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高考
關燈
小
中
大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號, 全國各大媒體發出通稿,停了十年之久的高考開始恢覆。
塘邊村的村支書也接到了文件,正在用生產隊的小廣播播放,“……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知識青年、覆員軍人和應屆畢業生。符合條件均可報考。考生要具備高中畢業或與之相當的文化水平。招生辦法是自願報名,統一考試……”註釋①
而這則通知中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政治審查破除唯‘成分論’,德智體全面考核, 擇優錄取!註釋②
這個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塘邊村幾乎所有的知青都沸騰起來了,這代表著他們有機會重新踏入大學,這代表著他們有機會重新回城,這代表著他們不必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這代表著他們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那一天的知青都在歡呼沸騰, 平時所有的憤滿郁悶都不見,不管相處的好不好,見面都是笑著談高考的事,一個個激動得夜裏都睡不著。
江寄餘也沒睡著, 他當時還在外面出車,當天姜可可跑到空間裏跟他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他幾乎是楞在了原地,好一會兒才找回自己的理智,連聲問這是不是真的。
姜可可直接把報紙拿給他看, 上面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用了整張版面來報道這件事。
江寄餘的目光先是落在‘高考恢覆’的字眼上, 隨即是報考條件,最後落在政審上‘破除唯成分論’六個字上,良久,擡眸,面色如常,開口嗓音卻隱隱有些哽咽。
“可、可可,我們的希望來了是吧?”
教育上開始破除唯成分論,是不是漸漸地,其他方面也會破除唯成分論?加在他們一家人身上的帽子,是不是遲早就要消除?
姜可可明白江寄餘的意思,哪怕不能觸碰到還是上前虛虛地‘抱著’他的身體,“是的呀,一切都會好的,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那瞬,江寄餘覺得心底有火焰燃燒。
同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的老莫夫婦以及牛棚裏其他因誣陷而被下放的‘壞分子’,也輾轉不能眠,他們的激動不比知青們少,甚至比知青還要更激動於高考的恢覆,不是他們能參加高考,也不是他們有兒孫要參加高考,而是跟江寄餘想到一塊去,現在教育上能‘破除唯成分論’,是不是以後其他方面也可以,他們身上的帽子是不是也能摘掉,餘生是不是還有機會能平反,能堂堂正正做人?
幾乎所有有遠見的牛棚‘壞分子’都想到了這一點,紛紛開始重新關註實事,密切註意領導人的每次講話每次會議每次指示,有人脈的也開始活動人脈,探聽探聽消息,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能平反!
各方各派開始行動起來,將一方政治攪和得更加混亂模糊,卻又隱隱有著新的火苗在升起。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大部分人都心生希望。
而不管怎樣,眼下已經確認並且在進行最牽扯全國人民人心的一件事就是高考,得知高考重新恢覆那天,各大城市縣城小鎮的書店都湧入一大群人進來光顧,從前在角落裏積灰的習題這類都被搶購一空,遲了一秒便沒了,還沒貨補,因為全國各大書店都沒貨了,足以見得這次高考的盛況,也可以從另一方面反應人們是多久沒碰過這類書籍了,就連廢品收費站那邊都有一群人過去找書,也不嫌棄臟,找到了就歡天喜地出錢買下,如此聲勢浩大還偏偏沒有一個人上前去制止,連革委會的小兵小將們都不敢攔下熱情的備考生。
一切似乎有什麽不一樣了,幾乎所有人心理都隱隱覺得有什麽正在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將會對近十年來的生活造成海嘯般的沖擊,生活在不遠的將來將要翻天覆地。
江寄餘跟姜可可倒是沒有加入搶購教材教輔書的行列之中,因為姜可可早早地做好準備,而江寄餘為了教好姜可可後來當司機四處跑的時候也會去書店買書來看,然後好維持自己在姜可可面前的學霸人設。而且他發現姜可可確實很喜歡看書,所以只要路過,發現有新書或者有跟塘邊村那邊小鎮不一樣的書籍都會買來送給姜可可當小禮物。
這種出門在外不忘記給對象買禮物的好習慣姜可可都沒想到江寄餘也會有,不過確實很受用,還不時用自己的喜歡以及言語來鼓勵他繼續維持這個好習慣。
而江寄餘自己是完全沒想到自己會漸漸被姜可可的甜言蜜語糖衣炮彈給迷惑,當初下定決心不能讓姜可可騎在他頭上作威作福的自己貌似也不知道丟到哪個爪哇島去,他甚至是毫無所覺心甘情願地快要無底線地縱容姜可可。
等到某天反應過來,這個習慣已經改不掉了。
當然,眼下江寄餘最重要的事也是高考和為老莫夫婦平反,老莫夫婦那邊的事已經去信去聯系一些人,也跟姜遠鵬夫婦做了交流,其他的就是等時機。
而高考還是要全力準備的,這個全力準備不是指辭職不幹回家覆習,而是減少買賣和空間種菜的時間,繼續輔導姜可可學習,要比以前花更多時間也要更加嚴格要求,“乖啊,考完了就能輕松了啊。”
現在的江寄餘在只有兩人的空間裏都能說出哄人的話來了,臉皮也是修煉得夠快夠厚的。
不過姜可可也很是受用就是了,小兩口完全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意哄一個願意聽,也跟趙婆婆當初想的那樣,性格完全很搭。
關於高考文理文科和專業選擇方向姜可可也想好了,她還是打算選文科,中文系,因為以後還是要走寫作路線的,閱讀永無止境,跟隨系統學習一遍也很好的。而外語她很熟了,在恢覆記憶之後,外語水平更是完全可以媲美國語。
想當年她在國外苦練外語,尤其是外語寫作,那受的苦不是一般的,要不是身在國外那個環境,沒準她真沒法做到用外語寫作,因為會有文化差異,沒法很好表達自己想法,融入語境。到後來她能發表文章還被外國人接受,這在另一方面也是肯定她的外語水平,姜可可覺得現在自己在國內讀外語系可能沒有讀中文系能學得多。
至於江寄餘他是選理科的這不用懷疑,他的思維很適合學理科並且有這個天賦,但是具體什麽專業,他有些遲疑。
備選項有兩種,一種是經濟相關比如財政會計經管,另一種則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前一種的選擇是為了走商業道路,就他這段時間東奔西跑來看,國家的經濟未來肯定要做出相應調整,不可能永遠憑票供應,這樣的市場是死水,是活潑不起來的。
而且當初計劃憑票供應,限制市場也是因為三年□□,國家物資不足。現如今恢覆職位新上任的領導人對未來發展野心勃勃,華國是個大國,要站上國際舞臺,勢必要發展經濟,所以選擇了經濟相關專業未來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
至於另一個選項,還是江寄餘這段時間跑到了外面,見到一些電器產品,產生了好奇,對它們的原理和制作過程都很感興趣。
不過這個專業也算是搞科研方面的,以前他父母就是搞科研的,還是非常重要的科研項目,然而照樣被打倒下放了,至今都不知所蹤,所以江寄餘心裏多少有些擔憂,如果這事再來一遍,姜可可要怎麽辦。
然而當姜可可知道江寄餘的意向是這兩方面時候還真的挺意外的,雖然江寄餘不是從後世穿過來的不知道歷史發展的,但是眼光分析卻很厲害,她記得這個時候的熱門專業好像是文史哲,而像經濟那可以說是大冷門,但是明年改革開放春風一吹起,文史哲的未來前景卻沒有經濟好。
而電子信息工程其實姜可可不太了解,但是江寄餘說學了這個大概能知道市面上一些家用電器的制作和運行原理,姜可可差不多就明白了,七十年代後期到八十年代,都是華國小家電市場的繁榮時期,而像手機電腦還要到九十年代以後。江寄餘選擇的這兩個專業,都是未來很不錯的。若不是知道他不是穿越的,姜可可以為他也知道歷史發展軌道呢。
看來即使沒有走上黑化混社會道路,江寄餘的前途照樣是光明的。當然,多出去跑跑看看社會對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姜可可發現江寄餘只要多多接觸外面,思維和視野都變得非常開闊,想法也很具有前瞻性。
“沒關系的,你喜歡什麽我都支持你的呀。”姜可可完全不幹涉江寄餘的選擇,她更希望他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反正她是不愁金錢問題,如果江寄餘選擇研究沒研究出結果,她放在國外銀行的錢財和投資的利息都夠養活他們的,並不是說非要江寄餘要死要活去奮鬥去養家,兩個人互相喜歡,如果一方有能力完全可以承擔起養家責任。
而且她也相信江寄餘不是那種頹廢不知上進的人,她認識的江寄餘有聰明又能幹又上進又負責,他處處照顧她為她考慮,姜可可也會支持他理解他的呀。
江寄餘被姜可可的話溫暖到了,嘴裏說她是傻子,心裏卻想以後要加倍去奮鬥去對姜可可好才行,他的可可值得世間最好的。
兩個在空間裏學習見面的小傻子完全不知道如果這番關於專業選擇的對話被其他埋頭苦讀的知青知道了會有多紮心和諷刺,你們踏馬地就不先考慮一下能不能考上這個問題嗎?!!!
這個問題,姜可可現在還真是沒考慮過,哪怕後世的數據表明這屆錄取率是高考史上最低的,但是她又不傻不學渣,還提前準備了那麽久,怎麽也能妥妥的吧。
而江寄餘是因為在外面出車沒回來接觸一下其他考生感受那個氛圍,又被姜可可的思維帶著走,也忘記了考不考得上這個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是哪怕他想到了這個問題,也不覺得自己會考不上,他家基因又不差,自己以前也是學霸,還因為教導姜可可而提前跟著學習,現在也是下苦功夫讀書的,怎麽會考不上。對於學霸來說,考不上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去哪裏學什麽專業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至於會不會把高考和姜可可要他補習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腦袋裏有閃過這個想法,但是一看到姜可可嬌嬌甜甜的笑臉這個懷疑就拋諸腦後了,他的可可又不會未蔔先知,只能說是幸運,可可是個有福氣之人,這樣才能提前覆習,比那些剛知道消息的考生多些準備。
嗯,他的可可是最好的。
如今的江寄餘面對姜可可也是越來越沒戒心和理智,所有合理不合理都能自動模糊或圓過去,他只要知道他喜歡現在這個姜可可,她是他嬌軟可愛的對象就可以了。
有時候,難得糊塗,不打破砂鍋問到底還是很好的。
與他們兩個相對輕松的覆習備考姿態來對比,其他知青和備考生在備考這兩個月可以說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了,高考應屆生還好,哪怕是沒想過會高考,那起碼還接觸了教材,而現在是七七年,也不是文化運動剛興起那時候鬧得天翻地覆的樣子,現在老師再怕不恰當的言行受到舉報,那起碼都會照本宣科教一教,怎麽樣基礎是要比知青好的。
而下鄉的知青呢,基本是從下鄉開始就沒碰過課本的,別說課本,像姜可可那樣每月都買書來看打發時間的都少,塘邊村的女知青還因為姜可可在多少看了些雜志什麽的,但是教材,那是真的半點都沒碰過。
尤其是到了後期下鄉的知青都是初中畢業甚至沒畢業就來上山下鄉的,本身基礎也不太行,下鄉多年的更是完全把知識還給了老師,現在還因為搶的慢教材都找不全,輔導書更是有錢沒地兒買,要覆習備考,那是真的難。
於是,有知青便把主意打到姜可可身上,想問她教材和那本數理化叢書能不能借借,“我熬夜抄一抄,抄完就還你,不會耽擱你覆習的,成嗎?”
到這種時候,開口借教材也沒那麽大臉理直氣壯說要拿出來分享,要是一開始穿過來那時候,還有可能會諷刺一下然後用輿論逼迫拿出來,但是現在的姜可可跟她們關系也緩和,又有縣城運輸隊工作的江寄餘作對象,來自B市寵愛她的父母,誰敢這麽大臉。
她們態度好,姜可可也不介意大方把教材拿出去分享,她很多其實都覆習得差不多了,那些都可以借出去,而且她父母從得到消息那刻就準備好她跟江寄餘的教材習題寄過來了,江寄餘去拿了現在都放在空間裏,他們兩個覆習那些也是可以的。
見姜可可能這麽大度分享出來,其他知青還是比較感動的,這個時候有一本教材的都恨不得自己藏著捂著怕被人借去,這樣自己就覆習不了了。而且偶爾心底也會湧起如果別人考差了自己就更有希望能考中吧?這種陰暗的心理不是說沒有,甚至主動先開口借教材的那個知青也曾這樣揣摩過姜可可,怕她不肯借出來。
但是當姜可可不僅借了,還把大部分教材都借出去,心裏還是閃過一抹愧疚的,用那麽陰暗自私的想法揣摩別人,真的很不應該。
連朱梅因借教材這事,都對以往那樣言語攻擊過姜可可而感到歉疚,但是還是因為面子說不出對不起三個字,只是說了謝謝,輪到姜可可打掃衛生時也會主動提前幫忙打掃。
不僅是朱梅這樣,其他知青也是,一下子姜可可在知青宿舍都沒活幹了,她們都主動幫忙幹了。
姜可可一開始是意外,隨後忍不住想,真好啊,其實都不算是壞姑娘啊。
而對於知青宿舍裏對她很不錯的老好人趙志紅,姜可可也沒有吝惜自己對她的幫助,教材是湊不到全套了,但是她給了她一套全新的數理化叢書。雖然高考消息通知後大家都去搶購,這本書都賣斷貨了,不過因為‘先知’她又提前多準備了一本,想著到時候趙志紅要用到。
趙志紅算是‘高齡’女知青了,下鄉很多年,以前也不是沒想過在本地嫁人算了,但是又覺得不甘心,也覺得沒找到合適的。她雖然是‘老好人’,但是對婚姻很謹慎,不敢輕易結婚,跟一個人組建家庭。
拖著拖著,年紀就變大了,這個年紀在相親市場也找不到年輕小夥子了,能找的也是二婚,喪偶之類的,而且男方還對她諸多挑剔,覺得她不好看又沒錢,也沒娘家幫襯,各種提要求,這些把她嚇跑了,寧願單著,熬著,也不想把自己推入火坑,她不是沒見過有的知青嫁人了天天操持家務侍奉公婆不說,還時不時要被人打,日子過得還沒做知青時候自在。
至於是不是一輩子不結婚,其實她也沒這麽‘前衛’思想,她只是覺得最起碼得找個合心合意的,日子過得要有奔頭的,不然生活要怎麽為繼呢?
一年又一年過去,其實她也不知道自己能撐多久,前段時間也曾想過要不算了吧,堅持什麽呢,現在再不結婚,以後連二婚的都找不到,老了也沒個後代,死後都沒人惦記燒紙,多淒涼啊。
她還跟姜可可說過這些話,那時候看姜可可父母疼愛,江寄餘又寵著她,忍不住心生了羨慕,便發洩了一下心裏的苦悶,當時姜可可讓她再等等吧,最起碼也要找到對她好的人才能結婚啊,若不然婚姻就是‘墳墓’了。
這樣的說法新奇又很準確,那些嫁錯人的,豈不跟進了‘墳墓’一樣嗎?生活像一潭死水,死氣沈沈,半點看不見往昔的活力。
被人勸著,趙志紅便想好吧,那再等等,沒準就跟姜可可說的,再等等,沒準屬於她的緣分就來了呢。
誰曾想,她還沒等到她的緣分,卻先等到了高考!
這事比等到她的緣分還要讓趙志紅激動,高考啊,這可是回城的希望,也是未來的希望,只要她能考上,從此她的生活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啦,她再不需要在躊躇以後怎麽辦,只要她高考考上了,成了大學生,怎麽樣都會有一分鐵飯碗,到時候能選擇的對象也多了啊!
因此趙志紅對高考那真的是野心勃勃,從前上工時候她還是比較認真的,現在也會一邊上工一邊偷摸背書了,每天天剛蒙亮就起來學習,夜裏村民都睡了,她還在學習,煤油燈貴要省錢,她就在院子裏學,借著月光的光線,也要讀下去。
這種精神跟古代那頭懸梁錐刺股都有得一拼了。
而趙志紅這種情況也不算是特列,不少以高考為希望為唯一出路的知青基本都是這樣勤奮,用盡一切時間去學習,連平時愛因為雞毛蒜皮小事爭吵的習慣都沒了,知青大院氣氛好了不少,大家都放下了往日的小摩擦,一心向學,弄得村民見了也不忍心打攪人家,就是生產隊長見到上工不認真偷摸背書的知青也是睜只眼閉只眼。
不管怎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不管老師曾被打成‘臭老九’,華國老百姓心中,其實還是很尊重知識,尊重文化人的。
而塘邊村的男知青那邊也沒人買到教材,於是便厚著臉皮跟女知青們借,女知青們問了姜可可這個主人的意見,沒問題之後大家便開始‘互通有無’了,也開始湊在一起學習,互相教導,畢竟有些題真的不擅長,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大家湊在一塊商量想法子總能解決的。
至於實在解決不了的,那也沒辦法了,塘邊村又沒有老師,沒法問啊。
唉不對,這牛棚裏不就住著好幾個大學教授嗎?江寄餘他外婆外婆就是名牌大學的教授啊,要不,偷偷過去問問他們?
漸漸地有人把主意打到老莫教授他們身上,但是還是有些不敢,他們是‘壞分子’,接觸太多會有麻煩的吧?可是不接觸的話學習搞不懂,到時候考試沒考中怎麽辦?而且萬一只有這一屆高考呢,沒考中是不是就此沒希望了?
在姜可可故意藏拙不教人,其他知青也是半桶水吊啊吊,不會不懂的題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終於有對高考的渴望大於害怕的知青上前去問了,那知青也不是別人,而是趙志紅,她也沒說借姜可可的面子,而是小心翼翼地先試試幫忙幹活,撿柴,給水缸打水,摘野菜送給他們什麽的,發現他們沒有推拒,村裏人和知青也沒說閑話的,這才大著膽子拿著問題上去請教。
老莫夫婦哪怕下放多年,但是肚子裏的墨水都不是虛的,困擾他們的問題到了他們手上就跟孫猴子遇到如來佛一樣,輕輕松松迎刃而解了,而且思路很清晰,能讓學生豁然大悟那種。
名牌大學教授,真不是虛的。
見狀,趙志紅真的是連連感激,打掃幹活挑水砍柴更加勤快,還想要幫他們洗衣服,做的跟親孫女似的。
但是還真沒一個人說趙志紅,就是廖志明看不慣江寄餘連帶不喜老莫夫婦,也不敢在這當口觸人眉頭,因為第一天趙志紅幹這種事他剛說兩句閑話,趙志紅差點沒拿石頭扔他讓他閉嘴,而其他知青也不站在他那一邊,生產隊長跟村支書更是睜只眼閉只眼,他哪裏敢觸犯眾怒,尤其是教材還是跟姜可可借的。
不過因為這一出,姜可可也放話說以後不把教材借給廖志明了,讓他看不起老莫夫婦。
姜可可的嬌氣勁和小氣性這是越來越大了,大概是恢覆了記憶又被江寄餘寵愛著吧。
廖志明最後臉色一僵,但是還是咬著牙說不稀罕,自己覆習去了,聽說後來是勾搭了隔壁生產隊搶到教材和輔導書的女知青,兩人一起覆習備考呢。
當然姜可可不關心他這個,反正她只要知道因為趙志紅成功問到答案並且學習進展變大時,其他知青也坐不住,紛紛過去牛棚幫忙求解決問題,甚至隱隱有了讓他們開課的呼聲。
要知道不止是老莫夫婦,其他三個牛棚的‘壞分子’也是知識淵博,各有擅長的啊。
於是在這呼聲開始響起的時候,江寄餘也‘恰好’上班回來,去跟村支書見面交流一番後,村支書便向公社提交了報告書,先說了這些年牛棚壞分子在國家,在公社的領導教育下思想改造取得了很大進步,已經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一心向著祖國和人民什麽這類的思想官方話,然後轉折又一說我們對壞分子的教育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他們,現在正直廣大知青學子備考期間,若是能利用他們來教導功課,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服務,那將是一項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改造方式。
這些備考學子都將是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是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承認認可的,多跟他們接觸,也能教育影響牛棚壞分子,讓他們思想徹徹底底接受改造,並且升華。
這類高大上的語言修飾也說了一堆,而最重要的,還是最後批準這件事能得到的好處,比如經過這些大學教授、哦不,牛棚壞分子的輔導,我們生產隊,我們公社就能出一大堆大學生的話,到時候這些都是政績啊!說出去都鼎鼎有面,而且沒準還會有報社來采訪呢。更重要真是成了大學生,這些大學生以後也會感激公社,他們這些泥腿子半泥腿子也能有更好的人脈資源啊。
國家這麽大力推廣支持教育,渴求人才,他們這行為是跟隨國家思想,國家腳步,為國家出力啊。
總之,把話那是說的能激起人內心的火熱,堪稱洗腦效果那種。
當然,這報告村支書寫不出來,是姜可可絞盡腦汁修修改改又讓江寄餘這個土著給了參考意見後才寫出來的。
事實證明這是一份很成功的思想報告,公社批準了,於是塘邊村牛棚壞分子們的日常工作不再是勞作,而是給知青們和個別也想參加高考的村民講課,講課地點就設立在村裏大食堂,每天下工吃完飯後就過來。而在這段時間壞分子也不用去幹活,只要備課,把課講好就成。
至於教材,除了知青們手抄的,開車四處跑的江寄餘也給搜刮了一兩套回來讓教授們當教材準備授課。
這對連個小學都沒有的塘邊村來說是件新鮮事,又覺得很好奇,以往一直不敢或者不想接觸牛棚壞分子,哪怕同個村子待了這麽多年,也不知道他們是什麽性格,是不是真有能耐啥的,牛棚壞分子給知青們講課,那是個啥情況?
於是有著好奇心的村民們也搬著小馬紮或者直接過來大食堂聽聽看,看這些牛棚‘壞分子’能講出什麽花來。
最後的現實告訴大家,不要有好奇心,好奇心不止能害死貓,還能讓沒文化的泥腿子大老粗每天不落地趕著自家娃娃連帶自己過來聽課。
這些牛棚壞分子也太厲害了吧?怎麽什麽都知道?
什麽?!一天之中太陽離我們最近的時候不是中午?早上中午和傍晚都是一樣的?
什麽?!那麽簡單兩條公式竟然能‘預知’田地的畝產量?
什麽?!地球是圓的還能自動轉動?那我們人怎麽感覺不到晃動呢?
一輩子沒出過遠門沒學過知識的村民們覺得自己被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而對於有了點基礎的知青們和村裏幾個小學生初中生來說,牛棚壞分子們真的是太厲害了,不懂的被他們一講就清清楚楚了,而且還會梳理串聯知識點,簡直比自己埋頭苦讀要好多了,感覺是事半功倍啊!
村支書這個舉措真的是太好了,公社也是好關心好照顧他們啊,如果他們能考上絕對要感謝,盡自己能力報答他們。
還有牛棚的壞分子,再也不瞧不起他們了,他們可都是他們的老師啊,在這種關鍵時候能不計較從前站出來用心教導他們,真的是好感動,說是恩師也不為過啊。
於是,塘邊村再沒有人喊老莫夫婦他們壞分子,對他們指指點點了,而是很尊敬地稱呼老師,平時知青們幫忙搶著幹活不說,連村民都時不時送一兩把蔬菜過來,村大食堂那象征著屈辱的‘牛欄’也給拆了,還砍了書給做成幾張床,把曬得最幹最新鮮柔和的稻草都送上來。
他們是沒有什麽文化,但是知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像是他們跟人學瓦匠手藝都是要喊師父,以後要給養老的,現在他們聽他們上課,還把娃娃也推來聽課,也算是半個師生關系,反正在自己村裏,村幹部也支持,那就盡量能做好學生的本分就做好吧。
而這一切是姜可可和江寄餘都沒想到的。
他們一開始讓知青們找老莫夫婦他們補課,其實是因為想讓老莫夫婦他們有‘政績’。姜可可知道這一屆要考上大學沒那麽容易。一個村子能出現一兩個,哪怕是知青也是很厲害的,如果塘邊村生產隊全部,或者說百分之□□十都能考上大學,那人數上是很顯然的,肯定會被註意到的,到時候這邊宣傳一下,B市那邊運作一下,是有很大機會為老莫夫婦平反,並且返聘回去教書的。
即使最後還是失敗沒法立即平反,那也不要緊,起碼能讓塘邊村的人知道老莫夫婦他們是有真材實料的,教出了大學生,都會對他們尊重一下,待遇也能稍微好些。
要知道這年代大學生格外金貴,誰不希望家裏能出幾個大學生,即使家裏不能出,要是村子裏能出那也是好的,一個村子的人基本都是同根同族,飛出一只金鳳凰,那他們村子裏其他人就有希望。
這年頭還很講究宗族親緣,一人發展了那是絕對會想辦法幫扶其他親人,這樣慢慢地,他們都有機會改換門庭,不再做個泥腿子,或者有份穩定的工作,遇到事有個厲害的人幫忙也是很好的啊。
結果沒想到老莫夫婦他們太給力,竟然用課堂魅力征服了村裏人,待遇一下子提高起來,都沒人再把他們當作壞分子看了。
不過這個意外還是很好的,別說老莫夫婦,就是牛棚其他三個壞分子,冰冷死寂多年的內心也感覺重新溫暖了起來,他們終於不再是被厭惡,被忽視的群體,而是被人需要被人尊重被人承認的,這種感覺真的是太久違太溫暖了,仿佛都重新活過來了一樣。
當下,原本只是當作任務完成的,也變得更加的積極用心,態度一上來,課堂就變得更加生動精彩了。
而這個時候農村裏也沒那麽多農活要忙,於是這下連上工時間都縮短了些,整個塘邊村都彌漫著學習的氛圍,好像全村備考一樣,連平時雞毛蒜皮的吵架鬥嘴磨擦都少了,和諧得不得了。
姜可可也受到這種氛圍的影響,每天都準時地搬著小馬紮過去聽課,認真努力聽課記筆記,跟當年高三備考似的。
江寄餘最後半個月也請假回來備考,雖然遺憾姜可可有老莫夫婦他們教導後不需要他再當小老師,不能偶爾趁機偷個香,但是還是很高興自己的外公外婆能得到這麽多人的尊重,也很高興他們因為教導這些人得到尊重而煥發出新的光彩,眼睛裏的亮度都多了。
這樣才是有奔頭的生活啊。
一九七七年的冬天,江寄餘乃至於整個塘邊村,內心都是一片火熱的,好像有什麽東西在這個天氣寒冷的冬日悄然發芽,未來將會長成參天大樹,給他們帶去新的生機。
而就在這麽認真勤快,全村備考一般的情況下,一九七七年十二月的高考終於到來。
這一次的高考因為時間倉促準備不足,來不及組織全國命題,最終是把命題權下放到各省手裏,由他們自主命題。而這也是唯一一次由各省自主命題的國家級考試。註釋③
而也可以說是考生年齡參差不齊,考生身份各不相同的一次考試,來參加高考的年齡最大考生都能夠做那些應屆考生的父親母親了。但是誰也沒說笑話誰,國情如此,誰都理解,甚至遇到背上用紅布條纏住孩子背著孩子來高考的,考官臉上也沒意外,只是要問一下是真的不能把孩子交給家裏人帶著,怕影響到其他考生。
那女人梳著劉胡蘭的頭發,很是冷靜地敘述了她的事,“家裏人嫌棄我的妞妞是女娃,整天想把她偷送給別人,還打罵我,就這檔口高考消息來了,我便想要參加高考,帶我妞妞回城去。他們不同意,但我堅持,我不能錯過這次機會,不然我不知道哪天我就護不住我孩子,所以我要高考,於是他們就把我娃子和我一同轟出家裏來了。我實在是沒辦法,這兩個月我都是帶著我孩子住在知青宿舍裏,今天來也差點被攔住,這是我跟孩子唯一的機會和希望,我保證我妞妞會很乖,不會吵到其他人,要是她哭了吵到別人我立馬就出考場行麽?”
就這樣考官同意了,其他考生也是同情。而最後她孩子真的很乖半點沒哭鬧,沒有影響到其他人,讓那女人順利地完成了高考。
事後有人說那女娃子也是知道疼她媽媽的吧。
當然,也有人說那女人不該來高考,家裏人都不同意,鬧成這樣不好,但是更多的人還是理解,這女人是知青,他們都知道異地他鄉的知青,有多渴望回去,有多渴望知識改變命運,尤其這還是個為了孩子奮鬥的母親,沒有多少人能指責一個為了孩子奮發向上的母愛。
當然,這只是高考期間的一個小插曲,到了考場上,拿到試卷,所有的考生都是聚精會神心裏再無雜念,一心只想解決試卷上的問題,沒有心不在焉,也沒有交頭接耳,沒有人會在這樣幾乎能決定命運的莊重時刻做出任何不合時宜的舉動。
筆尖下書寫的不是簡單地答案,而是未來的前程。
很快,為期三天的高考,終於在這寒冬臘月裏結束了,剩下的,便是等待,等待放榜那一刻,等待領取通知書那一天,或者,等待一個落空的希望。
不管怎樣,這都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冬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塘邊村的村支書也接到了文件,正在用生產隊的小廣播播放,“……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知識青年、覆員軍人和應屆畢業生。符合條件均可報考。考生要具備高中畢業或與之相當的文化水平。招生辦法是自願報名,統一考試……”註釋①
而這則通知中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政治審查破除唯‘成分論’,德智體全面考核, 擇優錄取!註釋②
這個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塘邊村幾乎所有的知青都沸騰起來了,這代表著他們有機會重新踏入大學,這代表著他們有機會重新回城,這代表著他們不必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這代表著他們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那一天的知青都在歡呼沸騰, 平時所有的憤滿郁悶都不見,不管相處的好不好,見面都是笑著談高考的事,一個個激動得夜裏都睡不著。
江寄餘也沒睡著, 他當時還在外面出車,當天姜可可跑到空間裏跟他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他幾乎是楞在了原地,好一會兒才找回自己的理智,連聲問這是不是真的。
姜可可直接把報紙拿給他看, 上面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用了整張版面來報道這件事。
江寄餘的目光先是落在‘高考恢覆’的字眼上, 隨即是報考條件,最後落在政審上‘破除唯成分論’六個字上,良久,擡眸,面色如常,開口嗓音卻隱隱有些哽咽。
“可、可可,我們的希望來了是吧?”
教育上開始破除唯成分論,是不是漸漸地,其他方面也會破除唯成分論?加在他們一家人身上的帽子,是不是遲早就要消除?
姜可可明白江寄餘的意思,哪怕不能觸碰到還是上前虛虛地‘抱著’他的身體,“是的呀,一切都會好的,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那瞬,江寄餘覺得心底有火焰燃燒。
同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的老莫夫婦以及牛棚裏其他因誣陷而被下放的‘壞分子’,也輾轉不能眠,他們的激動不比知青們少,甚至比知青還要更激動於高考的恢覆,不是他們能參加高考,也不是他們有兒孫要參加高考,而是跟江寄餘想到一塊去,現在教育上能‘破除唯成分論’,是不是以後其他方面也可以,他們身上的帽子是不是也能摘掉,餘生是不是還有機會能平反,能堂堂正正做人?
幾乎所有有遠見的牛棚‘壞分子’都想到了這一點,紛紛開始重新關註實事,密切註意領導人的每次講話每次會議每次指示,有人脈的也開始活動人脈,探聽探聽消息,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能平反!
各方各派開始行動起來,將一方政治攪和得更加混亂模糊,卻又隱隱有著新的火苗在升起。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大部分人都心生希望。
而不管怎樣,眼下已經確認並且在進行最牽扯全國人民人心的一件事就是高考,得知高考重新恢覆那天,各大城市縣城小鎮的書店都湧入一大群人進來光顧,從前在角落裏積灰的習題這類都被搶購一空,遲了一秒便沒了,還沒貨補,因為全國各大書店都沒貨了,足以見得這次高考的盛況,也可以從另一方面反應人們是多久沒碰過這類書籍了,就連廢品收費站那邊都有一群人過去找書,也不嫌棄臟,找到了就歡天喜地出錢買下,如此聲勢浩大還偏偏沒有一個人上前去制止,連革委會的小兵小將們都不敢攔下熱情的備考生。
一切似乎有什麽不一樣了,幾乎所有人心理都隱隱覺得有什麽正在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將會對近十年來的生活造成海嘯般的沖擊,生活在不遠的將來將要翻天覆地。
江寄餘跟姜可可倒是沒有加入搶購教材教輔書的行列之中,因為姜可可早早地做好準備,而江寄餘為了教好姜可可後來當司機四處跑的時候也會去書店買書來看,然後好維持自己在姜可可面前的學霸人設。而且他發現姜可可確實很喜歡看書,所以只要路過,發現有新書或者有跟塘邊村那邊小鎮不一樣的書籍都會買來送給姜可可當小禮物。
這種出門在外不忘記給對象買禮物的好習慣姜可可都沒想到江寄餘也會有,不過確實很受用,還不時用自己的喜歡以及言語來鼓勵他繼續維持這個好習慣。
而江寄餘自己是完全沒想到自己會漸漸被姜可可的甜言蜜語糖衣炮彈給迷惑,當初下定決心不能讓姜可可騎在他頭上作威作福的自己貌似也不知道丟到哪個爪哇島去,他甚至是毫無所覺心甘情願地快要無底線地縱容姜可可。
等到某天反應過來,這個習慣已經改不掉了。
當然,眼下江寄餘最重要的事也是高考和為老莫夫婦平反,老莫夫婦那邊的事已經去信去聯系一些人,也跟姜遠鵬夫婦做了交流,其他的就是等時機。
而高考還是要全力準備的,這個全力準備不是指辭職不幹回家覆習,而是減少買賣和空間種菜的時間,繼續輔導姜可可學習,要比以前花更多時間也要更加嚴格要求,“乖啊,考完了就能輕松了啊。”
現在的江寄餘在只有兩人的空間裏都能說出哄人的話來了,臉皮也是修煉得夠快夠厚的。
不過姜可可也很是受用就是了,小兩口完全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意哄一個願意聽,也跟趙婆婆當初想的那樣,性格完全很搭。
關於高考文理文科和專業選擇方向姜可可也想好了,她還是打算選文科,中文系,因為以後還是要走寫作路線的,閱讀永無止境,跟隨系統學習一遍也很好的。而外語她很熟了,在恢覆記憶之後,外語水平更是完全可以媲美國語。
想當年她在國外苦練外語,尤其是外語寫作,那受的苦不是一般的,要不是身在國外那個環境,沒準她真沒法做到用外語寫作,因為會有文化差異,沒法很好表達自己想法,融入語境。到後來她能發表文章還被外國人接受,這在另一方面也是肯定她的外語水平,姜可可覺得現在自己在國內讀外語系可能沒有讀中文系能學得多。
至於江寄餘他是選理科的這不用懷疑,他的思維很適合學理科並且有這個天賦,但是具體什麽專業,他有些遲疑。
備選項有兩種,一種是經濟相關比如財政會計經管,另一種則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前一種的選擇是為了走商業道路,就他這段時間東奔西跑來看,國家的經濟未來肯定要做出相應調整,不可能永遠憑票供應,這樣的市場是死水,是活潑不起來的。
而且當初計劃憑票供應,限制市場也是因為三年□□,國家物資不足。現如今恢覆職位新上任的領導人對未來發展野心勃勃,華國是個大國,要站上國際舞臺,勢必要發展經濟,所以選擇了經濟相關專業未來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
至於另一個選項,還是江寄餘這段時間跑到了外面,見到一些電器產品,產生了好奇,對它們的原理和制作過程都很感興趣。
不過這個專業也算是搞科研方面的,以前他父母就是搞科研的,還是非常重要的科研項目,然而照樣被打倒下放了,至今都不知所蹤,所以江寄餘心裏多少有些擔憂,如果這事再來一遍,姜可可要怎麽辦。
然而當姜可可知道江寄餘的意向是這兩方面時候還真的挺意外的,雖然江寄餘不是從後世穿過來的不知道歷史發展的,但是眼光分析卻很厲害,她記得這個時候的熱門專業好像是文史哲,而像經濟那可以說是大冷門,但是明年改革開放春風一吹起,文史哲的未來前景卻沒有經濟好。
而電子信息工程其實姜可可不太了解,但是江寄餘說學了這個大概能知道市面上一些家用電器的制作和運行原理,姜可可差不多就明白了,七十年代後期到八十年代,都是華國小家電市場的繁榮時期,而像手機電腦還要到九十年代以後。江寄餘選擇的這兩個專業,都是未來很不錯的。若不是知道他不是穿越的,姜可可以為他也知道歷史發展軌道呢。
看來即使沒有走上黑化混社會道路,江寄餘的前途照樣是光明的。當然,多出去跑跑看看社會對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姜可可發現江寄餘只要多多接觸外面,思維和視野都變得非常開闊,想法也很具有前瞻性。
“沒關系的,你喜歡什麽我都支持你的呀。”姜可可完全不幹涉江寄餘的選擇,她更希望他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反正她是不愁金錢問題,如果江寄餘選擇研究沒研究出結果,她放在國外銀行的錢財和投資的利息都夠養活他們的,並不是說非要江寄餘要死要活去奮鬥去養家,兩個人互相喜歡,如果一方有能力完全可以承擔起養家責任。
而且她也相信江寄餘不是那種頹廢不知上進的人,她認識的江寄餘有聰明又能幹又上進又負責,他處處照顧她為她考慮,姜可可也會支持他理解他的呀。
江寄餘被姜可可的話溫暖到了,嘴裏說她是傻子,心裏卻想以後要加倍去奮鬥去對姜可可好才行,他的可可值得世間最好的。
兩個在空間裏學習見面的小傻子完全不知道如果這番關於專業選擇的對話被其他埋頭苦讀的知青知道了會有多紮心和諷刺,你們踏馬地就不先考慮一下能不能考上這個問題嗎?!!!
這個問題,姜可可現在還真是沒考慮過,哪怕後世的數據表明這屆錄取率是高考史上最低的,但是她又不傻不學渣,還提前準備了那麽久,怎麽也能妥妥的吧。
而江寄餘是因為在外面出車沒回來接觸一下其他考生感受那個氛圍,又被姜可可的思維帶著走,也忘記了考不考得上這個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是哪怕他想到了這個問題,也不覺得自己會考不上,他家基因又不差,自己以前也是學霸,還因為教導姜可可而提前跟著學習,現在也是下苦功夫讀書的,怎麽會考不上。對於學霸來說,考不上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去哪裏學什麽專業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至於會不會把高考和姜可可要他補習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腦袋裏有閃過這個想法,但是一看到姜可可嬌嬌甜甜的笑臉這個懷疑就拋諸腦後了,他的可可又不會未蔔先知,只能說是幸運,可可是個有福氣之人,這樣才能提前覆習,比那些剛知道消息的考生多些準備。
嗯,他的可可是最好的。
如今的江寄餘面對姜可可也是越來越沒戒心和理智,所有合理不合理都能自動模糊或圓過去,他只要知道他喜歡現在這個姜可可,她是他嬌軟可愛的對象就可以了。
有時候,難得糊塗,不打破砂鍋問到底還是很好的。
與他們兩個相對輕松的覆習備考姿態來對比,其他知青和備考生在備考這兩個月可以說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了,高考應屆生還好,哪怕是沒想過會高考,那起碼還接觸了教材,而現在是七七年,也不是文化運動剛興起那時候鬧得天翻地覆的樣子,現在老師再怕不恰當的言行受到舉報,那起碼都會照本宣科教一教,怎麽樣基礎是要比知青好的。
而下鄉的知青呢,基本是從下鄉開始就沒碰過課本的,別說課本,像姜可可那樣每月都買書來看打發時間的都少,塘邊村的女知青還因為姜可可在多少看了些雜志什麽的,但是教材,那是真的半點都沒碰過。
尤其是到了後期下鄉的知青都是初中畢業甚至沒畢業就來上山下鄉的,本身基礎也不太行,下鄉多年的更是完全把知識還給了老師,現在還因為搶的慢教材都找不全,輔導書更是有錢沒地兒買,要覆習備考,那是真的難。
於是,有知青便把主意打到姜可可身上,想問她教材和那本數理化叢書能不能借借,“我熬夜抄一抄,抄完就還你,不會耽擱你覆習的,成嗎?”
到這種時候,開口借教材也沒那麽大臉理直氣壯說要拿出來分享,要是一開始穿過來那時候,還有可能會諷刺一下然後用輿論逼迫拿出來,但是現在的姜可可跟她們關系也緩和,又有縣城運輸隊工作的江寄餘作對象,來自B市寵愛她的父母,誰敢這麽大臉。
她們態度好,姜可可也不介意大方把教材拿出去分享,她很多其實都覆習得差不多了,那些都可以借出去,而且她父母從得到消息那刻就準備好她跟江寄餘的教材習題寄過來了,江寄餘去拿了現在都放在空間裏,他們兩個覆習那些也是可以的。
見姜可可能這麽大度分享出來,其他知青還是比較感動的,這個時候有一本教材的都恨不得自己藏著捂著怕被人借去,這樣自己就覆習不了了。而且偶爾心底也會湧起如果別人考差了自己就更有希望能考中吧?這種陰暗的心理不是說沒有,甚至主動先開口借教材的那個知青也曾這樣揣摩過姜可可,怕她不肯借出來。
但是當姜可可不僅借了,還把大部分教材都借出去,心裏還是閃過一抹愧疚的,用那麽陰暗自私的想法揣摩別人,真的很不應該。
連朱梅因借教材這事,都對以往那樣言語攻擊過姜可可而感到歉疚,但是還是因為面子說不出對不起三個字,只是說了謝謝,輪到姜可可打掃衛生時也會主動提前幫忙打掃。
不僅是朱梅這樣,其他知青也是,一下子姜可可在知青宿舍都沒活幹了,她們都主動幫忙幹了。
姜可可一開始是意外,隨後忍不住想,真好啊,其實都不算是壞姑娘啊。
而對於知青宿舍裏對她很不錯的老好人趙志紅,姜可可也沒有吝惜自己對她的幫助,教材是湊不到全套了,但是她給了她一套全新的數理化叢書。雖然高考消息通知後大家都去搶購,這本書都賣斷貨了,不過因為‘先知’她又提前多準備了一本,想著到時候趙志紅要用到。
趙志紅算是‘高齡’女知青了,下鄉很多年,以前也不是沒想過在本地嫁人算了,但是又覺得不甘心,也覺得沒找到合適的。她雖然是‘老好人’,但是對婚姻很謹慎,不敢輕易結婚,跟一個人組建家庭。
拖著拖著,年紀就變大了,這個年紀在相親市場也找不到年輕小夥子了,能找的也是二婚,喪偶之類的,而且男方還對她諸多挑剔,覺得她不好看又沒錢,也沒娘家幫襯,各種提要求,這些把她嚇跑了,寧願單著,熬著,也不想把自己推入火坑,她不是沒見過有的知青嫁人了天天操持家務侍奉公婆不說,還時不時要被人打,日子過得還沒做知青時候自在。
至於是不是一輩子不結婚,其實她也沒這麽‘前衛’思想,她只是覺得最起碼得找個合心合意的,日子過得要有奔頭的,不然生活要怎麽為繼呢?
一年又一年過去,其實她也不知道自己能撐多久,前段時間也曾想過要不算了吧,堅持什麽呢,現在再不結婚,以後連二婚的都找不到,老了也沒個後代,死後都沒人惦記燒紙,多淒涼啊。
她還跟姜可可說過這些話,那時候看姜可可父母疼愛,江寄餘又寵著她,忍不住心生了羨慕,便發洩了一下心裏的苦悶,當時姜可可讓她再等等吧,最起碼也要找到對她好的人才能結婚啊,若不然婚姻就是‘墳墓’了。
這樣的說法新奇又很準確,那些嫁錯人的,豈不跟進了‘墳墓’一樣嗎?生活像一潭死水,死氣沈沈,半點看不見往昔的活力。
被人勸著,趙志紅便想好吧,那再等等,沒準就跟姜可可說的,再等等,沒準屬於她的緣分就來了呢。
誰曾想,她還沒等到她的緣分,卻先等到了高考!
這事比等到她的緣分還要讓趙志紅激動,高考啊,這可是回城的希望,也是未來的希望,只要她能考上,從此她的生活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啦,她再不需要在躊躇以後怎麽辦,只要她高考考上了,成了大學生,怎麽樣都會有一分鐵飯碗,到時候能選擇的對象也多了啊!
因此趙志紅對高考那真的是野心勃勃,從前上工時候她還是比較認真的,現在也會一邊上工一邊偷摸背書了,每天天剛蒙亮就起來學習,夜裏村民都睡了,她還在學習,煤油燈貴要省錢,她就在院子裏學,借著月光的光線,也要讀下去。
這種精神跟古代那頭懸梁錐刺股都有得一拼了。
而趙志紅這種情況也不算是特列,不少以高考為希望為唯一出路的知青基本都是這樣勤奮,用盡一切時間去學習,連平時愛因為雞毛蒜皮小事爭吵的習慣都沒了,知青大院氣氛好了不少,大家都放下了往日的小摩擦,一心向學,弄得村民見了也不忍心打攪人家,就是生產隊長見到上工不認真偷摸背書的知青也是睜只眼閉只眼。
不管怎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不管老師曾被打成‘臭老九’,華國老百姓心中,其實還是很尊重知識,尊重文化人的。
而塘邊村的男知青那邊也沒人買到教材,於是便厚著臉皮跟女知青們借,女知青們問了姜可可這個主人的意見,沒問題之後大家便開始‘互通有無’了,也開始湊在一起學習,互相教導,畢竟有些題真的不擅長,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大家湊在一塊商量想法子總能解決的。
至於實在解決不了的,那也沒辦法了,塘邊村又沒有老師,沒法問啊。
唉不對,這牛棚裏不就住著好幾個大學教授嗎?江寄餘他外婆外婆就是名牌大學的教授啊,要不,偷偷過去問問他們?
漸漸地有人把主意打到老莫教授他們身上,但是還是有些不敢,他們是‘壞分子’,接觸太多會有麻煩的吧?可是不接觸的話學習搞不懂,到時候考試沒考中怎麽辦?而且萬一只有這一屆高考呢,沒考中是不是就此沒希望了?
在姜可可故意藏拙不教人,其他知青也是半桶水吊啊吊,不會不懂的題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終於有對高考的渴望大於害怕的知青上前去問了,那知青也不是別人,而是趙志紅,她也沒說借姜可可的面子,而是小心翼翼地先試試幫忙幹活,撿柴,給水缸打水,摘野菜送給他們什麽的,發現他們沒有推拒,村裏人和知青也沒說閑話的,這才大著膽子拿著問題上去請教。
老莫夫婦哪怕下放多年,但是肚子裏的墨水都不是虛的,困擾他們的問題到了他們手上就跟孫猴子遇到如來佛一樣,輕輕松松迎刃而解了,而且思路很清晰,能讓學生豁然大悟那種。
名牌大學教授,真不是虛的。
見狀,趙志紅真的是連連感激,打掃幹活挑水砍柴更加勤快,還想要幫他們洗衣服,做的跟親孫女似的。
但是還真沒一個人說趙志紅,就是廖志明看不慣江寄餘連帶不喜老莫夫婦,也不敢在這當口觸人眉頭,因為第一天趙志紅幹這種事他剛說兩句閑話,趙志紅差點沒拿石頭扔他讓他閉嘴,而其他知青也不站在他那一邊,生產隊長跟村支書更是睜只眼閉只眼,他哪裏敢觸犯眾怒,尤其是教材還是跟姜可可借的。
不過因為這一出,姜可可也放話說以後不把教材借給廖志明了,讓他看不起老莫夫婦。
姜可可的嬌氣勁和小氣性這是越來越大了,大概是恢覆了記憶又被江寄餘寵愛著吧。
廖志明最後臉色一僵,但是還是咬著牙說不稀罕,自己覆習去了,聽說後來是勾搭了隔壁生產隊搶到教材和輔導書的女知青,兩人一起覆習備考呢。
當然姜可可不關心他這個,反正她只要知道因為趙志紅成功問到答案並且學習進展變大時,其他知青也坐不住,紛紛過去牛棚幫忙求解決問題,甚至隱隱有了讓他們開課的呼聲。
要知道不止是老莫夫婦,其他三個牛棚的‘壞分子’也是知識淵博,各有擅長的啊。
於是在這呼聲開始響起的時候,江寄餘也‘恰好’上班回來,去跟村支書見面交流一番後,村支書便向公社提交了報告書,先說了這些年牛棚壞分子在國家,在公社的領導教育下思想改造取得了很大進步,已經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一心向著祖國和人民什麽這類的思想官方話,然後轉折又一說我們對壞分子的教育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他們,現在正直廣大知青學子備考期間,若是能利用他們來教導功課,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服務,那將是一項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改造方式。
這些備考學子都將是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是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承認認可的,多跟他們接觸,也能教育影響牛棚壞分子,讓他們思想徹徹底底接受改造,並且升華。
這類高大上的語言修飾也說了一堆,而最重要的,還是最後批準這件事能得到的好處,比如經過這些大學教授、哦不,牛棚壞分子的輔導,我們生產隊,我們公社就能出一大堆大學生的話,到時候這些都是政績啊!說出去都鼎鼎有面,而且沒準還會有報社來采訪呢。更重要真是成了大學生,這些大學生以後也會感激公社,他們這些泥腿子半泥腿子也能有更好的人脈資源啊。
國家這麽大力推廣支持教育,渴求人才,他們這行為是跟隨國家思想,國家腳步,為國家出力啊。
總之,把話那是說的能激起人內心的火熱,堪稱洗腦效果那種。
當然,這報告村支書寫不出來,是姜可可絞盡腦汁修修改改又讓江寄餘這個土著給了參考意見後才寫出來的。
事實證明這是一份很成功的思想報告,公社批準了,於是塘邊村牛棚壞分子們的日常工作不再是勞作,而是給知青們和個別也想參加高考的村民講課,講課地點就設立在村裏大食堂,每天下工吃完飯後就過來。而在這段時間壞分子也不用去幹活,只要備課,把課講好就成。
至於教材,除了知青們手抄的,開車四處跑的江寄餘也給搜刮了一兩套回來讓教授們當教材準備授課。
這對連個小學都沒有的塘邊村來說是件新鮮事,又覺得很好奇,以往一直不敢或者不想接觸牛棚壞分子,哪怕同個村子待了這麽多年,也不知道他們是什麽性格,是不是真有能耐啥的,牛棚壞分子給知青們講課,那是個啥情況?
於是有著好奇心的村民們也搬著小馬紮或者直接過來大食堂聽聽看,看這些牛棚‘壞分子’能講出什麽花來。
最後的現實告訴大家,不要有好奇心,好奇心不止能害死貓,還能讓沒文化的泥腿子大老粗每天不落地趕著自家娃娃連帶自己過來聽課。
這些牛棚壞分子也太厲害了吧?怎麽什麽都知道?
什麽?!一天之中太陽離我們最近的時候不是中午?早上中午和傍晚都是一樣的?
什麽?!那麽簡單兩條公式竟然能‘預知’田地的畝產量?
什麽?!地球是圓的還能自動轉動?那我們人怎麽感覺不到晃動呢?
一輩子沒出過遠門沒學過知識的村民們覺得自己被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而對於有了點基礎的知青們和村裏幾個小學生初中生來說,牛棚壞分子們真的是太厲害了,不懂的被他們一講就清清楚楚了,而且還會梳理串聯知識點,簡直比自己埋頭苦讀要好多了,感覺是事半功倍啊!
村支書這個舉措真的是太好了,公社也是好關心好照顧他們啊,如果他們能考上絕對要感謝,盡自己能力報答他們。
還有牛棚的壞分子,再也不瞧不起他們了,他們可都是他們的老師啊,在這種關鍵時候能不計較從前站出來用心教導他們,真的是好感動,說是恩師也不為過啊。
於是,塘邊村再沒有人喊老莫夫婦他們壞分子,對他們指指點點了,而是很尊敬地稱呼老師,平時知青們幫忙搶著幹活不說,連村民都時不時送一兩把蔬菜過來,村大食堂那象征著屈辱的‘牛欄’也給拆了,還砍了書給做成幾張床,把曬得最幹最新鮮柔和的稻草都送上來。
他們是沒有什麽文化,但是知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像是他們跟人學瓦匠手藝都是要喊師父,以後要給養老的,現在他們聽他們上課,還把娃娃也推來聽課,也算是半個師生關系,反正在自己村裏,村幹部也支持,那就盡量能做好學生的本分就做好吧。
而這一切是姜可可和江寄餘都沒想到的。
他們一開始讓知青們找老莫夫婦他們補課,其實是因為想讓老莫夫婦他們有‘政績’。姜可可知道這一屆要考上大學沒那麽容易。一個村子能出現一兩個,哪怕是知青也是很厲害的,如果塘邊村生產隊全部,或者說百分之□□十都能考上大學,那人數上是很顯然的,肯定會被註意到的,到時候這邊宣傳一下,B市那邊運作一下,是有很大機會為老莫夫婦平反,並且返聘回去教書的。
即使最後還是失敗沒法立即平反,那也不要緊,起碼能讓塘邊村的人知道老莫夫婦他們是有真材實料的,教出了大學生,都會對他們尊重一下,待遇也能稍微好些。
要知道這年代大學生格外金貴,誰不希望家裏能出幾個大學生,即使家裏不能出,要是村子裏能出那也是好的,一個村子的人基本都是同根同族,飛出一只金鳳凰,那他們村子裏其他人就有希望。
這年頭還很講究宗族親緣,一人發展了那是絕對會想辦法幫扶其他親人,這樣慢慢地,他們都有機會改換門庭,不再做個泥腿子,或者有份穩定的工作,遇到事有個厲害的人幫忙也是很好的啊。
結果沒想到老莫夫婦他們太給力,竟然用課堂魅力征服了村裏人,待遇一下子提高起來,都沒人再把他們當作壞分子看了。
不過這個意外還是很好的,別說老莫夫婦,就是牛棚其他三個壞分子,冰冷死寂多年的內心也感覺重新溫暖了起來,他們終於不再是被厭惡,被忽視的群體,而是被人需要被人尊重被人承認的,這種感覺真的是太久違太溫暖了,仿佛都重新活過來了一樣。
當下,原本只是當作任務完成的,也變得更加的積極用心,態度一上來,課堂就變得更加生動精彩了。
而這個時候農村裏也沒那麽多農活要忙,於是這下連上工時間都縮短了些,整個塘邊村都彌漫著學習的氛圍,好像全村備考一樣,連平時雞毛蒜皮的吵架鬥嘴磨擦都少了,和諧得不得了。
姜可可也受到這種氛圍的影響,每天都準時地搬著小馬紮過去聽課,認真努力聽課記筆記,跟當年高三備考似的。
江寄餘最後半個月也請假回來備考,雖然遺憾姜可可有老莫夫婦他們教導後不需要他再當小老師,不能偶爾趁機偷個香,但是還是很高興自己的外公外婆能得到這麽多人的尊重,也很高興他們因為教導這些人得到尊重而煥發出新的光彩,眼睛裏的亮度都多了。
這樣才是有奔頭的生活啊。
一九七七年的冬天,江寄餘乃至於整個塘邊村,內心都是一片火熱的,好像有什麽東西在這個天氣寒冷的冬日悄然發芽,未來將會長成參天大樹,給他們帶去新的生機。
而就在這麽認真勤快,全村備考一般的情況下,一九七七年十二月的高考終於到來。
這一次的高考因為時間倉促準備不足,來不及組織全國命題,最終是把命題權下放到各省手裏,由他們自主命題。而這也是唯一一次由各省自主命題的國家級考試。註釋③
而也可以說是考生年齡參差不齊,考生身份各不相同的一次考試,來參加高考的年齡最大考生都能夠做那些應屆考生的父親母親了。但是誰也沒說笑話誰,國情如此,誰都理解,甚至遇到背上用紅布條纏住孩子背著孩子來高考的,考官臉上也沒意外,只是要問一下是真的不能把孩子交給家裏人帶著,怕影響到其他考生。
那女人梳著劉胡蘭的頭發,很是冷靜地敘述了她的事,“家裏人嫌棄我的妞妞是女娃,整天想把她偷送給別人,還打罵我,就這檔口高考消息來了,我便想要參加高考,帶我妞妞回城去。他們不同意,但我堅持,我不能錯過這次機會,不然我不知道哪天我就護不住我孩子,所以我要高考,於是他們就把我娃子和我一同轟出家裏來了。我實在是沒辦法,這兩個月我都是帶著我孩子住在知青宿舍裏,今天來也差點被攔住,這是我跟孩子唯一的機會和希望,我保證我妞妞會很乖,不會吵到其他人,要是她哭了吵到別人我立馬就出考場行麽?”
就這樣考官同意了,其他考生也是同情。而最後她孩子真的很乖半點沒哭鬧,沒有影響到其他人,讓那女人順利地完成了高考。
事後有人說那女娃子也是知道疼她媽媽的吧。
當然,也有人說那女人不該來高考,家裏人都不同意,鬧成這樣不好,但是更多的人還是理解,這女人是知青,他們都知道異地他鄉的知青,有多渴望回去,有多渴望知識改變命運,尤其這還是個為了孩子奮鬥的母親,沒有多少人能指責一個為了孩子奮發向上的母愛。
當然,這只是高考期間的一個小插曲,到了考場上,拿到試卷,所有的考生都是聚精會神心裏再無雜念,一心只想解決試卷上的問題,沒有心不在焉,也沒有交頭接耳,沒有人會在這樣幾乎能決定命運的莊重時刻做出任何不合時宜的舉動。
筆尖下書寫的不是簡單地答案,而是未來的前程。
很快,為期三天的高考,終於在這寒冬臘月裏結束了,剩下的,便是等待,等待放榜那一刻,等待領取通知書那一天,或者,等待一個落空的希望。
不管怎樣,這都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冬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