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運籌帷幄
關燈
小
中
大
在這次滿月宴之上,越魏兩國怎麽看都是正式撕破臉了,兩邊各自回去謀劃己方計劃不提。
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洛水南北都是軍隊,隔江相望,虎視眈眈。虞嬋不知道魏國是什麽想法,反正他們這邊,靠近洛水的城郭裏,所有願意的普通民眾都暫時遷到了更南的內陸。他們一行人在東巡的時候就已經觀察好了越國的半數郡縣,安排將人安排到一些有相對比較容易開墾的徒弟的郡縣去。當然也有不願意走的,那就只能和進城的兵士們混住,幫著燒水做飯之類。還有不少適齡男子,直接發誓要為越國開疆擴土,其中經過考核的進了軍。這動作不小,還好越國近年吏治清平,並沒鬧出什麽大的動亂。
按照原先的規制,作為前鋒的軍隊在過去幾年裏已經陸續換上了新的鐵甲。最先用上的時候是上一次昭律帶軍打到洛都以南的諸呂,裝備上的一個甲兵方陣在陸戰裏簡直成了無堅不摧的利器。同樣和步兵對抗,他們自然穩穩地占了上風;若是對方是騎兵,就先放三輪鐵箭,把馬兒射殺大半(馬上的人也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絕不是問題了。因為他們有兵器之利,一刀一槍能捅破敵人的鐵甲,而敵人卻不能劈開他們的盾牌。
這樣一來,不就是完全平推了?當然了,鐵箭用完了回收,尖利的繼續用,有磨損的就運回後方,重新煉成新的兵器,這可比直接從鐵礦裏煉快多了。
至於水軍方面,趕工的艦船也陸續下了水。大多數新制的艦船上都配了鐵質箭孔,更大的孔則是為了還在實驗中的火炮預留的。它們外頭還釘著兩三寸的鐵皮,有效防止了火箭攻擊;想從底下鑿穿基本不可能,因為實在太費時。唯一的缺點就是慢了些、笨重了些,所以還在上面配了幾艘小小的快船,方便搭浮橋用。
還有通訊,這自然是用同時配發到每條船上的右領手裏的彩煙。
鑄造監早就另外分了人出去研究焰火,後來又要研制火藥,就秘密成立了一個新的火藥司。昭律在羅霞谷的時候,手裏還只有最普通的磚紅色煙火,如今他們已經研制出藍色、綠色、黃色等其他顏色的煙火,顏色搭配和燃放順序足以遠距離傳遞軍中的信息。當然了,至少要做到將軍,手裏才能握有足夠的煙火做通訊。
最後,作為重頭戲的火藥,保密工作十分嚴實,基本只有軍中高層人士才知道。這玩意兒一點兒可以當聽響兒用,一大堆那可就是要命的了,而且還是要很多人到的命。所以能進火藥司的人都是一挑再挑的,不然到時候內部走漏消息,倒黴就只能怪自己。
有煙火的經驗,小型的火藥卷很快就弄出來了,也就是扔出去炸掉人半條腿的效果;而大型的,比如說扔幾包能炸掉城墻的那種,還在制造過程中。按照現時的思維,用投石機扔幾個這東西出去,肯定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按虞嬋的思維,她幾乎只能想象用炮管的大炮。所以艦船上的孔是她讓人留的,就是考慮到換代的實用性——用幾年就退役也太浪費工時了!
只不過投石機和大炮之間的差距有點大,為了不過太過突出,虞嬋依舊采用了她之前采用的、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啟發別人去做。等到封賞的時候,她不要,東西就基本是參與的工匠們了。任誰都不會覺得,她這麽做是因為換了人,或者是在居心叵測,只當他們越國的夫人極度聰明而已。
也就是因為這樣,她逐漸取得了眾人的信任;也就是她這個位置,手底下才能有那麽多人,將她的想法一個個付諸實驗。否則光靠她一個,完全不可能做到這個程度。虞嬋現在想起來剛來時的各種擔憂,覺得自己的運氣還是不錯的。
一切準備就緒,越國就等著開戰之時了。按照形勢對比,越拖對他們越有利,他們完全不需要先動手,落一個口實給別人。雖然他們其實也不怎麽在乎這一個借口,反正仗註定要打;但是,能推到別人身上的黑鍋,自己何必上趕著去背?
事情果然一如虞嬋和昭律所料。
就在昭宥昭寧滿月宴過後的七個月,歷法十月初九,時日深秋。魏國稱有越國流民逃入越國成周郡,要求渡江一查,這種明顯逾距的要求越國自然不可能同意。且不說現下兩國邊境都戒備森嚴,根本沒有普通民眾能在這個時候渡過洛水而依舊平安無事,就算這是真的,他們越國也不可能同意。反正兩國都心知肚明,差的就是一個借口而已。
如今,借口有了,毫無疑問,戰火重燃。
越魏兩國積怨已久,先前交手多次,各有勝負。這一戰雖不算是曠日持久,但絕對是天地變色。此戰中,越國打敗了宿敵魏國,奠定了越國稱霸天下的基礎。其後更是在洛水支流邶水之南建造高臺,廣邀天下諸侯歃盟於南丘,成為實質上的天下霸主。南丘盟約,史稱邶水之盟,預告著一個新王朝的來臨。
又據史載,越國在這一戰之中表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各類新型工程器械足以讓天下人都瞠目結舌,用兵計謀也是可圈可點。直到這場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越朝遠安候樂常花了畢生所餘時間,編纂出軍農器械總集,名《虞氏工圖志》。定北侯吳永嘉不甘其後,將吳氏數代畢生兵法統分,去粗取精,撰《大越兵法》。另有太史令太安,通觀蒲朝末期至越朝太祖、高祖之史實,編成了《越書》。雖其後幾經增補,最有名的仍屬其中兩部本紀——《太祖本紀》及《睿後本紀》。當世之人紛紛傳言,若是能得到這三本書,必能得到天下,一統九州,成為盛世明君。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還沒人知道。投身於越魏戰場中的兵士們也都不知道,開頭這一個借口,就是成周事變。它被後來的史學家公認為是越國稱霸過程中顯著的分水嶺,從攻打陳國時的試探變成了後面的成竹在胸。
普通人不知道,並不能代表做出決定的人也毫無預料。坐在更高的位置,自然要看到更遠的地方。
十二月,大雪飄落,再逢年關。但前線數十萬將士奮勇拼殺,自然是沒法過得好的。虞嬋如今是王後,自然毫不猶豫地吩咐下去,新年一切從簡,能省下的都省下來,派人運到前線去。前幾次昭律出征時都帶著她,但今年春夏之時她要養身體,根本不可能出門去車馬勞頓。再說還有兩個小包子,軟嘟嘟的,連路都不會走,怎麽能帶到戰場上冒險?自然還是要留在宮裏了。
昭律惦記著前線戰事,又不放心看不見妻子嬌兒,急得嘴巴上都冒了幾個泡。不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前線軍事大權歸在吳氏爺孫手裏,他若是還信不過的話,這王位也就不用坐了。畢竟作為一國之君,還是留在後方為妙。虞嬋再勸了他幾句,他只得老老實實地留在呈都裏坐鎮指揮,等著最後關頭再親自出馬。
反正如今越國軍隊的傳信可比什麽八百裏加急都快,昭律也不擔心如何耽擱。而且照他們的估算,長則三年短則一年,他們一定能打下魏國——越國國富兵強,軍隊披堅執銳,手中還有還未現世的火藥,如何不能贏?拼實力魏國明顯不行,也就只能拼計謀了。
就比如說成周那裏剛開戰,他們就都意識到了對方想做什麽。越國造的艦船可是大家夥,魏國派人偷去不大可能,但是暗中觀摩一二還是沒問題的。而如果看了樣子,魏國就會知道,水戰他們不會有好處——本來兩邊實力可能是差不多,但是突然有一邊加了鐵殼子的、兵士無法靠勇悍就能對付的東西,想也知道應該避其鋒芒。
這就是魏國選擇在十月以後宣戰的原因。因為這時間後過不了多久就入冬了,洛水開始結冰。初冬的時候,小船可以在薄冰間靈魂穿梭,鐵船就肯定更慢了。大象再大,若是站著不動,那也會被螞蟻啃死。不得不說,魏國的各種師那麽多,還是有些頭腦在的。
洛水是越國和魏國的天然分割線,也是最長最重要的第一道戰線。首戰影響士氣,兩邊都在嚴陣以待。而在知曉對方的主意之後,有些人主張多派些識水性的士兵參戰,也有人覺得這樣頂多打成五五開,不過好歹沒有人冒失地建議堅壁清野。
至於虞嬋,她只微微一笑,轉頭就吩咐鑄造監將還未打造出盾牌形狀的鐵板都改了工序。短邊一頭微微翹起,底下打磨光滑,再在上面焊上左右兩個手柄,簡易的單人雪橇就做成了。昭律一看樣品就眼睛發光,大讚真是好主意。
這些造型古怪的鐵板發到前線士兵手裏的時候,洛水上已經不是碎冰漂浮的情況了,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走人,但是要小心掉到冰洞裏去。眾兵士還在想這時候給他們發盾牌真是完全沒有用武之地,要知道更重的話就更容易掉下去了。
但是他們馬上就發現他們想錯了。這種盾牌不僅可以拿在手裏,還可以踩在腳下滑過去。速度快了,受力面積又變大,掉下冰層的概率大大降低。雖然他們不知道這原理,但是結果很明顯。而且,若是到了對敵之時,他們還能抓著手柄反掃過去——因為翹起來的那端邊緣磨得比較薄,雖然不能和刀刃比,但是橫著拉過去,也是能保證割掉半個頭的。進可攻退可守,就算打不過跑去叫救兵也快,這東西太好使!
這樣一來,魏國的計劃全壞了。他們本想膠著一陣子,耗掉越國軍隊的耐心;等到天氣再冷一些,他們擅長的鐵騎就能從結冰的江面上偷襲過去了。結果還沒到那時候,越國就已經在短短的兩個月裏拿出了有效對策。
什麽?說效仿?和越國比鐵器,那是根本不可能比得過的啊!難道木筏能打得過鐵橇?
眼見情勢從勢均力敵慢慢變成了節節敗退,魏國一群士官將領氣得肝疼。
作者有話要說:越國官職:
右領:領軍之官,相當於軍隊中的中級指揮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洛水南北都是軍隊,隔江相望,虎視眈眈。虞嬋不知道魏國是什麽想法,反正他們這邊,靠近洛水的城郭裏,所有願意的普通民眾都暫時遷到了更南的內陸。他們一行人在東巡的時候就已經觀察好了越國的半數郡縣,安排將人安排到一些有相對比較容易開墾的徒弟的郡縣去。當然也有不願意走的,那就只能和進城的兵士們混住,幫著燒水做飯之類。還有不少適齡男子,直接發誓要為越國開疆擴土,其中經過考核的進了軍。這動作不小,還好越國近年吏治清平,並沒鬧出什麽大的動亂。
按照原先的規制,作為前鋒的軍隊在過去幾年裏已經陸續換上了新的鐵甲。最先用上的時候是上一次昭律帶軍打到洛都以南的諸呂,裝備上的一個甲兵方陣在陸戰裏簡直成了無堅不摧的利器。同樣和步兵對抗,他們自然穩穩地占了上風;若是對方是騎兵,就先放三輪鐵箭,把馬兒射殺大半(馬上的人也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絕不是問題了。因為他們有兵器之利,一刀一槍能捅破敵人的鐵甲,而敵人卻不能劈開他們的盾牌。
這樣一來,不就是完全平推了?當然了,鐵箭用完了回收,尖利的繼續用,有磨損的就運回後方,重新煉成新的兵器,這可比直接從鐵礦裏煉快多了。
至於水軍方面,趕工的艦船也陸續下了水。大多數新制的艦船上都配了鐵質箭孔,更大的孔則是為了還在實驗中的火炮預留的。它們外頭還釘著兩三寸的鐵皮,有效防止了火箭攻擊;想從底下鑿穿基本不可能,因為實在太費時。唯一的缺點就是慢了些、笨重了些,所以還在上面配了幾艘小小的快船,方便搭浮橋用。
還有通訊,這自然是用同時配發到每條船上的右領手裏的彩煙。
鑄造監早就另外分了人出去研究焰火,後來又要研制火藥,就秘密成立了一個新的火藥司。昭律在羅霞谷的時候,手裏還只有最普通的磚紅色煙火,如今他們已經研制出藍色、綠色、黃色等其他顏色的煙火,顏色搭配和燃放順序足以遠距離傳遞軍中的信息。當然了,至少要做到將軍,手裏才能握有足夠的煙火做通訊。
最後,作為重頭戲的火藥,保密工作十分嚴實,基本只有軍中高層人士才知道。這玩意兒一點兒可以當聽響兒用,一大堆那可就是要命的了,而且還是要很多人到的命。所以能進火藥司的人都是一挑再挑的,不然到時候內部走漏消息,倒黴就只能怪自己。
有煙火的經驗,小型的火藥卷很快就弄出來了,也就是扔出去炸掉人半條腿的效果;而大型的,比如說扔幾包能炸掉城墻的那種,還在制造過程中。按照現時的思維,用投石機扔幾個這東西出去,肯定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按虞嬋的思維,她幾乎只能想象用炮管的大炮。所以艦船上的孔是她讓人留的,就是考慮到換代的實用性——用幾年就退役也太浪費工時了!
只不過投石機和大炮之間的差距有點大,為了不過太過突出,虞嬋依舊采用了她之前采用的、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啟發別人去做。等到封賞的時候,她不要,東西就基本是參與的工匠們了。任誰都不會覺得,她這麽做是因為換了人,或者是在居心叵測,只當他們越國的夫人極度聰明而已。
也就是因為這樣,她逐漸取得了眾人的信任;也就是她這個位置,手底下才能有那麽多人,將她的想法一個個付諸實驗。否則光靠她一個,完全不可能做到這個程度。虞嬋現在想起來剛來時的各種擔憂,覺得自己的運氣還是不錯的。
一切準備就緒,越國就等著開戰之時了。按照形勢對比,越拖對他們越有利,他們完全不需要先動手,落一個口實給別人。雖然他們其實也不怎麽在乎這一個借口,反正仗註定要打;但是,能推到別人身上的黑鍋,自己何必上趕著去背?
事情果然一如虞嬋和昭律所料。
就在昭宥昭寧滿月宴過後的七個月,歷法十月初九,時日深秋。魏國稱有越國流民逃入越國成周郡,要求渡江一查,這種明顯逾距的要求越國自然不可能同意。且不說現下兩國邊境都戒備森嚴,根本沒有普通民眾能在這個時候渡過洛水而依舊平安無事,就算這是真的,他們越國也不可能同意。反正兩國都心知肚明,差的就是一個借口而已。
如今,借口有了,毫無疑問,戰火重燃。
越魏兩國積怨已久,先前交手多次,各有勝負。這一戰雖不算是曠日持久,但絕對是天地變色。此戰中,越國打敗了宿敵魏國,奠定了越國稱霸天下的基礎。其後更是在洛水支流邶水之南建造高臺,廣邀天下諸侯歃盟於南丘,成為實質上的天下霸主。南丘盟約,史稱邶水之盟,預告著一個新王朝的來臨。
又據史載,越國在這一戰之中表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各類新型工程器械足以讓天下人都瞠目結舌,用兵計謀也是可圈可點。直到這場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越朝遠安候樂常花了畢生所餘時間,編纂出軍農器械總集,名《虞氏工圖志》。定北侯吳永嘉不甘其後,將吳氏數代畢生兵法統分,去粗取精,撰《大越兵法》。另有太史令太安,通觀蒲朝末期至越朝太祖、高祖之史實,編成了《越書》。雖其後幾經增補,最有名的仍屬其中兩部本紀——《太祖本紀》及《睿後本紀》。當世之人紛紛傳言,若是能得到這三本書,必能得到天下,一統九州,成為盛世明君。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還沒人知道。投身於越魏戰場中的兵士們也都不知道,開頭這一個借口,就是成周事變。它被後來的史學家公認為是越國稱霸過程中顯著的分水嶺,從攻打陳國時的試探變成了後面的成竹在胸。
普通人不知道,並不能代表做出決定的人也毫無預料。坐在更高的位置,自然要看到更遠的地方。
十二月,大雪飄落,再逢年關。但前線數十萬將士奮勇拼殺,自然是沒法過得好的。虞嬋如今是王後,自然毫不猶豫地吩咐下去,新年一切從簡,能省下的都省下來,派人運到前線去。前幾次昭律出征時都帶著她,但今年春夏之時她要養身體,根本不可能出門去車馬勞頓。再說還有兩個小包子,軟嘟嘟的,連路都不會走,怎麽能帶到戰場上冒險?自然還是要留在宮裏了。
昭律惦記著前線戰事,又不放心看不見妻子嬌兒,急得嘴巴上都冒了幾個泡。不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前線軍事大權歸在吳氏爺孫手裏,他若是還信不過的話,這王位也就不用坐了。畢竟作為一國之君,還是留在後方為妙。虞嬋再勸了他幾句,他只得老老實實地留在呈都裏坐鎮指揮,等著最後關頭再親自出馬。
反正如今越國軍隊的傳信可比什麽八百裏加急都快,昭律也不擔心如何耽擱。而且照他們的估算,長則三年短則一年,他們一定能打下魏國——越國國富兵強,軍隊披堅執銳,手中還有還未現世的火藥,如何不能贏?拼實力魏國明顯不行,也就只能拼計謀了。
就比如說成周那裏剛開戰,他們就都意識到了對方想做什麽。越國造的艦船可是大家夥,魏國派人偷去不大可能,但是暗中觀摩一二還是沒問題的。而如果看了樣子,魏國就會知道,水戰他們不會有好處——本來兩邊實力可能是差不多,但是突然有一邊加了鐵殼子的、兵士無法靠勇悍就能對付的東西,想也知道應該避其鋒芒。
這就是魏國選擇在十月以後宣戰的原因。因為這時間後過不了多久就入冬了,洛水開始結冰。初冬的時候,小船可以在薄冰間靈魂穿梭,鐵船就肯定更慢了。大象再大,若是站著不動,那也會被螞蟻啃死。不得不說,魏國的各種師那麽多,還是有些頭腦在的。
洛水是越國和魏國的天然分割線,也是最長最重要的第一道戰線。首戰影響士氣,兩邊都在嚴陣以待。而在知曉對方的主意之後,有些人主張多派些識水性的士兵參戰,也有人覺得這樣頂多打成五五開,不過好歹沒有人冒失地建議堅壁清野。
至於虞嬋,她只微微一笑,轉頭就吩咐鑄造監將還未打造出盾牌形狀的鐵板都改了工序。短邊一頭微微翹起,底下打磨光滑,再在上面焊上左右兩個手柄,簡易的單人雪橇就做成了。昭律一看樣品就眼睛發光,大讚真是好主意。
這些造型古怪的鐵板發到前線士兵手裏的時候,洛水上已經不是碎冰漂浮的情況了,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走人,但是要小心掉到冰洞裏去。眾兵士還在想這時候給他們發盾牌真是完全沒有用武之地,要知道更重的話就更容易掉下去了。
但是他們馬上就發現他們想錯了。這種盾牌不僅可以拿在手裏,還可以踩在腳下滑過去。速度快了,受力面積又變大,掉下冰層的概率大大降低。雖然他們不知道這原理,但是結果很明顯。而且,若是到了對敵之時,他們還能抓著手柄反掃過去——因為翹起來的那端邊緣磨得比較薄,雖然不能和刀刃比,但是橫著拉過去,也是能保證割掉半個頭的。進可攻退可守,就算打不過跑去叫救兵也快,這東西太好使!
這樣一來,魏國的計劃全壞了。他們本想膠著一陣子,耗掉越國軍隊的耐心;等到天氣再冷一些,他們擅長的鐵騎就能從結冰的江面上偷襲過去了。結果還沒到那時候,越國就已經在短短的兩個月裏拿出了有效對策。
什麽?說效仿?和越國比鐵器,那是根本不可能比得過的啊!難道木筏能打得過鐵橇?
眼見情勢從勢均力敵慢慢變成了節節敗退,魏國一群士官將領氣得肝疼。
作者有話要說:越國官職:
右領:領軍之官,相當於軍隊中的中級指揮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