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
關燈
小
中
大
☆、太皇太後
承熙五年,五月初十。
春夜,空氣裏微微釀著濕潤,連腳步聲都不那麽幹脆了。
趙恪領著得喜,急速的走在甬道上,身後漫無邊際的幽暗不時被陣陣的春雷劃破,白日的紅墻綠瓦,一片慘白。
未幾兩人到了太皇太後的寢宮,裏面早已經跪滿了太醫、內侍及宮人。太皇太後身旁的老宮人俞嫲嫲看見趙恪,卻並不行禮,只是站起來:“六郎,看看你祖奶奶吧。”
趙恪心中一顫,曲著的手便放了下來,腳步輕輕緩緩,走到了太皇太後跟前。
滿頭的銀發悉數落下,早已松弛的面容無從述說豆蔻年華。趙恪定定看著太皇太後,並無一語,只是跪倒了床邊的腳踏上,輕聲喚道:“祖奶奶!”
太皇太後聞聲緩緩的張開了眼,看見趙恪一臉溫和,只又努力地伸出手來在趙恪臉上摩挲了一會,才說道:“到底放心了。”
趙恪接過太皇太後的手,一語不發,心內一角一個聲音始終盤旋,那些話,說與不說?問與不問?!
他靜默不語,掩飾內心的掙紮,只由著太皇太後一遍又一遍的撫摸他。
祖奶奶的手,幹枯削瘦,那觸感,帶著熟悉的力度,卻又不可避免的即將流失。倏爾,他想起小時候,母後棄世後,他對祖奶奶有著莫道其源的敵意,每每拒絕祖奶奶的親近。然而這種敵意卻仿佛在漫長的流光中消磨了最初的印象,成了相依為命的最後事實。到如今,他為他曾經的年幼敏感而驚訝,為遲來的事實真相而糾結,但這一切卻在這二十年的風波中塵埃落定。
後宮的女人,總是如此麽?或許該為彼此保留一點餘地?
趙恪突然覺得無力,便也提不起勇氣來詰問心底的疑惑,只剩下清淺的一笑。這一笑,與釋然無關,與怨恨無攸。
太皇太後見趙恪笑未達意,心中突然罕有的清明。她閉上眼,眼前卻分明有一片江山嫵媚:“六郎……喚你九叔來了?”
“是,九叔想必就到了。”
未幾,趙怡眼角眉梢帶著濕意走進了他母後的寢宮。
太皇太後閉著眼,卻分明知道趙怡也一樣跪在了床前,便伸手去給趙怡:“你們兩叔侄,一個是我放在心尖上的幺兒,一個是我親手帶大的嫡孫。哀家就要走了,若說有什麽不放心,也只不放心你們倆。”
“哀家知道,哀家這一走,你們兩叔侄必是朝著三兒的老路上去的。二三十年循環往覆,哀家再也無話可說。但是六郎啊!這天下姓趙,也姓世家,你得記著你父皇的教訓。九兒,切膚之痛,你在那園子關了二十年,要多一份沈穩和擔當……”
趙怡心中一痛,看了一眼趙恪,趙恪輕輕道:“孫兒謹記祖奶奶的教導。”
趙怡隨即接到:“九兒自當有所擔當。”
太皇太後睜開眼,看著眼前得意的兒孫,七尺昂揚,心中一快,卻是擠出笑來:“昔日仁皇帝再世,哀家跟在一側,以為是風高浪急乾坤行,卻不曾料想臨老多變故。對不住三兒的,只能殫精竭慮的看顧著六郎來還;對不住九兒的,實在沒地兒還,只能看著他日日窩在那勞什子蘊月園對著幾幅破爛畫兒……”
“母後!”、“祖奶奶!”,趙怡兩人同聲阻止。
太皇太後不以為意,依舊說道:“該說的話,都說盡了,人生在世,一道道的坎,沒有翻不過去的,只是也總有累的一日。哀家也累了……”
太皇太後不再看床前的兩人,目光漸漸渙散,幾乎呢喃低語:“仁皇帝時……多少錚錚名臣,韓琦、慕容修、林荀、古光……啊……還有林泓林澈兩兄弟……仁皇帝待他兩,褒獎有加……到底是林荀的兒子,那等文采……仁皇帝尚且說,吾為吾兒得兩相矣……三兒,你怎麽這樣讓你的父皇母後失望……柱國重臣棄若敝履……”,突然間太皇太後突然拔高的聲音,淒厲的喊道:“三兒!為娘的、為娘的怎會害你!”,旋即淌下淚來。
茫然間,太皇太後看見趙怡跪在一側,急不可耐的揪著趙怡的手:“九兒、九兒!我不爭氣的九兒!你要母後為你操多少心啊!你要怎麽鬧才夠!許你娶個中意的媳婦,也該安下心來收一收你那野脾氣,你怎麽把她往死裏折騰,也把自己往死裏折騰!我不爭氣的兒啊!”
趙怡扶著太皇太後的手,只得跪前兩步,低著聲音說:“母後,都是九兒讓您操心了……”
太皇太後喘了一口氣:“九兒媳婦……林泓……林泓……”
趙怡抿著嘴接不上話,太皇太後話斷了好一下,卻仿佛又清醒了一些,轉過頭來看著趙恪,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說:“你便恨我,也是無妨的。但你把林泓叫回來吧!他女兒死在西夏,我把他當棋子用,他還能盡心盡力的扶持你,是個正直的臣子,你好歹給他一個善終。鳳元……那幾年……虧得這麽些人……前赴後繼……扶著你……”
話聽到這裏,趙怡、趙恪兩人已是渾身酸軟無力、張口無言。曾有多少怨恨,曾有多少不甘,都在同樣的深重面前潰敗。最後彼此都選擇沈默,有太多的理由。或許不是釋然,只是不願提及;或許也是原諒,只是也難出口;或許是另一種保護,彼此都留著一點餘地。太皇太後……恨與愛,怨恨和懺悔,已經撕裂了她的人生,旁人,再無資格加上更多的蹂、躪。
太皇太後終究要結束她的一生,繁華背後的掙紮,最終一抔黃土掩風流。
日出時分,趙怡跟著趙恪站在太皇太後寢宮的重檐之下,身後是太皇太後一生無盡的呢喃:“三兒、九兒,娘對不住你……”
“朕,也曾想,該對祖奶奶說一句,過去的便讓他過去吧。”
“可陛下還是不曾說……”趙怡看著天際那一抹蔚藍:“母後這一輩子,喜悅、悲傷、謀算、舔犢之情雜糅,大約無從開釋了,她張口難言的,也是留給我們這些晚輩一點餘地。前路多風雨,蓑衣木屐青竹杖,無非少一點恨意繁重,多一點快意豪情。六郎,想必心同此理。”
趙恪聞言一笑:“九叔到底境界高。”
趙怡心中微喟,輕輕答道:“陛下過獎。”
“九叔如此心胸,朕求才若渴,況……若論功行賞……”,趙恪轉頭看趙怡。
趙怡迎著趙恪的目光,把趙恪的心思一一看在眼裏,卻是毫無芥蒂:“六郎,九叔先帝時候就親歷軍事,眼下也值壯年,邊疆之上,也多有部舊。只是六郎若要經略燕雲十六州,只怕要先強國富民,此卻非九叔的長處。等再過一二十年,九叔卻又垂垂老矣,只怕難以親償心願了,六郎也該培養一些日後可鷹擊長空的帥才。”
趙恪沈吟,又仰頭笑道:“九叔剖心肺腑之言!朕卻不能漠視二十年的扶助之意,著,景怡郡王覆親王爵。”
趙怡平靜,跪下謝恩。
趙恪又說:“九叔說得對!經略燕雲十六州,卻先要強國富民,此一處,九叔有何見解?”
“先帝為富民,曾有貸苗法、均輸法、免役法等諸法革新,但先帝失之操切,諸法也多有不盡之處,陛下可擇其優者著天下能員幹吏論之,完善而行。”
“不錯!朕也是此意,延攬英才、招徠有識之士,只怕也應即刻行之。說起來,蘊月帶著林老最得力的臂膀下江南,有他探路,想必朕也大有斬獲!”
趙怡心中咯噔一下,知道趙恪起了疑心,心中掂量著如何作答。
趙恪看著趙怡一言不發的樣子,心中的疑惑不減反添,究竟江蘊月是什麽人?趙愷、張挺等人為其鳴不平也都在情理之中,但為何林澈、李玉華這等重臣都紛紛為其周旋?還有,豆子為何在此千鈞一發之時重現,所帶的幾百人都是什麽人?和蘊月下江南有何關聯?失蹤的阿繁呢?去了哪裏,什麽身份,進宮目的何在?
這一切或多或少都與江蘊月關系交雜!如此看來,江蘊月只是一個尋常的棄嬰?只因長得像昔日的景怡王妃?只怕遠不止於此吧!他的九皇叔到底瞞了他多少事情?
“陛下,蘊月下江南,必能為陛下釋疑解惑。”,趙怡心中塊壘,始終不知道應該怎麽解答趙恪的疑心,坦然之餘,只但願,總有雲破處光芒萬丈的那一刻吧!
趙恪點點頭:“朕,等著那一日。”
……
承熙五年五月十一日,太皇太後薨。
趙恪遵太皇太後遺命,赦免鳳元黨爭中無辜流放的、以大文豪林泓為代表的一幹文臣,並酌情起覆。
同月二十日,前執宰古光嘔心瀝血,口述《天下疏》,行書才子沈菁棄其擅長的行書,以蠅頭小楷萬言,代古光進獻皇帝。而後古光力竭而亡,沈菁奉書長跪在宮門前,直到皇帝接下這份《天下疏》後,大笑,遠遁江湖間。
太子太保、萊國公古光病故後,其門生故舊怕其牽涉文氏謀逆,紛紛撇清。後洛陽古家子嗣雕零,不過十餘年,淹沒荒草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承熙五年,五月初十。
春夜,空氣裏微微釀著濕潤,連腳步聲都不那麽幹脆了。
趙恪領著得喜,急速的走在甬道上,身後漫無邊際的幽暗不時被陣陣的春雷劃破,白日的紅墻綠瓦,一片慘白。
未幾兩人到了太皇太後的寢宮,裏面早已經跪滿了太醫、內侍及宮人。太皇太後身旁的老宮人俞嫲嫲看見趙恪,卻並不行禮,只是站起來:“六郎,看看你祖奶奶吧。”
趙恪心中一顫,曲著的手便放了下來,腳步輕輕緩緩,走到了太皇太後跟前。
滿頭的銀發悉數落下,早已松弛的面容無從述說豆蔻年華。趙恪定定看著太皇太後,並無一語,只是跪倒了床邊的腳踏上,輕聲喚道:“祖奶奶!”
太皇太後聞聲緩緩的張開了眼,看見趙恪一臉溫和,只又努力地伸出手來在趙恪臉上摩挲了一會,才說道:“到底放心了。”
趙恪接過太皇太後的手,一語不發,心內一角一個聲音始終盤旋,那些話,說與不說?問與不問?!
他靜默不語,掩飾內心的掙紮,只由著太皇太後一遍又一遍的撫摸他。
祖奶奶的手,幹枯削瘦,那觸感,帶著熟悉的力度,卻又不可避免的即將流失。倏爾,他想起小時候,母後棄世後,他對祖奶奶有著莫道其源的敵意,每每拒絕祖奶奶的親近。然而這種敵意卻仿佛在漫長的流光中消磨了最初的印象,成了相依為命的最後事實。到如今,他為他曾經的年幼敏感而驚訝,為遲來的事實真相而糾結,但這一切卻在這二十年的風波中塵埃落定。
後宮的女人,總是如此麽?或許該為彼此保留一點餘地?
趙恪突然覺得無力,便也提不起勇氣來詰問心底的疑惑,只剩下清淺的一笑。這一笑,與釋然無關,與怨恨無攸。
太皇太後見趙恪笑未達意,心中突然罕有的清明。她閉上眼,眼前卻分明有一片江山嫵媚:“六郎……喚你九叔來了?”
“是,九叔想必就到了。”
未幾,趙怡眼角眉梢帶著濕意走進了他母後的寢宮。
太皇太後閉著眼,卻分明知道趙怡也一樣跪在了床前,便伸手去給趙怡:“你們兩叔侄,一個是我放在心尖上的幺兒,一個是我親手帶大的嫡孫。哀家就要走了,若說有什麽不放心,也只不放心你們倆。”
“哀家知道,哀家這一走,你們兩叔侄必是朝著三兒的老路上去的。二三十年循環往覆,哀家再也無話可說。但是六郎啊!這天下姓趙,也姓世家,你得記著你父皇的教訓。九兒,切膚之痛,你在那園子關了二十年,要多一份沈穩和擔當……”
趙怡心中一痛,看了一眼趙恪,趙恪輕輕道:“孫兒謹記祖奶奶的教導。”
趙怡隨即接到:“九兒自當有所擔當。”
太皇太後睜開眼,看著眼前得意的兒孫,七尺昂揚,心中一快,卻是擠出笑來:“昔日仁皇帝再世,哀家跟在一側,以為是風高浪急乾坤行,卻不曾料想臨老多變故。對不住三兒的,只能殫精竭慮的看顧著六郎來還;對不住九兒的,實在沒地兒還,只能看著他日日窩在那勞什子蘊月園對著幾幅破爛畫兒……”
“母後!”、“祖奶奶!”,趙怡兩人同聲阻止。
太皇太後不以為意,依舊說道:“該說的話,都說盡了,人生在世,一道道的坎,沒有翻不過去的,只是也總有累的一日。哀家也累了……”
太皇太後不再看床前的兩人,目光漸漸渙散,幾乎呢喃低語:“仁皇帝時……多少錚錚名臣,韓琦、慕容修、林荀、古光……啊……還有林泓林澈兩兄弟……仁皇帝待他兩,褒獎有加……到底是林荀的兒子,那等文采……仁皇帝尚且說,吾為吾兒得兩相矣……三兒,你怎麽這樣讓你的父皇母後失望……柱國重臣棄若敝履……”,突然間太皇太後突然拔高的聲音,淒厲的喊道:“三兒!為娘的、為娘的怎會害你!”,旋即淌下淚來。
茫然間,太皇太後看見趙怡跪在一側,急不可耐的揪著趙怡的手:“九兒、九兒!我不爭氣的九兒!你要母後為你操多少心啊!你要怎麽鬧才夠!許你娶個中意的媳婦,也該安下心來收一收你那野脾氣,你怎麽把她往死裏折騰,也把自己往死裏折騰!我不爭氣的兒啊!”
趙怡扶著太皇太後的手,只得跪前兩步,低著聲音說:“母後,都是九兒讓您操心了……”
太皇太後喘了一口氣:“九兒媳婦……林泓……林泓……”
趙怡抿著嘴接不上話,太皇太後話斷了好一下,卻仿佛又清醒了一些,轉過頭來看著趙恪,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說:“你便恨我,也是無妨的。但你把林泓叫回來吧!他女兒死在西夏,我把他當棋子用,他還能盡心盡力的扶持你,是個正直的臣子,你好歹給他一個善終。鳳元……那幾年……虧得這麽些人……前赴後繼……扶著你……”
話聽到這裏,趙怡、趙恪兩人已是渾身酸軟無力、張口無言。曾有多少怨恨,曾有多少不甘,都在同樣的深重面前潰敗。最後彼此都選擇沈默,有太多的理由。或許不是釋然,只是不願提及;或許也是原諒,只是也難出口;或許是另一種保護,彼此都留著一點餘地。太皇太後……恨與愛,怨恨和懺悔,已經撕裂了她的人生,旁人,再無資格加上更多的蹂、躪。
太皇太後終究要結束她的一生,繁華背後的掙紮,最終一抔黃土掩風流。
日出時分,趙怡跟著趙恪站在太皇太後寢宮的重檐之下,身後是太皇太後一生無盡的呢喃:“三兒、九兒,娘對不住你……”
“朕,也曾想,該對祖奶奶說一句,過去的便讓他過去吧。”
“可陛下還是不曾說……”趙怡看著天際那一抹蔚藍:“母後這一輩子,喜悅、悲傷、謀算、舔犢之情雜糅,大約無從開釋了,她張口難言的,也是留給我們這些晚輩一點餘地。前路多風雨,蓑衣木屐青竹杖,無非少一點恨意繁重,多一點快意豪情。六郎,想必心同此理。”
趙恪聞言一笑:“九叔到底境界高。”
趙怡心中微喟,輕輕答道:“陛下過獎。”
“九叔如此心胸,朕求才若渴,況……若論功行賞……”,趙恪轉頭看趙怡。
趙怡迎著趙恪的目光,把趙恪的心思一一看在眼裏,卻是毫無芥蒂:“六郎,九叔先帝時候就親歷軍事,眼下也值壯年,邊疆之上,也多有部舊。只是六郎若要經略燕雲十六州,只怕要先強國富民,此卻非九叔的長處。等再過一二十年,九叔卻又垂垂老矣,只怕難以親償心願了,六郎也該培養一些日後可鷹擊長空的帥才。”
趙恪沈吟,又仰頭笑道:“九叔剖心肺腑之言!朕卻不能漠視二十年的扶助之意,著,景怡郡王覆親王爵。”
趙怡平靜,跪下謝恩。
趙恪又說:“九叔說得對!經略燕雲十六州,卻先要強國富民,此一處,九叔有何見解?”
“先帝為富民,曾有貸苗法、均輸法、免役法等諸法革新,但先帝失之操切,諸法也多有不盡之處,陛下可擇其優者著天下能員幹吏論之,完善而行。”
“不錯!朕也是此意,延攬英才、招徠有識之士,只怕也應即刻行之。說起來,蘊月帶著林老最得力的臂膀下江南,有他探路,想必朕也大有斬獲!”
趙怡心中咯噔一下,知道趙恪起了疑心,心中掂量著如何作答。
趙恪看著趙怡一言不發的樣子,心中的疑惑不減反添,究竟江蘊月是什麽人?趙愷、張挺等人為其鳴不平也都在情理之中,但為何林澈、李玉華這等重臣都紛紛為其周旋?還有,豆子為何在此千鈞一發之時重現,所帶的幾百人都是什麽人?和蘊月下江南有何關聯?失蹤的阿繁呢?去了哪裏,什麽身份,進宮目的何在?
這一切或多或少都與江蘊月關系交雜!如此看來,江蘊月只是一個尋常的棄嬰?只因長得像昔日的景怡王妃?只怕遠不止於此吧!他的九皇叔到底瞞了他多少事情?
“陛下,蘊月下江南,必能為陛下釋疑解惑。”,趙怡心中塊壘,始終不知道應該怎麽解答趙恪的疑心,坦然之餘,只但願,總有雲破處光芒萬丈的那一刻吧!
趙恪點點頭:“朕,等著那一日。”
……
承熙五年五月十一日,太皇太後薨。
趙恪遵太皇太後遺命,赦免鳳元黨爭中無辜流放的、以大文豪林泓為代表的一幹文臣,並酌情起覆。
同月二十日,前執宰古光嘔心瀝血,口述《天下疏》,行書才子沈菁棄其擅長的行書,以蠅頭小楷萬言,代古光進獻皇帝。而後古光力竭而亡,沈菁奉書長跪在宮門前,直到皇帝接下這份《天下疏》後,大笑,遠遁江湖間。
太子太保、萊國公古光病故後,其門生故舊怕其牽涉文氏謀逆,紛紛撇清。後洛陽古家子嗣雕零,不過十餘年,淹沒荒草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