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39章

關燈
李治剛死,就有人擁立李顯靈前登基,武後卻並沒有表露出不喜來,她甚至擺出了一副交權的模樣,讓李顯任意施為。這也讓許多人產生了錯覺,覺得李顯登基之後就能親政,頓時一窩蜂地跑去討好李顯了。

這也讓那些之前跟隨武後的人覺得有些不爽了,他們費了不知道多少心力,這才有了如今的風光,結果李顯登基了,他們若是被打成了前朝舊臣,那還有多少指望,只怕等著過了李治的孝期朝堂上就要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了。

有道是,多人錢財,如殺人父母!而對於官員來說,奪了他們的權勢,只會比這個更加嚴重。何況,武後名義上說是讓李顯主政,實際上關鍵的東西,依舊掌握在她手裏。別的不說,如今朝堂上幾個手握重兵的將領,他們大半都堅定不移地站在了武後這邊。

對於將軍來說,最香的莫過於軍功,比起對軍事一無所知的李顯,這些將領還是覺得跟武後這麽個老熟人打交道更加靠譜一些。李顯太年輕了,有道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李顯這麽多年來,別說是執掌朝政了,他連一個王府都沒弄明白。李顯的王府裏,大家都知道,當家的其實是王妃韋氏。韋氏生得美貌明艷,李顯早就被她拿捏得死死的,她說東,李顯絕不會往西。

京兆韋氏也是名門,真要是論起來,比起五姓七望歷史還要悠久一些,西漢的時候,韋氏就公卿輩出,到了東漢的時候,同樣是人才濟濟。可以說,從東漢到現在,京兆韋氏算一算出過的公卿,那真的是如過江之鯽,楊堅的時候,直接將京兆韋氏稱作是“百世卿族”。到了大唐的時候,京兆韋氏依舊是人才輩出,李顯娶到韋氏為王妃,可以說才是他能夠登上帝位的一大保障。畢竟,李顯自個看不出什麽出息,想要在武後手裏搶班奪權,自然得吃軟飯,靠著妻族得力才行。

在看到了武後的風光之後,韋氏自然也想要如同武後一般,在韋氏看來,李顯是真沒什麽了不起的。人跟人之間,其實距離太近不是什麽好事,距離遠的時候,只要初始好感度足夠,那麽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濾鏡,對對方進行美化,就像是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對方哪裏都好。但是等到真的結了婚,然後你就會發現,在外頭穿得光鮮亮麗,衣冠楚楚的家夥,脫了鞋子,襪子上都被摳出洞來了,更尷尬的是,說不定襪子從鞋子裏拿出來都能立起來。然後就是睡覺打呼磨牙,剛剛摳過腳的手擦都不擦一下,說不定就去摳鼻孔了……

韋氏也是如此,沒結婚的時候,對於李顯還是有些憧憬的。李治從小長得好,武後也是個千嬌百媚的大美人,他們兩個生出來的孩子,長相自然沒得挑剔,另外,有武後這樣一個強勢的媽,幾個兒子對於女性其實都還是比較體貼的。如今又不是大唐剛開國的時候,李世民想要給兒子娶個五姓女,人家都懶得理你!如今的大唐天下,李氏正統已經深入人心,最重要的是,在李治跟武後兩口子接二連三的騷操作下,世家如今愈發有了頹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世家自然也得高看皇家一眼,不能像是剛剛開國的時候一樣,覺得世家聯手能夠幹掉大隋,大唐若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心願,就讓大唐也滾蛋了!現在大唐是沒法滾蛋了,李世民為了自己的名聲所遭受的種種憋屈是有價值的,這位成功地樹立了一個勤政愛民的形象,而到了李治和武後的時候,經濟的繁榮也讓最底層的百姓也吃到了技術進步的紅利,在這樣的情況下,腦子抽了才會跟著世家搞事呢!百姓很多時候的確是烏合之眾,人雲亦雲,但是,自個日子過得怎麽樣,他們心裏頭一清二楚,在關鍵的時候,他們會用腳投票的。

總之,能嫁給皇子做個皇子妃,將來成為王妃,對於許多世家女來說已經變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結果等到韋氏嫁給李顯之後,頓時就發現,這位雖說長得不錯,也算不上什麽草包,但是其實就是中人之資,性格裏頭也多有一些優柔寡斷的地方。總之,時間長了之後,韋氏就覺得,自個這個丈夫沒什麽了不起的地方,甚至很多時候顯得有些軟弱,她很容易就聯想起了自己的公公李治,李治似乎也是這樣,而武後呢,卻也是借助於此,與李治並稱二聖,共同執掌天下至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韋氏也覺得自己胸有丘壑,有著治國之才,所以,當她做了皇後之後,頓時也開始膨脹了起來。武後當年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插手朝堂,提拔的是那些寒門庶族出身的官員,而韋氏呢,卻沒那麽長遠的眼光,在她看來,武後之所以那般,完全是因為武後娘家根本提不起來,沒一個靠譜的,而韋家就不一樣了!因此,在韋氏的攛掇下,李顯很快就將韋家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提拔了起來。

朝堂上的官位是有數的,或者說,有實權的官職是有限的,一個蘿蔔一個坑,韋家人固然原本很有影響力,但是原本朝堂上有能力有背景的官員多得是,韋家也沒什麽能夠拿得出手的功績,這自然導致了許多官員的不滿。你們仗著家裏出了個皇後,就想將好事占全了,想什麽美事呢!

作為官僚,這個階級的成員往往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或許不能成事,但是壞事那肯定是綽綽有餘。

為了對抗韋家還有跟著韋家一塊起來的姻親,這些官員頓時一下子聯合了起來,即便是一些世家也不能再袖手旁觀了,他們可不希望自家頭上多出一個龐然大物來。韋家本來勢力就已經非常強大了,再被皇帝拉一下偏架,回頭他們這些家族只怕聯手都無法遏制韋家了。而韋家想要維持自家的聲勢,自然需要占據大量的利益,這些利益從何而來?韋家可沒有做大蛋糕的能力,他們能做的,自然是搶占別人的蛋糕。

所以,立場這個東西,其實是能隨意改變的,再說了,大家不願意讓武後站在他們頭頂上指手畫腳,難道換個韋氏就有什麽區別嗎?因此,許多朝臣都開始鼓噪起來。

武後卻是趁機從中引導,她先是將上官婉兒賜給了李顯,讓她成了李顯的昭儀。這無疑激起了韋氏的敵意。在韋氏看來,上官婉兒幾乎就是覆制版的武後了,聰慧能幹,又美貌多情,據說當年上官婉兒還跟李賢有一腿。韋氏從來不會高估男人的節操,別看李顯如今對韋氏言聽計從,但是,男人的愛慕本身就是有保質期的,就像是當年的先帝,難道跟王皇後和蕭淑妃就沒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嗎?但是最後王皇後和蕭淑妃又是什麽下場呢?先是被廢黜,後來武後直接縊殺了他們,李治連屁都沒放一個。

因此,韋氏立馬就將上官婉兒乃至武後當做了自己的敵人,她從小到大,可沒經受過什麽挫折,也沒有多少政治人物的自覺,她甚至覺得武後能有今日,靠的無非就是自己的美貌迷惑了李治,就這,我上我也行啊!結果,韋氏居然跑去武後那裏指桑罵槐,多少年了,武後都沒受過這種委屈。當年李治被上官儀一夥說動得要廢後,武後跑過去第一件事就是直接毀了詔書!對李治尚且如此,何況是別人,她可不是什麽唾面自幹的性子,當時就將韋氏收拾了一頓,直接命她禁足,讓她抄寫《孝經》,知道什麽叫做孝順!

這一手算是將韋氏的臉面都扒了,堂堂一國之後,竟是半點不知道孝為何物,這無疑是挑戰了諸夏這個文化圈子這麽多年的普世價值觀。實際上,孝順這個詞,即便是放在一千多年之後依舊很有市場,像是在新聞裏頭,遇上那等兒女對父母不好的,下面就有一大堆的人拿著這個詞說事。隔著網線尚且如此,放到那些比較閉塞的地方,一個孝字,不知道能造成多少麻煩!這還是在後世那個宗族觀念早已不覆,傳統的道德秩序也開始搖搖欲墜的時代,放到如今,就更是如此了。為什麽武後將自個的兩個兄長直接流放,卻沒人能夠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武後呢?無非就是武家兄弟兩個率先違背了這個秩序,楊氏雖說是繼母,但是,楊氏是李淵親自做媒嫁給武士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楊氏即便不是原配,地位也跟相裏氏相當。別的不說,楊氏是正經被朝廷冊封過的夫人,而相裏氏呢?武士彟真正發跡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了,她根本沒有得到追贈。所以,按照禮法,楊氏的地位甚至在相裏氏之前,也就是說,武元慶和武元爽必須要按照這個時代的規則,奉楊氏為母,在武士彟過世之後,起碼要保證楊氏應有的待遇。

結果呢,楊氏被直接趕出了武家,不得不帶著三個女兒回娘家生活,武家兄弟兩個實打實的就是不孝,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後為母親當年所受到的不平張目,對兩個兄長絲毫沒有兄妹之情,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都大不孝了,還指望我對你有多好呢?

如今,韋氏也是落到了這樣尷尬的境地,然後,李顯這個豬隊友還跑出來火上澆油,居然跑到武後這裏,硬著頭皮給韋氏求情,武後不允許,他又跑去安撫韋氏,韋氏自然要求要給自家親爹升官,直接做侍中。大唐的侍中跟秦漢的時候可不一樣,秦漢那會兒,侍中其實就是個散職,甚至是花了錢就能做的那種,雖說侍中之中後來也出過不少人才,是一個得以快速升遷的渠道,但是,這不能掩蓋這只是一個正統官職體系之外的官名的事實。而到了隋唐時候,侍中就不一樣了,這是重臣的加職,幾乎可以等同於一國宰相!李顯對此自然是無所謂,有個親近的人做宰相,對於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當即滿口答應了下來。結果李顯倒是答應了,其他人不答應了。當年李治除了讓武後攝政之外,也是安排了顧命大臣的,其中一個就是裴炎,裴炎乃是宰相,他又是聞喜裴氏出身,身上也有個侍中的官職。裴炎自個是弘文館出來的,這麽多年來兢兢業業,這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哪裏能夠容忍一個外戚隨隨便便就跟自己平起平坐了?你以為你是長孫無忌啊,就算是長孫無忌,人家也是正兒八經地在李唐開國的時候立下過許多功勞的好不好!因此,裴炎直接就表示,這事絕對不行!李顯頓時惱火起來,當即對著裴炎就是一番瘋狂輸出,甚至說了,自個的皇位都可以讓給韋玄貞這樣的話。

裴炎嚇了一跳,媽呀,李顯你失心瘋了吧,這種話也說得出來!裴炎覺得這事自己是兜不住了,所以趕緊跑去告訴了武後。這話在武後的示意下,直接被傳播了出去,頓時,朝野內外一片嘩然。這無疑讓大家想到了王莽和楊堅,這兩位也是以外戚的身份謀權篡位的,但是,王莽在篡位之前是聖人,楊堅在篡位之前也先分配好了利益,篡位的對象也不是一個成年的皇帝,而都是幼主。而李顯呢,這位卻是一個已經成年,有妻有子的正常男人,就算是眾所周知的傻子晉惠帝,也說不出這種話吧!漢哀帝當年主動喊著禪位,那也是因為董賢是人家的親親愛人!而韋玄貞呢,除了生了個做了皇後的女兒之外,又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功勞?

總之,在位還不到兩個月,李顯就幾乎將朝野上下都得罪完了,還落下一個非明主的印象。一個對於自己的位置都沒搞清楚,毫無責任心的皇帝,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個災難,因此,在朝臣的默許下,還有軍方的支持下,武後直接發動了政變,命人帶兵進宮,很是順理成章地就將李顯給廢黜了。

此時,李治的靈柩甚至還沒有送到乾陵,李悅依舊還在洛陽。李悅親眼目睹了這段時間朝堂上發生的那些叫人眼花繚亂的事情,簡直是無話可說。

李悅原本以為李顯能當皇帝,起碼也該是個正常人,結果發現,李顯跟韋氏兩口子簡直就是奇葩。有句話叫做“三年無改父道”,別說你媽還是攝政太後了,就算是你媽只是普通的太後,你也不能一上臺就想要將父親留下的班底推翻,搞自個的小山頭,小團隊吧!就算是要搞,你總得有個靠譜的章程吧,比如說讓韋家的人先刷一刷資歷,哪怕只是出去鍍個金就回來呢!漢朝那會兒的皇帝,出了名的喜歡用外戚,劉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會兒湧現出來的將領幾乎都是外戚出身。就算是李廣利那樣的貨色,為了提拔他,劉徹也得先讓他去刷一點戰功,才好順理成章地封侯升職。結果你這邊才上臺呢,為了提拔岳丈,連那種不過腦子的話都說得出來,你不倒黴誰倒黴呢!

對於李顯的被廢,宗室裏頭的聲音總體就是幸災樂禍,主要是李顯太不得人心了,你上臺之後,都能將天下送給韋玄貞這個老丈人了,怎麽就想不到給宗室一點好處呢?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不患寡而患不均,你就算是不要皇位,也該肉爛在鍋裏,留給老李家嘛,這天下還是老李家的天下嗎?

所以,李賢被廢黜,對於一幫宗室來說,簡直是大快人心。當然,也有人暗自警惕,李顯再如何,那也是先帝欽點的新君,結果武後二話不說就廢了,豈不是說,接下來的情況跟李治當初病倒之後沒什麽區別?事情還都是武後做主?甚至還不如那時候呢,起碼那時候李治哪怕臥床修養,武後也得考慮他的意見,但是如今呢,攜著廢黜一個皇帝的威風,新帝但凡是個有腦子的,都不會跟武後頂著幹了!

因此,接下來的麻煩就是,李顯被廢了,再立誰做皇帝!朝堂上頓時開始打起了口水仗,一部分表示,應該讓李賢回來,畢竟,李賢當年的所謂造反,絲毫沒有依據,只怕是為人構陷。李賢當年是受到過相對正統的儲君教育的,監國的時候也都做得很好,所以如今應該召李賢回京繼位。反對的人也有話說,李賢當年被廢黜乃是先帝的決定,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可見李賢當年未必沒做過什麽,而且人家如今都已經被封為藏王了,真要是將人弄回來了,那邊怎麽辦?再封個人過去嗎?所以,還是按照序齒,直接封李旦!

李旦對於當皇帝還是有些恐懼的,那一日,他幾乎是親眼看見衛士披堅執銳而來,站在禦前,逼著李顯退位,李旦最近一些日子,每每夜不能寐,總是夢見母後坐在那個位置上,而自己被那些衛士包圍了起來,他們手裏的刀槍幾乎就要刺入自己的身體,每每夢到這裏,他都會冷汗淋漓地驚醒過來。

比起那些大臣,李旦覺得自己更了解自家親媽,武後對他們這些兒子可沒有太多的憐愛,她屬於那種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惜一切的人,兒子若是變成了絆腳石,那麽,也活該去死!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旦哪裏敢做這個皇帝,如果只是做一個尋常藩王,李旦覺得自己還是能夠熬得過武後的,但是若是做了皇帝,天天擔驚受怕,李旦覺得自己只怕活不了幾年了!

所以,李旦如今是迫切希望李賢能夠回來頂缸,可惜的是,李賢也不想趟這趟渾水。

李賢如今在高原上過得其實還不錯,李悅派過去的人可是幫了李賢的大忙。

高原上地熱資源其實很豐富,只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人利用罷了,而如今呢,李悅派過去的人不僅幫著開挖了溫泉,還直接就在溫泉旁邊用玻璃搭建起了溫室,然後在裏面培育各種新鮮的蔬菜。橫豎高原上地方多得很,別說是蔬菜了,只要送過來的玻璃數量足夠多,便是直接在溫室裏頭種植稻麥也不是不行!倒是如今還沒有用溫室種植水果的先例,這會兒也沒什麽好品種的漿果,但是,哪怕因為運輸費用的緣故,送過來的水果罐頭價格比長安還貴了許多,但是,對於李賢來說,這些根本算不上什麽。

生活上的享受不成問題,而在其他方面,如今問題也解決得差不多了。李賢真正搞明白了當年李悅說過的什麽大多數和一小撮是什麽意思。雖說大唐也允許蓄奴,但是那樣的奴仆其實也是有著一定人權的,主人家殺了奴仆,怎麽著也得賠點錢什麽的。但是在原本的吐蕃,農奴就屬於沒有任何人權,甚至連牲畜的地位都比不上的階層。李賢稍微統計了一下,就發現這些農奴的數量極大,李賢稍微一琢磨就知道,比起去討好那些不知饜足的貴族,還不如給這些農奴自由更實在一些。最重要的是,農奴那麽多,這些都是不交稅的,他們原本應該是上好的勞力,但是卻因為那些貴族的壓迫,大多數活不到三十甚至是二十五,若是他們能夠活到三四十歲,那麽,光是多生育出來的孩子就能多出一倍甚至是更多,這對於李賢未來的計劃來說,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農奴制必須消亡,那些還想要大力蓄奴,不肯如大唐制度的貴族也必須死,李賢搞明白了這點之後,也不再猶豫,直接就借助於裴行儉手上的軍隊,開始在高原上大刀闊斧地搞起了改革。

開明的貴族,李賢會讓他們為官,並且在之後對於高原的開發上給予一定的便利,但是對那些頑固的家夥,李賢也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刀鋒到底有多鋒利!

所以,在吐蕃,李賢難得地感受到了成就感,尤其是那些農奴用自己聽不懂的話,對自己感恩戴德的時候,李賢簡直就像是大熱天吃了冰闊落一般,簡直是爽到要升天!是在吐蕃做一個萬人之上的土皇帝,還是回長安或者是洛陽做一個朝不保夕的傀儡,這個選擇題簡直是太好做了好吧!何況,李賢想著李悅之前做過的那些事情,再詢問了一下吐蕃這邊的貴族天竺那邊的情況之後,他就打算如同越王勾踐一般,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多積攢一點家底,回頭將天竺那邊拿下來。吐蕃,恩,如今應該叫做藏州了,這裏幾乎是大唐唯一與天竺接壤的地方,當年王玄策那麽點人都能將天竺收拾得服服帖帖,李賢覺得自己也行!天竺也是一塊不小的地方,等到時候拿下了,自己那麽大的地盤,說一不二,不比在大唐來得強!這般一想,李賢愈發對回京不感興趣了!

這倒是可憐了那些快馬加鞭跑過來給李賢報信的人,正主不樂意,你這邊上躥下跳有個毛用!李賢回想當年,也明白自己當年算是被那些世家坑了,如今他可不想繼續再做那個馬前卒,像是李悅那樣就挺好,不要讓那些原本的官員進入自己的體系,自己培養自己的人才,這樣才不會在將來被人掣肘。

這般想著,李賢便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多和李悅親近一些,別的不說,吐蕃這邊想要真正發展壯大,需要的物資還有其他方面的支援都不少,指望著長安那邊只怕靠不住,長安那邊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是非之地,說不定再過一段時間,連裴行儉都會調回去,最多給自己留下一些兵馬,到了那個時候,自己能依靠的,差不多也就是那位十五叔了!

李悅這會兒卻沒那麽多閑心,他簡直是身心俱疲,在看過了李顯演出的那一場鬧劇之後,原本李悅就想著趕緊回閩越算了,結果呢,武後不允許,表示他也算是宗室裏頭的長者了(是不是真的長者你不知道啊!),所以,這新帝的事情他也是有資格說一說的,然後便詢問李悅的意見。

李悅能有什麽意見,你還能讓帝位落到前頭幾個皇子身上去不成,因此,李賢直接表示,當年先帝請太後娘娘你攝政,所以,新帝的事情,太後你一言而決便是,我多年不在長安,對於皇子的情況也不了解,所以,這種事情就不開口瞎摻和了。

武後對於李悅的表態還算是滿意,但是,對於李悅一心想要躲風頭的想法又有些不滿,不過,李悅的這個態度明顯對自己有利,因此,武後自然是讚賞了一番,又擺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態度,讓李悅去跟其他宗室溝通。宗室裏頭,起碼近半是在李悅這邊得過好處的,所以,李悅開了口,其他那些人或多或少都得看李悅的面子,免得他們在這件事上頭胡亂指手畫腳,壞了武後的計劃。

李悅自然是一口答應了下來,他結交的主要是那些公主駙馬,其他那些人,李悅都不是很熟,至於那些公主駙馬,橫豎皇位又落不到自己頭上,他們自然是不用太在意的。

李悅回去之後就意思意思發了一批帖子,找來了自個認識的那些公主駙馬,其實別說是李悅的姑母一輩了,李悅的姐姐那一輩,如今還活著的也不多了。公主之中,論起如今身份最高的就是新城公主,她一直未嫁,李治擔心她以後被人欺負,只要是有機會,就會給新城公主加封食邑,額外賞賜各種田產之類的,因此,新城公主如今絕對是公主之中最大的富婆,比起太平公主還要強上一些。

不過,李悅等到真正見到新城公主之後,才忽然想起來,武後若是真的篡唐,新城公主到時候會是什麽反應呢?她要是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反對,武後只怕不會輕易饒了她。這頓時讓李悅有些抓瞎。在這個世界,新城公主也算得上李悅的一個女性長輩了,她大概是繼承了長孫皇後的性情,是個頗為寬仁的性子,當年也給了李悅不少幫助。不過這些年來,新城公主跟李悅之間往來變得少了很多,畢竟,自從當年新城公主偷跑過一次之後,李治就對新城公主看得嚴格了許多,在關中的範圍怎麽轉悠都行,但是,除非是伴駕去洛陽,否則的話,出關中那肯定是不行的!

不是李治故意約束新城公主的自由,實在是這個世上,人心險惡,新城公主若是喬裝打扮出門,誰知道會不會遇上什麽亡命之徒呢?

好在新城公主其實也不是那種非常喜歡到處跑的性子,她如今在一眾公主之中,日子幾乎是過得最肆意的一個,沒有駙馬,也沒有兒女,但是卻也不寂寞。只要她願意,她的別業永遠人流如織,不知道多少士子想要在新城公主這邊揚名。雖說如今科舉制度跟以前不一樣了,不是你先搞出名聲來,主考官就能對你有個不錯的映像,然後閱卷的時候就特意關註你的時候了,但是,只要在新城公主這邊得了青眼,就算是暫時落榜,起碼也能謀個幕僚之類的差事,提前了解政事,之後考上了,吏部那邊的考核就會變得比較容易。而對於一些貧寒士子來說,新城公主出手大方,指頭縫裏頭稍微露出一點來,就足夠他們花用了,他們完全可以借著這筆錢,要麽返回家鄉,要麽幹脆繼續留在長安,再多讀幾年書,認真準備下一屆的科考。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城公主的日子其實過得有滋有味的,她如今幾乎想不起來長孫詮是誰了,不過,她也沒有從其中挑選出某個俊傑成婚的意思,她喜歡現在的生活,真要是成婚了,就算是公主,也不能繼續這麽自在了。

以新城公主的人脈,她要是真的跳出來反對武後,還真是會掀起不小的風浪,武後肯定是難以容忍的。

李悅沈吟了一番,琢磨著還是讓新城公主跳出這個坑為好。不過,這話肯定不能現在說,也不能直說,李悅只是老老實實說了武後的意思,武後想要立李旦。

這也是正常的事情,武後跟李賢之前就直接撕破臉了,再立李賢不是給自己添堵嘛,至於其他的皇子,又不是武後肚子裏出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後其實也就只剩下李旦一個選擇了。因此,在場的人對此都不意外,另外,他們其實也沒什麽反對的餘地。

高陽公主一向膽子大,她忍不住嗤笑了一聲,壓低了聲音說道:“也不知道這位相王到底是個什麽想法,要是他也一心想要擺脫太後,那麽,再廢了他,太後還能立誰呢?”

“也就是說,之後這位就算是再折騰其實也沒什麽事了?”千金公主笑嘻嘻地說道。

“胡說什麽呢!”真定公主啐了一口,說道,“太後素來眼睛裏揉不得沙子,誰惹了太後不痛快,太後能隨便忍著?”

新城公主百無聊賴地說道:“行啦,這些破事有什麽好說的,都是太後的骨肉,自然是她做主,回頭真要是再出什麽事情,也是太後自個的問題!”新城公主跟武後的關系不好不壞,只能說是平平,不過,只要皇位還在李治的血脈手裏,新城公主也都能接受。她又不是那等權欲熏心的女人,又不像是其他公主,需要為自己的丈夫兒子謀算,不管是誰做了皇帝,總不能對自己這個姑母不敬,因此,新城公主壓根沒什麽想法。

“說得沒錯,這些事情咱們也管不著!唉,這麽多年過去了,姑母姐妹們也走了不少,如今也就剩下咱們幾個了!”高陽公主環顧了一下四周,忍不住嘆了口氣,事實上,李世民的女兒中,如今還活著的也就是她跟新城公主了,反倒是李淵的女兒還有好幾個在世。主要是李淵當了太上皇之後,也沒什麽好做的,就是整日裏跟嬪妃一起生孩子,像是高陽公主,年齡比千金公主還要大一點呢!老實說,光是看這些公主的壽命,都能大致推測出她們的生活,只怕多半都算不上幸福,要不然,她們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醫療條件在這個時代都是頂尖的,除了少數幾個從小就有病的,其他那些一直身體健康,結果許多三四十歲甚至更年輕就沒了。相比較起來,她們的那些兄弟,只要沒摻和到造反之類的事情裏頭,如今多半還活著呢!

“說這些作甚,咱們其實也都老啦!”千金公主看了李悅一眼,笑道,“十五郎是最小的了,他再過幾年,都是要做祖父的人了!說起來,明珠也正當年,不知道十五郎可否有了打算?”都知道李悅有錢,只怕比起皇家來說也差不到哪兒去,女兒出嫁,還不知道要準備多少嫁妝了,千金公主已經盤算著自家是不是有適齡的孩子,直接求娶了。

李悅搖了搖頭,笑道:“我就這麽一個女兒,哪裏舍得她遠嫁,橫豎她也有個公主的封號,所以啊,回頭給她招贅一個,也省得她嫁出去之後,心裏頭惦記!”

千金公主不由有些失望,有幾個出身良好的青年肯入贅的,又不是在京中的公主,不缺做駙馬的人選,給明珠做駙馬,那是得跟著李悅去海外的!

不用李悅開口,新城公主居然就問了起來:“海外情況如何,我還沒見過呢!”

李悅笑道:“姐姐若是想要知道,不如回頭跟小弟一起回泉州便是了,正好也一窺域外風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