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桑蠶經濟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92章 桑蠶經濟
騎馬走在西郊“濱江大道”,沈雲卿與錢沖說:
“此番回去之後,盡快得把襄陽西門這條路的路基給擡高拓寬,至少加寬到兩裏地,同時在東門和南門假設兩處索橋,方便進出。”
“這得花不少錢吧。”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襄陽出現割據,西門太窄,一旦襄陽、樊城城頭架上大炮,會把漢江給封死,海軍將無法進入襄陽水域,屆時水路陸路都無法進攻襄樊,會成為朝廷在當地的死穴。西門這條路太窄了,甭說兵力展不開,就是大炮都展不開,一旦遇上個大雨甚至洪澇,這條路就得給淹了,到時候非常不利用兵。”
“此事得兵部過問,而且如此興師動眾,會引起密黨註意。”
“那就不讓他們註意。”
雖然已經跨入進入熱兵器時代,但襄陽樊城的位置,仍然能對熱兵器武器帶來很大的地形壓制。如果把火炮架在襄陽城頭,海軍就是火炮再多,也會被城頭火力壓制喪失作用。
騎馬走了兩個多時辰,一行人於午時前抵達二十年前蘇家莊遺址。
孟曾澤案破獲之後,沈雲卿安排蘇家姐妹重返襄陽,把當年就地埋葬的遺骸收集起來,就地立了一個墳冢。這才兩年時間,墳冢已經長滿雜草。
“從殘垣斷壁間看,這蘇家莊當年可不小啊,不比當孟曾澤的孟家莊小。”
“但是蘇家死難者卻沒孟家莊人多,錢將軍不覺得奇怪嗎?”
“嘶……員外這麽一說,似乎是有些說不通,這麽大的莊子,怎麽能可能只有七八十口人,就是在住三百口人也綽綽有餘。”
“這就是可疑之處。”
當年蘇家滅門案,除了蘇家姐妹和奶娘,共計七十二口人被殺,由於當年戶籍統計混亂,蘇家到底有多少口人,襄陽官府也含糊其辭,或者說當時的襄陽官府已經被密黨買通,在替密黨掩蓋真相。
而從蘇家莊遺址規模上看,蘇家莊合理的人口應該是三百五人到四百八十人左右,但事後只發現了七十二具燒焦的遺體,還偏偏漏了奶媽和蘇家姐妹,這有些說不通。
淄州案發之前,沈雲卿並沒介入蘇家滅門案,當年出了蘇家滅門案,派人下來查的也是刑部,並沒引起很大重視。淄州案發後,重查襄陽案,很多疑點邏輯上說不通。
尤其是沈雲卿親自派人跟隨蘇家姐妹回襄陽考察,這麽大的規模和死亡人口,根本對不上。
因此有理由懷疑當時除了蘇家姐妹和奶媽三人,還有其他人幸存,而且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很多,否則不足以解釋蘇家姐妹是如何逃脫孟曾澤清洗。
如果當年還有其他人幸存,這些人現在在何處,蘇家姐妹是否在他們的視線中。這也是沈雲卿一直留著蘇家姐妹的原因,他高度懷疑蘇家還有其他人健在。
而根據孟曾澤的交代,他們當時做的非常徹底,不可能還有活口。但是沈雲卿也發現了一個邏輯上的沖突,就是孟曾澤雖然經常活躍在兩湖地區,但孟曾澤事先卻不知道蘇家就是密黨高層元老之一,事先也沒特別意留意過蘇家。
因此孟曾澤執行任務的時候,對蘇家的情況了解不多,更多是來自密黨高層提供的消息。
也就是說,孟曾澤並不知道蘇家有多少人,他最後就是數屍體結算任務,而當時大火之下,孟曾澤也沒留意有沒有嬰兒,因此無從得知當時蘇家莊的人員情況。
從現場的規模和遺存瓦礫非虛上看,蘇家莊當年的浩劫,完全沒有任何抵抗就被犁平,孟曾澤的交代也證實了這一點。
根據孟曾澤的交代,他當年特別詢問過自己的上峰呂臨飛,蘇家有無武裝力量駐守蘇家莊,得到的答覆是蘇家武裝力量會被提前調空,而蘇家骨幹人員都會在蘇家莊,孟曾澤襲擊是個空擋。
這是一個值得懷疑的邏輯,如果孟曾澤沒有撒謊,那就只能是當時出了什麽問題。
至少站在沈雲卿的角度,在預感到可能面臨威脅的時候,突然因為什麽原因,需要調走自己身邊的武裝力量,作為一個身在高位的核心人員,不會不做防範。
因此有理由相信,蘇家滅門案背後應該還有其他未解的謎團。
“錢將軍,待過幾日天氣放晴,讓人用洛陽鏟給我在蘇家瓦礫上往下取土探桿,看看有沒有夯土層、地下室和密道。”
“員外是懷疑蘇家當時有大魚跑了?”
“嗯,這裏面一定有其他什麽隱情。走,去就近的村莊看看。”
“是。”
洛陽鏟雖然是近現代的發明,但是不妨礙借來發揮一些作用,用來搞一些地質勘探、土層抽樣、地下探查。
蘇家莊所在位置非常偏僻,即便這些年襄陽長足發展,但距離最近的村子也有五六裏路,當年距離最近的村莊會更遠。
就近來到六裏外的杜家溝村,村的規模明顯大得多。村裏可見一些散商正在收生絲,裝入麻袋之後用大篷車運走。
這些散商都是持有朝廷授許的商人,被允許收購朝廷和綢商配額之外的生絲。
朝廷每年定點從地方桑農手中以合理價格收購生絲,並補貼種桑。而地主和大戶種桑養蠶朝廷則不兜底,由他們自己解決渠道和銷路。
地主的生絲一般都會賣給綢商,而綢商當中,江南綢商每年是按配額生產,因此理論上生絲的需求量是相對穩定,並隨著市場需求增加而配額增加。
江南綢商之外,兩湖的綢商和四川的綢商則不受配額限制,可以在兩湖地區購買生絲,但是需要朝廷的授許才能收購生絲。
這些下到地方村子裏收購生絲的商人,基本上都是大戶吃飽後,散戶過來收的生絲,而且質量大都要差一些。
而這些商人把質量差一些的生絲收回去,加工成次級絲織品和裝飾面料,消費人群主要是小市民和國外下級市場,利潤和優質絲織品相比低得多,但是銷路很好,國外市場很大。
這種次級絲織品雖然質量不高價格低,但是穿在身上和高級絲織品差距不大,同時不論什麽絲織品,其實耐受性是差不多的。
在耐受性相差無幾,價格卻更便宜的情況下,次級絲織品反而比優質絲織品的銷量大。
桑蠶產業在兩湖地區的開放迅速帶火了當地經濟,並刺激傳統農業發展,加速了兩湖地區的經濟恢覆和人口增長。
就近來到一處茶棚,茶棚的主人是個年近七旬的老叟。剛坐下,老翁拎著陶壺上前倒水:
“幾位客官不是來收生絲的吧。”
這時沈雲卿接過話問:
“這位大哥怎麽知道我等不是來收生絲?”
“這個天氣來收生絲的一定得趕著大篷車,一看你們騎馬,老朽就知道你們不是來收生絲的客商,一定是路過。”
“大哥好眼力。敢問這位大哥可是一直住在這杜家溝村?”
“十五年前還沒有這杜家溝村,是後來才有的。老朽是十二年前搬來這裏討個生活,所以就住在了杜家溝。”
“那大哥可還有兒孫老伴?”
“老伴腿腳不利索,在屋裏燒燒柴,膝下有個兒子,在襄陽城裏打打雜,養家糊口,偶爾回村看看我們這把老骨頭。”
“那家裏的地,誰來種?”
“家裏的地有二孫子種,種不了的地都種了桑,桑樹租給鄰家養蠶,每年收些地租錢。”
“是嘛,日子還行嗎?”
“那是比二十多年好多了。種桑不收稅,不繳田賦,只有養蠶的才收稅。所以種桑只要有人養蠶,就能賺錢,即便日後不養蠶,也能砍了桑林賣桑木,土地還能照種,日子比以前好的太多啦。”
“是嘛……”
朝廷對兩湖種桑養蠶的補貼雖然主要傾向於農民,但細分起來政策有很大不同。
種桑自耕農的桑田不征收任何田賦和稅賦,而養蠶的,包括既種桑又養蠶的,收取養蠶稅,不收田賦。
因為種桑是不能產生經濟效應,而養蠶能產生經濟效應,因此征收種桑稅是不合理的稅。
但是,這個政策只對自耕農有效,對地主是無效的,地主大面積種植桑樹,就得繳納種桑稅,雖然不多,更多是象征性稅收,但是作為一個稅種存在,日後好調控。
同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養蠶,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伺候蠶寶寶吃喝拉撒,因此有人只願意種桑,然後通過出租桑田獲取養蠶戶的租金,這種只種桑不養蠶的農戶在當地又有一個綽號,叫“懶桑戶”,他們只種桑不養蠶。
此外這些年也發現,種桑養蠶還能間接起到治理腐敗的問題。
因為朝廷政策對持有五十畝土地以下的種桑自耕農進行桑田免稅,因此如果地方官盤剝桑農,拒不執行政策,繼續收取桑田的田賦,桑農就不會種桑,桑農不種桑,養蠶就會大打折扣。
而養蠶又涉及到綢商和商人的利益,商人就會出面反映問題,地方上的金戔寺也會打報告,結果就是商人和綢商開始壓制地方官僚,因為地方官僚的腐敗傷害到了商人和綢商的利益。
而朝廷的補貼農民的政策雖然對農民有利,但同時鼓勵了桑蠶生產,對綢商和中間商也有利,於是讓中間商、綢商和農民的利益捆綁到了一起,共同抵制地方官僚的盤剝。
但是,這得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朝廷中樞得有人替商人和農民說話,替他們出頭,得有信訪和反饋機制,如果朝廷中樞的官僚和地方官僚沆瀣一氣,那就很難實現這種現象。
因此關鍵還是在沈雲卿和金戔寺,如果沒有沈雲卿,而是其他什麽混賬官僚和權貴把持經濟政策,可能要出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騎馬走在西郊“濱江大道”,沈雲卿與錢沖說:
“此番回去之後,盡快得把襄陽西門這條路的路基給擡高拓寬,至少加寬到兩裏地,同時在東門和南門假設兩處索橋,方便進出。”
“這得花不少錢吧。”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襄陽出現割據,西門太窄,一旦襄陽、樊城城頭架上大炮,會把漢江給封死,海軍將無法進入襄陽水域,屆時水路陸路都無法進攻襄樊,會成為朝廷在當地的死穴。西門這條路太窄了,甭說兵力展不開,就是大炮都展不開,一旦遇上個大雨甚至洪澇,這條路就得給淹了,到時候非常不利用兵。”
“此事得兵部過問,而且如此興師動眾,會引起密黨註意。”
“那就不讓他們註意。”
雖然已經跨入進入熱兵器時代,但襄陽樊城的位置,仍然能對熱兵器武器帶來很大的地形壓制。如果把火炮架在襄陽城頭,海軍就是火炮再多,也會被城頭火力壓制喪失作用。
騎馬走了兩個多時辰,一行人於午時前抵達二十年前蘇家莊遺址。
孟曾澤案破獲之後,沈雲卿安排蘇家姐妹重返襄陽,把當年就地埋葬的遺骸收集起來,就地立了一個墳冢。這才兩年時間,墳冢已經長滿雜草。
“從殘垣斷壁間看,這蘇家莊當年可不小啊,不比當孟曾澤的孟家莊小。”
“但是蘇家死難者卻沒孟家莊人多,錢將軍不覺得奇怪嗎?”
“嘶……員外這麽一說,似乎是有些說不通,這麽大的莊子,怎麽能可能只有七八十口人,就是在住三百口人也綽綽有餘。”
“這就是可疑之處。”
當年蘇家滅門案,除了蘇家姐妹和奶娘,共計七十二口人被殺,由於當年戶籍統計混亂,蘇家到底有多少口人,襄陽官府也含糊其辭,或者說當時的襄陽官府已經被密黨買通,在替密黨掩蓋真相。
而從蘇家莊遺址規模上看,蘇家莊合理的人口應該是三百五人到四百八十人左右,但事後只發現了七十二具燒焦的遺體,還偏偏漏了奶媽和蘇家姐妹,這有些說不通。
淄州案發之前,沈雲卿並沒介入蘇家滅門案,當年出了蘇家滅門案,派人下來查的也是刑部,並沒引起很大重視。淄州案發後,重查襄陽案,很多疑點邏輯上說不通。
尤其是沈雲卿親自派人跟隨蘇家姐妹回襄陽考察,這麽大的規模和死亡人口,根本對不上。
因此有理由懷疑當時除了蘇家姐妹和奶媽三人,還有其他人幸存,而且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很多,否則不足以解釋蘇家姐妹是如何逃脫孟曾澤清洗。
如果當年還有其他人幸存,這些人現在在何處,蘇家姐妹是否在他們的視線中。這也是沈雲卿一直留著蘇家姐妹的原因,他高度懷疑蘇家還有其他人健在。
而根據孟曾澤的交代,他們當時做的非常徹底,不可能還有活口。但是沈雲卿也發現了一個邏輯上的沖突,就是孟曾澤雖然經常活躍在兩湖地區,但孟曾澤事先卻不知道蘇家就是密黨高層元老之一,事先也沒特別意留意過蘇家。
因此孟曾澤執行任務的時候,對蘇家的情況了解不多,更多是來自密黨高層提供的消息。
也就是說,孟曾澤並不知道蘇家有多少人,他最後就是數屍體結算任務,而當時大火之下,孟曾澤也沒留意有沒有嬰兒,因此無從得知當時蘇家莊的人員情況。
從現場的規模和遺存瓦礫非虛上看,蘇家莊當年的浩劫,完全沒有任何抵抗就被犁平,孟曾澤的交代也證實了這一點。
根據孟曾澤的交代,他當年特別詢問過自己的上峰呂臨飛,蘇家有無武裝力量駐守蘇家莊,得到的答覆是蘇家武裝力量會被提前調空,而蘇家骨幹人員都會在蘇家莊,孟曾澤襲擊是個空擋。
這是一個值得懷疑的邏輯,如果孟曾澤沒有撒謊,那就只能是當時出了什麽問題。
至少站在沈雲卿的角度,在預感到可能面臨威脅的時候,突然因為什麽原因,需要調走自己身邊的武裝力量,作為一個身在高位的核心人員,不會不做防範。
因此有理由相信,蘇家滅門案背後應該還有其他未解的謎團。
“錢將軍,待過幾日天氣放晴,讓人用洛陽鏟給我在蘇家瓦礫上往下取土探桿,看看有沒有夯土層、地下室和密道。”
“員外是懷疑蘇家當時有大魚跑了?”
“嗯,這裏面一定有其他什麽隱情。走,去就近的村莊看看。”
“是。”
洛陽鏟雖然是近現代的發明,但是不妨礙借來發揮一些作用,用來搞一些地質勘探、土層抽樣、地下探查。
蘇家莊所在位置非常偏僻,即便這些年襄陽長足發展,但距離最近的村子也有五六裏路,當年距離最近的村莊會更遠。
就近來到六裏外的杜家溝村,村的規模明顯大得多。村裏可見一些散商正在收生絲,裝入麻袋之後用大篷車運走。
這些散商都是持有朝廷授許的商人,被允許收購朝廷和綢商配額之外的生絲。
朝廷每年定點從地方桑農手中以合理價格收購生絲,並補貼種桑。而地主和大戶種桑養蠶朝廷則不兜底,由他們自己解決渠道和銷路。
地主的生絲一般都會賣給綢商,而綢商當中,江南綢商每年是按配額生產,因此理論上生絲的需求量是相對穩定,並隨著市場需求增加而配額增加。
江南綢商之外,兩湖的綢商和四川的綢商則不受配額限制,可以在兩湖地區購買生絲,但是需要朝廷的授許才能收購生絲。
這些下到地方村子裏收購生絲的商人,基本上都是大戶吃飽後,散戶過來收的生絲,而且質量大都要差一些。
而這些商人把質量差一些的生絲收回去,加工成次級絲織品和裝飾面料,消費人群主要是小市民和國外下級市場,利潤和優質絲織品相比低得多,但是銷路很好,國外市場很大。
這種次級絲織品雖然質量不高價格低,但是穿在身上和高級絲織品差距不大,同時不論什麽絲織品,其實耐受性是差不多的。
在耐受性相差無幾,價格卻更便宜的情況下,次級絲織品反而比優質絲織品的銷量大。
桑蠶產業在兩湖地區的開放迅速帶火了當地經濟,並刺激傳統農業發展,加速了兩湖地區的經濟恢覆和人口增長。
就近來到一處茶棚,茶棚的主人是個年近七旬的老叟。剛坐下,老翁拎著陶壺上前倒水:
“幾位客官不是來收生絲的吧。”
這時沈雲卿接過話問:
“這位大哥怎麽知道我等不是來收生絲?”
“這個天氣來收生絲的一定得趕著大篷車,一看你們騎馬,老朽就知道你們不是來收生絲的客商,一定是路過。”
“大哥好眼力。敢問這位大哥可是一直住在這杜家溝村?”
“十五年前還沒有這杜家溝村,是後來才有的。老朽是十二年前搬來這裏討個生活,所以就住在了杜家溝。”
“那大哥可還有兒孫老伴?”
“老伴腿腳不利索,在屋裏燒燒柴,膝下有個兒子,在襄陽城裏打打雜,養家糊口,偶爾回村看看我們這把老骨頭。”
“那家裏的地,誰來種?”
“家裏的地有二孫子種,種不了的地都種了桑,桑樹租給鄰家養蠶,每年收些地租錢。”
“是嘛,日子還行嗎?”
“那是比二十多年好多了。種桑不收稅,不繳田賦,只有養蠶的才收稅。所以種桑只要有人養蠶,就能賺錢,即便日後不養蠶,也能砍了桑林賣桑木,土地還能照種,日子比以前好的太多啦。”
“是嘛……”
朝廷對兩湖種桑養蠶的補貼雖然主要傾向於農民,但細分起來政策有很大不同。
種桑自耕農的桑田不征收任何田賦和稅賦,而養蠶的,包括既種桑又養蠶的,收取養蠶稅,不收田賦。
因為種桑是不能產生經濟效應,而養蠶能產生經濟效應,因此征收種桑稅是不合理的稅。
但是,這個政策只對自耕農有效,對地主是無效的,地主大面積種植桑樹,就得繳納種桑稅,雖然不多,更多是象征性稅收,但是作為一個稅種存在,日後好調控。
同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養蠶,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伺候蠶寶寶吃喝拉撒,因此有人只願意種桑,然後通過出租桑田獲取養蠶戶的租金,這種只種桑不養蠶的農戶在當地又有一個綽號,叫“懶桑戶”,他們只種桑不養蠶。
此外這些年也發現,種桑養蠶還能間接起到治理腐敗的問題。
因為朝廷政策對持有五十畝土地以下的種桑自耕農進行桑田免稅,因此如果地方官盤剝桑農,拒不執行政策,繼續收取桑田的田賦,桑農就不會種桑,桑農不種桑,養蠶就會大打折扣。
而養蠶又涉及到綢商和商人的利益,商人就會出面反映問題,地方上的金戔寺也會打報告,結果就是商人和綢商開始壓制地方官僚,因為地方官僚的腐敗傷害到了商人和綢商的利益。
而朝廷的補貼農民的政策雖然對農民有利,但同時鼓勵了桑蠶生產,對綢商和中間商也有利,於是讓中間商、綢商和農民的利益捆綁到了一起,共同抵制地方官僚的盤剝。
但是,這得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朝廷中樞得有人替商人和農民說話,替他們出頭,得有信訪和反饋機制,如果朝廷中樞的官僚和地方官僚沆瀣一氣,那就很難實現這種現象。
因此關鍵還是在沈雲卿和金戔寺,如果沒有沈雲卿,而是其他什麽混賬官僚和權貴把持經濟政策,可能要出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