰當。
“學生受教。”想清楚了這一點之後,陳淵不由起身,對著顏錦泉長揖到地。有了這一番提醒,他自然該調整對待皇帝的態度了。這一步走得越早,形勢對他就越有利。
既然調整好了態度,他也就明白自己該做什麽了。
陳淵回家之後,便連夜寫了一封奏折,內容便是要求皇帝將外戚封爵之事列為定制,使後世晉封有據可依。
這封奏折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即便已經按照李定宸的要求,沒有寫那些奉承之語,竟也接近萬言,修改謄寫完畢,天色已經不早了,一夜未睡的陳淵立刻精神抖擻的洗臉更衣,入宮早朝,順便將自己的奏折遞到了通政司。
經通政司,內閣,殿中省,等李定宸看到這封奏折時,已是第二日了。因為事涉天子私事,內閣並未就此票擬,李定宸從頭到尾將奏折看完,便順手擱在一邊。
張德見那是留中不發的一摞,不由暗暗驚訝。他是知道奏折內容的,本以為陛下會讓朝臣商議,不想竟是留中。
他是內侍,所站的位置和朝臣不同,只看一眼就知道這封奏折對皇後大有好處。正猶豫要不要勸一勸,便聽得李定宸笑道,“這陳淵在翰林學士之中不顯眼,倒是個妙人。”
張德到了嘴邊的話就咽回去了。
陛下能記得這個人的名字,顯然是對這封奏折十分滿意。留中不發,涉及到的就是別的問題,勸也無用。不過這陳淵也算是簡在帝心,往後但凡有機會,還怕不能往上走?
這個機會,來得比張德想的還要更快。
簡行一因涉及寧王之亂被處置,吏部尚書的位置就空出來了。這幾個月裏,並沒有任命新的吏部尚書,其中原因卻是相當覆雜。
這個位置十分緊要,朝中自是聞風而動,人人都想上位。如此一來,反倒有些爭執不下。
何況簡行一本來是王霄的人,他出了大岔子,王霄雖然沒有受到影響,但卻是要對這個位置避嫌了。對於一手掌控朝堂的首相而言,吏部的位置自是十分要緊,王霄自然也不希望別的人上去礙自己的事。
有他壓著,加上競爭者彼此制衡,一時間便僵持住了。好在各部的結構,負責具體工作和吏部日常管理的其實是下面的兩位侍郎,吏部尚書作為主官,只負責總理事務,就算一時空缺,也不會影響正常運轉。
不過今年是大比之年,因趙太後薨逝之故,會試臨時從二月推遲到五月,殿試就更是拖到了六月。科考之事雖然是禮部主官,但等進士們被遴選出來之後,授官之事就要經過吏部了。而且今年同時還是吏部三年一度評審考核各級官員的年份,過了九月,就該有地方官員陸續進京了,同樣不可輕呼。
因此這一日早朝,李定宸便要求廷推吏部尚書,好應對接下來的各種事務。
對於李定宸在朝堂上逐漸掌控主動權,如今已經可以插手這些軍國重事的變化,絕大多數朝臣接受良好。因此皇帝開了這個口,也沒人覺得不對。
而李定宸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急性子,似乎是不想等這些朝臣回家去串聯,因此當場便命內侍送上紙筆,讓每個人寫下自己中意的人選,進行不記名投票。而後當場唱票,工部尚書陶華票數最高。
雖然這票數相對於上朝官員人數而言很低,但既然是當場選出來的,自然無可更改。
票數第二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李琦,則升為工部尚書。
李定宸當場宣布,雖然尚未明旨頒發,但所有人卻都認可了這個結果。就算心裏有什麽想法,但早朝之時,也沒有人會主動站出來。他們得回去商議一番,才能決定改怎麽做。
而後李定宸又針對下面底層的官員,進行了一系列的調任。因為涉及到寧王之亂下臺的那些人,人數又不少,所以陳淵混在這一群人之中,轉任戶部侍郎一職,也就顯得半點都不惹人註目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二人此刻是在顏錦泉家中花園裏。大概也只有在這裏,陳淵能毫無後顧之憂的稱一聲“恩相”。
顏錦泉聞言,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繼續往前漫步。陳淵也沒有追問,跟在他身後,直到快走完了這段路,顏錦泉才反問他,“依你看呢?”
“都說永和宮那位精明強勢,對陛下一向要求嚴苛,因而母子之間有些嫌隙,”陳淵沈吟著道,“如今看來,畢竟是親生母子,哪有隔夜的仇?”
而江太後對王霄的態度,這麽多年,朝堂上自然也看得分明。皇帝從前多次因為王相之事,與太後起了齟齬,如今母子和睦,卻不知是誰會退一步?
陳淵心下轉著這個問題,卻不好明言。不過他既然站在了這裏,顏錦泉倒也不至於聽不懂這弦外之音。
眼看前面出現一座涼亭,顏錦泉快走幾步,入了亭內坐下,擦了一把頭上的汗,這才頗為感嘆道,“咱們這位陛下,是個雄猜之主!如今看來,倒與世宗皇帝有幾分肖似。”
陳淵聞言,面上也不由露出幾分覆雜的神色。世宗皇帝李長聿,沒有人能夠否認他是一代雄主,這樣的君主,對臣子而言,好又不好。
好在他英明睿智,在位期間做了好幾件大事,這樣的君王正是所有讀書人理想中的模樣。不好的卻是他過於霸道強勢,容不下第二個聲音,以至於滿朝齊喑,至今回想起來,都仍是心驚膽戰。
朝臣們懷念他,卻又畏懼他。
聽到顏錦泉這樣評價李定宸,陳淵有些意外和驚訝。他早知道顏錦泉看好皇帝,卻沒想到他會這麽有信心。
“陛下恩旨加封,只怕滿朝都以為這是與西宮和好之意,都知道慈聖娘娘對王相看重,有她老人家支持,王相的位置短時間內必然很穩,只怕有許多人又要著急了。”顏錦泉道。
“難道不是?”陳淵問。
顏錦泉搖頭,“據我看來,陛下此舉,與當下的局勢倒沒有太大的關系。”
他看向陳淵,“去年陛下才加封了寧德伯越安,今年又晉封昌國公,你就沒看出些什麽?”
陳淵聞言不由一驚。當今陛下少年心性,沖動跳脫,這封旨意又來得突然,在所有人的想法中,必然都是心血來潮,自然不會回頭去看他下過的其他旨意,彼此聯系對照。
而被顏錦泉這麽一提醒,他才意識到,皇帝的確年輕,沖動卻未必。
本朝從前並沒有外戚封爵之事,開國之初和世宗年間倒是封過幾個,但都是以軍功而非外戚的身份。所以上一次,加封越安的旨意,才會引來那麽多的反對。結果皇帝用一個馬球賽將所有人的註意力引開,竟是辦成了此事。
也是自那時起,從前在朝堂上只負責點頭說“就依王相所言”的小皇帝,開始漸漸表露出自己的想法,也為顏錦泉等朝中重臣看在眼裏,認為是個可以抓住的機會,不動聲色的支持著他跟王霄打擂臺。
如今看來,這固然是自己等人的打算,但小皇帝未必毫不知情。
平順侯江長茂,乃是江太後的生父。當年小皇帝沖齡即位,兩宮太後垂簾聽政,為了穩固朝政,以王霄為首的朝臣請封了兩位太後的母族,多少也算在以功加封之中。但是如今晉為國公之爵,就是全憑聖眷了。
有意思的是,如今人人都在猜想這道旨意會帶來什麽影響,竟沒有一個打算阻止的,局勢與一年前相比,可是大不相同。
有一有二,難道以後不會有三?
陳淵捏著手指,斟酌道,“莫非陛下想將外戚加封定為成例?”
法度、規矩、儀制,這些都是人制定的。雖然都說要效“祖宗成法”,但又有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實際上每一個皇帝上臺之後,多少都會在政策上留下一些屬於自己的痕跡。即便軟弱如宣宗,在位八年,也是做了不少事的。
這種事情,越是位高權重,接近皇權,也就越是看得清楚。所以這些重臣們並不會像普通臣子那樣喊著“不合規矩”,除非是他們要利用規矩來打壓誰。
因此對陳淵而言,皇帝要定下外戚封爵的規矩,倒也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民間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皇後人選定下之後,本就有封贈官職,如今皇帝看重,再加個爵位也沒什麽。反正只是沒實權的散官勳職,無非是國庫多出一份俸祿罷了。陳淵又不是戶部尚書,自是不會在意。
令他在意的,卻是這其中用心。
被恩師一提醒,陳淵立刻想到,去年皇後才入宮,陛下就有降恩越家之意,那如今中宮有喜,待得誕下麟兒,封賞自然更不會少。如今加封江氏,是為太後,卻也未嘗不是為之後鋪路。
如果這個猜想是真的,那麽陛下的心思,恐怕非常人所能揣度、左右。雖然只是後宮之事,但也足見皇帝的性子,果然如世宗皇帝一般,他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誰也攔不住。最重要的是他知道運用手段,而非一味仗著身份蠻橫。
這份心思用在朝政上,假日時日,誰還能壓得住他?
以小見大,恩師說陛下乃雄猜之主,倒也十分恰當。
“學生受教。”想清楚了這一點之後,陳淵不由起身,對著顏錦泉長揖到地。有了這一番提醒,他自然該調整對待皇帝的態度了。這一步走得越早,形勢對他就越有利。
既然調整好了態度,他也就明白自己該做什麽了。
陳淵回家之後,便連夜寫了一封奏折,內容便是要求皇帝將外戚封爵之事列為定制,使後世晉封有據可依。
這封奏折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即便已經按照李定宸的要求,沒有寫那些奉承之語,竟也接近萬言,修改謄寫完畢,天色已經不早了,一夜未睡的陳淵立刻精神抖擻的洗臉更衣,入宮早朝,順便將自己的奏折遞到了通政司。
經通政司,內閣,殿中省,等李定宸看到這封奏折時,已是第二日了。因為事涉天子私事,內閣並未就此票擬,李定宸從頭到尾將奏折看完,便順手擱在一邊。
張德見那是留中不發的一摞,不由暗暗驚訝。他是知道奏折內容的,本以為陛下會讓朝臣商議,不想竟是留中。
他是內侍,所站的位置和朝臣不同,只看一眼就知道這封奏折對皇後大有好處。正猶豫要不要勸一勸,便聽得李定宸笑道,“這陳淵在翰林學士之中不顯眼,倒是個妙人。”
張德到了嘴邊的話就咽回去了。
陛下能記得這個人的名字,顯然是對這封奏折十分滿意。留中不發,涉及到的就是別的問題,勸也無用。不過這陳淵也算是簡在帝心,往後但凡有機會,還怕不能往上走?
這個機會,來得比張德想的還要更快。
簡行一因涉及寧王之亂被處置,吏部尚書的位置就空出來了。這幾個月裏,並沒有任命新的吏部尚書,其中原因卻是相當覆雜。
這個位置十分緊要,朝中自是聞風而動,人人都想上位。如此一來,反倒有些爭執不下。
何況簡行一本來是王霄的人,他出了大岔子,王霄雖然沒有受到影響,但卻是要對這個位置避嫌了。對於一手掌控朝堂的首相而言,吏部的位置自是十分要緊,王霄自然也不希望別的人上去礙自己的事。
有他壓著,加上競爭者彼此制衡,一時間便僵持住了。好在各部的結構,負責具體工作和吏部日常管理的其實是下面的兩位侍郎,吏部尚書作為主官,只負責總理事務,就算一時空缺,也不會影響正常運轉。
不過今年是大比之年,因趙太後薨逝之故,會試臨時從二月推遲到五月,殿試就更是拖到了六月。科考之事雖然是禮部主官,但等進士們被遴選出來之後,授官之事就要經過吏部了。而且今年同時還是吏部三年一度評審考核各級官員的年份,過了九月,就該有地方官員陸續進京了,同樣不可輕呼。
因此這一日早朝,李定宸便要求廷推吏部尚書,好應對接下來的各種事務。
對於李定宸在朝堂上逐漸掌控主動權,如今已經可以插手這些軍國重事的變化,絕大多數朝臣接受良好。因此皇帝開了這個口,也沒人覺得不對。
而李定宸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急性子,似乎是不想等這些朝臣回家去串聯,因此當場便命內侍送上紙筆,讓每個人寫下自己中意的人選,進行不記名投票。而後當場唱票,工部尚書陶華票數最高。
雖然這票數相對於上朝官員人數而言很低,但既然是當場選出來的,自然無可更改。
票數第二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李琦,則升為工部尚書。
李定宸當場宣布,雖然尚未明旨頒發,但所有人卻都認可了這個結果。就算心裏有什麽想法,但早朝之時,也沒有人會主動站出來。他們得回去商議一番,才能決定改怎麽做。
而後李定宸又針對下面底層的官員,進行了一系列的調任。因為涉及到寧王之亂下臺的那些人,人數又不少,所以陳淵混在這一群人之中,轉任戶部侍郎一職,也就顯得半點都不惹人註目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