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手劄訴辛酸
關燈
小
中
大
二房、三房的人一副不想往來的樣子。
“昭兒,你受了那等天大的委屈,為何……”
“不告訴你們?”馮昭笑,神色淡然,“告訴你們,你們能幫我什麽?是逼四皇子娶我,還是能逼四皇子入贅馮家嫡長房,你看,你們什麽也做不了。”
前面說讓她做馮曉的讚禮,一看勢頭不對,生怕她的壞名聲連累了他們,便嚇得不敢上門,恨不得沒提過那事。
錦上添花,他們來;雪中送炭,他們未做。
“大叔母,這些年,我已經習慣了求人不如求己。你回去告訴大叔父,嫡長房分支,只這一脈,我——馮昭、小夢溪,是皇城馮氏的先祖。往後我是榮耀也罷,是屈辱也好,皆與你們無幹。”
孟氏還想說什麽,馮昭喚了一聲:“素雪,送客!”
她正在練字,不想與人說項周旋。
既然他們如此涼薄,不要也罷。
“昭兒……”
“你什麽也別說,現在的我,只會累及你女兒、你孫女婚事,累及馮氏名聲,分支吧,這對大家都好。我對馮家問心無愧,你們別再想從我身上再拿什麽銀錢、好處,橋歸橋,路歸路,各顧各家吧。”
孟氏回去後,第二天馮崇文、馮崇禮便尋回來了。
馮昭沒有解釋,也沒有游說,“你們隨我來!”
二人隨馮昭來到了湖心館,站在垂花門,能看到裏頭追逐兩個少年,年歲俱是十六七歲,男生女相,柔順溫潤,嬌麗動人。
“這是太後賞賜我的男妾,另一個令我最滿意,他叫司馬雷,我想馮家嫡長房很快就有後嗣。我不在乎孩子的親生父親是誰,只要是從我肚子出來的,他就是晉國府的少主。”
她打發了兩個,還留下了三個,她已經不在乎那種事了。
安康長公主的目的達到了。
她轉過身,帶著二人穿過湖心館,這後面有一座祠堂。
因馮家嫡長房兩代節婦,雖同為馮家人,馮家其他女眷,甚至於其他男丁都不曾到過這裏,待馮昭推開烏黑色的大門,一股氣息撲面而來,“這座祠堂是四十年前建的。在四十年前,祖母就有分支的念頭。你看那些牌位:大隋文忠候馮夢溪之靈位。第二十代孫大周忠義候馮品儒之靈位,第二十一代孫大周祿國公馮然之靈位、二十二代孫大周譽國公馮崇德之靈位,這些靈位,是祖母、母親生前就弄好的,有大周忠義候夫人謝氏,卻沒有祖母和母親的。”
馮昭從烏木靈位架的暗格裏拿出一本書,她翻看第一頁:“大隋末帝十一年九月初六,吾夫馮然於皇城之役陣亡,我悲痛欲絕,憐子崇德尚幼,只能茍活於世。”
“大隋末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祭竈日,族裏有祭祀,吾出祠堂,族人馮火銀戲之,出言不馴,吾生平第一次感寡母之難。”
“大隋末帝十二年四月初一,族中借我言行失當為由,留吾於祠堂,實有族老馮品道逼我從於其子馮火銀,吾怒之,拼死奔出祠堂。”
“大隋末帝十二年八月十三,族中流言四起,皆言吾與馮火銀於後山林間茍合,吾百口莫辯。婆母徹查,與馮火銀合好之人乃與我身形相似七房柳氏也。”
“大隋末帝十二年九月初九,大周立,太祖皇帝蕭沖於長安稱帝,改年開元,改長安為皇城。翁婆召我,與吾曰:爾去皇城另建一支。族人相護乃為族,若不可同伍棄之爾。”
“大周開元元年十月初一,吾攜獨子崇德、陪嫁、陪房離太原,剛出南門,族長馮品道攜子馮火銀攔我去路,不允吾攜走馮氏一分一毫,翁婆聞之,趕至南門,當即與眾族人核對陪嫁,吾攜之物乃盡吾嫁妝也。”
“大周開元元年十月二十三,吾抵皇城,攜上下百餘人居於城南四方客棧,該店東家乃前朝舊臣,其家主不願效力新帝,欲售其店,要價五千一百兩,然吾之身唯二千八百餘兩,陪嫁陶嬤嬤與其夫及眾多陪房,均獻其首飾、貴重之物,終足五千一百兩購得其店,此乃吾之一生,在皇城購入的第一家店鋪。”
“大周開元元年十二月十六,吾皇得曉吾入皇城,賞黃金萬兩、布帛若士,召吾寡母幼子入宮覲見。”
“大周開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一,吾終於在皇城平陽巷購得家苑;十二月二十六大吉,吾攜幼子、陪房百餘人遷入馮宅。”
馮昭擡眸看著神色覆雜的馮崇文、馮崇禮,兩個人沒想到原來祿國公陶氏受了那麽多的委屈,而外間說當年三房分家,獨馮氏嫡長房分得五分家業,這都不是真的。
馮昭粲然一笑,“在我守孝之時,若我看到祖母的小劄,我是絕不會對馮氏之人舍棄一兩銀子,他們身為男兒,不護弱小,怎配立於天地之間?”
她又翻了數頁:“大周開元五年三月初七,翁婆從太原府寫來書信,輾轉送來三千一百兩銀子,托吾於皇城替二房、三房購得宅子。”
“大周開元五年五月二十六,經兩月餘相看,城中宅邸滿意者必在八千兩銀子之上,我召管家、嬤嬤商議,最終咬牙購入城南永寧巷宅子一處,原價八千五百兩;再於城西平仁裏購入一宅,原價八千二百兩。吾為寬翁婆之心,只道一個一千八百兩,一個一千三百兩。”
二房、三房那五進的宅子,在大周建國之初,他們還真以為便宜到比如今的一進小院還便宜,原來都是假的,陶氏動了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咬牙買下。
這兩房人在皇城的祖宅,若在是,那一處的售價都不會低於十萬兩銀子,甚至還能更高些。
“大周開元六年正月二十四,翁婆再來家書,托我於皇城替二房、三房置田莊、店鋪,吾頗後悔慌報其價,翁婆直讚皇城之宅屋比太原還低。捎銀錢二千兩。”
“大周開元四年五月初一,為二房、三房購田莊兩處、店鋪四家,實為二萬三千兩。”
“大周開元六年三月十八,翁婆攜二叔、三叔抵達皇城,入住平陽巷。”
“大周開元六年八月二十五,翁婆已曉我欺瞞物價之事,他們稍來銀錢不過十之一成,心生愧意,決定為三房人分家業。翁婆將真相告知二叔、三叔,太原嫡長房家業,除嫡長房祖宅一處,其餘太原家業盡歸二房、三房;然,翁婆現金、首飾折銀錢五千三百兩盡歸於吾,二弟妹、三弟妹不服,大鬧,直言我攜子離開太原時,翁婆必有偏袒。我,為幼子,拿出五千兩平分二房、三房,唯替子承三百兩……”
“大周開元六年九月十七,皇城謠言四起,皆言翁婆偏袒,分嫡長房五成家業,皇帝得曉流言,大讚:不愧馮公後人爾。我悲然一笑,此乃二叔、三叔為子孫後代之名,故意為之,被翁爹罰於明園祖祠跪三日。”
馮昭合上手上的小劄,“需要辯認真偽,或者請禦史、翰林院的學士辯一辯墨跡,看一看這是否真是我祖母的筆跡?”
馮崇文垂下了腦袋。
馮崇禮更未想到,真相是這般的殘忍。
馮家嫡長房不僅沒沾馮家分毫,全是陶氏、餘氏兩個節婦一點一滴地賺來、攢來這偌大的家業。
若馮昭真請了外人看這手劄,不僅馮家的名聲完了,便是他們兩房二人也背負罵名,明明兩房占了大便宜,為了名聲還編造流言,連太祖皇帝都信了流言。
原來,所謂的馮家嫡長房占據一半家業,都是故意為之,實則馮家只給了嫡長房一處太原的祖宅,再三百兩銀子,而陶氏給馮家二房、三房的遠超過這數額,加馮家分給她的,不足其付出的十之一成。
馮昭對著外頭喝了一聲:“來人,備筆墨!”她微擡下頜,將祖母的小劄揣入懷中,“今日兩位大叔父既然來了,將這分支文書給簽了,別讓大家撕破了臉面。你們知道,我是祖母、母親養大的。當我看到祖母留下血淚書寫的小劄,我何等憤怒,我甚至想拉了整個馮氏全族為了祖母報仇雪恨!可我一忍再忍,分支罷!”
“我守孝期滿,為馮氏一族傾資四十餘萬兩銀子,太原書院之事,族學、我不悔;修建祖祠我悔,前朝馮公何等賢德,怎的他的後人全是一副小人嘴臉,恃強淩弱,顛倒黑白,他們死後有魂,就不替這樣的後人羞愧?”
“我是先祖,往前我認馮公,往最近幾代,認曾祖、祖父、父親,我認曾祖是他們庇我祖母,但我不屑祖父之名與馮燾、馮熹之流放在一處,沒的惡心了人。”
馮崇文、馮崇禮心有羞愧。
馮崇禮道:“我父親年輕時做的事,確實是……是……”
“是什麽?是過分還是失德?”
外頭,陶嬤嬤稟道:“夫人,文書已經備好了。”
馮昭莞爾一笑,二人已經不知道是何表情,“二位大叔父,請吧!”
三人邁出祠堂,書案已放了寫好的文書,更有筆墨、朱砂紅泥。
分支文書,有了這個,馮昭就能自成一支,她說自己是皇城馮氏的先祖,名正言順地是了。她們這一脈娶進來的女子,個個稱奇,而到了馮昭這裏,更不落俗。
馮崇文不想撕破臉,他是族長,他有權決定,能代表一族,他相信若不讓馮昭如願,以她的性子,完全會將陶氏留下的手劄公諸於眾,待那日馮家的名聲就會一落千丈。
他拿著族長印,提筆署下自己的名諱,再蓋上紅印,而馮崇禮代表二房同意,既是同意又是中人,表示他知曉此事,署名之後按了手印。
一式三份,一份送入戶部存檔,像馮家大族分支,還是嫡長房單分出來,必是一件大事,族裏存一份,馮昭再留存一份。
馮昭道:“皇城祖祠,我會進行大整修。”
馮崇禮驚道:“你想怎樣?”
“我才是嫡長房,我若分支,你們都屬於旁支,嫡長房可以訓斥旁支,旁支卻沒有權力指責嫡長房的一言一行。皇家講究嫡庶,馮家同然,嫡長房地位尊崇遠勝你們。
皇城祖祠只餘吾之一脈的靈位,其他人,全部遷走。我要將品字輩,除我曾祖之外的人遷離,馮燾、馮熹只能入太原祖祠,不能在皇城祖祠占據一席之地。你們不應,我就將真相公諸於眾,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連陛下都能直言而諫,就你們我還真沒放在眼裏。為了不讓你們父母蒙羞,照辦吧,我若出手,不認識的牌位就直接丟到火盆裏焚燒。”
馮崇文拂袖而去。
馮品儒是他祖父,亦是馮昭的曾祖,他的先祖又不會趕出皇家祖祠,只是自己莫名就變成了旁支,怎不令他氣惱,回頭族老們問起,他還得解釋半天。
馮崇禮冷哼一聲,轉身就走。
“二位大叔父,馮品儒老先生是你們的祖父,往後大祭,有資格參加皇城祭典的就只得馮品儒老先生的後人一脈,旁人可沒資格參加了。”
馮崇文停下了腳步,他的父親不能入皇城祖祠,他也不能,可他們有資格參加大祭,聽起來也沒太過分,可想到自己逝後不能入皇城祖祠,他還是覺得氣悶。
陶嬤嬤低聲問道:“夫人,接下來怎麽辦?”
“將我祖母、母親的靈位請入馮氏嫡支家祠,選個黃辰吉日,請白澤書院的幾位名士參加馮氏嫡長房開支祭典,明園馮祠就照我們之前說好的整改。”
陶嬤嬤、馮祥、馮吉都知道馮昭的計劃,她先是分支出來,之後襄助過晉國府的馮姓家奴,便以副支的名義進入皇城祖祠,不占正殿之位,但可位於副殿之中,他們這些人亦求死後安生能得個香火供奉。
古人對祠堂的敬重,就像是神廟、寺廟一般的神聖,這無疑極大程度地刺激了馮祥、馮吉的幹勁,且馮昭還許諾,只要他們幹得成績,在適當的機會向朝廷引薦。
沒兩日,馮家嫡長房分支成,現前朝馮公後人分:馮氏皇城嫡長支、馮氏太原嫡支兩脈,太原那邊的嫡支地位未動,這是馮昭給他們的尊重。
嫡支與嫡長支,自是後者更要尊貴。
消息傳出,馮昭閉關謝客,不見任何馮氏之人,言道:“馮氏嫡長支就我一人,你們若問嫡長支的事,不必問了,分支文書已簽,戶部已入卷歸檔。你們非嫡長支血脈,沒權利幹預。”
馮崇儉等人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回頭就走了。
司馬雷沒想馮昭能幹出這事,問她道:“若是其他女子,定會以族人為仗?”
“骨血手足還不一定指望得上,何必是一群八桿子打不著的人。我名聲有損,早前求著我去給閨女做讚禮,回頭一聽說我被人所汙,畏我前去若虎,這可是馮家族長、宗婦所為,你不覺得寒心?我是看明白了,這些人呀錦上添花的事,他們樂意幹。雪中送炭……是我送他們的炭,他們會不會落井下石還不定呢。”
以前是她高看了馮家,看了祖母的手劄後,她改變了看法,別對任何抱有太高的期望。
祖母陶氏一生所受的苦難已經多了。
“留一群族人給自己氣受,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我可不幹。再則,無論是我祖母、母親還是我,都對得住太原馮氏一族,往後呀,他們都與我無幹,甩掉這些人的感覺令我一身輕松。我這一輩子,有些委屈多是他人給的,為甚還得自己給自己委屈?世間的委屈,能少一點就少受一點罷。”
司馬雷沒想她是這樣的女子,笑了又笑,只是不語。
馮昭將顏道長、小夢溪即她的字畫掛在寧心堂裏,內室有,花廳有,擺的方位,擺什麽類別的丹青都極有考究,整個寧心堂充滿濃濃的書卷氣息。
楊玲瓏回了楊家,鎮國府的爵位沒了,是老國公楊遜百求陛下收回爵位,說他孫兒楊緯、楊玲瓏便是因家有爵位,弄得家破人亡。
楊緯當年與幾個同窗游湖落水,險些喪命,老國公猜到有此一劫,一直派有暗衛保護,將人救上來,為恐再遭陷害,只遠遠地將他送走,交給心腹家將其嫡母陪嫁結成的夫婦倆養大,現已有舉人功名。
老國公言辭懇切,皇帝不忍拒絕,收回爵位,但禦賜的鎮國府留給老國公及其嫡長子一脈後人。
老國公請辭了爵位,將二房、三房分了家,鎮國府一分為三,嫡長房因受其迫害,分得半數府邸,另一半則給楊牧、楊攻兄弟倆平分。
楊牧垂著腦袋,對於老國公果決至此,說辭爵位便毫不猶豫地辭去,他是有怨言的。
“你們倆還覺不公,你大哥是唯一的嫡子,你們嫡母待妾室、庶子何等優厚,可你們就是這樣回報他們母子。一個手段毒辣,一個知情不報,我已經仁慈已盡,老夫也不望你們兩房人養老送宗,老夫就與楊政的次子楊緯,嫡女玲瓏一起過活。至於家業,照著楊家規矩分罷。”
楊家規矩是:若只一個嫡子,可獨分七成;若有數個嫡子,則嫡長子分五成,其他嫡子得四成;庶子們只能共分一成。
老國公召了楊家族老齊聚,按楊家規矩分家業。只得幾天時間,老國公就將三房給分得幹凈俐落。
安康長公主全程都未出現,只帶了女兒柳眉、外孫女柳懷安去長公主府住,她不在乎楊家的家業,她本是公主,田莊、店鋪俱有,根本不缺吃穿嚼用。
兒子們給她臉色瞧,回頭過不下去,還得來求她。
她不是為了拿捏兩個兒子,而是覺得沒必要委屈自己。
楊緯已二十有六,膝下兒女三人,俱是嫡出,妻子是一個縣丞嫡長女,知書達理,亦是當年老國公借回鄉祭祖親自去相看定下的。
老國公做主,將楊緯記在了嫡母名下,他便算嫡子。
楊玲瓏心系明鏡司南使程訓,老國公聽說他是魯國公的遺脈,默認這樁婚事。
程訓坐在家中,突有越國公世子夫人與官媒上門,與他提親,說的還是他義妹楊玲瓏,他覺得自己耳朵出問題。
“那是我義妹。”他一直當妹妹,這次被困南安郡王府,也是楊玲瓏求了馮昭,方得性命。
近來他覺得自己見鬼了,南安郡王與他示好,在朝堂遇上,還與他寒喧幾句,暗示著:互通消息,明鏡司需要什麽消息,通政衛願意方便二三,同樣的,通政衛需要的消息,也希望明鏡司能不吝相助。
南安郡王的態度讓他懷疑有巨大的陰謀。
可是義妹相中他,想嫁他為妻又為哪般?
程訓道:“多謝夫人保媒,這事請容在下想想。”
“程大人,姻緣難得,更難得楊姑娘對你一片深情……”
“三天之後,我再予夫人回話。”
程訓原想拖三天給拒了,這樣楊玲瓏就會有接受被拒的時間,誰曾想先是老國公楊遜登門,再是她二哥楊緯說情,最後連掌司諸葛大人都驚動了,表示對這段良緣很是看好。還與他分析利弊:第一,楊玲瓏是晉國夫人師侄,沒有晉國夫人的縱容,楊玲瓏敢掀了鎮國府、安康長公主的底兒?在晉國夫人那兒,楊玲瓏很得夫人之心。
第二,這次南安郡王放人,都是晉國夫人出面,據他分析,晉國夫人握有南安郡王的大把柄,不得不讓南安郡王聽從,這很重要。
諸葛大人不愧是謀臣荊國公的後人,說出的道理能一、二、三、四、五,精辟深刻,仿佛程訓要是拒親,不僅於天下百姓是罪大惡極,便是對程家、對明鏡司也是罪孽深重。
待諸葛大人離去,程訓還如陷夢中。
不能拒絕,只能應下,程訓應了,覺得義妹便義妹,就如掌司大人所言,義妹又不是親妹,“義兄義妹天生一對”。
這日,馮昭正與司馬雷在涼亭裏散心,馮昭難得一見地令陸媽媽從自己的嫁妝庫裏遇出了一張古琴,操琴彈奏,司馬雷則在後花園裏耍槍,槍聲豁豁,夾襲著一股雷霆之勢。
第二世的記憶裏,五皇子登基,司馬雷便是他手下第一大將,此人膽略過人,可謂智通雙全,這就是馮昭以心相交的原因。
這樣的他們,在晉國府上下看來,是夫人獨寵司馬爺。
其他人都是小爺,近來夫人下令,給了司馬雷司馬爺的稱呼,他們暗暗猜測,若只一個正夫,非這位爺莫屬。
自馮昭傳了章六、李六各一回後,倒是傳了司馬雷好幾次,除了內院的陸媽媽與素雪幾個心腹,旁人不曉,就算司馬雷進入內室,他們不是對奕,便是說話。馮昭指點司馬雷書法,有時候兩個人練字就能練一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昭兒,你受了那等天大的委屈,為何……”
“不告訴你們?”馮昭笑,神色淡然,“告訴你們,你們能幫我什麽?是逼四皇子娶我,還是能逼四皇子入贅馮家嫡長房,你看,你們什麽也做不了。”
前面說讓她做馮曉的讚禮,一看勢頭不對,生怕她的壞名聲連累了他們,便嚇得不敢上門,恨不得沒提過那事。
錦上添花,他們來;雪中送炭,他們未做。
“大叔母,這些年,我已經習慣了求人不如求己。你回去告訴大叔父,嫡長房分支,只這一脈,我——馮昭、小夢溪,是皇城馮氏的先祖。往後我是榮耀也罷,是屈辱也好,皆與你們無幹。”
孟氏還想說什麽,馮昭喚了一聲:“素雪,送客!”
她正在練字,不想與人說項周旋。
既然他們如此涼薄,不要也罷。
“昭兒……”
“你什麽也別說,現在的我,只會累及你女兒、你孫女婚事,累及馮氏名聲,分支吧,這對大家都好。我對馮家問心無愧,你們別再想從我身上再拿什麽銀錢、好處,橋歸橋,路歸路,各顧各家吧。”
孟氏回去後,第二天馮崇文、馮崇禮便尋回來了。
馮昭沒有解釋,也沒有游說,“你們隨我來!”
二人隨馮昭來到了湖心館,站在垂花門,能看到裏頭追逐兩個少年,年歲俱是十六七歲,男生女相,柔順溫潤,嬌麗動人。
“這是太後賞賜我的男妾,另一個令我最滿意,他叫司馬雷,我想馮家嫡長房很快就有後嗣。我不在乎孩子的親生父親是誰,只要是從我肚子出來的,他就是晉國府的少主。”
她打發了兩個,還留下了三個,她已經不在乎那種事了。
安康長公主的目的達到了。
她轉過身,帶著二人穿過湖心館,這後面有一座祠堂。
因馮家嫡長房兩代節婦,雖同為馮家人,馮家其他女眷,甚至於其他男丁都不曾到過這裏,待馮昭推開烏黑色的大門,一股氣息撲面而來,“這座祠堂是四十年前建的。在四十年前,祖母就有分支的念頭。你看那些牌位:大隋文忠候馮夢溪之靈位。第二十代孫大周忠義候馮品儒之靈位,第二十一代孫大周祿國公馮然之靈位、二十二代孫大周譽國公馮崇德之靈位,這些靈位,是祖母、母親生前就弄好的,有大周忠義候夫人謝氏,卻沒有祖母和母親的。”
馮昭從烏木靈位架的暗格裏拿出一本書,她翻看第一頁:“大隋末帝十一年九月初六,吾夫馮然於皇城之役陣亡,我悲痛欲絕,憐子崇德尚幼,只能茍活於世。”
“大隋末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祭竈日,族裏有祭祀,吾出祠堂,族人馮火銀戲之,出言不馴,吾生平第一次感寡母之難。”
“大隋末帝十二年四月初一,族中借我言行失當為由,留吾於祠堂,實有族老馮品道逼我從於其子馮火銀,吾怒之,拼死奔出祠堂。”
“大隋末帝十二年八月十三,族中流言四起,皆言吾與馮火銀於後山林間茍合,吾百口莫辯。婆母徹查,與馮火銀合好之人乃與我身形相似七房柳氏也。”
“大隋末帝十二年九月初九,大周立,太祖皇帝蕭沖於長安稱帝,改年開元,改長安為皇城。翁婆召我,與吾曰:爾去皇城另建一支。族人相護乃為族,若不可同伍棄之爾。”
“大周開元元年十月初一,吾攜獨子崇德、陪嫁、陪房離太原,剛出南門,族長馮品道攜子馮火銀攔我去路,不允吾攜走馮氏一分一毫,翁婆聞之,趕至南門,當即與眾族人核對陪嫁,吾攜之物乃盡吾嫁妝也。”
“大周開元元年十月二十三,吾抵皇城,攜上下百餘人居於城南四方客棧,該店東家乃前朝舊臣,其家主不願效力新帝,欲售其店,要價五千一百兩,然吾之身唯二千八百餘兩,陪嫁陶嬤嬤與其夫及眾多陪房,均獻其首飾、貴重之物,終足五千一百兩購得其店,此乃吾之一生,在皇城購入的第一家店鋪。”
“大周開元元年十二月十六,吾皇得曉吾入皇城,賞黃金萬兩、布帛若士,召吾寡母幼子入宮覲見。”
“大周開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一,吾終於在皇城平陽巷購得家苑;十二月二十六大吉,吾攜幼子、陪房百餘人遷入馮宅。”
馮昭擡眸看著神色覆雜的馮崇文、馮崇禮,兩個人沒想到原來祿國公陶氏受了那麽多的委屈,而外間說當年三房分家,獨馮氏嫡長房分得五分家業,這都不是真的。
馮昭粲然一笑,“在我守孝之時,若我看到祖母的小劄,我是絕不會對馮氏之人舍棄一兩銀子,他們身為男兒,不護弱小,怎配立於天地之間?”
她又翻了數頁:“大周開元五年三月初七,翁婆從太原府寫來書信,輾轉送來三千一百兩銀子,托吾於皇城替二房、三房購得宅子。”
“大周開元五年五月二十六,經兩月餘相看,城中宅邸滿意者必在八千兩銀子之上,我召管家、嬤嬤商議,最終咬牙購入城南永寧巷宅子一處,原價八千五百兩;再於城西平仁裏購入一宅,原價八千二百兩。吾為寬翁婆之心,只道一個一千八百兩,一個一千三百兩。”
二房、三房那五進的宅子,在大周建國之初,他們還真以為便宜到比如今的一進小院還便宜,原來都是假的,陶氏動了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咬牙買下。
這兩房人在皇城的祖宅,若在是,那一處的售價都不會低於十萬兩銀子,甚至還能更高些。
“大周開元六年正月二十四,翁婆再來家書,托我於皇城替二房、三房置田莊、店鋪,吾頗後悔慌報其價,翁婆直讚皇城之宅屋比太原還低。捎銀錢二千兩。”
“大周開元四年五月初一,為二房、三房購田莊兩處、店鋪四家,實為二萬三千兩。”
“大周開元六年三月十八,翁婆攜二叔、三叔抵達皇城,入住平陽巷。”
“大周開元六年八月二十五,翁婆已曉我欺瞞物價之事,他們稍來銀錢不過十之一成,心生愧意,決定為三房人分家業。翁婆將真相告知二叔、三叔,太原嫡長房家業,除嫡長房祖宅一處,其餘太原家業盡歸二房、三房;然,翁婆現金、首飾折銀錢五千三百兩盡歸於吾,二弟妹、三弟妹不服,大鬧,直言我攜子離開太原時,翁婆必有偏袒。我,為幼子,拿出五千兩平分二房、三房,唯替子承三百兩……”
“大周開元六年九月十七,皇城謠言四起,皆言翁婆偏袒,分嫡長房五成家業,皇帝得曉流言,大讚:不愧馮公後人爾。我悲然一笑,此乃二叔、三叔為子孫後代之名,故意為之,被翁爹罰於明園祖祠跪三日。”
馮昭合上手上的小劄,“需要辯認真偽,或者請禦史、翰林院的學士辯一辯墨跡,看一看這是否真是我祖母的筆跡?”
馮崇文垂下了腦袋。
馮崇禮更未想到,真相是這般的殘忍。
馮家嫡長房不僅沒沾馮家分毫,全是陶氏、餘氏兩個節婦一點一滴地賺來、攢來這偌大的家業。
若馮昭真請了外人看這手劄,不僅馮家的名聲完了,便是他們兩房二人也背負罵名,明明兩房占了大便宜,為了名聲還編造流言,連太祖皇帝都信了流言。
原來,所謂的馮家嫡長房占據一半家業,都是故意為之,實則馮家只給了嫡長房一處太原的祖宅,再三百兩銀子,而陶氏給馮家二房、三房的遠超過這數額,加馮家分給她的,不足其付出的十之一成。
馮昭對著外頭喝了一聲:“來人,備筆墨!”她微擡下頜,將祖母的小劄揣入懷中,“今日兩位大叔父既然來了,將這分支文書給簽了,別讓大家撕破了臉面。你們知道,我是祖母、母親養大的。當我看到祖母留下血淚書寫的小劄,我何等憤怒,我甚至想拉了整個馮氏全族為了祖母報仇雪恨!可我一忍再忍,分支罷!”
“我守孝期滿,為馮氏一族傾資四十餘萬兩銀子,太原書院之事,族學、我不悔;修建祖祠我悔,前朝馮公何等賢德,怎的他的後人全是一副小人嘴臉,恃強淩弱,顛倒黑白,他們死後有魂,就不替這樣的後人羞愧?”
“我是先祖,往前我認馮公,往最近幾代,認曾祖、祖父、父親,我認曾祖是他們庇我祖母,但我不屑祖父之名與馮燾、馮熹之流放在一處,沒的惡心了人。”
馮崇文、馮崇禮心有羞愧。
馮崇禮道:“我父親年輕時做的事,確實是……是……”
“是什麽?是過分還是失德?”
外頭,陶嬤嬤稟道:“夫人,文書已經備好了。”
馮昭莞爾一笑,二人已經不知道是何表情,“二位大叔父,請吧!”
三人邁出祠堂,書案已放了寫好的文書,更有筆墨、朱砂紅泥。
分支文書,有了這個,馮昭就能自成一支,她說自己是皇城馮氏的先祖,名正言順地是了。她們這一脈娶進來的女子,個個稱奇,而到了馮昭這裏,更不落俗。
馮崇文不想撕破臉,他是族長,他有權決定,能代表一族,他相信若不讓馮昭如願,以她的性子,完全會將陶氏留下的手劄公諸於眾,待那日馮家的名聲就會一落千丈。
他拿著族長印,提筆署下自己的名諱,再蓋上紅印,而馮崇禮代表二房同意,既是同意又是中人,表示他知曉此事,署名之後按了手印。
一式三份,一份送入戶部存檔,像馮家大族分支,還是嫡長房單分出來,必是一件大事,族裏存一份,馮昭再留存一份。
馮昭道:“皇城祖祠,我會進行大整修。”
馮崇禮驚道:“你想怎樣?”
“我才是嫡長房,我若分支,你們都屬於旁支,嫡長房可以訓斥旁支,旁支卻沒有權力指責嫡長房的一言一行。皇家講究嫡庶,馮家同然,嫡長房地位尊崇遠勝你們。
皇城祖祠只餘吾之一脈的靈位,其他人,全部遷走。我要將品字輩,除我曾祖之外的人遷離,馮燾、馮熹只能入太原祖祠,不能在皇城祖祠占據一席之地。你們不應,我就將真相公諸於眾,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連陛下都能直言而諫,就你們我還真沒放在眼裏。為了不讓你們父母蒙羞,照辦吧,我若出手,不認識的牌位就直接丟到火盆裏焚燒。”
馮崇文拂袖而去。
馮品儒是他祖父,亦是馮昭的曾祖,他的先祖又不會趕出皇家祖祠,只是自己莫名就變成了旁支,怎不令他氣惱,回頭族老們問起,他還得解釋半天。
馮崇禮冷哼一聲,轉身就走。
“二位大叔父,馮品儒老先生是你們的祖父,往後大祭,有資格參加皇城祭典的就只得馮品儒老先生的後人一脈,旁人可沒資格參加了。”
馮崇文停下了腳步,他的父親不能入皇城祖祠,他也不能,可他們有資格參加大祭,聽起來也沒太過分,可想到自己逝後不能入皇城祖祠,他還是覺得氣悶。
陶嬤嬤低聲問道:“夫人,接下來怎麽辦?”
“將我祖母、母親的靈位請入馮氏嫡支家祠,選個黃辰吉日,請白澤書院的幾位名士參加馮氏嫡長房開支祭典,明園馮祠就照我們之前說好的整改。”
陶嬤嬤、馮祥、馮吉都知道馮昭的計劃,她先是分支出來,之後襄助過晉國府的馮姓家奴,便以副支的名義進入皇城祖祠,不占正殿之位,但可位於副殿之中,他們這些人亦求死後安生能得個香火供奉。
古人對祠堂的敬重,就像是神廟、寺廟一般的神聖,這無疑極大程度地刺激了馮祥、馮吉的幹勁,且馮昭還許諾,只要他們幹得成績,在適當的機會向朝廷引薦。
沒兩日,馮家嫡長房分支成,現前朝馮公後人分:馮氏皇城嫡長支、馮氏太原嫡支兩脈,太原那邊的嫡支地位未動,這是馮昭給他們的尊重。
嫡支與嫡長支,自是後者更要尊貴。
消息傳出,馮昭閉關謝客,不見任何馮氏之人,言道:“馮氏嫡長支就我一人,你們若問嫡長支的事,不必問了,分支文書已簽,戶部已入卷歸檔。你們非嫡長支血脈,沒權利幹預。”
馮崇儉等人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回頭就走了。
司馬雷沒想馮昭能幹出這事,問她道:“若是其他女子,定會以族人為仗?”
“骨血手足還不一定指望得上,何必是一群八桿子打不著的人。我名聲有損,早前求著我去給閨女做讚禮,回頭一聽說我被人所汙,畏我前去若虎,這可是馮家族長、宗婦所為,你不覺得寒心?我是看明白了,這些人呀錦上添花的事,他們樂意幹。雪中送炭……是我送他們的炭,他們會不會落井下石還不定呢。”
以前是她高看了馮家,看了祖母的手劄後,她改變了看法,別對任何抱有太高的期望。
祖母陶氏一生所受的苦難已經多了。
“留一群族人給自己氣受,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我可不幹。再則,無論是我祖母、母親還是我,都對得住太原馮氏一族,往後呀,他們都與我無幹,甩掉這些人的感覺令我一身輕松。我這一輩子,有些委屈多是他人給的,為甚還得自己給自己委屈?世間的委屈,能少一點就少受一點罷。”
司馬雷沒想她是這樣的女子,笑了又笑,只是不語。
馮昭將顏道長、小夢溪即她的字畫掛在寧心堂裏,內室有,花廳有,擺的方位,擺什麽類別的丹青都極有考究,整個寧心堂充滿濃濃的書卷氣息。
楊玲瓏回了楊家,鎮國府的爵位沒了,是老國公楊遜百求陛下收回爵位,說他孫兒楊緯、楊玲瓏便是因家有爵位,弄得家破人亡。
楊緯當年與幾個同窗游湖落水,險些喪命,老國公猜到有此一劫,一直派有暗衛保護,將人救上來,為恐再遭陷害,只遠遠地將他送走,交給心腹家將其嫡母陪嫁結成的夫婦倆養大,現已有舉人功名。
老國公言辭懇切,皇帝不忍拒絕,收回爵位,但禦賜的鎮國府留給老國公及其嫡長子一脈後人。
老國公請辭了爵位,將二房、三房分了家,鎮國府一分為三,嫡長房因受其迫害,分得半數府邸,另一半則給楊牧、楊攻兄弟倆平分。
楊牧垂著腦袋,對於老國公果決至此,說辭爵位便毫不猶豫地辭去,他是有怨言的。
“你們倆還覺不公,你大哥是唯一的嫡子,你們嫡母待妾室、庶子何等優厚,可你們就是這樣回報他們母子。一個手段毒辣,一個知情不報,我已經仁慈已盡,老夫也不望你們兩房人養老送宗,老夫就與楊政的次子楊緯,嫡女玲瓏一起過活。至於家業,照著楊家規矩分罷。”
楊家規矩是:若只一個嫡子,可獨分七成;若有數個嫡子,則嫡長子分五成,其他嫡子得四成;庶子們只能共分一成。
老國公召了楊家族老齊聚,按楊家規矩分家業。只得幾天時間,老國公就將三房給分得幹凈俐落。
安康長公主全程都未出現,只帶了女兒柳眉、外孫女柳懷安去長公主府住,她不在乎楊家的家業,她本是公主,田莊、店鋪俱有,根本不缺吃穿嚼用。
兒子們給她臉色瞧,回頭過不下去,還得來求她。
她不是為了拿捏兩個兒子,而是覺得沒必要委屈自己。
楊緯已二十有六,膝下兒女三人,俱是嫡出,妻子是一個縣丞嫡長女,知書達理,亦是當年老國公借回鄉祭祖親自去相看定下的。
老國公做主,將楊緯記在了嫡母名下,他便算嫡子。
楊玲瓏心系明鏡司南使程訓,老國公聽說他是魯國公的遺脈,默認這樁婚事。
程訓坐在家中,突有越國公世子夫人與官媒上門,與他提親,說的還是他義妹楊玲瓏,他覺得自己耳朵出問題。
“那是我義妹。”他一直當妹妹,這次被困南安郡王府,也是楊玲瓏求了馮昭,方得性命。
近來他覺得自己見鬼了,南安郡王與他示好,在朝堂遇上,還與他寒喧幾句,暗示著:互通消息,明鏡司需要什麽消息,通政衛願意方便二三,同樣的,通政衛需要的消息,也希望明鏡司能不吝相助。
南安郡王的態度讓他懷疑有巨大的陰謀。
可是義妹相中他,想嫁他為妻又為哪般?
程訓道:“多謝夫人保媒,這事請容在下想想。”
“程大人,姻緣難得,更難得楊姑娘對你一片深情……”
“三天之後,我再予夫人回話。”
程訓原想拖三天給拒了,這樣楊玲瓏就會有接受被拒的時間,誰曾想先是老國公楊遜登門,再是她二哥楊緯說情,最後連掌司諸葛大人都驚動了,表示對這段良緣很是看好。還與他分析利弊:第一,楊玲瓏是晉國夫人師侄,沒有晉國夫人的縱容,楊玲瓏敢掀了鎮國府、安康長公主的底兒?在晉國夫人那兒,楊玲瓏很得夫人之心。
第二,這次南安郡王放人,都是晉國夫人出面,據他分析,晉國夫人握有南安郡王的大把柄,不得不讓南安郡王聽從,這很重要。
諸葛大人不愧是謀臣荊國公的後人,說出的道理能一、二、三、四、五,精辟深刻,仿佛程訓要是拒親,不僅於天下百姓是罪大惡極,便是對程家、對明鏡司也是罪孽深重。
待諸葛大人離去,程訓還如陷夢中。
不能拒絕,只能應下,程訓應了,覺得義妹便義妹,就如掌司大人所言,義妹又不是親妹,“義兄義妹天生一對”。
這日,馮昭正與司馬雷在涼亭裏散心,馮昭難得一見地令陸媽媽從自己的嫁妝庫裏遇出了一張古琴,操琴彈奏,司馬雷則在後花園裏耍槍,槍聲豁豁,夾襲著一股雷霆之勢。
第二世的記憶裏,五皇子登基,司馬雷便是他手下第一大將,此人膽略過人,可謂智通雙全,這就是馮昭以心相交的原因。
這樣的他們,在晉國府上下看來,是夫人獨寵司馬爺。
其他人都是小爺,近來夫人下令,給了司馬雷司馬爺的稱呼,他們暗暗猜測,若只一個正夫,非這位爺莫屬。
自馮昭傳了章六、李六各一回後,倒是傳了司馬雷好幾次,除了內院的陸媽媽與素雪幾個心腹,旁人不曉,就算司馬雷進入內室,他們不是對奕,便是說話。馮昭指點司馬雷書法,有時候兩個人練字就能練一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