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爆炸式宣傳
關燈
小
中
大
察覺到曹達華對顏易的抗拒,馬晉並未繼續逼迫,而是主動和其聊起了《雜志》刷名聲之事。
既然有意拉攏,自然要給人家點甜頭嘗嘗,而《雜志》就可以算是肅王黨的第一份誠意。
而且這個誠意還不能輕,馬晉決心要好好幫老曹一把,要是其真當了刑部尚書,那《雜志》這個情老曹不能不記。
而若是老曹認下這個人情,那他和馬晉彼此之間的關系可就近了,馬晉再和其有意結交,老曹也不好板著臉拒絕。
這一來二去之下,有些立場就未必能像最初時那麽堅定了。
………
曹達華卻不知馬晉的這些小心思,此時他的註意力全被馬晉說如何用《雜志》刷名聲這事吸引住了。
這也是老曹的有意為之,他實在不願摻和到奪嫡之中,可又不好直接拒馬晉面子,未免有些窘迫之意,馬晉不談顏易轉而聊起正事,著實老曹合了他意。
讓曹達華長長松了口氣的同時,他心裏對馬晉微微也有了些好感,還順手給馬晉貼了兩個標簽。
懂分寸,會做人。
………
而馬晉也沒辜負老曹的這個兩個評價,揚聲讓外面送些筆墨進來,開始和老曹商議起如何給老曹刷名聲。
之前馬晉聽游見所說,首輔鮑大人卸任差不多是秋分前後,也就是八月中旬左右,如果有事耽擱,可能會多滯留一段時間,但應該不會超過九月初。
而現任刑部尚書麥雷補內閣缺,也不可能在鮑首輔剛走就立刻上任,這期間會留幾日的空缺,以示對老首輔的尊重。
再加上麥雷也得處理刑部交接事宜,等尚書之位空出來的時候,大致在九月中旬甚至九月末這段時間,期間縱有誤差,應該也不會太多。
而這近兩個月,也是留給老曹上下活動尚書之位的寶貴時期,同樣也是《雜志》為其宣傳的高峰期。
當然,時間不能完全這麽論,像刑部尚書這種高級官員不可能臨到頭時任命,朝廷事先近月。甚至幾個月就會提前準備,商議人選,交由景康帝拍板定下,等到前任離開,然後上任。
所以真正留給曹達華的時間並沒有兩個月,如果麥雷內閣補缺之事定下,估計最多八月初,朝廷就得勘選刑部尚書的人選。
而在此之前,馬晉就得盡量給曹達華造一波大勢,迅速提高其的名聲和曝光率,在景康帝勘定尚書人選之際,為其加分添彩。
所以,盡可能的最大程度快速擴大曹達華的名望,是擺在馬晉案前當緊要務。
………
老曹和游見不同,人家游閣老本身名聲就大,是士林有名的大佬,用《雜志》只是宣傳手段,想借其讓自己的名望短時間更上一籌,暫時能壓過其他幾位競爭對手一頭,對自己爭首輔之位創造有利條件。
而且游見求穩,選用了之前蔡陽同樣用過的在陋室發表文章之法,這個方法也很溫和,既能達成目的,又不太招人註意,符合他的設想。
但曹達華不一樣,不說別的,他和游見二人同樣是想補上司留下的缺,但從大乾的升職接替制度論,可老曹面對的困難比其要多得多。
游見身為次輔,身份在那擺著那,只要保持己方的優勢,有很大希望可以順利補位,而老曹要做的則是破格提升,想以刑部三把手之位一躍成為刑部老大,阻力之大,可以想象
也因此,老曹的宣傳手段自然不可能像游見這麽溫和,更何況他本就缺名聲,更是要大力宣傳造勢,擴大自己名望,從而影響到勘定尚書之位的景康帝。
於是,在征求了曹達華的意見後,馬晉定下了一個很可能副作用不小的計劃。
馬晉已經就這些副作用和老曹一一解釋清楚了,但這些對執意尚書之位曹達華來說,是屬於可以忍受的代價,他情願承受。
………
馬晉所制定宣傳的計劃很簡單,在今後的幾刊《雜志》上,爆炸式大板塊宣傳曹達華的各種事跡。
首先,“名人訪談錄”來兩期,一講己身成長歷程,二表對朝廷的忠心,以及自己對刑部和大乾刑律司法工作的看法,同時可以適當的向民間宣傳一下自己政治主張。
簡而言之,就像西方那些政治選舉一樣,對外界民眾做出一些承諾,比如嚴抓盜匪,大力清掃潑皮無賴,命案必破之類的。
做不做得到另說,但這無疑增加了百姓的好感,在景康帝那裏也能留個能幹事,有魄力的評價,對其選尚書位置的人選時,是個很好的助攻。
之後馬晉打算在《雜志》再出個“重案之虎破案集”的微系列,著重宣傳老曹的輝煌的功勞簿。
想往上爬,光靠表忠心可不行,老曹可沒蕭尚書從皇子就開始追隨景康帝的資歷,他要想上位,除了表忠心、表決心,還得讓景康帝看到他的能力。
而這些耀眼功績,無疑是最好的證明。
同時還能給老曹在民間暴漲一波威望,《雜志》的“探案集”自然不可能把曹達華破案靠運氣這事寫上,所以老曹破案之法,就成了靠著一雙鷹似的利眼和縝密無雙的玲瓏心思,活生生塑造了個大乾的狄仁傑、曹青天。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板塊,馬晉可以想象,這幾刊《雜志》給老曹帶來的是多麽大的聲望。
………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就像馬晉之前說的那個副作用。
《雜志》如此爆炸頻繁的宣傳老曹,給他帶來的除了名望,還有隨之而來的質疑、非議和壓力………
木秀於林,風必催之。
老曹出了這麽大的風頭,肯定少不了有人眼紅,沽名釣譽,好大喜功的評價自然是少不了的,有的是口角爭鋒。
而且老曹又是做承諾,又是出探案集的,在景康帝和百姓眼中已經樹立起了神斷的形象,這無疑帶給了他很大的壓力。
日後如果出了大案,老曹搞不定,損失名望是輕的,身敗名裂都有可能………
………
說實話,如果不是時間太過緊迫,要想最大效果宣傳只能如此粗暴行事,馬晉是不願意兵行險招的。
但是曹達華實在對尚書執念太重,絲毫不理會這些後果,一心想先爬上尚書之位再說,馬晉拗不過他,只得同意。
反正事成了,馬晉得利,事敗了,後果由他老曹自己承擔,自己該提醒的都提醒了,問心無愧。
不過馬晉也從中看出了老曹骨子裏的賭性,那是絕對不缺少撈從龍之功的膽子,如今按兵不動,也許是在觀望。
馬晉若有所思摸了摸短須,回去和大舅子商量商量,可以加大力度的爭取一下老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既然有意拉攏,自然要給人家點甜頭嘗嘗,而《雜志》就可以算是肅王黨的第一份誠意。
而且這個誠意還不能輕,馬晉決心要好好幫老曹一把,要是其真當了刑部尚書,那《雜志》這個情老曹不能不記。
而若是老曹認下這個人情,那他和馬晉彼此之間的關系可就近了,馬晉再和其有意結交,老曹也不好板著臉拒絕。
這一來二去之下,有些立場就未必能像最初時那麽堅定了。
………
曹達華卻不知馬晉的這些小心思,此時他的註意力全被馬晉說如何用《雜志》刷名聲這事吸引住了。
這也是老曹的有意為之,他實在不願摻和到奪嫡之中,可又不好直接拒馬晉面子,未免有些窘迫之意,馬晉不談顏易轉而聊起正事,著實老曹合了他意。
讓曹達華長長松了口氣的同時,他心裏對馬晉微微也有了些好感,還順手給馬晉貼了兩個標簽。
懂分寸,會做人。
………
而馬晉也沒辜負老曹的這個兩個評價,揚聲讓外面送些筆墨進來,開始和老曹商議起如何給老曹刷名聲。
之前馬晉聽游見所說,首輔鮑大人卸任差不多是秋分前後,也就是八月中旬左右,如果有事耽擱,可能會多滯留一段時間,但應該不會超過九月初。
而現任刑部尚書麥雷補內閣缺,也不可能在鮑首輔剛走就立刻上任,這期間會留幾日的空缺,以示對老首輔的尊重。
再加上麥雷也得處理刑部交接事宜,等尚書之位空出來的時候,大致在九月中旬甚至九月末這段時間,期間縱有誤差,應該也不會太多。
而這近兩個月,也是留給老曹上下活動尚書之位的寶貴時期,同樣也是《雜志》為其宣傳的高峰期。
當然,時間不能完全這麽論,像刑部尚書這種高級官員不可能臨到頭時任命,朝廷事先近月。甚至幾個月就會提前準備,商議人選,交由景康帝拍板定下,等到前任離開,然後上任。
所以真正留給曹達華的時間並沒有兩個月,如果麥雷內閣補缺之事定下,估計最多八月初,朝廷就得勘選刑部尚書的人選。
而在此之前,馬晉就得盡量給曹達華造一波大勢,迅速提高其的名聲和曝光率,在景康帝勘定尚書人選之際,為其加分添彩。
所以,盡可能的最大程度快速擴大曹達華的名望,是擺在馬晉案前當緊要務。
………
老曹和游見不同,人家游閣老本身名聲就大,是士林有名的大佬,用《雜志》只是宣傳手段,想借其讓自己的名望短時間更上一籌,暫時能壓過其他幾位競爭對手一頭,對自己爭首輔之位創造有利條件。
而且游見求穩,選用了之前蔡陽同樣用過的在陋室發表文章之法,這個方法也很溫和,既能達成目的,又不太招人註意,符合他的設想。
但曹達華不一樣,不說別的,他和游見二人同樣是想補上司留下的缺,但從大乾的升職接替制度論,可老曹面對的困難比其要多得多。
游見身為次輔,身份在那擺著那,只要保持己方的優勢,有很大希望可以順利補位,而老曹要做的則是破格提升,想以刑部三把手之位一躍成為刑部老大,阻力之大,可以想象
也因此,老曹的宣傳手段自然不可能像游見這麽溫和,更何況他本就缺名聲,更是要大力宣傳造勢,擴大自己名望,從而影響到勘定尚書之位的景康帝。
於是,在征求了曹達華的意見後,馬晉定下了一個很可能副作用不小的計劃。
馬晉已經就這些副作用和老曹一一解釋清楚了,但這些對執意尚書之位曹達華來說,是屬於可以忍受的代價,他情願承受。
………
馬晉所制定宣傳的計劃很簡單,在今後的幾刊《雜志》上,爆炸式大板塊宣傳曹達華的各種事跡。
首先,“名人訪談錄”來兩期,一講己身成長歷程,二表對朝廷的忠心,以及自己對刑部和大乾刑律司法工作的看法,同時可以適當的向民間宣傳一下自己政治主張。
簡而言之,就像西方那些政治選舉一樣,對外界民眾做出一些承諾,比如嚴抓盜匪,大力清掃潑皮無賴,命案必破之類的。
做不做得到另說,但這無疑增加了百姓的好感,在景康帝那裏也能留個能幹事,有魄力的評價,對其選尚書位置的人選時,是個很好的助攻。
之後馬晉打算在《雜志》再出個“重案之虎破案集”的微系列,著重宣傳老曹的輝煌的功勞簿。
想往上爬,光靠表忠心可不行,老曹可沒蕭尚書從皇子就開始追隨景康帝的資歷,他要想上位,除了表忠心、表決心,還得讓景康帝看到他的能力。
而這些耀眼功績,無疑是最好的證明。
同時還能給老曹在民間暴漲一波威望,《雜志》的“探案集”自然不可能把曹達華破案靠運氣這事寫上,所以老曹破案之法,就成了靠著一雙鷹似的利眼和縝密無雙的玲瓏心思,活生生塑造了個大乾的狄仁傑、曹青天。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板塊,馬晉可以想象,這幾刊《雜志》給老曹帶來的是多麽大的聲望。
………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就像馬晉之前說的那個副作用。
《雜志》如此爆炸頻繁的宣傳老曹,給他帶來的除了名望,還有隨之而來的質疑、非議和壓力………
木秀於林,風必催之。
老曹出了這麽大的風頭,肯定少不了有人眼紅,沽名釣譽,好大喜功的評價自然是少不了的,有的是口角爭鋒。
而且老曹又是做承諾,又是出探案集的,在景康帝和百姓眼中已經樹立起了神斷的形象,這無疑帶給了他很大的壓力。
日後如果出了大案,老曹搞不定,損失名望是輕的,身敗名裂都有可能………
………
說實話,如果不是時間太過緊迫,要想最大效果宣傳只能如此粗暴行事,馬晉是不願意兵行險招的。
但是曹達華實在對尚書執念太重,絲毫不理會這些後果,一心想先爬上尚書之位再說,馬晉拗不過他,只得同意。
反正事成了,馬晉得利,事敗了,後果由他老曹自己承擔,自己該提醒的都提醒了,問心無愧。
不過馬晉也從中看出了老曹骨子裏的賭性,那是絕對不缺少撈從龍之功的膽子,如今按兵不動,也許是在觀望。
馬晉若有所思摸了摸短須,回去和大舅子商量商量,可以加大力度的爭取一下老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