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3章
帝王比劃了一下胤礽的個子,欣慰道:“也高了。”
那慈祥的眼神,就像是辛勤耕耘的老農,看到了自家養的小菜苗一點一點抽長發芽,多少辛苦汗水,過程中有多麽艱辛,也唯有老農自己能體會了。
小苗苗長大了,老農欣慰啊,成就感充斥在心口,那滿腔父愛關懷,一直持續到了回到宮中。
待眾大臣退下,幾位兒子皆圍繞在身邊,帝王坐在禦案上,將那一疊厚厚的彈劾參奏往上頭一拍!
“你自己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不滿,他們又是有何種理由來說服朕來阻止你,懲罰你。”
帝王神色冷凝,語氣微重,不悅的目光一一掃過胤礽、胤祉與胤禛。
這三位兒子,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擰在一起的,他準許老三與老四跟著太子學,還不知這兩兒子學出了麽麽花樣呢!
胤礽對會有人彈劾自己並不感到意外,甚至還和弟弟們交換了一下小眼神:看吧,之前說的彈劾,他們來了。
他抓起了汗阿瑪丟在書案前的奏折,靜靜地坐在一邊看了起來。
太子認真閱讀期間,康熙將胤祉與胤禛叫到跟前。
“朕知你們跟著太子,現在已接觸了外學與科學,你們要學新知識,朕不阻止,可若是因小失大,為了新鮮學識而忘記了基本的學業,可就別怪朕將你們都丟回上書房去從頭學過!”
帝王沈聲說話頗具威嚴,他低頭審視著兩位兒子。
太子誠然優秀,自小便善於學習,有過目不忘之能,那麽另外兩位阿哥呢?
準許他們跟著太子學,他們可有學會太子好的一面,又會不會學壞,跟太子一樣調皮搗蛋?
康熙只要一想到萬一以後兒子們都與太子一樣惹他生氣,就感到一陣窒息。
要哄一個保成,就已經夠他操心的了,若是老三老四也跟著那麽學,那他定要下狠手去好好治一治他們。
胤祉有一點點心慌,小眼神怯怯地不敢看帝王:汗阿瑪突然就發怒了,害怕。
之前還笑瞇瞇的,一回來就虎著臉,汗阿瑪的心情如同六月天,一會兒晴天一會兒打雷。
胤禛看出了汗阿瑪是繃著臉在鎮他們,並未真正生氣,心裏卻也不慌,悄悄去握住了胤祉的小手:怕麽麽?爺陪著你呢!
到底胤禛是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在外人看來,三阿哥與四阿哥是一起的,都是太子親自教的弟弟。
胤禛別扭地想: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爺才不是看老三害怕想安慰他。
兩個兒子挨得近,個兒還比禦案都矮,胳膊有衣袖擋著,康熙沒看到他們之間的小動作。
胤祉眨眨眼,回握住他:嗚嗚嗚,四弟弟真好,萬一他以後長不高,等他成年我就送他高跟鞋當生辰禮!
太陽王路易十四同款高跟鞋,在法蘭西暢銷的,都傳到大清來了呢!
胤礽忍不住擡頭說了句:“汗阿瑪您別嚇唬弟弟們,弟弟們還小,兒臣看了心疼。”
康熙瞪了他一眼:“看你的奏折去!還心疼,都是朕的兒子輪得到你心疼?”
帝王低下頭,開始考校起兒子們的課業。
從詩書禮儀,到儒學經義,《周易》、《尚書》、《大學》、《中庸》……
凡是帝王提問,無論是引經據典的背誦,還是釋義解答,甚至個人見解,二子皆回答自如。
康熙皺起的眉頭漸漸松開,眉間似有喜色,心情也隨著兩位兒子的優秀表現變得好了起來。
帝王滿意頷首:“倒是不曾荒廢了學業,比朕想象中要好得多。”
太子的聲音也從邊上傳來:“當然了,上書房的考試可不輕松,三弟弟與四弟弟都是經歷考試的人,兒臣接他們來與太傅們都商議好啦,如果他們有誰沒能通過考試就要回去重學。”
康熙可沒經歷過考試,他少年時勤懇好學,更因沈迷學習,而傷及身體,最終是在太醫與太皇太後的勸說下才收斂了學習的勁兒,那時候他已經是皇帝了,心裏沒底氣,肚中沒有墨水,每日都如饑似渴地學著。
相比起來,康熙覺得自己兒子們可幸福多了,他對比自己經歷,覺得兒子們一個個可都是蜜罐子裏長大的。
康熙不禁自得地想:正是因為有朕在,他們才能有現在這樣安逸的條件,有優秀的名師來教他們。
他希望每一個兒子都能成才,不僅僅是對太子要求高,對其他阿哥們要求亦不低。
帝王有些好奇上書房如今的考試情況,他不禁問道:“你們平日多久考試一次?考的是哪些知識,評分又是如何來評的?”
胤祉見汗阿瑪心情不錯,大著膽子回答道:“兒臣每個月都有月考,有科目考,有綜合考,先生喜愛出題,原先一題兩題不足以考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於是時常出卷考試,最多時一天要考四場。考試評分按百分評,文科若是低於八十分、理科若是低於六十分則重考重修,寫文章則按照甲乙丙等,由四位先生分別批閱,取平均分……”
康熙意外道:“考試竟這樣頻繁?”
胤礽幫腔道:“上書房的課業可一點都不輕松,阿哥們的學習強度是很大的,每日至少有四個時辰在學習文課、武課,如今三弟弟與四弟弟能有半天跟著兒臣,兒臣既然與太傅們約好了不讓他們影響上書房課業,先生們的考試只會更嚴格。”
“汗阿瑪,三弟與四弟還分別寫了文章,有關於實踐後的感想,您要看看嗎?”
話都給胤礽說完了,康熙考校兒子的興致頓時就被別的事引走。
“竟還寫了文章,拿來讓朕看看。”
這回都不用胤礽幫忙說話,胤祉與胤禛自覺就去將寫文章的冊子帶來。
是的,冊子,就跟胤礽的日記本似的,用線裝訂好,從二人跟著胤礽見世面開始,幾乎每一天都有見解寫下,從稚嫩到成熟,從幼稚的思想轉變為更加貼近現實的思想。
胤祉喜愛提出質疑,胤禛喜歡刨根問底,同樣是一件事,胤祉會問“為什麽不那麽做,要這麽做?”,胤禛會問“為什麽這麽做,意義在哪裏,原理在哪裏……”
這二位在康熙擔心會跟著太子學淘氣的兒子們比帝王想象中更要優秀,而太子也將他們教的很好。
帝王放下兩本寫了有近半的冊子,轉問胤礽:“你哪兒來的精力,又是教弟弟們,又能搞出那麽多事來?”
胤礽瞪圓眼眸,氣得鼻孔噴氣。
麽麽叫搞出那麽多事?!
“《道德經》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兒臣教會弟弟們的是如何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交給他們學習科目本身,弟弟們會優秀如斯,雖有方法所致,卻也是勤懇努力,一點一滴自己積累出來的,他們肚中墨水會有多少,在於他們自己,兒臣可控住不了,所以兒臣也沒在這上面花多少時間。”
胤礽哼哼唧唧,嘀嘀咕咕:“哪裏有搞麽麽事情了,兒臣矜矜業業幹活,還不是為了您與大清。”
帝王冷冷道:“看完了嗎?”
胤礽:“……”
“既然看完了,說說你的想法,別事事都指望朕給你兜著,你看看如今彈劾你之人,遍布朝堂之中,從一品大員到五品小官,皆有不滿於你的聲音,朕之太子,不過短短時日,在朝中已是千夫所指,當真是厲害的很。”
康熙氣狠了:“朕此前就與你說過,莫要急於求成,外學之興,已有威脅本國學風之勢,莫不是真以為朕不會下手去阻止外學發展?”
胤礽無辜道:“若如此做,陳大人恐怕會啟奏汗阿瑪收回成命。”
國庫正在賺大錢,大量的外洋交易,巨額關稅利潤,通商以後雖會有海盜、商品競爭等隱憂,卻利大於弊,隱憂可下手去解決,到手的好處可是大家明晃晃都看見的。
帝王拍案橫眉怒斥道:“朕要說的不是這個!”
胤祉打了個激靈,眼看汗阿瑪開始吼太子,急切地左顧右看。
胤禛按了按他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二人悄悄退後了些,坐在距離稍遠的位置,豎起耳朵聽太子與汗阿瑪的談話。
“兒臣知道汗阿瑪想說的是若是外學發展過盛,傳統儒學、漢學可怎麽辦,”胤礽溫聲道,安撫般地擺擺手:“您別激動,兒臣當然是有主意的。”
“大人們想要弘揚儒學,想要祖制,漢學興盛當然可以啊,那是咱們治國之本,怎麽能忘記了,外學要推廣,儒學與漢學更要加大推廣力度呢!”
胤礽笑瞇瞇地晃晃腦袋:“儒學提倡文人具備美好的品德,多好呀!忠君愛國,正義廉潔,最難得的便是知行合一,古時候有孔子、孟子,漢時有董仲舒,宋時有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儒學百花齊放,各有所說卻也薪火相傳,一代一代繼承、改變。文人們愛聽,那就大力宣傳著。兒臣也覺儒學很重要,正是因為它,才會有像太師傅,陳大人、丁思孔、於成龍等又有責任心,又仁德的好官。”
“咱們要弘揚這種美德,但是他不是一成不變的,儒學也在順應著時代的變化,在兒臣看來,儒學與新興外學、科學並不沖突,都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東西。”
弘揚外學是為了接觸世界,為了與世界各國交流。發展科學是為了改善百姓們的生活,讓人們能夠生產出更多糧食與衣裳,也是加強國力。
“眾位大人們與汗阿瑪說的都沒有錯,儒學是大清思想之根,兒臣也讚同。”胤礽可一點沒打算將儒學給拋開,他從小就學這些,將“仁德”二字印在腦海中,是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心的好少年,又怎麽會像大人們彈劾的那樣“忘了本”呢?
“仁、義、禮、智、信,多麽重要啊!前朝繼承自宋時儒學,我朝則對前朝舊制生搬硬套,如今新學已然萌芽,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何不建設新儒學,繼承與發展大清自己的儒學呢?舊學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變得開放一些,可以吸收融匯、兼容並包,這才是符合大清向世界張開手的現實。”雖然大清的這雙手,是胤礽硬抱著汗阿瑪去扯開的。
胤礽將諸位大人群起攻擊的點兒變著花樣來誇讚:“大人們有危機感,兒臣能理解,兒臣覺得得做一些讓大人們放心的事,不如明兒就開會讓宣傳部將我傳統儒學大力發揚起來,兒臣相信,在外洋人深入了解大清的現在,儒學不僅僅能夠影響到大清國內,更能將這種美好的品德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康熙給他吹得腦子嗡嗡響,滿腦子都是“明兒就開會”,“讓宣傳部宣傳”……
“這就是你想出來的辦法?”帝王深思起來:反其道而行之,文臣們擔心太子棄儒學於不顧,反而興盛外學科學,如今加強宣傳,表露態度,既可安人心,又可穩局勢。
“兒臣最喜愛儒學了,兒臣從小就在它們的影響下長大呀,怎麽會忘記了刻入靈魂血液之中的國之精神呢?”
胤礽露出了心虛的神情,對了對手指,委屈道:“唯獨有一點兒臣做不到,那就是朱熹說的‘存天理,滅人欲’,兒臣還是有人欲的,也許是兒臣修煉不到家,若是哪一天真的成聖人,恐怕就知道麽麽樣的感情能滅了欲望了。”
康熙一口老血梗在喉嚨口。
“早先是平國庫,成立大清銀行,借著朕肅清吏治好歹將本金給要回來了,這回又將玉器之利送給國庫,朕看你已經是個沒人欲的大聖人了!”
帝王可不是在稱讚他,那沒好氣的語調,顯然是在責怪呢!
胤礽笑了笑,小心翼翼地將自己寫好的“未來五年花錢計劃”上遞給了康熙,狗腿道:“汗阿瑪您看看這個。”
康熙:“……”
好家夥!
他不僅將已經送去的九百萬兩怎麽花寫好了,甚至連之後的幾個月,幾年賺到的利潤怎麽花也一並都列了出來。
每一項花銷背後皆有其用意註釋。
此前還有些怒意的帝王皺起眉頭,一目三行地將胤礽所寫的計劃看完。
這些計劃,有的可行,有的則需更改,康熙想了想,反而勾起了唇:“陳廷敬知道你的計劃嗎?”
胤礽驚訝道:“兒臣有事當然是先與汗阿瑪商議了,這種大事,需汗阿瑪點頭首肯,兒臣才會繼續上奏去內閣。”
康熙道:“嗯,既然不知道,朕明日朝會就將它送給陳廷敬看看去。”
胤礽小聲道:“就不能私底下送?”
當朝就送,他幾乎能預料到陳大人會用怎樣不可置信的目光來瞪自己了。
“不是你說要朝會上召人來商議宣傳儒學之事?”
帝王瞇起了眼,心情已然轉好,倒像是打算將太子送錢給國庫一事輕拿輕放了。
“朕看你鬼點子有不少,之後不如想想該如何讓內務府有更多收入。”康熙淡淡道,瞥了一眼像小鵪鶉一樣依偎在一起的三阿哥與四阿哥,朝著胤礽努努嘴:“未來你的弟弟們皆會長大,出宮建府,內務府可少不了錢。”
胤礽僵了僵,不可置信:那是您的兒子,您不想著怎麽養,還要兒子幫您養兒子?!
胤禛與胤祉眼瞧著汗阿瑪真的就息怒了。仿佛從一頭發怒的獅子變成被順了毛發的大貓,還瞇起眼睛搖了搖尾巴……
胤禛已經無話可說了,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太子真乃神人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帝王比劃了一下胤礽的個子,欣慰道:“也高了。”
那慈祥的眼神,就像是辛勤耕耘的老農,看到了自家養的小菜苗一點一點抽長發芽,多少辛苦汗水,過程中有多麽艱辛,也唯有老農自己能體會了。
小苗苗長大了,老農欣慰啊,成就感充斥在心口,那滿腔父愛關懷,一直持續到了回到宮中。
待眾大臣退下,幾位兒子皆圍繞在身邊,帝王坐在禦案上,將那一疊厚厚的彈劾參奏往上頭一拍!
“你自己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不滿,他們又是有何種理由來說服朕來阻止你,懲罰你。”
帝王神色冷凝,語氣微重,不悅的目光一一掃過胤礽、胤祉與胤禛。
這三位兒子,是在他眼皮子底下擰在一起的,他準許老三與老四跟著太子學,還不知這兩兒子學出了麽麽花樣呢!
胤礽對會有人彈劾自己並不感到意外,甚至還和弟弟們交換了一下小眼神:看吧,之前說的彈劾,他們來了。
他抓起了汗阿瑪丟在書案前的奏折,靜靜地坐在一邊看了起來。
太子認真閱讀期間,康熙將胤祉與胤禛叫到跟前。
“朕知你們跟著太子,現在已接觸了外學與科學,你們要學新知識,朕不阻止,可若是因小失大,為了新鮮學識而忘記了基本的學業,可就別怪朕將你們都丟回上書房去從頭學過!”
帝王沈聲說話頗具威嚴,他低頭審視著兩位兒子。
太子誠然優秀,自小便善於學習,有過目不忘之能,那麽另外兩位阿哥呢?
準許他們跟著太子學,他們可有學會太子好的一面,又會不會學壞,跟太子一樣調皮搗蛋?
康熙只要一想到萬一以後兒子們都與太子一樣惹他生氣,就感到一陣窒息。
要哄一個保成,就已經夠他操心的了,若是老三老四也跟著那麽學,那他定要下狠手去好好治一治他們。
胤祉有一點點心慌,小眼神怯怯地不敢看帝王:汗阿瑪突然就發怒了,害怕。
之前還笑瞇瞇的,一回來就虎著臉,汗阿瑪的心情如同六月天,一會兒晴天一會兒打雷。
胤禛看出了汗阿瑪是繃著臉在鎮他們,並未真正生氣,心裏卻也不慌,悄悄去握住了胤祉的小手:怕麽麽?爺陪著你呢!
到底胤禛是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在外人看來,三阿哥與四阿哥是一起的,都是太子親自教的弟弟。
胤禛別扭地想: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爺才不是看老三害怕想安慰他。
兩個兒子挨得近,個兒還比禦案都矮,胳膊有衣袖擋著,康熙沒看到他們之間的小動作。
胤祉眨眨眼,回握住他:嗚嗚嗚,四弟弟真好,萬一他以後長不高,等他成年我就送他高跟鞋當生辰禮!
太陽王路易十四同款高跟鞋,在法蘭西暢銷的,都傳到大清來了呢!
胤礽忍不住擡頭說了句:“汗阿瑪您別嚇唬弟弟們,弟弟們還小,兒臣看了心疼。”
康熙瞪了他一眼:“看你的奏折去!還心疼,都是朕的兒子輪得到你心疼?”
帝王低下頭,開始考校起兒子們的課業。
從詩書禮儀,到儒學經義,《周易》、《尚書》、《大學》、《中庸》……
凡是帝王提問,無論是引經據典的背誦,還是釋義解答,甚至個人見解,二子皆回答自如。
康熙皺起的眉頭漸漸松開,眉間似有喜色,心情也隨著兩位兒子的優秀表現變得好了起來。
帝王滿意頷首:“倒是不曾荒廢了學業,比朕想象中要好得多。”
太子的聲音也從邊上傳來:“當然了,上書房的考試可不輕松,三弟弟與四弟弟都是經歷考試的人,兒臣接他們來與太傅們都商議好啦,如果他們有誰沒能通過考試就要回去重學。”
康熙可沒經歷過考試,他少年時勤懇好學,更因沈迷學習,而傷及身體,最終是在太醫與太皇太後的勸說下才收斂了學習的勁兒,那時候他已經是皇帝了,心裏沒底氣,肚中沒有墨水,每日都如饑似渴地學著。
相比起來,康熙覺得自己兒子們可幸福多了,他對比自己經歷,覺得兒子們一個個可都是蜜罐子裏長大的。
康熙不禁自得地想:正是因為有朕在,他們才能有現在這樣安逸的條件,有優秀的名師來教他們。
他希望每一個兒子都能成才,不僅僅是對太子要求高,對其他阿哥們要求亦不低。
帝王有些好奇上書房如今的考試情況,他不禁問道:“你們平日多久考試一次?考的是哪些知識,評分又是如何來評的?”
胤祉見汗阿瑪心情不錯,大著膽子回答道:“兒臣每個月都有月考,有科目考,有綜合考,先生喜愛出題,原先一題兩題不足以考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於是時常出卷考試,最多時一天要考四場。考試評分按百分評,文科若是低於八十分、理科若是低於六十分則重考重修,寫文章則按照甲乙丙等,由四位先生分別批閱,取平均分……”
康熙意外道:“考試竟這樣頻繁?”
胤礽幫腔道:“上書房的課業可一點都不輕松,阿哥們的學習強度是很大的,每日至少有四個時辰在學習文課、武課,如今三弟弟與四弟弟能有半天跟著兒臣,兒臣既然與太傅們約好了不讓他們影響上書房課業,先生們的考試只會更嚴格。”
“汗阿瑪,三弟與四弟還分別寫了文章,有關於實踐後的感想,您要看看嗎?”
話都給胤礽說完了,康熙考校兒子的興致頓時就被別的事引走。
“竟還寫了文章,拿來讓朕看看。”
這回都不用胤礽幫忙說話,胤祉與胤禛自覺就去將寫文章的冊子帶來。
是的,冊子,就跟胤礽的日記本似的,用線裝訂好,從二人跟著胤礽見世面開始,幾乎每一天都有見解寫下,從稚嫩到成熟,從幼稚的思想轉變為更加貼近現實的思想。
胤祉喜愛提出質疑,胤禛喜歡刨根問底,同樣是一件事,胤祉會問“為什麽不那麽做,要這麽做?”,胤禛會問“為什麽這麽做,意義在哪裏,原理在哪裏……”
這二位在康熙擔心會跟著太子學淘氣的兒子們比帝王想象中更要優秀,而太子也將他們教的很好。
帝王放下兩本寫了有近半的冊子,轉問胤礽:“你哪兒來的精力,又是教弟弟們,又能搞出那麽多事來?”
胤礽瞪圓眼眸,氣得鼻孔噴氣。
麽麽叫搞出那麽多事?!
“《道德經》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兒臣教會弟弟們的是如何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交給他們學習科目本身,弟弟們會優秀如斯,雖有方法所致,卻也是勤懇努力,一點一滴自己積累出來的,他們肚中墨水會有多少,在於他們自己,兒臣可控住不了,所以兒臣也沒在這上面花多少時間。”
胤礽哼哼唧唧,嘀嘀咕咕:“哪裏有搞麽麽事情了,兒臣矜矜業業幹活,還不是為了您與大清。”
帝王冷冷道:“看完了嗎?”
胤礽:“……”
“既然看完了,說說你的想法,別事事都指望朕給你兜著,你看看如今彈劾你之人,遍布朝堂之中,從一品大員到五品小官,皆有不滿於你的聲音,朕之太子,不過短短時日,在朝中已是千夫所指,當真是厲害的很。”
康熙氣狠了:“朕此前就與你說過,莫要急於求成,外學之興,已有威脅本國學風之勢,莫不是真以為朕不會下手去阻止外學發展?”
胤礽無辜道:“若如此做,陳大人恐怕會啟奏汗阿瑪收回成命。”
國庫正在賺大錢,大量的外洋交易,巨額關稅利潤,通商以後雖會有海盜、商品競爭等隱憂,卻利大於弊,隱憂可下手去解決,到手的好處可是大家明晃晃都看見的。
帝王拍案橫眉怒斥道:“朕要說的不是這個!”
胤祉打了個激靈,眼看汗阿瑪開始吼太子,急切地左顧右看。
胤禛按了按他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二人悄悄退後了些,坐在距離稍遠的位置,豎起耳朵聽太子與汗阿瑪的談話。
“兒臣知道汗阿瑪想說的是若是外學發展過盛,傳統儒學、漢學可怎麽辦,”胤礽溫聲道,安撫般地擺擺手:“您別激動,兒臣當然是有主意的。”
“大人們想要弘揚儒學,想要祖制,漢學興盛當然可以啊,那是咱們治國之本,怎麽能忘記了,外學要推廣,儒學與漢學更要加大推廣力度呢!”
胤礽笑瞇瞇地晃晃腦袋:“儒學提倡文人具備美好的品德,多好呀!忠君愛國,正義廉潔,最難得的便是知行合一,古時候有孔子、孟子,漢時有董仲舒,宋時有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儒學百花齊放,各有所說卻也薪火相傳,一代一代繼承、改變。文人們愛聽,那就大力宣傳著。兒臣也覺儒學很重要,正是因為它,才會有像太師傅,陳大人、丁思孔、於成龍等又有責任心,又仁德的好官。”
“咱們要弘揚這種美德,但是他不是一成不變的,儒學也在順應著時代的變化,在兒臣看來,儒學與新興外學、科學並不沖突,都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東西。”
弘揚外學是為了接觸世界,為了與世界各國交流。發展科學是為了改善百姓們的生活,讓人們能夠生產出更多糧食與衣裳,也是加強國力。
“眾位大人們與汗阿瑪說的都沒有錯,儒學是大清思想之根,兒臣也讚同。”胤礽可一點沒打算將儒學給拋開,他從小就學這些,將“仁德”二字印在腦海中,是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心的好少年,又怎麽會像大人們彈劾的那樣“忘了本”呢?
“仁、義、禮、智、信,多麽重要啊!前朝繼承自宋時儒學,我朝則對前朝舊制生搬硬套,如今新學已然萌芽,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何不建設新儒學,繼承與發展大清自己的儒學呢?舊學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變得開放一些,可以吸收融匯、兼容並包,這才是符合大清向世界張開手的現實。”雖然大清的這雙手,是胤礽硬抱著汗阿瑪去扯開的。
胤礽將諸位大人群起攻擊的點兒變著花樣來誇讚:“大人們有危機感,兒臣能理解,兒臣覺得得做一些讓大人們放心的事,不如明兒就開會讓宣傳部將我傳統儒學大力發揚起來,兒臣相信,在外洋人深入了解大清的現在,儒學不僅僅能夠影響到大清國內,更能將這種美好的品德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康熙給他吹得腦子嗡嗡響,滿腦子都是“明兒就開會”,“讓宣傳部宣傳”……
“這就是你想出來的辦法?”帝王深思起來:反其道而行之,文臣們擔心太子棄儒學於不顧,反而興盛外學科學,如今加強宣傳,表露態度,既可安人心,又可穩局勢。
“兒臣最喜愛儒學了,兒臣從小就在它們的影響下長大呀,怎麽會忘記了刻入靈魂血液之中的國之精神呢?”
胤礽露出了心虛的神情,對了對手指,委屈道:“唯獨有一點兒臣做不到,那就是朱熹說的‘存天理,滅人欲’,兒臣還是有人欲的,也許是兒臣修煉不到家,若是哪一天真的成聖人,恐怕就知道麽麽樣的感情能滅了欲望了。”
康熙一口老血梗在喉嚨口。
“早先是平國庫,成立大清銀行,借著朕肅清吏治好歹將本金給要回來了,這回又將玉器之利送給國庫,朕看你已經是個沒人欲的大聖人了!”
帝王可不是在稱讚他,那沒好氣的語調,顯然是在責怪呢!
胤礽笑了笑,小心翼翼地將自己寫好的“未來五年花錢計劃”上遞給了康熙,狗腿道:“汗阿瑪您看看這個。”
康熙:“……”
好家夥!
他不僅將已經送去的九百萬兩怎麽花寫好了,甚至連之後的幾個月,幾年賺到的利潤怎麽花也一並都列了出來。
每一項花銷背後皆有其用意註釋。
此前還有些怒意的帝王皺起眉頭,一目三行地將胤礽所寫的計劃看完。
這些計劃,有的可行,有的則需更改,康熙想了想,反而勾起了唇:“陳廷敬知道你的計劃嗎?”
胤礽驚訝道:“兒臣有事當然是先與汗阿瑪商議了,這種大事,需汗阿瑪點頭首肯,兒臣才會繼續上奏去內閣。”
康熙道:“嗯,既然不知道,朕明日朝會就將它送給陳廷敬看看去。”
胤礽小聲道:“就不能私底下送?”
當朝就送,他幾乎能預料到陳大人會用怎樣不可置信的目光來瞪自己了。
“不是你說要朝會上召人來商議宣傳儒學之事?”
帝王瞇起了眼,心情已然轉好,倒像是打算將太子送錢給國庫一事輕拿輕放了。
“朕看你鬼點子有不少,之後不如想想該如何讓內務府有更多收入。”康熙淡淡道,瞥了一眼像小鵪鶉一樣依偎在一起的三阿哥與四阿哥,朝著胤礽努努嘴:“未來你的弟弟們皆會長大,出宮建府,內務府可少不了錢。”
胤礽僵了僵,不可置信:那是您的兒子,您不想著怎麽養,還要兒子幫您養兒子?!
胤禛與胤祉眼瞧著汗阿瑪真的就息怒了。仿佛從一頭發怒的獅子變成被順了毛發的大貓,還瞇起眼睛搖了搖尾巴……
胤禛已經無話可說了,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太子真乃神人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